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为什么网约车时代打车反而越来越难?
越近的车就是不给派,派的车都是2.9公里左右的车,叫车就是急着想走。当然有些人打车不着急,有好几次一看离我2.9、2.8公里的司机我就取消了,知道驾驶员不容易,就是搞不懂为什么不就近派车,现在习惯了,下单一看离得远的就取消订单,直接坐出租走了,再说现在价格也没有什么优势,出租车又快又稳,好多网约车驾驶员一看就是新手,开的慢不说,好多连导航都看不懂,我回家在一个十字路口要走桥下,导航也明确提示,好多次,一不注意驾驶员就直接上桥了,所以现在无所谓了,出租车也没有以前那么拽了,上车就走,同样路程、同样时间点,到目的地,出租车要快不少!所以现在赶时间就直接出租了,反正现在空车很多。关键滴滴派单不考虑距离,估计滴滴考虑哪个驾驶员分高就先给哪个驾驶员,分低的驾驶员就在你面前也不派单,我现在对滴滴的这种派单机制已经严重抵触了,总之派车近的我就等一下,派车远的就不必了。毕竟我打车距离都不远,司机也不容易,开近3公里花7、8分钟接我一个起步价也不划算。
网约车加价模式一定程度上是“变相涨价”
面对网友吐槽的打车难和打车贵,需要从多个层面来探讨。
首先,人们吐槽打车贵,一定还暗含着这样的一句话:“正价”打不到出租车了。网约车市场价格是放开的,巡游出租车的价格是管制的,但网约车价格正在向巡游车出租车传导。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当绝大多数巡游出租车接入滴滴等叫车平台,真正空驶供扬招的出租车已越来越少。网约车尤其是短途的网约车价格升水,实际上让出租车价格也因为“加价模式”,一定程度上也“市场化”了。也就是说,出租车价格已经暗度陈仓,涨了!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这就与“巡游车运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的相关规定相左。通过平台技术手段,就可以绕过听证会实现变相涨价?此处听得到民意的起伏。果真如此,这就需要监管发力。技术不能成为变相涨价的马甲,互联网 出租车不能变成了互联网 钱。
是否与平台一家独大有关需要监管部门核实并作为
其次,从经济学原理看,打车难、打车贵无非两个原因,一是供不应求,二是垄断导致的人为抬价。如果单是供求关系,显然比较难完全解释为啥在非高峰时段也会出现加价才能打到车的现象。
现在的网约车平台一家独大的现象众所皆知,网络上有文章就指出,最近打车难与打车贵还与“派单逻辑”密不可分。在滴滴派单逻辑下,接入滴滴的出租车司机按兵不动、坐等乘客不断提高小费的心态普遍,最终结果是乘客反复加价才能叫到车,浪费时间与金钱的同时损伤的就是载客效率。如果这种说法与事实相符,打车难、打车贵就与网约车平台一家独大有关。这同样需要监管作为。
解决“出行难”不等于解决“打车难” 怎么办?
再次,从长远来看,打车贵与打车难或许只是表面的,问题的核心应该是出行难如何解决。
公众:希望打车方便、便宜、畅通
从公众的层面来看,当然不希望打车难。一个打车族眼中的完美出行大概是:打车、便宜、不堵、自由(网约车自由进入市场)。但这是一个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无法同时实现的“不可能四边形”。城市的交通既有格局不是一张白纸,城市网路不能短时间内优化,私家车使用强度不能说压缩就压缩。这样的约束之下,网约车自由进入,车价是低廉了,但“通畅的路”就很可能更堵;反过来,若要保障道路通畅,就要对车实行数量管制或者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用车成本,而无论哪种情况都会让打车族堵心。
管理者:道路资源有限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在地方主政者以及道路交通管理者看来:网约车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新事物,但城市有限的道路资源,经不起公众都打车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才是发展重心;网约车与出租车低价只会过度调动打车需求。总之,出租车与网约车只是也只能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补充。正是在这个逻辑之下,才有交通部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按照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原则,有序发展网约车”,才有北京市的“充分发挥运价调节出租汽车运输市场供求关系的杠杆作用”。
不过,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高端网约车涨价自然符合经济规律,但出租车即便要涨价也应该是在走完法律程序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需要走听证程序。不能借着技术的手段或者是所谓的派单逻辑,在实质上将程序正义架空。
顺风车、拼车更需要网约车平台助力
最后,从日本等国家的经验来看,尽管私家车保有量很高,但使用强度并不高,在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提升私家车的使用效率或者也有空间,这本身需要网约车平台来助力。
北京上海对于顺风车、拼车并没有作限制,而这两样真正体现分享精神的形式,其实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在存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使用效率的方式来助力解决出行难的问题。
否则,从巡游出租车的情况来看,网约车平台不但无助于解决打车难、打车贵的问题,同时也很可能无法提高载客效率(派单逻辑成立的话),带来的反倒是打车价格的上涨,这样的网约车对社会而言带来的益处实在有限。因为民众不禁要问,需要网约车平台做什么呢?还不直接上街拦车碰运气!
