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二战时美苏争夺德国科学家,为什么没听说争夺日本科学家?

提问时间:2023-07-05 02:41关键词:科学家,日本,德国,本科,二战,科学

二战时美苏争夺德国科学家,为什么没听说争夺日本科学家?

点赞1、定州市 网友:从心就怂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咱都知道这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有了科技这玩意,一个国家才能玩的转,才能做世界的领头羊。二战期间德国佬整出的黑科技,那海了去了,啥V2导弹,啥虎式坦克,据说还整出飞碟这种蝶形飞行器,再加上啥防空导弹,喷气式飞机。就因为小胡子希特勒喜欢大个的炮,愣是整出俩超级大炮,这是两门依靠铁轨才能运行的巨炮,分别叫“古斯塔夫”和“多拉”。八百毫米的口径,这吨位就达到了一千三百四十四吨,光炮弹就重达七吨,一炮下去这就能飞出去三十七千米的距离。

这些个东西,您要是没有个上百个脑瓜顶不长毛的科学家,根本就完不转。咱这么说吧,其他国家包括美国在内,二战期间整出几个黑科技,没几个吧。

说道这里,有人要说了:“老美不是整出个原子弹吗?”

别扯这玩意了,要不是小胡子希特勒要搞犹太人,推动原子弹进程的爱因斯坦估计还呆在德国搞他的发明创造呢!

所以科技的根子在哪,人才啊!

抢德国佬的人才

所以随着二战的推进,美国佬和老毛子进入德国,把德国给一分为二,分了之后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德国储备的海量的科学家。

这些个聪明的脑瓜都不长毛的人,要不是胁迫,要不是重金收买,要不是利诱,总之各种手段齐上,就是不能让对方给弄走为基本目的。

美国佬还专门制定了一个“回形针计划”,任务就是收集德国高阶科学家。干这任务的人开始只有一百人,到后来翻了七倍变成七百多人,这七百多人又分成了无数个小组,罗列各种的科目。

啥战斗机分队,啥导弹分队,啥火箭分队,就这么把一千六百多个德国科学家给整到了美国给美国人服务。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土星5型火箭之父的沃纳.冯.布劳恩。

说实在的就这一计划,使美国成为了大批德国纳粹的避风港。但美国佬可是至死不渝的维护这些人。不然也不会有今天这种超越世界的科技,成为世界的领头羊。

老毛子也多呈不让啊,二千人的队伍就拉到了老毛子的地头,其中核领域的专家就达到了三百三十八人。

就这么一场瓜分,造就了二战结束后世界俩巨头的出现,美国佬和红色苏联。

在后来的几十年间,俩人凭着这些班底,在世界上对着世界领头羊的位置你争我夺的搞的不可开交。

所以德国在二战之所以这么牛掰这和这帮子科学家密不可分啊。

小鬼子的科学家

转过脸咱瞅瞅小鬼子,这个头不高,脑瓜也没装几两肉,整个坦克出来,说是中型的放在欧洲地界上充其量就是一装甲车。搞一机关枪,还把把子给整歪了。搞了一堆遥控鱼雷,结果被揭穿了是一帮子小鬼子利用身高的优势,钻到鱼雷里面驾驶鱼雷和美国佬玩碰碰车的游戏。

搞个气球下边挂个炸弹,这就拜托他们的天照大神送到美国吓唬美国佬的气球炸弹,还有那个名字特别美的樱花自杀式飞机。这玩意谁要,搞优惠买一送一,一买必须一打,不然就臭了的玩意。

当然原子弹他们也玩了一把,结果给美国佬拿出来呈上之后,美国佬扣着大鼻涕就糊了一纸片子,根本就瞧不眼的玩意。

还有那些个石油专家,放着大庆那么大个油田愣是看不见,你说这帮玩意整回去干吗用,添双筷子白吃饭?那哪成啊!

说道这里,有些个朋友就要问了:“这小鬼子真没有东西可以分的了?”

还真有,731部队那些个搞细菌战的瘪犊子,他们的部队长石井四郎连同这帮家伙的所谓的科学材料,被美国佬一锅端回了家。这么说吧细菌这玩意是依靠无数的活体实验,积累出的数据做后盾来搞成果。

小鬼子在咱大华夏地头上最不缺的就是活体,这实验做的一遍又一遍,那数据积累的海了去了。这帮人被美国佬给请了过去。

想当年,在咱大华夏的解放军干美国佬的时候,这731部队出来的瘪犊子还上战场上放过毒。

最后总结一下,德国之所以能被瓜分最关节的一点就是,美国和老毛子把德国的土地瓜分了。而小鬼子这头就只有美国佬自己,没人抢,再加上这帮东西真上不了台面,即使有那也是靠着缺德才有了那么一丢丢成就的玩意,所以就没有发生争夺小鬼子科学家的事。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点赞2、保山市 网友:女人味

首先德国是被盟军和红军分东西两线占领的,最后还被强行分裂为两个国家,所以,美苏都有染指;

尤其是美国,二战期间,有个“回形针计划”,旨在吸收德国纳粹科学家,通过争夺,将大批德国火箭技术专家及科研究人员转移至美国。只要你足够优秀,不用改名换姓的东躲西藏,自有八抬大轿去抬,享受老干部待遇。

下图,“回形针计划”中被带到美国的104名德国科学家。

最有名的是德国“火箭之父”党卫军少校,纳粹党员冯.布劳恩,是第三帝国的重点保护对象,战后又被美国花大价钱请走,不但没受到审判,还主持了土星五号等大工程,成了美国航天之父和阿波罗登月设计师,还担任过美国航天局的副局长。
(下图,冯.布劳恩局长)

