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秦桧敢陷害岳飞却不敢动韩世忠?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宋高宗赵构下达了命令:“岳飞特赐死”!
一代名将岳飞,血染风波亭,享年39岁。
至死,他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很多人说岳飞之死是由于秦桧的陷害,但引人注意的是与岳飞同一时代的武将韩世忠,他比起岳飞的得罪秦桧,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以秦桧睚眦必报的性格,为什么他敢陷害岳飞,却独独不敢动韩世忠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陷害岳飞迎合了宋高宗赵构的心意,而动韩世忠则为宋高宗所不容。
功高震主,这句话无论在哪个封建时代都是有绝对道理的!
尤其是武将,一旦武将拥兵自重,那么对于朝廷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威胁。
像楚平王容不下伍子胥,明太祖几欲杀尽开国大将一样,岳飞的手握兵权,功高震主之于宋高宗来说也是如芒刺在背,再加上他一直说要迎回“二圣”,这些使得宋高宗不得不除之而后快。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的志气是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迎回“二圣”。
可是,别忘了,“二圣”是谁?那是宋高宗的父亲和兄长,宋徽宗,宋钦宗。真把他们迎回来了,那赵构怎么办,他又该把自己放在哪个位置?
若不是“二圣”被俘,这皇帝的宝座也轮不到他头上,现在岳飞你要把“二圣”迎回来,那是宋高宗断断所不能容的。
后来,虽然“二圣”一死一老,不足为惧,但宋高宗已经无心再战,而岳飞手握兵权,统领着属于自己的“岳家军”,一心北伐,宋高宗十二道金牌才召回了他。
今天,我们读《宋史》当然明白岳飞是为了抗金,收取大好河山,其心可敬。
可于宋高宗而言呢,在那个时代,一个大将在外手握重兵,你用金牌宣召,他还不回来,下了一道,二道……直到十二道,换你是皇帝你会怎么想,还能容得下他吗?
所以宋高宗早有杀岳飞之心,而秦桧不过是迎其意,替他担了谋害忠良的千古骂名,他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秦桧敢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
而韩世忠则不同,韩世忠有拥立之功,赵构从康王到称帝,拥立他登基的主要将领里就有韩世忠。
1129年发生了苗刘兵变,宋高宗不幸被挟持,受尽折磨。是韩世忠亲自率军击败了叛军,让宋高宗转危为安。
所以,他虽是武将也有高功,可是宋高宗不仅没有和他生出嫌隙,还很信任他依靠他,所以又怎么会允许秦桧陷害他呢。
故而,在秦桧第一次试图陷害他,欲借韩世忠部下犯事而指责于他的时候,韩世忠只是当面跟宋高宗解释了一下,宋高宗便指责秦桧听信谣言,让他不可多生事端。
由此可见,宋高宗对韩世忠颇为信任,极力保他。那么秦桧以后自然也就不敢动他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宋高宗想要加罪于岳飞,所以秦桧才敢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岳飞。宋高宗不想加罪于韩世忠,所以秦桧便不敢动韩世忠。
正像文征明说的:“笑区区,一秦桧何为,逢其(宋高宗)欲”。
这就是秦桧之所以敢陷害岳飞,而不敢动韩世忠的原因。
韩世忠比岳飞聪明的多。
一,功劳大。韩世忠从北宋末年擒方腊开始,苗刘兵变救高宗,黄天荡大战。是早期真正南宋的中流砥柱。单单论功劳,韩世忠才是中兴四将中的第一人。
