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时尚

南明其实远好于南宋,为何能延续时间很长的却是南宋呢?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6关键词:南宋,其实,南明,时间

南明其实远好于南宋,为何能延续时间很长的却是南宋呢?

点赞1、苏州市 网友:山易。

南明远好于南宋?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南明有几个重要的缺陷一直到南明灭亡都没有解决。

南明的力量被分割成好几块。始终无法聚集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

1644年3月29日,北京被李自成攻破之后的十天之后,当时的消息就已经传到江苏淮安,时任淮安巡抚路振飞得知消息就向南京城中的重要官员通知这个消息,当时南京城的重要官员得知这个消息后,不知道如何是好,因为崇祯皇帝的太子和其他皇子不知道下落如何。所以他们聚集在一起开始,一时间也没有拿出方略。当时南京城中掌握权力的是南京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史可法、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和提督南京军务勋臣赵之龙。南京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史可法是重要的大臣。而皇室的近亲宗室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就在淮北的淮安城,本来史可法等人是要拥立福王朱由崧,因为福王朱由崧是万历皇帝的孙子,和崇祯皇帝属于堂兄弟,关系比较紧密。

但是在当时的江南,东林党,以及以东林党后继为己任的复社势力十分强大。当时的东林党党魁钱谦益要求迎立潞王,他的说法是潞王朱常淓十分“贤”。事实是东林党当年打击老福王朱由崧的父亲朱常洵,使得太子朱常洛得以顺利登基称帝,是为泰昌帝。东林党担心福王朱由崧称帝会重翻这段历史,打击东林党。同时南京兵部侍郎吕大器、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府詹事姜曰广等人也倾向于潞王朱常淓,这给了史可法很大的压力,史可法本人是出自东林党的左光斗门下,他本人也比较倾向东林党,但是实际上他是想拥立福王朱由崧。史可法的犹豫使得福王朱由崧误认为史可法反对自己登基,于是下书总兵高杰、黄得功、刘良佐,由军队拥立自己登基。史可法和东林党在江南没有任何军队,而凤阳总督马士英和刘泽清见风使舵,投靠了福王朱由崧。江北的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各自拥兵。最终史可法失去了机会,被迫去江北督师,南明的军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就是南明毁灭的开始。

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四人其实没有进取之心,一心争夺江北的繁华之地,而且不断的要挟朝廷,史可法一度想要进取山东等地,但是史可法根本指挥不动军队。而南明小朝廷内部有发生党争,马士英和他援引的阮大铖和东林—复社又开始内斗。导致大批能人贤臣被迫远离朝政。史可法唯一说动是高杰的军队北上开封,但是在1645年正月初十日,但是此地的河南总兵许定国早就投降清朝,诱骗之后杀了高杰,高杰的地盘和部下又遭到黄得功等人的觊觎。而当时最大的军阀势力左良玉盘踞在湖北,左良玉的部队连崇祯帝都调不动,更别谈南明朝廷了,而清军正式南下,唯一受到抵抗的是扬州,扬州城史可法试图招募部队,但是刘良佐和原高杰两藩的将领就在这几天里不战而降,就这样扬州在孤军中被攻破,多铎下令屠城。造就了当时历史上的惨剧,也就是“扬州十日”。这种血海战术击碎了很多人的信心,在清军来到南京之前,防江水师郑鸿逵试图抵抗,但是无力回天,南京守备勋臣忻城伯赵之龙直接献城投降。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被抓获,再被清军押送北上的时候自杀。朱由崧同马士英逃出南京,朱由崧后来被俘获被杀。潞王朱常淓此后也被清朝抓住杀害。

唐王朱聿键在福建被人拥立为监国。在江南的汉人不甘心,拥立鲁王朱以海为监国。远在广西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自称监国,朱亨嘉最后被两广总督丁魁楚击败,剩下的鲁王和唐王的争斗还在继续,但是唐王朱聿键取得了大部分南明政权的支持,登基称帝,是为隆武帝。但是隆武帝指挥不动郑芝龙、郑鸿逵,最后清军南下,又是各个投降,或者是各个击破。鲁王朱以海遁往舟山一带海岛,隆武帝被杀。但是鲁王朱以海在浙江一带抗清活动依旧在继续。

