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文天祥的妻女为何皆沦落为宫奴?文天祥被俘后为何要求自杀?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5关键词:文天祥

文天祥的妻女为何皆沦落为宫奴?文天祥被俘后为何要求自杀?

点赞1、淮北市 网友:空心人╮

文天祥被俘后,王炎午担心他变节,写下旷世奇文《生祭文丞相文》,催文天祥速死,南宋遗民也纷纷要求文天祥舍身成仁。

然而,直到3年后,文天祥才英勇就义,也正因为如此,有人说文天祥不得不死,甚至说文天祥是被道德逼死的。

其实,这种说法绝对是错误的,文天祥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在被囚禁的3年时间里,文天祥屡遭威逼利诱,甚至妻女都沦为宫奴,文天祥依旧誓死不降,最终以身殉志。

不过,文天祥确实可以不死,他的死与他那些降元的同僚脱不了干系,那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当妻女苦苦哀求文天祥时,他又是如何应对的?

文天祥才华出众,21岁时就中了状元,后来几经沉浮,成长为南宋朝廷的右丞相兼枢密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而且文天祥长相非常英俊,绝对是人人羡慕的对象。

然而,当时的南宋朝廷早已风雨飘摇,文天祥纵有一身本领,却也无力回天,也就是在文天祥位极人臣之时,他很快就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至暗时刻。

1278年12月,退守到潮阳县五坡岭一带(今广东省东南部)的文天祥,不幸被元军千户王惟义抓住,文天祥立即吞食了事先准备好的“龙脑”,打算以死明志。

然而,不知道是“龙脑”过期了,还是药量不足,在元将张弘范的全力抢救下,文天祥侥幸未死,随后张弘范就让文天祥给南宋枢密副使张世杰写劝降信。

当时的文天祥大义凌然,不但拒绝写劝降信,自己也坚决不向元军投降。不过,张弘范并没有为难文天祥,反而是以礼相待,对文天祥非常客气。

后来,在张弘范的软磨硬泡下,文天祥给张世杰写了一封信,然而这封信并不是劝降张世杰的,信的内容只有一首诗,这首诗就是千古名篇《过零丁洋》。

诗中表达了文天祥慷慨激昂的视死如归精神,特别是诗尾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被作为警句流传千古。

相传,张弘范看到这首诗后连连称赞,随后就把这首诗收藏起来,不再逼迫文天祥给张世杰写劝降信了。

然而,南宋已经到了最后时刻,1279年3月19日,崖山海战打响,宋军全军覆没,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在崖山跳海而亡,至此,国祚320年的宋朝宣告灭亡。

相传,十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文天祥作为张弘范的随军战俘,亲眼目睹了这一切,虽然悲痛万分,但也没有任何办法。

当时,文天祥决定要以死殉国,于是文天祥就开始绝食,可尽管文天祥绝食8天,甚至屡屡寻找机会自尽,依旧被张弘范抢救了过来。

随后,文天祥就被押解前往元朝大都,此时距离文天祥被俘已经过去了四五个月,由于一直没有传出文天祥舍身成仁的消息。

再加上,当时陆续有南宋大臣降元,各种流言蜚语也就随之而来,很多南宋遗民开始担心文天祥选择苟且偷生。

这时候,文天祥曾经的下属兼老乡王炎午就站了出来,他给文天祥写了一篇《生祭文丞相文》,全文1400余字,王炎午在文中痛心疾呼:

“丞相再执,就义未闻,豪杰之见,固难察识!”

在王炎午看来,文天祥已然凶多吉少,与其多受折磨,或者投降元朝,不如速死,以成就“生时为忠臣,死后传千古”的英名。

为了让文天祥看到这篇文章,王炎午专门将这篇文章抄录了数十份,然后张贴在文天祥被押解回大都的路上,而且为了让文天祥看清楚内容,文章中的字写得比手掌还要大。

可以说,写下这篇文章,就相当于逼文天祥死,对于王炎午来讲,这绝对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行为,然而王炎午并没有因此遭受抨击,因为当时绝大多数南宋遗民都是这么想的。

王炎午相当于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不过,文天祥到底有没有见过这篇文章,我们并不知道,因为没有任何史料证实文天祥知道这篇文章的存在。

而且,文天祥根本不需要这篇文章,因为文天祥早在给张世杰写信时,就立下了生死誓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抵达大都后,元世祖忽必烈派人轮番劝降文天祥,表示只要文天祥投降,就给文天祥高官厚禄,可文天祥却丝毫不为之所动。

没有办法的忽必烈,就把文天祥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都抓到宫中为奴,打算用文天祥妻女的幸福进行要挟,而且忽必烈还让文天祥的女儿柳娘给文天祥写劝降信。