二,与高宗关系好。老韩与高宗有过命交情。而赵构是个很念旧的人。所以秦桧非常明白,动谁也不能动韩世忠。所谓的秦桧准备害韩世忠 是岳飞提前通知韩世忠乃小说情节。历史上韩世忠从来没有失去信任。秦桧也非常聪明,知道韩世忠绝对不是自己能惹的。
三,雄厚的关系实力。韩世忠三个儿子都是高官。有户部尚书,有光禄大夫,自己是枢密使。而且他和张俊是儿女亲家。老韩儿子娶了张俊女儿,张俊儿子娶了老韩女儿。两个家族已经成了生死联盟。这在南宋初年是一股庞大的势力。
所以秦桧非常清楚老韩的能力。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动老韩。
还有,杀岳飞是因为岳飞主战,这一条只是靠不住的。
当时主战派很多,比如文官主战派领袖是张浚。武将主战派是韩世忠和张俊。而张浚和张俊两个文武主战派领袖,不约而同的一起参与了岳飞案。就是要至岳飞于死地。
岳飞案其实更像是主战派的内讧。
韩世忠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字良臣,是两宋之际有勇有谋的大将军。他出身寒门,18岁应征入军,因其谋略过人又英勇善战,不久便被提拔,在后来的大小战役中为宋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一生为官清廉正直,刚正不阿,不肯攀附奸臣秦桧,在金国一再的挑衅下,血气方刚的韩世忠和岳飞同为主战派,与岳飞是至交好友。
韩世忠在早期的时候镇压方腊有功,后来主要在河北地区指挥抗金战役。由于其英勇过人,有一次韩世忠带领宋军攻打西夏的一座城池,进攻多次都无功而返,韩世忠把心一横,直接一个人爬上城墙,直奔敌军将领而去,在敌军还没反应过来之时,他就将敌军将领的首级扔出了城墙之外。
敌方军心大乱,城下的宋军大受鼓舞,一路拿下了这久攻不下的城池。西夏丢了城池之后,派了西夏王峰监军驸马率领军队反击,人数之众让许多宋军有了惧怕之心,士气一度低靡。
韩世忠见此情形,思量再三,招募了几个士兵和他一起组成了敢死队,在敌人还没扎稳阵营的时候直接突袭了进去,面对突然而来的宋军,大夏军队一时慌乱不已。韩世忠采取速战速决的方法直接找到了主帅营帐,一刀解决了监军驸马,西夏军一看此情形,军心大乱,四散溃逃。从此,韩世忠的名字就成了西夏军队的梦魇。
靖康之变,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被金兵所掳,随后康王赵构继位,定都南京,史称宋高宗。赵构生性绵软,只想偏安一隅。金兵一路南下,宋军节节败退,最后把宋高宗赶到了海上。韩世忠和岳飞等主战派的将领,力挽狂澜,最终击退金兵,南宋才得以退守江南。赵构从海上回到杭州之后,为了安抚民心,罢免了主和派的宰相汪伯彦,并任朱胜非为相。
同年,武官苗傅、刘正彦联合发动兵变反抗朝廷,逼高宗退位,拥立他三岁的儿子为帝,想挟天子以令诸侯。韩世忠得知消息紧急回京救驾,救出高宗赵构后,一举拿下了宫中的奸细,中军统制吴湛。将他与其他叛将一起问斩。
宫廷内乱之后,韩世忠救驾有功,从此深的高宗信任,以至于后来秦桧也不敢动他。 1130年镇守金兀术挥军南下,韩世忠利用金兵不通水性又不熟悉地形的缺点,率领4000精兵将金兀术十万大军困在了黄天荡,黄天荡就好像一处死胡同,只进不出,里边没有任何突破口。金兀术要看自己的十万大军就要饿死在这“死胡同”里不由焦急万分,多次与韩世忠议和都被他拒绝,韩世忠铁了心要活捉金兀术。
后来一个北宋奸细向他献策,黄天荡有一天年久失修的河道,若能挖通便可逃出生天。金兀术随即命人一夜挖通了淤塞的河道,从水路进了秦淮河,本以为可以万事大吉,不想途径牛头山时恰好遇到了岳飞,面对岳飞不要命的打法,金兀术不得不退回黄天荡。后来,又有一个奸细献策,用火箭引燃宋军的船帆,在宋军大乱之时可趁机突围。后来,在这一计策的帮助下果然得以逃脱,却是狼狈逃窜。
宋高宗主和,后来开始秘密处置主战派的武将,一方面,韩世忠比岳飞心思更加缜密,另一方面,对宋高宗有救命之恩,即使宋高宗迫于舆论的压力也不会轻易动韩世忠。所以秦桧虽然也看他不顺眼,但是也只能做点小动作。
此内容已删,
为何秦桧敢陷害岳飞却不敢动韩世忠?
