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拉松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全程马拉松长42.195公里,意味着你要跑完105.5圈的400米跑道。非专业人员一次跑这么长,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跟着EyeOpener一起了解一下。
科学家给出了以下四种结论
第一 跑出发烧温度
在跑马拉松的过程中,你的体内温度高达38.9摄氏度。为了降低体温,身体会不断排汗。过程中无论你怎么补充水分或者糖分,身体都无法以100%恢复。就是说,身体流失的水分总是大于你补充的水分。所以身体自行降温越来越慢,之后体内温度会上升到发烧的高热阶段。
第二 极有可能出现低温症
在跑步结束后,你的体内温度还是处在高温阶段,所以身体继续向外散热。如果这时周身环境的温度较低。身体降温速度会非常快,以至于失去过多的热量。将导致低温症——人体器官无法正常代谢,从而造成死亡。这也是为什么马拉松运动员,在跑完后需要披上保温毯子。
第三 “肾脏”很难过
研究表明:82%的马拉松跑者在跑完全程后,他们的肾脏会处在急性肾损伤的第一阶段。也就是说,他们的肾不能排除淋巴以及血液中的毒素。虽然身体会在2周后自行恢复,但是肾脏长期处在损伤状态,能否恢复到健康状态是个未知数。
第四 身体会处于完全饥饿状态
人体内的糖分含量是有限的。换算成能量,大概有2000卡路里。而跑步平均每公里消耗62.15卡路里,那么32公里之后,体内糖分完全消耗。身体会自行判断处于“完全饥饿”状态。这是身体会认为运动程度达到极限,无法继续负荷。会出现无力,肌肉僵硬等征兆。跑者将这个阶段称作“撞墙期”,所以马拉松跑者会在赛前几天采取“糖原负荷法”,短时间增加体内糖分的含量。
综上,如果你准备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最好提前训练。保证身体能够承受这些负荷。
更多小知识,欢迎关注EyeOpener。
五个字:痛并快乐着。
痛,当然是很正常的,尤其对跑步新手来说,何止是痛,简直是惨痛。就拿我跑首马的经历来举个例子吧。
2016年秦皇岛马拉松是我的首场全马,在那之前,我连一个半马都没参加过。在赛前一个月的时候,我受伤了——髂胫束。跑马的人都应该了解这个伤,这是一个需要休养、容易反复的膝盖伤。在那之后,我就再没跑过步,直到秦马那天。
前半程,因为有私兔陪着跑,2公里补一次水,5公里补一次盐,所以感觉还好。到了21公里的时候,髂胫束又开始侵扰我。刚开始只是隐隐作痛,喷点药还能管几分钟。到25公里的时候,完全跑不了,膝盖完全不能打弯。
当时我尚有力气去慢跑,可伤病不允许我跑。一想到自己首马不能完赛,我就很着急,还是坚持跑了2公里。到27公里的时候,我好像憋气了,喝了一口水,咳了出来脸涨得通红。
当时,旁边的人建议我退赛,上收容车,但是首马就上收容车,怎么行?我坚持要跑,但实在跑不了,所以我就开始走,边走边哭,一方面是膝盖很疼,一方面觉得自己要被关门了。当时心里想,我之后再跑马拉松,我就是傻逼!
但很快,我就被打脸了,因为过了终点线,拿到奖牌,接受志愿者和观众的掌声的时候,我再次哭了,但这次是喜悦的泪水。我当时心里想,我还会再跑马拉松的!
