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原著中,一老者为什么让唐僧莫要去西天取经。指点要让他去东天取经呢?
因为这个老者就是弥勒佛变的,他想要唐僧去东天取自己的弥勒经。
在西游记的设定中,弥勒佛是佛教的东来佛祖,他的教坛在东天的兜率天上,与西天的如来佛成竞争之势。而且弥勒佛是如来佛的继承人,如来佛入灭之后,弥勒佛就会成为西天之主。
如来开启大乘佛经东传大业,这就侵犯了各路神仙的利益,所以道教的老君玉帝,佛教的孔雀大鹏等纷纷给他添堵,弥勒佛当然也不例外。
弥勒佛的大弟子黄眉老佛就在西天有教坛,就叫小西天小雷音寺,这是经过西天佛界开会通过,如来佛口亲封的。唐僧走到小西天,就被黄眉老佛抓住,孙悟空差点丢了命。
所以西天虽然如来是话事人,但是各位佛爷也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如来并非说一不二。比如大鹏就想抢夺如来的宝座,如来也不敢把人家咋地。
弥勒佛让唐僧上东天取自己的弥勒经,唐僧就懵逼了,我就听说过西天有经,不知道东天也有。其实这也是对唐僧的考验。如果唐僧为了省事,上东天取经,他就惨了。
西天取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主要讲述的是唐僧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的保护下,降妖除魔求取真经的故事。而之所以被称之为“西天取经”,主要原因在于唐僧所要求取的经书在西方大雷音寺如来佛祖处。真经在西方,这几乎是《西游记》中所有神仙、妖魔、鬼怪和人类的共识,很少被质疑过。但却有一位不起眼的老者,他公开挑战了真经所在的方位,并极力说服唐僧需要到东天才能取得真经。那么,这位老者到底是什么来历呢?
这段故事出现在小说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当时唐僧刚刚收了二徒弟猪八戒,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奔波,几人来到黄风岭地界。进山之前,唐僧等人在山路边的村舍中遇到一位老者,于是几人上前问讯想要借宿一晚。当老者听说唐僧要去西天如来大雷音寺取经,便连连劝阻,书中写道:
那老儿摆手摇头道:“去不得。西天难取经。要取经,往东天去罢。”三藏口中不语,意下沉吟:“菩萨指道西去,怎么此老说往东行?东边那得有经?”
粗看之下,并没有觉得哪里有什么不妥,毕竟是一位垂老之人,难免有糊涂之处,说错话也能理解。但细究起来,我们会发现这位老者很不一般。一方面,这位老者并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一位信佛之人。书中第二十回明确写出,唐僧几人找到他时,这位老者正在念佛:
三藏拄着九环锡杖,按按藤缠篾织斗篷,先奔门前,只见一老者,斜倚竹床之上,口里嘤嘤的念佛。三藏不敢高言,慢慢的叫一声“施主,问讯了。”
小说中,唐僧十八岁正式出家,从小也是在寺院中长大,对佛经肯定是非常熟悉的,不可能弄错。此外结合唐僧对待老者的恭敬态度,我们也可以推断出这位老者口中所念的应该是真佛经无疑。那么问题来了,一位吃斋念佛之人,怎么会糊涂到不知道真经所在的方位?另一方面,老者尽管已经年过六十,但头脑灵活,身体非常矫健:
那老者一骨鲁跳将起来,忙敛衣襟,出门还礼道:“长老,失迎……”
唐朝时期,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岁左右,而这位老者已经六十一岁了,算得上是高寿,见到唐僧后还可以从竹床上“一骨鲁跳将起来”,这绝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相信现在三四十岁的中年人都不一定能够做到。种种迹象表明,这位老者的身份非常可疑。
那么,老者所说的东天到底有经书吗?还真有!在《西游记》中,除了西天如来佛祖之外,还有一位东来佛祖,即弥勒佛。在佛教中,弥勒佛又被称为未来佛,是如来的接班人。因为弥勒佛居住在东天的兜率天,他创造的经书当然也就位于东方了。由于是未来佛,弥勒的影响力暂时还无法和如来这个现在佛相提并论,座下的信徒和弟子也不及如来,特别是在西牛贺州如来的地盘上就更少了。而这位老者居于西牛贺州,却指点唐僧东天取经,可见他与弥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很可能就是弥勒佛本人幻化而成。
