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时尚

李显复位之后,武则天是怎样度过人生中的最后一年的?

提问时间:2023-07-05 12:02关键词:武则天

李显复位之后,武则天是怎样度过人生中的最后一年的?

点赞1、金昌市 网友:清风归客

武则天退位的时候年老体衰,还卧病在床,所以她人生最后一年的日子并不好过,但这并不妨碍她设计向推翻的人复仇。


690年,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定都神都洛阳,以李旦为皇嗣,赐名武轮,至此武氏正式取代李氏成为天下主宰。

武则天称帝之后,在政治国理政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在继承人问题上,她一直都在立子还是立侄这件事上犹豫不决。

武则天起初比较倾向于立武承嗣或者武三思为太子,但此二人才能平庸,品德也不是很好,让武则天不是很放心,便开始考虑依然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但又不甘心将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交还给李家。

就在武则天犹豫不决的时候,她的宰相兼好友狄仁杰对武则天说,“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狄仁杰的意思是,武则天要是立儿子为太子,那以后就可以配享太庙,儿孙千秋万代都可以坐江山了;但要是立侄子为太子,历史上哪有皇帝让姑姑进自家太庙的呢?

狄仁杰眼光毒辣,一句话就戳到了武则天的痛处,武则天因此不再打算立侄子为太子。

后来,武则天多方征询了朝臣的意见,又广泛了解了民心,得出了天下人多数还是支持李唐的结论,她就更加担心武氏后人无法坐稳皇位了,于是下定决心立儿子为太子。


当时武则天活着的儿子有两个,分别是三子李贤和四子李旦。

唐高宗李治去世之后,唐中宗李显继承皇位,他任命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当侍中,还说出了“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之类的混账话,结果触怒了武则天。

武则天最担心的其实是韦氏外戚崛起对她造成威胁,武则天便借机废除了仅仅当了五十五天皇帝的李显,封他为庐陵王,改立四子李旦为皇帝,是为唐睿宗。

李旦是个性格羸弱,优柔寡断的草包,所以他就是个傀儡皇帝,大权其实掌握在武则天手上。

许多支持李氏的大臣为了铲除武则天,于是纷纷发动叛乱,这里面最著名的莫过于英国公徐敬业的叛乱了,还有以琅琊王李冲和越王李贞为首的宗室叛乱,但无一例外地被武则天残酷镇压。

为了稳固统治地位,武则天开始大肆残杀李氏子孙,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等,这些人要么被迫自杀,要么被拉去市曹斩首,要么莫名其妙地死在流放途中,李唐宗室几乎就要被残杀殆尽了。

到690年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可以威胁到武则天的统治地位了,她便废除李旦,自己登基上了皇帝。


武则天虽然名义上让李旦当皇太子,但因为他比李显年纪小,才能又十分平庸,所以武则天更倾向于李显当皇太子。

在狄仁杰的建议下,武则天将李显接了回来,李旦又很识时务地主动让贤,李显因此顺利登上太子之位。

事情发展到这里,似乎一切都在朝着利于李氏的方向发展,但随着武则天逐渐年老,她也开始变得十分昏聩,不但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还宠信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让他们掌握了太大的权力。

武三思和武承嗣当然不甘心失去当皇帝的机会,于是极力巴结二张,甚至为他们执鞭牵马,极尽谄媚。

二张的态度由此发生了极大变化,他们开始支持立武氏为嗣,不断向尚在病中的武则天吹枕边风,还陷害支持李唐的宰相魏元忠等人,使得天下回归李唐的形势有发生逆转的巨大危险。

705年,武则天病情加重,开始卧床不起,只有二张在身边伺候她。支持李氏的大臣担心武则天传位给李显的态度发生变化,便决定发动政变,强行让李显继位。

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和袁恕己经过详细谋划,还拉拢了禁军统领李多祚,以二张谋反的名义发动政变,带兵杀入皇宫,斩杀二张及其党羽,然后包围了武则天居住的集仙殿。


武则天见大势已去,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于是下诏传位给李显,并搬到洛阳西北侧的上阳宫居住。

张柬之等人之所以没有杀掉武则天,其实是出于多方面考虑的,但主要有两点,一是担心激起武氏集团的疯狂反扑,二是武则天毕竟是李显的亲生母亲,杀掉她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也正是因为张柬之等人没有杀掉武则天,更没有对武氏集团进行清算,这就为他们自身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李显登基之后,国号也恢复为唐,他开始论功行赏,张柬之等五人都加官进爵,被封为宰相,掌握了朝政的控制权,还都成为公爵,一时风光无限。

而被迫禅位的武则天,自失去皇位并离开皇宫之后,生活就变得比较凄惨了。

据记载,武则天在上阳宫养病,虽然被李显尊为“则天大圣皇帝”,享受着如同太上皇待遇,但其实形同囚禁,她既无法出宫,外人也无法入宫见她,只有李显每隔十日去看望她一次,但也只是形式而已,仅仅是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孝道罢了。

大臣卢怀慎曾进谏李显说,不要学习汉高祖刘邦将父亲刘太公放在宫外居住的例子,还是将则天皇帝接回宫中奉养比较好,这样才是真正的孝道,但李显没有纳谏。


事实上,李显心中对武则天是有气的,因为武则天夺取了李唐江山,还将李氏子孙残杀殆尽,李显和弟弟李旦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但也过了十几年提心吊胆的日子,简直是苦不堪言,所以他对武则天也就只能这样了。

因此,那时候的武则天可以说是人走茶凉,风光不再,还享受不到天伦之乐。

据记载,武则天晚年的时候依旧十分喜欢打扮自己,“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其衰老”,这对于一个八十多岁的人来说,是极为难得的。

但武则天自从去上阳宫居住之后,因为心中郁闷,心情不佳,就不再打扮自己了,显得十分苍老和憔悴。

那时候武则天已经病得很重了,她也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十分伤感。

但武则天毕竟是个逞强好胜的女人,她不甘心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人生,也不甘心看着发动政变推翻自己的张柬之等人享受荣华富贵,于是决定抓紧时间做最后一件事。

有一次,李显将要去看望武则天,武则天故意不梳洗打扮,还将头发搞得十分凌乱,结果李显看到她这幅模样,立马就给吓到了,便问她为何如此憔悴。

武则天知道李显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哭哭啼啼地说,我听从狄仁杰等人的建议,将你接回洛阳并立你为太子,自然是要将皇位传给你的,可是张柬之等五贼却贪求事功,结果把我赶到这里来,我才变成这幅模样啊!


李显听完武则天这番话,大为感动,便跪地不起,拜谢死罪,武则天则让他起来,母子二人因此重归于好。

太后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衰老。及在上阳宫不复栉頮,形容嬴悴。上入见,大惊。太后泣曰:“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贼贪功,惊我至此。”上悲泣不自胜,伏地拜谢死罪。

事实上,武则天说的这番话,水平之高,用意之深,可以说是杀人不见血的。

那么,武则天这番话究竟包含啥意思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武则天是在告诉李显,自己肯定是要将皇位传给他的,这是毋庸置疑的。武则天在之所以强调这件事,是为了将自己决心还政于李氏的想法明确讲出来,也表达了对李显的爱护和看重;

第二,“贪求事功”四个字说得非常好,武则天的意思是,皇位迟早是李显的,张柬之等五贼为了取得拥立之功,竟然发动政变来提前夺取政权,其居心何在?武则天虽然没有明着要求李显处置这五个人,但她却在李显心中埋下了一颗雷,随时都会爆炸。

第三,武则天利用亲情和政治对李显展开攻势,既可以维护自己的尊严,还可能保护武氏子孙不被李显清算。

那么,武则天的这番话究竟起到作用没有呢?

答案是肯定的。

自从那次对话之后,李显对武则天明显孝顺多了,时常去看望,还加派人手照顾她,她的病情因此缓解了不少,这也是她为何在退位之后还能够多活十个多月的原因所在。

除此之外,李显还开始重用武三思等武氏族人,让他们继续参与朝政;但对张柬之等参与神龙政变的人,李显则明显开始产生了排斥心理。


武三思原本就跟李显是姑表兄弟,他的儿子武崇训还娶了李显和韦皇后的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为妻,所以二人又是儿女亲家。

李显登基之后,因为跟武三思关系亲近,所以没有杀掉他,只是将其排除在朝堂之外。但自从李显跟武则天交谈一番之后,李显对武三思就更加没有敌意了,还将他对李氏子孙做的种种事情抛之脑后。

武三思重新被启用之后,他注意到,由于李显懦弱无能,所以朝政都是由韦皇后和昭容上官婉儿等人把持。武三思便步步为营,他先是与上官婉儿暗渡风月,然后在上官婉儿的引荐下,与韦皇后苟合成奸。

武三思与上官婉儿和韦皇后的丑事,当时在宫中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有被戴了两顶绿帽子的李显不知道。有时候武三思和韦皇后甚至当着李显的面举止亲密,李显都视若不见,甚至陪着他们一起狎游,可见他的心有多大。

韦氏与武三思调笑戏谑,对饮亲狎,李显视以为常,不以为然,甚或陪着狎游。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野心其实很大,她们都想效仿武则天成为女皇,所以他们这才积极拉拢武三思,甚至不惜出卖肉体。


对于武三思而言,他虽然失去了成为太子的机会,武则天又被迫退位了,但随着他的重新崛起,他也意识到如果与韦氏集团联合,或许有机可趁,所以他才干出不要脸的事,跟儿子武崇训的丈母娘韦皇后搅合在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朝局就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张柬之等五人虽然十分支持李唐又大权在握,但李显在武则天的挑唆下开始不喜欢他们,武三思和韦皇后为了实现各自的政治野心,也是欲除之而后快。

而张柬之等人也开始觉得武三思对李唐江山是个威胁,便不断建议李显杀掉武三思,但李显怎么可能听他们的建议,杀掉自己宝贝女儿的公公呢?

我们回过头再说说武则天的情况。

705年12月,武则天的病情开始加重,眼看自己不行了,于是立下遗诏,去掉自己的皇帝称号,改为则天大圣皇后,并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韩瑗和柳奭三人的亲属。

当年12月16日,武则天去世,享年八十二岁,半年之后后被埋葬在乾陵,与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一起。


武则天的遗诏,其实是她放的最后一个大招,那她这么做的目的何在呢?

第一,武则天去掉自己的帝号,既是为了让自己可以与李治合葬,也是为了再次向李氏子孙示好,更是为了向李显展示自己把江山还给李氏的决心;

第二,武则天赦免罪臣的家属,也是在努力挽回自己乃至武氏家族的声誉,从而博取人们的宽恕和同情心。

第三,武则天何尝不是在暗示李显,自己已经努力在赎罪了,那么陷害自己的张柬之等人该怎么办呢?

