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超视距空战,40公里左右发射中距弹的今天,俄罗斯仍然痴迷所谓机动性,比如苏57,忽视隐身性?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切割成三个点来回答。
第一个点是超视距空战,第二个点是近距离格斗,第三个俄罗斯不发展战机的隐身性?
那么这三个点回答完毕,题主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超视距空战
这种空战简单得来说,敌我双方的战斗机在目视距离之外,谁也看不见谁得情况下,就要进行的空战。
那么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这个超视距空战的距离大概是多远呢?
咋说呢?空中的视线比较良好,目视的极限距离是十二公里,也就是说在十二公里之内进行的空战都被叫做近距离空战。
而超过十二公里,这个距离的话,都应该被归结为超视距空战。
那么要发展超视距空战,前期必须发展好两件东西,第一个是中远距离的空空导弹的发展,第二个就是机载雷达的发展。
其实最早在七十年代初期,美国人就开始摆弄这种超视距空战了。
比如,当年美国和我们隔壁的小霸王打得那叫个水深火热的,那么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人就给他们的战斗机装备上了麻雀空空导弹。
说实在话,当时的效果不咋地。毕竟任何技术和战法,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会在前期表现得不尽人意的。
比如F—4鬼怪,当时美国人认为他们有了空空导弹,隔老远就可以攻击对手的飞机。
有了这种优势,还用啥格斗,用啥近距离搏斗?近距离搏斗压根就没有用。
于是F——4鬼怪连个机炮都没有装,直接上去就开打了。
结果现实很残酷,当时F——4鬼怪,被米格21一顿胖揍,他们都要怀疑人生了。
那么话说到这里,我们不免会产生一个疑问,难道超视距空战是一个错误吗?
这事是没错的,但当时的基础条件不够,不具备超视距空战的能力。
比如当时的麻雀导弹性能并不好,他的过载加速度只有18G,而飞机只要做一个5G的机动动作,就可以轻松摆脱导弹的追击。
所以当时的空空导弹只有可怜的9%的命中率,这种命中率比中五百万大奖也好不了多少。
那么F——4鬼怪遇到这种可怜的命中率,再加上没有机炮,那么到了天上进行空战的话,也只有被虐的份了。
当然了美国人在看到,空空导弹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好,又投入了大笔的资金进行研发,到了七十年代末期,空空导弹就有了更大的进步。
比如空空导弹的过载加速度已经疯狂的增长到了35G,射程也加大了不少,最大射程延伸到了四十五公里,除此之外与之配合的机载雷达的扫描距离也延长到了一百公里之外了。
所以从这里起超视距空战,才真正具备了战斗力,这个时间是从七十年代末期八十年代初期才形成的战斗力。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1982年的中东战争,当时参战的以色列使用新款麻雀空空导弹,使用超视距空战,一口气击落对手十多架飞机,这个数量占据了击落对手飞机总数的20%。
到了海湾战争的时候,美国使用超视距空战的法子,就打下了二十六架,其中还有当时比较先进的米格—29。
采用超视距战法击落的飞机,占到了总数的64%。
不说别的,从这些数据当中,不难发现超视距空战成为了空战的主要战法,当然虽然超视距空战是主要战法,在空战当中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视距之内的近距离格斗。
那么这两个战法是相辅相成的,缺少了哪一个进入到空战中,都是吃亏的。
那么要想了解超视距空战,我们必须了解一下超视距空战所具备的条件。
超视距空战的条件
这个条件貌似前边说过,其实不然,因为随着超视距空战的发展,条件也会有变化的。
第一条,要想实施好超视距空战,要有好的空中或者地面的雷达引导。
说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会产生怀疑,地面,空中,还要引导?难道一个机载雷达搞不定吗?