现在大家在“吐槽”打车难,那么等到打车无比容易的时候,大家就该埋怨价格贵了。
作为用户的立场上,既要便宜又能快速打到车,这个出发点是人之常情。但是大家都一味只追求这点,又要司机来得快,又要司机赚得少,那么只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司机不干了。第二,公司倒闭了。
我们就只单说“难”这个问题,“难”是没有绝对的,只有相对的。那么,跟什么对比之后大家觉得现在打车“难”呢?看问题的话重点就是“网约车时代”了。是不是因为现在明明可以网上预约,而网络这么发达,科技上来了,为什么效率下去了呢?
那好,我们来看看非网约车时代打车为什么容易些。
以前都是路边拦车为主,也有些是留着司机的名片然后电话联系。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就是提高坐车成功率。路边挥挥手,司机能不能带,车上客满不满双方示意一下就知道了;电话一打双方几句话也就说明白了。
司机们能带就带,不能带就拒绝,提升了双方效率。你不能带我我就叫别的,实在不行就坐公交地铁了。
而现在,因为是网约车,很多打车的乘客都是偏远不好打车的地方用软件打车,司机的单都是自动接的。有时候千里迢迢往那赶,去晚了,顾客一取消订单……白跑了。
而且现在的油价已经7块多,如果一天做以前那样的事,司机们是不是“掐自己的大腿”跟自己过不去?如果还遇上乘客只是按单趟收费的情况,然后返回就得跑空车……
所以司机有时候也不是不想快点接完上单跑下单,有时候看到一南一北,一东一西……乘客再给个差评,平台的“只获取单方面意见”,让“出租车司机”这个行业变了味道。而司机的不满不能发给上司,不好发给家人,所以很明显现在司机的态度比以前差了好多,但又怕差评影响业绩都是“绷着”的,或者就干脆“破罐子破摔”。抱着我难你也难的心态,但这只会恶性循环。
本来,出租车就只是交通工具的一种补充,而且现在的交通市场上商家都在争取自己的那份蛋糕,网约车所属的平台更是得与“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还有常胜不衰的公交车、地铁等“抗衡”。
一方面让百姓觉得实惠,觉得打的就跟坐公交一样必不可少。那么只能从司机这边抽成,以至于很多司机不断流失。
这也就导致“供不应求”了。所以要整顿的不单是司机,还有顾客问题了,毕竟人口越来越多……
虽然进入了“网约车”时代,但最近很多人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越来越难打到车了。以前叫专车、快车,司机们接单很快,车也很多。但现在每次打开软件都是附近无车,要不就是需要加价。就算是预约也是久久没有回应。我们会很明显的发现,用滴滴打车时等待时间比之前长了很多,为什么?
车少了,也贵了。2017年下半年,很多城市像深圳、北京等经过了新政过渡期之后,开始正式实施网约车细则,包括严格限制车辆、司机、车牌等等。而目前大部分网约车和司机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实际上无论北京也好,深圳也罢,出台网约车细则,核心意义就是限制外地人参与网约车市场。所以新政的实施导致网约车平台少了,符合条件的司机少了,车自然也就少了,而我们感受到的就是打车难了。其次,很多司机放弃了全职或者兼职来跑滴滴,因为越来越没钱可赚了。平台收费太高,补贴少了,司机们觉得不合适,也导致了网约车的减少。
打车难时代回来了吗?的确,网约车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方便快捷还便宜,随便站在路边就可以约到车,那对于乘客来说是一段愉快的打车生活。但今后网约车价格势必高抬,关键是车辆减少了。而这些情况就会导致黑车等乱象重新抬头,我们打车更难了。所以,已经有不少人开始选择重新使用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或者打出租车。
在以前的出租车时代,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打不到车、被拒载、司机绕路等情况,而网约车一度被认为是出租车市场的颠覆者,是被寄予厚望的屠龙少年,网约车价格更低,服务更好,只需要在软件上点一点,车就能来了。但是,到了网约车时代,为什么却有人认为,打车反而越来越难了呢?
