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雍正王朝》里邬思道在雍正继位后要跑?
不跑行吗?“康熙帝”眼看西去,雍亲王“胤禛”登大位已成定局,作为阴谋家、师爷的“邬思道”反思前夜之“九王夺嫡”那些血雨腥风及自身的残疾又登不了大雅之堂,加之目睹了“雍亲王胤禛”的残忍,邬思道清醒了,伴君如伴虎,何况是一个冷面王爷登上了天下之主!
当隆科多宣读了“胤禛”即位的“诏书”那一刻起的当日晚上,“雍正帝”回到了府邸雍和宫,回去干嘛呢?看官你是不会想到的,九王夺嫡的一切计划与执行“秘密谋划”都是在这个“雍亲王府”处理的,在这里的散乱杂人及跑腿学舌的,一定知道并掌握着极大的“胤禛夺嫡”的天大秘密,“天子家里没有私事”的天道,史书都无法记录实诚,谁敢保家里的“奴才下人”不嚼舌根子?
当晚;邬思道已经打好了行李卷,他的使命自己知道,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如何退出这个阴森森“雍亲王府”,因为邬思道知道就在前天的晚上,“雍亲王府”的管家“高福”已经由雍亲王“胤禛”派人秘密的处理了,(高福知道的太多且被皇八子廉亲王胤禩收买),当时邬思道就惊出一身冷汗,他知道雍亲王府上下几百口人不知有几口可以活着走出这个大门?邬思道沉思着。。。
单说江夏镇屠城一案,几百口人一夜之间被“年羹尧与岳钟琪”杀个溜干净,虽然这是“夺嫡”的不可不办的无奈之举,可幕后的策划是他邬思道出的主意,如果将来对景就是麻烦。正胡思乱想的时候,“雍正帝”(登基就得称皇帝)进来了,说:这一天很累呀!邬思道想能不累吗?两天两夜没合眼,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见雍正帝笑着说:乌先生不要急,等我宫里安排完了咱们再说,邬思道赶忙说:皇上:我一个残疾瘸子,登不了大雅之堂,(邬思道不愧为高级阴谋家)皇上给我官职吧,有损皇帝的形象,不给过意不去,我不如浪迹江湖,为我“皇帝”宣传我朝新气象!紧接着又说:小隐隐于朝,大隐隐于市。这就是邬思道直接表明了,自己不但不当官,以后也不会乱说乱动的。
“雍正帝”假装不悦说到:可惜你的一肚子学问了!邬思道又说:皇帝呀,我乃一名落魄布衣,有点学问也是“阴谋”,皇帝以后施政都是“阳谋”!(看看这老鬼说的)(毕竟几年的幕僚)雍正帝不禁说:好吧!你去哪里?邬思道说:我先到山西李卫哪里看看,邬思道明白,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是跑不掉这位新“皇帝”的手掌心的!邬思道明白,这雍亲王府不出明天一早不知有多少知道秘密的人不知去向。听“雍正”答应了,赶忙连夜坐小马车出城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本人原创,如有侵权转载,本人保留追责权利!欢迎网友们批评、评论区评论、留言、交流!谢谢!
这个问题还是我杨角风回答一下吧:
前面石塘网我们谈了雍正帝即位当天发生的一系列稀奇古怪之事,从而得出一个鲜为人知地结论,那就是雍正帝回府邸绝不是简单的看看邬思道,而是有意处理秘密私事,而十七阿哥也是负责清理的人之一。
但是通过邬思道提前妥善安排五路人马,终于化险为夷,得以以“半隐”身份离京。
那么他为什么一定要跑呢?
