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国内有的高校招聘博士时都开始要求先做师资博士后?
谢谢悟空邀请。
我在博士毕业后在找工作的时候,同样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某省会高校应聘的时候,课题组负责人给我的建议是做个师资博士后,然后出点成果再留下来。其实,我想说能给这样建议的学术带头人还是对你有兴趣的,至少还代表有机会呢。后来因为个人的原因,我没有做博后,2年的时间变数比较大。
这个问题站在博士求职的角度来看,个人觉得是可以接受的。2年的博后可以留在一个好的平台,同时还可以拓展自己的人脉同门圈。我有个师兄在中科大读的博士,当时毕业的时候个人文章仅能留在合肥工大。他的导师给他的建议是安心做个博后,多点成果,2年后,现在他在某985高校的王牌学院。
说白啦,其实多数需要做师资博后的博士,个人的成果不是特别好,留和不留都可以,有点小尴尬的感觉。原因有个人可能努力不够、平台不是特别好或者毕业的时间太短。博士3年毕业的人极少,一般在4年左右,部分有5-7年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校或导师的博士毕业比较容易,比如简单的2篇EI、1篇3区SCI部分985高校的博士就可以毕业。借助这样的文章或者成果,在求职的时候真的很难。哪怕你的导师打个招呼,还是很难。这就需要你在2年博后期间出点文章。
还有部分高校要求做师资博后的原因是高校招聘指标比较紧张,暂时没有名额。一般一年2次进人,没卡到名额或时间点,都是提前去团队做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学术带头人操作起来不一定能保障下一次应聘一定有指标,读个博后,中间的时间就比较宽裕。
当然,如果有指标,还是先入职,再做个博后比较好。一般,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做个博后呢。如果个人比较优秀,不少人也会选择个人研究领域的大牛,比如跟院-士做博后。当然,博后期间的工资待遇不算差,五六千一个月还是有的呢。外加可以同时申请博士后科学基金,机会也挺多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看你的水平,如果你真的有货,能够在博后两年期间做出比较不错的业绩,这个业绩不同学科差距太大,我就不给指标了。那么可以去做博后,但是最好去国外做博后或者国内大佬手下。如果只是普通高校的博后,那就没什么意思了,一来这个不算海外经历,二来你也很难做出比较优秀的成果。那么很可能你这两年就被浪费掉了,这是博士最为黄金的两年,一定要拿出看家本领多出成果,以后才有立足之地。
所以国内的普通高校师资博后总体来看没什么太大意思,价值不高。对于普通人来说,你如果博后也很难出高水平成果,那么最好找个普通高校早点占坑,不然以后水涨船高,要求越来越高,想进普通高校都会很难。你看看现在别说本科生了,小学生都开始发论文了。。。你说惨不惨。
另外师资博后的待遇有些地区确实不错,可以作为一个缓冲。但是毕竟是临时工,不算正式工。两年后怎么说一切都是未知数,要是把黄金两年浪费了,以后就更不好过了。至于那写着优先聘用,其实都是幌子,优先这两个字是很难操作的。
个人在高校从事人事人才工作多年,目前也还在负责学校的博士后工作。最近调研了各高校的博士后政策,发现对985、211这个层次的高校,师资博士后已经成为了主流。尽管很多学校不叫这个名字,但实质是一样的。当然,各个学校对人才体系的考虑不一样,我只简要分析一下最主要的原因:
首先,博士后有什么特点呢?根据国家的政策,博士后不属于学校正式职工(视同但实际上不是),准确来说属于学校流动编制人员。博士后这一定位对学校来说是比较好,相当于临时用工,比较自由,对博士后本人来说,也不差,因为这段时期跟编制内人员同等对待,可以继续做科研、可以落户可以计工龄、可以有比较高的社会认同度,甚至可以评职称。相比失业或者去做一些非学术的工作,博士后是个很好的选择。
其次,近些年高校为什么要招博士后?目前各大高校并不缺教师,青年教师处于饱和状态。为什么这样,原因很多,比如前几年扩招,学校大幅引进师资,一年一百多一百多的进人,而现在不扩招了,上课的老师就不缺了,甚至很多老师都没课上。在这个情况下,大学招应届博士来干嘛?只能是去做科研,那博士后就是特别好的专门做科研的岗位。
最后,博士后就博士后吧,为什么要加上师资两个字?这个问题涉及到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即如何建立新进教师的退出流转机制。师资博士后概念最早是浙江大学使用的,而在此前,清华大学已经在实行预聘制了。招聘的师资,如果来校后水土不服,干的不好,学校有通道可以淘汰。
另外,师资博士后,首先确定为师资,然后再进站,达到出站要求基本就可留下;而普通博士后是先进站,出站后再确定是否招聘为师资,这里面就有2~3年政策的不确定性。这就使师资博士后比普通博士后更具有吸引力。
综上,如果我们及时打破铁饭碗的旧观念,就会发现,师资博士后其实是一个对学校、对博士毕业生都比较有利的政策体系,它比直接入编更灵活,比做普通博士后更有保障也更有吸引力,所以,目前有条件的大学都会采用师资博士后的政策。
