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时尚

二战中的美军为什么不像其他国家一样大量装备轻机枪呢?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9关键词:国家,装备,二战,机枪

二战中的美军为什么不像其他国家一样大量装备轻机枪呢?

点赞1、阿拉善盟 网友:你妈炸了

二战期间,各主要交战国步兵的主要装备仍然是栓动式步枪,就是那种开一枪要拉一下枪栓,完成退壳和装弹工作的那种。这种步枪的问题在于射速有限,无法形成足够的火力密度,压制住进攻的敌人步兵。因此,各国把轻机枪作为步兵班的火力核心,依靠轻机枪的射速来弥补步枪火力密度不够的问题。

而美国早在二战之前就已经普及了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伽兰德步枪的理论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80至100发,实际战斗射速也可以达到每分钟30至40发,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火力密度,对于轻机枪的火力核心地位需求就没有那么强烈。

而且,美军也并不是没有大量装备轻机枪的,美军每个步兵班都会装备的BAR(勃朗宁自动步枪)虽然名义上叫自动步枪,但其实从性能到定位,都和其他国家步兵班装备的轻机枪颇为相似。事实上,BAR空枪就重达7.5公斤,每个班一般只装备1支,美军对它的定位也是为步兵班提供火力支援,或者全排3支集中使用形成火力支撑点。二战中,美国使用的BAR主要是M1918A2型,这个型号取消了半自动射击功能,装上了两脚架,基本上成为更彻底的轻机枪。

不过,由于BAR使用的20发弹匣供弹,加上枪管容易过热,而且枪管无法快速更换,其火力持续性并不算很好,这也让该枪与真正的轻机枪相比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拥有伽兰德半自动步枪的美军步兵班来说,这不算太大的问题,BAR本来也主要是起到支援和补充的作用。但对于没有普遍装备的伽兰德的美械军队来说就很麻烦了。比如抗战时期的驻印军,由于步兵的主要武器为M1903斯普林菲尔德栓动式步枪,火力密度达不到美军的水准,因此驻印军的步兵们更喜欢在自己的班里有一挺布伦式轻机枪,而非BAR。

点赞2、商洛市 网友:藍海雲天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为美军从一战开始他们的轻机枪就一直很魔幻,而且是那种迷之魔幻。

所以想要把题主的问题搞明白,最好从一战的时候说起,前后的因果关系就能搞明白了。

一战时的美国轻机枪。

其实不论是重机枪还是轻机枪,机枪这种战场上的大杀器一出现就没怎么被人认可。

比方说马克沁重机枪,这种武器一露面,就把人们给震撼掉了,几个人才能围起来的树,马克沁重机枪突突个几秒钟就能给打断了。

但在当时的军事思想中,机枪这种严重依靠消耗弹药,维持战斗力的做法,不被世界大多数的将军们所认可。

他们认为机枪这种东西就是对弹药的严重浪费,几秒突突出去的子弹足够一个营的部队,维持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了。

所以重机枪出来之后,基本上被大多数的国家所冷落,就算是有部队采购了,到战场上撑死了也就是当作火炮这种角色来使用的。

尤其是加特林这种转管式机枪,更是被当做武器界的异类。

所以机枪在一战之前或之中的发展一直在走弯路。

全世界都是这样的,那么美国也同样如此,毕竟那个时候的美国在西方国家当中,也显示不出他的强大,所以他的军事思想的认识,更加的落后。

那么当时美国对机枪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名枪刘易斯机枪的遭遇就知道,美国当时对待机枪的态度了。

话说刘易斯机枪,他的创造者叫艾萨克·牛顿·刘易斯,这个人出生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的新塞勒姆。

刘易斯这个人也是军伍出身,1884年从西点军校毕业,当年毕业出来就被安排到了第二炮兵做了一名中尉。

刘易斯这人比较好学习,那么在这段军伍的旅程当中,他就对军械这个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为此还积攒下了不少枪械知识。

