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事情是南方人到了北方才知道的?
我是南方人,在东北读大学。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能说的实在太多了。
首先是路费好贵啊,时间还特别长。每一次返校或者返家都是一次穿越中国之旅……
大一都要军训嘛,我才知道北方人是不踩井盖的!当时队列里大家都绕开井盖走,只有我一个人duang一声踩下去,声音特别大……
番茄鸡蛋是甜的!甜的!而且东北称番茄为柿子,我猜这是因为番茄也叫西红柿的缘故?那这样的话番茄也可以叫茄子呀……我就问我的东北室友:“那你们叫柿子什么呀?”她答道:“树柿子呀~”……行叭。
我们宿舍有一次说到了自己的家庭,我说我外公外婆balabala,一个室友突然问:“你刚才说的是外公外婆?!”我一脸懵逼,这个叫法有什么问题吗?她感叹道:“好正式好书面语啊,我们都是叫姥姥姥爷的。”我被她逗笑了,说:“其实我们那边爷爷奶奶叫公公婆婆。”这下换成她一脸懵逼了。
还有喝酒这个也很有趣。我在南方时从没有想过喝酒也能成为难题,因为我不喝酒……然而到了北方之后,什么事情都可以成为喝酒的理由,吃炸鸡要配啤酒,吃烧烤要喝酒,庆祝要喝酒,心情不好也喝酒,无聊了?来喝喝酒吧。而且我认识的北方人酒量普遍好,真的,我就没看到他们醉过。
我刚到东北的时候,语言系统还没有转换过来,虽然他们说的东北话和普通话差不多,但是他们语速太快了,以至于我听不懂……真的!我不知道其他小伙伴有没有这样的困扰,但是我真的有过,一个劲儿的问:“什么?什么?你说什么?”人家用一种你怕不是个傻子的表情看着我
还有东北人是真的高。我一米六的个子在南方应该就是个平均身高吧,平均身高的意思就是有一半的人都比我矮。可是到了东北之后,我就变成个妥妥的矮子,看谁都要仰头。这边一米七几的女生随处可见,更别提男生了(我们学校男生的平均身高是一米八几)。
暂时想到这么多,以后想到再更啦~
胡建人在长春读书,呆了4年
1、10月份就下雪,当时气温还是0上几度,就飘起了小雪花。在我们南方人眼里,不得大冬天才下雪的吗?
2、毛裤。第一次听说毛裤。才0度左右东北的同学早早的穿起毛裤,我还一条单裤在硬挺。第一年最冷的时候才多穿一条秋裤。他们说还是你们南方人抗冻。后来几年也不行了,还是得穿毛裤。
3、木须肉。我问为啥叫木须肉啊,不就是鸡蛋炒肉吗?那什么时候叫木须什么时候叫蛋,他们说打散了叫木须,因为看起来像木头纹,所以叫木须。哦,原来如此!那紫菜蛋汤就是紫菜木须汤呗?
4、大冬天室外的白菜堆。一到冬天一车车大白菜就堆门口。还有冻梨、冰淇淋。
5、蔬菜。茄子,第一次看到圆滚滚的。第一次看到胡萝卜也可以是圆的。还有他们叫美人心的萝卜,中间红红的是很漂亮。第一次吃大丰收,这名字取的好,一堆蔬菜包豆皮肉酱吃,太好吃啦。在东北,感觉就没有不能生吃的蔬菜。都能蘸酱吃!
