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十位君主分别是谁?
中国古代历史上被认可的皇帝一共有五百多位,如果在加上一些追封的帝王,比如曹操、司马懿等人,或者不被人们认可的皇帝,如三国时期的袁术、唐朝的黄巢、安禄山、明朝的张献忠、李自成以及清朝的洪秀全,当然过了几个月皇帝瘾的袁世凯等等,这个数量更加庞大,那么在这些皇帝中间,有些皇帝昏庸无能,有些皇帝励精图治,能够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在这些皇帝中间,想要挑选出让人们信服的十位有为君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首先我们要明确“有作为”的含义,能够开疆拓土的皇帝有作为,还是让国家百姓富足的皇帝有作为呢?在小编看来,作为皇帝他们有作为的最重要的体现,应该就是所谓的“文治武功”,也就是治国理政的有作为,以及开拓疆土的有作为,所以基于这样的一个标准,心中比较认可的十位君王分别是以下这些,一起来看看是否符合你心中的人选呢?
第十位,宋仁宗赵祯。
此前大火的《清平乐》让我们认识了这位宋仁宗,可以说宋仁宗时期的宋朝真的是人才济济,我们熟悉的北宋著名的历史人物,基本上都是宋仁宗时期涌现出来的,比如晏殊、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范仲淹等等,甚至可以说宋仁宗时期就是北宋经济最发达的时期,史学界将他统治时期称为“仁宗盛治”,这表明宋仁宗的统治下,宋朝经济飞速发展,不过这也不代表宋朝没有出现问题,针对宋朝中期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以及“三冗”问题,宋仁宗启用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不过由于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最终失败,而在军事上发生了与西夏的战争,双方之间三次战争宋军全都是先胜后败,最终订立合约,维持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不过重用狄青等名将,平定岭南也算是他开拓疆土方面不错的功绩了,而且在他去世后,据说契丹辽国的百姓都为他哭泣,可见他的人格魅力有多高了,不过文治武功等方面都有过尝试,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第九位,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清世宗也就是清朝的雍正皇帝,也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三位皇帝,相信关于他的事情,很多人都能够说出一二,毕竟以康熙晚年“九子夺嫡”为背景的清宫戏就有很多,雍正可以说是清朝所谓的“康乾盛世”的纽带,如果说没有雍正的锐意改革,也就不会存在“康乾盛世”了,因为在康熙晚年清朝国内已经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没有雍正的推行新政,清朝无疑要走下坡路了,正是雍正推行新政,一举肃清官场、减少百姓负担,以及充盈国库,留给了乾隆一个丰厚的家底,而他的改革内容主要包括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纳粮等等,同时完善了密折制度、开创了秘密立储、设立的军机处,更是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这对于历史的发展都是具有积极作用的,而在军事上击败了青海的罗卜藏丹津,设置驻藏大臣,对西藏进行有效的统治,对比清朝的康熙的雍正,在小编看来雍正更加有作为,尽管康熙一生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乾隆最终打败了蒙古,完成了清朝最终的统一,但是在治理国家方面,两个人却表现的要比雍正差。
第八位,唐玄宗李隆基。
可以说李隆基是一位充满争议的皇帝,是他一手打造了大唐盛世的局面,也是他亲手将盛世打碎,让唐朝走向了衰落,不过尽管充满争议,但是不能够否认他的能力,能够开创古代唯一的盛世“开元盛世”,足以证明了李隆基确实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大唐的富庶是后世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就算是宋朝仁宗时期都无法比拟,因为宋朝的富是政府的富庶,而唐朝是真正的百姓富庶,早期的李隆基是一个锐意进取、励精图治的好君主,接手的唐朝经过了武则天以及唐中宗的统治,国家已经有了衰败的迹象,正是李隆基的治理,重用了一大批有能力的大臣和武将,将国家带入盛世,以及重新夺回了大量武则天时期丢弃的疆土,所以单纯去看生涯早期的李隆基,确实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但是一场“安史之乱”让他差点成为亡国之君,但是这依旧不能够埋没李隆基的能力。
第七位,汉光武帝刘秀。