那么在这种背景之下,刘易斯就在1911年根据当时的塞繆尔·麦克林设计的一款枪械作为蓝本,设计出了一战乃至二战都是大名鼎鼎的刘易斯轻机枪。

这枪造出来之后,刘易斯很兴奋,但美国军方对这款枪械却一点兴趣都没有,看都不看一眼,就更加别说采购了。

据说美国军方之所以没有采购,是因为当时美国军械部部长威廉姆斯.克洛泽将军和刘易斯因为政见不合,早就有了矛盾,借着这个机会给刘易斯使绊子。

这个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已经无解了,毕竟双方当事人都没有对这件事做过说明。

其实抛开这件事,当时的美国军方对于机枪本身就认识不足,认为机枪压根就不适合战场。

再有一点就是美国本身是在大西洋的西边,太平洋的东边,两头是大海,至于南边是墨西哥,经过几次战争,早就被美国打得服气了,至于北边是加拿大。

那么在这种环境当中,美国对于军队装备的更新换代就没有太多的需求,所以军事思想上的改变,可以说是老顽固都不过分。

再加上当时美国人奉行的孤立主义,对世界其他地方的变化,抱着吃瓜的态度,那么上心显然是不可能了。

所以在当时的大背景下,美国很多枪械的设计师都从美国出走,进入到欧洲,发展自己的事业。

比如本杰明.哈奇开斯(哈奇开斯机枪的设计者),海勒姆.马克沁(马克沁机枪的设计者),当然了还有艾萨克·刘易斯等等,这些人都是出生在美国人的人,最后都离开了美国。

当然了他们离开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追根到底还是当时美国军界的一个传统思想在作怪。

我们接着说刘易斯。

后来刘易斯也受够了被人踢皮球一样的屈辱拒绝,不仅离开了部队,还去了比利时,随后就创建了刘易斯自动武器公司,开始自己设计机枪了。

那么在当时刘易斯得到了英国伯明翰轻武器公司的帮助,而且还购买了刘易斯轻机枪的生产权。

通过这一笔交易,刘易斯获得了一大笔专利费用,至此才实现了财务自由,随心所欲地设计自己想设计的东西。

那么等到一战爆发了,刘易斯轻机枪在英国法国的军队中大量使用,当时据说数量高达十万多挺。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刘易斯机枪也没太多人在意,直到1914年末的时候,刘易斯机枪被用在了对抗德国的一场小规模战斗中。

这才证实了刘易斯机枪的可靠性,所以在1915年的时候,正式地被欧洲国家大规模的采购了,光英国自己开辟的生产线,就生产了十四万五千挺。

甚至于后期的版本中,刘易斯机枪都被安装在了英国和法国的战斗机上。

我们都知道一战的时候,美国人赚足了欧洲敌对双方的钱,之后才有了远征军进入到欧洲打仗。

前边我们已经说了,美军都把那么多高明的枪械设计师给逼走了,他的军队能有什么好武器。

而且等到美军参战的时候,所有人都明白了轻机枪在战场上的作用。

美军也回过味来了,但当时美军的轻机枪少得可怜,美国远征军到达法国的时候,他们只有六百七十挺哈奇开斯机枪,二百八十二挺马克沁机枪,以及一百五十八挺柯尔特机枪。

所以美军也开始采购轻机枪了,当时最出名的就是刘易斯轻机枪,结果美国人找到了刘易斯,愿意出一笔数额相当庞大的美元来购买刘易斯轻机枪的专利许可。

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刘易斯面对这笔巨款的态度是,婉言拒绝了,你不得不佩服刘易斯的性格,面对当年拒绝自己的老东家,他也选择了拒绝这条路。

那么当时美国人也没辙了,面对没有轻机枪的困境,他只好采购一些现成的东西,最终美国人选择了绍沙轻机枪。

美国人这里着急要,急着马上投入到战场上使用,法国没法子只能加班加点地赶着生产这款轻机枪。

本身这款机枪就不怎么好,再加上还要改装符合美国使用的1.62毫米的弹药,又是加班加点的生产,所以三个原因加到一块,这款绍沙轻机枪被诟病很多,成为了一战中最差的枪械。

与之相反的是刘易斯轻机枪,成为了一战名枪,所以进入到二战之后,刘易斯机枪也参与到了二战当中。

刘易斯机枪算是少数几款被两次世界大战广泛引用的机枪之一。

那么美国人难道在一战的时候就没有设计自己的机枪吗?

