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历史上有哪些很难以置信但又确实发生的事情?

提问时间:2023-07-05 02:37关键词:历史

历史上有哪些很难以置信但又确实发生的事情?

点赞1、林芝市 网友:嗜独成瘾

抗战时期八路军的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平型关大捷,歼敌1000,可是一个日本俘虏也没有抓到。虽然不可思议,却是事实。

日本俘虏为什么这么难抓呢?

林彪在《平型关战斗的经验》一文中指出,过去战斗中还不曾碰过这样强的敌人,强是说他们的步兵能各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

日本鬼子多顽强呢?一个八路军营长好心去背一名日军伤员,结果被伤员咬掉了耳朵;一位医务兵试图救助一名藏在车底的鬼子伤兵,却被捅了刀子。想活捉一个日本兵,实在不容易。

时任第686团组织处股长的欧阳文回忆道: 战前我们给战士作动员,说是要优待俘虏,我们准备要抓1000个俘虏好送到全国各地去作展览。结果一个也没抓到,这时的鬼子还真有点“武士道”精神,到死都不投降。

日本鬼子难抓,不仅是八路军,国民党的军队更是如此。整个抗战时期,被中国生俘的校级军官可信可查的只有一个——一二八事件时的日军少佐。

国民党军队抓的第一个日本战俘是在昆仑关战役,国军第31军两个师一万多人马歼敌1000最终只俘虏了日军一名伤兵。

长沙会战,几十万人大会战,日本俘虏也是少的可怜,蒋介石大怒。蒋介石在会上说:“像这次长沙会战,我们有这样雄厚的兵力,有这样良好的态势,我们一定可以打败敌人,一定可以俘获敌人很多官兵,一定可以缴获敌人无数的军械!即使没有一万俘虏,也应该有一千!一千没有,总要有一百!一百没有,少而言之,也应该有十人,但是你们连十个俘虏都没有!如何对得起自己的职守?”

八年抗战中总共俘虏的日军,冈村宁次的记载: “随着遣返输送的进展,由中国政府方面和共军方面(极少数)移交的俘虏,1946年5月末的数字为:陆军1212名,海军40名,商民106名,共计1358名”

国民党方面有关日军俘虏的全部资料表明,从1937年到抗战结束,关押了的日军俘虏(包括1939年以前八路军转送的)和日军家属、慰安妇、商人等非战斗人员共计大约1700名左右。

抓日本俘虏难,不仅在中国战场上难,在整个太平洋战场上也是很难,美国虽然火力强大军事先进,可是抓个俘虏也不容易。塔拉瓦4500日军,几乎全部战死,被活捉的只有12人;佩里琉守备队1万人,只有160人生还;著名的硫磺岛血战23000日军,战死2.2万,只有1000余人被俘。

日本帝国主义面临失败的时候,不惜牺牲全体国民为代价,也要守住国土。在阿南惟几的《告全军将士书》中,明确提出了“一亿玉碎”的口号:“一亿国民总玉碎,弹草如泥,匍匐山野,确信神州不灭,皇国永存“,可见日本疯狂到什么程度。

日本鬼子为什么这么疯狂呢?

朱德对史沫特莱指出:“日本人情愿被打死而不愿被俘,他们那种拼死作战的精神不应该单纯地说成是勇敢。里面还蕴藏着犯罪和胆怯的情绪。他们杀了我们那么多同胞,强奸了那么多妇女,他们深怕给我们逮住……他们以为,只要落我们手里,我们会用他们折磨和杀害落在他们手里的中国士兵的办法,来折磨和杀害他们。”

日本的文化传统,当战俘没有尊严。日本有欺凌弱者的社会传统,对日本兵来说,战俘就是一群丧失“身份和名誉”的弱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里写道:“即使伤太重或者丧失意识而成为俘虏,他在日本也永无抬头之日了。他已经丧失了名誉,之前的他就已经“死”了。”

日本军国主义洗脑成功。根据“武士道”精神制定的《战阵训》规定:“被俘乃军人最大耻辱”,规定绝望关头也要战斗到最后,万一落入敌手必须自杀。日本武士道精神、忠君爱国的欺骗、皇道神国的神话,让日本鬼子像打了鸡血一样,不知死活,当炮灰还心甘情愿。

日本变态的军规堵死了士兵的后路。日军规定,失踪士兵在100小时内不归队便认定“战殁”,灵牌送入靖国神社成为“护国神”,家属享受抚恤金。若士兵在100小时后归队,则必须当众切腹。否则,就是嘲弄靖国神社的“叛国者”,其家属也被认为是“叛国者的家属”,同样没有好下场。

可是日本鬼子无论怎么疯狂,也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原子弹的味道不是那么好吃的。

点赞2、佳木斯市 网友:南港清风

“不要骂人嘛!”梁兴初嘟哝一句,彭老总桌子一拍:“不要骂?你梁兴初没有打好,老子就是骂你!你延误战机,按律当斩!骂你算客气的,我彭德怀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

会议室顿时鸦雀无声,只听到彭老总粗重的呼吸声。

梁兴初低着头,不再吭声。

当时志愿军正在开会,做第一次战役总结,和第二次战役计划的报告。

会议由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邓华主持发言,表扬了39军和40军,批评了38军延误战机。

一听38军,彭老总就打断邓华的发言,盯着梁兴初吼道:

“38军梁兴初到了没有?我问你,你38军为什么慢慢腾腾,我让你往熙川插,你为什么不插下去?你是怎么搞的?”