不存在“不敢”的问题,应该是“为何赵构和秦桧杀了岳飞而不动韩世忠?”比较合理。
谁都知道秦桧的身后站着赵构这个大BOSS,这对组合在与岳飞的“交手”的过程中,并不见岳飞有何反抗的地方,只看到赵构下了十二道金牌,岳飞不得不放弃反攻中原的大好形势,班师回朝,最终被害死于“风波亭”。
其原因是岳飞这个人不仅爱国,而且还忠君;而赵构却将君王的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矛盾就在这里,他利用“秦桧”作为操刀手,杀死了岳飞。
(岳飞死于风波亭)
靖康之耻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的一次著名历史事件。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进入了东京城,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
也就是说,除开国家财物被掳掠不说,北宋的行政中枢实际上已经被金国一扫而空。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但是后来人在痛恨宋高宗赵构、秦桧杀死了民族岳飞从而失去翻盘机会的同时,却忽略了当时的这样的一个现实——靖康之变导致了宋的“统治力”被瓦解掉了。
(靖康之耻)
王朝是非常讲究 “统治力”的,这个“统治力”在武功上可以表现为汉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在文治又可表现为唐贞观年间的“道不遗拾,夜不闭户”,都是在讲民众对这个国家政权的赞美和认可。
而在宋朝,个人认为整一个宋朝冠绝当世的“冷歌艳词”也是宋朝的“统治力”之一。
“不杀士大夫”的祖制就决定了大宋文官集团的势力将非常强大,大宋皇权保证了“士大夫”的利益,而“士大夫”又共同保护大宋的皇权,就此形成互保局面。
“靖康之耻”发生前后,先有宰相杜充抛弃城池投降金国,后有帝宠臣张邦昌更是成为了金国的傀儡,他在金国的扶持下,建立了“伪大楚”政权。
从这个现状看出,北宋的一部份土大夫已经不再看好大宋皇族,他们抛弃了大宋皇族,并且开始下注于下家,一般来说到此即可看成王朝末日的开始。
再加上宋微宗搞“生辰纲”, “六贼”贪脏枉法,天下民不聊生以及对北朝战争的一败再败,让天下人心失望,宋的统治力早已逐渐瓦解了。
赵构逃到临安,他不得不面对着这些严峻的形势。不仅要扛住中原丢失的压力,要建立新朝庭,重组权力架构,而且还要在这个到处弥漫着亡国的气氛之下找回丢失了一大半的“国家统治力”。
(宋高宗赵构剧照)
不得不说,宋高宗的权术手段在历代帝王中也是一等一的高明。
秦桧从金朝回来,不可能怀着“纯洁”的心思回来的,但是宋高宗仍然在重要防备的情况下还重用了秦桧,他利用了金国以为秦桧能在南朝搞风搞雨的错觉的这段时间里,完成了权力重组,建立了南宋。
在皇族、士大夫、武人和老百姓当中,宋朝对待老百姓其实还真不怎么样。
在一片“冷歌艳词”的掩盖之下,宋朝的老百姓其实过得很苦。
据统计,南北两宋的农民起义就高达四百余起。 在对待武人方面更是差到极点,这来自于宋太祖立国之后,为了结束五代十国武人割据乱象所采取的“以文制武”的治国方针。
但是宋太祖死得不明不白,导致了这一项矫枉过正的政策过了几百年宋朝还在用。
所以岳飞就这样走入了宋高宗的对立面。 其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是当时金军喊出来的一句口号,也成了当时宋人精神上的一项标杆。
历来防备武人的统治者肯定会认为“岳家军”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军队私人化”,这已经复制了当年五代十国的乱象,宋高宗不可能让岳飞再次坐大。
(岳飞剧照)
其二,岳飞打上“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旗号,这又与以赵构为中心的南宋政权形成了完全对立。
“一个中心为忠,两个中心为患”,在这个时期,把“二圣”迎回来绝非好事,这两个人对外不行,内斗可内行得很。
如果政权稳固了,迎回来可以,但这个口号在“站队”方面,任何时候都绝对不正确。
其三,金国屡屡攻击宋朝,但是岳飞成了南宋的一道钢铁长城,有了岳飞的存在,凝聚了宋朝的抵抗精神。
所以对于金国来说,“和谈”可以,但岳飞必须死。
其四,宋朝“以文制武”的国策使得岳飞又成为了文人的打击目标。
皇帝、金国、文人都想要岳飞的命,岳飞在政治上走入绝路,他不死谁死?