再看日本,远东的日本被美军独占,美国是老大,一家说了算。战败的日本各个阶层各都在争相“巴结”美国老大,自然不存在所谓的“争夺”了。

(下图,1945年9月,裕仁天皇亲自到美国大使馆拜访麦克阿瑟,留下合影。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身材短小的日本天皇从“神”一下子被打入了凡间。)

其次,日本的科技发展水平有限,还达不到“争抢”那个地步。

举个例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殖民东三省,在所谓的“满洲国”大肆勘探石油。当时这方面有个权威专家,叫高田纯一,其学说叫做“海底腐泥起源说”,认为石油只存在于沿海地区。日本对此理论深信不疑,所以在东北的沿海疯狂勘探,当然了,最终一无所获。

这间接的导致日本不得不南下搞资源。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在旁人看来简直就是疯狂的举动。事实上,日本这么干也是迫不得已,就算再疯狂,也不会无缘无故去摸老虎屁股,而且,还是最大、最猛的那一只。

因为日本在中国战场已经非常吃紧了。自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一来,石油、橡胶和有色金属等战略物资的消耗量是非常惊人的。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日本又是资源小国,啥都需要进口,外汇储备非常有限,正常买,已经很难担负,加之,此时美国不断修改《中立法》,大有对日实施禁运政策的趋势。然而,根据“海底腐泥起源说”在东北的殖民挖了近十年,啥也没搞到,最终只能铤而走险。

不过,日本也有能拿得出手的地方,那就是建立在对中国人、朝鲜人和苏联战俘的活体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化技术和医学领域收集的大量数据、经验。比如,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和731部队“同伙”——侵华日军细菌战研究秘密部队“513”、北京“甲”字的1855部队等等。这些731、513部队的人,都因为掌握着大量在和平时期,正常渠道无法获得的活体实验数据和临床经验而被美国人当做人才保护起来,免于起诉。比如,后来美军在朝鲜战争时投放鼠疫的细菌战,就和731部队的”科研成果“有极大关系。

这些穿白大褂的杀人凶手中,不少都选择移民美国,享受着优厚待遇,以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著名医生、老专家的身份在美国南部的阳光地带颐养天年了。

毕竟,二战后,人类的外科手术、生物制药、航天航空技术的跨时代发展,哪个也离不开这些活体实验的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核物理学家也曾被控制审讯了一番,不过,日本的核武器技术美国人和苏联都看不上。

日本的核武器研究起步比较晚。当日本军方知道一公斤的纯铀-235爆炸所产生能量相当于18000吨的炸药时,高兴坏了。1941年5月,东条英机批准原子弹项目,并让仁科芳雄带着100多名专家组建科研团队,开始原子弹的研制,该计划被称为“仁计划”。

1943年,仁科芳雄终于完成理论研究,但进入实践阶段后,又傻了眼......

日本本土被盟军连番轰炸,海上封锁、禁运的情形下,缺铀(1943年末,德国曾秘密派一艘潜艇运送铀矿石给日本,中途被美军拦截了,最终只在福岛附近找到品质很差的铀矿)、大轰炸下不能稳定供电的情况下,仁科芳雄在东京的实验室还被美军给炸毁了,所以核武器研究进展非常缓慢。
(铀矿石)
美军占领日本后,在东京发现了5个用于提炼235的回旋加速器,请示汇报后,赶紧的销毁沉入了东京湾。大家想想,如果真是科技含量高于美国的话,肯定会被奉为至宝,拉回去研究了。

可见,日本原子弹技术还远没有达到与美国对扔的地步,没什么值得争抢的。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转载,如遇到类似搜狐作者“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点赞3、儋州市 网友:何方妖孽

二战时期德国的黑科技层出不穷:V2弹道导弹、虎式坦克、喷气式飞机、防空导弹等等都是二战中德国的杰作。二战时的德国科学家曾造出重达一千三百四十四吨、口径800毫米的两尊大炮:“古斯塔夫”和“多拉”。这两尊大炮的炮弹重达七吨,一炮下去可以飞出三万七千米的距离。当初这些武器的出世可没给盟军少添麻烦,甚至有些武器的设计理念还在影响着当代武器的设计。

1944年9月8日清晨6点睡梦中的伦敦人被远郊的一声轰然巨响惊醒:1000多公斤的炸药从天而降,在泰晤士河畔的奇齐克爆炸。携带重磅炸弹的不少德国的轰炸机,而是一枚名为V2的德国弹道导弹。这枚V2导弹从德军占领的荷兰海牙郊外起飞后只用了短短6分钟就横跨了英吉利海峡,最终给300公里外的伦敦造成了重创。导弹飞行速度之快使地面部队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

V2导弹的研发无疑是一项重大的军事技术突破。盟军方面迫切希望弄清V2导弹的原理,找出这个项目背后的科学家。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都下达了关于争夺德国武器专家的秘密计划。在二战的最后几个月里盟军的精锐特工与突击队员渗透到德国各地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这其中美国是最早对德国军事科研成果以及科学家引起关注的国家。

纳粹的种族主义政策迫使相当一部分德籍犹太科学家离开了德国。奥本海默、爱因斯坦等人不仅出走美国,而且推动了美国研发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39年物理学家恩里科·费密和爱因斯坦一同向美国报告:德国科学家已掌握了铀的原子裂变技术,而这恰恰是制造原子弹的第一步。正是在爱因斯坦等人的倡议下美国才启动了曼哈顿计划,而奥本海默则是参与曼哈顿计划的首席科学家。

随着对核武器的研究不断深入使美国开始意识到:如果希特勒率先拥有了这项技术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1943年底美国陆军专门为刺探德国核武器研究情况而成立了一个代号为”阿尔索斯“的特殊谍报队。”阿尔索斯“谍报队的作战任务主要有三项:抓捕德国核物理学家、夺取德国人手中的铀金属及矿石、借机破坏德国可能用于原子弹计划的一切工业设施。