柳娘忍受不了这种非人的折磨,就给文天祥写了信,文天祥看到女儿的来信后心如刀绞,但他依旧没有丧失气节,文天祥在给自己妹妹的信中写道:

“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后来,面对众人的劝降,文天祥表示,南宋已亡,自己只能以死报国,绝不能入元朝为官,但自己如果能够被宽赦,愿意出家为道士,以世俗之外的身份提一些建议。

当时,有不少南宋降元大臣,想要建议忽必烈允许文天祥当道士,可这时候有一个人跳了出来,他坚决反对宽赦文天祥。

这个人名叫留梦炎,曾是南宋右丞相,被后人评价为“南宋末期第一败类”,他害怕文天祥被放出来后,到江南地区召集老百姓反抗元军,这会让他们这些降臣非常难堪。

最终,在留梦炎等人的阻挠下,文天祥出家为道士的心愿并没有实现,而且留梦炎还对忽必烈说,如果放文天祥出来,文天祥一定会号召江南义士抗元,给元朝带来极大的危害。

尽管忽必烈非常敬重文天祥,但架不住留梦炎没事就到自己耳边吹风,而且当时一直盛传,有义士准备营救文天祥,就这样,忽必烈对文天祥的戒心越来越重。

1283年1月9日,忽必烈召见文天祥,许下很多诺言,想让文天祥归顺自己,可文天祥依旧没有答应忽必烈,文天祥说:

“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

忽必烈眼见无法劝降文天祥,就下达了杀害文天祥的命令,文天祥面对死亡没有丝毫畏惧,他坚定地向南方跪拜后,就从容赴死,时年47岁。

此时,距王炎午写《生祭文丞相文》差不多过去了3年,其实王炎午等南宋遗民并没有真正理解文天祥,文天祥从来就不怕死,他知道死很容易,但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才是最重要的。

或许,留梦炎并没有瞎说,文天祥之所以在绝食8天后,不再急切赴死,根本原因还是想要寻找时机抗元。

当时的汉民族遭遇了浩劫,文天祥虽然无法力挽狂澜,但他任凭风吹浪打都没有丝毫动摇,最终以死明志,警醒世人,文天祥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综上所述,文天祥的妻女之所以沦为宫奴,是元世祖忽必烈想要借此逼迫文天祥投降,最终文天祥在亲情和大义面前,选择了以身殉志。

而在文天祥被俘后的一段时间里,以王炎午等人为首的南宋遗民,之所以要求文天祥速死,就是害怕文天祥这样的巨人形象崩塌,想要保留一个落败民族最后的尊严和气节。

其实,王炎午等人明显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忠肝义胆的文天祥怎会选择苟且偷生?后来文天祥在明代时,被追赐谥号“忠烈”,就是最好的证明。

亲爱的朋友们,对于文天祥不顾家人和自身安危的以身殉志您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如果喜欢,别忘了点赞关注我,您的支持是我码字的最佳动力,谢谢大家!

文/学史知今

点赞2、南安市 网友:苏辛香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华夏的少数民族政权,也是一个建国初期极其残暴的政权。

蒙古入据中原前还是一个奴隶制政权,他们把俘虏的军民大都是卖给蒙古人为奴的。因此说,文天祥妻女被沦落为奴,一点也不奇怪。不过这也是元朝统治者的一种政治手腕,是针对包括文天祥在内的抵抗者的一种攻心策略。

文天祥被捕的时候,他的母亲和儿子已经死在元朝侵略者的刀下,妻子和女儿被俘虏。

当时元朝统治者他们把文天祥的妻女掳到宫里当下人,就是让文天祥产生绝望感,继而产生对家人的愧疚感,使文天祥向元朝统治者低头,来换取家人的自由。

事实上,元朝统治者劝降的时候,也曾经对他说,如果文天祥为元朝做事,立马就可以恢复他家人的自由。

但文天祥不为所动,始终坚持的自己的信念,不向元朝统治者妥协。

文天祥在给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没有妻儿骨肉之情呢?但事已至此……奈何奈何!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

人心都是肉长的,何况文天祥一个重情重义的好男儿呢?

身为一个父亲,一个丈夫,见到自己的女儿和妻子因为自己遭难,自己能救,却因为民族大义不能相救,心里的煎熬可以想象。

由于文天祥坚贞不屈,宁死不降,元朝统治者无计可施,不得不下令处死他。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从容就义。

文天祥死后,元世祖假惺惺地说,"好男子,不能为吾所用,杀之诚可惜哉"!