武则天这么做的效果确实很好,她死之后,李显不但大办了她的葬礼,还下定决心重用武三思等武氏族人,并对张柬之等人进行打压。

在李显的纵容下,武三思和韦皇后对张柬之等人展开了全方位打压。武三思还在上官婉儿的男宠崔湜和谋臣郑愔的建议下,让李显封张柬之等五人为郡王,以此明升暗降,剥夺他们的宰相之职。


李显自然是很高兴的,于是封张柬之等五人为郡王,免去他们参政事的资格。张柬之等人气得直跺脚,但又无可奈何,只得接受郡王爵位,并远离朝堂在家中养老。

706年,武三思和韦皇后痛打落水狗,在他们的建议下,李显将五王全部贬黜到外地任职。不久之后,张柬之在新州忧愤病死,崔玄暐在岭南病死,其余三人则被李显派人去杀死。

至此,武则天的仇算是得报了。

我们可以发现,五王之死虽然不是武则天亲自策划的,但她对李显说的话,以及她在临终前的所作所为,都是在促使李显清算五王,而且最后也确实实现了。

我们不得不佩服武则天的政治智慧,也难怪她可以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确实是非常厉害的一位女性。

不过,让武则天没想到的是,自己死后竟然有很多人想向她学习,先是韦皇后为了成为第二个女皇,跟女儿安乐公主一起弄死了李显;后来,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因为受了她的影响,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与李隆基展开了激烈的姑侄斗法。


武则天去世后不到十年,她的后辈之人为了争夺皇权,发动了无数政变,最后搞得血流成河,天下大乱,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因此,我们在赞扬武则天功绩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她确实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

点赞2、九江市 网友:泪腺失控

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不仅仅夺了大唐的江山,就连生物规律在她身上都被违反了,在她古稀之年依然对房事“性”趣满满,招了几个男宠,还设了个控鹤监来招纳男宠,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掌握权力的武则天精力充沛,身边的人都“不觉其衰”,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个高龄的女人,只不过在被夺权后,武则天就迅速的衰老下去,很快就变成了一个“形容羸弱”的老女人。


武则天在历史上是个很有争议的人,为了夺权,一步步的铲除权力路上的障碍,就算是至亲也是毫不留情。

武则天最早出现在唐朝皇室,是在十四岁的时候,入了后宫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本来唐太宗挺赏识她的,在听到武则天的驯马高论后,有所疏远,唐太宗病重时,武则天侍奉唐太宗之际,与太子李治相识,两个人也由此有了交集。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在感业寺上香,看到在此出家的武则天,两人郎情妾意了一番,被萧淑妃夺宠的王皇后见状主动提出让唐高宗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也由此在后宫和李唐皇室掀起了腥风血雨。

王皇后本想着利用武则天来对付萧淑妃,没想到两人都被武则天扳倒,为了陷害王皇后,武则天在生下女儿一个月王皇后来看望之机,武则天亲手掐死了女儿来嫁祸她,唐高宗自然不会想到武则天会这么心狠手辣,对自己亲生女儿下手,王皇后百口莫辩,被打入冷宫,而萧淑妃在与武则天宫廷斗争中也以失败告终,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废为庶人,恶毒的武则天将她们两人的手足砍断,反绑在背后,浸泡在酒缸中,关在暗室。

在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之后,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几位大臣,最后还除掉了长孙无忌,在唐高宗患上头风之疾后,武则天开始代理朝政,由此开始掌政,权力欲望越来越大,在唐高宗风眩更甚之时,欲禅位给太子,武则天为了总揽大权,就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太子李弘下了毒手,次子李贤继立太子,没多久找了个借口,将李贤废为庶人后逼令自杀。

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天的三子李显即位,当了一个多月的皇帝就被武则天贬斥到房州,立了四儿子李旦为帝,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在李旦当了六年的傀儡皇帝后,公元690年,66岁的武则天还是把李旦拉下马来,自己当了皇帝,改唐为周。

掌握着权力的武则天让人看不出一点老态,在唐高宗死后没多久,千金公主就将在街头卖药的小货郎冯小宝进献给寡居的武则天,此时武则天已经60出头,身强力壮的冯小宝让武则天很满意,为了让冯小宝能够自由出入宫禁给她陪侍,就将冯小宝头发剃光,当了一名假和尚,并改名为薛怀义。

公元697年,太平公主将自己的面首张昌宗进献给武则天,进入皇宫后,张昌宗又将自己的哥哥张易之推荐给武则天,此时武则天已经73岁,在品尝过两个小鲜肉后,武则天十分满意,这两个小鲜肉由此飞黄腾达,权势熏天,武则天还设了个控鹤监来招纳男宠,负责人就是张易之,那些想要得到武则天赏识的,要么给武则天进献“男色”,要么就自荐,只不过二张的地位没人能撼动。

善于打扮的武则天和女皇的威严,让身边的人看不出高龄的武则天有一点衰老的样子,而武则天也在尽情的享受这一切。

让人“不觉其衰”的武则天在失去权力以后迅速衰老,失去风彩,在孤独中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年。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生病居住在洛阳宫长生殿,陪侍在宫中的是张氏兄弟,太子李显和宰相都很难见武则天一面,深怕张氏兄弟会对朝廷不利,宰相张柬之联合了桓彦范、敬晖等人,拥举太子李显发动政变,挥兵进宫杀死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并包围了武则天寝宫,逼武则天退位。

政变后的第三天,无奈的武则天下诏传位于太子,李显即位后复国号为唐,武周朝终结,随后武则天搬到上阳宫,也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

被夺了政权的武则天并没有被清算,依然有众多宫女和太监侍候,长期处于武则天威势下的李显见到她还是战战兢兢,不敢多说话,唐中宗李显每隔十天会去看望一下武则天,只不过武则天对他却是冷冷淡淡,不理不睬。


失去了权力和爱人的武则天心灰意冷,心绪不佳的她也连带着饮食不佳,就连梳洗打扮也没了兴致,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坐在上阳宫的庭院中,一坐就是一天,在阴冷的天气则懒的起床,裹着被子躺一天。

在这种半禁闭半隐居的日子里,亲人们鲜少会去看望她,宫里的太监和宫女也不敢跟她多说话,武则天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其精神状态迅速恶化,而迅速衰老的样子让李显都感到惊心动魄,不再是以前虽然年老却容颜焕发的武则天,只是一个平凡的、老态龙钟的老妪!


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困居在上阳宫的武则天病死,在临死前留下遗诏,让李显削去她的帝号,改称为“则天大圣皇后”,并“祔庙、归陵”,和唐高宗李治合葬,将当初被她迫害致死王皇后、萧淑妃还有一众大臣平反,让他们的家人恢复了自由身。

武则天死后,在她的陵前立起了一座没有任何字迹的石碑,一生是非功过,任由后人去评价!

点赞3、诸暨市 网友:难拥友

神龙元年(705年),君临天下二十三载的大周圣主武则天病倒了!已是81岁高龄的武则天,终究抵不过岁月的侵噬,病倒在洛阳迎仙宫的床榻之上。

曾经意气风华,睥睨天下的武则天,被重病折磨的是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锐气,只剩下憔悴之色。

武则天虽自知时日无多,但却是不甘于听天由命,她下令大赦天下,上谕凡不是扬、豫、博三州谋反案的罪魁祸首,皆可免去罪责,回家团聚,希望借此来赢得上天的垂怜,让她可多活几年。然而,武则天的大赦并未取得任何的效果,她的病是越来越严重,已是时日无多。

但是,纵然武则天已是病入膏肓,可也并未想过要在此时还政于李唐。此时,她对自己的身体还尚有幻想,坚信自己还能够恢复过来,继续执掌这偌大的天下,因此她是将朝政事务悉数交由自己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暂时负责,让他们去替她暂时掌控这天下。



武则天的理想虽然很丰满,可现实却是很骨感。她希望借由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之手,来继续强有力的掌控这武周朝廷,且张氏两兄弟在朝堂上毫无根基可言,这也方便她日后病情好转,可以快速的重掌朝政事务。但是,让武则天没有想到的是,张氏两兄弟在朝堂上胡作非为,肆意陷害忠臣良将和李唐宗室,致使朝中多数官员怨声载道,对武周的统治开始有了不满之心。而这个不满之心,在仍旧忠于李唐的张柬之、崔玄暐、敬晖等臣子的鼓动下,被进一步放大,直至爆发。

2月20日,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等在神都紫微城发动兵变,史称“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的目的,就是逼迫女皇武则天还政于李唐,拥立李显为君。这一日,张柬之借口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密谋造反,与左羽林将军敬晖和右羽林将军桓彦范等人率500余名将士兵围神都紫微城。此时,紫微城的守军将士惧于太子李显,皆不敢抵抗,继而张柬之等人得以顺利的进入到武则天的寝宫迎仙宫中。

卧病在床的武则天,见大批士兵涌入,虽知他们想干嘛,但是武则天是何等人物,她岂会轻易屈服。毕竟,武则天是执掌天下二十三载的皇帝,久居上位,虽病入膏肓,但皇帝威严尚在。她环顾四周,呵斥道:“是谁在作乱?”,听到武则天的责问,张柬之站出来说道:“张氏两兄弟阴谋反叛,臣奉太子之命将其诛杀,因担心可能会走漏消息,所以并未向陛下您禀告。在皇宫禁地诛杀逆贼,惊动陛下,臣等罪该万死!”

武则天又不是傻子,她岂能不明白张柬之到底想干嘛!她再次环顾四周,将目光投向太子李显,说道:“太子,张氏兄弟已被诛杀,你可以回到你的东宫去了”。李显本就软弱,且他一直都畏惧武则天,听到武则天这般严厉的话,他顿时就有了退却之心。



但是,就在李显有了退却之心时,右羽林将军桓彦范站了出来,他直入主题,与武则天说道:“当初先皇将太子托付给陛下,想着以后让他继承皇位,可是现在太子已是壮年,却一直在东宫当太子,天意民心,早已思念李家。群臣不敢忘怀太宗、天皇的恩德,所以尊奉太子,诛灭犯上作乱的逆臣,希望陛下将帝位传给太子,以顺从上天与下民的心愿!”,桓彦范说完后,其余群臣也皆称附议。

武则天见此,自知已是无力回天,纵容她有千般的不愿,但眼见这朝廷已不是她所能掌控的了,无奈下只得同意他们所请,将皇位传于李显。2月23日,武则天颁布诏书,向天下昭告李显太子监国,负责代行国事,并改元神龙。次日,武则天颁布传位诏书,传位于李显。

当然,因李显是她的儿子,且李显也是一个仁厚之君,所以退位后的武则天虽失去权力,但待遇却并不差。继位后的李显,第一件事就是给武则天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让她作为太上皇居于上阳宫。此后,李显每十日就会率百官前往观风殿问武则天的安。

不过,武则天虽被自己的儿子善待,可是她并不开心。据《资治通鉴考异》所载:“太后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衰老。及在上阳宫不复栉頮,形容嬴悴”,退位的武则天,因失去权力,并被“囚禁”,她开始变得自暴自弃,不在热衷于梳妆打扮,面容是憔悴至极。

除此,她经常是以泪洗面,一次,李显入见武则天时,武则天是哭泣道:“我从房陵把你接回神都,固然是要把天下托付于你,而五贼却贪求事功,把我惊动到这里”。试想,武则天曾几何时,是何等的人物,那就是当时第一位女皇帝,是将群臣治的服服帖帖的英主,她何曾哭过?此时,她居然当着曾被自己压制的死死的儿子面前哭泣,可想而知,这时的武则天是何等的绝望。

最终在12月16日,在孤独与寂寞中,一代女皇武则天在上阳宫仙居殿酣然去世,享年八十二岁。

在临死前,或许是武则天幡然悔悟,她看透了人世间的尔虞我诈,也厌倦了权力之争,她诏来李显,自去帝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并赦免了她曾经陷害过的王皇后、萧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三人的亲属。而正是她临终前的这般作为,最终也让她在唐朝赢得了一个中规中矩的名声!