从1943年12月起”阿尔索斯“谍报队先后进入伦敦、罗马、巴黎以及德国本土。等到战争打到德国本土后搜捕德国科学家就成为了”阿尔索斯“谍报队的头等任务。这时的德国战场上苏军在德国东线的推进已占尽先机:1945年1月苏军直接威胁佩纳明德,这距离德军的火箭研制基地已相当接近。在此之前苏军曾在穿过波兰时于荒野中发现了一些被德军丢弃的V2火箭外壳,随即将其送回莫斯科进行研究。

1945年3月18日美国第一步兵师开进莱茵河西岸的波恩。波恩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始匆忙销毁与他们正在试验的新式武器相关的资料文件:他们把这些绝密材料撕碎后放进抽水马桶用水冲走。然而有一个马桶坏掉了,所以扔在里面的碎纸片没被冲走。这时美军坦克已逼近波恩大学,来不及处理这些碎纸片的科学家们只得纷纷逃离,他们走后这些碎纸片被一个负责守卫波恩大学的波兰籍卫兵发现。

这名波兰卫兵把这些碎纸片掏出来交给了随后赶来的美军士兵。美国情报人员小心翼翼地把这些碎纸片晾干并拼接在一起。他们发现这是一份包含德国科研计划摘要和1500多名科学家、高级技术人员名单及家庭住址的重要文件。美国人根据这份名单开始一一搜捕德国科学家。这其中V2导弹的设计者冯·布劳恩是美国最想得到的人。1945年4月底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组建了一个由36位专家组成的调查团前往德国。

这个调查团的成员全被授予正式军衔:冯·卡门被任命为陆军航空队少将。这时正在美国留学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在老师冯·卡门的推荐下被授予陆军航空队上校军衔。调查团在美军的护送下冒着战火进入了德国境内。调查团的任务主要有两点:一是封存德国最高科技机密;二是“邀请”德国科学家为美国服务。1945年5月美军终于找到了他们一直在寻找的冯·布劳恩。

冯·布劳恩在被美军找到时只说了一句话:“我们虽然战败了,但我们开创了全新的战争模式,你们找我就是为了得到这种技术”。冯·布劳恩被俘后连同他的工作团队126名工程师一起被秘密转移到美国。1945年5月27日欧洲军械情报组长霍尔格·托夫托伊接到美军总部下达的对图林根地区展开搜索的命令。这一地区按美苏之间的协议将划归苏军占领,一个月后苏军就将抵达这里。

所以美国方面决定利用这一个月时间尽可能把隐藏在当地科学家找出来并带走。美国人在经过一个月的搜索后找到了100多名德国科学家,最终在苏军占领这一地区的6小时前美国人用软硬兼施的手段将这些德国科学家转移到了美军占领区。1945年9月20日冯·布劳恩等一批最高级别的德国科学家被送到美国特拉华州的纽卡斯尔基地,随后又被转移到德克萨斯州的布里斯基地。

当美国人在德国四处搜寻科学家时苏联方面也没闲着:当苏军攻入德国本土时苏联方面派遣了科学院院士阿尔齐莫维奇为首的一批物理学家以上校军官的打扮进入德国搜寻军事科学家。朱可夫元帅在苏联占领区实施“面包换人”的计划:苏占区单方面开放边界,同时发动所有宣传机器呼吁参与过导弹工作的德国人为苏联服务,而苏占区则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口粮和优越的工作岗位。

在美苏占领区交界的卡本霍夫小镇苏军直接把黄油和面包摆在检查站边上,同时还在一旁挂上标语:“过来吧,这里有生存的希望”。那些没被美国人搜走的德国科学家有的受此宣传的影响开始向苏占区汇集:赫尔穆特·格罗特鲁普是其中最有价值的“收获”——此人在佩内明德火箭中心专门负责制导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除了科学家之外苏联方面也找到了不少修理工、电工等负责具体工艺流程的熟练技术工人。

尤其是从德国所获得的核物理等领域的技术人才为苏联日后的核武器研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尽管德国直到战败也未能造出原子弹,但在铀矿石的加工和同位素分离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战后苏联克格勃领导人贝利亚在苏占区搜罗了300余名德国核物理学家和工程师。1945年6月首批德国科学家和他们的家属就抵达了苏联。8月斯大林下令拨款用于建设科学家们的办公和科研大楼以及住宅。

1945年12月内务人民委员会成立了专门负责管理在苏联工作的德国科学家的第9局。这些人后来直接参与到苏联的核武器研发计划中。1947年10月苏联以德国V2导弹为蓝本设计制造的第一枚国产弹道导弹R1实现了首次试射。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在哈萨克斯坦的米什克瓦核试验场成功试爆。庞大的核武库恰恰正是苏联在冷战时期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叫板的底牌。

美国方面搜寻到的德国科学家们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好处:1958年1月31日冯·布劳恩领导设计的木星—C火箭成功将西方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一号”送入太空。1969年7月美国成功将宇航员送上了太空,从而使美国在同苏联的太空竞赛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送美国宇航员进入太空的“土星5号”正是由前纳粹科学家冯·布劳恩主持设计的。冯·布劳恩不仅加入了美国籍,而且还成为了美国总统的科学顾问。

同美、苏两国竞相争夺德国科学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个战败国日本的科学家却似乎乏人问津。今天的日本也是世界上一个主要的科技强国,然而二战前日本的科技水平其实和欧美发达国家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当时的日本作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尽管在科技水平上长期领先于其他亚洲国家,但和强国林立的欧洲国家比起来就要滞后得多。二战期间日本的武器装备放眼全球其实是有些不入流的。