作为东汉王朝的缔造者,刘秀虽然是汉室宗亲,不过在新朝王莽时期,刘秀已经沦落到自己耕种的地步,如果不是王莽的改革失败,可能历史上就会多出一个种田好能手了,因为王莽改制失败,各地群雄并起,刘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参与农民起义,并且在昆阳之战中利用一万多军队打败王莽40万大军,最终推翻了王莽的统治,后面因为个人能力出众,被更始帝刘玄忌惮,将他派往河北招募,在没有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刘秀取得刘杨的支持,以及获得了渔阳上谷骑兵的帮助,打败在邯郸称帝的王朗,后面与刘玄决裂,先后荡平同时期的割据势力以及农民军,再次建立了大一统的汉朝,纵观历史,也就只有东汉作为前面王朝的延续,是唯一大一统的王朝,无论是东晋、南宋或者南明,仅仅只能够维持半壁江山而已,东汉王朝建立之后,刘秀停止了开拓疆土的步伐,努力发展经济,实行休养生息的方针,使得东汉在短时间内再次走向繁荣,史称“光武中兴”。
第六位,唐高宗李治。
可以说李治是古代最委屈的皇帝,因为明明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却因为夹在父亲和妻子之间被人们选择性的遗忘,因为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武则天,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君主,就连他的陵墓“乾陵”被人们提及也是因为武则天的无字碑,不得不说李治确实很憋屈,李治在政治上继续沿着李世民时期制定的方针在治理国政,当然也有一个改进,而且李治勤于政事,在这方面绝对是古代皇帝中的楷模,因为李治坚持一日一朝,在他的治理下唐朝国力和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创了“永徽之治”,而在军事上李治先后打败了高句丽、西突厥,将唐朝的疆土达到了极盛,这是李世民、武则天甚至李隆基都没有完成的壮举,所以从能力上讲,李治绝对是古代有作为的君主,只不过因为武则天的问题,长期以来被人们忽略,或者评价比较低。
第五位,隋文帝杨坚。
作为古代坐上皇帝之位最容易的开国之君,杨坚经常被人们忽略,甚至他的知名度还比不上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但是知名度不高不代表杨坚的能力不强,相反杨坚是古代有作为皇帝中的佼佼者,在杨坚的手中,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乱局,让天下再一次完成大一统,仅仅这样的一份功绩,足以证明了杨坚在“武功”方面的作为了,更何况在隋朝建立后,杨坚攻打匈奴、吐谷浑、周边少数民族都臣服隋朝,而在他的治理下,隋朝很快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百姓生活富足,开创了“开皇之治”的完美局面,而且在制度建设方面,三省六部制成为唐朝之后王朝的重要政治制度,尤其是科举制的出现,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于官场的统治,所以杨坚的能力不容小觑。
第四位,汉武帝刘彻。
提到汉武帝,也就不能够不让人想起卫青和霍去病,可以说汉武帝统治时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反击匈奴,尤其是在卫青和霍去病的统帅下,将匈奴赶跑,造成的结果就是“漠南无王庭”,霍去病的“封狼居胥”更是成为美谈,在开拓疆土方面汉武帝没有问题,否则也就不会获得“武”的谥号了,并且将南越国平定,使得汉朝再一次恢复到秦朝的疆域,在制度方面创制内外朝制度,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推行刺史制度,更是通过“推恩令”解决了藩王的问题,而在经济上发行五铢钱,实行盐铁国家专卖,同时抑制商人的势力发展,不过因为常年发动对外战争,导致国库空虚,百姓生活水平下降,更是出现了“巫蛊之祸”,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危机,最终不得不颁布《轮台罪己诏》,这也是他没有进入前三甲的最重要的原因了。
第三名,明太祖朱元璋。
在开拓疆土方面,作为明朝的开国之君,朱元璋从一个乞丐最终一路打败各路对手,比如说陈友谅、张士诚以及蒙元政权等,建立了大一统的明朝,而在明朝建立之后,先后派出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蓝玉等明将北伐,消灭了北元政权,在国家制度上废除了丞相制度,同时实行锦衣卫的特务制度,杀害了大量开国功臣,这也是朱元璋被人诟病的地方,而在经济上注重与民休息的政策,鼓励垦荒,同时兴修水利,使得明朝初年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大力整顿官场,尤其是对贪污做出了古代最严厉的标准,对于贪污六十两白银的官员处于重罚,一生勤于政务,这在古代绝对是最优秀的几位皇帝之一,也奠定了明朝二百多年的基业。