点赞4、启东市 网友:红尘辗

一代女皇武则天一生经历了诸多惊险的政治风波,其中不乏起兵谋反者,不过都被精明强势的她一一化解。其实当初武则天在挑选继承人时,最终在侄子和儿子之间选择了儿子武显(李显),显然她已经默认了自己百年之后李唐的复辟,不过此举实际上也确保了政局的稳定。因此只要武则天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她以帝王之尊平安辞世本来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到了女皇晚年时,和绝大部分步入暮龄的皇帝一样,精力的衰退让她开始怠于政务、追求长生和享乐,于是把政权委托给了自己非常宠爱的两个男宠张宗昌和张易之,俗称“二张”兄弟。二张大权在握之后,狐假虎威,大肆打击异己、甚至牵扯到了太平公主和皇太子身上,而女皇又对这两个爱宠一味的庇护和偏袒,权势熏天的二张之所作所为不能不引起朝堂的震惊和忧惧,因此扳倒二张可以说是朝堂中诸多政治势力意见的合流。

武周神龙元年正月,武则天卧病在床,在宰相张柬之和羽林将军桓彦范、敬晖等人的主谋以及皇太子、太平公主和相王等人的支持下,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诛杀二张、逼女皇退位,迎立皇太子武显(李显)为新君,并在政变后十几天改武周复李唐,史书把这次政变称之为神龙政变。

政变之后,女皇的退休岁月经历如下:

政变次日,大势已去的女皇承担起了走过场的傀儡任务,下制令太子监国;第三日,女皇下制传位给皇太子,即后来的唐中宗李显。李显登基之后,把退位的母亲从迎仙宫迁移到了禁苑中的上阳宫。上阳宫风景秀丽,适合休养,但女皇实际上被软禁起来,再也没有接触到权力的可能。因此皇帝率领百官向女皇请安时,面对退位的旧日君主,名臣姚崇回想起曾经的君臣情谊,一度动情流泪。

唐中宗对母亲还是非常孝敬的,武则天移宫之后,他给母亲上了一个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之称即是来源于此,而且中宗每十天还率领朝臣来向母亲问安一次,可谓殷勤。不仅如此,中宗在复辟李唐王朝时,认可了母亲创建武周的作为,定下基调为“革命从权”,又把自己复辟李唐的举动称之为此乃女皇之命,后来中宗的弟弟睿宗也继承了这一说法,因此武则天在李唐王朝仍然保留了她的身份和地位。

虽然中宗对母亲表现得非常恭敬,但武则天毕竟年事已高,再加上对一生掌控着权势的武则天来说,失去至高权力的这种失落和痛苦是无法用所谓的荣养来弥补的,因此神龙政变发生将近一年后,八十一岁的武则天驾崩去世。她去世前的遗诏里对后事交待如下:去掉帝号、和高宗李治合葬以及在李唐宗庙享受祭祀,宽恕和赦免王皇后、萧淑妃的族人以及废王立武斗争中获罪的褚遂良等人之族人。

应该说武则天为自己的后事安排得还是很缜密的,去掉帝号和承认自己李唐媳妇的身份,确保了自己身后事无忧,也正因为李唐后世帝王都是她的后裔,所以她能安居宗庙。而临终之前,自然也可以对当年的政敌一笑泯恩仇了。

中宗李显决定将母亲与父亲李治合葬于乾陵时,曾遭到了大臣的反对,可见还是有人对武则天篡唐之举耿耿于怀,但中宗最后力排众议,护送母亲灵柩回到长安,打开乾陵把母亲葬了进去。可以说中宗完全履行了武则天的遗诏。

点赞5、抚州市 网友:一夕一夏

李显复位之后,武则天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被迫居住在深宫中深居简出。武则天退位的时候已经八十多岁,身体状况十分的脆弱,再加上遭遇退位的打击,武则天整个人很快就变得憔悴起来。李显去拜见武则天的时候,也感觉武则天的变化实在太大,不由得感觉自己愧对母亲。


武则天退位始末

武则天晚年将太子李显接到了洛阳,准备在百年之后传位给太子李显。由于武则天晚年贪图享乐,找了很多美男子朝夕相伴,很少再过问朝政。在武则天八十二岁的时候,张柬之等人发动了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传位给太子李显。

武则天传位给太子李显后,被安排到了上阳宫居住。李显给武则天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并且每隔十天就会率领文武百官参拜武则天。虽然李显并没有虐待武则天,但是武则天在失去权力之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雄风。


武则天日渐憔悴

武则天没有退位之前,每天都精心梳妆打扮,虽然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但是却不显得衰老。武则天退位的时候,武则天的男宠都被张柬之等人杀死,武则天一个人居住在上阳宫内,也不再注意梳妆打扮,整个人都变得憔悴不堪。

李显看到武则天这个样子,感到十分的心痛,他询问武则天的身体状况。武则天对李显说:“我把你接到洛阳来,就是想着在百年之后传位给你,然而张柬之等人却贪图功利,把我赶到了这里居住!”李显看到武则天身心憔悴,不由得泪流满面,为母亲感到深深地担忧。


武则天忧郁而终

对于武则天这样一位女强人来说,失去了权利比夺走她的生命还要痛苦。李显逼迫武则天退位的同一年,武则天在上阳宫内退位。武则天去世之前,将自己的尊号改成了“则天大圣皇后”,想要跟唐高宗合葬。

同时武则天还赦免了王皇后和萧淑妃等人的家人,让李显为自己立一块无字碑文,功过全凭后人评说。从武则天的遗诏不难看出,武则天去世之前,仍然有着十分清醒的头脑。她通过改变尊号,以及跟唐高宗合葬的做法,恢复了自己大唐皇后的身份,避免了去世之后遭到清算的可能性。


总结

虽然武则天在退位之后,仍然受到了李显的尊敬,保留了皇帝的尊号。然而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威的女性,失去权利对于武则天来说,比夺走她的生命还要痛苦。只能说武则天是一个不幸的人,她在晚年没能安然去世,反而被自己的儿子赶下了台,最终在忧愤之中黯然离世。

点赞6、新泰市 网友:萌小兮

武则天自67岁夺了李家江山后,人生又焕发了第二春,69岁新长了一颗智齿,75岁还“性”致勃勃,对男宠们贪恋不已。

在权利和“爱情”的包围下,武则天虽然年届80,却依然容光焕发,让人“不觉其老”。

然而,自704年武则天被“强制退休”后,权力没了、男宠没了、自由没了,武则天的第二春戛然而止。

唯一能让这个81岁老太太振奋起来的,只有一件事——报仇。

女人不狠,地位不稳。

一代女皇武则天,为了江山,愣是把这种“狠”劲,发扬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要列一个“狠女人排行榜”,武则天若自称第二,恐怕没人敢称第一。


“狠女人”武则天

武则天的狠,表现在方方面面,也涵盖各色人等:父母、兄弟、老公、儿女、大臣、情敌,凡是跟武则天做对的,都领教过她的手段。

一、对自己狠

武则天,生于624年,并州文水人,她的父亲武士彟(huo)是一个很有头脑的木材商人,很早就结识了唐高祖李渊,母亲杨氏则出身贵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武则天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据文献记载,有一次武士彟正在与相士袁天罡聊天,恰巧女扮男装的武则天从旁经过,袁天罡顿时惊叹道:“您家这位公子将来有大出息啊!若是个女儿身,恐为天下之主!”

武士彟心中暗喜,天下之主是不可能的,难道二丫头将来还能进宫当妃子?然而,还没等看到女儿的富贵,635年,武士彟就撇下杨氏和三个孤女,撒手人寰。

失去了父亲的庇护,武则天母女受尽了两位同父异母兄长的欺负,艰难的生活让武则天迅速成长起来。

637年,转机终于来临。


唐太宗李世民听说武家的二女儿长得很美,就下召命14岁的武则天入宫为五品才人,并赐号“武媚”,虽说从此可以尽享荣华富贵,但一入宫门深似海,再想和家人团聚,不知是何年何月了,杨氏为此整天哭泣,有几次差点晕过去。

武则天对此很不以为然,她劝母亲说:“你怎么知道我见天子不是福气?为何要像小女孩一样哭哭啼啼呢?”

《新唐书 ?武则天本纪》:“母杨,恸泣与诀。后独自如,曰:“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

第一次远离亲人,到一个陌生、充满争斗的地方生活,武则天没有一丝胆怯,反而生出了无限向往,这份胆气和决然真不是一般人有的。


二、对情敌狠

武则天虽然进宫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然而,真正让她大放异彩,走上历史舞台的,却是她的第二次婚姻。

唐太宗死后,地位不高、又没有子女的武则天遵照祖制,前往感业寺出家为尼,由于之前和太子李治(此时已即位登基为唐高宗)“建立了良好的私人感情”,武则天得以重新施展女性魅力,牢牢抓住了李治的心,并怀上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651年,刚为先帝守孝期满,唐高宗就迫不及待召武则天进宫,不久武则天生下长子李弘,唐高宗高兴万分,晋升她为二品昭仪。

再次入宫的武则天开始了真正的“王者之路”,在这条路上,她始终奉行一条原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如今,挡在她前面的两个首要敌人就是颇为受宠的王皇后、萧淑妃。

武则天是一位出色的战略家,她很明白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道理。

刚开始,自己势单力薄,她先联合王皇后,借“巫蛊之事”整倒萧淑妃,然后再全力“围攻”王皇后。

654年,武则天又生下了一个女儿,唐高宗对这个女儿非常喜爱,然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武则天萌生了一个邪恶的想法。

一天,听说王皇后要来看望小公主,武则天悄悄躲了起来,谁知王皇后前脚刚离开,武则天就用被子捂死了刚满月的女儿。

然后,她哭得跟泪人一样,跑到唐高宗面前,控诉皇后杀了他们的孩子!


唐高宗顿时大怒,立即传令将皇后打入冷宫。踢开了绊脚石,武则天终于如偿所愿,当上了皇后。

然而,在听说王、萧二人依然与皇帝有联系时,武则天残忍地砍断二人手脚、割掉她们的舌头、薰聋她们的耳朵、然后将她们置于酒缸之中,在王、萧二人被折磨死后,武则天还不解气,又将其改姓为“蟒”和“枭”,以示羞辱。

有此前车之鉴,后宫诸妃顿时老实了很多,毕竟得宠事小,保命要紧啊


三、对老公狠

随着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武则天的好日子来了,然而,唐高宗李治的好日子却到头了。

首先,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宫里到处都是武则天安排的耳目,连皇帝身边也不例外。

664年,感觉越来越不自由的唐高宗正在与宰相上官仪商量,废掉武则天的皇后位,谁知还没等诏书拟好,武则天就得到消息赶来了,史书上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我们感受一下当时的气场:

武:听说皇帝要废掉我?

高宗:不,不,我没有那个想法,都是上官仪教我的。

《新唐书》:仪曰:“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帝使草诏。左右奔告后,后自申诉,帝乃悔;又恐后怨恚,乃曰:“上官仪教我”。

一场闹剧就此结束,唐高宗敢怒不敢言,皇后不仅没废成,上官仪倒成了钢铁背锅侠,不久以谋反罪处死、抄家。


其次,唐高宗身边能说知心话的人,越来越少了。

武则天有个寡居的姐姐韩国夫人,由于经常进宫,和唐高宗产生了感情,眼看俩人越来越亲密,武则天不由得妒火中烧,她怎么允许宫中出现另一个情敌呢?哪怕是亲姐姐也不行!

