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数码科技

你们有没有发现,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很微妙,有时候导师好几天都不回消息,有时候他(她)心情好,立马秒回?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1关键词:研究生,心情

你们有没有发现,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很微妙,有时候导师好几天都不回消息,有时候他(她)心情好,立马秒回?

点赞1、烟台市 网友:臣服胯下

与导师相处的怎么样,完全在这个老师的人品。我读研的时候导师也干过许多奇葩事儿。我帮他修手机,报账,帮他孩子买教科书,管理教研室财务和采买,组织师弟们装修教研室……。按理说我是属于导师比较信任的学生,但是他指挥我干事儿的时候依旧会用延迟毕业,答辩不通过之类的话来要挟我。其实,我本来处于对导师的尊重,帮他处理一些生活上的小事儿都完全不在话下,但是,将这个事情和我读研挂上钩难免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

读研的两年半时间里,每天早上我们七点半必须到达教研室,晚上十点才准离开,没有寒暑假,过年只休息七天,接各种课题,写很多论文,横向纵向课题都不放过。真正的矛盾激化在于,我们为了顺利毕业,必须在A类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自己为第一作者的文章,结果文章发表后,导师拒出版面费。当时每个研究生培养都是有培养费的,我们在读研期间开展的相应课题也没有收到任何报酬,这样仍在版面费上为难我们,让大家难免怨声载道。

为了毕业,一切都只能忍耐,顺利毕业后,我只是过年发个短信给他拜年,但再也没有见过他了,其实一般情况下,研究生和导师应该早就超越了师生情谊,但是因为导师的处事让我们不愿意再跟他有过多的交流。近两年出了很多研究生因为导师压榨轻生的新闻,回想起我的研究生生涯,真是感谢自己心够大,也感谢同门师兄弟的守望相助和开解。研究生生涯只是漫长人生很小的一部分而已,所以,不要太在意细节了。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

点赞2、新乡市 网友:诗松。

从提问者的口吻分析来看,TA显然是个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也不能绝对排除博士研究生),而非研究生导师,而且多少对导师有些"怨气"。那么好,老夫作为自1993年起即开始独立招收、指导硕士研究生的资深导师而言,也想对"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这个确实颇有些微妙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为“背景资料",有必要先交待一下:自从本人独立招收、指导硕士研究生开始,直至退休前停止招生时止,前后一共招收、指导了130余个硕士研究生。其中,既有学术型的法学硕士研究生,也有实务型的法律硕士研究生,当然大部分都是前者。而且,从培养结果来看,全部顺利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当然,TA们踏上工作岗位后的情况,老夫就不是太了解了,因为TA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人,一旦毕业离校,便是“音讯全无“,形若"失踪“,直至如今!好了,有点跑偏,还是书归正传。[呲牙][呲牙][呲牙]

由于"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这个问题所涉范围极广,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一一论及。故而,老夫下面仅仅择其二三,以抒胸臆: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哈哈,你想得太美了吧?!表面来看,硕士研究生与导师之间主要乃是一对一的指导格局,故在客观上,似乎具有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似乎导师能对学生起到“生杀予夺“之全面掌控。但是须知,硕士研究生并不是导师的私人“财产“,TA们跟你读书,也不是来为导师"打工"、“干苦力"的,尤其是超过学业部分的“私事“。因此,导师们千万不能太霸道,太强势!师就是师,师不是父!这两个字现如今万万不可连读连用!否则就是拎不清,就是自作多情,自讨没趣!

△“硕士研究生都是(导师)自己的孩子,因而要尽可能地对TA们好一些"。老夫认为,这种观点与作法,其实不过是上述“强势导师家长制“的另外一种表现,同样不可取。这是因为,时至今日,说破大天去,适度的“师道尊严"还是要讲的。如果一味地将硕士研究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养“,并且经常弄出些“小情趣"来"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以示学科"繁荣昌盛"之景象,以享"老太爷“(或"老祖母“)之尊福,那么久而久之,便会使得你与"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近之不逊,远之则怨!因为TA们毕竟不是你的孩子!