当然,时代一直在变,师资博士后已经不是新鲜事物,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这一制度将逐渐被准长聘制度代替,竞争淘汰将成为主旋律。像清华这样的学校,别说应届毕业生难觅一职了,就连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也不一定能拿到终身教职。所以,珍惜师资博士后的机会吧,如果有机会应聘,不妨一试,大不了再辛苦2年。
读完博士30好几了,想去大学工作发展,还要再做两年师资博士后。
这就像去企业工作,要有几个月的试用期一样,试用期期间,你要完成企业下达的业绩指标才能转正。
记得13年的时候,我们专业来了位新讲师,本科和硕士都是在我们本校读的,博士是本校和香港一高校联合培养的,毕业后就直接回到本校任讲师,满脸洋溢着幸福。这样顺风顺水的经历,不正是所有想要去高校发展的同学们最期望的吗。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要求做两年师资博士后,而且要有科研成果和多篇高质量论文的产出,“顺风顺水”突然多了道门槛,难怪大家纷纷吐槽,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呢?
- 高校软实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近些年,“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等词频出,高校们为了夺得这样的名号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软实力,而要想获得这样的称号,顶尖的科研成果和论文不可或缺,因此高校通过师资博士后的方式挑选高质量人才,无可厚非;
- 我国博士生招生人数逐年增长。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9.6万人,2019年超过10万人,预计2020年将突破11万人,博士越来越多,各高校对于博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985、211高校普遍要求为海外名校留学博士,而且本科、硕士学校也必须为985、211;
- 高校希望得到的是真正的科研人才。我国的应试教育方式培养了太多的“考试机器”,甚至现在出现越来越多的“考研名师”传授学生们“考研知识”,这些“名师”们把考研研究的太透彻了,比如什么学校好考、专业课怎么考高分、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那么有多少学生是因为热爱科研、对科研感兴趣而选择读研读博的呢?
师资博士后已成为高校筛选科研人才的手段,这也将继续推进高校的发展建设,提升我国的科研水平。
老甘闲聊,跟你聊聊。
基本上这是一个高校收割青年学者的政策,属于“预”预聘制。师资博后,主要存在于一线城市重点高校和地方的头部重点高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高校青年教师供需失衡造成的。
首先,我下一个定论,做师资博后,没有任何好处。是的,你没听错,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好处。大概率,一个一般985出身的博士,找教职,都会比原学校低一个档次。那么你在一个比较差的平台做博士后,获得提升的空间有限,积累优质的学术资源和科研人脉的机会不多。基本上,你做博后就是给学校的一些教研团队贡献论文。一般你博士读完,总会积累一些工作。读师资博后,就是学校利用你急于获得教职的心情,逼你把博士的积累都拿出来。这样学校可以迅速地收割你之前已经做得比较成熟的工作。但是,没有人能够保证你做完师资博后一定能够留校,如果你博后做完,学校又没有给你教职,而你博士积累的工作又都发了,可想而知会是什么情况。就算你获得预聘教职,你的积累已经用完了,要想通过聘期考核,又要重新做,而此时你的积累在博后阶段也都做完了,要做新的东西,其困难显而易见。这是做得不好的情况。如果师资博后阶段你开了天眼,文章发的雄起,你有了足够的资本,你极可能不会留在读师资博后的学校,而去找更好的机会。因此,无论你师资博后做得好与不好,师资博后所承诺的预聘教职对你都没有实质的好处。
其次,那是不是说就干脆不要读博后呢?相反的,我个人是支持做博后的,但是指的是在好的平台做博后,而不是师资博后。这里好的平台,至少是C9学校,最好出国在QS100以内的学校做。目前高校教职比较青睐以下几种人:第一,有海外名校博士学位甚至是有海外教职的;第二,土博,但是有海外博后经历,且三年以上,博后学校QS100内;第三,土博,国内博后,有海外交流经历,国内平台好,导师是四青以上甚至是院士。这三类人如果论文发得不错,是有资格以比较好的条件被引进高校的。所以,如果是土博,你想进入更好的平台,获得满意的教职,最好是找更好的平台做博后。只要你博士阶段的工作足够扎实,找一个博后职位,在目前国内的大环境下还是比较容易的。可是你做了师资博后,很难获得我所提到的那三类人所能建立的优势。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国内高校读博后的情况。整体来说,国内各个头部团队是非常缺少博后的,尤其是理工科。博后是在获得博士学位的人群里去选,原则上,你在不错的学校获得博士学位,基本上就已经证明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团队把博士招进来做博后,性价比比较高,不需要走很复杂的培养流程,就可以使用博后的科研能力输出。