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学家对易中天评价不太高?
本人学过几年历史,稍懂点历史。本人佩服易中天的学识,不嫉妒易老师。文人相轻,艺人相贱,有人对易中天老师羡慕嫉妒恨,正常。
评价高就怪了。我刚刚看了《中国通史》。洋洋洒洒100集。这样一部《中国通史》,汇集了一大批专业史学家毕生的精力才呈现出这样一部精品。
一个非历史专业的易中天凭一己之力完全不可能写出一部《中国通史》。即使易中天写出来了,那个权威性应该是很低很低的。易中天所写中国5000年历史应该与王东岳自诩古今中外无所不通一样,颇为可笑。
易中天不是历史学家,他从央视百家讲坛起家,歪批三国出名,后又出巜易中天中华史》,俨然以史学家名头出版别具一格的中华史,一般老百姓倒是看得津津有味,但要得到史学行家的首肯,获得史学家们好评,目前尚不可能。
易中天教授的求学之路颇为坎坷,六六届高中毕业生,正逢文革无大学可上,在新疆这个社会大学里一呆就是十年,文革结束已经30岁了,考大学已失去黄金时期,干脆考武汉大学文学研究生并被录取,等于跳过大学本科,直接研究生毕业并留校,在文学上好象并没见多大成果,据说一直是讲师,直到调进厦门大学,才开始发迹;特别是借央视讲台,在百家讲坛上与于丹、王立群等教授讲授中国古代文化;易中天的巜品三国》,因其口音特殊,讲解生动,颇受听众欢迎。
易中天并非史学科班出身,系统性的中外史并没有深入学习过,缺了大学四年的历史本科功底,好在文史不分家,他研究的多是古代文学,接触的其实都是史料,《史记》、《资治通鉴》等必须是手边材料,加上他的博学,首先対巜三国志》必须要通读,加上巜三国演义》及野史种种,他的讲三国就出笼了,实际上是对这一时期的断代史,比较通俗的讲解,加上个人的一些看法,因为与正规论文不同,可提出新颖观点,找点信手拈来的史例或民间传说,一堂活泼生动的三国故事就完成了。至于有无价值,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不用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只要听众满意就行。
所以,讲三国形成文字材料后,你说有多大学术价值?一般人也就听听而已,印象反正不深,买来当书看的,不能说没有;反正我没有看;因为我毕竟是专业出身,史学教材及史书有几百本;他这种书,史学价值基本没有。要想得到大学历史系院的教授们的好评,简直是不可能的。有人说是文人相轻,说句实话,对易中天这样的史学著作,教授们倒不是相轻,而是根本瞧不上,因为还不够相轻的资格。历史专业的人能拿巜品三国》当资料引用?那可就误人子弟了,不可能的。
不过,我倒佩服易中天的精神和后天的努力,他的文化底蕴还是深厚的,洋洋洒洒的《易中天中华史》,倒是在浩瀚无垠的海量史料中,多出这么一本颇具标新立异的历史通识的著作,倒也不简单。他的3700年的中华史观,就颇受争议,他为什么这样认为,而不是公认的中华5000年文明史,根据何在不得而知。他的书说是编年史谈不上,说是巜史记》手法,按人物分类如本纪、列传等也不是;反正杂类旁通,按顺序选材加上自己的认知高见,融会贯通,自成体系,如史记所说的一家之言;这本书应该比《品三国》严肃点,沾得上历史的边,算作一部历史著作也可。但学术价值如何,也不知道,大学教授们亦无评论,究竟怎样,天晓得?