第二名,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的名字真的是家喻户晓了,虽然不是唐朝的开国之君,但是绝对是唐朝名声最响亮的皇帝,在唐朝统一过程中先后统兵打败了薛举父子、刘武周和宋金刚、王世充和窦建德以及刘黑闼等割据势力,打下了大唐半壁江山,而在他登基之后,更是先后消灭东突厥、吐谷浑、高昌和薛延陀等势力,在开疆拓土方面李世民绝对是第一名了,而在治国理政方面,善于纳谏,同时注重发展农业,厉行节约,在他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努力下,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为唐朝百年的盛世奠定了基础,更是被周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尽管有“玄武门之变”的污点,但是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人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可以说李世民是古代文治武功结合最完美的皇帝。
第一名,秦始皇嬴政。
作为古代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影响是深远的,消灭东方六国最终完成统一,建立了古代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并且将大一统的思想深深的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在政治上推行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都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当然最重要的就是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车轨的距离,避免了中国走入欧洲分裂的局面,可以说我们大一统思想的形成,与秦始皇分不开关系,所以秦始皇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凭借这份影响力,他是是古代最有作为的皇帝了。
当然古代还有其他有作为的皇帝,他们的能力也都非常突出,比如汉文帝、汉宣帝、汉明帝、宋太祖、后周武帝柴荣、明成祖朱棣等等,这里也就不去一一表述了。
中国皇帝这么多,找十个有作为的皇帝,好像还是不是太难。
第十名:嘉靖。嘉靖是个很好玩的皇帝,他聪明绝顶。明武宗无后,皇帝之位意外落到他手中时,嘉靖皇十几岁和大臣玩起大礼仪之争,后来统御群臣的手段更是炉火纯青,严嵩等大臣被嘉靖玩弄于股掌之间,嘉靖四十五年皇帝,开创了皇帝不上朝的先河,但是数年不上朝依旧能够稳稳当当的控制朝廷。小说《西游记》中。吴承恩之所以讽刺道教也是因为嘉靖皇帝好神仙术。
第九名:宋徽宗。宋徽宗是个妙人,他是个天生的艺术家,除了不会当皇帝,啥都会。他懂书画知金石,还发明了瘦金体这种字体,对于玩儿这件事,在皇帝中宋徽宗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后来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当皇帝是把好手,但是在文采风流方面他认为自己是把好手,只是他认为而已。
第八名,李隆基。唐玄宗绝对是唐朝历史上不能绕过的一个皇帝,李隆基一人创造了两个或者多个皇帝的业绩,他一手把唐朝带入了盛世,又一手毁了这个盛世。他前期任用贤明,一堆贤相魏知古、陆象先、张说、姚崇、宋璟,后期任用的李林甫,杨国忠又是著名的奸相。他治下的朝廷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张旭吴道子等中国文化大牛,这些人撑起了半个中国文化史。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恋情更是常演常新的传奇。
第七名,康熙。作为康雍乾盛世的缔造者,康熙皇帝绝对应该榜上有名。康熙八岁登基,一生灭鳌拜,平三番收台湾,干过很多惊天动地的事情,如果说他是一位守城之主,不如说他是一位开创之主。大清江山在康熙皇帝手里,又被打理了一遍。康熙对西方的科学很喜欢,他精通物理数学,还在故宫搞过各种实验,可惜这些仅限于他的喜欢,他没有把这份喜欢变成国策,也就导致了大清和近代科技文明擦肩而过。
第六名,朱元璋。朱元璋是个神人,纵观中国古代史,真正平民或者贫民逆袭成皇帝的人不多,大约只有三个,朱元璋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最穷的那个。朱元璋当过和尚要过饭,知道没钱的滋味,所以当皇帝后为了守护朱家的家产,朱元璋对和自己一起创业的老哥们进行了一次次清洗,对皇帝的统御技术进行革新,废除了施行了近两千年的丞相制度。朱元璋的改革对明清两朝影响巨大,清朝几乎完全照搬了明朝的制度。明朝之前皇帝是个高危职业,明朝之后皇帝是个幸福的职业,这份幸福完全来自于朱元璋。
第五名,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不是汉人皇帝,但是他孙子忽必烈建立的大元绝对是中国朝代序列里不可忽视的一个朝代。元朝建都北京,名字来自周易乾卦:大哉乾元。元朝是个很有意思的朝代,越是对历史了解深点越会发现元朝很好玩。元朝没有后来明清的很多禁锢,我最近看《元典章》这是里面有一些元朝案件审理合集,看元朝的案件审理觉得很好玩,有些案件审理甚至很现代。看这本书知道,原来古人说话不是之乎者也,口语很接近现代。成吉思汗白手起家开创的的元朝疆域广阔,对世界影响深远。
