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你读过的书,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读什么类型的书?
工作以后,为符合国家规定的学历,便参加了中文专科的自学考试,学习的书籍的内容是:《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读》《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文学基本原理》、《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写作基础知识》、《毛泽东思想概论》等。
汉语言文学本科用书有:《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莎士比亚研究》、《唐诗风貌》、《美学》、《哲学》、《汉语语法理论》、《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等。
我读书大概可以分成4个阶段,分别是少年、青年、成年和中年(因为现在还没到老年,以后还不知道[捂脸])
少年阶段:我第一次接触到课堂以外的读物是在初三的时候,武侠小说,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本书的名字《九阴九阳》,也算是一本启蒙读物[捂脸],从此对武侠小说的痴迷一发不可收拾。尤其是高中阶段去城里念书,学校隔壁就是市图书馆,基本把里面的武侠小说看完了,金庸、古龙、黄易、梁羽生…上课看,下课也看,最后高中复读了一年才考上大学。
青年阶段:大学四年,前半段最先痴迷的是鬼吹灯和盗墓笔记,再到后面的各种网文,凡人修仙传、仙逆、盘龙、斗罗大陆、斗破苍穹、星辰变…好多都想不起来了。也可能是这类网文看多了,大学后半段泡在图书馆研究手相、面相、周易八卦去了[捂脸]。
成年阶段:参加工作以后,刚开始看得少了,后来在单位宿舍区有一个市图书馆分管,我又开启了读书计划。把先秦到民国的通史啃了一遍,中间不过瘾,把感兴趣的帝王将相又读了一遍。再后来读大学、中庸、菜根谭、明朝那些事儿…这是个人收获和成长最大的一个阶段,性格也沉稳了许多,读史使人明智,诚不欺我。
中年阶段:成家以后,起初读了一些近现在作家的大作,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活着、豆豆的三部曲、生死疲劳、沧浪之水、命运这东西…国外的杀死一只知更鸟、月亮与六便士、耶路撒冷三千年、放风筝的人…近2年读的都是财经投资类的书了,金钱永不变、滚雪球、时间的玫瑰、投资中最重要的事、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亚当理论、怎样寻找成长股…
回顾这20多年的读书历程,个人性格的养成,看事接物的态度都有极大的成长和影响。我媳妇说我是书呆子,不懂人情世故,不会来事。我不知道就我是这样,还是爱读书的你也有同感?其实我有自己的想法和做人准则,只是不想再去争辩罢了。
关于职场和生活中,不热衷于人情世故,只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也乐于助人,同时吃了不少的亏,也许个人性格使然,也不太在意。
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关注一下呗[比心]
不知道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朋友,其实面对这个话题写不出比较好的答案。我上学的时候学习挺差的,正儿八经的文化课都读得不怎么样,小学到高中见很多同学都读那些言情科幻小说,我有跟着看了一下,文字太多了,蛮佩服她们还经常乐此不疲地去书店借,而老师收了一本又一本。
但是也不是真的没有读过什么,记得我生日的时候朋友送给我一本《 肖申克的救赎 》,挺不好意思的,只看了第一章,但是这本书我很确定我可以看得下去,也让我受益匪浅。后来我把电影版的也看了,之后就比较喜欢越狱一类的题材电影,就单纯觉得好神奇,这个人好聪明,哈哈哈哈~

其实多读点书真的很好的,会让你整个人气质都不一样,而且会变得很自信。知识渊博的人,从来都是出口成章的。以后我会稍微花点时间逛逛书店,可以看看关于金融、哲学一类的书,毕竟工作了,提升自己还是很重要的。

简单说,三阶段:年少时“随大流儿”,流行什么看什么;工作后“看专业”书多,为了指导实践;中年了,阅读“自由”,随心所欲,涉猎广博。
大致分三个阶段。初中高中以读散文小说为主,大学以读专业书为主,参加工作以后以读业务书为主。
小学:小人书
中学:琼瑶
高中:金庸
大学:没考上大学,因为读了琼瑶、金庸
参加工作:红楼梦 读了三遍。世界名著读了几本。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上学时这么用功多好。
后来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把微生物学,有机化学背了下来,学以致用。
退休了:认真学习兽药GMP,《药品生产质量规范》《兽药生产质量规范》。企业要过新版GMP。
初中:言情
高中:散文
大学:传记
工作以后:小说、中医、投资
现在:不怎么看书了
计划有空还是看看书,不能老刷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