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急急忙忙的杀了和珅,他真的是为了和珅的钱吗?
乾隆皇帝晚期,贪图享乐,游山玩水,挥霍无度,糜烂之风盛行,各级官吏贪污腐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江山社稷的种种顽疾,刚刚继位的嘉兴帝寝食难安。
整顿吏制,树立自己亲政爱民的形象,当务之急用劈厉手段,做几件大快人心的事,举国震惊的大案要案。位高权重,一个之下,万人之上的何珅,自然是首选目标,何珅能呼风换雨,把持朝政,历来和我政见不和,未当储君时,他倍受先帝宠爱,权倾朝野,连我也不放在眼里,何珅从政多年,党羽亲信多如牛毛,速查严查,不能走漏半点风声,何珅府内线报出天大的密秘,嘉兴帝顺势派人调查,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的贪污受贿事,慢慢浮出水面,让牛刀小试的嘉兴大为震惊,多部门通力合作,全面彻底清查何珅的利剑行动,正式拉开帷幕,羽林军把何府围的水泄不通,进驻何府的大小官员近六十多人,加各级记账,清理,调查工作人员两千余人。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查案同时,各地检举,告密者更是人潮涌动。历时三个月艰辛查证,最后统计出,何珅这些年贪污受贿15亿两白银,相当于十五年国库总收入,这一巨大的天文数字,像十二级台风,强烈冲激和震撼朝野上下每个人的神经,人人谈虎色变。在铁证面前,一向谈笑风生,指点江山的何珅,一夜头发全白,目光呆滞,他自知性命难保,好在嘉兴帝念他是先帝老臣,三尺白绫算天大开恩。从此,政令畅通,社会趋于稳定。
谢悟空!嘉庆帝杀和珅,原因不仅仅只是为了和珅的钱,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我想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维护嘉庆皇帝本人对清朝的统治。我们知道,和珅在当时清朝,不但光很有钱,而且还很有势,除了乾隆,在清朝再也没有人在权势方面能比过和珅,可以说,和珅在官场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整个清朝没有和珅干不了和办不到的事情,和珅的权力和能力确实很大,这正是乾隆喜欢、重用和珅的主要原因,也是和珅最为可怕的地方。
从和珅历任官职看,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丰富的任职经历和十多个重要的官衔,而且在任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就很难保证和珅以后在朝堂不一手遮天,这对刚刚登上大位、根基不稳的嘉庆皇帝来说,当然构成了权力威胁。
所以,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趁乾隆帝尚在,但父亲的权威,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和珅被赐自尽。
杀和珅,主要是为了确保嘉庆的皇权不受到威胁,有利于树立嘉庆皇帝的威信,同时对其他官员也是一个警告,当然也给朝廷发展筹措了一笔丰厚的钱财。
和珅堪称是乾隆一朝最大的弄臣,曾经权倾朝野二十多年。乾隆在世时,嘉庆皇帝也要让和珅三分。面对和珅,嘉庆皇帝也只能暂时忍让。乾隆皇帝去世之后,和珅的靠山倒台。乾隆去世仅仅半个月时间,嘉庆皇帝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扳倒了和珅。和珅倒台之后,清朝流传这样一句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乾隆帝去世仅仅十几天时间,嘉庆就急急忙忙地扳倒和珅,嘉庆皇帝仅仅是为了搞和珅的钱吗?答案肯定不是!