还真就搞不定。
这么说吧,机载雷达不管怎么发展,但因为飞机的载重量不会太多,也就是说很多东西就塞不进机载雷达当中,那么造成的结果就是机载雷达在怎么先进,性能都是有限的。
那么进行超视距空战,并不是说按一个按钮就能搞定一切的,前期的铺垫有很多。
比如在攻击前发现目标,然后进行武器的准备,还要对目标进行识别看看是不是友军,然后对目标进行跟踪,接着是瞄准,然后才是按按钮发射的。
那么整个攻击过程,光靠一个机载雷达是完不成的。
最简单的证明就是,海湾战争中,被美国击落的四架米格——29。
难道是米格—29的性能不行吗?但人家在当时也是先进的战斗机,可再怎么先进,米格—29还是在没有发现对方的情况下,就被人家击落了。
究其根本原因,他们的地面引导雷达被美国人先一步给击毁了。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在实施进攻的过程中,总是喜欢动用导弹,飞机,以及轰炸机对地面的机场和雷达,以及指挥所进行先期的破坏,这种做法对于后期进攻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在这里还得说说,敌我识别能力。
这一点很重要,别的不说,当年美国和小霸王进行空战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个规定,空战中对目标不确定的时候,是不可以考虑攻击的。
毕竟当时的识别系统太弱了,不太可靠。
其实这种敌我识别能力,到现在依然是一个大问题。
别的不说,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的F—15差点没把他们自己的F—14给打下来。
这些内容,就已经告诉我们光靠战斗机的机载雷达是完成不了超视距空战的,功能有限吗?
这个时候就需要地面上的雷达进行引导,或者地面上的雷达没有的话,至少得安排一架空中预警机来代替这个角色。
第二条,要有合格的导弹,射程要远,还可以进行迎头攻击。
导弹的射程远,这个所有人都可以理解,这个迎头攻击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么说吧,如今的导弹,就算是中程导弹他的射程都是在四十公里以外的。
那么经过这些年的超视距空战,得到了一个经验就是,在敌我双发各个条件都相当的情况下,战斗机的机头最好朝着敌人的飞机,让自己的导弹指着敌方的飞机。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抢先对方发起攻击,所以具备迎头攻击能力的导弹才是好导弹。
而要做到这一点的话,就需要在导弹上安装雷达制导才成。
目前的技术普及了半主动雷达制导,这种制导有一个毛病。
装备了半主动雷达制导的空空导弹,他只具备了接受能力,不具备雷达波的发射能力,就算是有也小的可怜。
那么这个时候,就比较麻烦,这种空空导弹只能依靠机载雷达照射目标反射回来的雷达波锁定对手。
也就是说,在导弹攻击的过程中,机载雷达就必须一直照着对手的飞机,而且还必须是持续性造成才成。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战斗机的机动性和攻击性就会下降,导致生存能力也在下降。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超视距空战,讲究迎头攻击能力,这也是一个原因。
那么如今的导弹,难道就做不到发射出去不管,让他自己找目标吗?
还真就有,这种叫主动雷达制导。
这东西说起来也简单,就是在导弹上装上大功率的雷达波发射器,或者直接在导弹里边塞进去一个计算机,在计算机里头输入一个大概的位置,让导弹在惯性制导下完成攻击。
听着很简单,问题是空空导弹的个头都不大,把这些东西塞进小小的空空导弹里边,技术上很难完成。
当然难以完成,并不代表现在没有,比如美国的AIM—120A,法国的米卡,以及俄罗斯的P—77都可以做到了。
第三,就是机载雷达。
这个就不用说了,大家伙都明白。
话说到这里,其实已经很明显了,超视距空战已经成为了世界的主流,各个国家都在研发和自己相搭配的超视距空战的武器库装备,没人会对这种战法轻视的。
那么与之对应的就是战机的近身格斗,难道这个时候落伍了吗?
