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时尚

村庄以某姓氏开头,但村子里该姓的人却很少是怎么回事?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7关键词:姓氏

问题补充: 河南滑县四间房乡大吕庄村,该村地处黄河故道,面积6.5平方公里,目前有6000多村民,共86个姓氏。据悉,黄河在此域流经1700余年,夹沙最大,有一石水六斗沙之说,在大吕庄沉淀了大量沙土,形成沙滩多、沙岗高的地貌特点,因此大吕庄素有被黄河水“冲”出来的村庄之说。大吕庄村姓氏因历代战乱、灾能荒,人口大量流动,详细情况已无可考究。传说西汉东枣林立村,隋末吕姓依姓改村为吕家庄,次马姓、高姓,现高姓不足20口人,村名姓氏吕姓只有1户,3口人,马姓已无,具体情况无考。一名梨园春美女擂主在大吕庄演出,她背后的照片是村中各个姓氏的代表人物。十年前的数字统汁显示,大吕庄村有姓氏86个,5158人。其中王姓最大,刘姓、和姓、李姓、秦姓次之,还有于、赵、张、徐、郭、左、齐、杨、单、韩、程、魏、潘、郑、史、朱、袁、高、周、姚、卢、董、申、宋、贾等姓,另外还有50余姓都不足10口人,不再列举。如今大吕庄村已是远近闻名的大村之一,也是四间房乡第一大村。多年来,大吕庄村多方筹措资金,争取项目,下大功夫治理荒沙,终于有了今天良田千顷、碧波无垠、果园花海、美不胜收的景象。

点赞1、七台河市 网友:嗜血狂狼

不请自来!

看到这个问题,自己深有体会。

我们村子叫张家村,但是张姓特别少,四五千的村子,只有不到十户人家姓张。五大姓里面没有张姓,而是周,岳,马,郭和冯姓。小时候也觉得奇怪,明明没有张姓,为什么叫张家村?

后来听村子里的老人讲,我们这个村子,以前的地主姓张,全村的土地基本都是张家的私人财产,而其他姓氏,大多都是给人家打长工的了,才有了这么多姓。

而且,张姓地主不光只有村里的土地,就连我们县城的几条主干道,南大街,北大街,西大街都是人家的房产,真的是财大气粗,家产万贯,富甲一方的大户,所以村名就叫张家村!

解放后,因为他们地主成分不好,被没收了家产,地产,平均了地权,其他姓氏才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之前,一直听说他们祖辈富得流油,现在日子过的恓慌。

前几年,人家家里建房子,在拆老宅子的时候,墙里面,房顶,都挖出来了很多袁大头,还有当时的金圆券什么的。人家家里打井的时候,打到一半,打不下去了,后来发现,一堆银元宝,几十块上百块呢,看来,张姓人家,富甲一方,确实是名不虚传。

点赞2、杭州市 网友:软妹联盟

我们隔壁村有个郭楼村,村里有一百多户,大部分是庞姓,赵姓,苏姓。郭姓现存仅一家,而且郭姓家的儿子还是个哑巴,没能娶妻,若干年后,郭姓在郭楼村就消失了。

我与村里的庞姓老人聊天。老人说,郭楼原来有个二层小楼,小楼有两进大院,东西厢房若干,相传是郭姓当官的所建,所以就称他们村郭楼了。郭姓人家呢,在村里人丁不旺。新中国成立前,由于连年战乱,匪患严重,郭姓又为富不仁,郭姓十室九空。新中国成立后部分郭姓划成地主,大部分郭姓人因为阶级高娶不到老婆,无后人。而娶到老婆的郭姓人,也不知道是房子风水不好,还是老坟使不上劲,要么生女儿,要么是男丁一个。而原来在他们家做长工的苏,赵,庞三姓是贫下中农。新中国成立后,人丁开始繁衍,兴旺。