价格更贵了
首先就是价格,出租车的价格是要由物价局核定的,不能随便涨价,但是网约车不同,它本身就是属于市场化的行为,本身网约车的价格要实行政府的指导价,但是某网约车平台把车型分为了特惠、普通快车、拼车、优享等等,实际上就是变相涨价,很多地区的网约车价格已经高明显高于出租车。
出租车招手不停了
以前在市区打车还是比较方便的,因为出租车很多,只要看到是绿灯,都可以招手即停,但是现在在市区,你即使看到空载的出租车,很多你即使招手他们也不会停下来载你,为什么,因为出租车也接入了网约车平台,很多都是去接乘客的,自然不会停,真正空驶的让你招手就能停的出租车已越来越少。
高峰期排队加价
在高峰期打车,有时候反而更难了,因为经常遇到需要排队的情况,这也和派单的逻辑也有关系,一旦遇到排队,加价的乘客往往会优先叫到车,导致有的时候我们只能不断提高小费,这也导致打车的成本更高了。
网约车平台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从打车的便利性上来说,从以前的路边招手叫车,到如今的手机操作,打车这件事本身肯定是更容易了,我们也不需要再担心被拒载被绕路,但是网约车平台的出现也会导致打车更贵了,有时候要加钱才能更快打到车的问题,从经济学原理看,打车难、打车贵无非两个原因,一是供不应求,二是垄断导致的人为抬价。供不应求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是人为抬价确实不合理的,网约车本身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出行效率,但是如果缺少监管,就很可能导致无序竞争的出现,出现打车反而更难的问题。
现在的网约车花样越来越多,这样特惠那样特惠的,司机根本不赚钱,哪怕是开电车跑,运气好点的2.3白一天,不好的100多块钱一天,看是很高,但是司机是出人和车,成本很高,我也跑过,我就不喜欢特惠单,特惠拼车更是坑的无法。
网约车也好巡游车也好本质都是出租车,出租车本身就要消耗城市道路交通资源总量,所以按照发达国家大型城市的发展经验,总量是需要控制的,而不是无需的增加数量,出租车数量太大了,就会大量占用道路交通资源,导致城市交通流速下降。
滴滴的出现本就是异类,利用奖励机制烧钱,反向刺激车辆资源增长,利用降低运价刺激乘客资源增长,制造了虚假的繁荣,导致原有公共交通的客源转向出租车市场,引致城市交通恶化,滴滴的弊大于利。
对于滴滴的投资人,前期大量投入资金烧钱,资本是要追求回报的,现在行程了垄断,垄断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暴利,所以现在快车专车都增加运价成本的分摊,贵很多就不奇怪了,有人说贵了司机就赚钱了,应该有更多司机出车呀,可是实则不然,滴滴一面涨乘客的运价,一面压低司机的运价,中间获取更大利益,这样导致很多司机获利降低,离开这个市场,运力紧缺问题就出来了,所以打车就更难了。
首先要解决的是就近派车的问题,多数司机接到单子都是三四公里接人,郊区还好,市区红绿灯多,很多地方单行线,乘客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司机白白烧油心疼掉肉!每天空驶里程相当多!明明你看到路边乘客在拿手机发单,但是你就是接不到!也许是滴滴为了防止恶意刷单,但是现在还有谁刷单,毛奖励没有,我从去年九月开始就不开滴滴了,没人格,没保障!
高德也很恶心的,我这是小县城,半夜一点基本上没车了,我一点接了一个单是18公里路的客人上车后说要去杭州,我说你这单不是叫到屯溪的吗!客人说我的单就是叫到杭州的叫了半个小时了都没有车接单所以就改成了短途单再叫的,这才派给你出租车司机…客人也是讲究人,250公里路平台上是一千三他直接给我一千五。…还有一次也是半夜街上就我一辆车,有一个单我抢了三次才抢到,前两次都显示订单被抢走了。接到的客人说:我三十多个平台从109到150的车我都全部点了,夜里还是出租车便宜,其他平台价格太贵了。
有很多原因,我就想到的常见的说几种,一,网约车不会像巡游的士那样到处跑着,一般到一个地方后都会就近停车等待派单,这就会造成运力不均衡,一个地方车扎堆,一个地方空无一车。二,派单距离,以前是就近派车,现在呢接单距离都很远,2.7公里2.9公里派单是常态,这就变像的降低了车辆的使用效率,三,应该是最主要原因,平台有单不派或控单,以逼迫司机开启拼车、特惠等对平台高收益,剥削司机的行程,也有意造成乘车叫车困难,诱导乘客加价或购买他们的所谓什么套餐!
现在跑滴滴除去油费和车损,本就是个微利的行业,至于滴滴公司抽成利润这里就不做定论,,一个微利行业如果还需要政府监管,达到政府的要求必然大大增加行业成本,让本来的微利更加微利。和同行业的出租车相比,出租车叫份子钱,网约车交抽成,两两抵消,出租车的车不是自己的,没车损,网约车的车是自己的,有车损。出租车可以随意挑单、拒载、加价、拼客。网约车则什么也做不了,还要忍受上帝的各种刁难。一比较下来,真不如来出租车。所以做网约车的越来少了,当然难叫车了!这就是太正常且现实的事。
跑滴滴,最大的乐趣就是,发现很垃圾的乘客,直接到上车点点行程开始计费,然后波滴滴导航很正规的开车。到达目的地报备,乘客替人叫车,按滴滴游戏规则,乘客无法投诉,打一星滴滴可能会屏蔽,必须要教训下装逼的。有次半夜12点接了单酒吧出发的,乘客可能喝了点酒,很狂,直接拒载,还骂人。我上车直接开始行程,然后达到目的地?99元,报备,滴友那边车被吐脏图片上传,滴滴照样垫付,乘客投诉无限,他要不付钱,以后别打滴滴。就这么简单,本人服务分98,绕路,加价经常,跑滴滴你必须要学会套路,坚守跑滴滴底线。另外手机上放几张图片1,酒后车辆被吐脏图,2,乘客带宠物图片。3,乘客超员图片,等等,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