有一天,韩国夫人在参加宴会后,突然倒地抽搐而死,症状像极了中毒,然而武则天不许人调查此事,皇帝虽痛苦无比,却也无可奈何。

为了怀念无辜而死的心上人,唐高宗将韩国夫人的女儿贺兰氏召进宫,封为魏国夫人,年轻貌美的贺兰氏成了皇帝新的知己,武则天又一次故技重施,派人毒死了贺兰氏。

自此,高宗一朝,史书中再无后宫女性的记载,生性软弱的唐高宗,怕是再不敢对别的女人产生兴趣了。


四、对儿女狠

武则天的长子李弘意外去世后,次子李贤曾写过一首《黄台瓜辞》

“种瓜南山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为瓜好,二摘为瓜稀。三摘犹可为,四摘抱蔓归。”

李贤想以“以种瓜摘瓜”劝告母亲:不要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残害自己的亲生骨肉。

这首诗情真意切,然而,武则天不为所动。

在李贤被立为太子不久,感受到压力的武则天就以“阴谋造反”的罪名将李贤废为庶人、贬往巴州,很快,李贤被逼自杀。

继李弘、李贤之后,武则天的三子李显被封为皇太子并在唐高宗死后登基称帝,谁知,李显非但治国才能有限,还极度依赖韦皇后,武则天在旁边看的着急,690年,干脆将三儿子赶下台,废为庐陵王,自己登基称帝,这一年,武则天已经67岁了。

武则天有2女4子,按说虎毒不食子,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武则天狠心除掉了其中3个。


五、对敌人狠

武则天身为女性,却一步步登上了权力的巅峰,这遭到了李唐王室和其支持者的强烈反对。

688年,武则天命所有皇室成员“入洛阳、会明堂、行大典”,李唐王室担心这是武后设的圈套,于是共推越王李贞起兵造反,史称“越王之乱”。

武则天迅速派宰相张光辅率10万大军讨伐叛军,不到一个月,叛军被平定,越王李贞被灭族,同时被牵连灭族的还有琅琊王冲、韩王元嘉、鲁王灵夔、黄国公撰、常乐公主等人。

武则天对待政敌向来不手软,除了李唐王室,像唐初功臣褚遂良、长孙无忌、裴炎、上官仪等人,也因反对武则天,或被处死、或遭流放。

女皇末日

武则天对敌人够狠,对自己人却又过分宽容。

“够狠”让武则天站稳了脚跟,“过分宽容”又让武则天自断了根基。

704年,有人状告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抢占民田。

按照唐律,为官者霸占农民田地,当罚钱免官。

然而,当鸾台侍郎韦安石准备秉公执法时,武则天出现了,她一纸调令将韦安石和相关办案人员调离京都,张氏兄弟的案子不了了之。


这之后,张氏兄弟越发猖狂,甚至私下找相士,问自己是否有帝王之相。

705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桓彦范、袁恕己等人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就与禁军密谋,冲入皇宫,杀了张氏兄弟,发动了兵变,以逼迫武则天退位给李显。

武则天见大势已去,只能自保禅位。

这场政变由于发生在神龙元年,故史称“神龙政变”。

被逼“退休”的武则天被软禁在上阳宫,失去了权力、男宠和自由后,武则天再也没有心思打扮自己了,一夜之间好像苍老了许多,以致李显再次见到母亲后,大吃一惊!

《资治通鉴》有这样一段记载:

“太后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衰老。及在上阳宫不复栉頮,形容嬴悴。上入见,大惊。”

此时的武则天毕竟已是81岁的老人了啊!


虽然,复位后的李显每隔10日都要来看望母亲,可他每次带来的都是“坏消息”:

武氏的祖庙被剥夺了“太庙”的资格,武家的爵位也被取消了!

武则天一手建立的周朝又变成了唐朝,所有的旗帜、徽章、官衔、官衙都恢复到高宗初年的模样;

武则天把洛阳命为“神都”,如今又恢复了东都原名,就连武则天最恨的两个女人——王皇后和萧淑妃也被恢复了本姓……

窗外已是草长莺飞、繁花满天,可武则天感受到的却是刺骨的寒冷,这桩桩件件无不在提醒着她:武则天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

如今,她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是一个普通的、静静等待死亡的老妪。

而这一切,都拜张柬之等发动政变的人所赐。

以武则天有仇必报的行事风格,对自己的敌人,她是向来不肯放过的。

一天,武则天对李显哭诉:“我把你从房陵接回来,就是要把天下交给你,而现在张柬之等五贼贪功冒进,不仅让我落得如今这个田地,还让你背个个不孝的骂名”。

李显本就主意不定,听母亲这样说,心中越发愧疚,从此对张柬之等人怀恨在心。

仅仅5个月后,张柬之等人陆续被流放、杀害。

《资治通鉴》记载:

太后泣曰:“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贼贪功,惊我至此。”上悲泣不自胜,伏地拜谢死罪。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谋。



705年12月,武则天在上阳宫去世,终年82岁,临死前,她留下遗言:“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合葬乾陵”。

有大臣提出异议:

乾陵地宫封闭许久,重启甚难。况且哪有开皇帝陵寝,以迎皇后的道理?这不是惊扰先皇的英灵吗?应该在乾陵旁给则天皇后再造一个陵,二者以神道连通即可。

李显没有采纳这个意见,他无论如何要完成母亲最后的心愿。

此外,武则天还留下一条遗言:饶恕王皇后、萧淑妃、褚遂良等人的亲属,做完这一切,她的内心才真正归于平静。

狠了一辈子、斗了一辈子,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武则天才选择原谅别人、善待自己。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也是争议最大的皇帝,如果你是武则天,你会选择过得如此辛苦吗?

点赞7、北海市 网友:猫耳酱

公元705年,农历正月22日,张柬之等扶持李显发动神龙政变,除二张,逼武则天退位,长达15年的武周王朝寿终正寝,那么李显复位之后,武则天是怎样度过人生中的最后一年的?

失去权力和男宠的武则天于正月26日迁至上阳宫,过起了半禁闭半隐居的生活。

据《旧唐书》记载,李显每十日便会带上群臣去参拜武则天。

李显曾经说过:“朕每隔十日到上阳宫探望母亲一次,她心绪不畅、饮食不佳,常常整天不说话,一日比一日清瘦,看着真叫人难受啊!”

这便是武则天最后一年日常生活的概括描述。可以想象武则天失去她一生所求的权力后,心中的寂寥与怅惘。

一、日常生活寡淡如水,激不起半点涟漪。

武则天退位,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名义上是“退休”,衣食住行有宫女、太监看管照顾,无一人敢懈怠,但因为她的地位还在,无人敢轻易亲近她,和她说真心话,实际上她软禁在上阳宫,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朝堂上的事再已无人向她汇报,亲人们也鲜有人来看望她。只有李显会每十天与她一会面。

但她对李显的不打招呼“提前接班”,满怀愤怒,因而武则天面对儿子,一脸漠然,不理不睬。

她连梳洗打扮都没有兴致,李显见到的是一个老太龙钟的老妪。

她鬓发惨白,皱纹像松树皮似的贴在脸上,腮边因牙齿脱落而凹陷下去,而两额却高耸而出。

手臂宛若干枯的树枝,早年高挑挺拔的身躯已萎缩成一团,她仰面躺在大大的床榻上,两头都空出一大截,仿佛锦被下覆盖的是一具枯骨,她俨然是一位弱不禁风的老人!

如果遇上好天气,上阳宫的庭院里,时常会呆呆坐着一位满脸倦意的老人,眼睛茫然,武则天一言不发,百无聊赖,一坐就是一整天。

天气阴冷的日子,武则天索性卧床不起,裹着被子侧身躺在仙居殿中,微睁着双眼,看着各种各样的珠帘发呆。

有时她会背对殿门侧卧,命宦官在她面前点一盏亮亮的油灯,她全神贯注地凝视着灯火,甚至还会喃喃自语。

渐渐地,宫人们在猜测,昔日雷厉风行,杀划果断的女皇已经痴呆了……

但是除了寡淡如水的日常,有几件大事是武则天退位后,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

二、赦免后妃后代,为褚遂良等平反。

武则天知道自己不可能长命百岁,病秧秧的身子,一天比一天沉重,必须为自己的身后事做好盘算。

怎样才能让自己死后不被人秋后算账,把自己挫骨扬灰。曾经树下的敌人,不能让他们的后人来报仇雪恨。

于是武则天放下执念,下令赦免了王皇后与萧淑妃后代,恢复了他们自己的姓氏,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武则天对过去枉判的一些错案进行了纠正,免除了褚遂良、韩瑗、柳奭等的罪行,让李显仍然启用这些能臣。

武则天还赐魏元忠百户,把原来的不公进行纠编。

武则天向世人宣布她原谅了所有人,同时期待群臣也像她一样忘记以前的不快,接纳自己。

不能不说武则天这一举动十分明智,她退位后,没有人落井下石,保持了应有的荣耀。

三、拟写遗诏,袝庙归陵,去帝号称后。

武则天知道自己的大限快到了,她着手策划自己的身后事。

身体稍为好一些,她便命宦官找来笔墨纸砚,她得为自己写遗诏了。

她用自己熟悉的飞白体,工工整整写下15字遗诏:

“袝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武则天宁愿委身变成则天皇后,不做皇帝,这样低调地承认自己的身份是李治的皇后,不是大周的皇上。为的是众臣不会在她死后对她不敬。她要让大唐重新接纳她这个皇后。

她申请与李治合葬,这样她的陵寝才不会被大唐后人清算,这正是她政治智慧的体现。

武则天深谋远虑,死前还为自己身后事做了周密的布署。

705年12月,寒风凛冽地刮向上阳宫,武则天已瘦骨嶙峋,眼睛深陷,她已卧床多日,只有游丝一样的气息从鼻孔出来,李显再一次来到卧榻前,武则天使出最后一丝力气说了句:“皇儿,提防韦后。”便驾鹤西去。

82岁的武则天寿终正寝,身后事如她遗诏十五字所愿。

在那男尊女卑的社会,武则天做了男人敢做的任何事,还能寿终正寝,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点赞8、邯郸市 网友:冷酷的云

武则天晚年生活堪称神仙日子,招了两个长相清秀的美少年,在皇宫中日日行夫妻之事,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并不影响武则天“性”趣浓厚!

一代女皇武媚娘,先是开了一女侍候父子二人的先河,又做了独一无二的女皇帝,还广招男宠,在后宫行鱼水之欢。在神龙政变之后,武媚娘还位李显,命不久矣的她抓紧时间,完成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几件大事。


在武则天之前的皇室嫔妃,最高理想就是做母仪天下的皇后,至多做到垂帘听政的皇太后,但是却从来没人敢想过自己做皇后。

正所谓理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武则天14岁进入李唐皇室,一路披荆斩棘,爬上了至尊无上的皇帝之位,甚至在政治上还显示出了超人的才能,但是也遗留下不少问题,因此在武则天退位后,她就忙着为自己擦屁股,最后才安心离世。

武则天登基带有局限性,因此留下不少隐患

唐高宗李治驾崩后,早就临朝参政的武则天成了最有话语权的人,原本想扶持个傀儡皇帝继续做实际掌权人,但是大臣和李唐皇室的争权和反扑,让她下定决心要做皇帝。


在唐高宗去世后,其实做皇帝的第一人是李显不是武媚娘,但是因为李显太过宠爱韦皇后,又对韦皇后的娘家过分照顾,甚至说出要把天下给韦家的荒唐话,于是被武则天废了。

后来武则天又立了李旦为皇帝,但是李旦是一个庸碌无为的皇帝,因此实际掌权的还是武则天。朝中很多大臣本来就对武则天垂帘听政很不满,也很害怕她真的自己做了皇帝,因此很多大臣就联合李唐皇室,发动了多次政变。


虽然大臣和李唐皇室拼了命地从武则天手里抢权,但是武则天毕竟在朝多年,培养了不少自己的人脉,因此这些烦乱都被武则天摆平了。

武则天为了防止叛变像星星之火一样灭不掉,于是展开对李唐皇室的清算,先后残忍杀害了数十位李唐皇室的后代,譬如韩王李元嘉、常乐公主等等。

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

但是武则天担心自己坐不稳这个皇位,因为自己女子的身份,毕竟有史以来,还没有出现过女皇帝,因此她急于立太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武则天其实是非常想立自己的侄儿武三思为皇太子的,但是狄仁杰提醒了她:

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狄仁杰是一个脑回路很清晰的人,他是在提醒武则天,虽然你是武家的人,但是你毕竟是嫁出去的女儿,现在你是至尊他们巴结你,但是你若真的把皇位传给武家,待你百年以后他们还会记得你吗?

