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陕西是什么姓氏的发源地?

提问时间:2023-07-05 12:02关键词:陕西,姓氏

问题补充: 此问题是关于家族历史和家谱的常识。感兴趣的回答

点赞1、廉江市 网友:谁沩菰单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姓是伴随着人生的始终的。初次见面的中国人,总要先问:您贵姓?可见姓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从古至今,姓名都是人们在社交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

今天的姓和氏是一个合二为一的统一概念,代表相同的意思。然而在古代,“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

在母系社会时期,为了区分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以防止近亲血缘婚配而发明“姓”作为识别标识,“姓”代表氏族的血统,称为族姓。

随着人口的繁衍,部落不断地壮大和发展,并开始分裂出若干个小的部落,这些分裂出的小部落之间为了相互区分,于是给自己的部落起了一个本部落所特有的代号,这就是“氏”。

这些分裂出的部落一边沿用旧有的“姓”,一边有着自己的“氏”,当部落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又继续分裂成若干部落,然后又产生若干的“氏”,这样氏的规模越来越大,逐渐超过原来姓的规模。“姓”是传承千万年而不变,而“氏”在传承过程中是可以改变的。

究竟是先有“姓”还是先有“氏”,无从考起。古代的姓和氏都是混合使用,比如最早的盘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等,以及随后的钜灵氏、黄神氏、空桑氏等,还有后来的混沌氏、有巢氏、燧人氏等等。

到了大约5000年前的伏羲时期,“姓”才被定为世袭,且由父系传递。“风”姓作为中国最早的姓,也是第一个姓,就是产生于这一时期。

中国人都自称为炎黄子孙,炎帝是姜姓神农氏,黄帝姓公孙,名轩辕,部落号为有熊氏。黄帝有25个儿子,得姓者14人,分别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而其他的儿子因没有实力建立自己的族而不能有姓。今天我们大部分姓都是出自炎黄二帝之后。

先秦时期,女子称姓,而男子称氏,比如秦国王室,男子称为嬴姓赵氏,而女子称为嬴加名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姓和氏才开始合二为一,成为固定的形式,并且子孙可以永久地传承使用,一脉相承的家族开始形成,血统源流线索从此变得更为清晰。

中国的姓氏来源非常多样化,早期有以部落图腾定姓氏的,比如熊、龙、虎、豹等;也有以山川河流为姓氏的,比如姜、姬、乔、黄等;还有以封地名称为姓氏的,如齐、楚、韩、赵、秦等;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氏的:西门、郭、丘、尹、常;以官职为姓氏的:上官、卜、钱、士、司马等;以职业为姓氏的:张、顾、屠、甄、匠等。还有许多的姓氏来源不再列举。

在古代有“万姓归周”说法,周代是中国姓氏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史料中关于这一时期的姓氏制度记载也比较多。陕西关中作为周的发祥地,也成为了诸多姓氏的发源地之一。

发源于陕西的姓氏大多是以封国作为姓氏的。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国,这些诸侯国既有新封的国家,也有以前就存在的方国。其中先后分封在陕西关中地区的就有周、召、郑、虢、芮、梁、毕、杜、酆、散、扈、鱼等。

周姓最早发源于陕西关中地区,周人先祖后稷原本就生活在陕西武功一带的漆水河畔,他的子孙又迁徙到了古豳地。到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时期,因为狄所逼,逐率领族人自邰迁回至陕西关中地区岐山下的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到文王姬昌时,以国为氏。

周文王的第五子召康公的封地在召邑,也就是今天陕西岐山县西南一带,后又被封在燕国,他的子孙便以召为姓,称为召氏。后来在召加上偏旁代表封地,成为了邵姓,召和邵两个姓属于同源,陕西岐山则是召姓和邵姓的唯一发源地。

陕西华阴是郑姓的发源地之一。周宣王姬静封自己的弟弟姬友于郑地(今陕西华州),建立郑国,姬友便是郑桓公。郑国被灭后,郑国人便以国为姓,郑姓便诞生了。郑桓公被称为姬姓郑氏的得姓始祖。

周武王把自己的叔父虢叔封于今天宝鸡陈仓区一带,建立了虢国,虢叔的子孙以虢为氏。这就是姬姓虢氏的起源之一。

陕西也是芮姓的发源地之一,周武王封卿士姬良夫为伯,并于陕西大荔韩城一带,建立芮国。他的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为姬姓芮氏。

春秋时期,在今天陕西韩城市一带有一个诸侯国叫梁国,这是秦人先祖秦仲(赢仲)的小儿子赢康的封地。因立有战功,被周宣王封为伯,建立梁国。亡国后的梁国子孙,便以国名为姓氏,称为嬴姓梁氏。因此陕西也是梁姓的发源地之一。