可怜一代英雄,没有倒在战场上,却倒在自已人的手上。千年以来,没有什么比这个更悲哀的了。
宋高宗建立的南宋,从1127 到1279年,共152年。
在此期间还发生了几件事情,让人不得不觉得有意思。 一是宋高宗杀岳飞,完成了权力重组之后,也耗尽了太宗一脉的威望,民间多有同情太祖一脉者,所以宋高宗把皇位还给了太祖一脉,这也极为高明。
(宋帝系图)
二是宋高宗曾经到了岳飞的墓前,说了一句话,“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他也懂,也后悔。
三是孝宗皇帝继位,这是南宋唯一有亮点的皇帝,他用虞允文为相,意图北伐。
因此岳飞被翻案,因为这个时候,他需要翻案来凝聚民心,秦桧从此被铸成铁像,一跪就跪到了现在,也是活该。
四是宋朝又出了一位“圣人”(这种圣人不要也罢),叫朱熹,历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
这位“圣人”又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概念,继续压制民众的思想,为南宋再续“统治力”。(理学危害极其大,可以说是思想禁锢)
后人评价,宋朝的冷歌艳词就代表了宋朝文人的“自卑”心理,你看大唐万邦来朝,写下的诗就是大气磅礴,而朱熹老夫子更是一个只会欺负女人的玩意。
宋朝能出岳飞实乃天幸,出了不能用是赵宋不幸。用古话来讲,这个人是从天上下来帮助宋朝的,但是他们不敢用,所以把他杀了。
而韩世忠就显得乖巧多了,“站队”十分正确,当然就进不了宋高宗和秦桧的清算范围之内。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本文不洗地)
【岳飞】
谁说秦桧不敢动韩世忠 ?原本他要打击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爵位更高、资格更老、誓死抗金、战功同样也很显赫的大将军韩世忠,但一系列阴差阳错让韩逃过这场塌天之祸,而声震天下的岳飞就没他那么幸运了。
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元宵节刚过,就传来金军统帅完颜宗弼(汉称金兀术)率大军又一次大举南侵的紧急军报。
岳飞、韩世忠等名将奉命率军阻抗大举袭来的金军。这场战役,成为这一阶段宋金两国关系史上的又一大转折点。
宋、金交战后,先是宋军占得上风,在今天的安徽巢湖西北一带取得了柘皋大捷。紧接着,金军发起疯狂反扑 ,在淮西之战中挫败宋军,宋军损失颇重。随后,宋高宗请求议和,金军退兵。这场战役也是岳飞人生中参加的最后一次抗金之战。
【韩世忠】
通过这次战争,金国最强硬的主战派领袖完颜宗弼(金兀术)和宋高宗赵构,都意识到了双方战略态势已发生逆转。彼时的宋金两军,几乎势均力敌,谁都不再具有占压倒性的绝对优势了。金兀术意识到这点后,一面采取虚张声势的威慑、恫吓举措,一面又放出允许和谈的风声。高宗赵构意识到这点后,竟准备放弃已经取得的胜果,对与金议和第一次有了比较明确的把握和坚定的态度,于是大胆裁抑武将,削夺其兵权,加紧恢复宋廷一贯以文制武(偃武修文)的祖制。
当年四月,赵构、秦桧以庆祝柘皋大捷为名,将分驻各地的统兵大将急召回京师(行在)临安(今杭州),其中最著名的就属韩世忠、张俊、岳飞。
在盛大的庆功宴上,宰相秦桧当堂宣读高宗诏书,任命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但同时又令三将均不得返回所辖军队驻防地。
【秦桧】
将三位统兵作战的大将全部纳入枢密院,在整个宋朝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破天荒之举。彼时的秘书少监是秦桧养子秦熺。南宋朝廷政令与诸项整治措施以及所发生的大事记录,都是由秘书少监执笔记载的。他对此次皇帝解除三大将领兵权的记载是这样的:
“主上圣明,察见兵柄之分,无所统一,乃密与桧谋,削尾大之势,以革积岁倒持之患......有识之士方惧金人之平,四方底定,而此辈跋扈自肆,意外事有叵测者” 。