嘉庆皇帝扳倒和珅,搞钱肯定是一个重要因素。到了乾隆后期,康乾盛世已经徒有其表,当时的国库已经出现了亏空。嘉庆皇帝登基之时,其实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嘉庆皇帝登基之后,发现国库已经难以支撑。尚未掌握实权的嘉庆皇帝早就已经觊觎和珅的资产。
当时嘉庆可能不知道和珅的总资产到底有多少,他一定知道和珅的资产颇丰。国库空缺的嘉庆皇帝,自然想从和珅手中“搞”一些钱,填补国库的亏空。乾隆皇帝去世之后,和珅失去了靠山。嘉庆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对于金钱的渴望,只有尽快扳倒和珅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资金。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继位之后,往往会重新组建一套自己的嫡系班底。前任皇帝的御用班底,新皇帝则会选择性使用。两个皇帝交接之际,最尴尬的就是前任皇帝的首席大臣。这样的大臣能力强、资历高,新任皇帝有可能镇不住这样的大臣,也不太敢重用这样的大臣。和珅可以堪称是乾隆后期最有权势的大臣,和珅也只忠于乾隆皇帝。嘉庆皇帝想树立自己的权威,自然要处理好与和珅的关系。嘉庆皇帝最后选择是铲除这位前朝重臣。既然嘉庆已经决定铲除和珅,自然是越快越好。
嘉庆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就对和珅非常不满。当和珅知道乾隆选择的继承人是嘉庆的时候,他急忙告诉嘉庆。和珅本想依靠此事讨好嘉庆,结果更加深了嘉庆对他的恨。乾隆皇帝时期,和珅大权在握,而且表现地盛气凌人。和珅的所作所为,早就已经看在了嘉庆眼中,嘉庆早就已经恨透了和珅。但是由于和珅有乾隆罩着,嘉庆也只能暂时忍让。乾隆去世之后,嘉庆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恨意,于是尽快铲除和珅。
嘉庆皇帝是一位政治家,如果仅仅因为个人情感就扳倒和珅,可能会显得没有政治水准。嘉庆皇帝扳倒和珅最主要的原因是夺取权力,将国家军政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乾隆皇帝时期,和珅曾经担任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拜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忠襄公。用“大权在握”四个字形容和珅,也非常合适。
和珅占据了主要军政部门,而且不少部门的关键职位也都由和珅的人掌握。嘉庆手中的权力非常有限。如果不铲除和珅,嘉庆的皇帝宝座有可能坐不稳。乾隆皇帝去世之后,两个人的政治博弈才正式开始。为了夺取和珅手中的权力,嘉庆皇帝自然会尽快铲除和珅。
嘉庆之所以匆忙铲除和珅,也是为了防止和珅反扑。乾隆皇帝当太上皇的时候,他已经不能正常处理朝政,朝政基本上都由和珅把持。当时,不少人已经称和珅为“二皇帝”,嘉庆皇帝则是一个傀儡。从财力和权力上来看,和珅确实有造反的基础。嘉庆皇帝自然害怕和珅会威胁自己的皇权,更担心和珅会趁机造反。嘉庆皇帝只有趁和珅没有任何准备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和珅。
乾隆皇帝去世之后,嘉庆皇帝任命和珅为乾隆丧事的“总帮办”。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内,和珅一直忙着操办乾隆的丧事。嘉庆则趁着这段时间抓紧布置扳倒和珅的相关事宜。
1799年正月13日,嘉庆皇帝抓捕了和珅,历数和珅二十条罪状。接着嘉庆皇帝下令查抄和珅的家,共抄得总资产8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大约15年的财政收入。和珅跌倒之后,嘉庆皇帝不仅吃了个大饱,而且还掌握了国家实权。
一代天子一代臣,乾隆皇帝刚归西不久,甚至还在大丧期,这位嘉庆帝就急急忙忙的杀和珅,抄了和府,他真的是为了钱吗,和珅是必死的,何不等大丧期过了再处置和珅?小编就带大家深层剖析一下当时情况吧。
首先,得介绍一下我们这位和珅和大人,和珅大家都不陌生,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和珅纪晓岚乾隆皇三人组拍了五部,吸引了多少观众粉丝,宰相刘罗锅里也有和珅角色。王刚老师演绎的和珅真的是惟妙惟俏人物角色入骨三分。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生于乾隆十五年,从一个小小的世袭轻车都卫一直升到领班军机大臣,首席大学士,内务府大总管等十数个职位,和珅能力出众,善于经营官场,溜须拍马,少年时就博学多才,通汉、满、蒙、藏等语言。因此甚得乾隆喜爱,即便乾隆到了晚年,也是和珅陪伴左右。
言归正传,说说为什么嘉庆帝急于处死和珅吧,原因有三:
其一,肯定为了钱,据民间野史记载,从和珅家抄没的财宝折合白银多达8亿多两,珍珠古玩无数,这些白银相当于大清帝国数年的财政收入,打掉一个和珅充盈了整个国库何乐而不为呢,况且此时正是与白莲教匪众用兵之际,这些钱正好也解燃眉之急。
其二,前面介绍和珅时说过,和珅权势过大,在乾隆执政晚年,一心只顾玩乐享受,也无精力打点政务,就把一些军政大权交给了和珅打理。和珅掌握着军机财政内务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党羽门客遍布全国各地,朝中有不少都是和珅党羽,这样的一个和珅,在乾隆皇帝死后,新皇嘉庆能不心有胆寒,如果不是骗入宫中为先皇守灵时乘机抓捕,时间一长,即便有心处置和珅,还真的很难了。嘉庆曾对一位近臣说了这段话:“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这段话就很明显了,和珅必杀!