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高,因随周武王伐纣立下赫赫战功,被封在毕地(今陕西长安、咸阳北,渭水南北岸一带),建立毕国。高为公爵,故而被后世称为毕公高。

毕功高的后代中,有一个叫毕万的,后来事仕于晋国,被封于魏地,其后代中有以魏为氏,称为姬姓魏氏,到了战国时期,姬姓魏氏成为了著名的姓氏。而一直生活在陕西毕国的人,后来以国名为姓,称为毕氏。毕氏、魏氏同宗同源,皆尊奉毕公高为得姓始祖。

周成王时,当时的唐国不敬当朝天子,被当时摄政的周公旦所灭。周公旦把自己的弟弟虞封于唐,把唐国原国君后裔迁到杜地,也就是今天陕西西安东南一带,称为唐杜氏。

周宣王时期,唐杜的国君在西周朝廷担任大夫,称为杜伯。因被周宣王的宠妃女鸠诬告而被杀。杜伯死后,其子孙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国的国人便以国为氏,称为杜姓,他们尊杜伯为杜姓的得姓始祖。杜伯也是范姓和刘姓的先祖之一。

商朝末期,在今天陕西户县一带有一个诸侯国叫崇国,周文王灭了崇国后,改其地名为丰邑。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把自己的弟弟姬子于封在丰邑。到了周宣王时期,丰国的国君被废黜,丰国也随即被消灭。其后代子孙遂散居各地,大家相约以原封邑名为姓氏,称丰氏。

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规范汉字,便在许多地名的原字上增加了“邑”偏旁,成为地名的专有词。“丰”字添加了“邑”偏旁,便成了后世的“酆”字。此后,丰氏一族逐渐形成了丰氏、酆氏两大支系,世代相传至今。丰氏、酆氏尊周文王之子姬子于为始祖。

散宜生

周文王有四友,分别是南宫适﹑散宜生﹑闳夭﹑太颠。当年周文王姬昌被纣王囚禁于羑里时,散宜生向周武王姬发进谏,让其广求天下美女和奇异珍宝,通过权臣权臣费仲、尤浑游说纣王,赎出了周文王姬昌。之后又追随武王伐纣,立下汗马功劳。

西周建立后,散宜生被封今陕西凤翔西南大散关附近,建立了散国。西周以前,散宜是复姓,随着姓氏演变,散宜简化为散姓,因此散姓皆尊散宜生为始祖。散国灭亡以后,散宜生的后世子孙以国名为姓。

陕西也是鱼姓的发源地之一,鱼国是西周时期的一个方国,在今天的陕西宝鸡陈仓区一带。考古学家曾在宝鸡的古墓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青铜器的铭文表明,墓主为鱼姓,他是西周诸侯国鱼国的国君。

扈姓的发源地在今天陕西鄠邑区,这里在夏代的时候属于有扈氏国。夏后启在灭了有扈氏国后,有扈氏人以原国名为姓,称为扈氏。扈氏后又分为户、鄠二姓。扈、户、鄠三个字音同字异,实为一姓。户姓由扈字去邑而为户,鄠姓因秦时期改扈为鄠而成姓。

周武王的同母弟弟毛叔郑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建有封国毛国,在毛叔郑的后裔子孙以及国人以先祖的爵号以及国名为姓氏,称为毛氏正宗。汉族毛氏族人大多尊奉毛叔郑为得姓始祖。

西周时期,大彭氏的后裔篯孚担任钱(泉)府的上士官,经理财政,后代遂以官名为氏。陕西西安是西周都城镐京之地,也是钱氏的发源之地之一。

陕西也是习姓的发源地之一,春秋时期的习国,在今天的陕西丹凤县武关一带,习国灭亡以后,其公族后裔以原国名为姓,称为习氏。同样是春秋时期,今天的武关一带称为少习,当地人便以少习的地名为姓。

秦朝灭亡以后,秦王室的后裔子孙有一部分以亡国的国号为姓,便是秦姓。

陕西也是党姓的发源地之一,在唐代末时期,北方党项族的一支迁到陕西韩城,遂以民族的名称为姓。

炎帝和黄帝因居住在陕西关中的姜水和姬水之滨,所以分别取河的名字姜河姬作为自己的姓。

姓氏作为中国人的一个传承和连接的纽带,使得中国人养成了同姓聚居的习俗,家谱作为记录姓氏传承的方式,受到普遍重视。在全国各地形成了无数的不等的同姓人群,以至后人探讨自己的家族史,很容易据此找到血缘所出。

