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时尚

战无不胜的帖木儿大帝,为何终身对明朝称臣?

提问时间:2023-07-05 11:20关键词:明朝

战无不胜的帖木儿大帝,为何终身对明朝称臣?

点赞1、呼和浩特市 网友:神話僸區

帖木儿可没有终身对明朝称臣。

在1397年的时候,帖木儿就已经扣押了明朝的使臣傅安,从此之后,帖木儿就再也没有向明朝缴纳贡税,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称臣一说了。而根据《克拉维约东使记》的记载,当帖木儿击败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巴耶塞特之后,便在撒马尔罕举办了一场宴会,并且在这场宴会上羞辱了被扣押七年之久的傅安。

在1404年的这场宴会中,据说傅安曾向帖木儿讨要贡税,结果遭到了帖木儿的拒绝,帖木儿如此告诉傅安:“七年未交贡税属实,但我以后再也不会向明朝缴纳贡税了,而且我还要率领大军讨伐你们那弑侄叛父的猪可汗(朱棣)”。

宴会结束后的第二年,帖木儿便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远征明朝,但是帖木儿出征后不久便在讹答剌城病逝,这场帖木儿帝国和明朝之间的大战也只能不了了之。

帖木儿是一位野心极大的君主,他是不可能真心实意的向明朝称臣的,他所谓的向明朝称臣,只是他的外交谋略而已。在帖木儿时代,帖木儿帝国的外交一直是“远交近攻”,对于距离帝国领土较近的国家,帖木儿会积极发动战争,而距离帝国较远而且构不成威胁的国家,帖木儿则会积极拉拢。

不仅仅是明朝,帖木儿也一度拉拢国欧洲的国家,比如帖木儿就曾声称自己和西班牙国王恩里克情同父子。哪怕是在安卡拉之战中被击败的奥斯曼帝国,帖木儿起初也并不想和他们发动战争,他曾称赞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塞特是“边境保卫者”,如果不是巴耶塞特作死,安卡拉之战也不会爆发。

帖木儿虚心假意的向明朝称臣,还可以得到大量的回赐,每当帖木儿帝国的使臣前往明朝的时候,就会得到明朝皇室的回礼。而且帖木儿帝国的使臣,很多还都充当了间谍的角色,他们给帖木儿带去了许多关于明朝的重要信息,这也使帖木儿对明朝的情况算是比较了解。

对于帖木儿来说,向明朝称臣,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这种妥协只是为了他日后远征明朝打好基础。而且明朝的统治者也误判了帖木儿,帖木儿对明朝的情况比较了解,但是明朝皇室对帖木儿帝国的情况几乎是一无所知,明朝皇室可能都不知道帖木儿帝国是一个军事实力非常强大的国家。


帖木儿之所以要坚持攻打对他没有太大威胁的明朝,主要原因就是帖木儿的野心极大,他想要成为比成吉思汗更伟大的君主。在帖木儿远征明朝之前,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和伊尔汗国,要么被帖木儿帝国直接吞并,要么被迫向帖木儿俯首称臣,此时帖木儿的事业已经做到非常大,但是仍然不能和成吉思汗相提并论。

而帖木儿认为,只有彻底征服东方的土地,才能让自己成为比成吉思汗更伟大的君主,毕竟成吉思汗的子孙在东方建立了元朝,只有让帖木儿帝国的军队征服当年蒙古铁骑所征服过的土地,才能让帖木儿觉得自己超越了成吉思汗

点赞2、乐清市 网友:雾隐之魂

洪武二十七年,帖木儿派了使节向朱元璋进贡了良马二百匹,同时呈上一封表,里头毕恭毕敬地写着:

恭惟大明大皇帝受天明命,统一四海,仁德洪布,恩养庶类,万国欣仰……臣无以报恩,惟仰天祝颂圣寿福禄,如天地永永无极。

很难想象,一个一心成为第二个成吉思汗的人,战无不胜的帖木儿大帝,会如此低声下气地向一个新建立的根基未稳的皇朝呈表。

仅看看帖木儿之前的履历,也应该知道这并不是出于真心。

成吉思汗死后,留下了大面积疆域的遗产,被后代瓜分,包括忽必烈的元朝,西面的察合台汗国,北面的钦察汗国。帖木儿首先统一了分裂的察合台汗国,继而扶持脱脱迷失统一钦察汗国,随后远征伊朗。

没想到脱脱迷失在占领俄罗斯之后,实力大增,背叛帖木儿进行了侵略。帖木儿不得不和脱脱迷失进行了持续多年的苦战。

帖木儿与脱脱迷失大战的前一年,正是他向朱元璋进贡献表的那年,可见此举未必是真正向明朝称臣,只是暂时服软,不想多面树敌,好集中精力解决脱脱迷失这个对手的临时之举。

还有一件事可以印证帖木儿并无称臣之心,那就是朱元璋在收到他的进贡后,礼尚往来,也派遣了使者回访,使者第二年到达撒马尔罕,帖木儿已经战胜了脱脱迷失,当即扣押了大明使者。如果是真心向明朝示弱,怎么会做出如此举动呢。

不过此时帖木儿仍未向大明动手,而是趁印度混乱之际,进行了远征,又出兵叙利亚、阿勒颇、大马士革,进行了抢掠,或许是为了积累进攻明朝的军备资金吧。

直到朱棣发动靖难之变,登基之后,永乐二年,将近七十岁的帖木儿才终于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东征,向明朝开来。不过,途中很快他就病死。帖木儿帝国照例像其他帝国一样陷入帝位争斗,东征的计划就此中断。

但试想,假如帖木儿大帝没有病死,亲征的百战百胜的他遇上同样喜欢亲征、又同样善于作战的永乐帝朱棣,两个帝国,两位大帝争锋相对,一定会是一场惊天动地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大战吧。

点赞3、青州 网友:诙太狼

帖木儿,被许多西方史学家认为是与亚历山大、成吉思汗、拿破仑齐名的征服者。

然而,他确实曾经臣服于大明王朝。

不过,对于帖木儿这样的人来说,短暂的臣服,只是为了将来的征服。

近乎无敌的帖木儿

帖木儿,是近乎无敌的征服者。

他是突厥化的蒙古贵族,早年臣属于东察合台汗。

1370年,他控制了西察合台,建立了帖木儿汗国。

1388-1390年,他征服了阿富汗、花剌子模,降伏了东察合台,后又经屡次西征,征服了波斯全境。

1391、1395年,他两次出击,击败金帐汗,扫荡金帐汗国。

1398年,他进攻德里苏丹国,摧毁了北印度的德里、克什米尔等地区。

1399年,他击败马穆鲁克王朝,征服叙利亚。

1402年,他大败奥斯曼帝国,俘虏了号称“闪电”的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一世。

三十年的征服岁月,他几乎没有败绩。打拼出一个东起北印度,西达小亚细亚,南滨阿拉伯海和波斯湾,北抵里海、咸海的庞大帝国。

许多西方史学家认为,帖木儿及其帝国,是大英帝国崛起前,最后一个称霸欧亚的“世界征服者”。

臣服于大明

然而,这位“世界征服者”,却曾臣服于大明。

1394年,帖木儿派遣酋长迭力必失向明奉表贡马300匹,贡表称:臣帖木儿僻在万里之外,恭闻圣德宽大,超越万古。自古所无之服,皇帝皆有之。所未服之国皆服之···

帖木儿不会中文,这份贡表显然显然是翻译“润色”过的。

不过,此贡表的基本内容,应当是不会变的。

洪武十年,朱元璋给西域各国的敕书口气是十分强硬的:“要不差人将差发来呵,俺着人马往那里行者也”!

朱元璋没有给什么平等交往的选项,只给了两个选择:要么称臣纳贡,要么我来打你!