80年代的时候,郭姓的老人都去世得差不多了。女儿大部分也都嫁出去了。郭姓还剩下一户,村里人本来以为他们还能繁衍下来呢,结果他们夫妻又生了个哑巴。单门独户,又是哑巴,这孩子长大后就没找到老婆。郭楼郭姓就这么消失了。庞姓老人还说,196x年建镇上的大礼堂,郭楼的砖瓦木材就被拆走了。虽然没有楼了,但人们还是喊他们村为郭楼。村里人也曾想改过名字,但是三姓意见不一致,最终还是叫郭楼了。

我这个事应该能回答你提的问题了。这是我们村那边的情况,至于你们那是不是这个样子,答案可以参考吧。

点赞3、衢州市 网友:与君共舞

中国农村以姓氏开头的村落很多!大多为该姓宗族开拓定居这里有关。

我的祖籍邓寨沟就形成于明代。原来只有邓氏一族。民国年间,军阀混战从直隶保定地区躲避战乱逃来山西不少人口,邓寨沟因出了个贩大烟的土匪邓如海因此富庶的邓氏家族掌门人邓如金受牵连被阎锡山抓到太原坐了牢。他的儿子们染上了抽大烟恶习,变卖土地才有河北陈姓与张姓家族入住这里。

邓门衰败后邓氏这些子弟穷困潦倒,后来全参加了东征红军。卖了土地的邓世文,邓世章成了红军烈士和新四军烈士。

邓世文孙子现在故乡做村支书。而邓世章的孙子们全在隰县,临汾等地当局长,书记。

邓寨沟现在有六,七种姓氏居民,早已不再是邓氏一族的领地。

中国农村这种情况很多。大多如此。

2019.12.15.即兴作答!

点赞4、怀化市 网友:风蛍缓缓

我们村子附近就有一个村子叫张家村的,因为我有个姑姑正好嫁到那个村子,姑父也正好姓张,所以我小时候就一直以为他们那个村庄的人都是张姓。

直到我上了高中,因为我们那只有一所高中,整个乡的孩子考上高中的都会在那里读书。其中班上有个姓李的同学,因为我们有喜欢打蓝球的爱好,关系就比较好,交流中才知道他是和我姑父是一个村的呢!那时就好奇问他,你们那村子不是叫张家村吗,怎么还会有姓李的,他哈哈大笑说,我们村不仅有姓李的,还有姓陈,姓罗,姓秦的好几个姓呢!那时候就感到特别的莫名。

请教的一下这位痛学怎么回事,他说,之前大概还是明代初期时他们村子确实只有姓张的一个姓,然后明代不久就渐渐的又乔迁几个姓到他们村子了,他说他们这个李姓家族就是明代时期迁入那个村子的,那时候听说姓张的人也是最多的,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渐渐的姓张的人也不是最多了,同学说,有些是因为发展好好,就搬到城里面了,有些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现大饥荒,也少了不少人。自己也上网查了一下,原来明代时有过一次名族大融合,就是很多北方的人迁到南方。

点赞5、果洛藏族自治州 网友:灭世者

由于历史和其它原因,某姓先来入主此地,以姓明地、庄、村名等,子孙后代在此繁衍生息。例如:张庄、李店、王家村、赵屯、刘洼、宗坡等。到了后来,迁入某姓,移民或其他因素(农村叫外姓)由于某姓繁衍较快、男丁旺盛、子孙较多、逐步壮大后来居上,成为庄中大姓。而先前入主此地的姓氏,有的子孙凋零、有的子孙稀少,总之一句话叫人丁不旺。加上其它原因,例如:迁居外地,古代发生战争等,本来不多的家族人口,面临消失消亡,而后来迁居此地的外姓,逐步占居大姓之首,所以张庄的居住地名是李姓,李店的居住地名是王姓,有的是历史原因和其他原因,但这些原因都属于自然规律和正常现象。

象这样的现象,我们南阳有很多,下面举例说明一下。例如1:朱园村,一个上千人的自然村,村内全部是李姓人口。例如2:高庄,这个几百人口的村庄,没有高姓,居住的全是张姓家族。例如3:王家屯,这个近二千人口的村庄,赵姓占居百分之九十的人口,而先来入主此地的王姓,仅仅占了百分之十的人口。