6、在东北,我感觉一个饭店好不好的标准就看菜大不大盘。大盘就是好客、就是好!去东北千万不要想着多点几个菜,一个菜你就吃不完,恨不得给你上脸盆装的那种。
7、东北三宝人参鹿茸乌拉草。我问为啥是乌拉草呢?东北的同学说以前冬天穷人买不起鞋,就用乌拉草做草鞋,冬天不冻脚。还能做床垫,比较暖和。学校当时给学生的床垫就是乌拉草做的。睡起来还是蛮舒服的。当然有个缺点就是会长臭虫。
8、这个臭虫真是太讨厌啦。现在大部分东北人应该没见过了。这臭虫特别善于钻在缝里,也就一半小拇指指甲盖那么大,扁扁的灰色甲壳虫类。半夜跑出来咬的你全身都是包,实在是太痒了,是蚊子的十倍痒。也是吸血。
9、一周去一次澡堂洗澡。我另一个福建老乡比较爱干净,坚持每天都在寝室里擦身子。我第一周就入乡随俗了。去澡堂洗,我还穿个小内裤进。结果所有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好吧,那就脱精光吧。后来也就坦然习惯了,同学间还相互搓澡。一开始疼的我嗷嗷叫。然后还比大小。
10、东北人对学生可好了。你买东西,但凡说一句我是学生,马上就便宜不老少。有一次我和同学不小心穿过了快速公路违反交通规则被交警逮着要罚我们款。一句我们是学生没钱诚恳道歉加装可怜,就口头批评教育放了我们。
11、有很多词当时是听不懂的,像埋汰,当然他们也听不懂我们N L不分的说法。“大姐,我要去龙大怎么走?”“啥玩意儿?龙大?是啥?”“就是龙大,龙业大学!”“没有,没有这学校!” 费了我半天口舌才知道是农大。
12、很多专业课的书就是自己老师编的。国内权威!当看到教材著者就是讲台上的老师时真的惊呆了。当时学校牛不牛就看有几个院士,你家有10位,哇牛B,我家只有5位。他们家才1位,不行不行垃圾学校。东北还是有很多好大学,只不过最近这些年老东北经济发展程度没有南方好,很多人才都流失去了大城市。
13、极度反差的女孩。某天在网吧看到一美少女,肤白、腿长、貌美,抱一小狗,对着小狗说话声音可温柔了:小宝贝儿,可真乖,亲亲。突然小狗拉了泡尿,瞬间女孩就爆了,嘴里东北国骂飙起来:你X B…….十分钟没重样!吓的我赶紧溜。街上女的骂人可好玩了,俏皮话一串一串,天生具备语言喜感天赋的东北人。
14、朝鲜族。朝鲜族自带圈子,不怎么和东北人玩。他们一群人叽里呱啦的说着朝语。我们会让他们教朝语我爱你怎么说。有的很调皮,就教:你这个臭婊砸[捂脸]。还好留了个心眼,问另一个朝鲜族同学什么意思。他们会静静的看着你,说是不是谁教的。感觉他们朝语也有地方口音,哈尔滨的朝鲜族口音好像和延边的不一样。
15、东北人两极分化。在东北的东北人可真是太实诚了,好客、豪爽、实在,全是优点。但是我在外面遇到的东北人,就有点一言难尽。他们可能觉得南方人都是骗子,比较狡诈滑头,所以自己要小心一点,要学着一点吧。
补充一条16:冬天不要好奇去掰二楼垂下来的冰条条,更不要尝试把掰下来的冰条条拿去吃,因为你不知道二楼那间为什么会趟水下来结成冰,更不知道那都是什么水,有可能是下水道的水,千万不要尝试去舔。当然舌头舔铁管这种常识性的就不用说了。还有在野外尿尿时,真的不用拿根小棍子。
先这么多吧,有其他的欢迎补充。
南方人到了北方第一感觉四季分明,感収北方女性皮肤好,身髙,爽朗,啊!原来东北大米如此好吃,豆制品那么丰富,嗨!越往北天越冷,原来雪海冰凌如此多姿,还人人喜欢辣椒,太多太多不同了!