他倒也坦率地道出了赵构的心里话:能不能平定金人倒在其次,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军头们手握的兵权彻底削除掉才是重中之重,将“叵测”之意外消弭于萌芽状态才是皇帝最在意的事。说白了就是赵构对这几位能征善战的大将颇为忌惮,不放心、不信任,才将他们与麾下将士分离,入主有名无实的枢密院为枢密使。
【宋高宗赵构】
被淮西兵变吓怕了的赵构,他预感到“积岁倒持之患”,即来自武将们的威胁,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这种巨大的不安全感至少已有很多年。这次宋金准备议和,他终于有机会动手了。
随后,朝廷宣布撤销宣抚司,等于解散了三大将的统帅部,规定“遇出师临时取旨”。这一招,将调兵权全部收归朝廷,也即皇帝手中,而将实际管理权分散到各偏裨部将手中,可起相互牵制的作用,一旦大军出征,主帅则由皇帝临时指派。其实,这次事件称得上宋朝历史上第二次“杯酒释兵权”。
之后,南宋小朝廷军事战略的重点主要在于防止内部发生诸如兵变之类的“叵测”之事,对金则俯首称臣,按年交纳岁币、绢段为条件,以换取和平。军事力量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只有能维持平衡、形成威慑就足矣。
在三大抗金名将中,宿将韩世忠爵位最高,资历最老,应该说也最孚众望。赵构仓惶南渡、登基之初,韩世忠即率军拥戴,还一举平定了护卫亲军的哗变, 立有勤王大功。黄天荡一战,他率八千将士,险些把金兀术的十余万金军主力全部困死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荡中。若不是两个汉人书生帮助指路,带领不习水战的金军逃出生天并转败为胜,金兀术和他的十几万金军或许就被韩世忠、梁红玉夫妇一鼓聚歼了。黄天荡之战是宋金交战以来首场恶战与硬仗,韩世忠虽然功亏一篑,但其夫妇的英雄气概不仅令宋人敬仰。就连敌人金军将士也特别畏惧并敬佩他。
韩世忠抗金意志坚决,不逊岳飞。他曾经派出一队杀手准备谋刺金国和谈使节,虽然不成,但也让急欲媾和的赵构、秦桧惊出一身冷汗。这位作战勇猛、矢志抗金的虎将让赵构、秦桧感到颇为棘手。
被削夺兵权后,韩世忠成为秦桧的第一个打击目标。岳飞发现张俊按照宰相秦桧的意图,在军中秘密搜集韩世忠谋反的证据时,猛吃一惊。因为张俊和韩世忠是儿女亲家,怎么会谋害自己的姻亲?岳飞当兵时韩世忠就已经做将军了,因此他对韩非常敬重。他连夜派人给韩世忠送去一封急信,使他在天罗地网已经张开、合拢的紧要关头,侥幸逃脱。
史载,韩世忠接到岳飞密报后,又惊又怒,同时内心也有一丝恐惧,他思索片刻,立刻独自一人到皇宫求见高宗。入内后,他下跪匍匐在地,脱去袍服,让赵构看自己前胸后背上的累累疤痕,又伸出双手,只见他双手只剩四根手指,这都是他征战一生、受伤无数次留下的证明,他伏地大哭,声泪俱下,心中似有无限委屈,又无法言说。
此时的赵构,早就不是当初那个拉着引军前来护驾的韩世忠的大手,好比拉着根救命稻草,害怕加委屈地大放悲声的羸弱皇帝了。十几年的惊涛骇浪,他已经磨练的心如铁石。很可能是他忽然想起韩世忠当初拥戴他称帝的往事,或许想起了他替自己平定兵变、抵御金军所立下的汗马功劳,抑或是被他满身伤痕以及男儿英雄泪所打动,且如今他手下已无一兵一卒,对自己已无任何威胁。于是,他最终还是放了韩世忠一马。
赵构决定放过韩世忠,秦桧只能遵命照办。据说韩世忠之所以能逃过一劫,除岳飞示警外,还得益于他有一位聪慧能干的老婆梁红玉。在梁红玉的提醒下,韩世忠曾一再向高宗请求赏赐,并多次要求以低价购买被官府没收的庄田。见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索要田宅,宋高宗赵构索性赐给他一处庄园,还亲自赐名“旌忠庄” 。后来,他又向皇帝提出要购买北宋末大奸臣朱勔的庄园及千余亩良田,赵构干脆顺水推舟将朱勔田宅全部赐给了他。此后,这位征战一生的大将军住在西湖边的庄园里,每日骑驴游山玩水,装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恬淡样,又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其韬晦之策果然让赵构彻底放了心。这些,很可能是赵构、秦桧后来对他网开一面、没有穷追死打的重要原因吧。