文天祥是个有才华的人,但却是个怀才不遇的人,一开始并没有被南宋皇帝重用。忽必烈带领元军南下的时候,朝中投降派代表、宦官董宋臣建议逃跑迁都,文天祥以进士身份劝告皇帝杀了投降派,跟百姓共存亡。但皇帝对文天祥的建议没有理睬,束之高阁。

后来,文天祥多次进言皇帝都不予采纳,还嫌烦,把他打发出去给了一个闲差,无人理睬,后来文天祥继续仗义执言,统治者忍无可忍,安排他提前退休,当时他才37岁。

公元1274年,因为老宰相江万里的推荐,文天祥才重新出山,担任赣州知州起兵抗元,直到1278年被俘。 文天祥被俘后宁死不屈,杀身成仁,成为流芳百世的忠臣、

     

历史上,文天祥在狱中想自杀,并非是谁逼的。因为文天祥在被俘后,就没有打算活下来,抱定了必死的决心。

当时,南宋谢太后执意投降,大臣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

元将张弘范在庆功宴上向文天祥敬酒劝降说:"宋朝皇帝都没了,你已经尽忠了。再扛下去没有意义,赶紧迷途知返吧,前程无限啊。"

文天祥是这样回答的;"做臣子的上不能保卫社稷江山,下不能拯救黎民百姓,罪该万死。我要是变节投敌,不是要遗臭万年吗?"

 

在被关押中,文天祥写下了这样的诗句:"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后,劝降的人接踵而至。

曾经的南宋宰相,元朝的礼部尚书留梦炎来了,元朝的宰相阿合马来了,元丞相孛罗来了,曾经的南宋皇帝、9岁的赵隰来了,元朝的老大忽必烈也带着诚意来了。

但文天祥一条道走到黑,老是那句话:要杀就杀,不必废话。

忽必烈劝降失败,恼羞成怒,命令卫士用金棍击伤他膝骨,但文天祥依旧大义凛然,不屈不挠,慨然道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次日,文天祥便被杀害,时年47岁。

历史上的忠臣,有的是愚忠,有的是大写的为国为民的忠。

愚忠就是只忠于一个人,一个王朝,哪怕无道昏君,暴君,为不值得的人尽忠,这种忠臣是不可取的。

如果一个王朝失去了人心,被时代抛弃,这样的统治者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为其尽忠就失去了意义,是逆时代潮流,是跟人民为敌的。

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弃暗投明,深明大义,向昏君开炮,毕竟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真正的忠臣,效忠的不只是一个王朝,而是黎民百姓,作为“君”的小皇帝已经投降,文天祥仍然不低头。

  

元丞相孛罗劝降的时候,文天祥答:"我尽忠宋朝,才有今天,请你们快快处置罢!"

孛罗又说:"你们废掉君王(赵隰)。另立中央,算什么忠臣?"

文天祥答:"社稷为重,君为轻。"

这句话说出了文天祥的心里话,文天祥的忠,不仅仅是针对南宋,而是忠于天下百姓。

元朝是个残暴的政权,前期对对手实行的是惨无人道的灭绝政策,文天祥对他们没有半点幻想。文天祥只有打着南宋朝廷的旗号才能更有号召力,才能打击侵略者,拯救百姓于水火。

文天祥眼里,元朝统治者就是邪恶政权,自己跟他们势不两立。在被俘后,文天祥没有抱任何幻想,只求一死。所以文天祥的自杀是自愿的,没有人逼他。

点赞3、哈尔滨市 网友:拽灬魔神

在以身殉节的古代文人中,文天祥是最为著名的一位。自从被俘的那一刻开始,文天祥便一心求死,在自杀未遂后,他在被押赴北方的途中,又绝食八日,着实令人动容。在绝食求死未果后,文天祥依旧一心求死,最后慷慨就义。

文天祥是南宋名臣,生于1236年,正是南宋风雨飘摇之际。宝佑四年(1256)年时,文天祥中状元,进入仕途。文天祥是个十分刚正的臣子,是坚定的主战派。恭帝元年(1257)年时,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前往临安抵抗南下的元军,于次年升任右丞相。

面对元军的猛烈攻势,南宋尝试与之和谈,于是派文天祥前往。在1276年的和谈中,文天祥一度遭元朝宰相扣押,后侥幸逃脱,继续在南方组织武装与元军对抗。到1278年时,文天祥兵败被俘,成了元军俘虏。

在文天祥被俘后,他当即服毒自杀。可惜,元军却并未让文天祥得逞。在元军袭击文天祥部的这场战斗中,邹洬挥刀自刎,刘子俊、陈龙复、肖明哲、肖资等人尽皆战死,而被俘的杜浒也忧愤而死。可以说,当时南宋残部对元军的抵抗情绪十分高涨,很少有人投降。