第四名,赵匡胤。其实我挺喜欢宋太祖,总觉得在一众皇帝中赵匡胤算是最有人情味的皇帝。赵匡胤又是一个最不像皇帝的皇帝,他在家里没啥地位,据说年轻时还被赶出家门自己讨生活。后来建立大宋,在家里地位也不高,老妈一句话就做出把皇帝位传给弟弟的决定。最后死的也是不明不白。宋朝文人地位绝高,也是因为赵匡胤开了个好头,据说宋朝皇帝登基第一件事就要去深宫去拜一块神秘的碑石,石头上刻着宋太祖的祖训,不得杀文人。
第三名,唐太宗。李世民是真的文武双全。大唐建国李世民的功劳占了七成,大唐开国的很多硬仗都是李世民打得,李世民和隋末的各路烟尘豪强都交过手,几无败绩。是这等汗马的功劳却不能当皇帝,难怪李世民心有不甘,后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弟囚老爹。即使后来大改史书依旧无法抹去他这一生的污点。
第二名,汉武帝。汉武帝一生雄才大略,最大的功绩就是却匈奴于国门之外,封狼居胥,让边患不再成为边患,这场仗几乎倾尽了当时大汉的举国之力。汉武帝一朝也出过很多牛人,一般比较乱的时候,牛人比较多。汉武帝时对外用兵,安抚国内矛盾,需要大量人才,卫青霍去病董仲舒司马迁司马相如东方朔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大牛接连出现,作为历史上著名的皇帝汉武帝本人优点明显缺点显著,他本人穷奢极欲,喜欢神仙术喜欢美女,晚年家里搞得乌烟瘴气,连年战争导致国内积贫,晚年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不得不发布《罪己诏》检讨自己的一生。
第一名,秦始皇。千古一帝,秦始皇做的最伟大的事情还不是统一六国,而是车同轨书同文。这事儿,惠泽千年。秦始皇做的很多事都是开创性的,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书同文这件事,大约这时候南方和北方文字都不想一样,更别说对话了。
文:薛白袍
我的排名可能与别人有较大出入,历史上很多皇帝是被美化了,有些则是片面化了,也就是只看到功绩没看到错误。既然说有作为,就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功绩,而是看综合治国能力。
第一名;汉宣帝刘询
这位皇帝小时候命运多舛,作为汉武帝的曾孙,受到祖父废太子刘据的影响,险些小命不保,因为刘弗陵早死,刘贺被废,他才得以出头。
刘询少时游历长安三辅,体察了解民情,深知百姓疾苦和吏治得失 ,这对他施政治国有直接影响 。在位期间,选贤任能,贤臣循吏辈出,形成“麒麟阁十一功臣”。励精图治,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 。对外关系上,本始二年(前72年)联合乌孙国大破匈奴 ,导致匈奴呼韩邪单于率众来朝称臣 。神爵二年(前60年),平定西羌,设置金城安置降羌 ,设立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各国,正式将西域纳入大汉版图 。
因为他并不主张独尊儒术,得罪了儒家,而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占领着绝对话语权,所以汉宣帝在历史上虽然功绩卓著,对内对外都政策都很得当。但是被提及的频率很低,明显受到儒家的刻意打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曾祖父汉武帝刘彻,虽然刘彻身上毛病很多,政治举措也有很多失误,但是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儒家的大恩人,所以受到儒家的极力追捧,功绩被无限夸大,穷兵黩武、大兴巫蛊、任人唯亲,残忍寡恩的诸多问题都被淡化。
这位皇帝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所采取的策略宽严并济,不偏不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政策基本上没有失误的地方,个人人格也堪称完美,历史上这样的皇帝真的不多。
第二名;光武帝刘秀
刘秀经过长达十二年的东汉统一战争,陆续消灭河北、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势力,结束农民战争、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的局面。平定动乱之后,刘秀励精图治。政治上,提倡“柔道”治国,改革官制,加强尚书台权力,整饬吏治,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休养生息,实施度田,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开创了古代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光武中兴”时代。
刘秀勤政爱民,立国后优待功臣,政治上几乎没有什么失误,经济民生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是历史上公认的明君。五胡内迁也算不上失误,因为在可控条件下,五胡内迁是一个很好的稳定边境的政策。后人没有光武帝时期对胡人的控制能力,不但没有引起注意,反而为了增加人口,加大内迁规模,最后失控,关刘秀什么事?
