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数码科技

如何杜绝孩子看别人脸色,讨好别人的行为?

提问时间:2023-07-28 09:29关键词:孩子

如何杜绝孩子看别人脸色,讨好别人的行为?

点赞1、黄山市 网友:浅山藏

你好,但从你小孩子的的这个表现(孩子为了玩手机,总是说:“奶奶我乖乖的听你的话”,奶奶也总是说:“你乖乖的听话,奶奶就把手机给你玩”。),我其实觉得你家小孩子很聪明,因为他能够将事物的关联很好的联系在一起,目的性很明确,而不是简单来说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但是这样的行为模式也会给小孩子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你或许已经从你的担忧当中发现了一些,你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变得见风使舵,墙头草两边倒,当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不能够坚持自己的主见,当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真正是想要什么的时候,我相信这是一件让每个父母都感觉到害怕的事情。而这种教育方式很有可能造成他的讨好型人格,他们从小缺乏了自我价值感,“讨好”是他们唯一知道和掌握的获取自我价值感的渠道。

小孩子或许很听奶奶的话,但是当奶奶不再拥有手机的时候呢?小孩子是否依然会听话?父母的权威性在小孩子面前其实也已经被这种教育方式给消耗殆尽了,因为在这段教养方式里面,所有的都是利益驱驶的,显得太目的性太成人化,而小孩子本应存在的天真,真诚却找不到了。

我们有的时候在教育小孩子的时候不要过于强调懂事,而是要告诉他为什么需要这样做,这样做不是为了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话,而是选择这样去做本身就有他的目的,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别把小孩子当小孩子,要当小大人来看待。

点赞2、十堰市 网友:空心木偶


其实从这个问题能看出父母的担心,孩子可能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反而去做让别人高兴的事。担心孩子心里委屈、受欺负。其实孩子这样做可能是出于以下两个出发点:

1、他可能觉得自己的想法不重要,不值得拿出来说;

2、他可能觉得让其他人开心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喜欢自己。


对于第一种情况,父母可能需要在生活中创造更多的机会,用平等的态度询问孩子想法和感受,比如可以说“这件事你怎么看?”“你觉得怎么样更好呢?”,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要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对于第二种情况,父母可能需要在生活中更多的用语言来表达爱,告诉孩子自己是多么的爱他,并不是因为他做得好、成绩好、长得好看等等,而是单纯的因为他是他。这种无条件的爱能够给孩子无限的力量,敢于做真实的自己。


而总是用乖去评价孩子,很容易让孩子养成讨好大人的习惯。因为他渐渐会把自己评价为“乖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尤其是6岁以前,他对自己评价是以外界评价为基础的。


当孩子成为了“乖孩子”,他就会越来与越听话,越来越习惯顺从,既不敢“不乖”,也不能“不乖”,因为“不乖”很可能意味着自己不再是个好孩子了,意味着会失去父母、家人、老师的爱与赞扬。


明智的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就是从内心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不能因为孩子身上有了你的遗传基因就可以对他随心所欲。其实,孩子只是在年幼时才需要和你在一起,你不过是在尽一份社会责任而已。只有内心不把孩子狭隘地当成附属品,你才会尊重和宽容他,你的爱才是大爱!


当心中拥有这样的一份爱时,你就会给孩子生长的自由,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自由!


免责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点赞3、黄石市 网友:街机三国

首先,要明确孩子看别人的脸色以及讨好别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孩子所处的环境、孩子每天接触的人和孩子的交流方式。所以,即使是杜绝,也是从改变成年人开始,而不是孩子。

成年人需要进行什么改变呢?

1?不要总是让孩子“听话”

我们来想一想,当我们要孩子“听话”的时候,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其实是“顺从”。如果“听话”是一种“教育方式”,我们可以接受,那么,有人希望孩子是一种“顺从”的状态吗?当然没有!

