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词字平仄无非就是〈古诗律〉对诗词、作诗、对联等的一些规范要求。它是一种人为要素的指导而非定律!而今观音山征稿方拿其作一大条件无非就是让子弹飞久久…一种宣传营销手法(亦可理解为炒作)…渐加码(奖金)…以达到景区知名度全国知名的目的。
观音山上观山水
平平平仄平平仄
第一、三字分别在第五、六字位置重复,下联也必须同样如此重复用字才行。那么合律的平仄关系应该是:
平仄仄平平仄平。
与“观音山”对应的词组应该是“平仄仄”。如果是“仄仄仄”,则犯孤平。如此上联,要找下联与“观音山”对应而且平仄符合的词组,有点难度,但是也不是死结。比如我杜撰几个:菩萨海、罗汉谷。当然这些都不行,第一个字还要具有动词词性才行。人家“观”,你要对上“听、闻、思”之类才行。反正我是没有去过观音山,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应词组,看来那七十万不好得到。
也不完全是对联的死结,对联可以是声律联(工对),也可以是非律联(宽对),主办方一刀切的做法,确实引起一些人反感。
有的人说,对联没有犯隔,这种说法不准确的,王力教授的词类一致,这个一致的反义词就是“犯隔”的意思。
在王力教授提出词类一致之前,对联界也没有词类一致的说法,但词类一致是客观存在的。
正常情况,对联如果是工对,应该保持词类一致,如果是宽对,应该接近词类一致。
因为观音山征联和粤龙山征联还有高州凤凰园征联,上联都是老邹头出的,所以这三件事应统一起来讨论。
由于主办方称连续7年没收到“观音山上观山水”的下联,我们不妨把视线转到粤龙山那边去。
老邹头为粤龙山出上联:
龙行粤地游花海
邵运德对下联:
谁造仙园壮荔乡
这个已经违反对联六要素句式一致要求,也违反了词类一致的要求,简单的说,就是犯隔。
如果因为《诗词格律》里没有犯隔一词,就说对联里不忌犯隔,是不准确的,违反词类一致或者没接近词类一致,就是“犯隔”。
“鸡声茅店月”为什么不能跟“军舰导弹枪”产生对仗,非要去对“人迹板桥霜”?
答案是“鸡声茅店月”所表达的情景跟“军舰导弹枪”不一样的,跟“人迹板桥霜”是一致的,即使是全部都是名词组成的句子,深层结构不同,表达的情景也不同。
要是“鸡声茅店月”能对“军舰导弹枪”,那么“鸡声茅店月”对“冰霜电饭锅”也可以了,都是全名词组成的句子。
“鸡声茅店月”表达的是乡村生活情景,只能用同样表达乡村生活情景的“人迹板桥霜”去对仗,用军火,用电器来对仗就是乱来。
所以:
谁造仙园壮荔乡
只能跟
彼修学校恩高茂
或者:
谁造仙园壮荔乡
跟:
哪建庙宇居高茂
对仗。
如果说,
“龙行粤地游花海”属陈述句
“谁造仙园壮荔乡”属疑问句
那么把:
谁造仙园壮荔乡
改成:
民造仙园壮荔乡
可以不?
民造仙园壮荔乡
应该对:
官办学校恩高茂
同样
天造仙园壮荔乡
应该对
地设宝馆福高茂
佛造仙园壮荔乡
应该对
道修洞馆居高茂
“粤地游花海”表达的是旅行的心情,“仙园壮荔乡”表达的是建筑物,两者对不上。对不上也可以理解为犯隔。
好了,经过讨论,我们应该明白,“观音山上观山水”不是完全没有好的下联,是评委的水平决定下联的质量。
昨天有个人,把吕文孝的“罗汉果中罗果因”拿出来,改一个字,变成“罗汉果前罗果因”,“罗汉果中罗果因”早在2020年就已经给老邹淘汰了。老邹喜欢罗汉联不假,但老邹头认为“罗汉菜中罗菜肴”更加合适。
还有一个是
新翻花石韵
对
独秀凤凰园
的问题
参考郭沫若的“江山多娇,风景独好”,可知
新翻花石韵
应对
旧识玛瑙音
独秀凤凰园
应对
缤纷鹰燕筑
词性,语境最好要有,平仄方面,应包容,无论是非声律不拘平仄的白话文对联还是有声律要求的格律对联,都可以。
对联不是按平仄相反的公式来造句,对下联的前提是读懂上联。
至于观音山上观山水的声律问题,是“仄仄仄平仄仄平”还是“平仄仄平平仄平”比较好?
其实这两种句式都是广东楹联学会推荐的,犯孤平是律诗里的要求,现行楹联通则没有这个。
“仄仄平平仄仄平”用不上的,因为“观音山上观山水”第一字跟第五字第三字跟第六字重复,如果用“平仄仄平平仄平”处理下联,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5平2仄,下联,4平3仄加起来9平5仄。
若按“仄仄仄平仄仄平”处理,则是7平7仄,平仄均衡一些。
按民间对联不拘平仄还是按格律对联严格要求平仄,不宜一刀切。
词性方面,可以词类一致也可以词类活用,保持基本上一致就好,“观音山上观山水”的理想下联应是照应上联,跟上联有关联承接关系的。
如“游子梦中游梦乡”,这个下联明显没读懂上联,完全是按平仄要求造句,这一类作品的存在,必定降低对联要求降低对联水准。
平水韵里说的好对联,是意境好且是工对的联,宽对本意也就是放宽了平仄的要求,也就是重意境而次平仄,所说的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分明就是这个意思。同理,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下联应首选工对,即使下联对出是孤平,下联孤平源于上联孤仄,基于宽对已不是工对,但是允许这样对,事实上也就没有尊从工对的平仄,所以对联孤平也是可以的,所谓平水韵,平仄也为了对联的增色而服务的,食古而不明解理解古人的意思是不可取的。
观音山上观山水,不是设的死结!是还没有找到平仄相对的好联?古人也设过,让后人来回答,这是一种文化自信,总会找到下联,别一棒子打倒别人性情。这就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之处!
关于诗词对联的平仄问题,我的看法是,应该尽量满足,但必要时也可让位于意境,首先说对联儿,就有工对和宽对不同层头的要求。对联首先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尾音字要仄起平收,至于平仄的要求,就是第2位的。
格律诗的平生应该遵守。中国的诗词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一个。经典瑰宝,他的艺术美感,很大一部分体现在诗句的平仄节奏上,所以诗词没有了他就没了灵魂,可以学习一些拗救的方法,一首好的诗词,要以内容意境为主。微有瑕疵也是允许的。
平仄可探讨,骗人没商量。
其实对联应以意境为主,情趣丰之,巧言润之,兼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感,方为上作。但有时太过寻"对",咬文嚼字,一眼蜡味,却又使人胃呕。如"观音山上观山水",若紧盯″观音"则难寻好对,但如果把思维放开来,所出对者,无非是一个景点或景区,为应天下游客之心理,应以"广缘客莊广客源"应之,或许平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