第三名;始皇帝嬴政
秦始皇的功绩就不用我多说了,都知道。之所以排在第三名,是因为他执政期间确实存在一些瑕疵,但是他绝对不是我们以前认识到的暴君。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没有屠杀功臣,焚书坑儒根本算不上什么文化大毁灭,他坑杀的大多数是江湖术士,其中也有一些对秦国政策说三道四的儒生,但是数量非常有限,都加在一起才四百多人,其中儒生占比很少,被坑杀的儒生数量与全国众多儒生相比,比例不足万分之一。另外秦始皇焚书也不是毁灭性的焚烧,即便是列入焚烧范围的书籍,大部分国使馆也都有存档,只是不许民间流传。很多文献被毁灭的罪魁祸首是项羽,他一把火把秦皇宫付之一炬,所有存档文献化为飞灰,这个锅不该秦始皇背。
此外秦法也不像某些资料里说的那么残酷无情,睡虎地秦简的出土,是我们看到了一部充满人情味的秦法。不但不会动不动就处死犯人。请看这一段;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及诣。水雨,除兴”这段话的意思大致为,拒绝服兵役,罚二副甲胄;延误三至五日,警告;延误六至十日,罚一副盾牌;延误十天以上,罚二副甲胄;如果因雨水等不可抗力因素,免于处罚。是不是和以往听说的秦法有很大出入?陈胜吴广因为大雨失期,属于不可抗力因素,秦法明确规定,根本就不会处罚。另外,秦法还要求秦国人不能见死不救,
与后世的律法相比,秦法还是有些严苛,但这是受到历史的局限,在那个时期,各国法律都很严苛,包括汉朝初期,到了汉文帝时期才稍有好转。抛开后世对秦始皇的抹黑,仔细分析这个人物,称其为千古一帝并不过分。
第四名;汉文帝刘恒
文景之治的开创者,这是一位节俭的皇帝,不扩充宫室,不增加依仗车马。衣服简谱,吃的也很节俭,按照节俭程度,在历史上的皇帝中可以排进前五。另外汉文帝轻徭薄赋,对地方采取宽容态度,尽量减少行政行为,让百姓民生能够自由的发展壮大,大大改善了了经济状况。文帝废除了很多酷刑,将肉刑改为鞭刑,缇萦救父的故事就发生在汉文帝时期。
汉文帝在对外上虽然采取怀柔政策,但是并非无原则的隐忍,他接受了晁错的建议,实行幕民实边的政策,迁内地民户到边塞,国家给生产资料,平时搞农业生产,战时拿起兵器保卫家乡。文帝还在边地建立马苑36所,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用官奴婢3万人,养马30万匹。在民间,同样奖励老百姓养马,以满足边防对马匹的需求。 文帝这些政策,大大加强了边塞的防御能力,使匈奴不敢轻易犯边。也为后来武帝解决匈奴问题打下基础。汉文帝的和亲政策被有些人诟病,但是在那个特定的时期,汉文帝能够韬光养晦,隐而不发,暗自积蓄国力,应该说是有大智慧,而不是软弱。
第五名;隋文帝杨坚
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皇帝,他不但统一南北,结束了两百多年的混乱局面,完成了大一统,还制定了著名的《开皇律》,将原来的宫刑、车裂、枭首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这就是封建五刑制。
隋文帝还建立了三省六部制的雏形。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都是最高政务机构。内史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六部的长官为尚书。六部的设置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
自开皇九年(589年)统一天下后,以富国为首要目标,罢盐、酒专卖及入市税,其后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杨坚在位时代之富饶既非重敛于民,究其原因,与全国推行均田制有关。从隋前中期的人口增长就看得出杨坚的政治才能:开皇元年全国户口462万户,到隋炀帝大业五年达到8,907,536户,46,019,956人。平均年增长226,708户,史称开皇盛世。
如果不是晚年阳间出现了一些错误,凭他的功绩和民生治理能力,排名应该更靠前一些。但是晚年的错误中,不包括放弃杨勇,立杨广为太子这件事,因为杨广这个人物被历史丑化的比较严重,杨广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帝王。
第六位;唐太宗李世民
不用细说,他的功绩大家都知道。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这里要说的是为什么把他排在这么靠后的位置。他搞的玄武门事件是一大污点,虽然经过无数次美化,甚至不惜篡改历史,但是仍无法改变其本质。另外,唐朝的兴盛不完全是李氏子孙能力超群,其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包括周围各族的地域格局、自然环境、政治环境,都给唐朝的扩张制造了绝佳机会。唐太宗还有一个污点就是对历史记载进行了强力干扰,在唐太宗以前,史官有着很高的自由权,执政掌权的不许对历史记载进行过多干预,以保证史官记载的客观性,而唐太宗开了个很不好的头,他开始直接干预历史记载,史官成了他的传声筒,自此历史开始变得扑所迷离,再难觅得细节真相。
第七位;宋仁宗赵祯