我是福建人,来东北定居2年多。其实早在9年前,我就来过东北,而我来东北的原因,是因为一个人,因为我的他……
南方人到北方才知道的事
同一季节,火车越往北温度越低
2013年11月,再过半年大学就要毕业了,我终于可以不用待在校园里上课,出校实习了。算一算时间,我和他已经一年半没有见面了,虽然学校里还有很多事没做完,比如:英语6级考试。但是自由的我早就无心学业,跟着他坐了3天2夜的火车,来到了北方。
一出火车站,就被震撼到了,这满地的雪白,一块一块,一片一片,这都是什么?他怕我被冷空气冻到,早在下火车前,就把我裹的严严实实。其实在火车上就可以感觉到,这38个小时里,火车轰隆轰隆的从南一路向北,越北上温度越低,直到最后,车厢里开启了暖气。
我从小到大居住的城市,温度最低不低于0℃,只见过下冰雹,却从来没见过下雪的样子。所以,小时候我在冰箱里堆了半个月的雪人,虽然只有一个冰激凌甜筒大小,我也很满足。
冬天的北方,马路会结冰,鼻腔也会凝固
刚踏上北方城市的马路,我狠狠地踩了一脚冰块,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抵消我心里按耐不住的兴奋。冰块远比我想象的结实,反弹的作用力硌的我脚底生疼,即使这样,我也很开心。
寒冷的空气,是清新的,但是没多久,感觉自己的鼻腔要被凝固住了?这是怎么回事?后来才发现是干燥加零下的温度所致。以至于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戴着捂脸的围巾,来保证鼻腔的温度和湿润。这可能就是南方人第一次到北方,有点不适应。
又辗转几趟车,终于回到他租住的地方。那是一套105平的毛坯房,环顾四周,除了两台工作用的半自动煎饼机,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还真是工作室,空空荡荡,像个操场。
北方冬天会下雪,雪真的是六边形的
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清晨,他在外面类似于厨房的一角做着饭,其实就只是一个煤气灶加一个小桌,外加一口锅。都是他自己搭的。厨房连着客厅,房子没有被装修过,还没有隔段,所以很难发现那个角落是厨房。
我在卧室把玩着我的手机等着吃饭,他贴着客厅的落地窗户向外看了又看,又仔细的擦了擦玻璃,让我也过去:“你来看!外面下雪了!”这是我第一次离雪这么近,雪花飘落下来的样子,是那么轻盈美丽,又悄悄的贴在了窗户玻璃上。“原来雪真的是六角型的!你看,它贴在玻璃上,也不会化呢?真好看!”我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要把我的发现和喜悦,通通传达给他。那一次,我趴在窗户上,整整看了半小时的雪花……
第三天,我望着窗外堆起的半米高的洁白无瑕的雪,终于忍不住了,我央求他带我出去堆雪人。在北方长大的他,早就对雪产生免疫。但是当他看到我兴致勃勃的样子,他还是笑着答应了。他放下手里的洒水壶,宠溺的对我说:“等雪停了,我先烧一壶开水,我们在一起出去堆雪人?。”
不是所有的雪,都适合堆雪人
3个小时后,雪终于停了,我们提着热水,扛着铲,就冲进了雪地里。雪很松,很软,也很白。我轻轻的踩上一脚,就深深的陷了进去,留下了一个小脚印。我兴奋向前跑了几步,回头看我留下的一排脚印,终于有机会在雪地里留下自己的痕迹,我痴痴的笑着,他看着我傻傻样子,他也傻傻的跟着笑了起来。
突然想到多年前课本中读到的:脚踩在雪地里嘎吱嘎吱的响。终于有机会亲自验证了,踩在雪地里确实会响,但并不大声,嘎吱声很低,更多的是沙沙的声响。
我抓了一把雪,开始尝试团雪球,却发现怎么也团不起来,雪像沙子一样,手松开了就跟着散开了,一点也粘不上,我无奈的看着他。
只见他拿着雪铲,奋力的铲出了一个雪堆,用烧好的开水,直接浇了下去,雪一边融化一边结冰,很快形成了一个硬壳,雪总算是乖乖的成型了。他后来跟我解释,因为温度太低湿度太低的原因,雪不黏,就会像散沙一样,很难直接堆雪人的,只有在湿度较大,比如雪有点化的时候,就可以像电视里看到的一样,混雪球啦!
多年后我在东北定居的那几年,终于有机会碰到那样的合适天气,滚了个巨大的雪人,那是7年以后的事了。
雪糕可以摆摊卖,冻海鲜冻肉放室外储存
在家里待了几天,他怕我无聊,给员工结了工资放了几天假,顺便也给他自己放了假,带我出去逛一逛。
东北小镇,人群熙熙攘攘,很快我就发现和南方城市不同之处,这里的地摊上竟然摆着雪糕,足足两米长的,种类繁多,买的人也很多。
在南方,夏天的雪糕比冬天畅销,即使寒冷的冬天也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摊开售卖,这么做不就等着卖雪糕水吗?南方的雪糕是要待在冰箱里,夏天骑车叫卖的雪糕也必须用被子包裹,藏在泡沫箱里。
–30℃的冬天,这时候东北仿佛一个纯天然大冰箱,摆摊卖雪糕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越往前走,冻虾、冻鱼、冻鸡,越来越多的冻货映入眼帘,“这真是太省电了!”我不禁感叹。
回到租住的房间,他煮了一锅麻辣香锅,把剩余的食材挂在窗户的把手上,关上窗户,塑料袋连同食材,被锁在了室外。我们那时候住在一楼,房东也没有提供冰箱,这就是我们当时储存食物的方式。他还开玩笑和我说:“我们家每天吃的什么,来来往往的人都知道。”我惊讶道:“为什么?”他笑着说:“窗台上不是都放着吗?”