咋能没有呢!

美国人被绍沙轻机枪弄得灰头土脸的,所以美国人后来在一战中,宣布了也要造属于自己的机枪,而且要立刻,马上。

那么到了1917年的时候,美国就装备了好几款机枪,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M1918(这就是在二战期间美国人普遍使用的勃朗宁自动步枪,这枪说是步枪,其实是一款轻机枪)。

但等到美国人开始大规模装备勃朗宁自动步枪的时候,一战已经结束了。

所以等到二战开始的时候,美军就大量装备了这种枪械。

战中的美国轻机枪。

说实话二战中美国装备的轻机枪——勃朗宁自动步枪,压根就是一个怪胎,不说别的,勃朗宁轻机枪上有霰弹枪的血统,没想到吧!

那么这个过程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这么说吧,美国人当时准备发展轻机枪的时候,他们对轻机枪的认识还是太过肤浅了。

他们认为轻机枪应该是一种行进间能够射击的武器,边打边冲才成,所以当时就要求这款武器可以在行进中低肩射击,或者是进行腰际射击。

话说轻机枪也是趴在地上射击的,毕竟后坐力就摆在那里,为了弹道的稳定只能趴着射击。

所以美军的这个要求,直接就把轻机枪的设计思路给带偏了,枪械设计师接到这个活,就开始琢磨了,行进中射击,这肯定不是轻机枪了,冲锋枪手枪就更加不靠谱了,所以设计师思来想去的,感觉这其实就是一把步枪。

所以美国造出来的这款M1918,就被冠上了自动步枪的名头。

也就是说,M1918一出来就是奔着自动步枪设计的,所以一开始出来的东西不仅枪管薄,而且还没有两脚架。

当时东西出来以后,还邀请了美国军方,国会议员,外国政要,以及媒体,三百多人围观了这场射击表演。

从图片上就能看得出来,士兵是把枪举在眼睛这个位置上进行射击的,所以从图片上就能看得出来,这就不是轻机枪。

因为士兵是站着瞄准射击的,所以效果很不错。

但这东西投入到战场上使用,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行进中射击,不管是挂在腰上,还是抵住肩膀,精度那是相当感人的,要知道轻机枪的特点是,给步兵冲锋的时候,提供一个精准而有效的火力支援,结果行进射击让你打山头,子弹都飘到了山脚下了,这就尴尬了。

所以这款勃朗宁自动步枪,就走上了一改再改的路子。

原来没有两脚架加上了,枪管太薄那么就改成又厚又重的枪管,然后后来其他国家也参与到了这款枪械的改造过程。

比如FN给它加了手枪形状的握把,瑞典把枪管改成了可以进行更换的。

总之这款枪械从自动步枪的概念上,开始向着轻机枪的路子发展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听到勃朗宁自动步枪之后,再看到实物,就感觉这家伙咋起了这么个怪名,明明是轻机枪吗?名字咋就是自动步枪?

原因就是在这里。

那么这款轻机枪,咋还有霰弹枪的血统呢?

我们都知道勃朗宁这个人一生设计的枪械也多,手枪,重机枪,霰弹枪,杠杆步枪等等,而且这些枪械还都不错。

其中能让勃朗宁最为得意的应该是半自动步枪,1898年,勃朗宁设计出Auto5的半自动步枪,这是全世界第一款成熟的自动装填弹药的霰弹枪。

而半自动步枪真正开始装备到部队里,那还是四十年以后的二战了。

所以勃朗宁当时设计勃朗宁自动步枪的时候,不可避免地采用了霰弹枪的设计。

毕竟当时,没人知道今后的半自动甚至自动步枪是个啥样的。

那么最开始的M1918,就有了霰弹枪的血统,这个血统形成了勃朗宁自动步枪的基本结构,以至于以后怎么改都没有改过来。

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勃朗宁自动步枪的机匣后边是被封死的,步枪轻机枪就没这么干的,反而霰弹枪都是这个特征。