有人会问了,弥勒佛作为未来佛,地位尊贵,佛派天下也迟早是他的,他为什么会千里迢迢跑到西牛贺州关心西天取经这件事呢?原因就在于西天取经的特殊意义。如来佛祖之所以会不惜代价策划一场费时费力的取经活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为了排除、打击西牛贺洲的异己。这些异己既包括道派势力,当然也包括不听从自己管教的佛派势力,其中的代表就是弥勒佛及其座下弟子。
尽管弥勒已经被钦定为未来佛,接如来的班,但什么时候真正能就职却没法确定,因为只有如来入灭之后才可以实现。这就如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和太子的关系,只有等老皇帝驾崩之后,太子才能顺理成章的继位。老皇帝在一天,太子就只能乖乖的屈居东宫。这也导致皇帝与太子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由此也催生了各式各样的立储制度。如来佛祖搞出西天取经这么一个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弥勒佛当然坐不住了,因为这关系着他在西牛贺州的切身利益。
就如同太子要在皇帝身边安插耳目一样,弥勒佛也将自己的心腹安排到了西牛贺州如来佛祖的眼皮底下,以探听他的一举一动,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据点就是小雷音寺。弥勒将自己的心腹童子安排在那里,作为探听如来动向的一个重要据点。这个据点对弥勒而言非常重要,因此在唐僧西天取经初期,整个团队还没组建完毕的情况下,就开始急于阻挠取经进程,其中幻化成指路的老者就是手段之一。
当然,弥勒的这一举动并没有给取经计划造成太大的干扰,唐僧、孙悟空等人的取经决心远超过他的预期。因此弥勒也没有太过坚持,仅仅在口头上进行了阻挠,劝他们东天取经,并没有展开武力攻击,师徒几人没费什么力气就摆脱了弥勒的纠缠。然而,弥勒并没有因此而善罢甘休,在前方的小雷音寺里,一场更大规模的斗争在等待着唐僧师徒……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我是無月,感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今,兴起了对《西游记》的深挖解读,很多背后的深意被许多读者给抽丝剥茧的挖了出来,有些甚至让人有不寒而栗之感,無月闲来爱看看各家论调,倒也是有幸听人说上一二,在此,就这个问题,说一些自己的观点。
我们就在《西游记》的范畴中来回答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作者吴承恩在写作《西游记》的时候,其实是意有所指,醉温之意不在酒。
作者借着满天神佛之口、遍地妖魔之举,说出了自己一个凡人想说的关于凡尘俗世的话,自然而然,《西游记》中的神佛世界,也如同凡间的庙宇高堂,有着人间该有的那份勾心斗角。
(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
弥勒佛身份之谜
这老者,其实就是弥勒佛的化身。
说起弥勒佛,大家印象最多的可能就是弥勒佛的布袋和尚形象,肥头大耳,大腹便便,一副慈眉善目,充满喜感的形象。
但是其实弥勒佛非常的不简单,他的地位非常的高深。
弥勒佛(即 弥勒菩萨,也叫 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来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也就是说,在如来佛入灭之后,弥勒佛将成为如来佛的继承人,成为“未来佛”。
弥勒佛又被称为东来佛祖,不过在《西游记》中,弥勒佛和如来佛一起居住在西天极乐世界。
那么老者要唐僧去东天取经,其实也就是要唐僧去弥勒佛处取经了。
这便是弥勒佛的身份了,我们继续往下讲。
(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弥勒佛形象)
黄眉佛(怪)
黄眉怪是《西游记》中第五十九个出场的妖精,他本来是弥勒佛跟前一个司磬的童子。