北方人幽默直接、乐于助人
很快,我在东北待了一个月了,恋恋不舍中,还是被他送上了火车。行李箱很重,我抬不动,一个东北人直接帮我找了个下铺空位,塞了进去。害羞的我说了几句谢谢,就爬上了上铺,蒙上了被子,悄悄哭泣。
期间我并不想和任何人说话,来北方的时候是两个人,回去的时候是一个人,我害怕我碰到坏人无法应付,干脆像乌龟一样,把自己藏起来。
下午一点多,同车厢的一东北人终于忍不住了,悄悄来询问:“孩子,你不下来吃午饭吗?”经过了几个小时的颠簸,我早就饥肠辘辘了。我本打算大家都吃完休息了,空出小桌子后,我再悄悄的爬下来吃东西,做一个小透明就好。
谁知,我的一举一动,还是有人关注着,被人关心着。车厢里时不时的就有陌生人很自然的聊起了天,排解这无聊的时光。
他们也曾尝试着和我聊天,但是性格内向的我,并不想加入他们,却竖起了耳朵,听他们“讲段子”。看他们一口一个哥,一个姐的称呼,开开玩笑,讲讲笑话,也挺有意思的。
下火车的时候,我的行李箱因为东西放的太多,竟卡在下铺出不来了。火车上的人都快走光了,我急的睁大眼睛,朝周围漫无目的的发出求救的信号,终于有人注意到了这边,无声的帮我拉出了行李箱,默默的离开了,到现在都特别感激他们。
东北大长腿较多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我和他在东北的长春待过一段时间。那时他很疲惫,每天要待在医院里抽不开身,而我不停的往返于酒店和医院,有时候也在医院打地铺。每天从医院出来买饭的时光,成了我们最放松的时刻。
我们经常牵着手,向外走着,走出医院的大门,穿过街道,谁也没有说一句话。压抑悲伤的情绪,如鲠在喉,我们相互支撑着,默默的度过了那一段艰难岁月。
我是在南方沿海的省会长大,来到北方城市省会,有时候会有一种错觉,我还在原来的城市里。中国的城市有很多相似之处,相似的人潮拥挤,相似的城市建筑。不同的是,街上的大长腿比南方城市多一些,尤其是女性,170以上的经常能见到。
总整体上看,北方人大多数比南方人高大壮一些,如果碰上几个高瘦的,就会显得身材很好,如果再配上一张俊俏的脸,那就是美女或者帅哥!于是,在街上看人,成了我每天往返于酒店和医院这个时间段,排解烦闷的一种方式。
东北美食多,饭店点餐份量超大
虽说每次去长春都是往返于医院,酒店,亲戚家。疾病让人忧伤压抑,但是因为我是南方人,也发生了一些啼笑皆非的事。
那天,我一个人出来饭店吃饭,找到一家面馆坐定,只见前面的一位顾客先点了一份面条,外加一份鸡腿。于是我也学习他点了一份鸡腿加面条。在我的脑海中,想象的是像沙县小吃一样的拌面加鸡翅根,基本是够吃了,一共花费13元,价格也适中。
结完账,我刚找了个位置坐下等待。只见服务员端上来一个大盘子,放着一只腿,不,应该是大腿连着小腿,有两大截,超大一只。我从未见过如此硕大的鸡腿,这该不会是火鸡腿吧?用东北话来说,就是太实在了!