很多团队都非常需要博后来提升自己团队的科研能力。因此,博后的供求市场和教职的供求市场是反的,如果你想做博后,至少在国内是有很大的选择余地的。最优秀的博士一般会选择出国做博后或者留校任教,中等水平博后会在差一点学校拿教职,或者在C9做博后,不适合做科研的进企业。整体上,但凡有选择,没有人愿意在比较差的平台做博后。直到现在我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愿意做师资博后。你去好的平台做个博后,有了更好的积累,再来找教职,不是比做师资博后,来得更划算,更有保障吗?以我对周围博士就业观察的总结,海外博后找到好教职的机会最大,其次是清北博后,最后是一般985博后,应届985博士毕业直接拿到理想教职的机会是最小的,而我同届博士同学没有一个人做师资博后,他们宁肯去更差一点的大学拿教职,也不会去做师资博后。
在我心中,博士后就是科研临时工。无论叫什么花里胡哨的名字都是这个性质。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从这份临时工作中获得什么。是追求一个廉价的教职承诺,还是获得一个更有价值的学习机会来积累自己?这个问题是我希望应届博士认真思考的问题。
说实话,其实这是高校自己玩的一个巧,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政策性的问题。为什么先要把它做博士后然后再来选拔?是不是能够成为本校的老师,这里面一个最重要的就是招聘老师和做博士后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
现在很多高校喜欢招收博士后,最主要的原因是博士后一般是两年到三年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当中他虽然享受相应的教师的待遇,一般高校是给予副教授的这种工资待遇。但是身份上面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你毕竟还是一个博士后,是一个科研工作人员,那么在这个博士后结束之后,学校具有很大的自主权,要不要你留在学校。相当于说你做完博士后之后还要再进行。选拔如果真的非常优秀,学校就把你留下来,如果觉得不够优秀,学校就可以不管你,你需要自己去谋求职业。
上面这一层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就是博士后在读期间,虽然他享受学校的待遇,但是他并没有成为学校的在编的老师,同时他的所有的成果又都属于学校的。在某些城市更有一些很特殊的情况,比如说深圳大学,深圳大学每年招的博士后有几百上千人,那么这些人在为深圳大学工作的同时,深圳大学每一年可以从深圳市每一个博士获得一定的政策的补助。就因为博士后的补助这一项,深圳大学一年可以获得上亿,同时这些人一年可以为深圳大学申请到大量的国家级课题,发表大量高水平文章,而这些人博士后出站之后深圳大学完全可以不管他。这就是为什么高校愿意招收大量的博士后,而不愿意直接招老师的原因。
作为一个待就业的博士,我有话说!
现在国内毕业的博士说实话想进211、985这些好一点的高校非常难,即使有时候你有很多成果,如发表了5篇以上SCI高水平文章、在博士期间得到了很多优秀三好生这些荣誉称号,但当你给这些学校投简历的时候,通常结果为直接被拒之门外。除非你的成果非常突出,10几篇高水平的SCI在手,甚至还有一些高被引的文章,充分证明了你的能力,那可能有机会进去。
说实话,有几个博士能写出来这么多论文出来!这些都是被推到前面顶礼膜拜的人。
不偏不倚地说,在求学期间也接触了很多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些全世界顶尖高校的师兄、师姐,这是一帮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人才,但当聊到他们的成果时,也不会那么说有十几篇那么夸张。当然,他们的文章一般都是在水平比较高的期刊上发表的。他们也不能想进哪个学校就去哪个学校。
也就是说,如果你成果不突出又想进一所好一点的高校求职,那么怎么说明你的能力突出呢?学校又怎么拒绝掉别人要你呢?做师资博士后虽然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毕竟能让你跳出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工作范式,但还在一样的科研环境中提升你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通常是在让你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压力下成长起来的。这一点就一定会比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更强。
因此,国内有的高校招聘博士要求先做师资博士后的根本原因还是能力问题。
你做了师资博士后再进学校的时候,对于学校来说当然是血赚的,学校可以少付出2-3年的培养你的时间,让你一进来就可以贡献你的科研“GDP”。但是,这就需要讲到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学校可以要求你先做师资博士后呢?他们不担心自己招不到人吗?