在此老夫想要硬插进来一句放到任何一个“别处"都不合适讲的话:导师不要老是请弟子们吃饭,更不要老是去吃弟子们的饭!虽然“民以食为天“,但还是回自己家去吃饭比较好!哈哈!你懂的![呲牙][呲牙]

△导师们千万不要陶醉于别人说你“桃李满天下"的虚荣。许多老先生,老导师,最爱听的一句话恐怕就是"您真是桃李满天下啊"!老夫近些年来也经常听到这句话,虽然说这话的人也都是出于“善意",但俺听后还是颇不舒服。这是为什么呢?记得好些年前,老夫在一次研讨会之余,与一位教授谈及了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与自己原来导师的联系如何这个话题,其间老夫绝对原创性地提出了"三个三分之一“的观点,即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

$有三分之一的人,毕业即"失踪",时至今日,下落不明,音讯全无!更不用说主动与导师联系了,那怕TA们甚至与导师就居于同城,亦是如此!因为忙吗?因为压力太大吗?可能是这样吧,但这能归咎于你可爱的导师吗?呵呵,这样的学生,去就去了吧!

$有三分之一的人,毕业之后,仅仅与导师保持着“不即不离"或“若即若离“的“松散“关系,也即平时没有短信、微信,逢年过节则会"问候“一声,不过绝大多数情况下仅是"群发",而非“私聊"!呜呼!说你什么好呢?!懒得说!

$有三分之一的人,毕业之后,一直与导师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微信常有,联系不断,走动频频,师生愉悦,彼此尊爱,真乃不枉师生一场!

以上“三个三分之一"的"学说“,自老夫创立至今,大约已有十年了。这十年间,情况基本无变化。当然,不变是相对的,变则是绝对的。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最后一个三分之一,作为一种类型,仍然是存在的;但从数量占比来看,则是越来越少了!

至于提问中"有时候导师好几天都不回消息,有时候他(她)心情好,立马秒回“的描述,老夫觉得太无档次,太细碎,根本不值得作为问题的组成部分,故可将之抽象掉,不予回答。

最后说一句:通过老夫以上几个方面的叙述,你是否也觉得硕士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确实很微妙呢?!哈哈!拜拜!

点赞3、郑州市 网友:梦死醉生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先说一下我当时读研的背景:西部地区的某211大学,专业是学校的王牌专业。我们班有7个人,专业有5位导师。

表面上,按照学校实行的导师制进行了划分,即1-2人跟一个导师。实际上,我们实行的是组内导师组集体负责制,也即专业有一位学术大拿,为导师组的组长,其他四位导师为组员。

当时在划分导师的时候,大拿组长明确表示:哪个同学跟哪位导师只是为了按照学校要求做的划分,其实在专业内部,5位导师负责7位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课题研究指导工作。大家也可以理解为每1位学生都可以被5位导师的指导,同时5位导师的资源也会向7位学生全部开放。

以上是背景,下面说一说我的情况吧!

第一,我是我导师的关门弟子。

因为导师是女的,之前担任过副院长和院党委书记的职务,已经到了退休年龄,所以办理了退休手续。因为我们这个专业的导师组的配置要求,才又被返聘回来。

因为属于返聘教职工,除了研一、研二的部分她的专业课之外,其他时间她都不在学校内,而是回到自己城里的家中。

但是,因为只带我一个,所以她对我还是要求比较高的。研一的时候固定的每周要出去吃一顿饭。我和班上其他有问题请教的同学一起组团,每次也就花费个150-200元左右,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我导师买单。