二战前日本的工业水平同欧美国家比起来属于二流:当时工业生产能力最强的是美国,德国可以排到第二,第三就是苏联,后面就是英国和法国,日本只能排在这些国家的后面。日本的工业水平决定了日本陆军实际上只是一支半机械化部队。由于当时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较差,所以日本的半机械化部队还能在中国战场发挥一定作用,然而如果要把日本陆军放到同一时期的欧洲战场就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了。

事实上美国和苏联都不大看得上日本的科技水平,那么日本真没一样拿得出手的东西值得美国和苏联去争吗?事实上美国方面对日本731部队的细菌战实验数据就相当感兴趣。731部队在中国人身上所进行的细菌战实验是灭绝人性的,然而也恰恰正是这种灭绝人性的实验使日本在细菌战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毕竟日本在细菌战方面是依靠无数活体实验积累的数据作为后盾。

美国人对日本的细菌战实验数据感兴趣不假,但在这方面美国并不需要和别人去争夺。二战后的德国是由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所以美国和苏联才会围绕德国的科学家和科研成果展开争夺。日本在战后是完全由美国一家占领的,那么美国还需要和别人去争吗?想要什么就自己拿不好吗?二战后除了少部分滞留在中国东北的日籍科学技术人员之外绝大部分日本科学家都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

战后由美国主导的对日本战犯的审判过程中就有意识包庇了一部分参与过731部队的日本人。事实上731部队的实验数据最后是被美国人得到了,而在朝鲜战争中美军就曾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过细菌战攻击。战后很多参与过731部队的日本人在美国的庇护下移民美国:美国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给予他们丰厚的待遇,最终这些人以医学教授的身份在美国安享晚年。

当年的日本科技除了细菌战几乎没什么让美国看得上眼的,然而在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之后日本已然成为世界上一个主要的科技强国。在此过程中美国是对日本科技的进步有充分利用的:战后美国分解了日本众多的军需企业,让这些军需企业转入民用。这也让日本制造业在10年间增长了550%。到了60年代日本钢铁产业竟追上了美国。日本科技正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得以快速发展起来的。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就直接利用了日本的技术人员:日本工厂开始为美军提供后勤。时任美国驻日大使墨菲公开声称:“日本人以惊人的速度把列岛变成了一个大兵站。如果没有日本,半岛战争就打不成”。直到现在日本科技企业仍一直在为美国军工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美军车辆、战斗机引擎用的特种陶瓷材料是日本研发的;巡航导弹的核心部件——微电子芯片80%也是由日本企业生产的。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约有三百多万日本人滞留中国东北。到国共内战爆发时东北仍有相当部分的日本滞留人员,对这些人员国、共两党都曾加以使用:1946年初内战爆发时共产党方面发现很多经由自己移交出去的日俘、日侨被国民党方面用于内战,于是当时的东北民主联军也开始大规模留用日本人。具体分布在各部门的日本人数是:军区卫生部7200人,军区军工部2000人,军区军需部900人,军区其他系统1500人。

据辽宁省档案馆馆藏的有关资料记载:到1949年东总军工部留用的技术人员186人中日本人就有103人,超过50%。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卫生工作史》的记载:当时卫生部门表彰的立功者有四分之一是日本人。在东北航校和人民空军的建设过程中留用的日籍人员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原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大队的林弥一郎部为骨干组成的东北老航校被中国新华社称为“中国空军的摇篮”。

点赞4、绍兴市 网友:等风来

德国之所以能挑起二战,先进的武器装备就是他们的底气之一。

一个国家要想走在所有国家的前面,层出不穷的武器装备就是其重要保障。二战德国的强大正是因为他们的黑科技过于繁多,当然主要还是归功于他们科学家团队的刻苦钻研。

V2弹道导弹、虎式坦克、喷气式飞机、防空导弹等等都是他们的杰出发明。这些发明随便拉出去一个都是盟军头疼而又无法超越的存在。在知道希特勒喜欢大口径火炮之后,这些科学家又没日没夜的给他赶制出了重达一千三百四十四吨,口径800毫米的两尊大炮,分别叫“古斯塔夫”和“多拉”。光他们的炮弹就重达七吨,一炮下去可以飞出三万七千米的距离。还得靠专门的火车轨道拉运才行。这些武器的出世可没给盟军少添麻烦,至今有些武器的设计理念还在影响着当代武器的进程。

一个国家科技的强盛主要和人才有关,而拥有智慧种族之称的犹太人却因为希特勒的屠杀犹太人政策全都移民海外,其中就有爱因斯坦。要不是因为希特勒的歧视犹太人政策,说不定世界上的第一枚原子弹会在德国诞生。虽然白白损失了众多人才,可是对于人才众多的德国来说根本不足为虑。

德国战败后,美苏两国很快掀起了瓜分德国科学家的狂潮。

毕竟从二战德军的武器就知道这些科学家到底有多重要,因此这两国可是卯足了劲的抢。美国甚至专门制定了“回形针计划”。

什么是“回形针计划”?就是抢人计划,要想方设法的把这些科学家运回本国,美国一共运回1700多名科学家及其技术人员,甚至为了迫使他们为美国效牢,还将他们的家属也强行带入美国。这里面就有冯.布劳恩、劳埃、赫斯、加博尔等大师级人物。其中火箭之父冯布劳恩,不仅被美国花重金请过去,还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顺利的在美国的开脱下逃过了战后的审判,最后还主持了土星五号等大工程,成了美国航天之父和阿波罗登月设计师。

论起抢人才,苏联自然也不甘落后,启动了“奥萨瓦根”行动。总参谋部情报局联合民委员会在东德疯狂抢人才,所过之处任何和高科技相关的东西全都被苏联带走,一颗钉子都不带剩的,仅1946年10月22日一晚上,就用火车连夜整走了德国2000名科学家及相关技术人员。

再来看看日本,日本战败后,就被美国派军队接管。

因为原子弹的成功爆炸,美军有了独自解决日本的能力,再加上麦克阿瑟对苏联的警告:不允许苏联军队登陆日本。这才造成了在日本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因此美军有的是时间慢慢挑慢慢选。要说抢日本科学家倒还高看了他们,也只有被美军挑选的份。

而且苏联压根也看不上小日本的科学技术,英法呢,又以美国为中心,自然不会跟他瓜分日本,中国自己的事还没处理完,当然也是没空。

为什么说众多强国都看不上日本科学家呢?