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有很多神仙佛祖的座下弟子,都跑到凡间来做妖怪,有的甚至当上了一国之主,在凡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混的风生水起,这就好比今天的一些大企业高管,在外面还有兼职,甚至自己开了公司,主业副业一起来,两不耽误,赚的盆满钵满。
小童子对这样的事情听的多了,便也渐渐动了心,终于,他偷了弥勒佛的法宝,也下凡来冒冒险。
跟他那些同行相比,黄眉的行为其实有几点很值得推敲。
黄眉从头到尾都没提过要吃唐僧的肉,他只是要和唐僧一行人斗法,如果他赢了,他自言会去西天取那经来。
黄眉的手笔非常大,他弄出来一个小雷音寺,自己还假冒如来,这般胆大妄为的行动,没几个妖怪想的到,更没几个妖怪敢做。
从第一点,我们可以感觉到,黄眉下凡,并不为了一己私欲,不然吃了唐僧,得那长生不老,岂不痛快。加上黄眉自信地说要斗败唐僧一行,自己去西天取经,说明黄眉是想要成佛,而且他丝毫不畏惧去西天见如来。
为什么黄眉可以这么无所畏惧,凭他的能力是不可能做到的,很明显,那就是他有后台了,这个后台便是弥勒佛,也就只有弥勒佛可以在那种情况下还保得住黄眉。
从第二点,我们可以感觉到黄眉特意针对如来的挑衅,简直是无法无天了。
从以上两点综合来看,黄眉下凡,动机相当不简单,极有可能是弥勒佛的示意,下凡来阻碍唐僧一行去往西天取经,事成之后,黄眉还要赴西天去耀武扬威,给如来一个下马威。
(百度百科的黄眉大王形象)
黄眉怪事件背后分析
从前述的两方面,一是弥勒佛的身份和黄眉的背景,二是黄眉在凡间的一系列言行,我们可以综合得出结论。
黄眉下凡是受到了弥勒佛的指示,目的就是要阻挠唐僧一行西天取经,并在事成之后,亲往西天如来处,给如来下马威,让如来难堪。
黄眉弄出小雷音寺,甚至假冒如来这等大逆不道的举动,是赤裸裸的僭越行为,这不是黄眉敢做的事,而是受了弥勒佛的背后指使。
弥勒佛显然向黄眉保证会给黄眉撑腰做后台,因此黄眉才如此无所顾忌,而当事态差不多时,弥勒佛便出面,将黄眉收回去了。
这就是黄眉怪事件背后的深层分析了。
(电视剧《西游记》中的黄眉怪形象)
“东天取经”背后的深意,显示弥勒佛的老谋深算
这时候,我们回来说弥勒佛这“东天取经”背后深藏的隐情。
弥勒佛虽然是如来佛的继承人,但毕竟要等如来入灭之后,才能成为这佛之首领。
加上弥勒佛与如来佛之间,并没有凡间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那种亲情血缘的羁绊,弥勒佛与如来佛之间完全就是佛法造诣的高低和传承。
因此,身为“东来佛祖”的弥勒佛,明里暗里都有与“西天佛祖”的如来佛分庭抗礼,一较高下的动作。
而弥勒佛让唐僧莫要去西天取经,转去东天取经,则显示了弥勒佛的老谋深算和无懈可击。
假若唐僧被弥勒佛晃点犯晕,真的转去了东天,那么唐僧便输了,进而如来佛也输了,那么在这场笔试中,弥勒佛便胜出。
而这个事情即使让如来佛知道了,不管唐僧作何选择,如来佛都不能对弥勒佛有任何的指责,因为弥勒佛只要说出想要考验一下唐僧这个理由,便是理直气壮的。
相应的,不管唐僧作何选择,即使唐僧继续坚定西行取经,对弥勒佛都不会有任何的损失。
同样的,以弥勒佛当时的地位和实力,为虎作伥的黄眉事后也不会有任何的惩罚。
所以说,弥勒佛这一手玩的真是高深,堪称无懈可击。
(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
以上就是弥勒佛要唐僧东天取经以及黄眉怪事件背后所隐藏的那些深意了,也欢迎博闻强识的朋友可以为無月指正一二,做一番评论交流。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哎!
这个老者有大智慧。
地球是圆的,怎么走都能到!
大概看了一下前面的回答,很多答案都指向了弥勒佛和如来(释迦牟尼佛)的权谋斗争,实在是不敢苟同。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弥勒佛敢和如来叫板吗?在佛教中,弥勒佛确实被称为未来佛,原因是他将比如来先死掉并升于兜率天,而如来预言自己涅槃之后四千岁(几十亿年)人间将再遭浩劫,弥勒佛则会在下凡在龙华树下弘扬佛法,成就尊位。如来都能预言到几十亿年后的事情,弥勒佛敢故意指错路?