显然,这种意思,再怎么润色,也是避不过去的。

而第三方(欧洲人)的记载也应征了帖木儿称臣于明的事实。

德国人细尔脱白格在《游记》中提到:契丹国大汗(明朝皇帝)遣使前来索取贡赋,并责备帖木儿五年未来贡。

1404年曾到达撒马尔干的西班牙使臣克拉维约在其行记中表示:“昔日帖木儿对中国称臣纳贡,现在则拒绝之矣”。

显然,不论帖木儿贡表中自称“臣帖木儿”是否出于翻译润色,他与大明曾建立贡赋关系是毫无疑问的。

不过,帖木儿的“臣服”,是其枭雄之略的一部分。

远交近攻

明朝建立时,朱元璋就“欲通西域,屡遣使招谕。而无遐方君长,未有至者”,除了撒里畏兀儿、安定王遣使朝贡,其他都不搭理。

在大明屡破残元后,朱元璋的口吻已经十分强硬:“若将合纳的差发认了,送将来时,便不征他;若不差人将差发来呵,俺着人马往哪里行也者”。

要么称臣纳贡,要么老子来干你!

在1387、1388年,冯胜、傅友德、蓝玉等人,在阿尔泰山及捕鱼儿海大败北元残军,声威大振。

西域各国,包括东察合台汗国纷纷遣使。

这对帖木儿十分不利!

虽然帖木儿与大明当时都是刚刚立业,但大明已经成为庞大中国的统治者,而且,在

相比之下,当时的帖木儿则仍然处于四面受敌的危险状况。

1373-1375年,帖木儿西征花剌子模,东面的东察合台汗国趁机占领了其河中地区(帖木儿核心地区)的许多城堡。

1387年春,帖木儿一手扶持,“视为儿子”的金帐汗脱脱迷失背叛他,并屡屡入清河中地区。

而且,帖木儿并非黄金家族成员,而他周边的对手,大多为蒙古汗国。

他之所以能得到发展,也是得益于元朝衰落后,无暇西顾,各蒙古汗国失去宗主国保护。

如果他不处理好与大明的关系,一旦东察合台等国与大明建立同盟关系,帖木儿要求发展将非常困难!

因此,结好大明,是一个简单版的“远交近攻”,其目的是“安抚”好大明,以争取良好的发展环境。

直到1395年,他征服了花剌子模、阿富汗、波斯,扫荡了金帐汗国,才有了底气与大明叫板。

侦察大明

《新元史》曾表示:帖木儿“卑辞厚币以诳中国,始则詷伺,终及大举”。

帖木儿的指挥,延续了蒙古前辈的特点:重视侦察。

而进贡、通商,正是侦察的最佳手段。

帖木儿对大明的侦察准备是充分的。

经过10几年的侦察,帖木儿有了详细的军用地图。

按照他挑选的路线,骑兵从于阗到北京需要161天。而在甘肃、陕西行军途中,所有重要的水源都标注了出来!

军事侦察的详细程度,令人瞋目结舌!

政治上,他的准备也是充分的!

1404年,讨伐大明前,他大骂明朝使者:你们的猪(朱)可汗叛父害侄,是个大混蛋!我现在要去讨伐他!

显然,朱棣得位不正,是帖木儿选定的讨伐借口。

从帖木儿对大明的侦察看,他的准备是极为充分的!

这绝对是一个令人感到后怕的对手!

务实的枭雄

帖木儿是一个务实的征服者。

早年,东察合台击败他叔父哈吉,他为了获得继承叔父地位的机会,臣服于东察合台。

他叔父杀回来,他又麻溜归顺叔父。

在占据河中后,他深知察合台家族的号召力,遂拥立察合台系的傀儡。

此后,他长时间拥立傀儡,很久之后才称苏丹。

显然,这是一个深知人心,能够忍辱的务实者。

对他来说,称臣什么的都不是什么问题。

他深知人心。

察合台家族有号召力,他就拥立傀儡,不急着求虚名。

大明外交讲究面子,他就给足面子,机会到了再翻脸。

他知道你想要什么,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他愿意满足你的虚荣,却想着拿走所有的实际利益!

这样的人,才最可怕!


1405年,在远征大明的途中,帖木儿死了。

他与朱棣两位雄主之间的较量,终究没有上演。

他曾臣服于大明,确是事实,见诸各国史料,没有什么好否认的。

不过,臣服于明,才更显出其枭雄之略!

生活中,气焰嚣张,跟你杠到底的人并不可怕。

反倒是那些假意友善,“表面友善到肉麻,内里杀气腾腾”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点赞4、毕节市 网友:雪心纯灵

帖木儿帝国与明朝之间并不存在藩属关系,帖木儿(Amir Temur)和沙哈鲁(Shah Rukh)父子二人自始至终都没有对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俯首称臣。

根据明朝档案记载,洪武二十七年(1394)帖木儿派遣使者,向明朝进贡了200匹良马,并在贡表中自称:

恭惟大明大皇帝受天明命,统一四海,仁德洪布,恩养庶类,万国欣仰……臣国中部落,闻兹德音,欢舞感戴,臣无以报恩,惟仰天祝颂圣寿福禄,如天地永永无极。

从表面上看,帖木儿对朱元璋表示出归顺的意思。但是,这封信之所以呈现出“臣”、“受天明命”等字样,乃是经自明朝文人的润色。美国中亚史学者傅礼初(Joseph Fletcher)指出:这封信的初稿是由波斯文写成,原文并没有“天命”、“臣”的字样。

果不其然,洪武二十八年(1395)朱元璋以对待朝贡国之礼向帖木儿帝国遣使时,帖木儿本人立刻明白对方把自己当成了藩臣,认为明朝此举无异于亵渎了他的名誉,于是便愤怒地将明朝使者扣留,彻底停止与明朝的外交往来,开始搜集明朝的军事情报,准备入侵甚至消灭中国。

明朝对帖木儿帝国内部发生的这些事是完全不知晓的,甚至到公元1402年明成祖即位之初,还准备派遣使者到帖木儿帝国询问为何长达七年都没有再向明朝进贡。倘若帖木儿真有向明朝称臣之心,以上这些事情恐怕都不会发生,更不会出现1405年的入侵明朝之事(尽管帖木儿在路上去世)。

经过长时间的往来,明朝逐渐放弃了将帖木儿帝国视作藩属国的做法,转而采取更为谨慎、平等的态度,对待帖木儿的君主。

对此最好的证据,莫过于公元1418年,明成祖朱棣写给帖木儿之子沙哈鲁的一封信,这封信的全文未载于《明实录》等汉文史书,只记载于帖木儿史家阿卜杜勒·拉扎格·撒马尔罕迪(Abd al-Razzāq Samarqandī)撰写的波斯文史书。由于这封信的内容很长,我在此只能简单谈谈信中反映明朝-帖木儿帝国平等关系的部分:

首先,开头写着“大明皇帝(Dāyming Pādshāh)致沙哈鲁苏丹(Sultan Shāhrukh)”的字样,明成祖表达了对沙哈鲁向明朝派遣使者的谢意;随后,明成祖称赞西域作为伊斯兰世界的繁盛,对沙哈鲁的统治表示出赞美和祝愿;接着,明成祖又在信中称两国虽远隔万里,但友谊长存;最后,明成祖提到送给沙哈鲁的礼物,希望他能够笑纳。

很显然,这信中的语言并不是天朝上国对待藩属国的传统方式。换言之,此时的明朝也没用再将帖木儿帝国的君主视为臣子。

点赞5、湖州市 网友:烟云风

帖木儿何许人也?帖木儿帝国(1370-1507年)疆域如何?

