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商朝都城在哪里?

提问时间:2023-07-05 11:15关键词:哪里,商朝,在哪

商朝都城在哪里?

点赞1、南充市 网友:不谈感情

《封神演义》第一回,成汤灭夏,即位为天子,都于亳(读音bó)。这个亳是西亳,被认为在今河南偃师。然而纣王即位后,都城却在朝歌(zhao ge,今河南鹤壁),这是为什么呢?是作者行文的上下矛盾,还是纣王即位后迁都了呢?

其实都不是。

作者行文并无矛盾,纣王也没迁都。亳与朝歌并不是同一个地方,商朝的确迁都了,但并非纣王,而是另有其人。

一、商人善迁

商人善迁,就是指商朝对于迁都似乎有种迷之爱好。

从商人始祖契,到成汤未得天下之前,十三世之中而有八次迁徙,相当于每一代都要来一次全族大搬家。

除了最后一次,成汤定居的南亳有地可考之外,其余七次都不可考。

而且我在另一篇文章里也写过,成汤时期也有三次迁都,虽然三次迁徙的地方都以“亳”命名,但确实是三个不同的地方:

亳有三处,分别为南亳、北亳和西亳,南亳为汤即位为商部落首领时所居,有说即今商丘高辛镇;北亳为成汤伐夏之前、会盟诸侯之地,有说即今商丘蒙县;西亳为汤推翻夏朝统治之后、定都之地,有说即今偃师。

二、不省心的祖宗

请大家先记住商朝世系,不然可能会被那些名字搞昏头:

成汤、【太丁(未立而卒)、外丙(立二年)、中壬(立四年)】、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即纣王)。

自成汤传到第十代中丁的时候,又开始了迁都。

《史记·殷本纪》云,“帝中丁迁于隞”,这个“隞”在《竹书纪年》中作“嚣”,当然它并不是念成嚣张的“xiao“,而是念作“ao”,《帝王世纪》说“中丁徙嚣,或曰隞,今河南敖仓是也”,所以两个字都代表同一个地方。

隞都在哪里呢,据《古本竹书纪年译注》,一般被认为在今河南郑州市区之内。

中丁死后,依次继位的是外壬和河亶甲(二人皆为中丁之弟),外壬倒在隞地住的挺好,河亶甲住不惯,又开始了迁都。

这次是迁到相都。相,被认为是今河南内黄,近年网络上广受欢迎的武悼天王冉闵便是内黄人。

河亶甲的儿子祖乙即位后,又迁都到邢(《史记·殷本纪》),《尚书》说“祖乙圯于耿”,也是以“耿”为都城之意,《竹书纪年》说祖乙“居庇(以庇为都”)。

据《古本竹书纪年译注》,说“耿”与“邢”实为一地,古音是一个字的不同发音;而庇,一般被认为是在商丘永城的新桥乡境内。

所以又衍生出两个解释:1、祖乙迁都一次,在邢都;2、祖乙迁都多次,时而在邢,时而在庇。

又传四代,至南庚

据《竹书纪年》,南庚自庇迁都到奄。奄,故地在今山东曲阜。

传了两代,到盘庚时,迁都五次,民吏皆怨。最后终于在北蒙安定下来,即有名的“殷都”,现在称为殷墟。这个大家都知道,是在河南安阳。

这回可算是安定下来啦,《竹书纪年》说:

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更不徙都的意思是再也不迁都了。

真是长出了一口气……这些不省心的祖先啊,搬家搬得也忒累了!

三、别都朝歌

上面已经说了,商朝最终在殷定都,此后773年,直到纣王灭国,也没有再迁都。那朝歌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朝歌是纣王的别都。

连这个名字,都是纣王改的。

《竹书纪年》说:

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

纣王“稍大其邑”的地方是殷,将其城市规模大有扩建。

可是纣王显然更喜欢朝歌。

朝歌的前身是武丁城,武丁城的前身是沬都。

其得名当然是因为殷高宗武丁。

据世系表,盘庚之后四代,传国至武丁。武丁为什么要迁都,原因已不可考,我们不妨认为,他没把曾祖父“更不徙都”的祖训当回事,又或者说,他委婉的避过了祖训,比如用别都的方式迁都于此。

传至帝辛(纣王),显然也技巧性的学会了这一招。

纣王将武丁城修缮并扩建,比如建了著名的鹿台,因为城西有朝歌山,因此改名“朝歌”。

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何其壮哉!