一般的轻机枪拆卸的时候,先把枪托拆下来,然后从前往后,什么复进簧,自动机这么拆,都是这个套路。

可要是去拆勃朗宁自动步枪,先拆下一堆小零碎,然后从后往前拆,取下活塞套筒,枪机,枪机框等等。

勃朗宁自动步枪拆卸的时候,就不按套路出牌。

所以从这个拆枪的角度来说,勃朗宁自动步枪一开始,它真的是奔着自动步枪去的,只是在实践中发现,这东西真心不好使,这才一步步的进行改进,最终出现了名字叫自动步枪,却是干着轻机枪活的武器。

那么在二战期间,美国人造了十六万八千支改进过的勃朗宁自动步枪。

话说到这里,其实我们应该明白,二战期间美国人也大量装备了轻机枪,只是他们没有把轻机枪叫做了自动步枪,造成了一个错觉。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在二战期间,美国陆军一个步兵班的人数一直在变,从一开始的九人,到后来的十二个人,再到十三个人。

那么美国步兵班的战斗其实也是有轻机枪辅助的,十二个人的时候,一个班里头就一挺勃朗宁自动步枪,后来随着战斗的加强,美国人也意识到了火力弱的缺点。

所以勃朗宁自动步枪的配给,从一支,到两支,最后增加到了三支。

一个班被美国人分成了三个火力小组,每一个小组搭配一支。

这种一个班长带领三个火力小组,到现在美军依然这么干的,只不过过去的勃朗宁轻机枪变成了M249而已。

所以在二战中,美军依然大量装备这轻机枪。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点赞3、肥城市 网友:蓝白天使

那也要看“其他国家”都是哪些国家。

比如与德国比的话,德军其实也没多少轻机枪,他们甚至连重机枪都放弃了,不少MG08都放在二三线落灰。

德军的步兵战术围绕通用机枪展开,他们主要装备MG34和MG42两种通用机枪,这些机枪被大量下放到班排,装甲掷弹兵们甚至有双机枪配置。

依靠通用机枪暴雨般的火力,德军往往能在战术运动中压得对方抬不起头,继而接近将其歼灭。

实际上,二战的美军与德军的打法极为接近,都非常讲究火力压制能力和围绕运动型重火力点展开的小队作战。

后期德国步兵火力提高的非常快,G43半自动步枪装备上了,stg44突击步枪也装备上了,还有部分FG42伞兵步枪,甚至缴获装备了大量苏联SVT-40半自动步枪,早已不是支依靠98k上阵的军队了。

美军没有MG42那样火力强大又方便好用的通用机枪,但美军经过二战初期的换装后,整体火力相当强大,已经超出欧、日等使用轻机枪的国家。

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在美军中近乎普及,勃朗宁BAR自动步枪自一战以后也被大量装备。

美军还是二战生产冲锋枪最多的国家之一,无论是昂贵的汤普森,还是廉价的“注油枪”,美国全都是管饱供应。

除了步枪和冲锋枪,美军还有余裕装备霰弹枪和半自动卡宾枪,给士兵配备战斗手枪,实在是阔气得可以。

这些机枪之外的火力,再加上美军高饱和后勤带来的充裕弹药,已经让美军的火力异常凶猛了。

再算上机枪火力的话更凶猛,美军主要使用勃朗宁水冷机枪和气冷的M1919A4、M2大口径机枪。

M2机枪当然不可能被人扛着走,但得益于美军称霸全场的机械化水平,他们可以让一大堆载具拖着大口径机枪到处跑,运动速度比德军掷弹兵快的多,火力猛,射程远,威力大,成为德军、日军的噩梦。

勃朗宁的7.62mm重机枪也是神器,无论水冷的M1917还是气冷的M1919,它们都可以通过一条肩带由单人扛着跑。

所以,美军的重机枪手其实同样具备德军MG42那样的移动力,就如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里那样,一人扛枪,一人背架,再来个自由人弹药手就够了。

太平洋战场上的陆战队比较苦逼,使用的仍然是水冷款,但这不妨碍约翰巴斯隆等人抱着重机枪各种与鬼子战斗,这位荣誉勋章得主逼急了甚至用手托着水冷套转移和射击。

比起要几个人抬的马克沁,不得不说美军的人机工程做的实在太好。

能提着重机枪到处跑,班排火力猛烈,载具众多,航空支援能力出众,美军并不需要专门设个轻机枪位置。如果说有,那就是BAR的位置,这挺早期自动步枪一定程度上顶替了美军的轻机枪位置。