韩世忠侥幸不死,岳飞却大难临头,难逃一死了。岳飞之死,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因其人其事在中国妇孺皆知,在此就不多做赘述了。
(插图源自网络)
其实,秦桧最早想整的人并不是岳飞,而恰恰就是韩世忠。
一、秦桧的特点
秦桧的文学才华很好,《宋史》中说他进士及第后就担任了密州教授,后来又考中“中词学兼茂科”,担任“太学学正。”
而秦桧本人在靖康时期也是坚决主战的,他认为:“金人狙诈,守御不可缓。”
后来,金兵攻破东京,准备立张邦昌为皇帝,当时大宋的大臣们都不敢说话,唯有秦桧反对,要求保存赵氏江山,结果被带到金国。
这时的秦桧是一个热血书生,是敢于为国献身的。
可是到了金国之后,秦桧就变得圆滑了,他的文采和他的能力,被金太宗的弟弟完颜昌赏识。
在完颜昌对大宋用兵势如破竹之时,秦桧离开金营来到了宋朝。
秦桧到绍兴的第二天就受到赵构接见,他给赵构献上了他的国家战略:“南自南北自北”
此时,赵构身边的文武大臣们,没有一个人能提出国家方略,因为这些大臣们对金国都不了解,因此无法知道金国的目的,而和金国高层打惯交道的秦桧却对金国了如指掌,他通过和赵构的交流,对赵构的想法也一清二楚,因此,秦桧的“南自南北自北”战略,如果说是国家战略,不如说是对金国和宋国两国最高层想法的统一,这样一个策略,自然受到金国和宋朝最高层的认可,而得到两国高层的认可,也就证明了秦桧的价值。
《宋史》中赵构对秦桧的评价相当高:
“桧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盖闻二帝、母后消息,又得一佳士也。”
秦桧也很快就升为宰相。
二、岳飞的特点
岳飞出身小卒,以战功成为中兴四将之一,毫无背景而以战功成为朝廷倚柱,一定有过人之处。
事实上,岳飞天生神力,不到二十岁就能拉三百斤的弓。(宋朝的一斤大约相当于现在的630克,三百斤相当于现在的一百九十斤,确实神力),由此可以猜测,岳飞一定是骨骼粗壮。
若单纯依赖武功,也就是匹夫之勇,成不了大器,而武艺高强的岳飞偏偏喜欢看兵书,尤其爱看《左氏春秋》、孙吴兵法,这是岳飞的兴趣点,而兴趣是成功的前提。
如此,岳飞以文武全才,富有战场韬略而成为一代名将。
岳飞屡破强敌,战功无数,当他升为潭州知府(今长沙),兼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时,被赵构注意上了,赵构专门买了三百匹好马送给他。
具体到岳飞和秦桧的交集,还在于岳飞主动上书。
当时,秦桧的努力已经得到成效,金将黄河以南的土地交给宋,这样就完成了秦桧的“南自南北自北”战略,金、宋两国高层皆大欢喜。
可是岳飞不干,他上书说对金的议和,乃是相国秦桧谋国不力。这封信让秦桧第一次注意到了岳飞,当然这并不是好印象。
三、韩世忠的特点
韩世忠出身草莽,战功卓著,但是心狠手辣,常将俘获者以酷刑处死,其对宋室的忠诚不假,只是不太关心同僚的死活。
四、秦桧要整韩世忠,并非是岳飞
在皇帝赵构的心里,要将岳飞和韩世忠做个对比,他很清楚岳飞的能力和战功高于韩世忠,可是他却认为韩世忠的忠诚度较高,韩世忠在靖康前就有擒拿方腊和镇压苗刘兵变的功劳,尤其镇压苗刘兵变就是对赵构的救驾。
而岳飞从一名战士崛起于靖康之后,在根基上差了不少,更何况比韩世忠更不听话。
可是,在秦桧心里,对韩世忠的印象要坏过岳飞,他要整韩世忠。
那是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将从前线回到临安的时候,当时,出身草莽的韩世忠自制了一副与众不同的一字巾,走到哪儿都裹在头上,而且见谁都是一副骄傲的模样,这让秦桧很反感。秦桧是个讲究的文化人,见韩世忠如此庸俗,根本不成国家大将的体统,而且韩世忠手中军力强大,秦桧认为此人终是祸患,就想先解除韩世忠的兵权。
于是,秦桧抓捕了韩世忠手下的军吏景著,一阵严刑逼供,准备给韩世忠编造一个煽惑动摇的罪名。
五、秦桧放弃韩世忠,转而陷害岳飞
秦桧搞韩世忠在紧锣密鼓进行,但是他感觉自己的力量还太单薄,还需要同盟者,于是,秦桧拉上了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