战斗机的近身格斗
不可否认战斗机的近身格斗,在如今的空战中已经成为了辅助战法。
是辅助但不是没有,当年美国人在和小霸王打的时候,就因为他们的F—4鬼怪没有安装机炮吃了大亏。
所以战斗机的近身格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战斗机种是不是装有机炮这种古老的武器。
我们来看看,现在的战斗机中是不是装有这种古老的武器系统。
美国的F22,这种战斗机我们耳熟能详,可以说美国人把当时很多先进的科技都塞到了这加战斗机里边了。
但在这架集合各种高科技,高性能武器的战斗机上,依然搭配了一架代号火神的航炮。
在战争中总是会存在各种意外,没人知道在一场战斗中,会不会用到这种古老的武器。
其实航炮这个东西,就算是近身格斗用不到,但在对面目标的时候也是很好使的。
比如AV—8B是一种垂直起降的飞机,这款飞机在机头的位置上就有一门二十五毫米的航炮。
在海湾战争中,一共有八十架这样的战斗机参战,在整个战争当中,这种飞机出动了三千三百多架次,投放各类弹药就有六百万磅,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航炮炮弹。
航炮使用穿甲弹,对地面上的中型甚至是重型坦克都是有很大效果的,如果换上高爆弹,对上卡车或者装甲车的摧毁能力也不差。
所以航炮不仅在空战中有用,在对地攻击中的效果也是不错的。
既然航炮是有用的,那么注意一下战斗机的机动性也无不可。
俄罗斯注意战斗的机动性。
飞机在作战的过程中,机动性他也是飞机生存能力的一部分。
举一个例子,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了解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超视距空战,他不仅仅需要一发优秀的导弹,一个优秀的机载雷达。
它更加需要一个地面或者空中的引导雷达。
三个东西缺一不可,缺少一个,那么超视距空战都不会百分百地发挥出它的优势。
那么对于俄罗斯来说,其实他们要做的仅仅是做好防守就成了。
至于对敌攻击,弱得用不着,强的时候,他们自己也有完善的各种引导系统。
不会像海湾战争中的那些国家一样,保护不了自己的雷达系统。
所以隐身这个对于俄罗斯来说,有了很好,没有的话,他们也不着急。
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那么为什么俄罗斯不发展隐身能力呢?
额!这个就比较尴尬了,其实俄罗斯有这个能力,但他们没有钱。
对于隐身能力的研发,投入是一个天文数字。
比如苏57,说是具有隐身能力,但它也仅仅是在原来苏27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个隐身能力的强化而已。
可以说整个苏57完全继承了苏27的气动布局,隐身对于材料有要求,对于气动布局的要求也不低啊!
所以苏57就算是怎么进行隐身处理,它最终也不会达到真正隐身的要求,只能说是半隐身而已。
这也是当代俄罗斯的一个困局,不是他们不注意,而是之前就没有掌握这技术,现在再进行投入,费用太大,捉襟见肘,其他地方也需要各种费用不是?
而且就算是现在进行投入,但技术这些东西是需要积累的,出来的最终结果也不会比现在美国人的技术好。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俄罗斯也只能在机动性上下手了,毕竟这就是他们擅长的邻域,相比较起来投入也是少的。
再说就目前来看,对于俄罗斯来说够用就好。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在很多人看来,“现代空战”的精髓就是隔着100多公里打一场超视距的空战,似乎雷达越先进看得越远、导弹打得越远就占据了空战的绝对主动权,战机的狗斗似乎慢慢的变成了鸡肋,而过分强调战机的机动性能也已经过时,隐身+高性能的有缘相控阵雷达+中距空空导弹才是战机应有的标配,那么现代空战是不是就不需要战斗机去近距血拼呢?
现在很多人开始有了一种“近距狗斗无用论”的想法,这让我想起了上世纪60年代时候一大批专家提出的“机炮无用论”,甚至不仅仅是理论上提出来,美国在这样的思潮影响下,在F-4鬼怪战机研发中确实就放弃了机炮,结果在越南战争中却被米格21、米格17撵着屁股跑,没有装备航炮机炮的F4鬼怪战机就吃了大亏,被米格21柔腻得很惨。那么今天过分强调中距空战而忽视近距狗斗能力,恐怕下场会比F4更惨吧!