可以看看日本这个反面例子,一挺歪把子机枪要五六个人伺候,弹斗供弹,子弹还不能与步枪共用,火力孱弱毛病众多,再加上日军那些同样火力孱弱的栓动步枪,日军根本根本无法在火力对拼上占据一丝上风。

美军虽然没有轻机枪,但依靠狂猛的自动、半自动武器和高度机械化,他们只需要靠火力莽就行了。

当然,美军也不是完全没心大规模列装轻机枪(有小规模使用约翰逊轻机枪),二战时期英国曾通过加拿大方面对美军推销布伦机枪,如果这款武器被装备,那么美军将淘汰BAR,拥有新的轻机枪。

问题是,BAR的需求已经饱和了,美军也不愿再去费神容纳.303in的新弹种,战争日益明朗的局势也让美军对布伦失去了兴趣。

战后美国人露出了真正的心思,他们看上了德军的通用机枪。很快,美国人根据MG42的概念,开发出了自己的M60通用机枪,投入到了越战之中。

现代的美军战术变化不大,依然喜欢依靠火力优势压人,所以他们的班用机枪(M249)依然体现了对持续性火力的要求。

点赞4、贵港市 网友:蓝色星晨

那得看你怎么定义“轻机枪”了。如果你认为BAR和M1919A6不属于轻机枪的话,那么你甚至可以说二战美军压根儿就没有装备过轻机枪。

但这样武断的话似乎也不太符合事实,你可以说M1919A6不是轻机枪,毕竟不装弹还自重30斤的“轻机枪”还是不多见的。可BAR怎么就不是轻机枪了呢,虽然它是自动步枪出身,作为轻机枪不够根正苗红。但人家的改进方向和在二战的使用情况确实是奔着轻机枪去的。不管是百科词条还是各平台的军迷交流中都将BAR作为轻机枪看待。你非要把它和STG44、AK47归为一类,反倒有些不伦不类了。

而如果把BAR视为轻机枪的话,那就有的说了。二战美国陆军每个步兵班配一挺BAR,与各国陆军每个步兵班配一挺轻机枪相同。而美国海军陆战队在1943年4月15日公布的新编制将每班的BAR增加到两挺,1944年5月的新编制又增加到每班三挺。

这应该足以称得上大量装备了吧?

点赞5、九江市 网友:亘古苍茫

首先了解一下二战美军步兵班的编制和装备。

以1943年七月公布的步兵师编装表为例:每一个步兵班员额12人,配备10枝M1加兰德步枪(有些会配备M1卡宾枪)、1挺布朗宁自动步枪(BAR)和1枝M1903春田狙击枪,士官或班长配备一枝汤姆逊冲锋枪。步兵连编制员额为193人,由三个下辖三班的步兵排加上一个兵器排构成,兵器排中编制2挺.30轻机枪、3门60迫炮、3部火箭筒与1挺.50重机枪。

下面大致介绍一下这些装备。

M1903式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田步枪,春田的名字来源是其生产商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和日本没有一点关系。自1903年进入美军服役一直到二战之前,春田步枪一直是美军步兵的主要装备。二战开始后,美军基本上都换装了M1步枪,春田就成了狙击手和二线部队的装备。此外,美国也将大量春田步枪支援给盟友使用,当时的英国、法国和中国军队都获得了不少春田步枪,这些栓动步枪一直被用到了二战结束。


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

M1加兰德是美国陆军在二战时的主力枪械,中国俗称“大八粒”。这是一种半自动步枪,射手只需连续扣动扳机就能在短时间内将枪里的八发子弹打出去,这让M1加兰德在火力上能压制当时各国军队装备的栓动步枪。到二战后期,美军基本上已经完成了M1加兰德的换装,这也是美军步兵班火力强悍的主要原因。当时的德日军队都非常惊诧于M1加兰德的凶猛火力,短兵相接时经常会误认为遭到了美军机枪的压制。玩过使命召唤5的朋友都应该熟悉它打完子弹退弹夹时"叮"的一声。