其三,为了立威,或许,留和珅给儿子嘉庆帝诛杀就是为了做一个局,老皇帝乾隆还是深谋远虑的,真的岁数大了老糊涂了,未尽然,老皇帝难道不知道和珅弄权,是个巨贪?左右逢源之术,朝堂之上,就是需要两股实力均衡,要是都是正直廉政之士那谁帮着皇帝敛财呢?你和珅尽管去贪,能花用多少,到时候还是一锅烩,只要不侵扰到皇权,老皇帝是听之任之的。很大的一个局,乾隆晚年,把和珅留在身边照顾,其实就是对他进行看管,可以让自己儿子腾出手来,乾隆一死,嘉庆马上处置了和珅,继得了惊人的钱财,又震慑稳定了人心,给自己做稳江山铺平了道路,不得不说,乾隆皇帝真的是深谋远虑啊。
谢邀。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驾崩于故宫养心殿,仅仅十五天之后,乾隆的宠臣和珅被嘉庆赐死。按理说,在先帝大丧期间手挥屠刀,是国之大忌,可嘉庆为何在先帝尸骨未寒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处死和珅呢?我认为钱不是主要原因,只不过令嘉庆始料未及的是,和珅贪敛的钱财竟然超过了朝廷十五年国库收入的总和,真是不抄不知道,一抄吓一跳。所以才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和珅也以11亿两白银的贪污总额摘得了古代贪官排行榜的桂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嘉庆迫不及待的处死和珅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我们逐一分析。
第一、皇权旁落
乾隆六十年(1796年),85岁的乾隆昭告天下,禅位于儿子永琰,即嘉庆皇帝,乾隆则成为太上皇。乾隆在禅位诏书中写道: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可见,乾隆虽然退位,但并没有放权,军国大事还是他说了算,嘉庆实际上就是个摆设,直到1799年乾隆驾崩,嘉庆才真正开始亲政。
也就是说,嘉庆做了四年的傀儡皇帝,我认为正是这难熬的四年,使嘉庆对和珅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排斥感和厌恶感。乾隆虽然大权在握,但毕竟年事已高,精力衰竭,为了驾驭庞大的帝国,很多日常政务都交于和珅处理。在这四年时间里,和珅的权势达到顶峰,不仅身兼军机大臣、御前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多个朝廷重要职务,还把持吏部、户部、理藩院尚书的工作,将大部分政事、人事、财权揽于一身。
这样一来,和珅无疑架空了作为堂堂一国之君的嘉庆皇帝,深深的刺伤了一个帝王的自尊。对于乾隆,嘉庆无可奈何,可他对父皇所有的不满和怨气全都根植在和珅的身上,时间拖的越久,对和珅的怨恨越深。在嘉庆日后对江西巡抚张诚基的奏折批复里可以管中窥豹: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实出于万不得已。可以说,嘉庆迫不及待的处决和珅,正是为那段屈辱的时光寻找情感宣泄的出口。
第二、积怨已久
和珅不是没有想过自己的退路,他也明白乾隆不可能永远罩着自己,总有撒手人寰的一天,到那时新皇登基,是福是祸犹未可知。所以,和珅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继续扮演乾隆第一宠臣的角色,另一方面向嘉庆暗送秋波,千方百计的讨好嘉庆,防备日后嘉庆对他实施政治清算。