“人家都说你是一员虎将,我彭德怀没领教过,什么虎将,我看是鼠将!老子让你们打熙川,你说熙川有‘黑人团’,一个‘黑人团’就把你给吓住了?这分明是临战怯阵,哪里是抗美援朝!”

邓华忙说:“38军还是主力嘛,来日方长,这一仗没打好,下一仗一定要打好,一定要重振军威!”

这句话,本来是打圆场,这个时候却等于火上浇油。

彭老总开骂了:“什么主力,主力个鸟!”

38军原是一纵,林彪四野的3大主力之一,以四战四平、黑山阻击战和天津战役主攻闻名,从东北黑土地一直打到云南中缅边境,纵横万余里。

梁兴初、韩先楚是四野的两大猛将,“梁大牙”、“韩旋风”。

梁兴初遭遇军事生涯最大的“耻辱”,实在没忍住,就顶了一句,于是就有了开头一幕。

“黑人团”是美军。

美军武装到牙齿,二战打遍天下无敌手,以一己之力横扫太平洋,占领日本,还有恐怖的原子弹,和当初的日军一样,头顶着不可战胜的神话。

当时高层大多反对出兵,主要是差距太大,又没跟美军交过手,心里没底。

其实都没底,毛主席和彭老总的一致意见也是先打韩军,这个有底,先来个开门红。

“打好出国第一仗”,这个真的很重要,气势就起来了。

毛主席说:

“志愿军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至三道防御阵线。……六个月内,如果敌人固守平壤、元山不出,我军也不打平壤、元山。……这就是说,六个月以后再谈攻击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一百零五页)

这是出兵前,毛主席和彭老总等共同研究决定的,依托阵地,站稳脚跟,核心就一个字:稳。

出兵朝鲜,敢于亮剑,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

以逸待劳,稳打稳扎,是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但没料到朝鲜人民军溃不成军,敌人长驱直入。

志愿军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20日,原计划的建立防御阵地的地区,就被4个轮子的敌军占领了。

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叫嚣感恩节(1950年11月23日)占领朝鲜全境,饮马鸭绿江,让“小伙子们在家过圣诞节”。

美军似乎胜利在望,后勤部队一大早开始张罗感恩节特餐,火鸡、肉馅饼、南瓜饼、红梅汁等,应有尽有,全套。

准备在鸭绿江边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痛饮庆功酒,然后欢欢喜喜回家“过大年”,过圣诞节。

计划全部被打乱,连身经百战的彭老总,心里也一时没底:

“不知道美国人又有什么阴谋!我要是杜鲁门就撤麦克阿瑟的职!分兵冒进,两翼分隔,这打的什么仗!”(《决战朝鲜》上册,第一百六十九页)

大海航行靠舵手,毛主席10月21日凌晨2点30分、3点30分连发两封急电:

“美伪(美军和韩军)均未料到我志愿军会参战,故敢于分散为东西两路,放胆前进,此次是歼灭伪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开始转变朝鲜战局的极好机会。”

“现在是争取战机的问题,是在几天之内完成战役部署以便几天之后开始作战的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谈攻击的问题。”

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敌变我变。

一两天时间,将阵地战改为运动战,彻底颠覆之前深思熟虑的计划,毛主席的雄才大略,由此可见一斑。

10月25日,第一次战役打响。

梁兴初的38军任务是奔袭熙川,歼灭韩8师。

结果,溃败下来的人民军说熙川有美军‘黑人团’,梁兴初就谨慎了。

这一谨慎、一迟疑,导致到嘴的肥肉飞了,就啃了点蚊子肉,100多人。

彭老总气得,在电话里怒吼:“梁兴初,梁兴初,你误了军机,我饶不了你!你给我追!”

追?两条腿哪里追得上4个轮子?

其实也难怪梁兴初,他只是一个军长,不能要求他像彭老总一样,迅速领会毛主席的意图。

将军、统帅、领袖,区别是客观存在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毕竟开始讲的也是稳字当头嘛,才几天就变了,人都有惯性思维。

彭老总的脾气是出了名的,但单凭脾气大是压不住人的。

散会后,梁兴初还坐在那里发呆,作战处丁甘如处长叫他去吃饭。

梁兴初一听唰地站起来,气冲冲地往外走:“彭总要杀我的头,还吃什么饭?!”

丁甘如连忙说:“刚才彭总见到我,便对我说,‘你告诉他,会上我可能批评重了些,我彭德怀就是这个脾气,不要因为挨了批就泄了气,下一仗要打好!’”

“泄气?我梁兴初是铁匠出身!38军也不是纸糊的!下一仗不打出38军威风来,我就不是梁兴初!”