文天祥落入敌手后,先被押往潮阳,后又被送往大都。据《宋史》记载,文天祥在前往大都途中,再次寻死未果: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

当时,元世祖也算求贤若渴,希望文天祥这样有才气的忠臣能投降,收为己用。然而,令文天祥虽然不再绝食,却始终不愿投降。面对元朝劝降的人员,文天祥坦诚相告:

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宋史·文天祥传》

面对如此大义凛然的文天祥,元朝统治者也无计可施,最终只能忍痛下旨将其处死。在文天祥受刑时,他还对刽子手说:“吾事毕矣。”之后,文天祥朝南方跪拜,慷慨赴死。

文天祥虽为一代文臣,但却一身傲骨,着实令人钦佩。据说,在张弘范对其劝降时,文天祥拿出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也令对方颇为敬重,只好不再提投降之事,而是礼遇有加。

如今回顾文天祥的事迹,着实令人动容。文天祥求死,一方面是他自己富有气节,始终秉承着忠臣不事二主的理念;另一方面则是,南宋灭亡时士大夫阶层表现的大多都极具气节,或力战而死,或自尽而亡,很少有投降者。只是,在这批士人中,自然尤以文天祥的事迹最为典型。

点赞4、乌兰察布市 网友:低八度

记得文天祥有一首诗歌,写得悲凉而慷慨: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一个以身殉道的人,无论今天有多少人抹黑一个为了理想就义的人,也无法掩盖他大义凛然的正气风骨。

文天祥是一个才俊,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阳光少年”,他自小博学多才,二十岁即考取进士,想想范进中举已经年过半百,都能癫狂不已。而文天祥是多么才华横溢的一个人啊,他在集英殿答对论策,文章洋洋洒洒的一万多字,连个草稿都没有打,就一气呵成,这份才气确实值得夸耀的,宋理宗钦点他为第一名。

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

文天祥如此才华,让考官都钦佩不已,可见才子到什么时候,都是人中龙凤。

而文天祥也秉承了一个原则,“学而优则仕”,为国家付出自己的毕生才华。

为国而战,坚守理想

1259年,南宋王朝面临史无前例的危机,蒙古大军一路南下,围攻鄂州(今武昌),此时那些朝堂之中各种耍嘴皮的人都心慌意乱了。

大宦官董宋臣劝宋理宗赵昀迁都,以避蒙军锋芒,文天祥是主战派,他上书坚决反对,并提出御敌之策,并未被采纳。

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文天祥担任临安知府。当时朝廷派遣文天祥与元军谈判讲和,但是文天祥并不理会元军的要求,与元朝丞相伯颜在皋亭山针锋相对争论。元军一怒之下,拘捕了他。

但是文天祥自有他的智谋,于夜间逃脱。这样看起来,这位考第一名的才子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逃出来的文天祥一路往江西奔来,他以此为根据地,继续他的抗元大计,景炎二年(1277年)正月,元军攻入汀州,文天祥于是迁移漳州,请求入卫朝廷。不久就有人来游说文天祥投降,他一怒之下,把游说之人给吊死了。

元朝统治者是很欣赏这位义士的,总想用高官厚禄去收买于他,可是文天祥自有他的骨气与节操,自是不愿意为元朝统治者服务。

于是文天祥一路辗转,四月,进入梅州;五月,迁出江南西路,进入会昌;六月,进入兴国县;七月,遣参谋张汴、监军赵时赏、赵孟溁荣等率大军进逼赣城,邹洬率领赣州各县的军队攻取永丰,他的副官黎贵达率领吉州各县的士兵攻取泰和。

本来战争打得很和谐,可是元军江南西路宣慰使李恒派遣士兵入援赣州,而自己率兵在兴国进攻文天祥的据点。

这一个声东击西让文天祥措手不及,于是率兵撤退,靠近永丰的邹洬,邹洬的军队已在他的前面溃败,李恒于是穷追文天祥至方石岭。

在这里文天祥战败,妻妾被俘虏,被押解去元大都,成为了宫奴,元朝统治企图用亲情软化文天祥,可是他还是不投降,可以想象文天祥付出了什么?