秦桧把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告诉张俊,张俊很高兴,因为他做为武将,最喜欢的就是精兵,韩世忠手上的就是一支现成的精兵,把韩世忠搞掉,韩世忠的精兵就可以归自己了。
张俊对岳飞还不错,就把这个消息告诉岳飞,意思是我不吃独食,咱们兄弟倆一起把韩世忠的军队分了。
这时候岳飞显示出他的完美人格,他不仅当场对张俊施以脸色,还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韩世忠。
可是,岳飞告诉韩世忠的消息,不是隐晦告诉,或者来个“你懂的”暗示,而是明明白白的全盘托出,他甚至还将张俊告诉他的,关于秦桧抓韩世忠手下的事都告诉了韩世忠。
韩世忠出身江湖草莽,可不像岳飞那么耿直,他直接跑去见赵构,把岳飞告诉他的话,原原本本告诉赵构。
于是,秦桧秘密进行的事情,一下就泄露了。
形势瞬间反转,岳飞成了大家的眼中钉。
韩世忠由于岳飞的相告而逃过大难,他干脆放下一切,全身引退,带着两个小厮四处旅游,对旧部避而不见,逃离是非窝,也算识时务。
岳飞却相反,偏偏这时候,金国的金兀术来了信,信中说岳飞正在做进攻河北的准备,为了两国长久的友谊,必须杀了岳飞。
于是,秦桧恍然大悟,原来岳飞比韩世忠更可怕,于是放弃了韩世忠,转而开始陷害岳飞。
可惜,一代抗金名将,最终被冤身死。
谁说不敢动了。
秦桧一开始想陷害的就是韩世忠。整掉一员大将,就可以表明议和诚意,也符合秦桧忽悠赵构杀一个大将震慑其他大将的幌子,也没到影响赵构自保的程度,赵构未必坚决反对。对秦桧来说,这个人不一定非得是岳飞。
秦桧刚当上宰相,打着议和的幌子主张投降的时候,全民骂秦桧,韩世忠想通过擅自杀掉金朝使者断绝议和的可能,岳飞却没有骂,只是说了句宰相这么做怕要被后人非议。
岳飞还主动提出,上朝时让秦桧死党王次翁排班在自己之上。
所以相比之下,秦桧视角里的岳飞虽然不利于他挟金自重,但也没那么讨厌,韩世忠被调查,是秦桧和岳飞一起查的,可见岳飞多会做人处关系,连秦桧都把他当队友,或者以为他可以当队友了。如果当时可以两个选一个杀,他肯定杀韩不杀岳。
作为韩世忠的两重亲家,张俊毅然出卖节操参与陷害。
韩世忠是有救驾之功,但也有和刘光世大规模约架,皇帝大臣苦苦相劝才止住的前科。韩世忠为人也有不少毛病,意外找到岳飞前妻了还得赶紧跟岳飞解释“我没碰过她”。
所以,以为岳飞留在京城或者把自己名声搞臭就能躲过一劫的朋友还是要多学习一下。
岳飞虽然会处关系,但他有底线,不说投降好,不帮秦桧害人,所以他教韩世忠如何表忠,如何让赵构感念救驾之功……
最后赵构出面让秦桧到此为止,秦桧也要给面子。
这样一来,秦桧也就看出了岳飞不可能为自己所用,既然杀韩无门,那就杀岳。
宋朝有潜规则,对岳飞这样的高官原则上不判死刑,加上自己的确清白,岳飞可能也就有这个自信,没有刻意向赵构求饶。没想到秦桧抢在小年夜先斩后奏,断绝了赵构再次心软要他放人的可能性。
如果有朋友问秦桧为什么敢……人家有金人撑腰,是大宋终身制宰相,把持台谏,私自调动禁军,罔顾宋朝祖训疯狂整死哪怕做过宰相的文官,被下属鼓吹秦城王气、加九锡,自己当宰相的同时由“儿子”知枢密院事,他的小弟王次翁宁可得罪太后,也不得罪他。他死的时候,赵构可是长出一口气说再也不用在膝裤里藏刀了呢。
我个人说句心底话,没有老赵默许借老秦十个胆不敢动岳将军。要跪老赵跪第一他们都谁后?
本来秦桧第一个要陷害的人是韩世忠,韩世忠职位爵位比岳飞还高一些,也是资格最老的将领,只是韩世忠会做人,不像岳飞那么耿直惹高宗不快,高宗最后放过了韩世忠,弄死的就是岳飞了!
韩世忠对宋高宗是有拥立之功的,当年赵构逃到南方登基称帝,韩世忠第一个拥立赞成,韩世忠可是当时手握兵权的将领啊,他赞成了,就稳固了赵构的统治,这赵构是感激韩世忠的!韩世忠不仅对赵构有拥立之功,还有救命之恩呢!1129年发生了苗刘兵变,宋高宗不幸被挟持,受尽折磨,是韩世忠第一率兵救出了赵构,不然赵构就完蛋了,这救命之恩,赵构还忍心对韩世忠下手吗,不然天下人怎么看你!当宋金处于稳定时,赵构就开始削弱武将们的兵权了,韩世忠也被收回了兵权,这时的韩世忠认识到赵构早对自己下手了!秦桧在军中搜集韩世忠的罪证,目的就是为了干掉韩世忠,韩世忠害怕了,他知道要避免陷害保住小命,就只有皇帝能保住自己,皇帝为自己说话,秦桧就不敢动手!