每次吃饭时,我必须汇报下本周的读书情况、课题的研究进度、是否存在困难和问题、需要她协调哪些方面的资源。其他的同学,则是有问题就提问题,没问题就是吃吃喝喝了。

第二,导师要求我们,紧急事情就打电话说;非紧急事情的话,可以发短信。

我的导师曾私下给我说:“短信她一般看到的时候就会回复,没有回复可能就是忘了。如果超过一天没有回复的话,就直接打电话。”

我的导师家里只有一个女儿,也是在外校读研究生,所以她比较了解研究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也可能导师是高知女性,和男学生相处起来比较融洽,毕竟异性相吸嘛。

因为导师属于返聘,也没有承担她这个研究方西的课题了,所以我和她之间的交流基本就限于学科知识讨论、论文指导、校内课题的申报等等。

第三,因为我们是导师组制度,7个学生同时划归4个不同的研究方向。所以,我们所有的同学,其实和组里其他四位导师的交流时长是多过自己导师的。

导师组有三位住校老师,包括我前面说的组长大拿(本专业是他一手创建,硕士博士点也是他一个人从教育部申报获批的),以及两位年富力强的理论功底深厚的博导,他们三人也都有校内、省部级以及像福特基金这样的机构资助的在研课题。

而我们专业每年招收的硕博都有限,研一的学生基本做不了,研三的师兄们都在忙毕业论文和工作,所以主要的科研工作就落在研二学生身上。

比如,我就参与了三个组内导师的三个项目。

其中,组长大拿的一个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有15本著作),其中一本由我和同班的一个同学合著;另一个博导的项目是他和某985高校师兄合著,我参与该专著的一个章节的撰写。同时,我还跟着这位校外的老师做了其他两本专著。

毕业时,这位老师让我读他的博士,被当时一心想出去工作的我婉拒了。后来,我都毕业1年多了,这位老师还一直邀请我,读他和某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的博士学位(其实是他做访问学者的高校),也被我婉拒了。

第四,总结

回到主题,其实导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导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更多的是把学习和研究的技能传授给你。至于是发短信或者微信,这仅仅只是沟通的一种方式。

我们并不能因为发短信,导师没回或者秒回就认为和他们的关系微妙起来,也不能说导师秒回就是心情好,没回就是心情不好。

因为有课题在研的导师,每天忙到要飞起。他秒回未必是他心情好,而是他可能刚刚看到。隔很长时间才会并不是心情差,也可能是忙忘记了。

所以,请理性看待这件事!


原创码字不易,如果认同我的回答,麻烦“关注+点赞”

如果不认同我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点赞4、上饶市 网友:斩魂断魄

我跟山大的一个搞材料的教授经常一起出差,他本人有我们公司的股份。有些很专业的客户,需要他亲自谈。

他自己带着研究生,具体几个没问。但是说到不回信息这件事,我很有感触。

去年底的时候,他跟我们一起出差,开车在路上,他说:你们有什么事情,这个周一定要给我讲清楚,哪些事情需要处理?我从下周一开始要闭关七天,写研究成果,这七天谁给我打电话发信息我都不会回的!包括他的学生。

期间他给几个学生打了电话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晚上喝酒的时候,喝了几杯,开始暴露性情,骂人,开荤腔,饭后洗脚,别的我没参与,估计也很晚了,都回去睡觉了。

第二周因为有事情,确实解决不了,需要他接电话,但是真的打不通,发信息也不回。持续了10几天才开始回电话。后来他说,这样的稿子,成果很重要,评什么东西的。

所以依据我的经历来讲,不理你们,有情绪的成分,但是更多的应该是他在谈事情,写报告,或者喝酒把妹呢!