隔着100公里去打一场超视距空战的案例不少,现代中距空空导弹确实也具备这样的性能,可真要实现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这个在平时的演练或演习中是能够实现的,但这些其实更多的是试验导弹的性能。实战中当然也有,比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时候也能实现。就在前不久的叙利亚战场,土耳其的2架F16在预警机的指挥下盲射2枚AIM-120C导弹干掉了50公里开外的2架苏24,这些都是超视距空战的真实案列,可全部都是相差一个数量级实力的不对称空战。
如果是两个相近实力空军打一场空战的局部战争,超视距空战恐怕就没有这么容易了,现代空战可不是两架战斗机之间的比拼,而是两个战斗机群,这个战斗机群中有预警机、电子对抗机、以及其他对抗保障系统,甚至包括地面保障系统。你的超视距导弹发射出去,有可能还没有进入战场,他的导引头和雷达扫描就已经在电子对抗中失效了,这枚冲着敌人战机呼啸而去的导弹变成了一个瞎子,这就是现实。
现代空战都是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进行,战机还没有出动电磁对抗已经开始,你可能抱着一个想法,在自家预警机帮助下300~400公里发现目标,100公里发射中距导弹消灭目标。但当你在预警机的指挥下进入战场的时候,突然你发现到80公里的时候你还没有看到敌机,到50公里你还不知道敌机在哪里,后来等看到他的时候,人家已经开始站位,开始和你狗斗了。这时候你能够依靠的就不再是超视距的中距空空导弹,对你最有利的就是依靠战机机动性快速站位,将平时训练的狗斗技巧充分发挥出来,近距格斗弹甚至机炮航炮才是你最有利的武器,这就是现代的空战体系作战。所以战机的机动能力和狗斗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隐身战机之间,大都彼此可能都看不见,碰面就得狗斗了,俄罗斯苏57战机强调机动性能也就是如此了。
然后在说说俄罗斯苏57为何忽视隐身性而痴迷所谓机动性
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说,首先是钱的问题。但凡苏霍伊公司有足够的钱,那么今天的苏57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但问题就是俄罗斯没钱,于是苏霍伊只能在尽量节约钱的前提下进行五代隐身战机的研发。在这个前提下,苏57从一开始就没有另开炉罩,而是在上一代的苏27基础上进行隐身化处理,气动和布局基本直接就抄苏27,甚至连S进气道都没有进行处理,保留了原苏27直通式进气道,这确实是隐身化处理的一大败笔,零部件之间也没有进行锯齿处理,隐身性能大大折扣,这些苏霍伊难道不知道,还是苏霍伊没有这方面的隐身技术,可是没钱也就只能这么将就处理了。
第二个方面,既然隐身性能无法达到F22、歼20一样的水平,那么俄罗斯只能用其他性能来弥补不足,于是加强狗斗能力和战场感知能力就成了俄罗斯的选择。在加强战场感知能力上,俄罗斯苏57采用了5部相控阵雷达,分别是机头的主雷达和两侧雷达,以及机翼反隐身的L波段雷达,还有全身上下的101KS系列的光电设备、还有L402喜马拉雅电子对抗系统,这些都是加强战场感知能力的一大体现。另外就是强调机动性能,首先就是俄罗斯定义的发动机的推重比就要比F22的F119要强(产品30目前正在苏57的502号试验机上进行测试),这是俄罗斯必须达到的;第二就看苏57那对宽大的翅膀,其升力在四代机中明显是最大的一个,机动性也是最强的一个;第三就是被军迷戏称为“拍扁的苏27”,为什么?因为苏27的气动布局带来的机动性真的是傲视群雄,这样苏57直接借鉴也很正常嘛!第四注重近身格斗,苏57的涂装周圈都是白色边框,这是典型的近战格斗模式涂装,就是让对方飞行员在发现苏57时对这款战机大小(距离)产生误判。
至于苏57隐身能力不足的问题,其实俄罗斯也早有准备,如今的形式俄罗斯只能采取防守,未来美俄如果发生空战更大的可能在俄罗斯的空域,这是俄罗斯的主场,俄罗斯可以依靠境内完备的地面对抗系统和电子战机对美国机群实施电子压制,让对方的雷达性能大大缩水,以弥补苏57战机隐身能力的不足,这是当前形势下一种非常务实的做法。