纣王以朝歌为别都,正如后来的北齐王朝,都城虽在邺城,但皇帝在晋阳呆的时间要多些一般,纣王也是如此,在朝歌的时间停留得更长,以至于在位后期,恐怕一年也不回殷都一次。

到武王伐纣时,周军已经打到了牧野,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牧野在朝歌南七十里地”,七十里地,已是近在咫尺,这时候纣王仍然不愿逃回殷都以图东山再起,可见,殷都在这时,大概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殷墟”了。


————完————

文/王事情

率意谈噱,靡所不包。想把《封神演义》背后的历史及故事写一写,会写很多期,会写很久很久……认真扯淡,认真考证。欢迎点赞、收藏、评论及关注~~~~

点赞2、安顺市 网友:共清欢

商朝后期的都城是朝歌,就是现在淇县的朝歌镇


上面是豫北淇县朝歌镇摘星台公园的大门

说起商朝的都城,很复杂,因年代久远,又因为整个商朝几百年间,多次迁都,资料记载不全,不系统,所以后人搞不清楚都城在哪儿,搞不清先后的顺序,也与现在的地方难对号。现在公认的商朝都城有商丘,郑州,安阳,朝歌。前些年,国家有一个重大科研项目,好像是商周断代工程,专门研究商朝,周朝历史的,在这些专业研究人员努力下,商朝的首都是现在的哪里,会得到解决。

商朝前中期的不说,只说说商朝最后期,殷纣王时期的首都在朝歌无疑。朝歌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朝歌镇。其理由是 :

(1),根据历史记载,还是传说,小说等,殷纣王时期的都城都是朝歌,而这个朝歌就是现在的豫北淇县朝歌镇(县城所在地),而这一名字3000年来就没改变过,一直沿用至今,连名字都没变,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么。

(2),城西北角有摘星台遗址,纣王寻乐的地方,也是后来摘大忠臣比干的心的地方,与历史记载相付。

(3),城西十余里有鹿台遗址,是殷纣王兵败自焚的地方,与历史记载相付。

(3),城南80里有牧野遗址。椐记载,周武王率大军与商军在朝歌城南牧野大战,商军大败,殷纣王自焚于鹿台,与记载相付。

(4),椐历史记载,大忠臣比干因谏纣王而被摘心,死后埋于城南四十里,而现在,在城南四十里确有比于庙,比干墓。比干后来成了文财神,烟火千年不断,现在比干庙,比干墓也成了全世界林姓华人寻根祭祖的地方。

(5),纣王的传说故事在淇县当地非常多,其中就有他的墓的传说,而在朝歌镇东北十余里确有纣王墓,现在是一景点。

(6),根据现在朝歌镇四周某些村名,也证明现在的朝歌镇,就是以前的商朝都城朝歌。现在,在镇西北40公里的深山中,有一个村叫纣王殿,此村还不小,传说是纣王避暑的地方。不然,一个山村,怎么能叫这个村名。还有,城北20公里处,有一个村叫鹿厂,传说是纣王养鹿的地方。不远处有一村叫柴厂,传说是放柴草的地方。

根据以上理由,都证明了现在的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朝歌镇,就是商朝殷纣王时期的首都朝歌。