当和珅得知嘉庆被秘密立为太子之时,第一时间向嘉庆献上厚礼以示庆贺。然而此举无疑是热脸贴了冷屁股,嘉庆不仅不领情,反而极度反感,立储如此绝密的事情,和珅都能轻而易举的知晓,可见他权势滔天,无孔不入,这样的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嘉庆。
嘉庆元年,乾隆准备晋升嘉庆的老师朱珪为大学士,嘉庆作诗向老师表示祝贺。谁知和珅担心自己地位受到威胁,跑去乾隆那里一通添油加醋,大意是说嘉庆作诗庆贺其实是笼络人心,把乾隆的恩典,算到自己头上。乾隆听后大怒,把朱珪降职处置,无疑狠狠扇了嘉庆一记耳光,提醒嘉庆,老子还没死呢!
只这一件事,和珅彻底得罪了嘉庆,嘉庆被扇的有多疼,对和珅的怨恨就有多深。嘉庆也明白,乾隆在世之时,自己动不了和珅。于是,嘉庆开始韬光养晦,为了麻痹和珅,甚至免了二人私下的君臣之礼,忍辱负重到这个份上,对和珅早已咬牙切齿,磨刀霍霍,只差乾隆断气了。
第三、杀人立威
乾隆活了89岁,是最长寿的帝王,嘉庆长期处于他的阴影之下,如今终于熬出了头,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为了展现新皇的权威,必须和旧势力划清界限,和珅此时位极人臣,百官之首,嘉庆不拿他开刀拿谁开刀?枪打出头鸟,其实这也是自古以来新皇立威惯用的手段,也是帝王之家父子之间在用人方面总是互相顶牛的原因——老子喜欢的大臣,往往是儿子讨厌的大臣。
在嘉庆看来,处死和珅可谓一石四鸟,一来巩固了皇权,二来树立了权威,三来清算了大贪官,博得了百姓的好感和支持,四来白花花的银子尽数落入自己的口袋,赚的盆满钵满。如此一本万利的买卖,何乐不为?
西岳顽石~和珅无疑是乾隆饲养的一头肥猪。
康熙杀鳌拜、慈禧慈安扳倒顾命八大臣、万历清算张居正、张学良诛杀杨宇霆,我们会发现新主承继大统之后诛杀辅政大臣成为惯例。
如果您认为嘉庆皇帝只是为了和珅的钱杀他,其实是有些肤浅的。这只是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一项标志。
霍光、王莽、曹操、赵匡胤的案例在前,每一位新君都不想成为汉献帝
鉴定辅政大臣是忠臣还是窃国大盗的成本太高了,毕竟每一位新君都不想成为汉献帝一样的傀儡。这就有点黑暗森林法则的韵味,只要你有打败我的力量,我就得提前提防化解你。
另外一点,辅政大臣和新君之间一定存在矛盾,没有新君愿意被人耳提面命,这就注定了辅政大臣的悲剧下场。你辅政即便国泰民安,甚至于已经入土为安,一样会被新君清算,比如张居正,比如多尔衮。
老臣权势滔天,嘉庆杀一儆百
乾隆皇帝当了三年太上皇,和珅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嘉庆皇帝是看在眼里的,所以迅速拿下和珅,杀一儆百的意味非常明显。
清政府财政确实危机,急需救命钱
康乾盛世之下,其实已经危机四伏。平准格尔,征缅甸等等一系列行动,加上乾隆皇帝的好大喜功,清王朝已经面临财政危机,所以急需一笔救命钱摆脱危机。
嘉庆皇帝登基后急急忙忙杀了和坤是为了钱,简直是笑话这怎么可能。
和坤的钱大半是工作出色乾隆赏的,剩下另少半是受赌得来的灰色收入,乾隆不是白痴,不收实和坤是他心中有数,和坤的灰色收入是在可控范围内,不然他不会放任和坤自流,在自己院子里任他人坚守自盗,这才是乾隆一直喜欢和坤的原因。
那嘉庆皇帝杀和坤到底为什么?