所以通过这几点来看,俄罗斯苏57为何强调机动性,其实主要原因就是没钱,战机隐身性是需要大量资金去研发的,即使研发出来战机的成本也会大大增加,这些都是俄罗斯无法接受的,在这个前提下苏霍伊只能做一个低配的隐身战机,用更强悍的近距格斗性能、用体系化的电子对抗来弥补不足,这透露出的是一种无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记得多年前有一次帮助外地同事去看房子,买二手房。
当时看的房子很破,价格低廉,中介小姐却一味吹嘘房子附带的地下室有多么好。
确实,这个房子地下室是比较大,也能装东西,甚至还有电梯。
但再好它也就是个地下室,用来放东西而已。我买房子不可能去住地下室,那么地下室好不好有多大关系呢?
当时年轻不太懂,后来才明白中介小姐的聪明之处。
任何卖房的人,必须要对房子进行一定的宣传,哪怕说的只是无足轻重的优点,也比不说要好。
当时那个二手房确实破破烂烂,位置又差,户型不好,实在没什么可说的,只能说地下室了。
道理也是一样。
苏57如果同西方战机比隐形能力、比航电技术、比发动机技术,它又有什么可说的呢?比不了啊。
那么,说来说去,也只能提一提苏57的超机动性了,这还勉强可以吹一吹。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自然,对于现代化战机来说,机动性并不是不重要。
即便是F22、F35也是强调具有优秀的机动性,以便于在战场占据主动权。
但是,机动性只是次要的性能。
美军对于F22、F35的定位,更多是一台空中情报侦测和武器 发射平台。
简而言之,战机只是整个空军作战体系的一部分,能够协助体系及时掌握各种情报,并且发射武器进行攻击和防御。
自然,它最终的性能还是隐形能力,也就是降低敌人对自己的发现和打击能力。
换句话说,现代化隐形战斗机最强的并不是机动性,这是次要的性能,甚至大部分作战中根本就用不到。
那么,苏57的隐身性能如何?
作为和俄罗斯很好的中国媒体,自己都这么写:苏-57与F-22、歼-20相比,隐身设计确实要逊色不少:进气道设计对发动机遮蔽有限,而这是战斗机正面最大的反射源;裸露的发动机喷口,尾部隐身设计不足;不少传感器和开口外露;机身舱盖等处细节未进行处理或处理较为粗糙。可即便苏-57在现有基础上尽可能优化,固有设计还是决定了其在最终隐身能力上与F-22、歼-20会有较大的差距。
这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也不需要萨沙多说什么。
隐身能力决定了你是否会被敌人及时发现、及时追踪、及时攻击。
再说通俗点,F22可能在40公里距离就锁定苏57,并且发射导弹。
而苏57可能在40公里只是发现F22大概位置,却根本无法锁定敌人,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击落。
其实,这种事情在南联盟上空发生了很多次了。
当时塞尔维亚人的米格29,高度依赖地面雷达。而北约摧毁和干扰了这些雷达以后,米格29依靠记载雷达探测距离很近,且非常不稳定。
结果就是,塞尔维亚的米格29刚刚升空,还没看到敌人在哪里,就被导弹击落了。
这还要感谢北约的规则,也就是为了防止误击必须反复识别的政策,给了米格29几分钟的爬升。不然,米格29恐怕刚刚升空,就完了。
资料中这么写:3 月 26 日下午,Peric上校和拉多萨夫列维奇少校受命起飞拦截一架北约高空侦察机。两架米格-29起飞后不久,他们的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烦:米格-29 又出现了各种故障——雷达失灵,告警系统故障;地面引导十分糟糕,领着他们在天上乱飞;指挥中心说他们已经被敌人发现,却不知道威胁来自何方……结果是悲惨的:拉多萨夫列维奇少校被荷兰空军的 F-16 击落,不幸身亡;Peric 上校被美国空军的 F-15C 击落;两架米格-29 都坠毁在波斯尼亚境内。
直到被击落,他们并没有发现敌机在哪里!