隆武帝的兄弟继任的朱聿鐭又被苏观生等人在广州拥立为帝,是为绍武帝。而桂王朱由榔被拥立称帝,他也是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二帝争立,于是战争不可避免,双方开战。但是清朝的佟养甲、李成栋乘着这个机会攻克广州,绍武帝朱聿鐭自杀,苏观生在墙壁上写了“大明忠臣,义固当死”八个大字,然后悬梁自尽。

永历帝在两广无力抵抗清军的进攻,最后是张献忠的大西军的残部进入云南,将云南治理的不错,永历帝最后在两广势力尽失,最后开始联合大西军的孙可望,李定国等人,南明史到了第二个时期,也就是农民起义军和郑成功率领的军队成为对抗清王朝的主力,但是孙可望当时请求封给他一个王爵,但是永历朝廷只愿意给一个公爵。后来孙可望兵败失势,仅带了一百多名官兵向清朝投降,顺治皇帝立即派人赶赴湖南封他为义王,永历帝的失败可想而知。而大顺军残部忠贞营北上夔东,形成了夔东十三家,这支部队是以后抗击清王朝最久的一支部队,一直延续到康熙年间。郑成功的海上攻势也开始发动。

但是孙可望野心膨胀最终导致永历帝的朝廷再次内讧,孙可望投降清王朝。清朝趁机会开始猛攻,永历帝最终流亡缅甸,李定国失去了和永历帝的联系,南明的军队成为散沙。大势已去,清廷给予缅甸压力,爱星阿,吴三桂等所统清满、汉军主力进至旧晚坡,距离缅甸都城六十里,康熙元年(1662)三月十二日,永历帝被擒获,清朝宣告天下。吴三桂一度想要把永历帝给砍头,以表示对于清朝的忠心,满人爱星阿都看不下,说永历帝好歹也是人君,最终吴三桂用弓铉勒死永历帝。1662年,永历帝被俘后消息传到李定国的军中,李定国感到回天乏力,不久病逝。手下和部将,儿子对于抗清基本绝望,基本上都投降清朝。而远在东南沿海的鲁王朱以海逝,1664,抗清义士张煌言解散自己自己的部队,回到大陆,最终遇害。1664年夔东抗清基地的被摧毁,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率军攻克澎湖,刘国轩等劝郑克轩降清。

点赞2、昭通市 网友:╃犯╮罪

这你就说错了,南明和南宋这两个政权不对,应该说这两个地方势力没有可比性。

我姑且问你民国的时候,中国拥有那么多的士兵,那么多的人口,那么多的资源,可是面对日本人进攻的时候仍然显现出了疲态,为什么?资源多,人口多,这叫优势吗?这叫优势的一部分,而且并不能把它转化成为胜势。如果你不能利用起来,那这些东西简直就是形同虚设,是被别人看在眼里的一块儿肥肉你手都受不了,而且还有可能因为拥有这些东西被别人给惦记上。

南宋虽然人口资源偏少,可这个朝廷却是通过战争历练出来的一个朝代,这个朝代里面可以说存在着各种各样优秀的军事将领,北宋初名相而南宋初名将,这几乎是历史上面的一则笑话,可也正是因此文可以看出南宋的军事实力不弱,而且拥有不俗的军事将领体系,正是这些人的建设造成了南宋在面对蒙古人摧枯拉朽进攻的时候,仍然表现出了顽强的斗志,让当时的蒙古人不得不放弃直接南下的策略而选择包抄大理国。