一、快速离京:
雍正帝刚刚即位的第二天,作为他府邸的顶级军师邬思道就迫不及待地离京,天刚蒙蒙亮他就起程了。
其实也很好理解,头天晚上虽然表面上是老十三胤祥指挥五路人马护驾,其实老十三胤祥刚刚放出来,真正拿主意的还是邬思道。也就是说,当天晚上老十三胤祥也是听从邬思道指挥的,不然的话,他都无法从宗人府出来。
而邬思道巧妙地利用了雍正帝多疑的心态,从而不敢轻举妄动,最终念及旧情,两个人泪眼汪汪地告别。当十七阿哥突然求见时,邬思道迫不及待地替雍正帝拒绝了求见,很多人以为他没有摆正心态,竟然敢替雍正帝发号施令。
其实他也是迫不得已,一旦十七阿哥进来,万一识破了他的心思怎么办?万一真的执行“清君侧”命令怎么办?万一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
而且十七阿哥如果真的强行进来,对雍正帝来讲绝对是一个考验,邬思道完全可以命令那五路兵马护驾,到时候乱军之中十七阿哥都难以自保,搞不好雍正帝都得搭进去,所以雍正帝最终也选择了放过邬思道。
只是从那晚之后,他们两个曾经共谋大事的人再也没有见过面……
而邬思道也已经完成自己的抱负,第二天一到,自己也失去了军队控制权。担心雍正帝会反悔,所以天刚蒙蒙亮,就赶紧离京,甚至都来不及参加康熙帝的葬礼。
倒是那个高毋庸也是当天晚上在雍亲王府露了一次面,还告诉雍正帝,邬先生在房间里呢,没有出来接驾。可惜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有露过面了……
二、一身冷汗:
就在邬思道急忙赶路的时候,突然就听到后面有马蹄的声音,伴随着一声喊,老十三胤祥赶到了。
此时在邬思道的心中是起疑的,尤其是老十三胤祥一下马,二话不说先掏出了一摊子酒,这是啥意思?
邬思道内心几乎崩溃了,难道雍正帝让老十三胤祥拿“毒酒”送自己“上路”?
“我替四哥敬您老人家……为您践行。”
老十三胤祥不是说的皇帝,而是说的四哥,而且说到践行的时候稍微停顿了一下,由此可知,在老十三胤祥的心中,他也是不太满意雍正帝的做法。而且这句话明显是假话,假如真是奉了雍正帝的命令前来送行,他应该说皇上让我……
而邬思道此时从充满疑惑的,他不知道老十三胤祥葫芦里装的什么酒。所以邬思道一直没有喝,而是静静地看着老十三胤祥,因为他心中清楚,这位阿哥可是号称“侠王”,是侠肝义胆的老十三胤祥,他真的会送自己走?
很多人觉得老十三胤祥没有什么心机,其实他也是有心机的,比如跟太子胤礽打交道,比如救了郑春华,比如接管丰台大营,再比如后来他跟雍正帝下棋再也没赢过。所以,他当然明白头一晚在雍亲王府到底发生了什么,不然的话,以他的脾气,他会留下邬思道!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他知道邬思道是怕酒有毒,于是自己一仰脖,先干了。
邬思道这才松下一口气,但是酒仍然没有喝,而是问了一句话:
“听说皇上元旦日要晋封十三爷铁帽子亲王?”
三、道破玄机:
老十三胤祥见邬思道这样问他,他故作高姿态地回答:
“王不王的,我已经不在乎了,不过,这个铁帽子却难得啊!”
大家还记得《雍正王朝》刚开始的时候,江南赈灾,老四胤禛被封郡王,而老十三胤祥却一点赏赐都没有。当时老四胤禛还替他抱不平,而老十三胤祥说的是:
“我打小就习惯了,我呀,只要干得顺心,别的也无所谓了。”
这也说明,经过了这么多事情,尤其是被圈禁了整整十年,他也明白了,有些事情并不是干得顺心,就无所谓的,当然有所谓,好歹那是铁帽子啊!
如果单凭干的顺心的话,他当然会留下邬思道,好歹这么多年交情了。后来雍正帝对待清流一筹莫展地时候,老十三胤祥还说要是邬先生在就好了,这也证明在老十三胤祥心目中,邬思道是有资格留在京城的。
但是邬思道听老十三胤祥这么一说,马上一仰脖喝光了酒,扭头就走……
因为老十三胤祥变了,所以邬思道觉得多说无益,还是自己逃命要紧,结果没想到老十三胤祥什么都懂:
“我们对不起您呐!”