铁打的梁兴初,铁打的38军,很快就打出名震天下的“万岁军”称号。

第一次战役11月5日结束,志愿军伤亡1万余人,毙伤俘敌1.5万余人,迟滞了敌人的攻势。

更主要的是,歼灭了美王牌师骑兵1师一部分,1840人。

这是该师160多年来的首次失败,也是历史上最为惨重的一次失败。

这是中美军队第一次过招,初步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但总体来说,美军是轻微的皮外伤,没有伤筋动骨,受伤较重的是韩军。

狂妄的麦克阿瑟根本不在意,迅速调整部署,将韩军撤到第二线,将美军精锐顶上第一线,计划12月25日圣诞节占领朝鲜全境。

就过了2天,11月7日,第二次战役就打响了。

我军边打边撤,沿途丢弃大量老旧物资,造成溃不成军的假象,诱敌进入我预定的口袋战场。

麦克阿瑟果然上钩,于11月24日,亲临前线,下令发起“总攻势”。

25日黄昏,志愿军首先在西线发起战役反击。

第38、39、40、42、50‘、66军,共约23万人,向13万敌军,同时发起猛攻。

才打2天,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察觉不对,志愿军的战斗力根本不像麦克阿瑟说的那样弱到掉渣。

沃克表示,除非上帝亲自带着头盔来参战,否则他只能命令撤退。

敌军攻势稍有减弱,彭老总就像猎犬一样,立即嗅到了敌军南撤的气息。

急令38军务必于次日拂晓前赶到三所里,封死敌军退路,“关门打狗”。

38军113师接到命令,师长江潮少将打开地图一看,倒吸一口凉气。

从德川到三所里,72.5公里,145里。

时间只有十几个小时,而战士们刚打完仗,还没来得及休息,十分疲惫。

军令如山倒!

11月27日18时,113师8000勇士,出发!

勇士们轻装前进,连口袋里的干粮都全部倒进嘴里,边跑边吃,吃不下的全部扔掉。

一路逢山不开路,走过去就是路;遇水不搭桥,跳进零下10多度的冰水。

途中5次遭遇小股敌军,边打边跑。

尤其是翻越海拔1250米的长安峰时,每个勇士都是在与死神拔河。

长距离狂奔,加上天寒地冻,很多勇士七窍流血,但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

只有雪光看路,有的勇士一脚踏空,滚下悬崖。

有的勇士突然一倒,再也没起来,活活跑死。

这已经无法用生物学来解释,8000勇士已经“走火入魔”,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念头:三所里三所里……

梁兴初、彭老总脑子里也只有一个念头:三所里三所里……

彻夜难眠,心急如焚,不知道113师到底怎么样,跑到哪里了。

为了不被敌人侦察到,113师关掉电台,全程无线电静默,彻底失联,就像“人间蒸发”一样。

离三所里还有2、30里的样子,天微微亮了。

头顶出现来十几架飞机,美军也是拼了,一大早就起床了。

为了隐蔽,本来勇士们身上是披着白色的床单的。

副师长刘海清当机立断,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命令拉开距离,扔掉伪装,继续狂奔。

美军飞机很快就发现了,认为是刚刚败退下来的韩军。

飞行员用无线电联系了三所里韩军治安连,告诉他们有一支友军正向他们方向撤退,请为他们准备米饭、开水和咸鱼。

早上8时许,113师先头部队338团,终于按时到达三所里,一个冲锋就将三所里的治安连给灭了。

电台打开,电波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穿过云霄,传达喜讯。

彭老总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到了,终于到了!”

几乎从没有笑容的彭老总,裂开嘴笑了。

就像一个孩子,一直盯着橱窗,终于等来妈妈买了一颗棒棒糖。

副司令员邓华连声说:“奇迹,神迹。”

神迹继续。

338团,迅速成战斗队形散开,抢占有利地形。

不到5分钟,美军南撤开路先锋第9军第2师杀到。

生死一线间,5分钟改变历史。

美军为打开通路,飞机、大炮、坦克狂轰滥炸,连续发起10余次猛攻。

113师其他部队也先后到达,协同第338团击退美军的进攻,炸毁三所里附近的大同江公路桥。

这时发现美军有异动,113师果断分兵,派出337团,抢占10几公里外的龙原里。

在志愿军地图上,龙原里只是一条羊肠小道,机械化兵团无法通过,一去才发现也是一条公路。

打仗,不是单凭不怕死的,也不是单看地图单听上级命令的,要动脑,要有经验,要有天赋。

至此,南撤通道全部堵死。

此时,美军第8集团军已经全线撤退。

美军以第9军第2师为前锋,向南猛攻。

同时,迅速调动后方美军骑兵第1师,和英军第29旅各一部,全力北援。

南北夹击,113师腹背受敌,与数倍于己的敌军,血战3天3夜,像钉子一样死死钉在阵地,像一双大手,死死卡住敌人的脖子。

敌人南北相距不到1公里,但就是无法汇合。

咫尺天涯。

那是世界上最长的1公里,那是用血肉筑成的万里长城,那是黄河泰山。

美骑兵1师第5团团长内兹佩尔塞上校,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

“在那段时间里,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真的无法战胜!”