文天祥家资颇丰,极其奢侈,可是看到南宋遭受异族的蹂躏,他义无反顾的献出自己的家产,用以抵抗元朝的侵略;当元朝统治者用高官厚禄诱惑他时,他毅然决然的放弃;当妻儿家人被俘虏时,他忍痛拒绝元朝统治者威胁。

今天也许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何要如此做,到底值不值得,也许文天祥自己也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过自己值不值得。英雄之所以叫做英雄,就是因为他们放弃了普通人觉得值得的东西,也选择了那些不值得,那么他的意义就是把一种精神传递下去吧。

就如同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被宙斯绑在悬崖边上万箭穿心,但是那光明依然穿过迷雾到达了人间。

1278年12月,忽必烈派大将张弘范、李恒率降附的南宋水军、蒙古骑兵,水陆并进,准备一举歼灭在闽、粤一带坚持抗元的宋军残余势。在这里,文天祥知道无法再对抗元军了,选择了服用龙脑自杀,可是并未成功。

兵败被俘的文天祥保持了自己的气节

文天祥被俘之后,表现出的铮铮铁骨,让元朝统治者都佩服不已。

在狱中文天祥写下了洋洋洒洒的《正气歌》,正是由于他的正气长存,才有了后来的名垂青史。

元朝统治者并不想杀掉文天祥,给他许以高官厚禄,但是文天祥却不愿意接受这些东西。

文天祥对于忽必烈的劝降,曾经这样回答,“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

文天祥始终保持着一个文人的气节,他以一人之死,留住精神长存,但是他家族中的人,他留给了最后的生存空间,他的弟弟们投降了元朝。

文天祥死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在他的衣带中发现了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理想与气节这种东西虽然很稀有,但是正因为不多,文天祥才更加值得后世怀念。

无论现在对文天祥有多少不同的评价与看法,他能在荣华富贵的诱惑下,保持自己的初心,难道不值得赞扬吗?也许做不到英雄的那样大无畏,可是为他们的气节致敬又有何不可?

点赞5、黄冈市 网友:我疯了。

文天祥是被无耻的宋朝文人逼死的。


文天祥被俘虏之后,南宋的那些无耻文人就开始兴奋,他们就开始不断鼓励文天祥去死,然后成就所谓读书人的气节。

有个叫王炎午的家伙,在文天祥还活着的时候,就写了好多《生祭文丞相文》,大造舆论声势,让大家都认为,要是文天祥不自杀就忽视忠臣,不能体现读书人的气节。


这是非常讨便宜的事,反正死的又不是王炎午自己,趁着逼死文天祥还能获得声望,所以这种慷他人之慨的事,很多人都会抢着干。


后世享受过生祭待遇的还有洪承畴,当时很多明朝的文人在洪承畴还活着的时候,已经帮洪承畴办完了葬礼,就等着洪承畴一死,成全无耻文人所倡导的气节,幸好洪承畴没有上当。

一个人的生命本来该由自己决定,不需要外人用什么大义来压迫逼人死亡。历史上很多无耻文人专门喜欢做这种事,逼别人死然后成就自己。

点赞6、九江市 网友:半是离愁

大宋可以亡国,文天祥必须死。这在当时是天下所有人共同的呼唤:

据说文天祥被俘以后,和忽必烈之间还讨论过在大元朝治下的生活问题。大概就是文天祥坚决不做官,但是可以在忽必烈治下当一个道士(不晓得是不是全真教的)。

但是,要知道在当时,文天祥可是大家心目中的偶像,如果偶像投降了,那多不好?

于是文天祥有一个老部下叫王炎午,写了一篇《生祭文丞相》的文章,里面是这么说的:

呜呼,大丞相可死矣!文章邹鲁,科第郊祁,斯文不朽,可死。丧父受公卿,祖奠之荣;奉母极东西,迎养之乐,为子孝,可死。二十而巍科,四十而将相,功名事业,可死。仗义勤王,使用权命,不辱不负所学,可死。华元踉蹡,子胥脱走,可死。

大概的意思就是,大丈夫可以为各种各样的理想去死。但死的最好只是你文天祥,毕竟文天祥死后,他还活了41年。

再比如有个叫汪元亮的,专门跑去探望了文天祥,和文天祥留书:“必以忠孝白天下,予将归死江南。”

可以说,文天祥其实是不想死的。但从他被俘到最终被杀期间的接近4年的时间里,文天祥是打算和解的啊!文丞相真的不希望死啊!但是,比如这个叫王炎午的,就做到了写了一篇名垂千古的”生祭文“,然后自己抄了几百份,到处都贴着。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文人,自己开开心心的给忽必烈当官,但是内心深处 还期待着有一个英雄,骑着马龙马以身殉道,替每个人赎罪。

你看,差点就把文天祥说成耶稣了。可惜人家耶稣是主动死的;文天祥是被所有江南文人逼死的。

点赞7、果洛藏族自治州 网友:二才叫范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作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是文天祥的媳妇儿欧阳氏,在给文天祥收尸时,从他的袖管里找到的一句话。欧阳氏看到这句话,不禁声泪俱下,她直言:我夫不负国,我安能负夫?在安葬完文天祥以后,欧阳氏也跟着自尽了。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也不可能选择成为文天祥,可是文天祥的的确确就在那里,就在历史书本里,永远都不会被抹杀掉。你可以不相信忠义,甚至鄙夷忠义,这是现代社会的常态,但是你不能不承认忠义的存在。


如果你是文天祥,你该怎么选?