既然这样,就请不要让孩子“听话”,没有思想的“听话”,孩子是多么地可怜。

2?对孩子进行奖励时,请不要用物质奖励。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对孩子进行奖励屡见不鲜,如果经常性的物质奖励,就会让孩子每天把心思放在如何获得奖励上面。长此以往,孩子的动力就是奖励,而不是——这件事情本应该由我做,或者无论奖励与否我都需要对自己的某件事情负责。

当这样主动性的思维被孩子抛弃之后,再想让孩子拥有它就是难上加难。没有内动力,孩子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

奖励,可以是一个拥抱,一顿为孩子精心准备的晚餐,一次全家人的共享时光等等,只要我们头脑风暴一下,会有比物质奖励更有效、有意义的奖励。

3?关于游戏时间,是家长和孩子已经规划好的。

现在的手机、游戏,是每一个孩子都不能抗拒的,也是每一位家长不能跳过的烦恼。其实,当我们生活在这个大众的世界里,必然不能超脱于其他人。所以让孩子玩,就是我们唯一的、被动的选择。

我们可以主动地做什么呢?可以规定孩子玩什么、怎么玩、什么时间玩、玩多久,都可以和孩子进行约定。而且孩子越小,约定起来就越有效,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自律的能力,进行规划的能力。(因为这里面的规划,是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商量的结果。)

4?请谨慎使用“夸奖”。

夸奖是什么?是糖果。有哪位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天天吃糖呢?现在已经没有了,因为他对牙齿不好啊!所以夸奖只能偶尔进行,就像用糖果偶尔解解馋是一样的。

用什么代替夸奖呢?用鼓励!什么是鼓励?孩子背出了唐诗,认出了生字,我们不要说:宝贝,你太棒了,你怎么这么聪明啊,教了两遍就会了!

而是要说:宝贝,你这么快就记住了,你是怎么记住的可以告诉妈妈吗?或者说:你是不是妈妈一边说的时候,你就一边在心里跟着妈妈读了?也许孩子回答是,也许回答不是,如果孩子的答案是“不是”,他便会说出自己的方法。

这样,孩子在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了方法,且方法得到了妈妈的肯定。是因为方法让孩子得到了这个结果,而不是因为“聪明”。夸奖孩子聪明太泛泛,时间久了,对孩子也不再有激励的作用。所以,要改夸奖为鼓励。

孩子之所以“取悦”他人,是因为他得到了“好处”,摸清楚了家长的“行事风格”,让孩子得到他应该得到的,让孩子用正规的方法、双方的约定来得到他应该得到的。

“夸奖”变鼓励,鼓励孩子的方法,鼓励他的思维、鼓励他的过程,而不是夸他的人,夸他的聪明,夸他的反应。

注意以上四点,你将是一位省心的妈妈。

我是@李七月的育儿经

点赞4、怀化市 网友:以茎制洞

孩子喜欢讨好别人,一方面说明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心思,懂得如何用自己的妥协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平常的生活中,家长经常用“听不听话”作为教育孩子的手段。

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就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当他们看到单凭自己的哭闹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时,就会寻找其他的门道。而在发现通过讨好就能如愿以偿之后,他就会不断地采用这样的方法。如果孩子只是偶尔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必太在意,但如果像题主所说经常为了玩手机而讨好奶奶,还是要引起注意的。

那么,怎样做才能避免让孩子形成看别人脸色的习惯呢?

一是从家长做起,不要以孩子是否听话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不要动不动把“你不听话,我就……”或者“我们家孩子真听话”挂在嘴上。其实,用孩子是否听话在判断孩子好与坏真的是一个十分普通的现象。我家孩子爸爸也经常得意洋洋地夸孩子听话,可我已经很郑重地告诉他:不要再用孩子听话来夸孩子。因为听话是以你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而实际上,你的标准并不是真正的标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孩子非常想要做一件事情时,告诉他对还是错,为什么说那样做对了或是错了,以后应该怎么做。

二是给孩子确立正确的做事原则,比如什么应该坚持,什么可以妥协。人们常说:“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外圆内方。”也就是说外面看起来和善,但实际上,对于重要的事情一定会坚持原则。其实,我们通过历史故事就会发现,真正有原则的人都是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所以,从小就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做人做事原则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告诉他们什么样的事情必须坚持按标准去做,比如基本的做人底线等,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寻找捷径,比如只是为了逗家人开心等。

三是家长以身作则。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在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人做事行得正走得远,这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亲子沟通如何说:拥有30余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致力于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你问我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关注!