如果你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那么将来你的儿子会让你配享太庙,毕竟你是李家的人,但是你见过外甥把自己的姑姑供在自己家庙里的吗?


狄仁杰这一番话,让武则天拨云见雾,于是放弃了立武家后人为太子的想法。

武则天虽然成功称帝,并且政权稳固,但是因为他是女子的身份和李唐皇室的牵扯,所以她的皇位埋下了以下几点隐患。

1、武则天百年以后极有可能遭受李唐宗室报复

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残杀了很多李唐皇室的人,但是又没有完全清除,且武则天是打算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李家的人。

虽然武则天是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武则天归天以后李家和武家就是绝对的对立关系,他儿子只有依靠李唐皇室才能把皇位坐稳。


而武则天在位时残杀了这么多李唐皇室,到时候李唐皇室的人一定会对武家后代进行清算,才会帮助武则天的儿子把皇位坐稳。这是武则天埋下的隐患之一。

2、武则天从后宫爬到前朝,对李唐皇室的其他女性树立了非常不好的榜样

武则天是从后宫爬出来的,说难听点,她的地位都是“睡”出来的,如果武则天是像男人一样,通过起码打天下打下的皇位,那么又是另外一个说法。

就因为武则天靠“睡”睡到了天下至尊,因此民间纷纷效仿,都想通过这种不光彩的方式去谋取自己的利益,而到了皇室,则是想模仿武则天靠睡睡成女皇。


后来李显复位以后,韦皇后和上官婉儿就想模仿武则天的做法,因此上官婉儿先是和武则天侄儿武三思睡到了一张床上,为了进一步得到权势,上官婉儿又把武三思带到了韦皇后的床上。

也就是说武三思先是睡了上官婉儿,然后又睡了自己的亲家母韦皇后,最可笑的是,李显对这一切熟视无睹,甚至两人当着他的面眉来眼去,他也当看不见。

韦氏与武三思调笑戏谑,对饮亲狎,李显视以为常,不以为然,甚或陪着狎游。

如果说武则天埋下的物价惨遭清算算是内部隐患的话,那武则天上位时引起的女子效仿行为,则是加快唐朝灭亡的炸弹。


因为上官婉儿和韦皇后的野心,李显最后被两人合伙暗害而死。而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更是和李隆基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争夺战,唐玄宗李隆基最后也因为美人,再一次重伤了李唐江山。

武则天退位后,急于解决留下的第一个隐患

武则天不是自己退位的,她是被逼退位的,而策划这场逼宫行为的,就是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五王。

而武则天被逼退位以后,身为儿子的李显对她也是恨之入骨,于是只将她安排在行宫居住,并且还将武则天软禁起来,不允许任何人探望。


武则天本来就是因为卧病在床,所以才给了别人逼宫的机会,因此退位以后,病情愈发严重,因此她很清楚她必须做点什么,才能保下武家。

李显虽然恨武则天,但是武则天毕竟是自己的母亲,为了赌注天下的悠悠之口,因此李显还是会抽空去探望武则天,所以武则天就抓住了这个机会。


武则天虽然年老色衰,但是时刻也不忘梳妆打扮,保持自己的皇家威仪,但是有一次李显去看她的时候,她故意将自己弄得蓬头垢面,形容憔悴,李显看见这样子也吃了一惊,并且担心起来。

太后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衰老。及在上阳宫不复栉頮,形容嬴悴。上入见,大惊。太后泣曰:“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贼贪功,惊我至此。”上悲泣不自胜,伏地拜谢死罪。

武则天这是在告诉李显,自己本来就是要将皇位传给你的,但是张柬之等人居心不轨,所以策划政变,他们就是为了挑拨我们母子,因此我心力憔悴才变成了如今这幅模样。


不得不说,武则天这么一个女强人,但是生出来的儿子个个都是草包,李显听了这话,就被自己的老娘感动了,于是母子二人就和好如初了。

经过武则天这一番作为以后,李显就像被下了蛊,开始重用武三思和其余武家的人,并且听信武三思等人的谗言,将以张柬之为首的五王明升暗降的夺了手中的权利。

再加上武三思和韦皇后经常苟合在一起,两人各自心怀鬼胎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但是共同目标都是干掉张柬之等大臣,因此武三思给韦皇后吹枕边风,韦皇后听了再给李显吹枕边风,最后经受不住韦皇后的甜言蜜语和特殊伺候。


公元706年,李显将张柬之等人全部贬黜到外地,并且全部杀死,到这里武则天个人的大仇就报了,而这个结果,是武则天修补母子关系换来的。不过这已经是武则天死后的事情了。

在武则天死之前,公元705年,武则天立下遗诏:去掉自己皇帝称号,改为则天大圣皇后,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韩媛、柳奭散人的族人。

武则天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无外乎二点:

1、去掉皇帝称号,是要告诉李唐皇室自己把江山还给李家的决心,甚至可以说是我武则天为你李家守了江山,我有功无过,你们不可追究我和武家的责任


2、赦免王皇后和大臣的家族,这是在赚取好人感,也是博取仇家的宽恕,要知道如果不是武则天,就那个绿帽王李显是不一定会赦免这些人的后人的,所以这些人的后人虽然恨武则天,但是被赦免后,也是难免感激,自然会念这份情。

写在最后

武则天能做皇帝,虽然方式有点不光彩,但是那也是人家有本事,我们再来看看她退位后的这一番作为,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做能屈能伸,什么叫做为后代着想。

总的来说,武则天最后一年过得不算安逸,都在为自己擦屁股,为武家擦屁股,但是身为古代女性,武则天绝度算过得最舒服的一个人了,特别是做皇帝将男人作为“妃子”纳入后宫,真的是时间独一份。

但是从武则天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东西,凡是母亲过于强悍,那儿子必定懦弱无为,这个现象放到今天,依然适用。所以作为母亲,武则天是失败的,作为古代女性,武则天是成功的,女人呀,怎么做都是错。

点赞9、郑州市 网友:素手挽袖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太子李显带领一众人马,闯进武则天的寝宫,杀了她的两个男宠,逼她退位。退位后卧病在床的武则天,还是凭着自己的智慧,成功构思了自己死后的事情,并且一一实现了。

其实,武则天早就有将皇权交给李家的想法。公元701年,武则天再次回到了长安城,这一年女皇已经78岁。武则天统治时期,都城已经迁到洛阳,她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洛阳。在晚年再次回到长安,这信号已经很明显了。

洛阳和长安,并不仅仅只是两座城市这么简单,在当时的人看来,这是武周和李唐各自的象征。武则天回到长安,就有希望将武周政权交还给李唐。

而且早在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也已经将她的儿子李显立为太子。在此之前,女皇一直在纠结到底是立侄还是立子。

立子这个决定是她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武则天是一个非常有政治智慧的皇帝,所以她在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刻已经有了对未来的打断。

就在事情正朝着世人期盼的方向发展时,武则天的两个面首又出了闹了幺蛾子,气得老太太又带着文武百官离开长安,重返了洛阳!

天下苦“二张”久矣

“二张”是何许人也?

他们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是女皇的男宠。

在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为了将更多美男子聚到自己身边,专门设置了一个机构叫“控鹤监”,后来改名“奉宸府”。

这个机构的头头就是张氏兄弟,他们俩也是女皇的男宠。这哥俩整天涂脂抹粉,身着锦绣,陪伴在武则天身边,哄得老太太很开心,老太太也很宠爱他们,难免就会恃宠而骄。

人一旦有了权力,就容易膨胀。前文提到,武则天在78岁时已经返回长安,在长安期间“二张”闹出了幺蛾子,这事得从一纸告状说起。

长安三年(703年)九月,张昌宗忽然向武则天递上了一张状纸,状告宰相魏元忠和太平公主的情夫司礼丞高戬,说他们私下里议论“皇帝年老,不如侍奉太子长久”

作为臣子说这话可是要掉脑袋的,而且张昌宗还说得有鼻子有眼,还有个证人叫张说。张说是个大才子,武则天第一次举行殿试时,他就是第一名,也算得上是武则天的嫡系了。

魏元忠和高戬到底说没说这大不忠的言论呢?当然没说,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一切都是张昌宗的诬陷,张说也是被串通好的伪证人。目的就是想修理修理太子身边的人,顺便把太子拉下水。

由于这个案子涉及面太大,所以武则天想次日在朝堂之上当面对证。

第二天朝堂之上,张昌宗信心满满,而魏元忠打死也不会承认自己没说过的话,双方僵持只能宣关键证人张说进殿了。

而朝堂之外,忠义之臣都在游说张说不要诬陷忠臣。据《资治通鉴》记载,凤阁舍人宋璟拉住张说的手说:“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同邪诬正以求苟免。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

大名鼎鼎的史学家刘知几也说:“无污青史,为子孙累!”这已经是赤裸裸的威胁了,意思就是,我可是史学家,你要是敢做对不起魏元忠的事,我就把这事记在史书上,让你的子子孙孙都跟着你蒙羞。

话说张说也是个知识分子,也是有几分风骨的,权衡利弊之后,他决定反水。

朝堂之上,张昌宗还不断催促张说赶快作证,而张说对着女皇朗声说道:“臣面对朝廷百官,不能不据实而言,臣实未闻魏元忠曾有此言,完全是张昌宗威逼臣做伪证!”

张昌宗听到这话完全懵了,慌乱之时大喊道:“魏元忠和张说一同谋反!”随后两人开始在朝堂上争辩。

武则天是何等聪明的人,她一下子就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她看着自己的小情人被当众耍弄,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怒喊道:“张说!你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也应治罪!”

最终,魏元忠从宰相被贬为了县尉,张说和太平公主的情夫高戬也都被流放岭南。

按道理,武则天已经够给两个小情人面子了,可他们被宠坏了,还不死心,一心想往死里整,结果把事情闹大了,使得武则天又返回了洛阳。

“二张”此时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大臣们也迫切想要搞掉这两个“毒瘤”,因为“二张”做得坏事远不止这一件。

在这里简单地提一下张氏兄弟做过的坏事:首先是贪了很多钱,武则天曾经要修建一尊大佛,张家兄弟从工程款里贪了四千万钱,这可是个大数字;然后是间接害死了李显的一双儿女李重润和永泰郡主,以及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还有就是陷害大臣,比如魏元忠、唐休璟等一大批大臣。

你可能会问,武则天这么聪明的人,难道她不知道“二张”做的这些事吗?为什么还要事事维护他们呢?