点赞6、铜陵市 网友:你懂的

村庄名字的由来千奇百怪,但大多都在一定的框架范围内,但我们常常会被一个惯性思维给支配,就是带有姓氏的村庄,我们会想当然地去认为这个村庄名字是以村里人的姓来命名的。比如“马固”,我们看到这样的村庄名字,会马上认为这个村里应该是姓马的人多。

再比如“杨村”,当我们看到时,会自然想到这个村里姓杨的人多。

但是,马固村里根本没有姓马的,杨村村里也根本没有姓杨的。有的村子以姓氏开头,但村里根本没有姓这个的,或者是很少有姓这个的。

这就会让我们一头雾水,不明白这是为啥,为啥明明以这个姓开头了,但是村里却很少有人是这个姓呢?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我国的村庄是有以姓氏来命名的,但是很少,只占极少一部分,还有诸如地势地形命名、历史人物命名、历史事件命名。

这里面每种命名方式都有自己的渊源,我们就来说一下这个以姓氏命名却很少有人姓这个是怎么回事。


Ⅰ:姓氏开头的村庄名字是怎么来的

这个以姓氏开头的村庄名字由来大多有两种,当然了,这个问题其实也挺复杂的,我们只说常见的两种由来方式。

?、多年前大家族迁居或者是逃荒

相信很多地方,很多人都听说过山西洪洞大槐树,有很多地方的人都说自己祖上是洪洞大槐树下迁来的,但具体是不是,这个是有待考证的,因为一个地方不可能有那么多姓氏的人分别向外迁。但这个大迁居应该也是存在的,否则不会流传这么久。

这些不管因为什么原因进行迁徙的人,他们一般都是一个大家族或者是一个小家族一起向外迁。什么叫大家族呢?就是以一个祖宗向外辐射,或者是辐射到三服,或者是辐射到五服。三服就是七辈人,曾祖,也就是老爷、祖父,也就是爷爷、父亲、自己、儿子、孙子、重孙。

而五服就是在以上的三服之中,向上加上高祖、向下加上玄孙,再向上就是出五服了,五服是九辈人。而且我们这里说的还只是直系也就是内五服,还有外三服、外五服,我们可以想象如此规模的迁徙,一个大家族中会有多少人?

这些人迁徙到某个地方后,看到适合居住,然后就此住下,他们得为自己住的地方取个名字,那么他们姓什么也就给村子取什么名字了。

当然了,也有小家族迁徙的,这种小家族一般只是爷爷辈、父亲辈和自己,这叫小家族迁徙。如果他们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本来就有村子,他们会渐渐融合进去。如果是自己在某个地方新建村子,也会以他们的姓氏来命名。

像是我们这里有些叫“樊庄”、“胡庄”的村子,这就是以前小家族迁徙来的,以他们的姓氏来给村庄命名。

?、以历史人物或事件命名

有时候,我们看着某个村庄名字里有个带姓氏的字,但其实并不一定重点字就是指的姓,也有可能是以历史人物加上历史事件给改的名字或者是从那时候叫起来的名字。

比如我们这里有个村子叫“窦公”,我们看到这个名字时,会以为村里应该姓窦的人多,但其实这村里压根儿没有姓窦的。那有人会不解,为啥没有人姓这个却叫这个名字?它的来源是隋末窦建德在这里屯过兵,后来走了以后,就把村子改成这个窦公了。

还有比如“楚旺”这样的村名,村里一个姓楚的也没有,来源是当年项羽在这里杀了宋义,后来人为了纪念这件事把村名改成了“楚王”,后来又讹传成了“楚旺”。

所以,我们应该明白,村庄名字的由来是很复杂也很有趣的,也是很偶然的。那有人会说了,某个村子里有姓氏,村里也有姓这个的,但为啥却非常少?按照迁徙的说法,如果是有姓这个的村子,难道不该是大户吗?