有人可能会说,《西游记》中的世界已经和佛教世界不同。确实如此,但问题是,我们也在《西游记》中找不到弥勒佛和如来叫板的条件和可能。很多人只不过是猜测出了一种动机,然后拼命在作品中找能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
二、《西游记》确实在很多地方隐喻了现实,但也不可能处处都是隐喻,它整体是娱乐性的。鲁迅和胡适都曾认为《西游记》是游戏消遣之作,很多人或许会认为这是贬低《西游记》。
其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将《西游记》放到中国古代神魔叙事的大进程中来看,就会发现这种游戏性和消遣性其实也是一种大进步。别的不说,《西游记》中的弥勒佛就是一个典型的消遣性人物,他在佛教中本来是非常庄严肃穆的。
那么,弥勒佛为何要让唐僧去东天取经呢?我们先看看原话:去不得,西天难取经。要取经,往东天去罢。之后老者又解释道:经非难取,只是道中艰涩难行。我们这向西去,只有三十里远近,有一座山,叫做八百里黄风岭,那山中多有妖怪。
东天取经只不过是相对西天取经的随口一说,此举其实是为了考验唐僧取经的决心。事实上,西行取经完全是一场考验,考核人员有灵山和天庭的一些大佬、大佬的坐骑和童子、途中的普通妖魔及凡人。
《西游记》中取经的故事,其实是由一系列遇险—排难—再遇险—再排难结构的小故事组成。对于《西游记》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小新在《读懂《西游记》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才知《西游记》叙事不呆板》一文中已经分析过。这里就不再啰嗦了,只强调一下重点:
《西游记》的深层结构是契约型结构,唐僧和李世民签订了契约,孙悟空和唐僧签订了契约,猪八戒和沙僧和观音签订了契约。《西游记》的表层结构是遇险—排难式历险结构,导演者是天庭、灵山的大佬,唐僧一行身在局中。
因此,四圣试禅心、推倒人参树、真假美猴王、小雷音寺之类的故事,它们都不过是为了考验唐僧一行,背后真的没有这么多的权谋斗争。
这个老者,是阿弥陀佛变化的。显然,这里的唐僧,因为转世重修,对神话世界的地理知识,忘记了:
第一,西方佛教,其实有三派势力,一派是以如来佛祖、燃灯古佛和东来佛祖构成的治理派;二派是东方教主阿弥陀佛和西方教主药师佛构成的本土佛派;三派是接引道人和准提菩萨构成的原西方教派。
对于唐僧这个取经行为,当然各方势力,是要争取了。
第二,西方有佛经,但阿弥陀佛管理的东方净琉璃世界,当然也有佛经了。所以,阿弥陀佛,想让唐僧到东方净琉璃世界去取经。
而唐僧,一来是从他认为的东方(唐朝来的);二来,他本来就是如来佛祖的弟子转世,所以,肯定不答应了啊。
其实这又是对唐僧师徒的一次考验。
因为西天取经四人组,每增加一个人都会面临一次较大的考验,也就是一难。
开始是唐僧自己,走到双叉岭,被寅将军活捉,然后伙同熊山君、特处士吃掉了他的两个仆从,这次出面的是太白金星,搭救了他并指点迷津,这也是唐僧西行遇到的第一难。
唐僧在两界山收了孙悟空为徒弟,因为孙悟空残忍地打死了六个拦路抢劫的小毛贼,唐僧一直絮絮叨叨地教育他,惹得孙悟空拂袖而去,这次出面的是观音菩萨,他给唐僧送来了紧箍儿。
孙悟空在高老庄降服猪八戒给唐僧做了徒弟,到了浮屠山乌巢禅师传给了唐僧一卷《多心经》,然后他们接着西行,下一站就到了黄凤岭下的老王家,就是这个老者。
唐僧去借宿,给老王说准备去西天取经,老王告诉他西天去不得,到去东天吧:
“去不得,西天难取经。要取经,往东天去罢。”
唐僧被他说的半信半疑,孙悟空一番理论和争竞,老王同意借宿,后来又告诉唐僧原因:
“经非难取,只是道中艰涩难行。我们这向西去,只有三十里远近,有一座山,叫做八百里黄风岭,那山中多有妖怪。故言难取者,此也。若论此位小长老,说有许多手段,却也去得。”
过了黄凤岭走到流沙河,沙僧又被降服给唐僧做了徒弟,师徒四人终于聚齐,然后下一站就到了莫贾氏的庄园,这次又是观音菩萨主持了“四圣试禅心”试探他们。
所以这位指点他去东天取经的王姓老者,应该也是一位奉命试探他们师徒禅心坚定不坚定的大神,尽管原文并没有交代他的名号。
其实老王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危险前的预警,这也是西游记中的惯例,每遇到很难过的一关,总会有一位大神出面告诉他们前方有危险,让他们小心。
西游记原著到处都是插科打诨的搞笑段子,满天神佛正常说出不着四六的话,就像乡土百姓,所以很有喜剧效果。你认真看原著的话肯定能发现这个现象。所以说,西游记原作者不管是不是吴承恩,他都不可能处处埋伏笔、回回有深意。