服务员说:“面条还得一会儿,先吃鸡腿吧。”我想也是,已经饥肠辘辘的我开始大快朵颐。没想到的是,鸡腿还未肢解完毕,面条也上桌了,一大盆,真的是一大盆。可我鸡腿就吃饱了,我本想的是面条像沙县拌面一样,是一小盘,结果上的是满满一大深陶瓷碗。我又特别不好意思说自己吃不了,面条没吃几口就悄悄溜走了。
每次说到这件事,他都说:“不知道你咋想的?你为什么不打包回来给我吃?”浪费粮食可耻啊!当时也是被吓懵了,忘记还可以打包这件事。
后来我就学聪明啦!知道东北的东西都超大份,我绝对不会一个人去饭店吃饭,必须带他帮我吃。要不直接打包回来吃,还是他帮我一起吃。
于是乎,和他在一起的10年间,他从瘦小伙,被我成功的投喂成胖小伙。[我想静静]
当然身为一个资深吃货,不买衣服,不买化妆品,却走哪儿吃哪儿的60斤瘦子。在东北也发生了一件很迷惑的事,我迷上了东北麻辣烫!连续吃了一个月后,我竟然胖了7斤,这对我来说,比我嫁个东北人的几率要小很多。
还有东北的烤串、麻辣香锅、烤冷面,味道都偏重,南方人口味偏清淡。但是,以上几种,我都喜欢吃![奸笑]
北方冬天比南方冬天体感温度热
来东北5次,每一次都是冬天来的,最后一次是2019年9月底,来了就不再离开了。
我生活的南方城市,冬天比比较短,0℃以下比较少。在东北,-30℃也见怪不怪。我所有的南方朋友听说我去了东北,都会问:“那里好冷吧?”我都会解释:“不冷啊!有暖气!”
其实我特别想告诉他们,穿3件出门,真的不冷。因为北方的冷是物理伤害,而南方的冷是魔法伤害。南方湿冷的空气,冬天最喜欢的就是包被窝里,出了被窝就冷。而北方出门得把有皮肤裸露的地方包裹起来,在外面行走一个小时,也不会太冷。但是无论我怎么解释,不亲自体验过,是不会相信的。
因为北方处处有暖气,冬天在家里穿短袖吃雪糕也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所以,我觉着在北方过冬比在南方幸福。但是,有一点不好的是,北方的冬天太漫长了,就比如长白山脚下,去年10月到今年3月,一直在下雪。雪装点了世界,却阻碍了交通。
北方人庆祝节日爱吃饺子
过年吃饺子,冬至吃饺子。上饺子下车饺,初一饺子十五饺……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亲朋好友也会问候,今天你吃饺子了吗?
北方家家都有擀面杖,包饺子包子一把好手。我在南方生活了二十多年,家里只包过一次饺子。那天老爹心血来潮,自己制作了一个擀面杖。要问我为什么自己做擀面杖?因为附近超市没卖!
然后就是大张旗鼓的发动全家包饺子,和面、擀皮、调馅儿,好不容易包出一盘,中午了,3人不够分!散伙散伙,下回不干了,擀面杖只用了一次,就被永远的抛弃了!
在父母随我北上一年多的今天,才刚刚吃完大叶芹肉馅儿饺子,还是他们自己提议自己包的,现在家里也会隔三差五的包饺子,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入乡随俗了吧!要是以前,简直难以置信。所以,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好了,这个回答就先到这里啦!其实还有很多不同,比如:
北方人说话儿化音重,南方人都是平舌。
北方空气干燥,馒头放外面会干成砖头,而南方会吸潮发霉。
北方的衣服可以在室内晾干,南方是需要太阳暴晒太能干。
北方的蔬菜可以生吃,南方喜欢炒熟来吃。
南方人吃饭顿顿离不开汤,北方人相对来说,喝汤比较少。
北方的柿子有多种含义,还有笨鸡蛋,笨土豆……
太多太多说不完,这个回答就先到这啦!欢迎补充![奸笑][思考]
去北京,和在我们长沙一样,2个人点了两荤一素一汤,然后上菜的时候呆了,这简直是五个菜的分量,吃了一半都没吃完。不过各地菜肴口味不一样,有些吃不太习惯。
