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数码科技

守孝三年的习俗到什么时候会停止?

提问时间:2023-07-05 02:40关键词:习俗

守孝三年的习俗到什么时候会停止?

点赞1、青岛市 网友:零下℉

说起守孝三年习俗什么时候停止,这个没准,不好说!

守孝三年是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人生下来一般要由父母怀抱两年才能生活自理。加上在娘胎中的一年,共三年。儿女要报答这三年的怀抱之恩由来。

不过随现代化的到来,城市化的进程,社会进步,人们接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原先这些陈规陋习,繁文辱节会慢慢的改掉,淡化。

现在很多地方都没有守孝三年的习俗。只有守孝百日。

点赞2、许昌市 网友:梦想起航

守孝的习俗并不会停止,因为习俗从来都不是强迫性的,而是自发性的。守孝守的不是礼节,而是人心。

守孝的习俗不知起源于何时,在儒家的礼节中,守孝时间的定量,是由母亲用母乳哺育孩子的时长而来,都是27个月,也就是两年多一点,后人为表示自己对先辈的尊重,就把时间延长至三年,这也就有了守孝三年的说法。

孔子的弟子宰我,曾经问过孔子,守孝三年是礼节的要求,但是礼节又是随着时代变化的,三年的守孝礼已经流传了很久,现在是不是到了改变的时候?

孔子告诉弟子,人们之所以去守孝三年,并不是遵守礼节,而是生者在表达对逝者的尊重,是对个人仁心的要求,是自我约束。在守孝的时间内,后辈人的心中是悲伤和痛苦的,也正因为悲伤和痛苦,内心才会得到安宁。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④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宰我论理

守孝的习俗从来都不是强迫性的,但是为什么能够流传这么久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守孝这一行为符合人心。

长辈过世时,晚辈的内心一定是沉痛的、悲伤的,而表达自己内心中这种悲痛最好的方式就是——守孝。

在古时,守孝三年,有守灵堂,不贴对联,不去给别人拜年,不放鞭炮,烧一期时烧金山银山,三期金斗银斗,五期女儿买五朵花,七期烧船和靠岸树,百天提前烧纸等具体规定。

到了现代,守孝的方式变得简化了许多,像是我们这里,老人过世的头三年春联不能贴大红色的,第一年是紫色,第二年是 黄色,第三年是绿色;家中要供奉老人遗像,逢年过节烧香磕头。·

守孝的方式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守孝的习俗却不会消失,只要中国文化没有灭亡,守孝的习俗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因为守孝,守的是人心。

点赞3、莆田市 网友:傲视之巅

不会停止

点赞4、鸡西市 网友:别打听我

这个习俗早就名存实亡了,因为国家规定直系亲属的丧假只有三天。

点赞5、钟祥市 网友:渐行渐远

什么时候都可以停止,

它只是习俗,

不具有强制性,

主要看个人的内心需要。

道德这个东西,

既不能绑架,

也不能被绑架。

有人明明没有道德,

还声称受道德影响,

这就是道德被绑架!

点赞6、北海市 网友:片刻辰光

早年在丧事中有许多陈规陋俗:做官的要告“丁忧”回乡守孝,孝服满后再陈请复职。“三年”守孝中不能参加宴会应酬,夫妇不能同房,家属不能生孩子,否则经人告发就要办罪。民间虽没有这许多限制,但在守孝中是不能婚娶的,周年之内也不喜欢参加喜庆。如遇必须婚娶的,可在百日之内操办,叫做“借孝”。官家也有借孝之例,如当年曾国藩守孝挂帅,就是由咸丰皇帝下旨借孝的。 实际上在“三年”守孝之中,有逐渐淡化亲属思念的含意,由七七到六旬,由六旬到百日,由百日到周年,由周年到三年,逐渐拉长,也就逐渐淡忘。最后只有每年的“忌辰”(逝世纪念日了)。

点赞7、安顺市 网友:意犹。

中国几千年的传承,统治阶级以孝治国,百姓以孝立世。守孝三年,是儒家思想,官方规定,百姓遵守。

为什么要守孝三年呢?父母怀抱我们三年,我们守孝三年相还。还有一说是,人有三魂七魄。人亡魂飞,魄是人的气血凝成,三年而散。所以在这三年里要,视死者,若视生。

现在的社会对于守孝已没有过去那般严格。但是,大的规矩还是要守的。亲亡后,烧七七纸没有变。孝子每七天烧一次纸,第七次与五十日合烧一次。下来是烧百日纸,烧一周年纸,烧二周年纸。下来是三周年脱服,即换下孝服,孝期完满。

过年时,黄对子是少不了的。家宴时,给亡亲留个位子大都还保存着。家中有婚嫁喜事已不避讳了。

三年孝满,就可以脱服了,脱服时,贴红对联。去坟地穿白衣,回来穿红衣。

社会在发展,风俗与时俱进才是正道。去繁就简是必然的。

我听说有的地方在埋人的当天,从坟地回来时,脱下孝衣,穿上红妆就算脱服了。这个,我认为太激进了。

繁琐的礼节可适当而简,必要的礼节可生起人的孝心。无论无何,孝心不能减。

从这个意义上说,守孝三年的风俗永远不会停止。








点赞8、银川市 网友:杀生予夺

守孝这一习俗早已变味了。过去的守孝是非常严格的,即必须是整三年,三年之内穿白鞋,不能办红事,不能贴红对联,不能去别人家串门,三年孝满要换孝(即脱孝),脱孝后一切可恢复正常。然而,这一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早已悄然发生着变化。守孝从整三年变为虚三年,一周年,百日,七尽,更有葬毕在墓地当场换孝者,其原因就是便于在外工作的人和同亊来往。随着时代的进化,社会的不断前进,国人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守孝习俗将会慢慢消失。|

点赞9、运城市 网友:影之刃

那是古时的规矩,实际上是一种记念。到三周年那天就满了。

点赞10、蚌埠市 网友:冷〤夜轩

守孝三年不仅仅是习俗,同时也是古代的一种制度,所以也叫守制。特别是对于读书人和官员来说,守制是必须的,如果读书人和官员不守制,就会认为是在人品上有缺陷,对今后的发展就会有极大的影响。

如果读书人在会考前父母去世,那么就要停止会考;如果是官员父母去世,那么就要辞官回乡守制,又叫丁忧。

守制的时候,必须披麻戴孝,三年内不能喝酒,不能娱乐,不能和女人嗯嗯嗯,并且在父母坟前结草庐而居。

有的官员对于守制还是很向往的,比如明末的卢象升,为国操劳半生,原本是想借着守制期间,清理一下头脑,读上几年书,谁知却被崇祯皇帝“夺情”,最后英勇战死。

当然了,像卢象升这种人杰世间少有,很多官员回乡守制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偷偷喝酒找女人的事儿都发生过。

到了近代乃至现代,守制这种情况就越来越少了,毕竟生活节凑越来越快,正所谓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所以守制这种事情早就名存实亡,就连守制需要遵守的规矩,只怕也没有几个人能说得出来啦。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