下面谈点自已的看法。
一,和坤玩政治死于政治,常言到,世界上没有无怨无顾的爱,也没有无怨无顾的恨,嘉庆恨和坤,是和坤仗着和乾隆的这层关系,在小皇帝面前阴奉阳违,在朝廷里没有为嘉庆培养心腹。
二,和坤位高权重,是六部之首,官员的任免基本都是他推荐的,只在乾隆一人之下,在朝廷里党羽重多,嘉庆不想让和坤挟天子令诸候,只有学康熙杀鳌拜那样是巩固自已皇权的最佳选择。
方圆论坛观点!
嘉庆匆忙杀掉和珅绝不只是为了和珅的钱。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要知道嘉庆想要和珅死急切到什么程度吗?乾隆仅仅去世15天,嘉庆就迫不及待的赐死和珅。如果只是为了钱嘉庆绝不会这么着急杀掉和珅,因为古代讲究忠孝,尤其是皇家,和珅做为乾隆的心腹,即使必死无疑也不应该在乾隆的丧期没过就擅动刀兵,按照清朝时期的惯例,和珅怎么也有两年的时间好活,但是,事实上嘉庆在乾隆刚死不顾一切就要杀死和珅这就摆明了告诉别人,和珅之死绝不只是因为嘉庆想要和珅的钱财。
其实和珅的死,可以说完全是由乾隆造成的。本身如果和珅只是贪的话,还有可以免死的机会的,毕竟嘉庆在没有继位之前和珅和嘉庆也有过许多交往,但是乾隆的一场“禅位”直接导致了和珅的必死之局。很多人说乾隆唯一留给嘉庆的财富就是和珅。因为传说中和珅的财产相当于二三十个大清王朝的国库收入,而和珅也被一些外国媒体列为19世纪初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可想而知和珅这只“大肥猪”有多么诱人。
嘉庆杀和珅列举了二十条大罪,前十二条罪名主要是独揽朝政,结党营私这些罪名,直到第十五条罪状才是贪污敛财,可见嘉庆痛恨的并不是和珅贪污,而是独揽朝政,结党营私不把他放在眼里。乾隆禅位之后依旧贪恋皇位,虽然把皇位让给了嘉庆,但是还以太上皇的名义统治国家,嘉庆这个皇帝好像傀儡一样。而做为乾隆的心腹和珅自然而然也是为乾隆马首是瞻。事事还是遵照乾隆的意思办,根本就没把嘉庆这个皇帝放在眼中。而当时乾隆毕竟年事已高,实际上整个清朝权利都由和珅掌控,毕竟和珅是乾隆的代言人嘛。这就是嘉庆深恨和珅的原因所在。
正是由于和珅的存在,才使得嘉庆这个皇帝犹如傀儡一般。史上的“二帝同朝”更是犹如一个笑话。而在和珅总揽朝政之后,和珅更是逾越了臣子的本份。皇室御用之物和珅也要用,倒不是说和珅有了造反的心思。而是权利迷人眼,和珅被权利冲昏了头脑,根本没想到乾隆已经老朽,命不久矣。也根本没想到他如此对待嘉庆,等嘉庆掌权之后他该如何自处。
而嘉庆虽然当了皇帝,但权利基本上没有。而且他也知道和珅之所以能如此猖狂,背后就是太上皇乾隆起的作用。所以他只能隐藏仇恨。所以当乾隆一死,嘉庆马上就掌握了大权,掌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杀掉和珅。乾隆尸体都没凉透了,嘉庆就要杀掉和珅。可见嘉庆对于和珅的忌殚和痛恨。所以,钱财不是主因,如果和珅在嘉庆上位之后积极配合嘉庆掌权,那么很可能和珅还会继续荣华富贵享用一生。但可惜没看准筹码一失足成千古恨。