过度解读的话,尤其是采用现代人“阴谋争霸论”解读,或者结合比西游记晚问世半个世纪的封神榜解读,这都属于强词夺理、牵强附会。
这种做法就好像明清和前几十年动乱时期人们搞文字狱一样,把任何一句话都掰扯出好几个意思,然后把说话的人定罪。给孩子起名爱国、爱民、爱党,就能被解读为暗示爱“国民黨”,说这家人要造反,然后拉去生不如死。
又类似于现在的传销,把某地有几块地板、几层台阶、几种颜色、几根柱子都硬扯上自己的产品,说这些布局、数字都有深刻含义,证明国家支持我们的产品,所以你如果不加入我们就是不相信国家。
所以,这些人的话,半个字都不要信。西游记就是一个小说,作者自己想写一些接地气、受欢迎的情节,其他人管得着吗?不这么写,底层老百姓能接受吗?
任何经常看明清小说的人,都知道这情况。尤其是西游记是个神怪小说,怎么搞笑都不过分。在西游记原型之一、元朝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里,佛经里还有《馒头粉汤经》呢,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在舞台上表演,这个不离谱?可是观众喜欢。吴承恩自然也会写一些乱七八糟的搞笑情节,博读者、听众一笑。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这纯粹是作者写着玩儿的。
其他人想加上什么深刻含义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但是不要往作者身上扣,作者不稀罕这顶帽子。要是真无聊,这些人完全可以数数西游记每回多少字,再编一个深刻含义出来,没人会拦着。
西游记原著到处都是插科打诨的搞笑段子,满天神佛正常说出不着四六的话,就像乡土百姓,所以很有喜剧效果。你认真看原著的话肯定能发现这个现象。所以说,西游记原作者不管是不是吴承恩,他都不可能处处埋伏笔、回回有深意。
在西游记的设定中,弥勒佛是佛教的东来佛祖,他的教坛在东天的兜率天上,与西天的如来佛成竞争之势。而且弥勒佛是如来佛的继承人,如来佛入灭之后,弥勒佛就会成为西天之主。
我们看如来的宿命,他在《西游记》中相当于释迦牟尼佛的替身和形象代言人,所以他也必将面临入灭的最终结局。所以在他入灭之后,佛界自然会遴选一个接班人顶替他的位置和职能。
这个接班人就是东天佛祖弥勒佛本尊。他在人间的话事人乌巢禅师就曾亲自传授唐僧《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并特别叮嘱此小乘佛教,能除一切苦,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把唐僧糊的当场懵逼。
弥勒佛想提前获得荣誉佛祖的光荣称号,炮制东天佛祖的光辉形象,事情就是这么简单,用后世的话说叫“寅吃卯粮”,或者叫“抢班夺权”。
西游记第二十回,回目名是《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从名称可以看出来,这一回主要说唐僧师徒在黄风岭,遇到黄风怪的事儿。
黄风怪本是得道的黄毛貂鼠,惯用黄风,悟空解决不了他。后来,悟空找到灵吉菩萨,灵吉菩萨用飞龙杖降服黄风怪,师徒四人才得以过关。
在真正进入黄风岭之前,唐僧师徒看到一处人家,正好肚中饥饿,就趁此机会化缘。看到人家后,一位老者接待了他们。得知唐僧要去西天取经之后,说了这样一番话。
三藏道:“贫僧是东土大唐和尚,奉圣旨上雷音寺拜佛求经。适至宝方天晚,意投檀府告借一宵,万祈方便方便。”那老儿摆手摇头道:“去不得,西天难取经。要取经,往东天去罢。”
这个老头儿,为什么让唐僧去东天取经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要说一下,《西游记》在古代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
在今天,西游记是四大名之一,很多人也赋予了它不同主题。有人说,西游记是现实主义小说,一切都在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直到今天也很有意义。也有人说,西游记是一部反映佛道明争暗斗的书,如来和老君是死对头。还有人说,西游记是一部悲哀的反抗小说,悟空前期反抗,后期却为如来卖力,真是可悲。
但是,在以前,宋元明时,西游并没有这么伟大,只是一部休闲搞笑的小说,很多人只是拿它来娱乐消遣,打发时间而已。
比如《朴通事谚解》中,就有这样的对话。
“买《赵太祖飞龙记》、《唐三藏西游记》去。”“买时买四书、六经也好。既读孔圣之书,必达周公之理。要怎么那一等平活?”