然后觉得糖葫芦是真的很好吃,以为糖葫芦都是酸的,我们本地的糖葫芦的那个山楂太酸了,结果在北京,就是随手买的路边的,都非常非常好吃,吃一口,太幸福了有没有,原来这才是糖葫芦的真实味道。我北京同学都被我弄得哭笑不得,觉得我神态太夸张了,可是确实是真的,觉得太好吃了。
我是长沙人,因为酷爱旅游,去年和前些年到过北方陕西、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省市,有这么些事情到了北方才知道的。
A、吃饭吃菜不用碗盆装,竟然直接用大铁锅当菜碗。七八个人围着铁锅夹菜吃饭。后来服务员告诉我们,这叫烩菜。后来跑的北方城市多,吃烩菜也吃得多,竟然喜欢上烩菜了。但各地烩菜味道各有千秋,名称叫法也不一样。有“东北乱炖”、“河南烩菜”、“山西烩菜”、“河北熬菜”等等。各饭店根据价位不等,烩菜里的食材各有千秋。最普通的烩菜里有肉片、粉条、豆腐、大白菜、豆角等等,我们一行4人围坐在大铁锅前,铁锅边沿还贴上了玉米饼。满锅里五颜六色,色香味俱佳。菜吃得差不多了,喷喷香的玉米饼也烙好了,吃上两三个玉米饼,既美味又营养,而且五谷杂粮对人体营养均衡帮助大。这是我到北方饭店吃饭才知道的。
B、吃饭没有饭吃,连面条都没有,除了吃羊肉还是吃羊肉,这也是到了北方才知道的。2016年5月,因为我表弟的一家分公司在内蒙古一个县城,他特地请我们夫妇到达陕西榆林后,让他侄儿驾车,陪我们去鄂尔多斯大草原去游览。在鄂尔多斯大草原上吃午饭时,他特地请我们进一家牧民家吃饭。这家“牧家乐”一共有3个大蒙古包。相当于我们南方的“农家乐”。在偌大一个蒙古包里摆一张大园桌,蒙古族人的老板夫妇从另一边蒙古包端上来的菜全部都是清水煮的羊肉、羊蹄、羊排。既没有蔬菜,也没有米饭,外加一小盘饼干和羊奶。我们向老板想要几根面条都没有。这就是蒙古人的原生态生活。南方人不吃一粒米饭尽吃肉,肯定不习惯。可是看看他们蒙古人,天天吃牛、羊肉,个个健壮如牛,这个也是不去北方不知道的。
C、歧山哨子面,一餐可以吃十多碗,美味佳肴的哨子竟然这是存放半年的。到北方品味才知道的。2O14年8月,我旅游到表侄儿陕西机械维修公司,他专门请我去歧山吃哨子面。歧山这个地名,因《封神榜》一书有“凤鸣歧山”一章而闻名遐迩。到歧山吃正宗的哨子面,真的是一种不同美味的体验。我们一行10人驾车来到歧山镇,镇上几十家面店都挂牌:“歧山哨子面”,有的还加上定语:“正宗的”“最正宗的”。我们随意找了家方便停车的面店,每位仅30元钱。据老板娘介绍,哨子(长沙人称码子)是腊月杀的一头大肥猪,而后把肥猪肉熬成大半锅猪油,而后把瘦肉剁成细粒。再在猪油中加入五香、辣椒等许多祖传香料,连同瘦肉一起熬制而成,临时要用作汤粒时,再加入木耳、红箩卜丁等配料。熬过的哨子然后用小陶瓷缸装上密封,上层白猪油封口,保存半年不坏。每有客人,从中取出哨子加配料下锅成汤。吃歧山哨子面方法与众不同的是面碗,仅仅一如牛眼睛大小,每碗仅仅只能装一小筷子面条,如果数多少根,顶多七八根面条,一筷子而已。满满一桌子凉菜,而后一碗哨子汤,最后服务员上面,每人一小碗,将面倒入汤碗入味再吃完,再一碗碗添加,至到肚皮圆滚吃不下为止才停止上面。据介绍面有各种原料的,绿豆面,乔麦面,纯麦面等等,制作精细,不仅韧劲好,口味感美,一碗色香味俱佳的哨子面大开味口。服务员一轮又一轮,每人都是吃了五、六碗,最多的同行的“张大个”竟然吃了十小碗。真叫一个“绝”。平常南方人不太喜欢面食,我也破例吃了5碗,说是5碗,也就是几筷子而已。这种体验,也是到北方才知道的。
以上是关于饮食文化的种种体验,到了北方才知道的。
请各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