文天祥所处的环境,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他被元军俘虏以后,忽必烈曾经多次前来劝降,而且不止一次自己亲自前来,都遭到了文天祥的拒绝。

宋朝的另外一位状元宰相留梦炎,被忽必烈派来劝降文天祥,结果遭到了文天祥的各种辱骂,只好羞愧地离去。

宋朝的小皇帝宋恭帝赵显,也被忽必烈派来劝降文天祥,赵显说了一大堆话以后,文天祥只说了四个字:圣驾请回。

宰相、皇帝全都选择了投降元朝,为什么文天祥就是不愿投降呢?这是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的,当年刘禅投降了邓艾,姜维不也罢兵投降了钟会嘛!

不能理解的还在后面,文天祥的妻女当时也被元军给俘虏了,她们在元军那里干着粗活,备受欺辱,只要文天祥点点头,她们就能够得到安逸的生活。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对不起,我会点头。可是文天祥始终都没有点头,他的心里有一股信念,正是这股信念始终在支撑着他。


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文天祥20岁便高中状元,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在文天祥的前半生中,他没有所谓的家国天下,只有荣耀和辉煌。

因为他的人生一直处于一帆风顺的状态,文天祥也就堕入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当中。他开始寻欢作乐,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完全不允许他这么放纵下去。

文天祥一改常态,他知道南下的蒙古大军,即将成为南宋的致命伤,为此他积极上书主战,只有面对敌人,才有战胜敌人的可能。


可惜当时的宋理宗赵昀是个糊涂蛋,他只知道研究自己的理学思想,错过了富国强兵的大好机会。

公元1275年,蒙古大军再次南下,这次是来真的了,因为他们的兵锋直指之地居然就是南宋的都城临安。

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有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书,言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丞相可无忧者。时盗新杀左丞相阿合马,命撤城苇,迁瀛国公及宋宗室开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宋史》

当时的宋朝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之中,没有人愿意前来搭救宋王朝,只有文天祥散尽家财,组织了一支勤王军前来勤王。国仇家恨面前,文天祥放弃了安逸的生活,放弃了纸醉金迷,从此踏上了保家卫国之路。


纵有香忠骨,却无回天术。

文天祥是著名的忠义宰相,那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当上宰相的呢?当时他出使元廷,结果被人家给扣下了。好不容易逃出来以后,文天祥这才被拜为右丞相。

因为此时的宋朝也意识到了,人家是来灭国的,你再一味地求饶压根就没有任何出路。只有任用文天祥这样的主战派成员,才有可能保住宋朝。

那么文天祥有没有办到呢?很可惜并没有。文天祥最大的作用,那就是名气大。因为人家有文采,又忠心报国,所以是南宋后期的精神支柱。可是在军事上的才能,不可否认,实在是太平庸了。

文天祥所领导的抵抗军队,几乎没有打过胜仗,一直处于节节败退的状态。比如说刘钦、鞠华叔、颜师立、颜起岩等人全部战死,他最中意的武冈教授罗开礼在收复永丰县以后,也兵败被杀。


节节败退的文天祥,带着残余人马,已经逃到了丽江浦。这个时候他被加封为信国公,几乎成了南宋朝廷最后的依靠。

让这么一个没有军事才能的人,作为最高军事统帅,这是南宋朝廷进退失据的关键败笔。很显然,南宋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了。

文天祥被抓的时候,正在五坡岭上吃饭,谁也想不到元军和土匪的人马突然杀到。为此文天祥选择吃龙脑自尽,结果居然没死,就这么成了俘虏。而他的老婆女儿此前已经被元军俘虏。

南明的史可法和文天祥很类似,他们都是忠义之臣的表率,也都是流芳千古的名臣。可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致命伤,那就是缺乏军事才能。

在乱世中,把王朝的命运交托给没有军事才能的人掌管,无异于是在为亡国做铺垫。很显然这两位都是回天乏术之人。


总结:文天祥死得其所,和国家大义比起来,家人的利益他不放在心上。

文天祥如果投降了,那么他的妻女就不用在元廷中干苦力,遭受屈辱。我想这世上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投降。

可是文天祥是20岁的状元,是南宋的宰相,是天下反抗元朝统治的代表人物。如果他选择低头,可不是一个人低头,而是千千万万个人低下了头。

这代价实在是太大了,拿一个王朝的灭亡,去换取一家人的幸福,这是文天祥所不愿意看到的。舍生取义,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