“《西游记》热闹,闷时节好看,有唐三藏引孙行者,到车迟国,和伯眼大仙斗圣的你知道么?你说我听。”
《朴通事谚解》是朝鲜王朝时期,朝鲜人学习汉语的课本,成书时间在朝鲜成宗年间,对应中国就是明朝中期。
这里,两个人对话可以发现,《西游记》就是他们烦闷无聊时看的书,根本不是什么名著。近年来,很多人也考证过西游,鲁迅、胡适也说西游是游戏之作。
西游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有很多原因,比如其积累性、历史性、文学性等等,无论哪一种原因,都不包括“佛道争权”。
想想,西游小说从玄奘取经、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元杂剧西游等积累而来,面对的是底层老百姓,人物有趣、故事精彩就够了,哪有那么多隐藏的真相、深层的意义?
诚如李天飞所言,可以去解读西游记,但千万不要觉得西游是名著,就一定是“字字珠玑”“微言大义”。更不要把简单的一句话和职场、社会、人性联系起来,再解读出“某某要和佛祖争权”“取经触及到了道家利益”,然后觉得看透了名著,自己很厉害。
这样的解读,说实话也就是哄哄那些不看原著,不懂西游故事积累和演变的人。喜欢这种解读的人,不是想博眼球,大概就是因为自己深陷其中。
扯了很多,回到正题。
所以,一些读者认为,那个老者是东来佛祖,他要和佛祖争权,所以故意让唐僧去东天取经。这种解释,并没有道理。
从原著来看,老头儿说这话,也就是劝唐僧不要去西天。这是老头儿的客观表述,因为西天之路确实很难,也是无意中对唐僧的考验,不是佛祖安排,也不是道家安排。
同时,这也是一种对比。因为劝唐僧不要去西天取经的人不止一位,大家都说难,唐僧还坚持要去,这才能体现唐僧取经心意坚定。
另外,老头儿让唐僧东天取经,也是因为他知道西天路上有黄风怪。而当他看到八戒,听悟空说能降龙伏虎,踢天弄井,本领高强时,就说唐僧能过去。
老者道:“经非难取,只是道中艰涩难行。我们这向西去,只有三十里远近,有一座山,叫做八百里黄风岭,那山中多有妖怪。故言难取者,此也。若论此位小长老,说有许多手段,却也去得。”
如果老者真是东来佛祖,又或者他真要和佛祖争权,无论如何也不会说唐僧师徒能去西天吧?肯定要吓唬他们。
西天路上就是打妖怪,但仔细看会发现,作者写完一个妖怪,不会立马就写师徒又遇到一个妖怪,中间会有停顿。
讲到故事的高潮时,必须停下来转折,这叫故事的呼吸;讲完故事,到尾声时,也要插一些小事来衔接。
这老头儿以及他说的话,就是衔接作用,仅此而已。
《西游记》原著中唐僧的人物原形是历史上唐朝玄奘法师,因为他为追求人生的真理而去天竺(现在印度及周围)取经,而天竺是在唐朝的西边,西边的天竺简称“西天”,如果去东边取经,就不叫《西游记》了[呲牙][呲牙][呲牙],如果真研究《西游记》,它表面上是取经故事,实则是人生寻真正的自己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