这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两个人都明白为什么这么说,也正是因此,邬思道决定给老十三胤祥一些忠告。
四、鸟尽弓藏:
面对邬思道给予的推掉铁帽子王的忠告,老十三胤祥不信雍正帝会做出这种鸟尽弓藏之事,邬思道默默地说了一句:
“明日我的话就能验证啊,府里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使的人,恐怕就要……”
两个人沉默不语,随后老十三胤祥把自己此行的真实目的暴露出来了,他领下来一个女子,而这个女子竟然让邬思道目不转睛,还误以为是秋月而喊出声来:
“邬先生,这是我和四嫂商量,让她来照顾你的。”
这句话信息量之大,大到让人细思极恐的地步!
这是老十三胤祥刚刚从宗人府放出来的第二天,显然他不可能一晚上时间就能找一个相貌类似年秋月的女子来。而且雍正帝即位当晚,整个北京城都戒严了,人们根本无法走动。
而这个女子又不是雍亲王府的侍女,不然的话,邬思道在府邸待了十多年,不可能不认识她。
那么这个女子是否来自老十三胤祥的府上呢?
可能性也不大,这个女子看起来二十岁不到,如果是老十三胤祥府上的,他不可能在她十来岁的时候就定下来给邬思道吧?
也就是说,这个女子既不是老十三胤祥找来的,也不是四福晋找来的,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性了,那就是雍正帝找来的。
老四胤禛早在纳年秋月为侧福晋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对不住邬思道了,那时候起就开始留意身边的女子了……
对于卧底和眼线这种事情,邬思道和老四胤禛一个比一个用的熟练,别忘了当年监视年羹尧就是邬思道出的主意。老四胤禛自己都说,自己府上篱笆牢,老十三胤祥府上都是眼线。
当邬思道坐上马车的时候笑着说了一句:
“看来,我这后半辈子,又得让人管着了。”
这句话可谓一语双关,表面上他是在说,之前是被年秋月管着,当然中间有点断档期,之后是被如月管着。
其实他更是在说,前面被老四胤禛管着,后面的话已经是雍正帝在管着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半隐状态下仍然不遗余力地替雍正帝办事,又是查诺敏案,又是送粮草,又是指出叛军位置的,说到底,他还是不放心雍正帝能放过他啊!
而老十三胤祥听完邬思道的话后,一琢磨确实如此,以后连下棋都不敢赢雍正帝了……
倒是邬思道,那次从田文镜处跑了之后,如月也就没有办法送信出来,算是彻底脱离了政治漩涡……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邬思道是久经沧海的智者,他能够堪透世情,参透帝王心术,胤禛成功升级为雍正皇帝,更多得益于邬思道这个“大智近妖”的智囊人物。可在尘埃落定,平稳度过康雍皇权更迭过程以后,雍正皇帝以“乍逢大变、宫中情况晦暗不明”为由,返回潜邸。邬思道片刻间对雍正反复试探,并最终死心了,以“半隐”理由逃脱,没让兔死狗烹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首先来回顾一下《雍正王朝》剧中,雍正当夜回潜邸,雍正和邬思道见面时的情景,和当晚二人的对话中充满着杀意和试探。
片刻间反复幻想、感情试探
在皇位争夺的过程中,邬思道凭借着对康熙内心世界的精准把握,协助老四胤禛巧妙应对数次对决事件,经过十几年的惨烈角逐,胤禛到底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充分认定,逐步稳定皇储位置。尤其在康熙崩逝当晚,胤禛接过康熙皇权的关键时刻,邬思道巧妙布局、精心安排,为胤禛成功升级为雍正皇帝。
可功成名就后,雍正的反常令人匪夷所思。对于刚刚经历过九子夺嫡登上皇位的雍正来说,此时他原本待在宫里处理后续问题,毕竟新君登基面对的问题肯定不少。
但出乎意料的是雍正当晚没有留在宫内守灵,反而在夜半时分再次返回府邸,按照他的说法是宫内不安生,只是回来“略住”一宿,并且“顺便”看看邬思道。