点赞5、锦州市 网友:弥漫雾气

其实,与导师相处,主要还是看导师人品。现在这个社会大环境,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做学问,一切都有很大的功利性。现在一些导师,不仅教学科研,而且还会承接一些项目,专业好一点的,一年收入就可上百万。

我很荣幸,有位远房的大伯在大学当教授,我一个三本的大学生,经历过两次考研后,终于上了这所985的分数线,然后就成功的成为了这位大伯的一位学生。

虽说是有点亲戚关系,但在实验室却和其他学生没什么两样,我们之间也很少私下交流。

从研一开始,我就没有了寒暑假,假期都会与其他同学一样,被留在实验室做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大伯通过关系在外接的,小的几十万,大的有上百万。当然,他也不会亏待我们,寒暑假期间,每个月会给我发一千块的生活费,每天吃食堂,这点钱还是够的。一个项目做完,会有三五天的休息时间,近一点的可以回趟家,体验下家的温暖,远一点的则只能待在宿舍睡觉,或者出校透透气。休息后,接着又是项目。虽然大家知道这些事情是导师自己的,自己没必要帮着做,但谁都不敢说出来,明面上的话就是导师锻炼自己,给自己多增加点项目经验,将来才能找到好工作。

还有一次暑假,正值最热的天气,除了几个大伯带的研究生,还召集了几个离校近的本科生,去到野外做项目,一次就是一周左右,并且导师承诺一天会给120的补助,但是后来却杳无音信。我们几个研究生不敢问,但那几个本科生发短信问了,得到的回答就是过几天会发,但是过了这么久了,本科生都毕业了,也没发,于是事情就不了了之。

导师和我们生活交流很少,大多是项目上的谈话和学术上的交流,大家对他也很尊敬,但不敢接近。

还好,在毕业上大伯没怎么卡人,能够达到毕业要求的,都顺利毕业了。

可能因为性格原因,大伯的学生都没有和他走得近的,就连我这个沾点亲戚关系的,毕业后也很少联系他。

点赞6、淮安市 网友:柔情似水

谨以此答献给我的恩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三年了,这几年,我真的很想他。

不要误会啊,没有英年早逝,也没有仙人永隔,恩师就是到点退休,我是他的关门弟子而已。

先回答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真的很low,什么叫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很微妙,再怎么微妙,也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管讨论什么,不能失了这个根本。实在有什么不忿,有什么想法,就先把从幼儿园到硕博的老师待你种种,从头到尾想一遍,怎么样,是不是舒服了一点。

至于导师回复消息这个问题,恕我直言,我觉得发短信和微信谈正事的行为真的也很low。可能因为我导师年纪比较大微信使用频率低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和我关系真的不好,重要的通知他除了当面告诉我,都是通过电话告知,我对他也是,很少在微信上谈工作。

题主的问题算是答完了吧,剩下的说说为什么怀念他老人家吧。

1.首先是因材施教。我是工作几年之后脱产读的硕士,当时已成家多年,大女初生,加上又是跨专业就读,基础薄弱。停岗留职,读研也只是为个学历镀镀金。面对我这种情况,恩师没有像对其他应届生那么严格,只是给我布置基本的工作,工作量既能够我完成毕业论文,又不会浪费我太多时间,并且时时关心我的家庭,这让我很感动。

2.凡事身体力行。跟导师出过几次差,说实话,因为临近退休,导师停掉了手里大半工作,科研项目也交出去七七八八,机会不多。本来打算利用好仅有的几次机会,好好表现一番,没想到,从来回机票到食宿,导师都早已安排好,不是我慵懒,我得知出差的第一时间就和他联系,他说他自己来就行,后来从毕业师兄那里得知,导师来回路上的一切票据,也都是自己亲自贴。

3.不摆架子。一件小事是,我们单位虽然有保洁,但是自己的房间,总不愿意让他们用公共卫生工具打扫。同时由于我办公室和导师刚好对门,好几次在保洁工作之前,我在整理完自己房间的时候,会顺便到对面去看看,印象中,只给导师打扫过一次卫生,其余的,都是导师自己在干,用他自己的话说,上了年纪,活动活动不是坏事。