绝望,绝望到无法呼吸。

战至12月1日,美军大部队转道安州,经肃川退往平壤一线。

我军原计划实行双层迂回包抄,38军负责内层近距离迂回包抄,42军负责远距离大范围包抄肃川一线。

但42军在新仓里遇到美军王牌骑兵1师主力,严重受阻。

美军就是美军,王牌就是王牌。

对美军的任何低估,都是对志愿军的严重侮辱。

以当时的情况,合围全歼敌军,根本不现实。

美军为了逃命,果断抛弃了几乎所有的重装备,轻装前进。

几十年后,志愿军老兵回忆时还激动地说,公路上的坦克大炮汽车,一眼望不到头,啧啧啧。

美军最终凭借强大的机动能力,和”土豪割肉“精神,跳出包围圈。

一路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美国《生活》杂志摄影记者戴维.道格拉斯.邓肯,在朝鲜战场拍摄的战地摄影系列报道《这就是战争》,引起了整个西方世界的轰动。

邓肯的成功在于“传达出了战争参与者的心灵”。

他在跟随美军部队撤退的途中,曾问一名美军士兵:

“假如现在是圣诞节,而我是上帝,那么你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呢?”

士兵对“”上帝“说:

“给我明天吧!”

连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也没有明天,在撤退中遇车祸身亡,乱成一锅粥。

加上东线血战长津湖,麦克阿瑟终于低下”高贵的头颅“,下达”总攻势“命令不到10天,于12月3日下达”总退却“命令。

这一退,就一直退回三八线。

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称,这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撤退”。

志愿军在伤亡3万余人,毙伤俘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缴获与击毁各种炮1000余门、汽车3000余辆、坦克与装甲车200余辆、飞机6架。

第二次战役彻底击碎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彻底扭转朝鲜战局,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在近代一直落后挨打的形象,举世震惊。

38军飞插三所里,是第二次战役的成败关键。

当时我军全面后撤,诱敌深入,都在敌人屁股后面。

没料到才打两天,敌人就跑。

如果任由4个轮子跑,敌人几天就把我军两条腿甩出好远好远,就有足够的时间建立防御阵地。

那就很难说了。

关键是一股气,敌人夺命狂奔,我军前堵后追,气势完全不同。

这也影响到后续的西线作战,才打1天,敌人就撤。

我们学过的课文《曹刿论战》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气一泄,就一泻千里,兵败如山倒。

所以,事后彭老总亲自动笔写嘉奖电,当参谋正准备拿去发电时,彭总又把电报要回来,稍加思索,挥笔在后面加上: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38军万岁!”

当时有人觉得不妥。

彭总毫不犹豫,大手一挥,发!

梁兴初接到嘉奖令,激动得热泪盈眶。

从此,”万岁军“美名传遍天下,一直到今天。

最后,回到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很难以置信但又确实发生的事情?

我觉得第一次、第二次战役就是,原计划6个月坚守防御,结果2个来月就打过三八线。

尤其是第二次战役的成败关键飞插三所里,真的难以置信但又确实发生。

38军113师,14小时,狂奔145里,史无前例,至今无人超越。

有人可能会嘀咕,不就是每小时走10里吗,有那么神吗?

第一,实际不止145里

要知道,那是地图上的直线距离。

北京到香港的直线距离,是1954.9公里,北京到香港的G107,是2698公里。

没人量过德川到三所里的实际距离,山路弯弯,还有一座海拔1250米的高山,估计200里有吧。

我们读书都跑过中长跑吧,1500米、3000米下来,什么感觉?

要死的感觉,甚至跑不完,中途当”逃兵“。

然后那腿好久还痛。

如果算200里的话,100000米,是不是稍微有点神了?

第二,连续14小时

200里有点神,但还不是做不到。

尤其是算时速,才14.3里,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但要连续14小时,应该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了,就有点神了。

第三,负重行军

虽然是轻装前进,但枪支弹药是要带的。

当时步枪主要是中正式和春田步枪,解放战争时期在战场上缴获的。

空枪净重约4公斤,8斤。

按我国现在来说,枪支弹药配备的标准基数是7个弹匣,即210发子弹,大概是在5公斤,10斤。

还有手榴弹、手雷等,就20多斤30斤了。

所以要求干粮都要吃完,吃不完的扔掉,尽量减轻负重。

背2、30斤东西,连续14小时行军200里,平均时速14.3里,神了吧?

第四,雪地越野,战斗夜行

当时刚跨过鸭绿江,战斗在中朝边境打响,靠近东北,白雪茫茫。

雪地走路,每一脚都是坑,格外费力。

河流又没有封冻,河水像刀子一样。

还要爬山,还有一座海拔1250米的长安峰,山风也是刀子。

还要打仗,还是晚上。

神了。

第五,没有休息,8000勇士连续作战

刚打完仗,没有休息,干粮都是边跑边吃。

最关键的是团队作战,8000勇士,不是精心挑选的。

不是马拉松选手,马拉松选手也做不到。

神乎其神。

最最关键的是,一到位就打仗,一打就是3天3夜。

奇迹,伟大的奇迹。

神迹,神仙也做不到的神迹。

还有血战长津湖,为了不暴露目标,长时间趴在零下40度的雪地,整连整连地冻死,成为不朽的“冰雕连”。

还有上甘岭,3.7平方公里,200万发炮弹和6万余人43天狂轰滥炸,我自岿然不动。

包括整个抗美援朝,都是难以置信却又确实发生的事。

亲历朝鲜战场的美国军事历史学家,贝文·亚历山大在题为《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一书中写道:

'红色中国人用少得可怜的武器和令人发笑的原始补给系统,居然遏制住了拥有大量现代技术、先进工业和尖端武器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

这只有”红色中国人“可以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可以做到,只有毛主席可以做到。

提起抗美援朝就是坑道战、人海战术,美军没有钻地弹,我们用人去堆,不把人当人,真是大错特错。

第一、二次战役是没有坑道的,三所里、上甘岭都是以少胜多。

只有毛主席才一针见血:“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

”钢“是硬实力,”气“是软实力。

38军113师雪地飞兵,就是一雪前耻,不蒸馒头争口气。

当然这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保家卫国的浩然正气。

点赞3、赣州市 网友:魔之尊者

专注历史的中国小贱,与你分享。


每个人的家乡都出过英雄,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我家乡的一个英雄!他身中整整14刀,肠子流出体外,却毫无惧色,抱着自己的肠子去追穷凶极恶的歹徒,英雄名叫徐洪刚,他无愧于人民子弟兵的称号!