其实,女皇的心情也很复杂,一方面她也不想得罪大臣,另一方面她还想保护两个小情人,她也一直在这之间寻找平衡。

终归还是因为女皇老了,武则天晚年时多灾多病,但她还不想失去对权力的掌控。而二张除了容貌俊美之外,还有一些聪明才能,值得武则天信赖。女皇是把她的这对小宝贝儿当做了眼线用,毕竟她需要对朝廷内外要有更多的了解。

过分宠爱“二张”也是武则天高超政治智慧的体现,当时朝廷内武家和李家一直在明争暗斗,纵容“二张”也算是转移矛盾,让李、武二家都将矛头指向了张氏兄弟。

事实上,武则天这样纵容庇护“二张”,站到了大臣的对立面,最终也彻底将自己推到了空前危险的境地。

而这一场危机也正在暗中酝酿。

差点失败的“神龙政变”

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俩的嚣张跋扈,恨得大臣们牙根痒痒。可又能怎么办呢?有女皇给他们撑腰,大臣们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加上武则天晚年重病缠身,身边只有“二张”侍奉,与外界的联系也渐渐减少,对朝政的把控力也有所下降。

而此时武则天和太子、大臣的关系已经非常紧张了。大臣们刚开始想通过司法的途径搞掉“二张”,但由于武则天的拼命庇护,这条路走不通。

也有人想过暗地里搞掉他们,找两个壮汉杀这两个小白脸,应该问题不大。但这样的后果可能会激怒女皇,引发不必要的伤亡。

最终大臣们聚在一起一商量,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搞一票大的,直接让女皇退位。参与这场行动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李唐皇室,主要以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为主,他们对“二张“恨之入骨,也希望能尽快让皇权重回李家。

另一类人是那些被张氏兄弟穿小鞋的人,“二张”骄横可能这么多年得罪了不少人,而且对有些人手段还很残忍,所以这类人也非常恨他们。

方向已经定了,就需要找一个领头人,很快大臣们就将宰相张柬之推到了前面。张柬之是大器晚成的传奇人物,当时他已经是80岁高龄了,说起来武则天还是他的贵人。

但没有办法,“二张”气焰熏天,国家前途未卜,作为一名儒家知识分子,此刻最紧急的就是清君侧,确保太子能顺利继位。

对于这场政变,张柬之做了三方面的准备:

第一是拉拢重要人物。他拉拢的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右羽林军大将军李多祚,这个人是北衙禁军的统帅,他的军队驻守在皇宫的正北门玄武门,直接保卫皇帝的安全,只要能够成功策反他,政变成功就有希望了。

李多祚是靺鞨人,其祖先是靺鞨酋长,后归顺大唐。张柬之二话没说直接攻心。他问李多祚:“将军今日富贵,谁所致也?”李多祚也是个性情中人,眼含热泪地回答:“大帝也!”也就是唐高宗,张柬之一听这事有门儿,继续说道:“今大帝之子为二竖子所危,将军不思报大帝之所德乎?”就是说,如今太子受到“二张”这两个小儿威胁,难道将军不想报答高宗皇帝的恩德吗?

李多祚也是个聪明人,他大致知道了宰相想要干什么,当下就答应了:“苟利国家,惟相公处分,不敢顾身及妻子。”

手中有枪,心里不慌。搞定了右羽林军大将军,接下来就是比较难搞定的左羽林军大将军了。

张柬之的第二个准备就是加强军事力量。右羽林军是驻守玄武门保护皇帝的安全,而左羽林军则是驻守在皇宫以南的皇城,皇城是z府所在地,所以这支军队的主要职责是保卫朝廷。

之所以说左羽林军比较难搞,是因为左羽林军大将军是二张党羽,是武则天的堂侄武攸宜。

但这也难不倒张柬之,大将军虽然是武攸宜,但我可以利用宰相的用人权把你架空。于是张柬之把他的亲信桓彦范、敬辉等人安插在了左右羽林将军的岗位上。这一番操作之后,武攸宜变成了光杆司令,张柬之彻底取得了军队的掌控权,这样政变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张柬之作的第三项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联络李唐皇室,这是成败的关键。

这次政变必须要打着皇室的旗号来诛杀二张,否则就是以下犯上,此时张柬之必须要跟太子李显好好沟通下。

当时太子每天都要从玄武门出入给武则天问安,张柬之就抓住了这样的机会,跟李显商量了政变计划。因为这件事跟太子的切身利益相关,李现倒也痛快,欣然答应了。

此外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人也都参与了进来。

一切准备就绪后,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

他们按计划兵分四路:

第一路,张柬之、崔玄暐和部分禁军,控制住玄武门;

第二路,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率兵赶往东宫,迎接太子到玄武门,号令天下;

第三路,太平公主安排宫女在宫内接应;

第四路,相王李旦和他的司马袁恕己率兵控制各职能部门及二张党羽,稳定京畿。

这计划看似天衣无缝,但在执行过程中还是出了岔子,差点让政变毁于一代。

第一个掉链子的是太子李显,事到临头太子竟突然害怕了,一想到母亲的铁血政策,他就吓得腿肚子发软,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越想越害怕,干脆不想走了。

可此时箭已在弦上,不得不发。太子如果不出面,这次政变就彻底失去了正义性。紧要关头,太子的女婿王同皎出来游说,好说歹说,连哄带威胁,终于说动了太子,第一个危机算是解除了。

第二个岔子出在了玄武门上,张柬之率领主力来到玄武门,本以为可以畅通无阻。没想到当天殿中监田中道率领千骑在此执勤,死活不给让路。

千骑是北衙禁军的一支非主力部队,将领由皇帝任命,挂靠在羽林军名下,属于半独立状态。当时张柬之疏忽了,没有对这支部队进行特别关照。而田归道又认死理,无论怎么说都说不通,双方就这样僵持着。

这样僵持下去,政变又是前途未卜。正在此时,太子一行人马赶到了。太子一出面,田中道也就妥协了,这个麻烦也算解决了。

将士们进入玄武门之后,直扑女皇的寝宫迎仙宫。此时张氏兄弟正在迎仙宫外廊的屋子里睡觉,听见声音立马起床,刚出门就被杀死在了廊下。“二张”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驾鹤西去了。

杀死二张之后,张柬之带兵直接进入了武则天的寝殿长生殿。女皇听到声音后问道:“是谁在兴兵作乱?”

此时已经80岁的张柬之回答道:“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诛之,因为害怕泄露消息,我们事先没敢告诉陛下,真是罪该万死!”

武则天转头看了一眼太子李显说:“原来是你,既然张氏兄弟已经被杀,你就回东宫去吧。”李显倒也耿直,一句话说不出来,哆哆嗦嗦地竟真的就要往外走。

太子怎么能走呢?政变的目的不就是要把皇权归还李唐吗?太子走了大家不都白折腾了吗?

旁边的桓彦范忍不住开口说道:“太子不能回去,当年天皇把太子托付给陛下,如今太子早已成年了,应该继承祖业,现在天意民心还思念李唐,我们这些大臣才拥戴太子诛杀陛下身边的奸臣。现在,请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

这话已经很明显了,武则天也明白自己的处境,已经到了非退位不可的地步了。

与此同时,相王李旦也带着他的部下逮捕了二张的党羽,很快控制了京畿。

“神龙政变”就这样结束了,属于武则天的时代也正式终结,她50年的铁腕统治就这样黯然收场了。

政变后武则天又会面临怎样的处境呢?

退位后的女皇

神龙政变发生后的第二天,武则天被迫下令太子李显监国,第三天传位给李显,第四天李显正式即位。

一切发生的都很突然,由不得半点拖沓。

这是李显第二次当皇帝,第一次是二十一年前,从他父亲唐高宗李治那里继承的大唐皇权。时隔二十一年,他又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大周政权。

他也成了历史上第一位分别从父母那里继承皇位的皇帝。

李显即位的第十天,也就是神龙元年(705年)二月四日起,正式下诏改国号为唐,宗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都恢复到了唐高宗去世那年的标准。并且重新确立长安为都城,洛阳为东都。

武则天创造的所有新字全部废除,只留下了一个“曌”字,这是他母亲的名字,不能改。

这道诏令意味着武周政王朝彻底灭亡,武周王朝是武则天一生奋斗的结果,虽然她也曾想将政权交还李唐,但万万没想到自己还活着的时候,眼睁睁看着自己建立的政权被毁灭。

而退位后的武则天有什么变化呢?

第一个变化就是迅速衰老憔悴。

武则天本身是非常注重保养化妆的,她当上皇帝的时候就已经67岁了,这在古代已经是一个老太太了,但在武则天身上完全没有表现出衰老的迹象。不仅如此,在武则天身上还出现了一些反常现象:她在69岁时长出了浓密的眉毛,72岁时又长出了新牙。

虽然说武则天在699年之后,身体就一直欠佳,但她每次露面都是神采奕奕的,完全看不出是抱恙的状态。

据《资治通鉴》记载:太后春秋虽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觉其衰。

而当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退位之后精神受到了打击,一下子就衰老了下去。

据《唐统纪》记载:及在上阳宫,不复栉沐,形容羸悴。上入见,大惊。

意思就是,武则天住在上阳宫之后,就不再注重梳洗打扮了,容颜也迅速衰老。皇上李显看见后,都吓了一跳。

所以说,权力才是最好的保鲜药。

第二个变化就是被软禁了起来,失去了人身自由。

武则天退位后便搬到了洛阳宫城西边的上阳宫,门前有重兵把守,不得迈出宫门半步。这真是风水轮流转,当年武则天将李显幽禁在房州,将李旦软禁在洛阳,都是十几年不能迈出大门一步,如今轮到自己品尝被软禁的滋味了。

虽然失去了人身自由,但武则天的待遇还没有那么的不堪。李显依然为母亲保留了皇帝的称号,还给她一个尊号,叫则天大圣皇帝。按说李显恢复大唐国号的时候,武则天就是一个亡国之君了,作为亡国之君还保留着皇帝的称号,这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而且李显还定下规矩,每十天要率文武百官到上阳宫去看望一次武则天,这待遇已经是相当可以了。

除此之外,李显对于武则天的评价也是相当高的。神龙政变之后,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她到底是篡逆的奸臣还是个治世的能君呢?

李显在即位赦文里说,当年高宗“仙驾不追,逆臣开衅,敬业挺灾于淮甸,务挺潜应于沙场。天柱将摇,地维方挠,非拨乱之神功,不能定人之安危矣”。也就是说,高宗死后,李敬业在江淮地区造反,程务挺想要在塞北地区接应,在国家危难之际,武则天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拯救了国家,这才应天顺人,登基称帝的。

而如今天下大定,所以武则天“凝怀问道,属想无为”,意思就是武则天皇帝当累了,主动把皇位让给了李显,恢复大唐。

这就是说,武则天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替儿子管了十几年的江山,如今天下稳定,她又把江山社稷交给了儿子。所以,武则天并不是篡逆的奸臣,而是一位明君。大周王朝也不是“伪朝”,而是大唐的变体,这就是承认了周唐一体了。

神龙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距离政变过去了已经整整十个月,武则天已经奄奄一息,她发布了人生中最后一道制书,也就是遗制。

她的遗制内容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这个要强了一生的老太太最终投降了?其实这遗书里蕴藏着武则天巨大的智慧。

遗制写道: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意思就是,她死后要去除皇帝的帝号,重新回到高宗皇后的身份上来,并且要与高宗合葬,把自己的神位也放到李唐的祖庙里去。

这就意味着武则天完全放弃了武周王朝,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难道是她投降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做她有现实的考虑。

恢复了高宗皇后的身份,即便以后世人对她的评价发生逆转,也会对她手下留情。与高宗合葬,就避免了以后被人剖棺戮尸。显然这份遗书,是经过武则天深思熟虑的,也是为长远利益打算的。

但这份遗制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首先与高宗合葬这条就很多人不同意,他们觉得与高宗合葬不得凿开墓门,这不惊扰高宗的英灵吗?更何况高宗为尊,武则天为卑,哪能以卑动尊呢?