还有一件小事就是,有一次我去导师房间拿点资料,敲了几次门没人应就开门进去了,一打开门正好看到导师在吃鸡腿还是鸭腿,满嘴油,那个场面,真的现在想起来都不禁莞尔。

4.最后一个话题,略微敏感,是送礼。工作之后读研,这些方面确实比应届生有点经验。送没送过,说实话,确实送过,但是纯粹真的就是心意,出差的伴手礼,旅游回来的纪念品,其中有几件略微贵重的,导师都给我退回来了,留下了其余的。

点赞7、和田地区 网友:南薇。

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确实比较特殊,比较“微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了。



一、有传统的师徒成分,又有老板与员工的意味。

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有师生的名分,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但实际上,这种师生关系与中小学(包括高中生)的师生关系的紧密程度差远了,导师一个学期露不了几次面,给学生的指导也是少之又少。一方面导师自己比较忙,另一方面研究生本身完全可以自己学习。

但是研究生又离不了导师,论文指导、奖学金申请、就业推荐等这些,有导师的帮助好过自己摸索打拼。并且,如果能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不但可以有工资可以拿(虽然很少),但研究过程中学到的东西确实是很重要的。

所以这种微妙的关系有点介于师徒关系和老板员工关系之间。



二、既有长辈对晚辈的指点提携,又有类似“剥削”的相处模式。

不管是在年龄上,还是在专业、学术上,导师无疑都是前辈。如果能得到导师的指点和提携,对研究生来说,以后就业就会容易很多。大部分导师也会帮助自己的研究生,有的甚至写推荐信、或者帮忙找关系,遇到这样的导师,可以说是幸运了。

导师很忙,很多事情会让自己带的研究生去做,所以有的研究生抱怨自己变身导师助理,要负责制作教学PPT、编写教案、批改作业、替导师讲课等事情。从这一点来说,导师似乎对研究生有“剥削”之嫌。



三、为什么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日益不好相处。

很多研究生抱怨自己的导师有与没有差不多,面谈见不着,发信息也通常不回,做研究也完全靠自己摸索,老师根本没有给与指导。

而导师也常常觉得学生不够勤奋,能力太差,吩咐个小事都可以折腾很久都没结果,不做贡献就罢了,还帮倒忙。

其实很多时候矛盾的产生是由于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相互期待过高造成的。研究生希望导师像父母一样给予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照顾。导师则希望学生是自己科研甚至生活中的分身。

但现实是导师不是父母,更何况就算是自己的父母也很难为你做一个生涯规划。而学生受限于自己的能力,与导师的要求总会有一段距离。



四、研究生怎样做才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对学生而言,你要明白,导师不会也不可能“包办”你的人生。

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你是来学习的,你要利用导师的资源进行学习,锻炼自己的能力,万事求别人不如求自己。

对导师的要求尽量做,但是别一味迎合导师的要求,而忘了自己的学习,该拒绝的时候要懂得说“不”,要让导师知道自己的底线,也应该有着自己的规划。



只要能处理好这个度,这种看似不平等的学习方式其实是双方都需要的,导师利用学生做事,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向导师学习,双方都有付出有收获。

点赞8、钦州市 网友:手放开々

我跟研究生关系很好,除了指导他(她)们学业,还和他们一起踢球,一拨又一拨的,踢球已经十来年了。我们实验室单周都有科研组会,双周有研究生汇报会,导师与研究生见面是经常的,一般的学术指导和生活关心都是可以当面交流沟通的,对于学习内驱力强和善于沟通的学生,他们会主动找老师当面交流,都不用我找他们。对于学习后进或性格内向的学生,我会主动找他们沟通,有时候在球场上踢球之后,有时在实验室,有时候在聚餐时,让他们阳光健康地成长,并学有成所,是当导师的职责所在!当然,学业和科研要求会很严格,双周报告、论文、专利、项目技术报告都要求用邮件形式,学生们也都很努力!

我也衷心希望研究生把导师当朋友,多沟通,将来能成为家庭支柱、社会栋梁!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