他们的发明也就在亚洲还能逞逞威风,去了欧洲战场也就是个战五渣。比如零式战斗机,虽然前期无敌,可是后来经美军一解剖发现,完全就是牺牲了飞机的防护性来提升速度,最后被美军的泼妇战斗机直接打成筛子。再说说自动鱼雷,名字听起来不错,其实也没啥技术含量,其实里面就是趴着一小鬼子,想跟美军玩对对碰。

还有什么土豆坦克、“野鸡脖子”机枪、气球炸弹等等。这些用来糊弄一下亚洲的军队还可以。放在国际舞台上只能是小打小闹,永远上不了台面。也正是因为日本科学家的孤芳自赏使的他们越跑越偏。

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日本科学家,毕竟在医学领域上日本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七三一部队给日本带来了大量活体数据可供研究,而他们的“原木”主要来源于中国、韩国、美苏盟军。日本战败后,这群恶魔理应受到军事法庭的制裁,可是美国为了得到七三一部队的研究数据,对以石井四郎为首的七三一部队成员开脱罪名。将他们引渡到了美国,不仅待遇丰厚,还让他们安详的度过了晚年。

当美军得到了细菌和资料后,就在朝鲜战役里投放了大量带有炭疽病毒的跳蚤,还有后来生物制药、外科手术的长足进步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七三一部队的数据贡献。也正是由于美国的独自占领,才使得日本这些罪恶深重的白衣恶魔能够逍遥法外。

点赞5、贵阳市 网友:恬淡春风

据说,二战后期,由于日本战局非常紧张,日军大本营曾经派代表约见了苏联情报人员,是苏联情报总局局长依瓦舒金将军接见了日本的使者。

这个日本代表对苏联情报人员说:我们完蛋了,美国使我们屈服了,美国将把日本变成自己的殖民地,我们将永远不会有东山再起的希望了。

但是,如果原子弹为美国和苏联同时掌握,我们深信日本在不久的将来,定能重新站立起来,并在大国之中占有适当的位置。

据有关情报透露,当初日本将原子弹的某些技术资料交给苏联时,苏联还对日本做出过某些承诺。这样,苏联方面的原子弹研制进程无疑加快了很多。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在这一点上,日本做出的决策可以说是一次划世纪的赌注,也可以说是一次战败国独到的远见。那时的战略家们还没有提出“冷战”这个词。日本人已经在思考战后的世界格局,作为交换苏联可以制衡美国在日本的势力。

当然,日本与苏联的这个秘密交易,不可能拿到台面上来说,还有日本细菌武器的科技人员的去向,这些都成为世界未解之迷了!

二战时,美苏争夺德国科学家,也争夺过日本科学家,为什么普通人没听说过美苏争夺日本科学家呢?咱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说其中缘由。

其一、德意志民族的确有着世界上少见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德国确实是世界科学的中心。德国科学家非常厉害,而且人数众多,想隐瞒这些“争夺”是很困难的

咱们可以计算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是全世界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国家。

难怪二次大战后,美国与前苏联激烈地争夺德国科学家。事实上,美国与前苏联的高尖技术有许多都是德国籍科学家的发明,比如爱因斯坦就是原德国犹太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和苏联同时攻打柏林,苏联人捷足先登拆走了机器,美国在收拾战利品则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却把脑筋动在了德国的科学家身上,这批优秀的人,以准战俘的身份成为美国后来的技术精英。

美国人在这件事情上,本来执行的策略和苏联的战俘营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就知识和人才来说,则是一种更高明的掠夺。

  • 著名的“马桶里抢人才”的眼光,决定了战后美国的超级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希特勒统治下的纳粹德国行将崩溃。美苏两国同时意识到德国在科学领域有许多项目领先于其他国家,德国的科学家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于是,一场争夺德国科学家的斗争在两国之间悄然展开。1945年3月18日,美军第一步兵师开进波恩,在波恩大学实验室的一个坏了的抽水马桶里掏出了一堆碎纸。

美情报人员把这些碎纸片小心翼翼地晾干,并拼接在一起,发现这是一份包含德国科研计划摘要和科学家、高级技术人员的配置资料。

  • 美国争夺人才的“回形针行动”

当年罗斯福的远见卓识,还表现在对人才的重视上。最为经典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与苏联争夺德国科学家,在罗斯福的要求下,美军实施了“回形针行动”。

美军派出突击队,冒险率先进入德国火箭生产中心佩内明德,接受了以V1/V2导弹总设计师沃纳·冯·布劳恩,以及沃尔特·多恩贝格尔为首的100多名纳粹科学家的投降,并获取了可以组装成100枚火箭的零部件。

后来,他们将这些专家和有关资料、材料迅速运回美国。布劳恩和多恩贝格尔后来成了美国重要的科技领军人物。

事实上,各战胜国都争相搜捕那些设计德国先进飞机,特别是袭击英国的V-l和V-2型火箭的技术人才。

他们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惩罚这些应对千万平民百姓之死负责的人,而是想重新启用他们为自己效力。

从1945年的春天开始,美国和苏联就争相收罗被艾森豪威尔将军所称的“智能战利品”,也就是德国的科学家。

在波罗的海海岸的研究中心佩内明德,沃尔特·多恩伯格将军和物理学家,他们基本上都是党卫队官员,韦恩赫尔·冯·布劳恩曾在德国火箭研制中领导着成百上千名科学家。

其二、德国研制地空导弹、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等,其技术水准确实具有领先世界的优势,美国和苏联都在德国导弹技术的基础上各自开展了导弹研制工作,其他发达国家也陆续参加到了研制与开发导弹的行列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之际,大国之间为何要进行一场暗战:美国和苏联为争夺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忙得不亦乐乎呢?