面对不同的意见,唐中宗李显坚决支持她母亲的遗嘱,并且亲自护送灵柩返回长安,开启乾陵,将武则天葬在了唐高宗身边。

而且,李显还在《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中重申了对武则天的至高评价: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

武则天死后,武家也没有受到打压。李显和武三思还成了朋友,而且武三思和为皇后还成了棋友。武三思闲着没事就进宫和韦皇后下棋。不得不说,李显真是虚怀若谷啊。

此外,武则天的遗嘱里还赦免了两批人:一是,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两族以及褚遂良、韩瑗、柳奭等人的亲属;二是,赐魏元忠实封百户。

皇后、萧淑妃是武则天第一批敌人,而魏元忠是最后一个被她冤枉的大臣。这就等于说,武则天对于曾经的罪过她的人,已经从头到尾都原谅了。

得知被赦免后,魏元忠说道:“元忠捧制,感咽涕泗。”这一刻他只记住了武则天的好。不得不说,武则天临终前依然保持着政治智慧,令人佩服。

正是武则天这种政治智慧,使得她82岁寿终正寝,生荣死衰。正如崔融在《则天皇后挽歌》里写道:前殿临朝罢,长陵合葬归。山川不可望,文物尽成非。

结语:

武则天终其一生都是一个很矛盾的人,她统治时期既任人唯贤又任用酷吏,在经济上是经济发展与民户逃亡并存的时代,在社会方面是社会结构调整与血腥杀戮的时代。

总之,她的每一项成绩都伴随着矛盾,就如那句名言讲的那样:每洒下一缕阳光,就投下一片阴影。

她的功过是非任人说,就像墓前立着的那座巨大的无字碑一样,由着后世评说。

点赞10、昆明市 网友:残梦っ

武则天的最后一年,是在软禁中最大可能地保持了表面的尊荣。不过其实这一切都不重要,一个八十一岁的老人,失去了最依赖的权力和最爱的男宠,即使还有自由,也已经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了。这里把武则天最后一年的主要事情罗列一下吧。


首先是说到退位前一年,也就长安四年(704年)是的八月,武则天生病,逐渐懈怠朝政,将后来神龙革命中的领袖人物张柬之先后提拔为同平章事及守凤阁侍郎,成为真正的宰相。随着女皇身体每况愈下,张柬之等人逐步开始获得一定的权力。次年正月初一,武则天改元神龙,是为神龙元年,由于武则天病势愈发沉重,武则天颇有“积德”的意味,将一众被杀的谋逆犯大多平反赦免。正月二十二日,政变爆发。

政变的起因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自武则天病重后完全把持朝政,将武则天与朝臣隔绝,更是肆无忌惮地向武则天进谗言残害了仅仅是私下议论他们兄弟专权的太子李显的儿子李重润、女儿李仙蕙、女婿武延基。惹得武、李两家和大臣们的恐慌。最终,在武、李两家的默许下,张柬之等臣子率五百羽林兵由至东宫,请李显同往,闯入玄武门,至武则天所在迎仙宫斩杀张氏兄弟,包围长生殿,张柬之等入内拜谒女皇。武则天惊醒,张柬之等声称张易之兄弟谋反,并逼武则天让位于李显,女皇无奈只得默认。随后,众臣将张氏兄弟一干亲信全部诛杀或逮捕下狱。次日(正月二十三),武则天下旨,命太子李显监国;正月二十四,武则天正式下旨,传位于太子李显;正月二十五,李显即位,封相王李旦为太尉,太平公主加号镇国,对李氏皇族全部平反,恢复官爵。自此,武则天时代宣告结束。


正月二十六日,李显将武则天迁居上阳宫,武则天开始保持尊贵的软禁生涯。二十七日,李显率领拜谒武则天,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也就是说,尊武则天为太上皇。二十九日,李显对神龙革命五大臣加官晋爵,全部担任宰相。二月初一,李显率文武百官至上阳宫拜问候女皇起居,自此每十日一次,直至武则天去世。可谓给足了女皇面子。但同时,作为武周王朝第二代皇帝的李显开始加快了唐王朝复辟的进程。二月初四,李显宣布恢复唐国号,一切制度,所用物品全部恢复到唐朝时的,,五月初四,李显将武周七庙神主迁往西京,在东都恢复唐朝太庙社稷。封张柬之等神龙革命五大功臣为郡王,降武氏诸王为公爵。至此,彻底完成了唐朝复辟。十一月二十六日,被高级软禁十个月多的武则天病逝于上阳宫仙居殿,遗诏去帝号,与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并对王皇后、萧淑妃和褚遂良等政敌的后人全部宽恕赦免。

武则天自退位后,在上阳宫居住,虽经李显十日一次的问候,也足以确保衣食无忧,极致尊荣。但是,武则天一生对权力有极其大的欲望,一旦完全丧失对朝局的控制,对武则天的打击是致命的。更何况还有张昌宗、张易之兄弟的死。武则天晚年对这两个面首是极尽宠幸,甚至为了他们杀自己的孙子孙女。可以说,权力和男宠是他活下去的两个支柱。一旦全部丧失,可谓真的了无生趣。也许正是这样的境遇,让她真的只能潜心思考人生。曾经作为统治工具的佛教,此时可能真的是她能够仔细思考的内容。故而,在一切爱恨烟消云散之下,武则天选择原谅政敌,并放下了自己作为皇帝的身份,传奇女皇,就此谢幕。

点赞11、咸阳市 网友:゛寳寳╮

705年正月,李显通过神龙政变复位。此后,武则天在华丽的囚笼中苟延残喘活了10个月,便过世了。

不过,女皇就是女皇,10个月的软禁生活,并没有对她造成什么实质影响,她照样掌控着全局。

更让人惊讶的是,女皇过世后,她的余威仍在,且生前布的局也都在一一实现。


可以说,武则天绝对是一个玩弄权术的高手,在历朝历代被迫退位的皇帝中,武则天是退位后待遇相当不错的一个。


我们先来说说武则天和儿子李显之间那些过往。

武则天和李治一共生了四子二女,李显是第三个儿子。

老大李弘英年早逝,老二李贤因谋反被废。唐高宗李治死后,只剩下老三李显和老四李旦,公元683年年末,由李显继承皇位,为唐中宗。

不过这时候李显可是错看了形势,政治手腕也太稚嫩。此时武则天对权利十分痴迷,已经有了做女皇的想法,她实际上是想找个乖巧的傀儡皇帝做提线木偶,自己在背后做真正的掌权者。


结果李显刚登基亲政,就走错了致命的一步棋。

李显发现,朝中上下都是母亲武则天安排好的人,没有自己人,这不成光杆司令了吗?他不甘心做傀儡,他要扭转局势。

于是他下令,将自己那个芝麻官岳父韦玄贞提拔为刺史,过了不到一月,李显又要将他提拔为侍中。除此之外,岳父那边的亲戚只要是能提拔的全都提拔,连韦家远亲都给提拔成三品官,甚至连乳母的儿子也要提拔当个五品官。


李显这样做明显太荒唐,直接招来了李唐宗室和朝中重臣的不满。

新皇登基,收服人心是当务之急,最该先给好处,进行安抚拉拢的,应当是李氏宗亲和朝中重臣才对。

而对于皇后一族,那属于外戚,对外戚适当给恩典即可,太过反而不好,要避免出现外戚专权。

结果你李显刚亲政,都还没给宗亲和重臣封赏呢,就先迅猛提拔外戚,还提拔得如此夸张,任人唯亲,毫不顾及个人能力,这算是干的什么事儿啊?


于是,顾命大臣裴炎首先站出来,反对给国丈升侍中。

李显对裴炎大发雷霆,盛怒之下,说了一句让自己悔恨终身的话,大意就是“我把天下给我岳父都可以,还吝惜一个侍中的职位吗?”

裴炎向武则天告状,武则天火速召集几个重臣开了个秘密会议,几人一商量,都觉得李显不行,让他继续做皇帝,江山社稷早晚得落入外戚之手。


几天后,武则天发动了一场迅速又果决的政变,直接给唐中宗李显废了,封为庐陵王。

李显被废后的第二天,老四李旦登基为唐睿宗。

李旦文静柔顺,因为是小儿子,当初都没考虑过让他继位,也就没有学习过任何帝王课程,所以政治上就是个小白。

李旦一登基,就顺利成了武则天理想的傀儡皇帝。她把李旦给软禁在偏殿,压根不让他上朝。


自己则挂个纱帘,作为太后垂帘听政。实际上她已经临朝称制了。

从此之后,武则天向着女皇的目标,一路前行。

她将武氏一族召入朝堂,给子侄们加官进爵,逐渐重用。

对待李氏宗族和满朝文武,凡有反对她的,不敬她的,全都大力镇压。不惜使用铁血手腕,灭了一批反对者。


同时,指使自己的心腹,在全国各地,制造了许多的“人工祥瑞”,这些祥瑞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女主武皇”,也就是告诉大唐子民,上天传来旨意,武则天就是上天派来拯救黎民的女皇。

公元690年,做好一切准备的武则天,废掉唐睿宗李旦,改唐为周,自己登基称帝,这一年,武则天67岁。


武则天终于实现了帝王梦,可接下来一个大难题摆在了她面前。

她已经67岁高龄,不年轻了,既然当了大周皇帝,自然就要考虑接班人的问题。

在立储这个问题上,武则天犯难了。

她当时是改唐为周做的女皇,相当于改朝换代了。

如果立自己儿子做太子,儿子当时虽然被迫改姓武,可毕竟是李家子孙,一旦继位,肯定会将武周改回李唐。

那么自己辛辛苦苦创立的武周王朝不就覆灭了嘛,苦心经营多年才建立的武周政权,岂不是只经历一代帝王就玩完了?武则天看着自己的政治成果,实在是不甘心呀。

如果立自己的侄子为太子,侄子是武氏子孙,继位后肯定能延续武周政权,可侄子和自己在血缘关系上,却远了,肯定不如儿子亲近。


武则天陷入了两难境地,犹豫不决。于是立太子的事便一拖再拖。

后来武则天发现,朝中大部分人都是支持立李氏子孙为太子的,狄仁杰又在这时候劝说武则天“自古都是儿子祭祀母亲,还没听说过侄子祭祀姑姑的”,武则天终于下了决心。

《旧唐书》记载,狄仁杰进言:

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刀枪箭簇,平定天下;高宗将二子托付陛下,陛下今乃欲让位他族,有违天意。且姑侄与母子谁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食太庙,继承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祭祀姑姑太庙。