Ⅱ:为啥以某姓氏开头的村庄名字,村里姓这个的却是小户

以姓氏命名的村庄,而且村里姓这个的也多,这样的村庄多数是后期形成,没有很久的历史渊源。我们打个简单的比方,在我们这边有个村子叫“牛庄”,是以前有一家从洪洞迁徙来的。

这一家有两个儿子,到了这里后建村,两个儿子分别成了东院和西院,然后又向下延伸,如今成了一个大村子,但其实村里的辈分还没有那么远,从最大辈到最小辈才十六辈人,如果有个泼妇骂街,骂丈夫祖宗十八辈,那她多半会挨打,因为她把整个村子里的人给骂进去了。

这样的村子历史不太久,当然这个是相对来说的,不太久也有一百多年,两百多年。

而以前人口流动是比较频繁的,主要是当时的人们生活需要而颠沛流离,一家人到了个地方建成村子,然后还有别的人家会来到这里。最初建村的人给村子命名的自己的姓,但是后来家道逐渐没落,没有别人家的人旺,于是渐渐变成了小户,这是某个村子虽然以某个姓命名,但是村里姓这个的人少的原因。

同时,由于过去人口流动的频繁性,也造成了某些个村子姓氏特别多的现象,比如有的村子竟然有十几个姓,这些只能是过去流动的原因,如果是一直存在的村子,有历史渊源的村子,根本不会出现一个村子十几个姓这种情况。

Ⅲ:当然了,还有的是我们看到村名有个姓氏开头,但村里姓这个的人家很少的原因是这原来成村时,这个字代表的根本不是姓。比如“高堤村”,我们一看这名字,会以为村里人姓高的多,但其实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以地势和地形命名的,以前挨着河的村子大多都会有堤,人们把房子建在高处,为的是怕水淹,于是就叫村名为“高堤”,其实也是“高地”的谐音。以地势命名的村子大多带“堤”、“固”这类的字,但不是我们今天的题,所以不再多说。

黑嫂回答,一家之言。喜欢我,请点击关注。

点赞7、昌都市 网友:梦想之巅

这种现象在我们潮汕地区就很普遍,比如我所在的普宁市就有好多以某姓氏开头的村庄,但村子里该姓氏很少,甚至没有该姓氏。我出生的村庄就是这样,村名叫赵厝寮,但全村都姓李,据老辈人说,原因是原来赵姓人先在这里置寨,后来我村一世祖搬到这里向赵姓人家租地搭草寮居住,随着时间推移,我李姓家族枝繁叶茂,儿孙满堂,但赵姓家族人丁稀少,后来赵姓家族搬离这里到别处发展。为纪念赵姓家族,所以我村命名赵厝寮,表示我村原是赵姓居住地,该名字延续至今,我村自明末清初创寨,现有人口一万多人都姓李,没有一户姓赵。

我市其它乡村也有与我村相同的情况,原因大概就是先到的姓氏搬走了或者人丁不旺,遵照中华民族“先到为主,慢到为客”的信条,所以用先来创寨者姓氏来给村庄命名。我市类似我村情况的村庄,比如郭厝寮村大部分姓许,还有姓欧阳,但没姓郭的,马厝宅村没姓马的,以姓林、卓为主,田厝寨村没姓田的,而是姓陈。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些。

点赞8、临海市 网友:安城如沫

说一个故事,我隔壁生产队,有一个“中团村”,以前叫钟村。这个村钟姓人最多。钟村发达时,据说几百户人烟。一年,钟姓主事的财主盖房子,一个江北的木匠,在上屋顶时不小心,掉下来摔死了。江北家里来了人,也没有狮子大开口。说是他长辈自己不小心的原因,并没有要什么赔偿。只是对主人提了一个要求,老家江北,运回安葬很困难。只要求在这里讨要一棺土。

财主一听这个要求,满口答应。这木匠家人便在钟姓山上选了一处,安葬了他的父亲。大约过了20来年,钟姓财主突然注意到那个坟山来了许多人,一打听,原来那木匠后代发达了,中了状元,来这里祭拜先人。又听说,这个木匠家里,自从安葬后,家里发了,人丁兴旺子孙贤。这财主妒忌心发作,心想这块土风水好,本来是我家的,却好了别人了。