但是南明呢?这虽然是一个地方市里并且拥有完整的统称,可这些政权并不是一个集团,而是一团散沙,虽然中间有一个势力比较大的,可是更多的人都是各自为政,谁也不服谁,(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石塘网)谁都认为自己能够战胜对手,可是最后的结果呢,还不是被别人给一个一个击破。

最大的问题在哪儿?李自成率领自己的大顺军退出北京城之后,立刻洗心革面,奋发图强,率领自己的军队在潼关与清军展开决战,可以说杀得昏天黑地,可就这么长的交战七男名没有选择北上去捞现成的,而是选择自己在窝里斗这个政权,你说他不亡,我是不相信这样一个政权拥有它存在下去的理由吗?没有这种政权早点完蛋,早点好。

南明虽然这个人口比较多资源比较多,可就像一湖水,你光用手你能掌握多少水资源,你得需要方法和工具才能够把这个水全部归为己用,南宋虽然若可她的凝聚力比较强,最后甚至有几十万的居民愿意为南宋政权陪葬啊!南明呢?它灭亡的时候兵败如山倒,更多的反抗清政府统治的是因为不习惯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而选择反抗,至于说怀念朱元璋这个皇帝,那是等在这之后有人享有野心去夺取天下,才发了这么一个声明,那你为啥不在南明政府被灭亡的时候选择起来奋起反抗呢?活着的全是投机分子!

这些人你期望着他能真心实意替你打仗,更多的人是像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这样的一些投机分子,墙头草,风往哪吹往哪倒,谁给的利益多就认别人做干爹,有奶便是娘儿,这样的政府是不可能打胜仗,这样政府也不能算强大。

说到底还是这个南明政权,他本身继承的明朝政府拥有一个先天性的疾病就是党争,这个人的纷争肯定是存在的,有人就有江湖,这一点无可避免,可你不能把这个东西在国家决策的时候,拉出来作为自己的一个特色,那你这是亡国之兆的,前面的人在打仗,后面的人在拖后腿,忙着抢权力,那这样的仗就别打了,这样的政权也就别玩儿了。

所以南宋虽然地方小势力小,人口少资源少,可人家就是有一股子气势,又不是没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斗争已经融入到了南宋军民的鲜血之中,当这些人紧紧的抱成一个团,即便是纵横天下无敌手的蒙古骑兵也要感到十分头疼,但当时的南明政权确实没有这个资格。

点赞3、沧州市 网友:岛城少年

南明的情况怎么会好于南宋呢?它的危险程度远远大于南宋!

(1)没有“正统”就难以最大化团结不同势力,弘光掌权1年就被消灭时间太短了。相反,赵构的“正统”地位无人能比,所有反金势力都得举着他的旗号。南明则是派系众多,朝廷内各种党争、原农民起义队伍与正规军矛盾重重

南明始终不是一个“固定政权”而是不断地漂流反抗阻止,没有让人信服的“皇帝”也就是“正统牌位”。现代社会有人在说“正统不正统”会被人误认为是僵尸,古代社会则非常重要。南明没有一个“血缘、亲缘”正统的皇帝。

朱由菘乃万历皇帝的孙。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三(1644年6月7日)在南京称监国,十五日即位。弘光元年五月二十八日(1645年6月21日)被俘。可以说,时间太短。在“南明抵抗势力”中,弘光属于最“正统”的皇帝,问题就在于时间短,其能力不足。

弘光政权被灭图

隆武政权的朱聿键,小藩王出身,崇祯九年(1636年)因为擅离职守被贬为庶人,囚禁在凤阳。1645年获释后被封为南阳网。之后在6月29日弘光政权覆灭后在福州监国,7月19日即皇帝位,即位后就改元隆武。其正统性存疑、基本毫无实力,根本就是在郑芝龙控制之下。龙武二年八月二十日(1646年10月7日)被俘。称帝一年多而已。

鲁王朱以海是朱元璋第10子的后人,朱聿键是朱元璋第23子的后人,后者是前者的叔叔辈分。他就不服朱聿键,但隆武政权称帝后没敢称皇帝,但却称“监国”,也改了元。但1646年之后,漂流海上。