汤姆森冲锋枪

汤姆森冲锋枪又称汤米冲锋枪,是美国步兵最喜欢的一种自动武器。它还有许多外号,比如芝加哥打字机、手提机枪等等,但无论那个外号,都揭示这种冲锋枪的最大特点——射速快、火力猛!在美军步兵班组中,通常由正副班长各携带一只,这让美军基层单位在近战时火力密度大增。但汤姆森冲锋枪也有缺点,那就是结构复杂且价格昂贵,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军也有些吃不消,所以后来美军又开发了廉价的M3冲锋枪用以代替汤姆森冲锋枪,但对M3冲锋枪并不买账,还给它取了个“注油枪“的绰号。

勃朗宁自动步枪(BAR)

二战时,美国陆军中没有装备轻机枪,故而勃朗宁自动步枪(BAR)有时候就客串了轻机枪的角色。勃朗宁自动步枪(BAR)可以采用半自动和全自动发射方式,用于支援步兵在行进间的战斗。与当时其他国家装备的轻机枪相比,BAR并不算出色,它射速低,弹容量也只有20发,但这种自动步枪是配属到班的,一个美军步兵连队中可能会有十几支BAR,所以虽然美军没有轻机枪,但步兵支援火力却并不弱于装备了轻机枪的德日军队。几枝加兰德步枪齐射就可以压制住日军的九六式轻机枪。而德军大多时候是毛瑟98K拴动步枪提供远程火力和MP40冲锋枪提供近战火力来围绕MG系列机枪来进行战斗(STG-44突击步枪的后期的出现解决了步枪和冲锋枪之间的火力空白,划时代的发展)。
以上就是美军步兵班组的主要武器配备。可以看出,相对于德日军队,美军基层单位中的自动武器比例较高,这也是美军步兵班组火力凶悍的原因。想要拥有令人艳羡的火力,就必须耗费大量资源,后勤压力也会更大,但对于财大气粗的美国来说,能花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所以美军火力对轻机枪依赖不高,再说也有bar客串轻机枪角色。

点赞6、南宁市 网友:囧囧有神

轻机枪的作用,及二战中大量装备轻机枪的国家

从两次世界大战中步枪的发展情况来看,一战中要求步枪射击距离远,精度高,因为步枪火力上的不足,因此出现了重机枪,因为一战都是堑壕,所以这种重型机枪在一战中成了杀器,比如德国装备的马克沁重机枪在索姆河战斗中一战就打死英国六万多名。

然而到二战中,因为装甲坦克的崛起,使得战争的形态发生了转变,重机枪因为机动性太差很容易受到火炮的打击,因此轻机枪在二战中得到快速发展。轻机枪威力虽然没有重机枪大,但是便于移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从而避免被炮弹击中。

而且轻机枪只要两个人就能够编成战斗小组,这一点可比重机枪需要四个人节省了不少人力,正是因为种种优点,轻机枪成为新兴的宠儿。

即使是当时中国的国民政府也购买和仿制了大量的轻机枪,以捷克式轻机枪来举例,国军配备了超过十万挺,在亚洲战场上无论是国军还是日军,都是将轻机枪配备到最小作战单位。

美国步兵是没有轻机枪,胜有轻机枪

问题是,轻机枪既然优点这么多,美国为什么没有装备大量的轻机枪呢?美军的装备中其实也有轻机枪,比如M1918自动步枪其实就是轻机枪,但是数量不是太多,美国大兵基本是步枪加冲锋枪。

战场上的火力大概有两种,一种是炮火,一种是枪火,炮火的话任何一个国家在二战时期都不可能和美国的炮火相比,枪火的话,也是如此。

尽管美国没有装备大量的轻机枪,但是美国步兵的基本武器,半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以及冲锋枪都比正常的步枪火力要强。为什么中国日本这样的国家迫切需要轻机枪或者重机枪这样的高火力枪械,根本原因就是步枪火力太弱,比如日本的三八大盖,德国的毛瑟步枪等,都是拴动步枪,打一枪拉一下,一旦火力跟不上,人就可能冲上来跟你拼刺刀。