实则略住只是借口,关键是将邬思道解决了。毕竟此时雍正身份变了,智多近妖的邬思道身份不清,对皇权来说就是一大威胁。
深感“狡兔死走狗烹”的邬思道,已敏锐察觉到了危机,他心思一转,就知道自己眼前只有三条路,然而没有一条路是好走的。
面对雍正的来势汹汹,他可以假装不知道,继续留下来为雍正效力。可是刚这样想,雍正就说:“你的名分,容朕慢慢安排。”
毕竟今时不同往日,邬思道又在雍正登基中可是立了大功的,如果雍正论功行赏那他绝对是头一人,可事情真的这样简单就好了。
一是,雍正即位应该也必须是受着上天眷顾、祖宗保佑,天命所归,命中注定,把自己树立成伟、光、正的形象,绝非是因为与你邬思道搞“阴谋诡计”水平高而得来的。
即便有斗争,那也是正义战胜了邪恶、光明战胜了黑暗,毕竟都知道“邪不胜正”。
如果公布了邬思道,就会将雍正的伟光正形象狠狠地打脸,把雍正从一个“神”的高度降低到“人”的高度,换句话说,就是请下神坛,这一点是雍正绝对不能允许的。
当时的环境下,雍正绝对不允许有任何污点的。而邬思道就是那个污点,所以他最好是永远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二是,担心邬思道智商太高,对帝王心术研究很深,长期和雍正相处,他已经深深走入了雍正的“十步之内”,轻松就能猜到皇帝的心思,想想,简直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若是邬思道成为体制内的大臣,那和雍正就变成了君臣关系,刚开始自然互相敬重,合作愉快。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要是邬思道和雍正因意见不同发生矛盾怎么办?
记得雍正还是皇子时,邬思道建议胤禛不要接户部冤案,但是胤禛不听建议便接了这活儿,虽说胤禛别有用意,但邬思道却气得“耍孩子脾气”收拾包袱就要离开府邸。
之前,雍正是皇子的身份,为了干大事,还能惯着邬思道,但今非昔比,身份一转变了,雍正还能惯着邬思道吗?肯定不会。
这样一来,主仆二人自然离心离德,如果邬思道想玩点阴谋,雍正很可能防不胜防,这对雍正就很可怕了。雍正绝不会让这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看来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所以,雍正刻意提到武装布置问题:
老十三也是太费事了,有个丰台大营还看不住这院子,用得着把顺天府和善扑营的人马都调来吗?
邬思道接过话头:
“是我让十三爷这样办的,五路人马,平素不相统属,共同护驾,十三爷居中指挥,才不至于出意外。这个时候,越小心越好啊!”
武装力量调动,雍正会不清楚?即使老十三胤祥在汇报中并不明确此番军队调动来自于谁的安排,以雍正对邬思道的了解,也必然能够确定邬思道在背后扮演的角色。
显而易见,雍正对五路人马的安排开心不起来,甚至误以为对方在向自己邀功,所以起身背着对邬思道讲出违心的话,说要给他安排名分。
邬思道连忙推辞说:“臣根本就不是为官之人。”并且说了自己有“三不可用”。
我们再来看雍正的回应:
“看来,你比我幸运啊!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先生想怎么隐?”
“隐于朝”,邬思道已经明确说不可能了;而不管是“隐于市”还是“隐于野”,都必须满足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离开雍正!
邬思道提出来“半隐”。就是找一既能吃饭又能让皇上找到自己的地方。这便彻底说到了雍正的心里,遂了雍正的心愿。邬思道自然不会把话摊开,而是找了两个漂亮理由。
第一,自己孑然一身,身无分文,倘若全隐遁世,必然会饿死。
第二,二人君臣遇际十几年,一朝离别,皇上必然会想念臣,臣必然也时常想念皇上。
击碎了最后的幻想、感情、侥幸
此时,邬思道和雍正已经谈妥了“半隐”这样一个敏感时刻,十七阿哥突然来了。对此雍正没有丝毫惊讶,反而掏出洋表看了看时间,并要请十七阿哥进来会面。
邬思道突然站起来阻拦:“四爷,哦不,皇上,今非昔比,您不宜善听善见啊!”