只不过文天祥更加伟大一些,他不仅愿意舍弃自己的性命,也忍心舍弃家人的性命。只要他这杆抗元大旗不倒,他相信天下就会有若干人会在抗元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资料:《宋史》

点赞8、肥城市 网友:流光易逝

妻女沦为宫奴、自己仍誓不低头,舍生取义的文天祥可谓文人脊梁。

人类的动物性本能,往往会在战争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因此,我们回顾古代形形色色的战争,会发现两个现象:

其一,战争的最大受害者往往是老弱妇孺,那些具备劳动能力的女性,往往被卖为奴隶,在毫无尊严、任人宰割的处境中艰难求生;

其二,战争也是对人性的最大考验,面对危险,有的人遵从趋利避害的本能,为了性命、利益不惜抛弃立场、为敌人服务;但也有人能够坚守气节、视死如归,甚至明知前途一片黑暗,但仍敢于义无反顾、一往直前。

而南宋末年的英雄文天祥,则曾面临这样的痛苦抉择:他自己身在狱中,妻女都落入敌手、沦为官奴;敌人甚至故意让其女儿写信透露这一情况,以此诱惑他低头屈服。

但在长达三年的囚禁生涯中,纵然面临生命、亲情、富贵等常人难以抵抗因素的威逼利诱,文天祥仍一心求死。他这样做的原因无外乎这几个字: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就像他就义前说的那样:“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不过,愿以性命回报宋朝恩情的文天祥,其实曾备受那个腐朽官场的亏待。

文天祥原本是个十足的文人。公元1256年,年仅20岁的他,就以一篇长达万言的策论文章打动了宋理宗,被钦定为状元郎。在文人地位崇高、备受优待的宋朝,凭借这样的起点,文天祥本可以如鱼得水、尽享富贵。

然而,文天祥跟宋朝大部分文官截然不同,他不随波逐流、患得患失,而是恪守儒家信条,带着自己的人生理想投身官场。而在那个浑浑噩噩的统治体系中,抱着这种态度,必然会显得性格刚直、嫉恶如仇;此外,身为文人,文天祥却对军事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因此,在那个昏暗的年代,这样“另类”的官员在官场中必定会屡屡受挫。



公元1259年,蒙古军分兵三路、大举南侵,宦官董宋臣建议宋理宗迁都躲避。当满朝官员都哑口无言时,只有时任宁海军节度判官的文天祥上书慷慨陈词,要求斩杀投降派董宋臣,以统一人心、集结力量抗敌。

这一幕,跟北宋初期力排众议、说服宋真宗抗击辽国的寇准简直如出一辙。然而,当初的宋真宗听取了寇准的建议,北宋扭转了局面;而此时的宋理宗则对董宋臣百般庇护,文天祥的意见被束之高阁,其后愤然离职回乡。

后来,文天祥被升为刑部侍郎,而此时董宋臣则风光地回京担任了宦官的最高官职都知。义愤填膺的文天祥再次上书列举他的罪行,也再次被置之不理;

接下来,反而是文天祥遭受坎坷,在尚书左司郎官的位置上,他遭到众多京官非议、惨被罢职;后来,他奉命掌理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期间,被宰臣贾似道排挤、弹劾,以至于在37岁这个当打之年被逼致仕(退休)。



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实干家,在黑暗的官场中自然显得与众不同、格格不入。如果南宋“有幸”就这么浑浑噩噩的延续下去,文天祥极有可能成为官场的牺牲品、就这么被逼从历史舞台中消失。然而,越发严重的外患改变了这一切。

公元1273年,樊城、襄阳陆续被攻破,南宋赖以苟且的屏障彻底消失,元军拉开了全面进攻的序幕。危难之时,统治者终于想起了之前被排挤的实干家们。

公元1275年,元军东下、长江上游告急,南宋朝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知赣州任上的文天祥捧着诏书流涕哭泣,随后组织起万余兵马、义无反顾地入卫临安。

当时身边有朋友认为他这是羊入虎口,对其进行劝阻。但文天祥回答:此时国难在即,天下却没有一人一骑入卫;所以自己情愿以身殉国,希望以此唤醒天下忠臣义士、挽救社稷危亡。



进驻首都临安后,身为文人的文天祥,提出了自己对抗元军的系统思路。

首先,抨击了两宋“守内虚外”之祖宗家法,即加强中央、削弱地方的政策,它固然使宋王朝没有像唐王朝那样面临藩镇割据威胁,但却让中原政权彻底失去了对抗游牧民族的能力(更别提像汉唐那样主动进攻了);两宋之所以连续面对辽、金、蒙古一败再败,这种强干弱枝的制度才是根本原因。

