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作者写出的文章深谙人性,将人情世故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自己的生活却不尽人意?
自已的生活不尽人意,原因多种,要么太诚实太循规蹈矩,要么年纪偏大,拘泥于传统思想太过,老有窮秀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讲求品行道德为准绳就放不开胆量去挣那些在他看来的不义之财…所以也并不稀罕土暴发户的奢侈。
写出的文章深谙人性,能将人情世故表现得淋漓尽致,说明懂生活懂世故,经身亲历过,有过丰富的人间阅历,甚至吃过苦耐过劳,耳闻目染与大众有过广泛接触。
其实有经验富有知识者,只听某个人开头几分钟讲话就能推测出此人学识和经历来的。文章写出人间甘苦性情是非曲直与人性丑恶阴险狡诈亦或善良纯朴之类是不在话下的!
相形之下,年轻人刚出来的大学生们当然难望其项背的!
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就五个字:知道做不到。
这就好比司马南、胡锡进等名家,谈爱国情怀、谈忧国忧民,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个比一个调门高,真到地震、洪水、山体滑坡国家民众有难时,需要捐款捐物时,一个比一个缩得远。
精英尚且说一套、做一套,理论脱离实际,何况我们这些真正的匹夫,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能学以致用、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知道做不到,应该是十分正常的事,不足以大惊小怪。
题主的问题想到了张爱玲。
张爱玲所写的小说深谙人性,将人情世故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她在现实的生活又不尽人意。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
所以她年少就凭一张笔展现文坛,文笔锋利,展现了她独特的魅力。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因为才女是孤傲的,也是清冷的,所以打动她的恰恰是比她年长,时年38岁胡兰成。
她当时24岁,遇到胡兰成,是缘也是劫,胡兰成口若悬河,她当时惊为奇人,一生遇到一个如此懂自己的,是上天的安排。
所以她不介意对方年长,身边还有妻子。
她想抓住这份缘,因为遇到真心喜欢的人,对方的学识又是如此的渊博。
所以她等待等对方离婚娶她。
很辛苦的,等来的婚姻,对方没有珍惜,而是在婚后胡兰成频频的出轨。
心伤,心累,最终无奈放手,选择远走他乡,去避情伤。
作家是感性,可以用笔去天马行空的书写人性,人情世故。
正因感性,自己更易陷入情网,难以自拔,在生活中不尽人意!
一一有可能这个作家生活在底层,而且是一个比较大的家族群里。从小耳濡目染生活在底层的圈子里人,为生存尽自己的一切努力,拼搏创业,自力更生,但也有的偷奸取巧,甚至为一己私力,不择手段。因此阅尽了各种人生百态,看遍了人世间人情冷暖,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而作者自已又是一个心思慎密,喜欢思考,善于观察的人。所以他写出的文章,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悟,深谙人性的复杂,而不是想当然的胡编乱造,不是编故事,赚眼球。
一一那为什么对人性了如指掌,在文章中描写得淋漓尽致,但自己的生活却不尽人意呢?这也不奇怪,一个读书人,一介书生,他怎么有能力左右自己的生活呢。面对现实的人间烟火,他也得赚钱养家糊口,也得顺随社会大趋势的世俗观念,自视清高不行,如果你太参透人性,可能身边连朋友都没有,有些无奈也就得苦笑一下,难得糊涂也许就是人生的大智慧。
生活如意的人不可能成为文学大家。
有的人行,有水平。
终身不第,是没有平台,没有上升阶梯,或有某些专才,而不喑人事,没有遇到伯乐。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窂见。
有人一出生,就是金光大道。
有人一落地,就是前路坷坦。
人与人不一样构建世界,也不必泄气。
如果是拼爹时期,就看出身。
如果拼才华,就是拼自已。
希望,点燃希望之火。
就是希望。
你说错了!这样的人绝对混的不会太差,起码中等偏上。不会过分追求权力,但绝对会追求事业成功,事业成功后,肯定会有起码相当凑合的收入。
知道和做到是两码事。
写作,允许理想化和足够的浪漫色彩,完全可以营造出一个比较理想的人物环境,尽管读者们足以充分感受到了作者已经特别深谙人性了,但是,其中的局限性还是存在的。
现实是残酷的。
首先,你无法自己选择你出生的年代、国度和家庭,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无论你是否愿意,都无法改变这些事实。
其次,现实里,并非深谙人性就一定能够吃得开,混得好。甚至反人性的人与事,反而更加大行其道。虽然我们总在强调,正义一定能够战胜邪恶。但是,在特定环境里,在许多情况下,小人得志,坏人当道,比比皆是。而且,在某些黑暗年代里,真理也会被武装到了牙齿的邪恶所压制。比如,距离我们不是很远的十年动乱,即便今天回想起来,还常常不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说到这里,就很自然地引申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作者非常深谙人性,但是,毕竟不是现实的环境,因此,机械地按照作者构思的人性轨迹,在现实里模仿,很可能得不偿失,适得其反。
最后,作为读者,有必要客观看待书中的内容,尽可能避免机械照搬,一定要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真正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