一、

1993年,徐洪刚时任济南军区某部通讯连班长,同年8月17日,他从家乡省亲后乘坐大巴车返回部队。车上靠窗坐着一个面目清秀的女孩,她旁边坐着的男人,不时用眼光上下打量着女孩。

当车行驶到四川省筠连县巡司镇铁索桥附近的时候,男人突然向女孩索要财物,被女孩果断拒绝。男人恼羞成怒,站起身将女孩的头往疾行的车窗外推。眼看着女孩大半个脑袋都伸出窗外,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角落里突然响起一个声音: 住手!

徐洪刚站起来,怒目圆视。此时又窜出一个人,“啪啪啪”上来就给徐洪刚几个大耳光。还不等徐洪刚反应过来,又冒出两个人,很明显这是一个团伙。

为保护车上的其他人,徐洪刚忍气吞声。歹徒见状,哈哈大笑起来。那个恶鬼更加来劲,使命将女孩的头往窗外推,女孩害怕得惊叫连连。

快速行驶的车辆,女孩命悬一线。在这危险时候,徐洪刚知道自己不能在忍了,他一脚向后踢,踹倒了一个歹徒;同时一拳打向正面的歹徒,趁这空隙闪身往前,一把拉过恶鬼,女孩得救了。

其他三个歹徒反应过来,朝徐洪刚扑过来,在撕扯的过程中。一个歹徒掏出匕首,刺中了徐洪刚的胸部!

这一刀,彻底激发了徐洪刚内心里的军人血性。他只有一个念头:为了保护车上的群众,他拼死也必须制服这四个歹人。

在狭小的大巴车里,歹徒手里还有刀,徐洪刚顾及着群众安全,投鼠忌器。而穷凶极恶的歹徒却无所顾忌,一刀一刀刺向徐洪刚!献血染红了英雄的衣服,血顺着伤口滴落。

司机停住了车,歹徒们趁这机会跳车逃窜。此时的徐洪刚已身中14刀,特别是腹部,被划出一个大口子,肠子顺着伤口流了出来,流淌了五十厘米!

然而我们的英雄,坚毅的眼光望着歹徒逃跑的方向,不能让这帮社会渣子跑掉。他脱下衣服,兜住自己的肠子,跳下车!追了五十来米,眼睛一黑,倒在地上。

二、

徐洪刚被送到医院,经医生检查,他身上的伤口让人无法直视。仅胸部就中了八刀,靠近心脏的那一刀,深达八厘米!经四个小时的全力抢救,英雄的生命终于被抢救了回来。

后经筠连县公安局的全力追查,将以任永林为首的犯罪团伙抓获归案。

徐洪刚见义勇为的英雄行为,受到广泛传颂。我记得那会我还在上初中,徐洪刚胸前戴着大红花荣归故里,这是我此生最接近英雄的一刻。那会我就有了参军的冲动,可惜后来因为眼睛近视的原因,被刷了下来。

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敬重人民子弟兵,是他们负重前行,撑起了我们安详宁静的天空。

点赞4、甘南藏族自治州 网友:℡烟寂

有些历史知识,打死你都不信,可它确实是真实发生的。

比如说,抗日战争中,以游击队为主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歼敌数量实际上比重兵集团为主的国军多。

先别着急反驳,我这里都是日本军方给出的数据,日本军方实在没必要夸大八路军的战绩,并缩小国军的战绩吧?

先抛出无脑国粉的无耻谣言。原话是这样的:

“日本公布了二战在华阵亡数据:死于国军之手: 318883 人。死于共军之手:851 人。基本与中国 社会科学院的数据吻合。共军百团大战毙敌 302 人;平型关大捷毙敌 167 人;38 年晋察冀秋季反围 攻毙敌 39 人;39 年冀南春季反扫荡毙敌 37 人;39 年冀中冬季反扫荡毙敌 27 人;40 年春季反扫荡毙 敌 11 人;115 师陆房突围毙敌 16 人。共击毙日寇 599 人,加上小战斗,合计被共军杀死 851 人。死 者都有姓名年龄、家乡,部队、死亡地点、被谁所杀 详细记录。”

多么无耻,多么无脑,才能编造出这样的谣言?