点赞3、贵港市 网友:嗜血狱王

商丘是先商,即商汤开国之前的商。偃师是早商,是商汤开国建都的商。郑州是第十一任商王迁都的商。安阳是晚商。朝歌(淇县)是末商。

偃师商城,是继夏都斟鄩(偃师)之后河洛地区出现的又一座都城,是商代开国皇帝商汤建都的地方,史称西亳。位于偃师尸乡沟一带的塔庄、大槐树村,因之称尸乡沟商城。商汤之后的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康、小甲、雍己、太戊等诸王均以此为都。在偃师建都的西亳早期,从商汤开始,历五代十王计二百三十余年。第十一任王仲丁即位,迁商都到隞,即今郑州。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载:“故汤受命而王,应天变夏,作殷号。作宫邑于下洛之阳,名相官曰尹。”偃师商城便是商汤的一座位于“下洛之阳”的由宫城和郭城组成的大型都城。

1983年春,中国社科院开始的偃师商城遗址的考古发掘,解开了商都西亳的神秘面纱,以大量的文物澄清了史海中的迷雾,证实了权威史书记载的准确。如班固《汉书·地理志》载:“尸乡,殷汤所都。”《括地志》载:“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徙都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汤都也,亳,本帝喾之墟,在《禹贡》豫州河洛间,今河南偃师城西二十里尸乡是也。”唐《通典》载:“商有三亳,成汤居西亳,此即一也。至盘庚,又自河北徙理於此亳,商家从此而改国号曰殷。有首阳山,有尸乡。”

除史书记载和考古发掘验证外,有史以来流传下来的村名、地名、墓葬、俗称等也是最好的佐证。偃师邙岭之巅山化蔺窑附近的商汤陵,即商代开国皇帝商汤的陵墓。汤王冢、汤王庙沟、汤泉村等,都是因商汤而产生的流传至今的俗称。位于偃师商城遗址东的一片低洼地带,俗称“亳坑儿”;遗址南伊洛河交汇处附近的前马郡和后马郡,俗称“马圈”,因其水草丰美,成为商汤军队的牧马场和马圈。商城遗址南附近的岳滩镇堤头村,即为商汤城池堤防工程的南部起点,故称“堤头”。中国第一名相、辅佐商汤称王的伊尹,商汤尊其为“阿衡”。“阿”是爱称,“衡”为平等,意为商汤尊伊尹为并肩王。伊尹的墓地在偃师商城遗址西城墙外,即今天的新寨村北边。新寨村古称“阿衡镇”,即是对“阿衡(伊尹)”安葬于此的荣耀和纪念。

1988年元月,国务院公布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始建年代成为夏商分界的界标。

商都西亳(偃师)之后,史载商代先后五次迁都,实际不止五次,可能记载的是大的重要的迁都。大致迁都为:由西亳(偃师)--迁隞(郑州)--迁相(河南内黄南)--迁邢(河南温县东)--盘庚迁都(偃师)--安阳,另外还有朝歌。

关于“盘庚迁都”,在安阳殷墟被首先考古发现之后,人们便把安阳视为殷商之都,进一步推衍为“盘庚迁都”是盘庚把商都迁到了安阳。包括一些教材也是这样写,其理由为殷墟就是安阳,而不知道商朝的都城,自盘庚迁都于偃师开始,之后的都城都叫殷,偃师就是最早的殷商或殷墟。当然“盘庚迁都安阳”说,也有历史文献依据,但存在明显破绽。因而从1928年安阳正式考古至今,却没有发现“盘庚迁都”于安阳的文物证据,使得不得不对司马迁对“盘庚迁都”描述的认可。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里的记载为:“帝盘庚十四年,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行汤之政...乃遂涉河南,治亳。”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居”和“亳”都是都城的意思,如司马迁的“昔三代(夏商周)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其中的“居”就是居住地、办公地;“亳”就是京都。《括地志》载:“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徙都之。”唐《通典》载:“商有三亳,成汤居西亳,此即一也。至盘庚,又自河北徙理於此亳,商家从此而改国号曰殷。有首阳山,有尸乡。”此首阳山、尸乡都在偃师。“三亳”,是殷商之北亳﹑南亳﹑西亳的总称。《周书·立政》载:“三亳阪尹。”孔颖达疏引皇甫谧曰:“三处之地,皆名为亳。蒙(安阳)为北亳,谷熟为南亳(商丘),偃师为西亳。”