在俄罗斯看来没有超视距,一旦俄美开战,所有卫星都会被打下来,电子设备会被电磁脉冲击毁。
因为什么?还用问?苏式战机一直以来都是以给F16,F15做训练靶机为荣,尤其米格系列,更是陪练的角色,可怜南联盟的飞行员们,被揍的忍无可忍,勇敢的驾驶米格29战机飞上蓝天找联军拼命,可惜连个鬼影子也没发现就看见一枚导弹飞奔而来。想想看,一直是美空军的菜还有啥奔头,搞隐形?没病吧?花了天价临了还不是被揍的漫天烟花!不如搞的热闹还心里踏实,到时候好再败可以义正辞严的指责美国乱用武力,动用先进战机以大欺小,骂死美军!
淘金客说:其实题主的问题本身已经就是答案了——因为隐身,所以机动。美国是优先隐身其次机动,俄国是原本就机动再尽可能隐身。俄的顺序虽然不太对,但也是没有办法
战机隐身导致接战距离大大缩短。F-22在与三代机对抗时,常常要接近到10公里甚至1公里以内才被发现,如题主说的中距弹,雷达比战斗机的更弱,发现隐形战斗机的距离更短。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对“流星”之类超远程空空导弹兴趣不大的原因:如果是隐形战机VS隐形战机,很可能互相发现的时候已经是在10公里以内,导弹射程已经失去了意义。
隐VS隐只有这么点距离,那要拼什么?当然就是机动性了。F-22为啥干掉了更科幻更隐身的YF-23?还不是因为机动性更好更均衡?如果再加上超巡,敌我接近的速度大增,格斗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大增,机动性、敏捷性就更重要了。美国的做法我觉得很合适,保证隐身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机动性。隐身还是前提。
俄国也想隐身啊,可惜这方面技术底子不够,只好尽量增加机动性以弥补不足。苏-57增加多个气动控制面以强化机动性,如下图,甚至增加了好几部雷达天线以破除对方的隐身,同时防止被偷袭,都是想尽可能在与隐身战斗机对抗时不被偷袭。俄国人看似过于强调机动性,隐身性能相对次要,其实他们心里也清楚,只是这样的选择可能他们在当时的技术基础上的最佳选择。
空空导弹射程40km,这是极限射程。也就是说最远能击中40km的目标。但并不是肯定能打的中。
空空导弹分为两个区域,可逃逸区和不可逃逸区。一般导弹发动机点火,前10km左右是有动力飞行。这时导弹非常灵活,飞机再怎么机动也基本是无效的。所以这个区域称作不可逃逸区,也成非逃逸区。
那么如果空空导弹飞行了15km以上,这时导弹基本靠惯性飞行。那么飞机的机动性还是很有用的,可以做出一些规避动作进行躲避。这个区域称作可逃逸区。
当然在不可逃逸区也有一定概率不被击落,比如su27的眼镜蛇机动,这个动作被证明有一定的规避能力。有可能不被击落。所以战斗机的机动性能在实战中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战斗机的机动性真的不重要吗?听听老兵怎么说吧!