帖木儿帝国的建立者就是帖木儿(1336年4月9日-1405年2月18日),出身为突厥化的蒙古贵族,信奉伊斯兰教。早年,他臣属于东察哈台汗国(14世纪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的君主秃黑鲁·帖木儿汗,而这时的东察合台汗国的君主是成吉思汗的七世孙。

1362年,帖木儿和内兄迷里忽辛起兵反对东察合台汗国的贵族,扶持新的蒙古贵族为傀儡政权,建立所谓的西察合台汗国。1370年,帖木儿杀死迷里忽辛,独自夺取了西察合台汗国的权力,称“大埃米尔”,定都巴里黑(今天阿富汗北部的巴尔赫),后迁都撒马尔罕(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建立帖木儿帝国。

帖木儿有个绰号“帖木儿兰”,意思就是“颇足帖木儿”,指帖木儿身体有点残疾,是一个颇足。

帖木儿帝国建立之后,开始了东征西讨的扩展疆域的战争。到帖木儿去世前后的时候,帖木儿帝国已经建立东到印度北部、南到阿拉伯海和波斯湾,西到小亚细亚、北到黑海、里海南部的广阔区域。如下图所示:

帖木儿帝国首都及其征战获得疆域

帖木儿帝国的建立者帖木儿去世之后,帝国随即进入争夺继承人的内战,帝国国力严重下降。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帖木儿雕像

事出反常必有妖——帖木儿帝国第一个承认大明王朝并纳贡!

大明王朝建立之后,帖木儿也随即建立帝国,两个王朝相差2年(1368年和1370年)。两个国家并不直接接壤,距离有万里之遥,一个在华夏大地,一个在现在的中亚一带。就现在中国的疆域来看,帖木儿帝国的疆域和现在的疆域有些许的交叉。

帖木儿帝国在帖木儿的授意之下,承认大明帝国,并向大明纳贡。这事也不是什么空穴来风的,历史记载了帖木儿帝国自1387-1396年一直向明朝纳贡的,而且是主动纳贡,记载如下:

1、(洪武)二十年九月(1387年),帖木儿首遣回回满剌哈非思等来朝,贡马十五,驼二。诏宴其使,赐白金十有八锭。自是频岁贡马驼。

2、(洪武)二十五(1392年)年兼贡绒六匹,青梭幅九匹,红绿撒哈剌各二匹及镔铁刀剑、甲胄诸物。

3、(洪武)二十七年八月(1394年),帖木儿贡马二百。《明史》

1387年,帖木儿派遣使者到南京,纳贡了15匹马,2匹骆驼。大明朝转赐给帖木儿使者18锭银子,算是回礼,帖木儿的使者不吃亏。之后最多的一次是1394年,帖木儿纳贡了200匹马。

其实朱元璋对什么帖木儿帝国是一头雾水,根本搞不清楚这个国家到底是怎么回事,既然人家来朝贡,那就收了吧,回礼也没有让对方吃亏。

更有甚者,在1395年的时候,帖木儿给朱元璋写了一个贺表,将朱元璋吹得是天花乱坠,肉麻的很,记载如下:

恭惟大明大皇帝受天明命,统一四海,仁德洪布,恩养庶类,万国欣仰。咸知上天欲平治天下,特命皇帝出膺运数,为亿兆之主。光明广大,昭若天镜,无有远近,咸照临之。臣帖木儿僻在万里之外,恭闻圣德宽大,超越万古。....(《明史》)

其实帖木儿帝国最强大的时候和明朝相差无几,帖木儿为何低下高贵的头向朱元璋称臣呐!况且帖木儿帝国从根源上讲还是蒙古分裂之后的一个帝国。

1396年时帖木儿帝国最后一次向明朝纳贡,到达时也已经到了1397年。而朱元璋为了搞清楚帖木儿帝国的军事实力和疆域如何,也派遣鸿胪寺一个中等官员傅安也在1397年的11月抵达了帖木儿帝国的都城撒马尔罕。

到了撒马尔罕的明朝使臣一行人一看,这帖木儿帝国和明朝差不多啊,于是就想着赶快回到明朝汇报这一情况。帖木儿肯定不想让朱元璋得知帖木儿帝国的真实情况,于是就扣押了明朝的使者一行人,并从此再也不向明朝纳贡了。

其实帖木儿假装弱小,对明朝称臣纳贡有两大目的:第一是为了保持同明朝的经贸往来,获得高额的利润,可以有效增加国库收入;第二个目的就是监视明朝政治经济环境,地理山川等,以待时机。

帖木儿的野心——东征大明!

帖木儿在1397年之后再也没有向明朝纳贡,并且扣押了了解帖木儿帝国势力的明朝使臣一行人。这时帖木儿已经无心再搞什么小动作了,只是不想让明朝知道帖木儿帝国的强大,帖木儿还想像成吉思汗一样建立强大的蒙古帝国。

帖木儿帝国不再向明朝纳贡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明朝开始了“靖难之役”(1399-1402年)。帖木儿在1402年的安卡拉会战之中俘虏了奥斯曼土耳其的苏丹,势头正盛,于是接着就开始备战东征大明朝的事务。

帖木儿东征大明时准备充足,根据记载,帖木儿帝国出兵100万,粮草备足八年之用,几乎调集了帖木儿帝国所有的军事力量,三年准备完成(1402-1404年底),于是开始征讨大明王朝了。

帖木儿的使团人员其实都是一些间谍,早就将明朝的军事部署和地理地图详细汇报给了帖木儿。帖木儿的作战地图中详细标明从新疆于阗到北京需要用时161天。而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蒙古的慧慧和蒙古人都可能是帖木儿潜在的兵源和提供军队物资的基础。

帖木儿建立帝国体现了他的政治军事思想,任何人都不可小觑。他计划进攻大明朝有三个计划:缓策、中策、急策。缓策就是先占领蒙古人居住的地方,然后等待援军,缓慢进攻;中策就是攻击河西走廊,然后占领关中地区,守住关中,等待援军再进攻;急策则是联络北元等共同进攻大明,截断大运河的漕运,然后和北元的部队合围北京,夺取北京。

1405年初帖木儿帝国先锋已经到达乌鲁木齐附近,剑指明朝的哈密卫

此外,帖木儿还打算找一个“明朝年轻人”,冒充建文帝,以拥护“建文帝”的名义制造明朝的内乱,借此打乱朱棣的阵脚,细思极恐啊!

1404年11月27日,帖木儿率领百万大军开始对大明王朝展开所谓的“圣战”。1405年1月6日,帖木儿的先锋部队翻越天山山脉,已经进入伊犁河区域。1405年2月下旬,先锋部队已经推进到现在的乌鲁木齐一带。

帖木儿帝国的先锋部队到达别失八里(推测为现在的乌鲁木齐)之后,距离最近的大明朝的卫所是“哈密卫”,距离大约为400公里,大明王朝和帖木儿帝国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了。

大明王朝对帖木儿帝国的先锋部队推进到别失八里时,明朝已经得知了消息,但是这么强大的军队出现在边境上对明朝来说不得不防。

朝廷闻帖木儿假道别失八里率兵东,敕甘肃总兵官宋晟儆备。(《明史》)

此时,朱棣准备征讨安南战事,无暇顾及帖木儿帝国的大军,如果帖木儿帝国进攻,可能面临西部边境的崩溃。

不过帖木儿也不好过,出兵不久之后遭遇严寒和大雪,士兵、战马、骆驼冻死不少,况且当时帖木儿帝国的军事后勤工作却跟不上,主要因为帝国疆域辽阔、大雪、严寒导致军备不足。