易中天的专业是古典文学,大部头的著作却是涉及历史的通史类文章,说是历史学术类论文也不象,反正我在新华书店翻了翻,因没细看,不置可否,无资格评论。还是等研究历史的大学及爱好者给予评论才是。
易中天才华横溢,能写出大部头绝非等闲之辈,文笔是不用说的。从他与散文大家余秋雨相互拆台,就足见其雄才大略式的自负了。作为文学教授的他,专门研究历史也是不错的选择,希望他出成果,只要研究到家,是能得到行家里手们的肯定的。
很简单,像易中天这样能够真正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据现有的史料,提出自己观点的人从来都不受业界待见。在行业之外,很多人不了解,所以觉得易中天语出惊人,又如何如何?跟历史学家一样,站在历史学家的立场批判易中天实际上不过就是被人当韭菜割当韭菜卖而已。
哪一个行业都有集团利益,在学术界,这个集团利益的体现就是学阀,掌握着对于这一专业事务专业认知的控制,我们所认识到的日常生活当中,所能够见识到的一些历史科普的一些理论,其实都是由学阀掌握的。
他们并不指望自己掌握的是真相,他们只要掌握自己所推出的价值观和认识得到普遍认同,并且封堵住那些新的想法,以保证对于知识产权的垄断就是他们的利益来源。不论未来上大学也好,还是做研究生也好,你都会发现学阀现象广泛存在。如果是学法体系内部的人,或者说你的老师是内部的人,不论是你发论文也好,还是你的未来写申请继续读博士也好,都会很容易,也很容易毕业。
但是如果你的老师和你也在体系之外,发论文是很困难的,你的成果也很难被人看到。以前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视,各个领域的专家都是在各自的领域打拼,无论是学阀,还是不是学阀,都没有过多引起关注。当百家讲坛成为国民节目以及互联网开始发展的时候,学阀以及被学阀轻压的一些学者就会登上前台来阐述自己的想法,而学法对于人们意识的垄断也相对应的被打破。
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他们又必须动用互联网的一些工具,通过谩骂,抹黑,侮辱,带节奏,炒作与他们学法垄断利益相违背的学者。跟随他们一起抹黑,侮辱,谩骂的韭菜,不用支付他们任何一点报酬,而是跟着一起做这些肮脏龌龊之事。因为在这个社会上是不允许所谓的思想独立的,所以一旦突破了他们曾经的那种错误认知的学者,往往就会被他们扣帽子。
但是他们扣谁也扣不了易中天,易中天根本不在乎这个,那些人连给易中天提鞋都不配。如今,易中天早已退休,自己乐乐呵呵地写自己的易中天中华史。不仅销量不错,而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有智商人之认可,这就是易中天以及去中华史存在的意义,也是学阀门无可奈何的事情,更是那些五毛韭菜们跳脚也不愿意承认的失败。
不过学阀的现象还会一直存在下去,随着学术界的不断发展,学法也会进一步垄断上层的知识产权以及知识既得利益。其中与普通老百姓最显著的关联就是如果你的孩子或者是你想要去考研,无论是研究生还是博士生,最好进入学阀,有利于学业完成。否则发论文困难,毕业困难。在专业的学术圈混下去更困难,说白了,那就是一个占山为王的地方。
在学术界,你要学会带庙门,而不是潜心学术。要潜心学术,很简单,出国。本国学术圈是不适合人潜心研究学术,而不管其他权利,名望,地位和产权垄断的?这种人在国内一定是混不下去的。这也是为什么你不要指望着学术圈儿里头的人能够引领某一个领域,然后被世界甚至是欧美国家认可,那是不可能的。只存在本国的学法们去追赶欧美国家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然后在国内进行了一个内循环式的垄断,你就不要指望在国内的某些领域能有多大的出息?
历史学家之所以成家,是因为学识严谨严肃,而易中天则缺乏这个。
1.历史学家是站在历史专业的角度,力争还原历史真相,并作出客观的评价,以史为鉴!
2.易中天是站在讲历史故事的角度,以历史为主线,普及一些历史常识,顺便谈谈自己的看法!
都是一些吃开口飯的,没什么差与不差。写书,说书陈年旧事本是优人自扰之,讨好读者多挣点钱花。想呀连自己也弄不明白的人,历史真实有几分可靠呢?还不是骗骗观众讨飯吃的文否子吗?留之可恨,弃之不惜。
易中天
史学有史学的治学标准和态度,史学必须尊重历史,你可以有自己的褒贬,但你不能篡改历史胡说八道,史学家立足点是史料,研究的是学问。易中天讲史,更像是在说评书,小说评书可以虚构夸张,唯独历史不能胡侃。
易中天是历史学家吗?这个按照我上面的定义说法他就很可疑,在中国的历史学界对易中天更多的是否定,这是对严谨学术的尊重,这也是研究历史的专家学者必须坚守的良心,一旦任其泛滥就是历史学界的灾难。
易中天
和易中天一样,近些年声名鹊起的黄仁宇也不被学界认可,黄先生以区区小事推理出巨大的历史问题,本身说服力不强,我甚至以为,黄先生的大历史观不是几件生活小事所能支撑推演的,缺乏必然的逻辑联系,也就是说,黄先生的治学路子属于旁门左道一路。
黄仁宇
历史学家可以而且最好有一家之言,但这一家之言必需建立在翔实可靠的资料之上,经过充分的逻辑推理论证出自己的观点,让内行人一看就信服进而佩服,这也是学术研究通行的工作。历史学家也绝不是仅仅讲几个历史故事,历史学家是做学术研究的。
黄仁宇
历史学家应该有一家之言,但是有根有据,绝不等于离题千里的胡说八道。
其实易中天是靠骂人走红的鼻祖。传统流传下来的思想是尊刘贬曹,易中天就反其道而行来个尊曹贬刘。把刘备诸葛亮说的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