我们家的亲戚很多人当兵,其中就有战斗机部队退役回来的人,几年前我就问过他这个事,在超视距空战成为主流的大背景下,战斗机的超机动能力是不是鸡肋,他直言:就像开车的司机都希望操控精准灵活一样,飞行员也希望座驾具备良好的机动性,这会给他们极大的战斗信心,这或许是俄罗斯设计师钟情于超机动性的原因吧!
(见识一下苏-27家族的经典气动布局)
欧美国家一项把机动性能视为关键指标,战斗机飞行员往往要进行身体强化训练,以应对高过载机动对身体的影响,这说明空战中还会有不可避免的机动需要,否则谁还会花力气强化飞行员体能呢?直接把他们培养成操作仪器搜索、锁定目标、按开火键的机器就可以了,这样的飞行员就像富士康的流水线工人一样成本低,机器人都能代替。
很明显,战斗机飞行员的工作不仅仅是操作仪器搜索、锁定和开火那么简单,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操作战斗机做出各种反应,任何迟钝的应对都有可能贻误战机,这最离不开的就是速度、机动和通讯这三大块,通讯指的是数字化、信息化能力,也是四代、五代机的关键指标之一,这是飞行员快速获得现场信息的关键技术。
速度对战斗机来说更重要,各国都把超音速巡航作为五代隐身战斗机的重要指标,飞的够快能让飞行员灵活决定参战、撤退。记得著名的飞行员冯·里希特霍芬(红男爵)说过:“胜利的秘诀就是,没有把握就离开”,而想要随心所欲的脱离和开战,就需要战斗机有较好的速度优势,在现代化空战中也同样如此。
(机动性在空战中的作用演示)
最后就是机动性了,机动性的用途可不仅仅是近距空战那么简单,它同时还是各种战术、编组、高难度飞行任务的帮手,一架迟钝的飞机即便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也不可能高效的击落目标,总之飞行员不情愿驾驶笨拙的战斗机!
苏57在机动性上做足了文章
那么,战斗机的超机动性在空战格斗中有没有用处呢?就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现代化空战几乎没有近距格斗的现象,主要的战斗机都保留了机炮但很少有使用的机会,使用近距离格斗导弹的交火距离也在40公里左右,更别提100公里以上的超视距空战了!空空导弹一般都能做到高过载的超机动,战斗机想要依靠自己的机动性能躲开它是不切实际的。
那么,这是不是说远距离交火就不需要机动呢?当然不是,即便是远距离开火,战斗机也需要进入适当的攻击阵位,这个很容易理解,战斗机在开火之前肯定要想尽办法进入射程,比如它需要在地面雷达、预警机的帮助下,飞到目标所在的空域。
甚至在操作火控雷达锁定目标的过程中,也需要飞机作出机动动作配合,比如抢占背靠太阳的高空,这样有利于红外瞄准设备工作,同时增加空空导弹末端速度,提高命中率,笨拙的战斗机往往无法做到。
最具争议的就是五代机F-35,由于它不像F-22那样配备矢量发动机,外界普遍认为F-35不具备超机动能力,由此引出一连串有关五代机不需要超机动能力的猜测,还把超视距空战作为理论依据之一。但事实上,F-35在巴黎航展、范堡罗航展上已经证实了自己的超机动能力,在不依赖矢量发动机的情况下也能做到。
(巴黎航展上的飞行示意图)
一言以蔽之,超机动能力可提高空战效率,虽然它不像狗斗空战中的机动那么重要,但确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
(美国也是有了F117的技术积累才开发出F-22的,俄罗斯想一步到位难度不小)