帖木儿活得比较久,几乎熬死全部的儿子(去世时只剩下一个儿子),甚至有些孙子也病故了。当帖木儿帝国的先锋向大明王朝哈密卫进军途中,却得到了帖木儿去世的消息,于是帖木儿帝国的东征戛然而止。

帖木儿临终之时,对他仅存的第四子沙哈鲁说了后世非常有名的名言:

你是我诸子中的最强者,可以继承帝国,不要与明朝作战。

帖木儿帝国再度称臣纳贡。

帖木儿死后,自己钦定的孙子哈里和四子沙哈鲁展开帝位争夺战,内战开始,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东征大明的事情了。

经过三年的内战,帖木儿的四子沙哈鲁最终夺得帝位,囚禁了自己的侄子哈里。1407年,哈里在登上帝位之后,释放了1397年帖木儿扣押的明朝使臣一行人,这帮使者被扣押10年之后最终回到了大明朝,向朱棣汇报了帖木儿帝国的实际情况。

朱棣了解到帖木儿帝国的情况之后,决定调解帖木儿帝国中的帝位之争,于1408年派遣使者调解帖木儿帝国的叔叔侄子的内乱。而此时帖木儿的四子沙哈鲁夺得帝位,囚禁了侄子哈里。

经过朱棣使臣的调解,沙哈鲁释放了自己的侄子哈里,并封给封地。

帖木儿的继任者沙哈鲁(帖木儿第四子)雕像

1409年,正式成为帖木儿帝国国王沙哈鲁派遣使者携带狮子、豹子等向明朝朝贡,藩属关系再度确立!

点赞6、佳木斯市 网友:天界战神

事实上,帖木儿从未对明朝俯首称臣,相反在他晚年的时候还曾经发动过大军企图征服明朝,以重现当年成吉思汗帝国的辉煌。那么帖木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要知道在他出兵进攻明朝的时候,明朝当家的可是大名鼎鼎的永乐大帝朱棣,帖木儿究竟有怎样的军事才能和实力,能挑战永乐大帝呢?这点我们就要从帖木儿的生平说起了。

帖木儿于1336年出生在中亚一个蒙古贵族家庭,当时中亚的蒙古人都已伊斯兰化,帖木儿也不例外,天生就是一个穆斯林。成年后帖木儿迎娶了一位察合台汗国宗王的女儿,成为了“黄金家族”的女婿,因此在我们的古文里他也被称为“驸马帖木儿”。早年的帖木儿作战十分勇猛,在一次作战中右腿受伤致残,他也由此得了“跛子”的外号。

与众多夺权大戏一样,帖木儿娶了宗王的女儿后就成为了西察合台汗国的臣子,后来他的势力逐渐做大做强,等到羽翼丰满后就干掉了大汗自立为大埃米尔,创立了在历史上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帝国,帖木儿帝国,当时的帖木儿只有34岁(1370年)。

夺取了西察合台汗国的大权后,帖木儿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就如蒙古人的先祖成吉思汗一般,他的梦想就是要重建一个如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帝国。要重建一个偌大的蒙古帝国,没有相当的军事实力是不行的,而帖木儿就有着这样的军事实力。

帖木儿帝国的军队组织形式承袭于成吉思汗,每逢打仗的时候他的下属就自行应征,士兵们携带好作战必须的武器、马匹、粮食及其他装备,然后按百人为一小队,设百人长,千人及万人之上,有千夫长和万夫长,如此便迅速组织成了一支大军。

由于中亚地区在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蒙古人天生就是战士,不但作战勇猛、经验丰富,还异常能够吃苦耐劳,作战的时候甚至不用指挥,在鼓和喇叭传令之前他们就知道要做什么。

在二十多年的征战中,帖木儿显示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几乎战无不胜。他将蒙古四大汗国中的三个,西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打得满地找牙,甚至连印度也难逃他铁蹄的践踏。公元1398年帖木儿攻入德里,以3万骑兵俘虏了10万敌军,将繁华的德里化为一片废墟。

要维持庞大的军队,就要有足够的经济,而要有足够的经济就需要繁荣的贸易,帖木儿帝国正好处在东西方的交汇处,垄断了整个东西方的贸易往来,这就为首都撒马尔罕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创造了条件。为了方便商路,此帖木儿整合了境内的驿道、驿站,每个驿站之间的距离按照一天或半天的行程而建,驿站内备有充足的马匹供来往客商使用。而对于境内的盗匪,帖木儿也不遗余力地进行了残酷的打击,很多被俘的盗匪被帖木儿处以酷刑,通过这些措施,帝国境内的商路就顺畅了起来。

而为了突出撒马尔罕的地位,帖木儿在征伐过程中毁灭了一个又一个城市,比如玉龙杰赤,在蒙古人第一次西征的时候被打成了一片废墟,而帖木儿在1379年攻陷此地后又将其变为了废墟,并将居民全部迁往撒马尔罕。1384年,帖木儿攻陷了锡斯坦,这座繁荣了数千年的城市被帖木儿毁于一旦,城中居民全部被屠戮殆尽,即便是周边的乡村他也没放过,田地被毁坏,水井被投放毒药,帖木儿将这座城市从地图上给彻底抹掉了。1395年,帖木儿的军队还摧毁了钦察汗国的首都萨莱,以至于今天的考古学者来到此地时,也只能发现残留的骸骨和废墟,这足以说明帖木儿在此曾展开过残忍的屠城。在帖木儿帝国境内,由于众多繁荣的城市被摧毁,唯一繁华的城市也仅剩撒马尔罕,于是撒马尔罕自然就成为了连接东西方商贸的中心城市。

▲撒马尔罕

为了建设撒马尔罕,帖木儿不但将大量居民前往这里,还将全国最好的各种工匠,包括丝绸工匠、武器制造工匠、建筑师、陶瓷工匠及各种手工艺人都大量迁到了撒马尔罕,各处聚居撒马尔罕的技工、匠师超过15万人, 这使得撒马尔罕的制造业异常地发达。首都之外,帖木儿也别有用心地用伊斯兰世界重要城市命名了周边的村庄,如大马士革村、密斯(开罗)村、巴格达村等,这些村落为撒马尔罕提供了粮食等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与撒马尔罕共同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商贸圈。在繁荣了商业后,帖木儿便可以向往来客商征收巨额商业税,而这些商业税就成为了帖木儿帝国的重要财源。

有了经济基础,军事实力也就有了保障,在控制了丝绸之路的东端后,帖木儿便向西端展开了军事进攻。虽然蒙古人在第三次西征的时候曾被埃及的马穆鲁克骑兵打败,但帖木儿却在一年之内将其两度击败,公元1400年12月,帖木儿攻陷大马士革,马穆鲁克苏丹被迫向帖木儿臣服,成为了帖木儿的附庸。

▲兴起于小亚细亚的奥斯曼帝国成为了帖木儿称霸中东的最大对手

而西端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则是帖木儿称霸中东的最大对手,此时的奥斯曼帝国虽然还未拿下君士坦丁堡,但却统治着从多瑙河到雅典的几乎整个巴尔干半岛,并从陆海两路封锁了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当时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是有“雷霆”之称的巴耶塞特一世,这位野心勃勃的苏丹在占据了整个小亚细亚后,其领土已与帖木儿帝国接壤,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两个当时中东最为强大的帝国便不可避免地交手了。

1402年6月,帖木儿率军攻入小亚细亚,并在锡瓦斯平原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秀了下肌肉。当时巴耶塞特一世正在围攻君士坦丁堡,听闻帖木儿入侵,便放弃了对君士坦丁堡的围困,率军来到锡瓦斯西北的塔黑特,这里到处都是丛林,适合以步兵为主的奥斯曼军作战,巴耶塞特计划在此与帖木儿决战。