那么,让我们走进日军档案,看看到底谁的歼敌数量更多。

对抗日战争比较权威的书中,《华北治安战》是比较可信的日本官方报告。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华北方面军的作战数量总结。

华北方面军第一一 0 师团报告,在 1938 年 8 月——1939 年 10 月一年多一点时间中,与共产党武装交战次数约为 2250 次,每日平均约 5 次(上卷第156 页)。

日 军 第 二 十 七 师 团 报 告 ,从 1939 年 1 月 至1940 年 11 月间,仅该师团出发讨伐次数大小合计29168次,讨伐战斗次数为 2759次(上卷第 278页)。

1941 年 1 月的所谓“冬季肃正作战”,日军各部与中共交战次数,仅在 1 月份内就达 1682 次,每日约有五、六十次战斗(下卷第 17 页)。

八路军每天都在和日军交战,少则一天五六次,多则一天数百次。所谓的“游而不击”不攻自破。

不仅如此,八路军作战时体现出的军事素养,也得到了日军的承认。

冈村宁次回忆录中写道(第 326 页):“共军的确长于谍报(在其本国以内),而且足智多谋,故经常出现我小部队被全歼的惨状。”

日本史学家、1941年从军的藤原彰在《中国战线从军记》中证实了冈村宁次的说法。在专门回忆了1942 年其所在联队有一个小队遭遇八路军伏击,全军

覆没的“事件”后,他随即写道“:八路军的战术是,如果看到日军拥有优势兵力就撤退回避,发现日军处于劣势时,就预设埋伏,全歼日本士兵,然后夺走他们的武器装备。”“像这样表明八路军战术成功,日军疏忽大意的事例,在冀东地区特别多。中国驻屯步兵第一联队也经常有小部队被八路军全歼的事例发生。”

同时《华北治安战》这本书中,还记载了很多日军被八路军成建制消灭的案例。比如“从 9 月 24 日晨,榆社、辽县之间的各警备队(独立步兵第十三大队)及东潞路的小滩镇警备队,同时遭到共军急袭。这是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第三八五旅所属的共军精锐部队,其兵力约 8000 人。榆社——辽县道路上的榆社、常家会、王景村、铺上、管头等地的警备队,虽尽力进行防御战斗,但终因寡不敌众,大半遭到全歼,战死约 80 人。”(上卷第 314 页)

“9 月 23 日夜,各据点同时遭受共军急袭,各自孤军奋战。东圈堡(当时也称东团堡)及三甲村的守备队虽奋勇战斗,但终为玉碎。共军最后从两阵地撤退时,在墙上写下‘该阵地日军守备队打的勇敢’等字样而去。”(上卷第 316 页)

那么,八路军的战绩到底有多少?让我们用数据说话。

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第三卷第二分册第 179 页),仅 1941 年这一年,华北方面军各部与中共交战次数为 17198 次!日方损失是战死 2352 人,负伤 501 人。

好吧,如果你觉得1941年这一年八路军的2000多战绩很少。那我们可以拿来和被吹成神的吹牛大王薛岳的战绩怎么样。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在《长沙会战》一书中有如下记载:“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没能给予重庆军以应有打击……我方损失竟达战死 1591 人,战伤 4412 人。”(第 214 页)

“第 11 军发表的第 2 次长沙作战的战果及我方损失如下……敌遗弃尸体 28612 具……我方损失战死 1591 人(其中军官数 108 人),战伤 4412 人(其中军官数 241 人),死伤战马 1766 匹。”(第 215 页)

就是说,在日军档案中,薛岳两次长沙会战的总杀敌人数是3000出头,可是在国军的战报和《中央日报》等报纸上,两次战役每次都杀敌四五万,总杀敌人数十万上下。

不会吹牛的老实人,确实比较吃亏啊!

再比如说1942年浙赣会战期间,日军档案中的伤亡统计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5 月 15 日至 5 月 29 日),国军遗弃尸体 48151,我方战死 281 人。 第二阶段(5 月 30 日至 6 月 15 日),国民遗弃尸体 12180,我方战死 484 人。 第三阶段(6 月 16 日至 8 月 14 日),国军遗弃尸体 6048,我方战死 442 人。 第四阶段(8 月 15 日至 9 月 30 日),国军遗弃尸体 1351,日方战死 77 人。” “总计国军遗弃尸体共 64430 具,日方战死人数1284 人,其中军官 76 人。

同时期的八路军反扫荡作战,杀敌数量和薛岳第九战区实际上差不多。如:日方记载,“对中共的察南南境反击作战中,仅我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方面我战死 133 人、生死不明31 人。”“冀中三号作战,我方战死 161 名,其中军官 9名,伤 323 名”

最终两个战场谁的歼敌数量更多呢?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记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主要在日军后方及日占区进行游击战,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军52.7万人,歼灭伪军118.7万人。

国民政府军与日军共有正面战场会战22次,1117次大型战斗,小战斗及游击战3万余次,歼灭日伪军228万人(其中包括1945年8月15日后国民党军受降的日军108万人,收编的伪军78万人),其中歼灭日军42万人(其中击毙日军9.4万余人,击伤日军39余万)。当然,绝大多数的伪军,实际上是国民革命军成建制投降日寇形成的。

八路军和新四军用鲜血换来的荣誉,不容抹黑!