德国研制地空导弹、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等,其技术水准确实具有领先世界的优势。

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清晨六点,在睡梦中的伦敦人被远郊一声轰然巨响惊醒,一千多公斤的炸药从天而降,在泰晤士河边的奇齐克爆炸。

携带着重磅炸弹的并不是德国的轰炸机,而是一枚名为V2的德国弹道导弹,这是希特勒第一次将他的终极致命武器用于实战。V2导弹让盟军不寒而栗,因为它从德军占领的荷兰直接打到了英国伦敦。

这种导弹,运送距离达到260千米以上。

它给英国带来了巨大损失,同时,德国还研制了地空导弹、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等。二战结束后,美国得到了100枚“V-2”导弹和包括冯·布劳恩在内的一批德国导弹专家,苏联也得到了大量的“V-2”导弹和一大批研制者。

从此,美国和苏联都在德国导弹技术的基础上各自开展了导弹研制工作,其他发达国家也陆续参加到了研制与开发导弹的行列中。现在,导弹已成为超级大国们具有战略地位的主要兵器。

他们以德国的V-2为雏形,在1946-1952年间共发射了60多枚火箭。在V-2火箭的“鼻”部接上了一枚更小的火箭,这也就是二级火箭,这一改进使火箭飞得更高。

此后,美国和苏联的火箭技术都发展迅速,争相研制洲际弹道导弹和太空运载火箭,这一空间军备竞赛持续了30年。

其三、德国被一分为二,美国和苏联都有机会得到德国关键领域的科学家,而日本是被美国独占,所以战后日本科学家基本上都在美国的掌控之中,很大程度上就不存在美苏争夺的情况

二战末期,美国和苏联激烈争夺德国的科学家队伍。当时,美国和苏联拼命赛跑,都想第一个攻占柏林,军功荣耀是一个方面,背后还有更实际的利益,获取德国先进武器的研究专家和有关资料。

战争期间,德国发明了导弹,据说核弹的研制也达到相当水平,这令美苏两国垂涎三尺。

美国作家雅各布森曾经写到:“回形针行动 ”是二战后期美国招揽纳粹科学家的绝密计划。

可见即使是争夺德国科学家,在当时也是“绝密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秘密才被后人发现。更不用说争夺日本科学家的事情了!

在前苏联国家内,火箭工程师们也正忙于对缴获的德国V屯火箭进行试验,并开始对v_2进行修改、改良,因而出现了功率强大的液体推进剂火箭的新系列。

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日益加剧的紧张关系,直接导致了激烈的导弹竞赛和航天时代的竞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美国和苏联彻底瓜分了纳粹德国,包括火箭技术在内的先进科技成果。也正是V-2火箭在美国和苏联的“安家落户”并生根发芽,让世界从此走进旷日持久的“冷战时代”。

事实上,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用人之术就已经不仅远远超过了敌我的界限,而且还超越了国家的界限。当时,德国法西斯被打败了,美国和苏联的军队都已进入了德国本土。

但是,苏联却忙着把德国的工厂、机器和设备像搬家式地用火车一车皮一车皮地运回国,而美国人却棋高一招,只到处搜集德国的科学家,并把他们带去美国。

苏联也是有样学样,知道美国在抢科学家,后来也在德国占领区争夺了很多科技人才。

大国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十分重视人才。除自己大力培养人才外,还大量引进国外人才。30年代,从欧洲流亡出来约2000多名科学家,大部分都在美国定居,其中包括象爱因斯坦这样杰出的科学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美国都千方百计争夺德国科学家,各启从德国“抢”走了一批有造诣的科学家。掂统计,自1952一1975年这23年中,美国从国外引进了20多万外国专家,仅这一项就为美国节约大约200忆美元的培训费用。据南斯拉夫报刊估计,南斯拉夫战后外流11000多名专家。

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强大的人才队伍是工业发展的保障,国与国之间人才争夺早已成为常态,“二战”期间苏联和美国争夺德国科学家就是最好的例证。

战后,美国从国外引进了20多万外国专家,当然包括日本科学家,南斯拉夫这样的小国,战后都外流11000多名专家。可以想象日本科学家有多少流入到美国,保守估计也会超过20000人。

由于,战后美国独占日本,所以美苏争夺日本科学家的现象才不多见,但是在战时,争夺日本科学家肯定是存在过的,比如日本的原子弹技术研究的情报极有可能被苏联获取,而西医学,特别是生物武器研究的科技成果和人员最后都可能都流入了美国。

总而言之,德国科学家太厉害,而德国又被美国和苏联同时占领,所以美苏争夺德国科学家就比较明显,尽管二战期间,美苏也曾经争夺过日本的科学家,但战后美国独占日本,美苏争夺日本科学家的情况就比较少见了。


我是@龚柳辉 请大家关注我,和我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热心评论和分享!