我国到底有多少姓氏,目前尚没有一个具体的统计数字,一个姓的形成有其不同的历史过程,同样的姓未必就是一个起源。陕西是有些姓的唯一发源地,比如姜、姬、扈、酆等,但是有些姓,陕西只是其发源地之一,比如郑、梁、杜、鱼等等。

发源于陕西的姓氏不是太多,能确定的周、召、郑、虢、芮、梁、毕、杜、酆、散、扈、鱼、姜、姬、户、鄠、丰、毛、钱、习、党、秦等姓氏发源地在陕西。

点赞2、资阳市 网友:陌上纤虹

姓氏的来源,不少出自周代的封国。所以大致看看陕西一带周代封国,就知道有哪些姓氏出自这里。不过,姓氏来源非常复杂,存在改姓等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在这里简单列举几个。

1、周、王。西周王朝肇建于陕西岐山,“周”这个国号从此而来,周天子称“周王”,后人为周氏、王氏。今天宝鸡岐山有周原遗址,相邻的宝鸡扶风有周原遗址博物馆。

2、召(邵)。西周初年两大辅佐大臣:周公、召公,他们在陕西一带的封地就叫周、召,那么召(邵)姓也是来源于陕西,也在陕西宝鸡一带。

3、郭。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虢叔封在虢国。虢又写作郭,后人为郭氏。今天宝鸡市陈仓区有虢镇。

4、丰。周文王第十七个儿子丰叔封于丰,在今天西安鄠邑区,丰水流经此处。丰叔因为贪杯被废除封国,一代即灭亡。

5、毕、魏。周文王还有个儿子叫毕公高,封在毕国,在今天陕西咸阳一带,即后代的毕塬。毕公的后代毕万在春秋晋国任职,被封魏地,之后是战国七雄的魏国。

6、梁。春秋梁国也是嬴姓,可能是秦国的分支,在今天陕西韩城一带。春秋中期梁伯无道,被秦穆公灭亡。

7、杜、范。西周杜国在今天陕西西安东南,西汉宣帝杜陵所在一带。杜伯被周宣王杀死,子孙到晋国立范氏,又叫士氏、随氏。

当然还有很多,就先列举到这里了。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点赞3、雷州市 网友:不曾拥有

汉族的姓氏大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各国豪门氏族,主要以陕西、河南两地为主,小部分姓氏源于山西和山东。

但是,究其根本,绝大多数姓氏都是来源于“姬”姓,这是轩辕黄帝、后稷、周文王一脉相承下来的华夏主脉。而这条主脉的根就在史书记载的“姬水”之地,而姬水就在今天陕西的八百里秦川的渭河流域。

因此,终其根本,汉族的姓氏发源地在陕西!!!整个华夏民族的根就在陕西!!!

点赞4、北流市 网友:喵了个咪

中国人姓氏文化源远流长,主要形成于周代。周人姬姓,姬姓为万姓之祖。周人灭商后,政治体制实行分封制,周人把自己的姬姓子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主要是姬姓)。荀子讲周人封国71,其中姬姓53。这些封国以国为姓,在几百年间层层分封,使姬姓成为最庞大的姓氏。《百家姓》504姓,其中由姬姓衍生的姓氏占了411,占比达82%!现代十大姓氏中,都有姬姓的身影,其中王张刘杨周吴都是姬姓为主。所以,姬姓被称为万姓之祖,而姬姓发源于陕西。还有姜姓等姓氏也源自陕西,周人始祖姬弃的母亲姜嫄就是姜姓有邰氏部落姜姓之女。姬姜世代约为婚姻。姜姓衍生了102个姓氏。可以这样说,中国人姓氏之根之源在陕西。至于由姬姜两姓衍生在外地的姓氏,那是流,不是源,源在陕西。源流要分清楚。如吴姓衍生在江苏,鲁姓衍生在山东,两地是流,不是源。

点赞5、广元市 网友:弑神王者

姬、陕。出自西周初期的“周召分陕”,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西周王朝建立两年后,周武王劳病而逝,其子周成王年幼,用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和上卿召公奭辅政。当时,西周天下很不稳定,周公旦和召公奭二人决定分陕而治,“分陕”之后,皆派族中贵族前去管理,称为“分陕之重”,即指朝廷委任守土的重臣;其后裔子孙中遂以“陕”为姓氏,称陕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谢邀!

点赞6、内江市 网友:绿墨幽然

想了解家族姓氏发源地的,可以到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那里是个旅游景点,也是姓氏迁移的出发点。关于姓氏都有记载。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