至于说苏-57战斗机不重视隐身能力,笔者并不苟同,只能说俄罗斯设计师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寻找不一样的隐身途径,而不是死板的模仿美国F-22在气动外形上下功夫。比如前些年盛行的“等离子隐身技术”,各路专家都给出了自己的理由否定这项技术,撇开技术可行性的问题,俄罗斯设计人员的自主创新是值得点赞肯定的。
苏57的进气道是硬伤
苏-57的气动外形像极了苏-27系列,由于后者具备变态的机动性能,很多人以为苏-57类似后者的外形是它忽视隐身能力、追求机动性的证明,这样的机体外形肯定不利于隐身,因为它会反射更多的雷达波束,更要命的是,有照片显示苏-57正前方能看到发动机压缩机的扇叶,这说明它没有使用隐身能力较强的S型进气道,怀疑苏-57忽视了隐身能力也是可以理解的。
(苏-57的机动能力让人爱不释手)
但笔者更偏向于认为,苏-57类似苏-27的外形是为了节省经费和设计时间,两者相似就意味着很多气动布局不用反复验证,在生产制造上也能省心,这符合俄罗斯急速追赶美国五代机的心理,苏-57原型机在2010年才首飞,这个进度晚了F-22几条街,甚至还不如F-35,一心想要追赶又资金不足的俄罗斯航空业,玩不转隐身技术再正常不过了,与超机动能力没有关系。
因为俄罗斯的电子技术落后中国太多了,他们根本造不出来好的雷达和航电,苏35到现在都用的无源相控阵雷达,俄罗斯再吹雷达能探测350公里也根本不管用,实际上根本探测不了这么远,导弹就更不用说了,中国的导弹技术连美国都没法比,而且看看苏57那粗糙样,能隐身?俄罗也不是不想超视距空战,只是他实力不允许
俄罗斯在战斗机的功能方面,和西方国家侧重点有点不一样,尤其是在空对空导弹和雷达技术发展的今天,俄罗斯新一代隐身战斗机苏57还在重视机动性,在设计时,首先考虑机动性,而考虑机动性就需要舍弃一部分的隐身性能,所以苏57战斗机在外形上和苏27战斗机类似,而苏27战斗机就以机动性著称,以至于有人认为苏57就是苏27的改进型号。
苏57战斗机
当然俄罗斯有着自己的考虑,比如雷达技术和隐身技术的提高,由原来的远距离作战,又回到了中近距离作战,而中近距离空对空作战,尤其是近距离作战,谁的战斗机机动性强,谁就占据优势,俄罗斯苏57在面对西方隐身战斗机时,本身也属于隐身战斗机,双方都属于隐身战斗机,所以交战距离并不是远距离,现代雷达技术并没有确保在远距离发现对方隐身战斗机。
F22战斗机
此外俄罗斯侧重机动性,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俄罗斯在隐身技术方面确实落后西方国家,西方国家在几十年之前,就服役了隐身战斗机,比如美国F117隐身战斗轰炸机,而俄罗斯目前苏57战斗机在2020年12月才服役,同时俄罗斯为了节省经费,所以在设计时,还是参考了苏27战斗机,因为俄罗斯的国防预算有限,研制一款隐身战斗机的费用有限。
F117战斗轰炸机
并且现代空战当中,如果是成体系作战,那么意味着存在各种电子对抗和干扰的情况,双方的各种电子系统就会受到影响,甚至直接就失效了,比如雷达和武器系统,就算有隐身性能,发现对方的距离也变得更低了,此时到了近距离作战,还是依靠机动性,双方的雷达和导弹武器失效,航炮就成为近距离作战的有效武器,机动性可以让获胜的概率更大。
苏57外挂导弹
所以并不是说俄罗斯痴迷机动性,而是俄罗斯根据自身综合情况考虑的结果。另外苏57战斗机的真实隐身性能如何,外界并不知道,并不能简单从苏57战斗机的外形就可以判断出苏57隐身性能有限,不如美国F35和F22战斗机,此外俄罗斯通过提升雷达性能,也可以弥补苏57在隐身性能上的不足,比如俄罗斯在苏57上安装了光学雷达,比传统雷达探测隐身目标的距离更远,综合来看苏57在对抗西方隐身战斗机时并不处于下风,到了近距离,苏57还更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