这就是跑马拉松的感受,痛并快乐着。你不仅赛中全身都痛,赛后还走不了步,穿不了衣服,一周之内都坐立难安......但那又怎样,当你冲过终点线,拿到奖牌的时候,你会享受到只有专业运动员才能享受到的快乐。
跑过马拉松之后,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痛苦一天,荣耀一生。
马拉松完赛是一种很奇妙的人生体验,感受了太多太复杂的情绪。兴奋、激动、忍耐、懊恼、崩溃,再至兴奋与骄傲,仿佛经历了人生的一个轮回。
比赛前晚,莫名激动不能入睡。尽管一直告诉自己,只不过是参与一场好玩的活动,尽自己所能就好了。但还是会一遍遍检查装备,上网浏览注意事项,担心自己不能完赛,担心出现伤痛,担心日晒皮肤过敏。翻来复去好不容易才入睡。天刚亮就醒过来了,收拾好喝一杯红糖水,出门去大操场拉伸活动。临时接到代表运动员宣誓的任务,对出现的意外插曲感觉有点慌神,赶快找电脑找打印机,把同事从睡梦中拖起来帮我修改打印宣誓词。稳定住慌乱,重新走入操场散步热身,随手拍下一张日出的照片,发了个朋友圈:“今天是个好天气,嗯,是的”。只有跑友们懂得这句话的含义,纷纷在底下留言为我加油。
起点上,运动员们已经聚集在了一起,外地参赛的团队也挺多。听说有几个大神曾是全国马拉松比赛的冠军,他们就是今天的明星,站哪儿,哪儿就是焦点,仿佛自带光环,好多人都慕名找他们拍照留念。随着出发时间越来越近,表面虽然一脸淡定,内心却像装着一瓶烧开的醋,不停地翻腾。
出发,随着人群按训练的节奏稳稳向前,惯常跑过的路,今天却觉得赛道格外的美。阳光正好,微风轻拂,杨柳依依,摄影师照片里的自己满是轻松和惬意。完成日常跑步的八公里,开始感到吃力,速度自然下降,幸好有建龙一直陪着我边聊天边把握速度。第一次穿过崇文楼,热情的观众一直在为我们加油。十公里第一次补水,牢记大神的话,少喝水,否则负担太重,润润嗓子即可。坚持到十五公里,感觉体力明显跟不上了,一个脚趾头也跟着做怪,隐隐作痛。想想自己刚刚宣过的誓,咬咬牙放慢速度继续坚持。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阳光不再温柔,像一道道利剑直刺得皮肤生疼,高温下汗水很快蒸发,口干舌燥,双腿发软。熟悉的路线和风景,在此刻都变得陌生,路长得仿佛没有了尽头。最为崩溃的是前后不再有熟悉的队友,不知道他们此刻在哪里,瞬间感觉抽掉了筋骨,腿已经艰难得迈不出去。开赛前的兴奋荡然无存,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参加这种非人的比赛,为什么不舒服地躺在家里刷手机。什么配速,什么PB,什么意志,统统一边去,我只想停下来,找一张床,睡过去。
就这样在反复的纠结与懊恼中跑到了最后四公里,追上了也在咬牙坚持的表哥。他不停地鼓励我坚持,再慢也不要停,跑一段,停一来等我一段,直至最后冲刺。这种陪伴和鼓励犹如一剂强心针,给了我莫大的力量和勇气,让我忍耐所有的不适,坚持向终点冲去。
冲出终点的那一刻,胜利的喜悦夹杂着许多说不清楚的情绪,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想蹲下来抱抱自己,想和所有人来一个拥抱,想学一声狼啸。但似乎什么也没做,只是平静地在角落里恢复,拉伸。这一刻,自己才知道,这场跑步不是为了任何别的人,不是为了向别人证明或者炫耀,只是为了告诉自己:“我能行”。
?