如此说来,“盘庚迁都”,就是盘庚把商都由黄河以北的温县东,迁到了黄河以南的偃师,回到了商初商汤建都的地方--西亳。商城遗址考古也证实,偃师商城城垣是在早期建筑的基础上后来又修筑过的,这次修筑大致就是盘庚“复居商汤之居”的痕迹。

商代第十九任王、商汤的第九代孙盘庚,在迁都西亳(偃师)之后何时迁都北蒙(安阳)了呢?据考,盘庚都西亳后,历小辛、小乙到武丁。武丁五十年,即离开西亳(偃师)徙河北。先都沫(朝歌),后徙北蒙(安阳)。这样算来,盘庚迁都偃师,历四帝,偃师大致增加建都史一百来年。仅殷商五百多年建都史,在偃师就达三百多年。

武丁是盘庚后王中第一个都北蒙(安阳)的殷王。武丁都北蒙(安阳)后,历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文丁、帝乙前期。自1928年开始的安阳考古,在大型墓葬方面,其中有四条墓道的大墓八座,这八座大墓被认定为殷王的陵墓无疑。从武丁到帝乙,也正是北蒙(安阳)的八位殷王。此八位殷王和八座殷王陵墓,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就是北蒙(安阳)历六代八王一百六七十年的见证。

但武丁都北蒙后,其后王庚丁、文丁曾迁回西亳(偃师),否则《史记·殷本纪》不会“复去亳,徙河北”;《帝王世纪》帝乙也不会“复济河北”。实际上,商代后期,盘庚后王也多因水患,辗转迁徙于西亳(偃师)、朝歌(淇县)、北蒙(安阳)三地,并非固定于安阳,因此安阳就是殷墟之一。

朝歌(淇县),是商代自帝乙后期的都城,帝乙之后就是帝辛(殷纣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因此,帝辛(殷纣王)的陵墓也就永远定格在殷商亡国时的都城--朝歌(淇县)。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商周交替的界碑。自此,商朝自商汤开国,到殷纣王亡国,统治中国554年之久的殷商王朝宣告结束,八百年的周王朝开始了新纪元。

点赞4、罗定市 网友:夜の独醉

商王朝我们现在都称殷商,《史记》也作〈殷本纪〉而非”夏本纪”,一个“殷”字透露了太多的文化信息,其中也包括一点,就是都城!

商文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先商文化,从商始祖契至商汤灭夏前;

早商文化,从商汤灭夏到河亶甲迁相前;

中商文化,从河亶甲迁相到盘庚迁殷前:

晚商文化,从盘庚迁殷到帝辛(纣)亡国。

《史记.殷本纪第三》记载: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毫,河亶甲居相,盘庚即位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所。百姓开始都不愿迁徒,盘庚认为毫是成汤故居,可定天下,修法则,遂涉河南,治毫。行汤之政,百姓安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

殷墟,原称“北蒙”,在河南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而郑州二里岗、蕃、砥石、商丘等地都是商王朝作过都城的地方。

那为什称殷商呢?

司马迁作“殷本纪””肯定与考古无关,与盘庚定都殷有一定关系,主要还是因为盘庚中兴,使商王朝达到鼎盛阶段!

现代人尤其是西方学术界称“殷商”,是因为20世纪初,殷墟发掘了甲骨文,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青铜器。系统地展现了我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文明,而这些都是学术界判定一个王朝是否成立的依据。

殷墟的发掘,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是二十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

殷墟是中国迄今为止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

点赞5、大冶市 网友:坦克世界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故商朝的正式首都有两个分别是今天的商丘(前期),安阳(中后期)。