这财主家,便起了坏心,想断这坟地风水。请来风水先生商量,风水先生出了个狠毒主意。说在这坟周围,挖一环形的类型打些的壕沟。于是,财主请了许多人工,挖这个壕沟。谁知这地果然是龙脉,回家吃午饭这功夫,去看壕沟平了。多加派人挖深一些,一晚上过,第二天去看,壕沟又恢复了,平了。又请风水先生来商量。风水先生说:歇工不干时,将锹插在土里,就不会还原。第二天去看,铁锹所插之处,冒血水,龙脉破坏了。

听说木匠家自此衰败了。但钟家呢,做了这个恶毒,断子绝孙的事。也衰败下来,渐渐地,人丁不兴旺。害人害了己。渐渐地,这个钟姓大家族,无了踪影。既然没有了钟姓,这个钟村就改为《中团村》了。

点赞9、盐城市 网友:神庙女郎

村名来自于历史的传承沿袭,各村有各村的历史和传说。

我们村称作“西萧家林村”,居然没有一个人姓萧,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西萧家林村与东萧家林村比邻接壤,没有一个人姓萧。因为两村建村于明代,先民迁移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究竟为何迁至此处,众说纷纭,不一而足。只知道这里山明水秀,风光无限,而且两村的地势都相对低洼,先民们随口喊出了村名:东涝洼和西涝洼。

到明代中末期,官至太子太傅兵刑两部尚书的萧大亨建墓于此,并构建石雕艺术群以旌表其功德,雕刻之精美,气势之恢宏,卓绝盖世。建墓初期,朝廷派遣守墓的官兵在此驻扎,军纪严明,廉洁自律,与当地村民秋毫无犯,至今美誉犹在。守墓官兵的子女也成为守墓人,一代传一代,直到散落到附近的各个村寨。"西涝洼和东涝洼”遂更名为“西萧家林和东萧家林”村。



点赞10、平度市 网友:欣梓欢颜

唐山耿家营

唐山开平城西南三华里,有一个自然村名叫耿家营。这个村叫耿家营却没有一户姓耿的人家,相传一段非常悲壮的故事呢。

明朝洪武年间,由山东移民北方的耿姓、常姓和陈姓,定居在今耿家营村。因原有耿姓早于常、陈两姓,故村名定为耿家庄。

耿姓有耿龙、耿虎、耿赛花,兄妹三人武艺高强,除暴安良。

后来因触犯了官军被剿灭,三人英勇就义,葬在村北一个大墓,直到七十年代被铲平。关于这段历史在《开平志》中有明确记载。

三人的后代融入了常姓和陈姓人家,而耿家营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1917年青年时期的周恩来,寒假时从天津到唐山老同学常策鸥家中做客,他访贫问苦,做社会调查,盘桓十多日之后毅然东渡日本,写下了豪迈的七言绝句: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点赞11、遂宁市 网友:倾城醉ッ

这样的村子太多了。

我们村子叫周家村,没有姓周的人家。

为什么叫周家村?大概率是姓周的人最早立村。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姓周的不存在了。分析原因大概如下

一是周姓人家人丁匮乏,一代不如一代,最终自然灭绝。

二是战争的原因,周姓家族被屠杀净尽,或者是逃避战争跑到了其他地方去繁衍生息。或者是瘟疫的原因导致灭绝,也未可知。

三是周姓家族找到了更好的地方发展,最终全族搬迁。这种情况概率不大,因为古代中国人历来安土重迁,没有重大变故,只会聚族而居,不可能聚族而迁。

为什么村子没有改名?后来的人家,可能姓氏纷杂,难以统一,自然不好改动。除非有大家族里出了京中大官,否则改村名实非易事。

即使这样,想要改村名也不容易,我们这里有个张家村,现在张姓人家没有了,王姓在清朝出了很多大官,留下了很多古建筑。现在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参观古建筑。而村名仍然保持张姓村名,来参观古建筑的人都难免觉得很诧异。

凡事习惯就好了!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