点赞6、周口市 网友:怀柔。

德国战败后,美国和苏联都想方设法把德国科学家迁往自己国内。当时的德国科学家大多是研究军事武器之类的,例如号称“火箭之父”的布劳恩和爱因斯坦就被美国的“回形针计划”吸引移民到了美国。美苏两国能在短时期内在军事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都离不开德国科学家的贡献。

1945年,希特勒自杀德国投降之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战胜国更是掀起了瓜分德国科技成果的狂潮,这其中就包括对德国科学家的争夺。二战后,美苏争霸期间美国与苏联之间层出不穷的科技成果,其中相当一部分也有德国科学家的贡献。

美苏两国早已经清楚地了解德国的科技的先进,更明白这些德国科学家潜在的巨大价值,换句话说就是说,早已占据世界顶尖水平的德国科技,及创造这一切的德国科学家,具备被抢夺的巨大价值。

早在1933年到1941年之间,很多德国科学家,还有一些奥地利科学家,自动前往美国寻求庇护,在这9年的时间里,美国所接收的科技人才多达1090名,这些人中有645名是工程师。

这些德国科学家在美军非常重视的军事技术等领域,做出过巨大贡献,所以美军非常清楚这些科学家的价值。至于苏联,早在二战开始之前,他们就与德国有过非常紧密的军事合作,所以他们也很了解这些科学家促进本国军事技术进步的能力。

日本的科学人才的能力,远达不到美苏需要争抢的地步。日本科学家在科技探索这些方面,闹出过不少国际笑话。上世纪30年代,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殖民地,也就是所谓的伪满洲国听信日本所谓权威专家的言论,在东北勘探石油,结果一无所获。日本科技虽然并不先进,但是并非一无是处,但是,美国已经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人才,苏联却争夺无力。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有限,可是想要顺利地在中国战场发动战争,必然要依靠石油、有色金属等格外昂贵的战略物资。

日军在二战时期的潜艇技术是比较先进的,像日本的伊400潜艇,那就是当时下潜深度最深的潜艇,也是吨位最大的潜艇。并且日军还造出了当时所谓的水下航母,可想而知当时日军的潜艇技术还是不错的,甚至日军的潜艇当时就可以从本土出发,去载着水上飞机攻击美国。

而真正令美军垂涎的则是731部队的实验资料,可以说美国为了获得这些资料,那是煞费苦心,不惜赦免松井石根等人,使得731部队逃过了审判。美军在1943年就注意到了这支部队,得知日军采用了大量活体作为实验之后,美军高层瞬间就动起了这些资料的心思,并且非常渴望得到菌种。

当年美国得到这些资料和菌种之后,曾经在朝鲜战争中投放过不少带着炭疽病毒的跳蚤,可以说美军生化武器这么厉害,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些研究资料。用美军的话来说,这个世界上或许再也找不到同类的资料了,因为人体活体实验,无论怎么样都同动物有极大区别。







点赞7、钦州市 网友:等待未果

问得好,二战末期,美苏争夺德国科学家,是因为当时二战前后,德国的科技实力是最先进的,世界第一,并且大部分不是处于理论阶段,而是已经成功应用于民间和军事,所以拿来就可以快速复制,转化为实打实的生产力、军力。

为什么美苏不争夺日本科学家呢?

不是日本没有科学家,日本科技实力和军工实力虽比不过德美苏,但日本也已经在研究原子弹了,说明原子物理学的水平很高,并且在中国东北731部队做的活体实验,那都是医学的宝贝中的宝贝,所以日本肯定有美苏德没有的科研人才。

为什么没听说美苏争夺呢?

傻瓜,因为日本是美国独占,美国麦克阿瑟就是太上皇,还用争吗?凡是美国觉得有用的科学家立马牵走了,像731部队头子,只要交出各种活体实验数据,立马不当做战犯起诉,放你生路,国民党中国喊劈嗓子都没用。

点赞8、南宁市 网友:醉翁著踞

德国是分成两个部分,苏联和美国各自占领一部分,肯定要争抢资源。但是,美军用得着在日本抢科学家吗?日本是美军一家占领,完全没有必要抢,都是美国人的。

美国分解了日本众多军需企业,让这些企业转入民用。这也让日本制造业在10年增长了550%。到60年代,日本钢铁产业竟然追上了美国。也正是在50-60年代,日本科技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美军一进驻日本就接收了日本理化研究所安装在东京帝国大学的两座、大阪帝国大学两座、京都帝国大学1座研究原子能的回旋加速器。以及731部队的所有医学,细菌等等资料。

战后,美军也对日军新型的“紫电”、“疾风”、“雷电”, “烈风”等等战机运回美国本土进行测试。1950年半岛战争爆发以后,美国直接就利用了日本的技术人员,工厂开始为美军提供后勤,到1955年,累计价值35亿美元。

日本军工厂和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直接为美国修理和生产卡车,修理改造武器装备。结果日本汽车工业得到了大爆发。美国驻日大使墨菲也公开称:“日本人以惊人的速度,把其列岛变成了一个大兵站。没有它,半岛战争就打不成。”

而且,日本科技企业一直在为美国军工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就是现在,也是如此,美军曾经最引以为豪的杀手锏第一款隐身战机,F-117隐形战斗机的“外衣”——雷达吸波涂料也是日本研发的。

美军现役的武器装备中,潜艇用的高强度钢材是日本生产的;车辆、战斗机引擎用的特种陶瓷材料是日本研发的;巡航导弹的核心部件——微电子芯片80%是由日本企业生产的…

点赞9、沈阳市 网友:天下凯旋

二战时美苏争夺德国科学家,为什么没听说争夺日本科学家?