按理说,这个时候“半隐”的事都已经谈妥了,没邬先生什么事了,他可以光荣退休了。
可邬先生突然站起来,替雍正发号施令,回复张五哥,皇上只需“稍息片刻”就会回宫里,若有公事找张廷玉,要是关防的事就找十三爷,要是私事,就说“天子无私事”。
邬思道为何反应如此强烈,如此越俎代庖,如此僭越大胆,是被吓糊涂了吗?还是之前发号施令发习惯了?可是之前邬思道也没这么狂妄啊。
显然,邬思道在这个时候感性了,片刻犹豫了,不相信雍正真的会对他下手,就想尝试验证,会不会自己多虑,将这事情估计严重了。不然,他的反应不会如此强烈。
但是经过几次的试探,雍正的态度,终究击碎了邬思道仅剩下的幻想、情感、侥幸:自己也只不过跟高福和高毋庸他们一样,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就是这样的道理。
如果雍正对邬思道此前根本不是“鸟尽弓藏”的态度,是邬思道过度估计了。那么此时雍正应该感慨地说:在关键时刻,还是先生您想得周全,朕果然还是离不开您啊!至少表现出善意的,可是雍正此时怎么做的?
注意,在邬思道对张五哥吩咐还没完时,雍正不耐烦起身站起来,夹在邬思道和张五哥的中间,背对着邬思道,眉头紧锁,表现出不耐烦、不开心,不能忍受的神情。
当背后的邬思道吩咐完张五哥后,还用力探着头过来问:“皇上,您看这么回行吗?”
然而,雍正却是一脸铁青色,很不爽的样子,甚至都没回过头来回应邬思道。
都说雍正是皇子时,就是有名的“冷面王”,刻薄成性,但是,升级皇帝后,更是刻薄寡恩,最是眼里不揉沙子的主儿。邬思道能从此时的雍正手里逃命着实不易。
那你说邬思道还能有啥幻想?还有什么理由不跑的?
当然,邬思道和雍正的心理对决到这里就戛然而止,镜头转到了第二天天蒙蒙亮邬思道就要离开京城,老十三快马加鞭亲自来送邬思道。
说到底,还是胤祥最有情有义啊,所以邬思道临走时对其规劝,还透露了其离开京城的性命担忧: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啊!
老十三幻想着四哥还是他原来的四哥,可邬思道幻想击碎了:明日我的话能验证,替四爷办秘密差事的,恐怕就要被干掉了。
这说明,深谙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千古不变道理的邬思道,之所以在雍正上位后,非得跑路,远离雍正,除了被雍正暗里“驱赶”,还有会被灭口的担忧。
写到最后
总之《雍正王朝》剧细节大有深意,不会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雍正反复尝试背对着邬思道,说明雍正在刻意回避邬思道,也或者回潜邸的不纯的目的,担心被邬思道看穿了,所以站起身表现不耐烦,不开心的神情。雍正的反常举动,让邬思道决定尝试验证,所以他在寻找最后的可能,反复试探,验证,说白了,就是给自己心里一个安慰、说法、交代。然而,雍正的态度,确实击碎了他最后的幻想和感情,让他不得不提出“半隐”,保住自己的小命!