唐王政权的皇帝朱聿鐭是隆武皇帝的弟弟,1646年12月8日称“监国”,12日称帝。1647年1月20日在广州被俘虏。更是短命得很。

影视剧中的赵构和秦桧

最后一位皇帝是永历皇帝朱由榔,他的皇脉比较近是万历的孙子。1646年11月20日称监国,12月24日即皇帝位。之后不断地逃跑中。从广东肇庆逃到云贵,又逃到缅甸,最终被吴三公用弓弦绞死。

(2)军事上,南明有极为广泛的带路党,且内部极为不团结。南宋则因为赵构的正统地位,内部叛乱、篡权的危险性比较小,赵构始终受到军方支持,而且真正的带路党并不多,在“保住南宋”问题上与抵抗派是相同的

赵构在河南商丘,当时称南京应天府于1127年五月一日即位时,他可以说是宋朝没有被占领地区文武的希望,其掌控的军队并不少。

从能力上说,赵构比南明的皇帝们强多了。因为其更正统,他能控制的军事实力要比南明皇帝们要强得多。更为重要的是,南宋因为有正统皇帝在,相对抵抗之心更统一。

同时,南明时期因为有东北汉人——汉人八旗、吴三桂等大批投降者带路,他们深习水战,携带着先进的火器对于南明地区的占领具有永久性质。

南宋地区虽然被占领,最终都被打败或自主撤退。而且,南宋韩世忠、岳飞等名将先后崭露头角。相反,南明将领间因为“党争继续”极为不团结。

金军进入南宋领土的根基并不稳固,再加上不习水战、因为有了皇帝各地的反抗等原因无法长期占据,所以,赵构虽然不断地投降,金军根本消灭不了南宋。

点赞4、焦作市 网友:微笑つ

从继承的地盘、人口上来看,南明确实大大好于南宋,但为什么南明只坚持了18年,南宋却坚持了152年呢?

在小院看来,南明的灭亡,关键在于第一个政权——弘光朝。

弘光朝是南明诸多政权中地盘最大、经济最富、兵力最多、人口最众的一个政权,无论怎么看,它也不应该在两个多月间,就被不满十万的一路清军所灭亡,事实是,它偏偏就这么亡了,弘光朝崩溃之后,南明其他皇帝只是在苟延残喘,不存在延续的可能性。

怎么亡了呢,先看军事上。

南明最好的机会,不是在永历朝,而是在弘光朝。

我们知道,满清入关,不过十来万兵力,即使入关以后接收了吴三桂等明朝降将的兵力,但同时地盘也比在关外大了许多,同样需要兵力防守,所以在入关初期,清朝能用的兵力并不多,机动兵力也就是十几万人。

以八旗的人口和体量,是无法支撑一场大规模失败的,如果在一场战役里损失上万,它就会伤筋动骨。按照战场概率来说,一场战役,军队的伤亡如果达到20-30%,这支军队就将崩溃,在冷兵器时代,这个比例可能更低。

由此可以推断,如果清军经受一场上万损失的失败,它所总共投入的兵力至少应当在5-6万人,这几乎达到它一半军队的规模。

换句话说,只要南明开头能在战场上取得一场杀伤清军上万规模的胜利,就将动摇清军的根基,带来连锁效应。

是的,我说的就是弘光朝。

正统性问题,在弘光朝不存在,当时天下都奉弘光帝朱由崧为正统,在南京即位的他名正言顺,没有哪个藩王敢跳出来跟他分庭抗礼。

如果弘光朝能打出一场让多铎这路清军遭受上万伤亡的战役,哪怕最终战役失败,多铎也将失去大部分战斗力。

但是,南明偏偏在军事上一路溃败,历经弘光——潞王监国——鲁监国——隆武——邵武等几个政权,没有取得一场像样的胜利,不要说胜利,连让清军陷入苦战的机会都没有,就这样连战连败,甚至许多地方是不战而败,清军兵不血刃,反而不断接收降兵壮大自己。

到了永历朝,虽然李定国等人打了好几个漂亮仗,但这时清军已经极大补充了力量,遭受损失之后也能组织反攻,局部的胜利,最终还是无济于事。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要知道,就在弘光朝,南明还有百万规模的大军,也有不少能征惯战之将,怎么说崩就崩了呢?