点赞5、雅安市 网友:夏洛葵

民国奇女子一生中与3000多个男子发生关系

1900年,余美颜出生于一个富商之家,据称,她从小就天资聪慧,且非常漂亮。父亲是一个有名的商人,母亲也饱读诗书,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余美颜自然是让人羡慕的。

18岁那年,父母把她嫁给了一位姓谭的公子,谭公子也是常年经商,家里条件自然不错。如果不知道她知道的故事,很多人都会想,这是一个民国名媛和一个富家公子的美丽结局。但其实,大多数人都错了,余美颜婚后并没有延续和谭公子的幸福佳话,而是与其离婚,最终变成了一个放浪形骸的女人,一生与3000多个男子发生关系,堪称民国奇女子。

资料记载,一开始余美颜和谭公子的确非常恩爱,但因谭家经济出现问题,谭公子不得不前往海外经商,留下余美颜一人独守空房的缘故,余美颜的生活轨道完全被改变。没有丈夫在家,余美颜很快遇上了古今最大难题婆媳关系,再加上余美颜想要获得自由,便只身前往了广州。从她离开家到出发广州,余美颜的生活变再也回不去了。因为她到底广州的前一天,海军总长程璧光被刺身亡,余美颜被当成可疑分子被带走后,谭家一气之下取消了和余美颜的婚约。从此,余家就觉得被余美颜丢尽了面子。

余美颜的父亲将其送进了习艺所学习女工,也就是变相的收容所,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新式监狱。在这里度过了一年后,余美颜出来便沉浸在了舞会、酒会以及赌场等场所,让自己变得放浪形骸,一点也看不出大家闺秀的模样。但余美颜却将这理解为人生自由,在旁人异样的眼光下,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在她时常出入这些场所期间,余美颜结识了不少有钱的公子哥。不过,余美颜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瞧得上,所以即使有些人使劲往其身上砸钱,也未必能让她正眼瞧上一眼。

在这期间,余美颜倒是碰到了他的下一任丈夫,香港一位姓何的富商。不过,这位富商已经有家室了,但余美颜也不介意,甘愿做了他二房。不过,因为婚后余美颜毫不收敛,变本加厉的出入各大赌场和舞会的原因,很快就被富商嫌弃,最终余美颜被抛弃,继续出入舞会混日子。

可以说,余美颜后半生的生活是浑浑噩噩的,每天出入酒会赌场结识各大公子哥,虽然能让她短暂的兴奋,但她其实非常厌倦自己的生活。

1925年,余美颜结识到了一位官二代,这位官二代非常喜欢她,并发誓要和她结婚,两人也慢慢过上的同居试婚的生活。但由于余美颜之前的糜烂生活,被官二代的父母极力反对,余美颜最终落得个人才两空。此事之后,余美颜前往美国试着找前夫复合,但也因为她“出名”的事迹被拒绝。在接连不断的打击中,余美颜开始厌倦这个世界,1928年,余美颜在从香港至上海轮船上跳海自杀。

值得一说的是,余美颜在决定自杀前写了一本日记,这本日记后来被取名为《摩登情书》。日记中记载了她沉浸在“自由”生活中的往事经历,让人惊讶的是,她一生竟与3000多个男人有染。而她在遗言中留下的“来世或可做一纯洁女子,得到真正自由。可以看出,她对于过往的经历后悔过。只是,这一切都是她自己的选择,不能怪任何人。

点赞6、潮州市 网友:清风与我

7个人,3杆枪,硬扛了五天五夜,打退敌人上百次进攻!电影都不敢这样拍,但这却是发生在我军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真实事例!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爆发,我军数十万大军进入越北,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战争故事,其传奇与精彩程度,远超影视导演的战争题材艺术作品,每每看来,不仅大呼精彩。其中,东线作战军41军121师361团8连班长陈书利,就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狼窝生存突围战,带领不同建制的6名战士,在无数包围圈中,勇敢突围,最终回到部队的传奇经历,他的经历,比当下的很多战争电影,更为精彩。

其中,东线作战军41军121师361团8连班长陈书利,就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狼窝生存突围战,带领不同建制的6名战士,在无数包围圈中,勇敢突围,最终回到部队的传奇经历,他的经历,比当下的很多战争电影,更为精彩。

1979年2月21日,陈书利所在的361团在纵深时遭到敌军阻击,由于早晨突发大雾,负责断后任务的陈书利和副班长韦程儒与大部队失散,两个人只得在浓雾中摸索着前进。

两人且战且走,在途中遇到了几个同样与部队失散的战士,这几个人来自不同的连队,相互之间并不认识,在大家一致推选下,陈书利担任了临时的指挥员,来带领大家突围。

随着阳光的升起,浓雾慢慢消散,处在低洼处的众人被不远山头上的敌军发现,敌军对他们展开了猛烈的攻击,为避免更大的伤亡,陈书利连忙带着几个人从公路旁的水沟里向山下的一处房子里移动。

这个房子是呈“凹”字形的一排房屋,“凹”口开向东边,而东边和南边二百多米处,就分别有两个山头,敌军就在这两个山头上向众人进行攻击,在看到陈书利几人躲进房间后,火力都集中在这里,密集的子弹打的房子上瓦片哗啦啦做响。

陈书利根据敌人的枪声,判断敌军有不少轻重机枪等重火力武器,而自己这边,只有一支冲锋枪和两支半自动步枪,弹药也仅有不足两千发,再加上9颗手榴弹,这就是所有的武器装备。

而七个人中,伤员就有三名,并且几个人连续几天作战,又困又饿,这种情况下,如果处理不当,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会被全体俘虏或者牺牲。

这时候,伤情最严重的胡青祥看到这种情况,说宁死不当俘虏,倒不如自己冲出去,吸引敌人火力,其他人趁机转移突围。说罢,就要冲到门外。

陈书利一把拉住他,说“还不到那个时候,那些敌军大部分是民兵,咱们想办法坚持到晚上再突围,至少也要干掉几个敌人才够本!”