四年前我第一次参加秦皇岛马拉松,8月底在海滨大道上跑步,跑到第四个小时,在第38公里的时候,太阳巨晒,我又累又饿,浑身无力,干呕,脑子里一下子冒出”猝死”这两个字,赶紧停止跑步,慢慢走,走了两公里,感觉好一些,慢慢跑到终点。跑完之后,上楼都抬不起腿,腿疼了五天才好。为什么这样?是因为跑步时间太短,跑量不够。现在我跑完全程马拉松,什么事情都没有,可以继续上班。
对于一个上班族来说,每个月开工资的日子是最开心的日子,但是也是有些人最不开心的日子,比如说我,因为工资实在是对不起我的才华,哈哈。
我平时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就喜欢跑步,所以最喜欢的运动就是马拉松。没接触过马拉松的人,觉得就是跑步而已,但是你不知道,马拉松是一项烧钱的运动,而且不是不得不烧,而是心甘情愿的烧钱。
烧钱的地方在哪呢,首先是运动装备,一双亚瑟士跑步鞋就几百上千,加上其他的,太多了,说多了心痛。 此外就是酒店和机票钱,因为有很多人都去外地参加马拉松,比如说上海马拉松,北京马拉松,还有些人参加国外的,比如新加坡夜跑。
本来打算放弃今年的北京马拉松了,因为太穷了,房贷压力太大了,但是我现在坚持要去,不是因为我没钱硬磕,而是我有钱了,哈哈,高兴的不得不炫耀一下,北马我来了。
你没有看错,阿里给我发工资了,而且是我上班的几倍呢,感谢阿里,但还是要感谢自己勤劳的双手。自从接触了花生日记,我开始仅仅自己用,省了一些钱,后来我发现钱不是生省出来的,我要用花生去赚钱,加入了花生创业团队,我就坚持了时刻的推广,现在终于开花结果了。
圆了我去全国各地参加马拉松的梦想。 下一站北京马拉松,但是还得看我能不能中签了,希望我是幸运的。
这种感觉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够体会得到。大口喘气、流汗、心跳加速是跑马拉松的标配。跑完之后浑身乏力、如释重负、肌肉疲劳的感觉是很多长跑者喜欢长跑的理由。
在我们刚开始跑30分钟以上的时候,会觉得特别难受,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呼吸方法和跑步的节奏都没有合适的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找准自己的节奏,调整呼吸。马拉松是一个挑战极限的运动,所以在跑的过程中会有很多,让我们普通人放弃的因素。所以,坚持和意志力是支持普通人跑下去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长跑的过程中要紧随自己的节奏,不要跟别人比快。否则的话,你会很容易失去自己的体能状态。
赛后还要进行积极的补充水分,接受放松、按摩、拉伸等等一系列的赛后恢复体能治疗。
文来自南医三院康复科-军
思考和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定义的问题。
马拉松指的是42.195公里,而非其他。许多人把跑步和马拉松搞混。比如,我在饭桌上等经常被问到“加藤,你不是从小跑马拉松吗?”这样的问题。对此,我首先回答说“我小时候没跑过马拉松,我上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当过长跑运动员,在正式的田径和接力项目中,最长也是10000米。再说,年少就跑马拉松,对身体不好,会损害健康。”
其次,跑马拉松,通常指的是参加马拉松比赛,而非其他。据我所知,很少有跑者平时在训练或慢跑等时候跑42.195公里。那么,马拉松就是一场比赛,不管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它就是一场赛事。(而且,参加比赛最好不要随便或轻易,马拉松比赛是会死人的,我本人在参加2016年北京马拉松时中途晕倒退赛,被救护车送到医院抢救过)。
马拉松的定义就是清楚了,他指的是42.195公里的比赛,而非其他(至少在这里这么下定义)。
其次是“普通人”。我觉得,对于“普通人”,我们可以下两种定义。第一个是平时不怎么做跑步训练(偶尔踢球、打球、或去健身房等人也包含在这里),正常过日子的人。第二个是不管你平时训练不训练,你是一个没有什么跑步才华的人(大多数人是没有才华的)。