但是半自动步枪,其实也是现在突击步枪或者冲锋步枪的过渡阶段,比如美军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一个弹夹可以装备八发子弹,不用打一枪拉一下,火力很强劲,除此之外班用的勃朗宁自动步枪,虽然叫步枪,实际上火力也和轻机枪差不多了,再加上几把冲锋枪,美军一个最小的作战单位的火力绝对是够用的。

可能美国人考虑的问题是,如果用两个人来操控一把轻机枪,拿两把半自动步枪更实在。

美军的战斗形态并不适合使用轻机枪

在二战中,美军的主要战场一个是太平洋战场,一个是欧洲战场,其实在大规模的战斗中对轻机枪的需求并不是太多,比如太平洋战场上对抗日军,基本都是登陆作战和攻坚作战,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重火力的话有重机枪和火炮,需要轻火力,半自动步枪就上了。在诺曼底登陆的过程中,更是需要快速冲上岸,轻机枪相比步枪则有点累赘了。

美国的兵种不像其他国家那样单一全是步兵,美国的海军陆战队、空降兵等等,对武器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比如,空降兵主要还是使用轻一点的冲锋枪好一点,也就是单人可携带的武器,很明显轻机枪有点重。

当然,轻机枪的作用也并不是因为你的步枪厉害就能替代的,在二战中美军听到德军的MG42机枪心里也嘚瑟,将其称为“希特勒的电锯”,说明步枪还是打不过机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将M60通用机枪列装美国军队来看,机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具有重大价值的。

点赞7、永州市 网友:烟柳靡靡

不请自来!觉得有趣多说几句!

第一、在二战期间美军的战斗班组里是配有轻机枪的!是勃朗宁BAR1918轻机枪!

只不过在人们的认识和理解中觉得美国士兵手里的不是轻机枪而是一把重型突击步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自古以来的一条真理!

二战期间美国军方忽视了这一点,在发现后也未作及时的补救!

二战中美军的班用机枪被美帝的官僚上层给忽视甚至是摒弃了!

第二、美军在1936年初开始大量的装备M1加兰德步枪,M1加兰德步枪是正式列装的一支半自动步枪,它替代了M1903栓动式春田步枪,能过实现一次装填8发子弹,每扣动一次扳机就实现撞击发射,开膛,抛壳、上弹、闭锁的自动机械操作,直到扣动8次扳机发射完弹仓的子弹为止!

这样的半自动步枪在当时可谓是“高大上”的尖端武器,较之世界各国军队的制式武器是领先的很多很多的!

这就使得自来都是以火力致胜的美军在战斗班组一级实现了高火力压制的效果。

更使得美军高层决策者乐观的放弃了新型班用机枪的研发列装工作!

第三、实践出真知!德军在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虽然受《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不能发展重型武器和远程攻击武器,但是他们没有停止对轻武器的研制和开发!德军陆军装备的武器可以说是非常系统的,就枪械来说可以说是完全的彻底的从上至下的进行了改造升级和研制开发,列装后还在在不断的根据实战效果进行升级改造和创新研发!98K步枪的升级,从MG34到MG42机枪,P38、P40冲锋枪、Gew43步枪、FG42伞兵步枪、STG44突击步枪这些枪械不但在当时是极其先进的,更是影响了战后几十年的武器发展史!

第四、习惯了安逸的美国人在参加二战时,他的装备其实是很落后的,除了M1以外基本上都是落后于德军的!只是美国人在最后关键时刻参战,面对已经穷途末路的德军才占了上风!假设美、德两国在战争之初就相遇,美国绝对是要吃大亏的!正是用“压弯骆驼脊背的最后一根稻草”的原则,美国才成为二战的赢家!

第四、看看美军的参战装备。

1、先说这个班用机枪,美国参战时就临时把勃朗宁BAR1918全自动步枪好歹改了下就仓促上阵了,幸好这是勃朗宁老先生设计的东西就是实在、可靠、耐用弥补了很多缺憾。

这支枪太重了,一般的士兵是拿不动的,有30多斤!弹匣只有20发,严重影响火力的持续性!后坐力太大,连续射击的射击精确太低!枪管容易发热还很难更换!枪弹威力过小!

也就是在二战中美军班用机枪的严重问题出现后,美军打那以后就开始了绝对领先于世界的轻武器的研发和装备!