韩世忠马上进宫见赵构,声嘶力竭向赵构诉苦,表明自己对赵构的忠心,绝没有什么企图,求赵构饶自己性命,还把衣服给脱了,身上布满累累的伤痕,诉说着自己是多么忠于皇帝,让赵构动了恻隐之心。赵构觉得韩世忠还是忠心自己的,对自己很老实,他没有兵权,还曾经救过自己,何苦为难老臣呢,就让他好好活着吧,于是赵构告诉秦桧不要再为难韩世忠了,不要再陷害他了!逃过一劫韩世忠马上变得很低调,他向赵构要许多土地来养老,赵构答应了,赏赐他豪宅和千亩土地,对赵构来说,你韩世忠要钱要土地那就更好了,表明韩世忠没有什么野心,只想好好养老,你是要权的话,赵构马上杀掉你!韩世忠有了豪宅和土地,真的做起富家翁的生活,低调做人,不参与政治,赵构彻底放心了!可岳飞不让赵构放心啊。老是说要迎回二圣,这就让赵构很不爽了,所以岳飞必须要死!
秦桧第一个动手陷害的对象就是韩世忠,谢谢。
如果不是岳飞耿直给韩世忠通风报信,那么第一个被秦桧冤杀的就是韩世忠而非岳飞了。
绍兴十一年四月下旬,秦桧把岳飞、韩世忠、张俊三位南宋主要重兵集团主将安排成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另一方面又宣布废除之前宣抚司,把以前隶属于各宣抚司的前线军官全部加“御前”头衔,也就是说岳飞、韩世忠、张俊这三位将领的部下从此和他们三人脱离了隶属关系,也就是变相的收回了军权。
秦桧收回了岳飞、韩世忠和张俊三人军权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收拾韩世忠。
而且秦桧收拾韩世忠的套路和秦桧后来陷害岳飞一模一样。
因为张俊已经彻底向秦桧服软,所以秦桧就安排张俊去镇江,安排韩世忠部下重要将领诬告韩世忠谋反。
秦桧陷害韩世忠和岳飞的套路说穿了非常简单粗暴,一点儿也不符合阴谋美学。
这个套路就是先收入统帅身边的A将领,然后让这个A将领诬告与统帅关系更为密切的B将领谋反,然后把B将领谋反的事情往这位统帅身上靠,罗织罪名指责这是一个谋反集团,B将领只是打手,这位统帅才是谋反核心策划者。
在岳飞冤案中,张俊找到的是岳飞同乡王贵、王俊去诬告岳云、张宪谋反,然后再指控岳云和张宪谋反是岳飞指使,最后牵扯到岳飞身上。
而在韩世忠案,张俊首先找到的是韩世忠部队的总财务官胡纺,胡纺诬告韩世忠心腹将领耿著,诬告耿著反对朝廷对韩世忠部队的整顿,指控耿著要“蛊惑视听,意在生事”
而秦桧此时则在赵构身边建议要严查耿著案,认为耿著要“生事“并不单纯,肯定有人指使。
当时韩世忠当时在杭州,对前线这些事一无所知。
那么,为什么岳飞能知道呢?
是因为秦桧采取了分化瓦解之道,先瞄准韩世忠,所以对岳飞表面很客气,很信任,所以在他决定对韩世忠动手的时候,秘密要求岳飞到韩世忠部另一个重要基地楚州去坐镇,并且要岳飞做好防备韩世忠部对“骚动“的准备。
岳飞很不以为然,认为秦桧这些安排鬼鬼祟祟,也非常反对。等到岳飞知道张俊在镇江已经把耿著给抓起来,而且张俊还要追查耿著的“指使者”消息后,立刻派人飞马去杭州给韩世忠报信。
韩世忠得到岳飞通报的消息后,也大吃一惊,然后他仗着自己曾经在苗刘兵变时救驾之功,连夜找宋高宗赵构哭诉。
韩世忠和岳飞不同的一点是,陷害韩世忠是秦桧个人的意志,宋高宗并不知情,所以当韩世忠找上来哭诉后,宋高宗念及韩世忠救驾之功还是保全了韩世忠,但是从此韩世忠就再也不参与朝廷一切事物,老老实实在家退休养老。
韩世忠另一个幸运是当时岳飞还掌权,还能保护一下韩世忠,等到岳飞冤案时,韩世忠早就靠边站,虽然能帮岳飞说两句公道话,但是也就只是说两句而已。
最后顺便说一句,听从秦桧命令,主持陷害韩世忠的张俊和韩世忠是亲家关系,韩世忠的第二个儿子娶了张俊第四个女儿,而张俊第五个儿子娶了韩世忠第八个女儿。
张俊和韩世忠这关系,真是令人细思极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