看看政治上。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反映到政治上,就是党争惹的祸,说得具体一点,就是东林党。

东林党在崇祯朝是背锅的,并不像许多人想象那样把控朝政,他们绝大部分处于下野状态,并没有多大影响力,但到了弘光朝,他们又活跃在了朝堂之上。

因为与内阁首辅马士英不和,东林党煽动武昌的左良玉以“清君侧”的名义东征,掌权的马士英和阮大铖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抽调江北防线的主力部队到安徽与叛军激战,导致的结果是防线空虚,多铎趁机一路东下,直取南京,基本没有遭遇到什么有力的抵抗。

弘光朝灭亡,清军占据了富庶的江南,经济和兵力上都得到了极大补充,弘光朝投降的明将中,许多都成为了清军继续南下的急先锋,比如李成栋、金声恒等人。哪怕之后的隆武、永历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被碾压的局面,更不用说他们手里还没有什么真正能用的兵力。

所以说,归根结底,南明的灭亡,还是亡于党争,党争才是明朝乃至南明灭亡的最主要原因。

再看看南宋。

南宋既没有党争,也没有藩王们纷纷自称监国或称帝,军权也基本控制在中央。

南明灭亡的关键在于第一个皇帝弘光帝朱由崧,南宋延续的关键也在于第一个皇帝赵构。

虽然赵构名声不怎么样,但他确实比弘光帝朱由崧能力强多了,为南宋的延续打下了基础。有人说赵构只会逃跑,但逃跑也是一种本事,能跑得让金兀术搜山检海都捉他不到,并不是人人能做到。崇祯本来也应该逃跑,但是他不会跑,朱由崧也可以逃跑,但他跑不过赵构,很快被俘。

毕竟,活着才有输出。

此外,军事上还有岳飞、韩世忠这样不世出的名将,在战场上能正面击败金军。虽然南宋地盘不大,但在政治上到军事上,皇帝都能做得了主,保证了凝聚力,才能继续延续150多年之久。

点赞5、湛江市 网友:花小染

南明远好于南宋?这是怎样得出的结论?

事实上,这根本就是伪命题,因为南明政权本就是明末官僚集团中党派之争后妥协的产物!且南明政权自成立后,没有一天将收复失地视为第一目标,皇帝嗜酒如命,群臣争权夺位!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梅山自缢殉国。除了李自成和清军外,张献忠占据四川一带,明朝政权则占据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

为了能够守住这手中的一亩三分地和荣华富贵,留守江南的明朝官僚集团决定拥立藩王以守其地。

当时东林党人想要拥立潞王朱常淓,史可法主张拥立桂王朱常瀛,最终福王朱由崧在马世英,卢九徳等人的拥立下登基为帝。

朱由崧此人本就无治国之能,登基为帝本就是马世英等人为了把持朝政的选择,再加上朱由崧毫无进取之心,整日沉迷于酒色,故弘光政权大权一直被马世英等人把持。

再加上弘光年间爆发的“大悲案”,“太子案”,“童妃案”等,在一次加剧了弘光政权内部的权力之争,影响了政权内部团结!

反观南宋,还算是君明臣贤,至少宋高宗赵构还有“收复中原,迎回二圣”的目标,虽然这只是赵构凝聚人心的口号,但也能看出其是一个有能力的君主。

再加上当时赵构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人,一度中兴有望!虽然后期赵构重用秦桧等奸臣,但南宋整体的政治生态环境来看,要比南明好太多。
因此,南明好于南宋,其实就是一个伪命题!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