2、重机枪:美军在太平战争初期还是使用的是勃朗宁M1917A1式7.62mm机枪是一种水冷式重机枪,老掉牙的一挺机枪,《太平洋战争》中的美国英雄约翰.巴斯隆,就是用这挺机枪打退的敌军进攻并立大功的,他还被水冷的枪套严重烫伤了!

后来美军陆续换装了M1919A4式和M1919A6重机枪,并一直用到了朝鲜战场,后来M60替代了他。

德军都在使用冲压件制造的MG42了,美国人还在使用老式的勃朗宁,真实在是打脸啊!《拯救大兵瑞恩》里表现了这挺笨重的机枪的表现,而且它还要使用专用弹药!

3、冲锋枪。美国军队把在黑帮手里的那支汤姆逊改了下就投入使用了,原来嫌太贵,用着了也就无所谓了!

最后不得不说是勃朗宁挽救了美国军队和世界!他设计的武器在二战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M1911手枪服役83年(至今还在使用),M2重机枪至今仍在列装!他将导气原理在枪械制造中发扬光大!


天下人评天下事!闲人杂说不喜可评!如果可以请点赞!谢谢!

点赞8、海南藏族自治州 网友:翎血姬

二战中的美军不仅装备轻机枪,而且轻机枪的装备数量非常高。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美军术语中,步兵班内的普通士兵叫做“步枪手”(rifle man),轻机枪叫做“自动步枪手”(autorifle man),很有意思,望文生义的话经常容易搞错。从二战时的M1903、加兰德,到现在手持M16A2小口径自动步枪的美国大兵,一律叫rifle man,你不能因为M16A2是全自动的就叫这些士兵autorifle man。

其次,二战时美军的轻机枪手——autorifle man,装备的还真是一支“自动步枪”。当时美国普遍装备的是BAR,正式的名称是“勃朗宁M1918式自动步枪”。这枪研制于1918年,最大的问题是重量太大,显然1918年枪械的轻量化还没到那个水平,BAR用的又是大威力7.62毫米步枪弹。所以,BAR研制成功之后人们就发现它很难作为自动步枪使用,因为一般体格/臂力的人要想两手端起它来射击太难了。

但是BAR是枪械大师勃朗宁出品,故障率低、精度好,不装备还真有点可惜了。解决的办法,就是给BAR安装两脚架,当作轻机枪使用。

美军一个步兵班内编制1挺轻机枪、1支冲锋枪、1支狙击步枪、其他则是加兰德或春田1903步枪。在某些特殊时期战场上甚至出现过一个美军步兵班2~3挺轻机枪的临时编制。

点赞9、滕州市 网友:笑颜百景

你这么想,美国人寻思自己去一战打了个酱油都死了10万多人,这现代打仗太恐怖了。欧洲那边那帮孙子要掐就掐吧,反正老子东有大西洋,西有太平洋,南美洲都是一群弱鸡,你们玩,我不参与了。

于是,美国在30年通过了中立法案,很明确都就表示老子独善其身。而独善其身的美国在轻武器上边的研发就慢了下来,毕竟别人要想打过来,总得先灭海军才行。所以说,美国当时对陆军制式武器的研发不像欧洲各国那么有紧迫性。

我们能看到,1941年底美国参战的时候,除了半自动加兰德不错之外,其他的轻武器,比如M1919风冷机枪的理念已经落后,作为移动火力点而言过重。BAR本身设计用于自动步枪,枪管热容差,不能快换枪管,不适合当做班组机枪使用。M1928汤普森冲锋枪太昂贵,也太重,不适合列装。

话说回来,加兰德能成功也是有偶然性,30年代别的国家也都在研发半自动,但受限于整体工业实力和产能,不敢大刀阔斧的改用。毕竟当时半自动也是个萌芽状态,可靠性不好。而美国则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去完成一次换代


所以说,美国本身长期的中立主义让他们压根没做好打一场大规模陆战的准备,是美军缺乏专业轻机枪的主因。其实不光是缺乏专业轻机枪。还包括坦克也一样,开打的时候美军主力还是M2中坦,M3轻坦,这会都1941年了啊!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