帖木儿当然不会上这个当,在充分了解了巴耶塞特的动向后,帖木儿避实就虚,率军前往安纳托里亚南部的群山,打算从此直插奥斯曼帝国首都安卡拉。当帖木儿来到这一地区后,当地的突厥小国王公们竟然纷纷背叛了奥斯曼帝国,倒向了帖木儿。这也怪巴耶塞特统战工作没做好,帝国的各种官职、利益全让亲信给占了,这些小国王公们没分到一点好处,到了关键时刻自然就全部倒戈了。王公们投靠帖木儿后,便当起了“带路党”,于是帖木儿虽在敌国作战,却跟在自己国家作战似的,到哪里都是轻车熟路。

巴耶塞特在赶往塔黑特途中听闻帖木儿跑到南边去了,还以为是帖木儿怕了他,想要逃跑,便下令大军分散在山间围剿帖木儿的部队,打算在帖木儿前往安卡拉的路上在山间将其消灭。帖木儿得知巴耶塞特也赶来后,马上就率军冲出丛林,迅速来到安卡拉城下,除留下少部分部队围困安拉卡外,帖木儿亲率主力在安拉卡南部草原上等待着巴耶塞特的到来。

惊闻帖木儿兵临安卡拉城下,巴耶塞特不得不率军驰援安拉卡,公元1402年7月28日晨6点,两军便在安拉卡附近展开了一场史诗级的大战。决战前夜,双方也不免打起了口水仗,帖木儿先是给巴耶塞特下了封傲气十足的战书,声称巴耶塞特的部队跟他打起来就是“飞蛾扑火”,有去无回。“雷霆”巴耶塞特也不甘示弱,称帖木儿的部队就是“不堪一击的鞑靼人”,而“鞑靼人”则是突厥化蒙古人的蔑称。

此战帖木儿全军以骑兵为主,共计15万人,分为重骑兵和轻骑兵,帖木儿将主力布置在两翼,并留有预备队。而在战阵的中央,帖木儿则在阵前布置了36头战象,这是他在征讨印度的时候俘获的。

▲奥斯曼帝国耶尼切里军团

相对而言,巴耶塞特的部队则比帖木儿少了许多,只有9万人。但巴耶塞特对战争的胜利却充满信心,因为他的手上有两支王牌部队:一支是“新军”耶尼切里军团,其兵源来自巴尔干地区挑选的7-12岁男孩,这些男孩经过长达数十年的严格军事训练和宗教洗脑,当他们成年的时候就成为了勇敢无畏而高效的杀人机器,并进入耶尼切里军团开始服役。因为与旧有奥斯曼军队的招募和训练体制完全不同,这支部队就被称为了“新军”。他们头戴白色尖顶帽,全身披着锁子甲,备有弯刀、长弓和弓箭,为了激励“新军”的作战士气,奥斯曼帝国的军官多是从“新军”中挑选,到了后来,奥斯曼帝国绝大多数的“大维齐”(宰相)都来自新军,锦绣的前程也吸引着这些“新军”士兵们前仆后继地战斗到最后一刻。

另一支是被称为“波尔特西帕希”(Sipahis of the Porte)的近卫骑兵,其成员都是从“新军”中挑选的身经百战的老兵,实际上是苏丹的亲卫队,兵种以重骑兵为主。

有了这样的两支王牌部队,巴耶塞特也难怪会信心满满,但这两只精英部队的人数不过万人,在数十万人的战场上能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巴耶塞特将被称为“阿扎布”的步兵安排在了阵地的最前沿,这支部队是从各地征召而来的土耳其人,他们其实是中路战力最弱的一部分,巴耶塞特将他们放在最前面,显然是用来消耗帖木儿大军的有生力量的,待到帖木儿的部队与“阿扎布”交战受损后,巴耶塞特便会投入第二线的骑兵发动反击以决定胜局。而“新军”则被布置在“阿扎布”步兵当中,巴耶塞特知道与帖木儿这样的强敌交手,“阿扎布”不一定能挡住对方的进攻,由“新军”充斥其中压阵,就能确保“阿扎布”不会一触即溃了。

战斗在上午10点左右正式打响,随着巴耶塞特一声令下,奥斯曼军队向帖木儿大军发起了进攻,帖木儿大军阵前的轻骑兵先是放出一波弓箭,奥斯曼人在付出巨大伤亡代价后,与帖木儿大军展开了近身肉搏战。

奥斯曼军的左翼是巴尔干劲旅塞尔维亚骑兵,这支部队在帖木儿重骑兵面前竟然占得上风,一度在左翼形成了突破。但巴耶塞特担心帖木儿会使用蒙古人惯用的诱敌深入策略,便急令塞尔维亚骑兵返回阵地。而在中路,帖木儿的大象冲击产生了效果,在面对训练、装备都严重低下的“阿扎布”步兵的时候,这些庞然大物在阵中横冲直撞,很快就冲垮了“阿扎布”步兵的阵型,就连纪律严明的“新军”也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被迫后退。就在巴耶塞特大军左翼占优,中路胶着的时候,右翼却出了问题,问题还是在于巴耶塞特的统战工作没做好。构成奥斯曼军右翼的是被奥斯曼帝国征服的突厥人,他们对巴耶塞特的横征暴敛早已怀恨在心,又见到故主在帖木儿军中效力,便很快临阵倒戈,大约1.8万人立马改弦更张,向巴耶塞特的中军发动了冲击。

战场上数量的对比原本就对巴耶塞特不利,再加上右翼倒戈,奥斯曼军很快就陷入了一对二的困局,所谓兵败如山倒,正当奥斯曼军中路在苦苦支撑的时候,帖木儿见时机已到,便投入其养精蓄锐已久的5万预备队,战场形势立马就一边倒了起来。

▲巴耶塞特一世被俘

由于腹背受敌,奥斯曼军很快就出现了崩溃,巴耶塞特的大儿子查拉比见势不妙立马就丢下阵地跑了。而塞尔维亚骑兵虽然奋勇作战,但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也无力回天,只能且战且退,最后撤出了战场。最后留在战场的,只有巴耶塞特亲率的数千近卫军还在困兽犹斗了。战斗从早上一直打到了傍晚,巴耶塞特身边最后只剩下了300名波尔特西帕希骑兵,眼看败局已定,巴耶塞特不得不选择突围,但他在突围的时候不幸中箭落马,被帖木儿的士兵所俘获。安卡拉之战,以“跛子”俘虏“雷霆”而结束,在被帖木儿囚禁了8个月后,巴耶塞特死在了帖木儿的军中(一说是自杀)。

▲永乐大帝朱棣表示,虽然帖木儿很能打,但要敢来挑战我大明,我定叫他有来无回

在安卡拉之战歼灭奥斯曼帝国的主力后,帖木儿很快就横扫了整个小亚细亚,成为了中东乃至整个中亚名副其实的霸主。到这个时候,帖木儿帝国已经有了当初蒙古帝国的样子。听闻蒙古人被明朝赶出了中原,帖木儿便想率军攻打明朝,如果能在与明朝的战争中获胜的话,那么帖木儿无疑将重建一个新的,不亚于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

为了征服明朝,帖木儿集结了20万大军,并为这支大军筹集了足够支撑7年的粮秣。1404年11月,帖木儿率领大军从首都撒马尔罕出发,开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当时的明朝刚经历靖难之役,永乐大帝朱棣打败了建文帝朱允炆,成为了帝国新的最高统治者。就武功来说,朱棣与帖木儿不相上下,他们是当时世界上最能打的两个军事统帅,如果能交手的话,势必会上演一出精彩纷呈的世纪大战。