公元698年,武则天秘密将李显一家从房州接回洛阳。

李显此时已经拖家带口在边远之地过了14年的流放生活,14年间,他远远地听闻朝堂消息,但凡不服武则天的李氏宗亲被大肆杀戮,内心十分害怕。

这些年,只要是武则天的使者来访,他便吓得心惊胆战,唯恐是母亲派人来结果自己性命。


如今母亲终于回心转意接他回京,还恢复了他皇太子的身份,李显就像溺水之人抓住了浮木,万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经历了大起大落,李显在政治上成熟了许多。恢复太子身份后,他十分低调,可谓是韬光养晦,面对在朝堂上耀武扬威的武氏子侄,他也表现得十分友好。

甚至在武则天的授意下,李显还积极地将两个女儿嫁给了武氏子侄,与武承嗣、武三思结了亲。这样一来,他的地位就更稳了。


转眼到了704年,81岁的武则天忽然重病卧床,住进了迎仙宫,由张宗昌、张易之两个男宠陪侍左右,其他人见不到女皇的面。

如此一来,支持李显一派的人可着急了。

武则天当时已经81岁高龄,且患病,身体情况堪忧,说不准什么时候就驾崩了。当时身边又只有二张,与外界联系极少。太子李显的继位充满了变数。

而二张这些年,凭借武则天对他们兄弟的宠爱,当时已颇有权势,手底下早已形成一股强大势力。


支持李氏的大臣就担心,万一女皇驾崩,二张趁机谋取皇位,那就糟了。

挺李派决定不再被动等待,索性主动出击,灭了二张,将李显早日推上皇位。

于是,以宰相张柬之为首,发动了著名的神龙政变。

这场政变,由老臣张柬之牵头,大臣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辅助,李显、李旦、太平公主三兄妹也参与进来。

经过周密布局,众人各有分工,在705年正月二十二这天夜里,他们带兵杀入皇宫,包围了迎仙宫,顺利斩杀二张,同时另一波禁军前往张府,一举剿灭了张氏兄弟的势力。


张柬之等人陪同李显闯入武则天的寝室,逼着女皇答应退位,将皇位传给太子李显。

神龙政变过后,李显再次登基为唐中宗,并且毫无悬念地将武周改回李唐,武则天便成了武周王朝的亡国之君。

武则天被安排在上阳宫居住,彻底失去了自由,就如同被囚禁一般。

失去了皇权的武则天,就如同被砍断树根的大树,病势越发严重,精神状态更是萎靡不振,失去了昔日主宰朝堂的光彩。

武则天是一个把权利视为生命的政治家,失去手中权利,对她的打击简直是致命的。

在上阳宫住了10个月后,武则天病逝,享年82岁。


不过,你可千万不要小看她退位后这10个月,如果你只是把她当成一个被政变夺权的失败者,一个被迫退位且遭到软禁的亡国之君,一个被人随意拿捏的可怜老太太,那可就错了。

首先,我们说说她退位后的生活情况。

她的起居生活等待遇水平,丝毫没有下降。享受的还是和以往一样的帝王级别待遇,这方面是没有遭到丝毫怠慢的。

只不过是没有住在皇宫,只不过是身边没了男宠。

在名誉方面,武则天是退位了,可儿子李显马上给了她“则天大圣皇帝”的尊号。武周改回李唐,武则天竟然还能享有皇帝尊号,这是何等的威风啊。


除此之外,李显还立了规矩,每十天,自己要率领文武百官,前来上阳宫,恭恭敬敬地给武则天请安,这是何等的排场和荣耀啊。

要知道,就连大唐被迫退位的皇帝,高祖李渊,以及玄宗李隆基,可都没有这待遇啊,他俩退休后,都是被软禁起来,待遇也差,然后新皇帝基本就不闻不问了。

可以说,退位后的武则天,比正经八百的太上皇过得滋润的多,舒坦的多。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意义重大的事。

李显在自己的即位赦文中,对于当年武则天称帝,写道:

仙驾不追,逆臣开衅,敬业挺灾于淮甸,务挺潜应于沙场。天柱将摇,地维方挠,非拨乱之神功,不能定人之安危矣。

这段描述,其实是对武则天当皇帝的一个官方定性,是对武周政权的一个定性。

也就是说,当年唐高宗李治死了之后,李敬业造反,江山社稷大乱,大唐遭到了严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挺身而出,从儿子手里接过重任,力挽狂澜,使局势稳定下来,又鞠躬尽瘁,代替儿子掌管了十几年的江山。

直接给武则天定性成了一个顾全大局,舍身忘我的慈母与明君。否定了武则天篡权夺位,霸占李唐江山。

对于武则天退位,李显复位,李显写道“凝怀问道,属想无为”,也就是说,武则天感觉自己年纪大了,也太累了,于是主动逊位,让儿子接班。李显给神龙政变夺权这段,暗搓搓地隐去了。

这个继位赦文,保住了武则天光辉高大的形象,引导了对武则天的一个正面舆论,使她在退位之后依然享有之前的威严和荣誉,而不必被世人辱骂诋毁。


我们再说说武则天过世后,后事的情况

705年的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留下遗诏,寿终正寝。

她死后,李显开启唐高宗李治的陵寝,将武则天以皇后之礼,与高宗合葬,武则天的灵位被请入李唐的祖庙之中,享受李氏子孙的世代香火供奉。

在给武则天作的哀文中,李显写道“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对武则天的功绩进行了高度评价。

一代女皇可谓是生荣死哀。


那么,让人想不通的地方也就来了。

李显通过神龙政变复位,把武则天赶下台,恢复了李唐江山。按理说,这种情况下,武则天能得到善终已经是万幸了。可武氏宗族在政变后的情况,更是让人匪夷所思。

武氏一族非但没有遭到皇帝和李氏宗族的打压,反而是继续加官进爵,活跃在朝堂上。

甚至,武家的祖先们,也只是将灵位从李氏祖庙搬出来,放入武氏祠堂,继续享受着香火和荣誉。

而神龙政变的大功臣,以张柬之为首的五个大臣,却在一年后纷纷获罪流放,不久便都死了。


要想说清这些让人想不通的地方,就得说说武则天生前布的那些局了。

1.对待儿子李显方面。

很多人都紧盯着武则天压制李显十几年,还处死了李显一对儿女这些负面事件,忽视了李显和武则天之间的母子感情。

李显是武则天的亲生骨肉,也是从小被武则天倾注了无数宠爱的。天然的母子之情是无论如何抹不掉的。

武则天对待成年后的儿子们,都是恩威并施,在触犯到自己权利的点上,毫不手软。李显对母亲的感情,除了母子亲情,还有满满的敬畏。

就连神龙政变,都是张柬之拉着他参加的,这种敬畏之严重,说两个小细节大家品品。

第一个小细节,神龙政变当晚,李显吓得临阵脱逃,说什么都不想参加了,众人好不容易才劝服了他。

第二个小细节,神龙政变时,众人闯进迎仙宫斩杀了二张,张柬之带着李显进入武则天房间,女皇厉声责问是怎么回事,张柬之答,二张谋反,所以为皇上除掉二张。

武则天听完后看了一眼李显,很淡定地说道:“既然人已经杀完了,你就回你的太子东宫去吧!”结果李显听完母亲这句话,立马吓得腿软,转身就要出去。要不是另外几个大臣拉住李显,陈述了让武则天退位的要求,恐怕神龙政变就白搞了。


李显对武则天的母子亲情和敬畏,也是导致李显在她退位后,给与她足够的荣耀和物质的一个重要原因。

后来,李显去看望退位的母亲,惊讶地发现之前神采奕奕的女皇竟然一下子衰老了,内心十分愧疚和心疼。

武则天趁这个时机,赶紧跟儿子打起感情牌,哭着对李显说:

“我把你从房州接回来,恢复你太子的身份,就是打算让你继承皇位,张柬之那几个老贼贪功,忽悠你搞了个神龙政变,给我弄到这般田地。”

《唐统记》上记载:

太后泣曰:“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贼贪功,惊我至此。”上悲泣不自胜,伏地拜谢死罪。

李显一听母亲这番话,立刻放声大哭,跪拜谢罪。

他回想起母亲召回自己让自己做太子那些旧事,对母亲的愧疚之情和感激之情也更深了。

这番话,恐怕对李显日后对待五位功臣的态度,也起到了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


2.朝堂方面。

武则天从皇后时期到女皇退位,在朝堂上活跃了50余年。几十年来,被她提拔重用的大臣可以说数不胜数。尤其在李治驾崩后,武则天对遴选官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一大批出身寒门的人才,得以入朝做官。

同时呢,一切反对她的大臣全都被灭了。所以当她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朝堂上的大臣大多都是她一手提拔上来的。

这些大臣感恩武则天,效忠武则天。就算是发动神龙政变,为的也不是反对武则天,而是为了灭掉二张。

所以武则天就算到了退位后,在朝堂上的威望和震慑力也是依然存在的。

史书记载,神龙政变后,有这样一种说法:

“则天皇帝在西宫,人心犹有附会;周之旧臣,列居朝廷。”

生动地展现了退位后的武则天对朝廷的影响力。

3.武氏一族方面。

武则天自临朝称制,重用起武氏一族,就开始有意地让武氏与李氏宗亲进行联姻,最典型的,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的结合。武则天的侄子、侄孙们,娶李唐公主,李氏武氏结合的后代又继续进行联姻。十几年下来,武氏与李氏的裙带关系已经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就连李显的两个女儿也都嫁给了武家子弟。

这种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武氏一族。

4.武则天临终前,宽恕了一批人。

武则天当年为了上位做皇后,斗倒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褚遂良、韩瑗、柳奭等朝臣也都被贬或流放,这些人的家族也都遭到了牵连,过了几十年的苦日子。处在人生最后阶段的武则天下令,将他们全部赦免。

并给之前含冤被贬的宰相魏元忠,赐封百户。

也就是说,她把之前因得罪自己而获罪的人,全都宽恕了。

这个行为其实是很有智慧的,既给自己又赚了一波好感,又减少了仇人。


5.高明的后事安排

武则天对自己后事的安排可谓是处处透着精明和远虑。

她临终前写下遗制:

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也就是说,武则天主动提出,取消自己女皇帝的称号,将自己的身份改回李治的皇后,李家的媳妇,死后要和高宗李治合葬,灵位放入李家祖庙。

这种做法,一来可以减轻后世人对于她霸占李唐江山主持朝政的负面评价,自己都承认是李家媳妇了,相当于变相在说,之前做女皇那些年,只是作为李家媳妇暂时当家作主而已。

二来,不以皇帝身份下葬,以皇后身份与高宗李治合葬,长远角度来看,能使自己得到安宁。

如果她作为武周朝的则天大圣皇帝下葬,对于李唐来说,岂不是篡权夺位的罪人嘛,万一后世的哪个皇帝再给她来个开棺戮尸,自己将连地下的安宁都得不到。

可她作为皇后与李治合葬,后世人便不好去报复她的遗体。总不能为了整治她,去惊扰高宗李治的遗体吧?

正是凭借着这些智慧和这些布局,武则天直接或间接达到了以下目的

1.退位后安享晚年,尊容犹在。

2.后事办得风光体面,生荣死哀,并得以葬入李唐皇陵,永保安息。

3.神龙政变后,武氏一族得以屹立不倒,没被清算。

4.间接导致神龙政变的五个主导人物被灭。

结语

所以说,女皇人生中的最后一年,看似失去皇位,失去自由,颇为凄惨,实则大局尽在掌握,实质性的利益并未受到影响。

生前屠戮了那么多的李氏子孙,还能得到善终,其智谋之高,令人赞叹。

参考资料《旧唐书》《唐统记》《武则天正传》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