如果只指责、却不提出解决方案,那就像如今的键盘侠了。心怀对家国事务的担忧,文天祥早已形成了系统性的方案。他认为,应该将天下设为四镇,各当一面以收复失地;同时,动员全国的力量抗击敌人,官军的正规战、民间武装的游击战相结合,迫使元军“备多力分,疲于奔命”。

虽然就现实情况而言,上述设想实现起来有较大难度,而且不足以战胜元军;但这毕竟是唯一能够让元军不堪重负的方式,从而让赵宋继续苟且的愿望成为可能。

然而,宋朝执政者只想通过卑躬屈膝、割地纳贡来求得一条生路,他们认为文天祥的主张过于“阔远”、不能救急,并未采纳。



也许北宋、南宋初期先后与辽、宋和好的经验,让此时的宋朝统治者产生了幻想。然而他们不知道,即使想卑躬求和,背后也得有一定的实力为支撑。

北宋能达成澶渊之盟,靠的是寇准的力排众议、大宋将士在澶州的舍身血战;

初期的南宋之所以能被金朝放了一马,靠的是岳飞、韩世忠等众多军民同仇敌忾的杀敌;

而面对蒙古人的南宋呢?也许只有江淮天堑、水军优势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蒙古也建立起强大的水师后,南宋继续生存的条件已经荡然无存;相对于处于上升期的蒙元,腐朽不堪的南宋毫无抵抗之力。

但南宋也是幸运的,即使在临安失陷后,也有文天祥、陆秀夫这样的忠义之士挺身而出,为了一丝的希望继续舍身忘死的奋斗。



接下来的文天祥不断转战浙赣闽广等地,然而此时早已大势已去。

公元1277年,以兴国县(今江西赣州内)为据点坚持抗元的文天祥,遭到了元军江南西路宣慰使李恒的突袭;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义军被彻底击溃,文天祥的妻妾子女都落入敌手。文天祥率领残部逃到广东继续奋战,但在下一年遭遇元军重兵围困而兵败被俘。再下一年的崖山之败后,南宋政权正式灭亡。

那时的文天祥,几乎成了南宋残存气节的象征,因此,元朝廷一心想降服他,以便“杀人诛心”,甚至不惜为之耗时三年之久。

然而,面对各种威逼利诱,文天祥誓死不屈,他的《过零丁洋》、《正气歌》,大义凛然、充满了不屈的意志。直至公元1283年1月,他在柴市从容就义。当他的妻子欧阳氏为其收尸时,发现了藏在衣带中的这样一段文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杀身成仁,舍身取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胸怀理想、百折不挠、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文天祥的不屈精神,是一个民族能够伟大的必备素质,这才是值得万世景仰的文人。

点赞9、岑溪市 网友:白云玉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一首《过零丁洋》让我们见识来了什么叫视死如归和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那么,文天祥被俘后,到底都经历了什么,还有他的妻子和女儿的结局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二。

文天祥是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青年中举,不畏强权,直言进谏,却被迫“退休”。后来,元军南下,文天祥率军勤王,苦战东南。他义使元营,被元军扣留,他伺机逃出生天。即使在南宋小朝廷投降后,他依然坚持在江西抗元。

1278年,文天祥被叛徒出卖,战败被元军俘虏。而后,元军一直劝降文天祥,更是押着文天祥去崖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元人多次向文天祥索要书信,于是,他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他们。这首诗的尾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以此诗来表达自己视死如归和舍生取义的想法,断绝元人招降的妄想。

后来,在崖山战败后,元军将文天祥押送到了北京。元世祖忽必烈多次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都被文天祥给回绝了。即使如此,忽必烈还是很敬佩文天祥的忠义精神,甚至爱其才能,有意将其释放回老家,但是有人却向忽必烈进言,说文天祥在南方的影响力太大,一旦释放,就是放虎归山。忽必烈担心文天祥在江南继续起兵抗元,就一直没有释放文天祥。

文天祥被俘后,在北京关押了3年。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他的妻子和女儿也被元军俘虏,并且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元人企图以此要挟文天祥,但文天祥不为所动,忍痛回信,在信中写道:“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1282年,南方发生叛乱,并扬言要救回丞相,元人怀疑他们说的丞相就是文天祥。于是,元人决定处死文天祥,以绝后患。不久之后,文天祥被押往菜市口行刑,文天祥临上刑场时特别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后被处死,终年四十七岁。在他死后,他的妻子发现他的衣服中有赞文说:“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忠义至尽,仁也就做到了。读圣贤的书,所学习的是什么呢?自今以后,可算是问心无愧了。”铮铮铁骨,乃大英雄也!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