只可惜天不假年于帖木儿,公元1405年1月19日,帖木儿猝然病逝,享年70岁,帖木儿帝国的东征,也随着帖木儿的逝世而戛然中止。在帖木儿死后不久,他的帝国就因内斗而分崩离析了,帖木儿帝国很快就灰飞烟灭了。

点赞7、林州市 网友:汩眼朦胧

事实上,帖木儿没有对明朝称过臣,一切都是朱元璋的幻想。

洪武二十年,帖木儿第一次遣使来华,还带来了一些贡物,包括马匹、骆驼等。洪武二十七年,帖木儿再次遣使来华,不仅送上200匹马,据说还奉上了一封贡表如下:

恭惟大明大皇帝,受天明命,统一四海,仁德洪布,恩养庶类。万国欣仰,咸知上天欲平治天下,特命皇帝出膺运数,为亿兆之主,光明广大,昭若天镜,无有远迩,咸照临之。臣帖木儿,僻在万里之外,恭闻至德宽大,超越万古,自古所无之福,皇帝皆有之,所未服之国,皇帝皆服之。远方绝域昏昧之地,皆清明之。老者无不安乐,少者无不长遂,善者无不蒙福,恶者无不知惧。今又特蒙施恩远国,凡商贾之来中国,使观览都邑城池,富贵雄壮,如出昏暗之中,忽睹天日,何幸如之!又承敕书恩抚劳问,使站驿相通,道路无壅,远国之人,咸得其济。钦仰圣心,如照世之杯,使臣心豁然光明。臣国中部落,闻兹德音,欢舞感戴,臣无以报恩,惟仰颂祝,福寿如天地,永永无极。

表面上看,帖木儿自称“臣”,而称朱元璋为“大皇帝”,且极尽谄媚之语,看来像是真的对明朝称臣了。但实际上,这封贡表最初并不是汉语,而是波斯语。原文根本没有什么“臣”之类的字样,经由明朝文人翻译润色后才呈上御案,变成了上面那个样子。

到了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派使者傅安按照朝贡国之礼前往帖木儿帝国,帖木儿这才明白,明朝竟然把他当成了摇尾乞怜的大藩属了,于是愤而将使者扣留,还带其遍游帝国,以示强大,直到永乐年间才被放回。

而且,帖木儿不光不向明朝称臣,还差点对明朝用兵。因为帖木儿所占领的中亚地区是蒙古诸汗国故地,诸如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等,都先后被帖木儿征服,但帖木儿仍然不满足,他想要建立如成吉思汗一般令人仰望的功业,那就必须要征服东边的明朝。

于是,在永乐二年,帖木儿亲率大军东征明朝,但却中途病死,东征计划就此作罢。

所以说,帖木儿根本没有向明朝称臣的打算。但他又为什么对明朝如此客气,还送上马和骆驼等所谓“贡物”呢?

可能性比较大的解释是,帖木儿刚刚完成对蒙古诸汗国的征服,后方不稳,且帖木儿扶植的脱脱迷失背叛,他此时正在平叛,所以还无法对明朝强硬,所以只好先送来一些贡物,先拖延一下再说。

但在帖木儿看来,这顶多算是示好,却被朱元璋硬生生地理解成了朝贡。

点赞8、枣阳市 网友:穿越米粉

从《明史》和严从简写的《殊域周咨录》上来看,两国正式发生关系是在洪武二十年的九月,史载:“帖木儿首遣回回满剌哈非思等来朝,贡马十五,驼二”。


在洪武二十七年帖木儿更是上了一封极其肉麻的贺表,其文曰:“恭惟大明大皇帝,受天明命,统一四海,仁德洪布,恩养庶类。万国欣仰,咸知上天欲平治天下,特命皇帝出膺运数,为亿兆之主,光明广大,昭若天镜,无有远迩,咸照临之。臣帖木儿,僻在万里之外,恭闻至德宽大,超越万古,自古所无之福,皇帝皆有之,所未服之国,皇帝皆服之。远方绝域昏昧之地,皆清明之。老者无不安乐,少者无不长遂,善者无不蒙福,恶者无不知惧。今又特蒙施恩远国,凡商贾之来中国,使观览都邑城池,富贵雄壮,如出昏暗之中,忽睹天日,何幸如之!又承敕书恩抚劳问,使站驿相通,道路无壅,远国之人,咸得其济。钦仰圣心,如照世之杯,使臣心豁然光明。臣国中部落,闻兹德音,欢舞感戴,臣无以报恩,惟仰颂祝,福寿如天地,永永无极。”


这封贺表成了很多人心中帖木儿臣服明帝国的依据,但是帖木儿的真实态度真是像朝鲜一样对明王朝心悦诚服了吗?事实并非如此。

我觉得帖木儿此时之所以对明朝示好有三点原因:一、与明朝的结好,使帖木儿帝国在对明的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不然也不会“其贡马,一岁再至,以千计,并赐宝钞偿之”。二、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自己的军事扩张的安全。就比如我查了一下,帖木儿进献贺表的年份是在1394年,就是他进攻叛臣脱脱迷失的前一年。他的服软极有可能是为了在他出征的时候明帝国不至于在东方出兵,使他两面受敌。

那么帖木儿对明朝的真实态度如何呢?就在1395年帖木儿击败脱脱迷失军的时候,明朝派出了“傅安等赍玺书、币帛报之”。结果呢?被帖木儿扣留,“为撒马尔罕所羁留,凡十三载”,到永乐五年才回来,“至是始归”。洪武三十年(1397年),又遣北平按察使陈德文去出使,也被扣留,也直到永乐五年才从撒马尔罕归来。附图。


从这儿看来帖木儿敢扣留明朝使者两次,而他死前都没有放回那些使者,由此看来,帖木儿根本不惧怕明朝。

这个结论,也得到了《克拉维约东使记》的印证,在对待永乐帝派去的明朝使臣的态度上,帖木儿表现出了完全的不屑甚至是侮辱。

请看史料,其文曰“……。帖木儿不愿我们坐在下首,命移坐上首。落座之后,有王公一人走向中国专使之前,传帖木儿之旨:“帖木儿现与西班牙国王亲善,帖木儿待之如子。视中国专使如敌寇,为帖木儿之敌人,今日特引见西班牙使团于中国专使之前者,即以示帖木儿不悦中国之意。……,帖木儿已将对中国专使之恩赐宠遇,转赐于西班牙使者云。”王公传命之后,帖木儿又命通译将原文转译给我们听。”从这段史料上看,帖木儿在宴会上公开以言语侮辱明朝之特使,还将中国的坐次排在了西班牙人的后面。附图。


让我们来看看另外一段史料,当永乐的特使责问岁贡的时候,帖木儿居然说道:“中国天子责问岁贡,理所当然。惟积欠七年之贡,一旦令全数补纳,事多困难。莫如容加筹措,再行奉纳朝廷。”在下文中,那个西班牙特使还说“据传,帖木儿此次曾命人辱慢中国使臣,不过其臣属曾否奉行此命,不得而知”。附图。


从帖木儿的行为和语言上来看他完全不存在臣服明朝的思想,看来那份贺表这只是虚与委蛇罢了。

点赞9、孝感市 网友:木槿七七

摸着你蒙尘已久的良心再说一遍,是这么回事吗?能让帖木儿称臣的人,还真的没有。

1404年,69岁的帖木儿大帝召集了20万大军,打算踏平大明王朝。而这期间,恰好是燕王朱棣完成靖难之役,刚刚夺取了大明江山的时候。

双雄争斗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很可惜,历史没有给我们一个交代。因为在1405年,70岁的帖木儿大帝就这么病逝了。

帖木儿大帝去世以后,仅仅不到100年的时间,在1500年,帖木儿王国就这么被乌兹别克人所灭。而帖木儿的后裔,此时带着军队征服了印度半岛,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为期300多年的莫卧儿帝国。直到1858年,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以后,这个王朝才灭亡。