举一个例子,我有一个比我小一岁的日本男性朋友,这个人从小打棒球,现在不怎么打了,偶尔为了健康跑跑步,但最多10公里,抽烟喝酒,最近跑了两场马拉松比赛,均是3小时40分钟。请问参加过马拉松比赛的跑者们,你们觉得这个人是属于“普通人”吗?我觉得不是,凭他的训练情况和饮食习惯,”普通人“不可能跑得这么快,它似乎有”普通人“不具备的才华。
定义的问题弄清楚了之后,接下来,我想讨论”普通人”跑马拉松比赛是什么感觉。
我最直接、坦率地回答是:跑不了。一个人,无论跑得多慢,跑完马拉松还是很累的。据我经验,一个人快跑的配速是1公里10分钟左右,10公里1小时40分、20公里3小时20分、40公里6小时40分、42.195公里7小时左右。东京马拉松的时间限制为7小时,可能考虑到了全程快走的人吧,毕竟对于有些参赛者来说,感受氛围和快乐享受才是最大的目的。北京马拉松的时间限制为6小时15分钟(世界上也有5小时的),不过20公里的关门时间为2小时50分钟。如果一直快走,你恐怕得被迫退赛了。
我认为,对于后来开始跑步的业余跑者来说,以一公里6分钟的配速跑完马拉松大概是最初的目标,这样跑,最终成绩大概会是4小时15分钟左右。一个“普通人”能跑这个成绩吗?我基本可以断言:不可能。一个“普通人”,即使能在赛事规定的时间内跑完,最快也是5个半小时到6小时左右吧。
总而言之,我的结论是:大多数普通人跑不了马拉松。
当然,我在这里想表达的是,一个人跑马拉松,必须得有一定的,甚至是充分的准备,体力上、精神上都是如此,而不要随便、轻易,随大流、跟风式地报名和参加赛事。因为,如前所述,马拉松是体力消耗相当大,甚至会出人命的危险项目。跑者有权利享受赛事,我也希望跑者们能够开开心心地完成比赛,但前提是要确保一定的,甚至充分的准备。要记住,马拉松是不同于绝大多数运动,使人类挑战极限的项目。
两种感受。
第一次一个人跑,内心有点怂,没有预先定酒店,到了之后发现距离起跑点的酒店要么爆满,要么贼贵。
第一次一个人跑,不懂得配速,不懂得心率,不懂得补给,就是瞎跑,尤其全马的时候看见有趣的团队就使劲跟上去,最后跟个十来公里,团队里面有人掉队,自己也开始泄气了,然后脚痛腿酸,现在回想那会是撞墙了。
第一次一个人跑,还担心安全问题,我以前在天津,第一个半马在山东,那会两地传销猖獗,大巴车过去的我小心谨慎,尤其面对车站喊着一口本地化的拉客,内心奔腾。
第一次一个人跑,不知兔子为何物,后面发现都是速度稳定的小哥哥小姐姐。
第一次一个人跑,赛道上不好意思跟人家搭话,内心想说两句看见别人认真的跑着步,喘着气,我打住了。
现在在一个人出去跑步,发现像个老司机。
提前选好酒店,最好距离起点很近,然后到达就根据路途状况选择先去领物还是先去酒店,这两个准备好了,就找附近好玩的地方去溜达溜达,晚上在找个地道的菜馆一个人或者找个人拼座吃一顿。
当天晚上买好隔天早餐,一般准备全麦面包,红牛,水,如果酒店提供早餐就看情况选择。
当天晚上准备好跑步装备,有时候把衣服裤子号码牌整齐摆在床上拍个照,可以提前朋友圈装文艺。
跑步的时候,知道如何选择稳定的配速,知道开始跑得快的人有可能后半程自己就会超过他,然后懂得找一个速度差不多的人一起跑,和人家聊聊天,大部分情况下,跑道上还是能够遇到爱交流的朋友,有时候遇到个别说太累了不想说话的朋友也别担心,他就是太累没力气了,换一个或者自个按照自己节奏继续跑。
有时候会使劲追赶兔子,赶上自己和兔子一起跑,大部分情况下兔子会很乐意和你聊天,分享经验,告诉你当前配速。
一路上会开始思考,会想好多东西,不再像过去一样懵逼,然后保持状态一直跑到终点,慢跑恢复停下领取完赛包,拉伸喝水打车回酒店,洗澡结束吃一圈,然后决定是继续玩还是回家。
反正明白,跑步从心理上来说就是一个人的运动,跑习惯了就发现就是这么一回事,自己内心的强大才会觉得不孤独。
我都是一个人跑的,从半马到全马。参加过很多场线上比赛,一个人像个傻子一样,风里雨里太阳下孤独地奔跑,手机计程,不停顿、不做弊,老老实实完赛。
你问我为什么不跑线下?上有老,小有小,很难走得开,权当一种修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