点赞5、盘锦市 网友:孤南。

看别人脸色讨好别人的孩子会委屈自己,做事畏畏缩缩,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活得委屈,都想要孩子自由的做自己。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严重的孩子,确实需要家长重视和科学引导。

什么原因造成讨好的行为模式

喜欢看别人脸色、讨好别人的孩子,是先天和教育环境共同造成的。

比如外向的孩子更可能成为领导者,而天生性格内向的孩子更倾向于成为跟从者。每个人都需要归属感,为了要获得同伴的认同,获得小团体中的地位,跟从者会通过讨好领导者来实现。

家庭教育环境也是造成讨好行为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父母本身是讨好型的人,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和内化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事风格,成为同一类人。题中描述的奶奶和孩子的对话,孩子就吸收了奶奶的行事特点;

另一方面,过于强势的家长,也可能"逼"孩子成为这样的人。过于强势的家长不懂理解和尊重孩子,很多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很多是无意识发,表面看似为孩子好)。家长在各方面都更强大,孩子为了生存,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和重视,会发展出察言观色的能力,会通过屈从、讨好来获得。

讨好型行为模式的负面影响

讨好的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或委屈自己,其目的原本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但对方往往都是会被惯坏的,你越不敢表达,讨好对方,对方就越容易把你对他的好当成是理所应当,忽视你的感受和需要。

另一方面,讨好型人习惯在社交中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做什么事情都是畏畏缩缩的。

长期这样讨好人的需求一直不被看见,会活得很累,失去自信和自我。

怎么改善

1.父母要多关注、理解、尊重孩子的需要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的爱,有力量去做自己,而不是将能量用于费尽心思讨好和取悦父母,慢慢的其行为模式也会变得敢于表达自己(而不是因为怕父母拒绝或批评总不敢表达自己)。

2.多鼓励孩子表达,创造机会锻炼其主见性。

比如在家中让孩子角色扮演,创造条件让孩子组织游戏或组织活动等;每天花半小时和孩子聊一聊一天中最开心和最不开心的事情,说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和需要。经过训练,孩子就会习惯表达自己的感受,有主见并敢于表达。

3.刻意帮助孩子发现长处,发展一些优势技能,建立自信

比如每天写下一些孩子的优点;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刻意练习发展成长处。比如我的侄女总是不自信,她爸爸发现她喜欢跳舞,专门培训她舞蹈,后来孩子参加了一些大型演出,慢慢被人刮目相看,在学校有很多活动机会,现在已经非常自信,也不再通过讨好别人来获得认可。

4.教会孩子一些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内向孩子天生更善于察言观色,反应速度更慢,相对于外向者对情绪更敏感,这些天生的特点让孩子会在交往中处于弱势。这就需要家长教会孩子不卑不亢的,互相尊重的人际交往技能,给予刻意的场景练习,比如学会拒绝、不被尊重的时候要表达出来,等等,孩子这方面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希望以上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关注"嘉妈Jane说":中国人民大学管理硕士,北师大心理硕士,美国正面管教家长讲师,80后二孩妈妈,专注家庭教育。

点赞6、太原市 网友:荒途孤影

如何杜绝孩子看别人脸色,讨好别人的行为?

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我一直尊重我的孩子,把她当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所以我的孩子没有这种讨好行为的存在。

今天我还跟孩子的爷爷谈了一下,我们爷爷是有着30多年教龄的小学教师,在对他孙女的教育上还停留在对学生的态度上。总要求我们孩子听话,对于老大和老二的关系上,他总一味地偏袒老二,这些做法深深伤害了我们老大的心。而我们老大对很多事情都是有自己想法的人,并且也是孩子,不可能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了。所以今天就跟爷爷发生了冲突,她也特别反感她的爷爷,今天下班我还跟她沟通了很久,孩子的心结才被打开了。

我们爷爷还在晚上说,他们当年怎么样教育孩子的,哪像我们孩子。我心里真的非常不舒服,难道我的孩子我要把她变成逆来顺受的、靠讨好别人的人,这不笑话吗?我觉得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有对事物判断的能力,如果连主见都没有,谈何自立、独立!要让孩子杜绝看别人脸色,讨好别人的行为,一定不要只强迫孩子听话,只让他们做乖孩子。做有主见和听话不矛盾,但这种听话是建立在孩子有自己判断力的基础上的,人没有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很容易成为讨好型的人格的。