由此可见,这位帖木儿大帝,的确是一位传奇的人物。他的子孙后代统治中亚地区数百年时间,而他本人的一生,更是可以用传奇二字来下定论。

至于帖木儿有没有向明朝低头过,我觉得这是无稽之谈。毕竟两者唯一的交集,就是帖木儿晚年打算征讨明朝的时候,所以不存在帖木儿向明朝称臣的情况。


一、帖木儿想要成为成吉思汗那样的人。

少年的帖木儿是一位正儿八经的穆斯林,那个时候蒙古各大汗国早就已经被伊斯兰教给渗透了。帖木儿本人恰好就是西察合台汗国人。

早年伴随着忽必烈违背忽里台大会,公然自立为蒙古大汗,后来更是建立了大元王朝。所以蒙古帝国立刻就四分五裂了,主要分成了察哈台汗国、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尔汗国包括大元朝。

他们的统治者,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统治范围几乎横跨了亚欧大陆。可惜由于他们离心离德,所以被击败的时候也很轻松。

帖木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控制了河中地区的大权,甚至控制了西察合台的所有军政大权,也得到了苏丹这个称号。

但是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帖木儿的目标是成为成吉思汗,那就要干点扩张的事情,才对得起他的这个目标。于是乎,一系列东征西讨的故事,就这么展开了。


二、打服东察合台。

帖木儿成为苏丹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讨伐东察合台,他认为这一个汗国应该率先统一才对。第一次交战,互有损伤。帖木儿很不爽,后果自然很严重。

于是帖木儿打算御驾亲征,一举击败了东察合台,获得了大量的战利品。但是此后东察合台的人总是在挠痒痒,没事儿就来打几下,虽说不疼,可是很烦。

为此帖木儿彻底烦透了,于是便有了灭亡东察合台的想法。于是在1377年,帖木儿正式对东察合台进军,逼迫哈马鲁丁带着残余部队逃到深山老林里去了。

此后东察合台虽然还有残余部队在闹事,可已经翻不起什么大浪了。这么一个偌大的察合台王国,就这样彻底被帖木儿给控制住了。


三、打服金帐汗国。

帖木儿打服了东察哈尔以后,又带着大军开始西征。结果花了13年时间,彻底征服了波斯帝国。这是一项创举,可以说有不世之功。毕竟波斯帝国当年,可是和唐王朝一样强盛过。

与此同时,帖木儿也没有放弃自己原先的事业,他要成为成吉思汗那样的人,因此帖木儿再次将目光瞄准了成吉思汗后裔所建立的汗国,那就是金帐汗国。

原本夺取金帐汗国汗位的脱脱迷失,跟帖木儿是同盟关系。但是脱脱迷失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有这么牛的老祖宗,子孙自然也会跟着看齐。

因此脱脱迷失也想着成就一番大业,结果在扩张的时候,不小心触碰了帖木儿的管辖范围。为此双方展开大战,帖木儿两次远征,彻底消灭了脱脱迷失,也使得金帐汗国从此一蹶不振。


四、攻占北印度。

帖木儿很有雄心壮志,当时他所占领的地区,阻断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所以这也使得帖木儿的地盘,逐渐成为了贸易枢纽,慢慢壮大了起来。

于是乎他的野心再次膨胀,不仅扣押了明朝和奥斯曼帝国的使臣,而且还主动带兵南下,掠夺北印度的大量资源。

他的兵马攻入了印度的腹地,占领了不少城池。只不过帖木儿的人马似乎只在乎抢掠,不在乎征服,所以他们对当地的伤害还是比较大的。

五、打服西亚地区。

帖木儿南征印度获得大胜以后,他又想着继续向西发展。他先击败了埃及、叙利亚地区的马穆鲁克王朝,又攻占了曼苏尔,拿下了巴格达,将此处抢掠一空。

野心膨胀的帖木儿,甚至把眼光投在了奥斯曼帝国身上。双方还真的打了一架,结果帖木儿大获全胜,再次拓宽了帖木儿帝国的领土。


六、打算与朱棣一决高下。

搞定了中亚、西亚的各路诸侯以后,帖木儿自然把眼光放在了东亚地区。而恰好在这个时候,明朝发生了靖难之役。

对手的内乱是解决对手的最好方式,因此帖木儿觉得时机来了。所以就中断了和明朝之间的往来,打算对明朝用兵。

朱棣已经夺取了明朝皇位,这个时候得知帖木儿打算东征,立刻让手下人加强防备。好在帖木儿终究还是没能走上这次东征之路。

从宣布东征到去世,只不过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只能说,为朱棣捏把汗了。毕竟两者交锋,朱棣还真的未必就是帖木儿的对手。


总结:为什么说帖木儿向明朝称臣?

其实这是没道理的,因为帖木儿汗国和明朝并没有连在一起,所以不存在所谓的藩属国的意义。但是帖木儿的使者在呈上奏疏的时候,上面的确写着:臣帖木儿。

也就是说帖木儿和明朝还没有开打,就已经向明朝称臣了。你觉得这可能吗?当然是不可能。其实人家就客套一下而已,压根没必要当真。

反倒是后来帖木儿打算东征,这事儿才不可掉以轻心。毕竟两者从来没有谁管着谁的关系,所以没必要硬往上凑。

点赞10、襄阳市 网友:~太子~

帖木儿是中亚的征服者,他的帝国从鞑靼草原一直延伸到印度半岛北部,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帖木儿帝国”。不过,帖木儿的野心并不只是称霸中亚一带,他还想要征服东方的庞大帝国“明王朝”。

历史上的帖木儿是突厥化的蒙古后裔,他以历史上的成吉思汗为榜样,试图要恢复那个庞大的蒙古帝国(1206-1259)。

不过,帖木儿与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后代)之间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因为他也只是察合台汗国的一位普通军事贵族。

在元末明初这段时间,中国境内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朱元璋推翻了蒙古人所建立的元朝,定都于南京。而帖木儿本人所在的察合台汗国也分裂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东察合台汗国、西察合台汗国。

东察合台汗国(亦力把里政权)直接与明朝本土接壤,而西察合台汗国则被军事贵族帖木儿给消灭了。《世界历史》上将帖木儿称为“跛足帖木儿”,这是因为帖木儿曾患有腿疾,走路的时候一瘸一拐,完全不像是一个骁勇善战的蒙古武士。

可是这个“瘸腿”的突厥化蒙古贵族,却在14世纪后期至15世纪初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他征服了北印度、伊朗、阿拉伯东北部、土耳其东部等地区,并梦想着能够恢复历史上那个蒙古帝国的荣光。

帖木儿之所以派人联络明朝实际上是为了刺探明朝虚实,等到明朝内乱时再决定发起进攻,同时他也没有终身向明朝称臣,因为帖木儿帝国的实力也很强大。

在明太祖朱元璋时代,帖木儿曾经不远万里派人向明朝通好,暗地里试探明朝的军事实力。在永乐皇帝朱棣继位以前,帖木儿帝国一直在名义上向明朝纳贡。在明朝看来,只有称臣的国家才会向自己纳贡。

可是,帖木儿并没有终身对明朝称臣,只是表面上对明王朝采取恭顺的态度。公元1402年,兵锋正盛的帖木儿率军在小亚细亚半岛击败了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这时,他得知东方的明朝发生了“靖难之役”。明朝的燕王朱棣率军南下,消灭了建文帝朱允炆的政权。当时的帖木儿帝国完全有能力继续进攻、趁机消灭奥斯曼帝国,可是帖木儿选择了“调转枪口”,回去对付内乱的明朝。