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大清王朝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初期的励精图治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中央集权发展到了巅峰。到了乾隆末期以后,在盛世面纱的掩盖之下,土地高度集中、民生困顿、财政困难、吏治败坏、军备废驰。虽然此时的和珅“富可敌国”,但是,刚接手大清国权柄的嘉庆皇帝也不至于因为和珅手中的财富而杀了和珅。
嘉庆皇帝在乾隆皇帝死后,铲除的不仅仅是和珅,而是整个以和珅核心的权力集团,这才是嘉庆皇帝要杀和珅的真实目的,他要把权力从和珅手中夺过来。
影视作品中和珅的艺术形象
乾隆晚年,和珅窃取了很大的权力,越发肆无忌惮,他的党羽遍布朝野,身居要职,把持枢廷。特别是在嘉庆二年,首席军机大臣阿桂病死后,和珅接替了此职,更加嚣张。和珅他“乘高宗昏耄,颇有挟太上皇以号令皇帝之势”,不仅如此,他要求各部院衙门及各省直督抚给皇帝的奏折,也必须另缮写一份,送军机处以便自己览阅。更有甚的,就是乾隆皇帝所批谕旨,他竟然说:“因字迹不甚识,将折尾裁下,另拟进呈”,全然不顾君臣尊卑之别。
乾隆皇帝退位以后,嘉庆成了傀儡皇帝,和珅竟然不放心嘉庆,力阻嘉庆皇帝安插亲信,并把心腹吴省兰安插在嘉庆身边,监视皇帝的一举一动。对于和珅如此骄横跋扈,公然越权的行为,嘉庆皇帝有苦难言,虽然内心对此非常愤怒,可是由于和珅深得乾隆皇帝的宠信,所以,嘉庆皇帝表面对和珅的行为没有制止,甚至对和珅说,将来治理天下,也要依靠和珅。
和珅曾经居住的恭王府
嘉庆皇帝在乾隆皇帝去世当天,全然不顾乾隆皇帝生前要善待和珅的嘱托,他把和珅宣进宫,以办理丧仪为由,将其软禁了起来,并不是像电视剧演的那样,在和珅府中赐死了和珅。嘉庆皇帝然后下诏力责征剿白莲教不力,矛头直指军机处,实际就是暗指和珅办事不力。嘉庆皇帝准备惩治和珅的信号放出后,御史们纷纷上表弹劾和珅。紧接着,嘉庆皇帝就下旨逮捕和珅、福长安等人,完全是先拿人后定罪,可见嘉庆皇帝早就等不及了。从初八和珅被逮捕到十五日嘉庆宣布和珅22条大罪,短短七天的时候,如果一一查实这些罪证,做成铁案,就是放到今天也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嘉庆皇帝在乾隆皇帝死后不久就急急忙忙杀了和珅,主要原因不是为了和珅手中的那些财富,而是要通过铲除和珅集团,将大清国的权力夺回来,树立起一代国君的威信。
话说嘉庆急急忙忙杀死了和珅,这是在乾隆三年太上皇之后死去的情况下,嘉庆做出的一个重要的决定。鉴于长期以来都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有很多人认为嘉庆杀死和珅是为了和珅的钱,但事实不完全如此。
因为乾隆晚年的时候,比较依赖信任和珅,这也使得和珅成为了乾隆朝重臣,且对整个政局有很大影响。乾隆死后,满朝文武有不少还属于和珅系统,这就对嘉庆如何施政产生相当负面的影响。
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除去和珅,最好的理由就是和珅贪污,于是和珅就这样倒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