这个理由电视剧里面没说清楚,但是在二月河的原著中说得很清楚。
邬思道自己想得很清楚,他学的是帝王之术,乃是屠龙之术,雍正能成功上位,背后乃是数不清的鲜血和算计。在原著中也提到了,当初和李卫(狗儿)一起当奴才的坎儿,因为一开始替雍正干的都是些阴人的勾当,而李卫干的都是些明面上的事情,因此坎儿就被雍正背地里解决了,还骗李卫说坎儿是生病死的,搞得李卫为此还伤心了好久。
邬思道自然也很明白这些,因此雍正登上大位之时,就是他身退之日。一方面他替雍正筹划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事情,又是个瘸子,肯定上不了台面出来做官的,二来他也不能完全一走了之,让雍正找不到这样的话,谁知道他掌握的雍正的那些秘密会藏在哪里。
那么剩下的只有两种可能,一是雍正像处理坎儿一样,找个机会把邬思道灭口,这是邬思道最不愿意的看到的,因此他就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半隐。一方面他退居幕后,不问世事,另一方面,他又让雍正感觉到随时能找到他,他邬思道的命被雍正时刻捏在手里。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雍正信得过的人下面当一个幕僚了。
这才是能人筹划的事情。
知道的事情越多越危险。当今社会也是这样的。
留下就等着被宰,走了还有一线生机。鸟尽弓藏、卸磨杀驴是恒古不变的真理,屡试不爽,雍正也不例外。与君王共患难易,共享乐难。
第一,邬先生的使命已经完成。剧中,邬先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辅佐胤禛登基,如今心愿达成,自然该功成身退。邬先生心怀天下苍生,却又淡泊名利,闲云野鹤,民间江湖才是其最终归宿。
第二,在帮雍正上位的过程中,邬先生知道太多胤禛的隐私。雍正为了登上皇位,干了不少见不得光的事情,如今当上皇帝,自然让这些见不得光的秘密永远消失。登基第二天,四爷府上办秘密差事的人就被清理。皇帝行的是正大光明之道,而邬先生所行的是阴柔之术,对于登基后的雍正已经没有利用价值。
第三,邬先生是个有自知之明的聪敏人,知道自己的价值,也知道雍正的担心。邬先生能够揣摩康熙的帝王心术,也必然能够揣摩雍正的心思,这对雍正肯定是个威胁,其聪明才智可以为雍正所用,也能为雍正的对手所用。雍正当上皇帝,邬先生就成了一颗定时炸弹。
在雍正正赶回府上的时候,邬先生马上表明态度,大打感情牌。趁雍正还是“人”的时候,赶紧脱离险境,实为明智之举。
与寻常百姓交往,共患难难,共享乐易:与天子交往,共患难易,共享乐难!
一、其实邬思道最早在高福(坎儿)出事之后就已经有了离开雍正的打算,只是当时雍正还未克成大统,所以只好继续辅佐
1,邬思道误以为雍正不会干飞鸟尽,良弓藏,这种卸磨杀驴的事情,亦或是当时自己也不太肯定,因此才会决定挽救坎儿,并让坎儿遵从雍正的意思,把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封送到八王那里,且关键的重点是办完事情后不可汇报雍正,这其实就是邬思道有意试探雍正,亦给了坎儿逃跑的时间。熟料雍正早就秘密跟踪坎儿,并在第一时间灭口,这就提醒了邬思道,雍正早就连他也一块监视了(这就是邬思道哭着说是自己害死坎儿的原因)。
二、邬思道在试探出雍正将来有卸磨杀驴的可能后,挨个提醒身边相处多年的朋友,小心提防
1,提醒李卫,当李卫回京时,发现坎儿不在了,邬思道告诫李卫,一定要好自为之,要知道做人不能忘本,否则就会和坎儿一样。
2,提醒十三阿哥:“你天性率真,行侠仗义,但是至今不堪世情,如果雍正封铁帽子王,一定要拼死辞退,只要藏住锋芒,定能一世平安。”(这也是康熙圈禁十三爷的另一个原因,只是没有告诉雍正。)
3,提醒田文镜,先是试探田文镜是否替雍正监视自己,结果发现田文镜痛快的答应让自己离开,因此临走赠言:“可疑之利不可收,得之易时失之易。”
4,提醒秋月,你终究是四爷的人,别和我走的太近了。(雍正与年羹尧的政治姻亲交易)
三、邬思道在雍正登基后,是跑不掉的,只能先保命,然后再找机会跑
1,让十三阿哥增兵“保护”雍邸,其实是将计就计,知道雍正防备自己,所以干脆再多捆自己几道绳子,又是三不可用,又是半隐,只为先保命再说。
2,接下来就是用时间慢慢消磨雍正的防备之心,借助帮田文镜查办诺敏一案,跳槽至田文镜处,而后借催工资之机逼田文镜辞退自己,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即便被抓回来,也有借口说自己不是逃跑的,是田辞退的我。
其实,邬思道在告别十三阿哥之时,也曾告知其:雍邸替四爷秘密做事的人,恐怕就要被四爷灭口了,这是继坎儿被杀之后,邬思道彻底看清了雍正,而这句预言也不幸变成真的了,以致剧情后期,十三爷听其劝告,善刀而藏,与雍正下棋时故意拿黑子,然后又故意输棋,甚至最后都不敢去拜祭孙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