他不再派人向明朝进贡,并终止了示好的态度。帖木儿帝国集结20万大军,预备从中亚进入新疆,然后途径甘肃,消灭明朝。可是,这支军队劳师远征而一无所获,走到半路上就返回去了。

原因就是帖木儿在攻打明朝的途中因病暴毙,而他的军队群龙无首,不得不放弃了消灭明朝的计划。69岁的帖木儿在行军至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时,因为饮用了过量的冰水而加重了病情。

这个强大的帖木儿帝国因为本国君主“帖木儿”的去世而走向衰落,帖木儿的子孙后代们认为东征的路途遥远、无法战胜明朝,所以选择重新与明朝通好。至此,帖木儿帝国与明朝的战事最终也没有开启。

反倒是原本遭到帖木儿帝国猛攻的奥斯曼帝国(土耳其人的祖先)死灰复燃,在帖木儿帝国走向衰落以后重新强大起来,成为西亚的霸主。

在16世纪、17世纪左右,西班牙、荷兰等西欧国家们无法突破奥斯曼帝国的陆地封锁,只能冒险开启海上航路,探索出了大西洋航线,逐渐形成了近代的海上列强。

点赞11、朔州市 网友:不二心▼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帖木儿大帝在朱元璋时期是向明朝称臣,但是到了靖难之役时,帖木儿知道明朝内乱也就停止朝贡。到了帖木儿大帝晚期,帖木儿发动了进攻中国的战争,但是由于帖木儿死在行军途中,所以进攻中国也就不了了之。

一、帖木儿大帝是谁?

帖木儿出自巴鲁刺思部,1336 年在撒马尔罕以南渴石地方的萨布扎尔村出生。巴鲁剌思部是古老的蒙古——尼伦部落,即纯洁的蒙古部落。早在成吉思汗建国之初,分给察合台的4000户中,就有巴鲁刺思部的合刺勒札儿千户,察合台手下主要将领哈剌察儿就是巴鲁剌思部首领。

河中地区成为察合台封地后,随察合台征战到此的巴鲁剌思部与札剌亦儿部、速勒都思部、阿鲁剌惕部等一起留驻河中。经过 120 多年的演变,他们都已突厥化。帖木儿的后裔,著名的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创立者巴布儿大帝就不愿提及自己是蒙古人,而乐于称自己是突厥人。

帖木儿的父亲塔拉盖是巴鲁剌思部的一个小头目,叔父哈吉则是巴鲁刺思部的一位异密。帖木儿开始在扎合罕军中任千户,在河中诸部混战中逐步蓄积了自己的力量。在一次与锡斯坦人的战斗中,他被射中右手和右脚,成了跛子,所以被称为跛子帖木儿。以后他的叔父哈吉因争夺渴石统治权被他击败,在逃亡中被强人杀死,他就成了巴鲁刺思部的重要首领。

当也里牙思火者在撒马尔罕遭到人民群众的顽强抵抗,被迫从撒马尔罕撤军后,帖木儿就与忽辛联合镇压了撒马尔罕的人民群众运动,此后帖木儿与忽辛为争夺河中的统治权进行了反复激烈的斗争。1370 年忽辛被杀,帖木儿就成了中亚的最高统治者。他娶忽辛的遗孀为妻,她是察合台合赞汗的女儿,以后东察合台汗黑的儿火者又以宗室女塔瓦卡勒·哈尼木嫁给帖木儿,于是他就有了“古烈干"(蒙古语,意为女婿,汉译驸马)的称号。

尽管如此,在当时根深蒂固的以黄金家族为正统的观念影响下,他仍没有资格称汗,而只能先后立海都之孙昔兀儿海米失(1370~1388 年)和曾孙麻哈没的(1388~1402 年)为名义上的汗,不过一般仍称这个政权为帖木儿帝国或帖木儿王朝。

帖木儿在位 35 年(1370~1405 年),东、西、南、北连年用兵。他多次进攻东部察合台汗国(当时称为蒙兀儿斯坦),虽然打了胜仗,但不能占有其地。在西方,经过十多年战争,于 1388 年灭掉花刺子模。在北方,他与术赤后王、白帐汗国的脱脱迷失争战近 20 年,1395 年才在伏尔加河下游将其战败。在南方,他先后攻占赫拉特、呼罗珊、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征服了伊朗西部,随后又占领巴格达,进掠印度。

1400 年他击败埃及马末路克朝苏丹,1403 年俘虏奥斯曼帝国苏丹拜牙即,占领了小亚细亚。帖木儿对奥斯曼帝国的胜利,暂时解除了奥斯曼帝国对欧洲的威胁,也使东罗马帝国避免了即将被土耳其人灭亡的命运。

拜占庭的摄政约翰七世、英王亨利四世都遣使致贺,西班牙中部卡斯提亚国王亨利三世派使者到小亚细亚帖木儿的大营,希望能建立反对奥斯曼帝国的同盟。1403 年又派克拉维约等三人组成的使团到撒马尔罕,以结盟好。

二、帖木儿与明朝的关系

帖木儿建国之前两年即 1368 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军队攻陷大都,取代元朝而建立了明朝。元朝虽然灭亡,但在大漠南北仍保有相当势力。终明之世,南北纷争不已。

朱元璋对这一形势有清醒的估计,他始终把主要力量用于打击北元势力,而对于中亚地区各种政治势力则采取友好交往的方针,争取结盟,削弱北元势力。帖木儿也是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同时从商业利益考虑,也愿意保持与明的友好关系,在这种背景下,双方使节往来频繁。

1387 年 10 月 27日,帖木儿的使者满剌(今译毛拉)哈非思到达明朝都城南京,这批使臣出发的时间应在 1386 年 10 月前后,当时帖木儿正在伊朗西部一带作战,军务倥偬之中派遣这个使团,自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以后 1388 年10月15日、1389年10月19日、1391 年9月23日、1392年3月24日、1394年9月、1395 年8月、1396 年 3 月 6 日,均有帖木儿使臣到达南京。迄今还留下了 1394 年使臣带来的一份表文,表文中提到的“凡商贾之来中国者,使观览都邑、城池,富贵雄壮”,“使站驿相通,道路无壅,远国之人,咸得其济”,应是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因为这有利于发展贸易,是受到中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欢迎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来华使团成员中有一些天文、历法方面的学者,他们曾帮助明政府翻译从元朝得到的一些天方之书,即阿拉伯文、波斯文的天文、历法方面的图书,受到朱元璋的赞赏,并要求他们留下来,授予钦天监监副、翰林院编修等官职。

他们的后人,至今仍工作在我国各个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历史佳话。朱元璋于 1395 年曾派兵科给事中傅安等人,1397 年又派北平按察使陈德文等人出使撒马尔罕、哈烈(赫拉特)等地。1398 年朱元璋去世,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和孙子建文帝朱允炆之间发生了“靖难之役”,内乱使他们无法遣使。这个消息无疑传到了撒马尔罕,帖木儿也停止了遣使。

1403 年明成祖即位后,向撒马尔罕派遣了使臣,但这时形势已发生变化,帖木儿在征服了奥斯曼帝国后,又想进攻中国,所以克拉维约才在帖木儿处见到了慢待中国使臣的场面。1404年11月27日帖木儿率大军从撒马尔罕出发进攻中国,明朝政府也得到这一情报并做了相应部署。不过帖木儿才行至讹答剌就于 1405 年2月18日病逝于军中。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点赞12、潮州市 网友:唯爱你ヾ

帖木儿终身从未对明称臣,不过是无聊无智者意淫罢了!所依者不过经过礼部文吏为取悦皇帝而润色过的外交文书罢了!按波斯原文稿,不过很平等的两国邦交而已,后来七年无贡、扣押使者、准备讨明也可以佐证。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