答案是:当然不怕!
对于这些好的学校,他们的人才资源太丰富了!现在博士教育资源这么丰富,每年的招生规模在扩大,毕业的博士越来越多。大家都想进入一个好一点的学校和团队,毕竟好的学校意味着你的科研平台高、资源整合能力强,能让你获得更多的资源。这就造成了好学校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博士毕业生去面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非常优秀的博士生都不一定行(里面还有一大部分师资博士后在排队)。这个时候,这些学校当然就有资本要求参加面试的人的能力了。这是第二个原因。
这就是中国现在进高校的现状!
另外,好的学校赚着大把的资源,他们能拿到很多项目、企业资源,例如“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这些资源又能招揽更有能力的人进来;团队实力提升后,就自然而然能拿到更多的资源。就是这种滚雪球效应。
这也是为什么国内有的高校招聘博士时都开始要求先做师资博士后的第三个原因。
最后,想谈一下博士毕业求职的一些想法。
有的时候不能对自己期望太高,难道非得进这些学校吗?试想一下,做师资博士后就需要再花费掉2年的时间去争取到你的职位,而有时候你花了两年的时间准备的这个职位可能也不一定百分比能给你。其他选择其实也不是不能选择。
我是@博士带您看经典!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欢迎随时留言交流!
首先,恭喜你,高校看中你的能力,有意聘你。
随着经济和科技发展,国内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每年收到的博士应聘简历越来越多,而且成果还不错,所以招聘要求也水涨船高。几年前,如果本硕博都是211大学毕业,就可以直接入编成为正式教师。但是现在这一点情况很少,因为很多博士,甚至说国外知名高校毕业的博士,到毕业时的成果并不太多。
做师资博士后对你个人也有好处。
进入意向的高校后,会有跟你研究方向相同或接近的导师带领你,在他的团队继续研究,在这个已经相对成熟的平台上,你可以更精准地找到团队与本人研究方向的契合点,并且导师不仅在日常工作中给予你指导,还可以用他的资源给你更多出成果的机会。
如果两年之后,导师看重你的研究能力,你也出了不少成果,很可能直接就被本校列为重点培养对象,甚至跳过从讲师做起到步骤,成为“青年教授”等类似的计划,出站就直接享受副教授待遇。
总之,如果没有更好的机遇,建议你接受意向高校的师资博士后机会,博士读完都读了近二十年书了,何必还纠结这一两年的博士后呢,对吧?
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案。
从博士自身来看,博士刚刚毕业,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社会服务的经验都不丰富,进入博士后平台,在有经验的导师指导下,依托较好的平台基础,在两年内可以积累较多的各方面的经验,提升自身能力。
从高校来看,如果让新入职博士马上投入到教学与教科之中,效果未必是最佳的。正如上文所说,这些人经验缺乏,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指导和锻炼的话,这些博士有可能早早被用“废”了,难以真正成长起来,进而造成人才浪费。
从博士后平台来看,它们与社会需求联系密切,有资金,有市场,有资源,有项目,有带头人,缺少的可能是做具体操作的人,做实验的人,刚毕业博士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只要双方密切合作,出成果应是指日可待。
综上来看,高校要求新入职博士做师资博士后无论对流动站、博士所在学校和博士本人都是有利的,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有高大上抱负的出国做博后,没有的(如我
)等文章期间做个国内博后也行。
开心就好!
该喝喝,该抽抽!
果实总是秋季多!
因为不确定你真实的科研能力啊
所以搞个博士后试试你的身手
另外,这也是一些大牛给自己的土博留校的一个机会,否则很多土博是没有留在自己学校任教的
想要科研实力更强的人,两年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