陈书利的一番话,将战士们气馁的情绪一扫而空,大家都决心与越军决一死战,一段传奇经历就此展开!

在陈书利的指挥下,众人集中在房屋的西面,房间里刚好有许多废弃的装满化肥的袋子,用这些化肥堆成了一个椭圆形的防御工事,又安排两个人守在东边的两个出口,观察敌人东向,一切安排妥当后,陈书利交代战士们,不要盲目开枪,一定要等到敌人靠近后,这样能节省弹药。

太阳越来越高,敌人的攻击也越来越猛烈,在正面敌军用重机枪的掩护下,其他敌军分成几股小队,朝房子摸了过来,幸得陈书利高超的枪法和战士们的配合,将敌人的进攻打退了一波又一波。

在久攻无望的情况下,敌军调来了一门60迫击炮,开始炮轰,几发炮弹打的房顶差点被掀起来,其中一发打到化肥工事上,一时间掉下来的砖块扬起的尘土,混杂着弹药味和燃烧的化肥味,呛的战士们直流眼泪。

突然,有几个敌人趁乱摸进了东边的房屋里,与陈书利等人仅有一墙之隔,发现险情的陈书利,急忙大喊:“同志们,给我狠狠地打!”经激烈抵抗,终于将几个偷袭的敌人给干掉。

虽然暂时将敌人打退,但陈书利一点也没觉得轻松,弹药已经不多了,并且其中一个战士被流弹擦伤了太阳穴,流血不止,伤员从原来的三个,增加到四个,更增加了突围的难度。

在短暂的平静后,敌军又发起了新的一轮攻击,将破旧的房屋打的摇摇欲坠,陈书利心想这不是办法,这样下去,早晚都会被攻破防线心中十分焦急。

这时,对面的敌军用生硬的汉语喊到:“你们被包围了,快点投降!”陈书利转念一想,计上心头,他示意战士们停止还击,并不要发出声响,做出全部阵亡的假象,让敌人误以为屋子里的人都死了,到时候等敌人摸过来时,来个突然反击。

真是胆大心细,越是这个时候,越能提现在战场上一个合格指挥官应有的素质,陈书利能够在极端的劣势下,还能做出这种判断,真是一个有勇有谋的老兵。

敌人等了一会,见屋子里没动静,果然上当,于是就从山上冲了下来,战士们看到敌人接近,就想还击,陈书利示意再等等,一直到敌人仅距30米,陈书利一声大吼:“打!”一时间三支枪同射,将敌人逐个打翻,同时手榴弹配合,炸倒了一片敌人,后面的敌军眼看形式不对,急忙连滚带爬的逃往山上。

就这样,陈书利和战士们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为数不多的弹药,打退了敌军十几次的进攻,打出了一个传奇。

随着夜色降临,陈书利等人的弹药也消耗殆尽,是时候突围了,将手榴弹向东边扔了几个后,又打了两梭子子弹,陈书利带着大家,从西边悄悄的摸了出去。

显然,敌军也知道陈书利他们会趁着夜色突围,火力也更加猛烈,一颗炮弹落在了陈书利不远处,飞起来的弹片将陈书利的大腿给划伤,顾不上疼痛,陈书利简单包扎了下,就连忙带着其他人往山那边冲过去。

由于不认识路,再加上天色昏暗,众人只得往北边移动,因为他们知道,北边是祖国的方向,肯定会遇到大部队的。

由于连续作战,大家又累又饿,陈书利就负责给前去找吃的,之前炮弹差点炸到他,不仅伤到了大腿,还将他耳朵震的暂时性失聪,队伍中一个战士在发现不远处有三个越军,喊陈书利不应,只得用土块扔到他身上提醒,此时,几个越军也发现了寻找食物的陈书利,双方仅仅相距十几米!

千钧一发之际,陈书利依仗着多年来练就的射击技术,几个点射,就将三个越军打翻,又趁势翻进了树林里,往山上跑去。

不远处的小股越军听到枪声,看到一个人往前上跑过去,连忙开枪射击,并往山上追了过去,陈书利就这样和战友们失散。

之后,陈书利经历了跋山涉水,期间为躲避越军,还一不小心掉进一个山洞里,导致昏迷不醒,最终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苏醒后陈书利一路摸索,跟着枪声,终于找到了我军另外一支部队,短暂的疗伤后,很快就跟随部队投入了战斗。

在几天后的一次战斗中,陈书利偶然间遇到了副班长韦程儒,两个死里逃生的战友十分激动,从韦程儒口中,得知其他几个战友也找到了部队,伤势重的几个已经转移到大后方调养,这才把一颗悬着的心放下。

五天五夜,七个人,三杆枪,陈书利他们在狼窝中上演了一幕传奇的突围战,仅陈书利一人,就先后击毙了二十余名敌人,不愧为神枪手。战后,陈书利被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除班长陈书利、副班长韦程儒外,其他几个英雄的名字分别是胡清祥、黄志荣、熊武俊、马战社。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