小羽妈是国高级育婴师,有十年的母婴护理经验,学前教育专业,多网络平台撰稿。关注妈妈健康和宝宝成长,同时也是二胎妈妈,育儿路上我们在一起!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点赞7、大连市 网友:刀锋偏冷

我们确实能发现,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会看家长脸色,亲近比较溺爱自己的家长。孩子讨好家长的行为,在每个家庭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趋利避害是人们的天性。

每个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如果我有需要,我自然会选择能够满足我这个需求的人。孩子也是一样,当他想看手机的时候,他知道爸爸妈妈可能会拒绝他,而奶奶可能会同意,所以她就会趋向于寻找奶奶。

换了另外一件事,可能爸爸妈妈同意的可能性更大,那么孩子自然会讨好爸爸妈妈。

孩子一旦养成讨好他人的习惯,就会变得看他人脸色,无法做到自己独立自主,内心不够强大,做选择的时候没有力量。

所以要尽量杜绝这一点。

解决方法一:制定规则家庭一致。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那么就知道孩子之所以讨好别人,是因为他发现: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家庭必须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家里要制定共同的规则。

拿看手机来说,如果爸爸妈妈认为,孩子看手机的时间需要得到限制,那么就制定每天看几次,每次看多长时间这样一个标准。

制定标准的时候,孩子最好是了解这个标准的,如果他能够参与制定,那是最好的。

标准一旦制定出来,就形同规则,父母孩子都需要遵守这个规则。

如果家长总是玩手机,却要求孩子必须只能玩20分钟手机,那么显然孩子会觉得不公平,很容易在长期的实行过程中,让孩子产生反抗的心理。所以,最好家长和孩子都共同遵守。

因为家庭还涉及老人,所以家长之间一定要商量好,沟通好,不要爸爸妈妈去上班了,奶奶在家里独自带孩子的时候,偷偷的给孩子多看手机。

解决方法2:态度坚定。

规则一旦制定,就不要轻易改变,除非现实情况发现这样的规则确实不合理。

拿看手机来说,今天你严格的要求了孩子,另外一天,你可能需要工作,或者自己需要做些别的事情,希望孩子不要打扰你,就允许孩子多看一段时间。这样反复无常,并不利于孩子遵守规则。

另外不要因为孩子生病了,同情孩子,可怜孩子,给孩子更多时间去看手机。

也不要因为孩子某件事情做得特别好,而作为奖励,让孩子多看一段时间。除非你们做出另外的约定。

一旦规则确立,无论孩子如何哭闹都坚守规则,因为在最初规则制定的时候,孩子一定会挑战规则,他会无所不用其极,哭闹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在这个阶段,家长一定要坚决。

孩子遵守规则一段时间以后,可能又会试探你的底线,重新哭闹或提出要求,要多看一段时间手机,家长也需要及时制止。


作者:舒心(Annie妈妈育儿),情绪教练、正面管教讲师、高级儿童情商指导师、儿童财商讲师。欢迎关注我,并与我交流。

点赞8、牡丹江市 网友:筱竹听雨

这个问题可能出自家长的教育,如果我们对于孩子过于严厉,尤其是父母双方都过于严厉,则孩子很可能长期处于一种焦虑的状况中。从另一个角度说,很多家长,把“让让孩子服从”或“让孩子听话”当作了培养目标,这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尤其是3岁之后,孩子的成长中心,就从自我思考,变成了察言观色。我的建议,是让孩子培养独立的思考力、判断力与表达力。


尤其是在3-6岁协商期这个关键节点,我们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允许他自己的想法。我曾经给大家介绍过一个家庭互动形式,叫做“家庭式圆桌会议”,一家人围坐一起,无论是买米买面、买车买房、公司上市、企业兼并,都可以拿出来孩子了解一下,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孩子的想法是多么的可贵,对未来的影响也是深远的。(via勇赫侃育儿)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