点赞6、贵平市 网友:老庄孙子

看到这个问题,你肯定会说,那是朝歌呀。那我说是它和殷墟有什么关系呢,还有你知道吗,其实,商朝的都城其实不只一个呢。下面我们就说一说吧

这就是朝歌。

在现在的河南省鹤壁市淇县。

前1101年,帝乙即位后,迁都于沫,改名为朝歌。帝辛即位后,虽然也仍是都城,但实际的都城在河南安阳殷墟。朝歌是行都,或者叫辅都。商朝后期,武丁建立沫都,也就是 武丁城。后来,武乙,文丁,帝乙,纣,都把这里做为都城。纣王因为城西有朝歌山,改名为朝歌。后来,武王伐纣,国家灭亡。但朝歌未毁,再到后来,周武王分封武庚为诸侯,武庚就在他父王的宫室里。再到后来,武庚叛周,周兵攻下朝歌,宫殿被毁,百姓被掳,朝歌成为了一片废墟。

不过,这可不是真正的都城,是行都,真正的都城在安阳小屯。就是殷墟。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从迁都说起。

商朝又叫殷商。其实,叫殷商,那是迁都到殷之后的事。相传,商朝都在到殷之前,多次迁徙,有前八后五之说。张衡在他的《西京赋》里就说,

殷人历迁,前八后五,居相圮耿,不常厥土。

这前八和后五分别是什么意思,又是从哪说起的呢?

《尚书》序曰,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居亳,从先王居。《盘庚上》曰,先王有服,属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

很明显,从契到汤有八次迁都。而在汤到盘庚之间又有五次。而到了殷以后,再没有迁都。

在商汤之前,有八迁。

1.商。就是现今的河南商丘。殷本纪说,殷契,封于商。

2.蕃。今山东滕县。契居蕃,在水经渭水注中,以及帝王世纪中有记载。

3.砥。今天的河北隆平宁晋县之间。尚书序正义中有记载。昭明居砥石。

4.商,昭明自砥石迁此。在荀子成相篇中说,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

5.商丘。相土所都。御览中说,相土徙商丘,颛顼之虚也。

6.相土之东都。王国维以为这应该在泰山脚下。

7.邺上司马。路史以为在现在的河南汤阴。不过,殷墟对岸也有个小司空村。上司马就和商的墓地似乎就是安阳小屯。

8.亳。应该在河南商丘南。

以上就是八迁。其实四五就是一个地方。而邺其实就是殷。

盘庚迁殷以前有五迁。

就是嚣相耿庇奄。这就是盘庚所说的,于今五邦。这在《竹书纪年》当中是有记载的。而且与卜辞所涉及的内容大致是相同的。所以还是可信的。

1.嚣。最早汤在亳。仲丁从亳迁到嚣,在现在的河南荥阳境内。

2.相。河亶甲所迁的相,就是睢水注所说的汉沛郡的相县,在符离集西北,元和郡县志认为这里就是相土旧都。

3.耿。尚书序说祖乙从圮迁于耿,而殷本纪则说是邢。邢就是现在的河南博爱县清化镇一带。

4.庇。祖乙居庇,这应该在山东境内,而与奄比较靠近。在泗水。

5.奄。南庚从庇迁于奄。应该在山东,后汉书郡国志说,鲁国,古奄国。在山东曲阜县东二里。

这就是五迁,都在黄河附近,或者黄河之南,也就是河南东部,西部,山东南部,安徽北部。

最后,盘庚迁到殷。

他从奄迁到了黄河之北的安阳。《竹书纪年》说,迁于北蒙曰殷。因为,祖乙迁的邢丘有个地方叫殷。为什么叫北蒙呢,是为了区别汤所都的蒙亳和山东的东蒙。《太平御览》说,

帝盘庚徙都殷,始也商曰殷。
《竹书纪年》说,盘庚迁殷以后,至纣之亡,更不徙都。

不过还是有别的说法的,比如就有一个朝歌,还有妹,沫。那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妹,沫,朝歌,其实是一个地方。另外,还有一个殷,那其实,朝歌如前面所说,只是行都性质,离宫别馆。

再说殷墟,那其实在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也就是说,不全在安阳市里。

商朝的都城我就说到这里吧。欢迎大家关注我们,历史上那些人那些事,谢谢大家,再见!

本文参考书目:陈梦家《殷商卜辞综述》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