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是侵略者,他们妄图把世界瓜分,德国着重是侵略欧洲的国家。而日本着重是侵略亚洲的国家。

这两个侵略者国家,当时国内武器装备特别先进,国内黑科技层出不穷,不断运到前线,用来打击各国的抵抗者。黑科技武器当时最先进的要数德国,德国当时正在研究V2弹道导弹,还有大口径铁轨火炮,该炮射程能达到350公里,炮弹装有几千斤炸药,落地能炸成方圆1公里左右的大坑,威力特别巨大。据说德国科学家们当时还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制核武器。

美苏当局知道后寝食难安,美国率先派特工渗透德国,想法把德国研制核武器的科学家和图纸弄到国内后。开始紧张的研制工作,这才有了后来的原子弹。美国利用原子弹,在一九四五年向日本国内的长崎、广岛投了两颗,迫使日本无条件投了降。

苏联也没闲着,1945年进入德国柏林后,当时朱可夫元帅按照斯大林的指示,也急忙找德国研制V2导弹和核武器专家。但是费了好大劲也没有找到,朱可夫看到战后德国人饥寒交迫,来了个面包换科学家的做法,逼得科学家就范。这个办法奏效,德国科学家纷纷表示愿意到苏联工作。这样苏联把德国会研制先进武器的科学家统统运到本国,这就有了后来苏联的原子弹和卫星上天。

一九四五年苏军战胜日本关东军后,又把日本的731部队弄到苏联,为苏联的化学武器成功立下了功劳。而美军进入日本国土后,首先把日军的先进武器和有用的图纸搞到手,这些图纸为美国二战后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总之苏、美原子弹、卫星的成功离不开德国和日本科学家们的帮助。







点赞10、白城市 网友:流光碎影



二战前后,德国的科学家确实吃香,被美苏拼命争抢,但是,同为邪恶轴心国的日本科学家,基本没人争抢,这到底是为什么?

德国在二战前后科技水平很高,而日本的科技很一般



(德国卡尔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此话不假,德国二战期间的科技实力集中体现在军事方面。比如重炮卡尔臼炮,比如巨无霸坦克,比如古斯塔夫列车炮,比如鼠式坦克,还比如v2导弹,这些武器的研制成功,和德国强大的科技实力是分不开的。

强大的科技实力后面,是一群科学家。这些科学家遭到疯抢,完全正常,谁不想要顶尖的人才?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可能要顶很多个军,一个爱因斯坦,其能量实在无法衡量,对世界的影响真的是大到爆。

日本在二战前的科技实力,相比德国、美国,甚至苏联,都是有差距的,因此,对于日本国内的科学家,实在没有太多理由去抢。



当然,当时的日本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在生化武器和生物高科技方面,日本还是有优势,曾经的日本731部队,在中国大地上,用了无数活体做实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经验,这事太重要,欧美国家都无法做到,毕竟要用很多活体。

日本731科技人员,有国家是看到眼里的,这个国家就是美国,人家基本上一窝端了。

所以说,因为日本的整体科技水平当时很有限,对于日本科学家争抢就相对比较少了。

德国科学家遭到哄抢,和德国的国家政策也有关系



对德国科学人才的哄抢,和德国的国家政策有关系。

希特勒上台后,鼓吹德国日耳曼民族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认为犹太人是影响国家发展的毒瘤,那些犹太商人,把持资本,对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害。在希特勒眼中,犹太人就该被送去见上帝。

因为希特勒的政策,导致犹太人受到极大迫害,二战前后,所有犹太人都诚惶诚恐,连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也被美国提前抢了去。正是因为有爱因斯坦,才导致美国能研制成功原子弹,这改变了世界的规则和秩序。

德国很多的犹太裔科学家,只要有一丝的可能,都想离开德国,离开那个对犹太人来说的“人间地狱”。

因为当事人出走他国的愿望比较强,那么被疯抢的概率就增大了,而日本人比较团结,虽然面对外面的风险比较大,但没有清除异己,屠杀人民的大举动,所以日本的科学家放弃本国,出走他乡的概率就低了很多。

德国和日本战败后,面临情况完全不同



德国战败后,苏联、美国、英国等统统进入了德国,德国被迫分为了东德和西德,德国的各种资源被争抢,包括还在国内的高科技人才。这时候,就看谁下手更快,谁给的待遇更好,德国剩余人才就会做出选择。

而日本的情况是,战败后,只有一个国家控制了日本,那就是美国。

美国一家独大,控制着整个日本,所以,对于日本的科学家不用抢,就看美国想不想要了。想要了,美国会轻松带走,不想要,科学家们就算哭着喊着,人家也不收。

另外,日本要重建,美国也不至于把事情做绝了,毕竟日本的重新启航,需要大量的人才。



整体来说,二战时,德国科学家遭到疯抢,而日本科学家却没有人激烈争夺,原因就是:德国当时科技水平高,科学家都是顶尖人才;德国对内政策太苛刻,让有些犹太裔科学家无奈出走,被人疯抢;德国和日本完全不同,德国被迫分了东德、西德,日本是一个整体,被美国一家控制。

点赞11、鄂尔多斯市 网友:飘过人。

德国科学家在战后肯定是美苏之间的抢手货,美国是捷足先登,把大量的核物理科学家弄到美国,首先勉去他们的罪行给以优惠待遇,使其为他们工作,在核弹研究方面美国抢先一步。相比苏联人尽干些乡巴佬的事情,把德国人的家俱,牲畜和其他值钱的等等,一个劲的往家运!后来也反应过来了,但还是美国人占了先机。日本也有,没有德国多!臭名昭著的“731”细菌部队的资料被封存运走,也有日本研究人员被保护送到美国!二战时期日本要落后德国,从战力上就能看出来,所以流入美国的科学家没有德国多。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