这也是以为了不起的帝王,历史评价很高,也是公认真正能配得上仁宗这个庙号的帝王。赵祯知人善用,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史称仁宗盛治。宋仁宗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人口剧增,最关键的是人心稳定,百姓幸福感很强,宋仁宗生活节俭,体察民情,深得百姓爱戴。其节俭程度可以排进历史前三。
宋仁宗也发现了大宋存在的很多问题,也想通过改革清除积弊,但是因为庆历新政触及到很多人的利益,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样也是宋仁宗在这次排位赛中名词落后的原因之一。另外宋仁宗在对外方面有得有失,算不上突出,对西夏的三次战争,都是先胜后败,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庆历和议似乎赚到了面子,但是可以说是花钱买来的面子。并不值得骄傲。
第八位;唐高宗李治
这位皇帝完全被武则天的光环给压制了,大家都记住了武媚娘,反倒忽视了这位非常有作为的高宗皇帝,李治继位以后,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史称“永徽之治”。不但如此,李治在位期间对外也取得不俗成绩,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 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扩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中部,维持了三十二年。
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皇帝,为什么大家印象不深?因为有武则天在他身边,人们的眼球都偏移到武则天身上,高宗早年乾纲独断,很有魄力,但是后来患病,经常头晕目眩,到后来双目接近失明,朝政基本都由武则天处理。但是武则天也不是寻常人物,能力是有的,她在后台掌权,向高宗提出合理建议,劝农桑,薄赋徭;给复三辅地;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南北中尚禁浮巧;省功费力役;广言路;杜谗口;王公以降皆习《老子》;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
第九位;周世宗柴荣
隐藏的大佬。在位期间,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修订礼乐、制度、刑法,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复苏。对外南征北战,西败后蜀,收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辽国,连克三关三州 。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赵匡胤能够完成大宋的基本一统格局,完全是在周世宗柴荣的基础之上,这位皇帝如果再活十年,基本没赵匡胤什么事了。可惜上天不佑,只给了他六年时间,没有实现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
因为一些人对周世宗了解有限,这里用两段欧阳修的评价来加强对周世宗的了解。
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
期以一岁,大均天下之田,其规为志意岂小哉!其伐南唐,问宰相李谷以计策;后克淮南,出谷疏,使学士陶谷为赞,而盛以锦囊,尝置之坐侧。其英武之材可谓雄杰,及其虚心听纳,用人不疑,岂非所谓贤主哉!其北取三关,兵不血刃,而史家犹讥其轻社稷之重,而侥幸一胜于仓卒,殊不知其料强弱、较彼我而乘述律之殆,得不可失之机,此非明于决胜者,孰能至哉?诚非史氏之所及也!
第十位;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 ,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 ;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 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这位皇帝排名垫底,是因为他身上问题也很多。朱元璋冷酷无情,严刑峻法,冤杀了不少人,手段极其残忍。他还回复了残酷的殉葬制度,开历史倒车。晚年在皇位继承上也犯了一个错误,最终导致靖难发生。
结束语
与别人不同的是我把一直看好的汉武帝排除在外了,如果说他的功绩,除了把匈奴打得很惨外,几乎一无是处。国家让他搞得民不聊生,民间饿殍遍野,巫蛊之祸牵连数十万人,朝中大臣几乎被他杀得没剩几个,皇后、太子都不能幸免。要不是对儒家有恩,被儒家吹嘘了两千多年,他的穷兵黩武,残暴冷血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外战争的成果更算不了什么,匈奴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他以后对外族战争取得更大成果,历史意义更加重大的还有很多,但是都没有被吹嘘到汉武帝的高度。
另外大清的皇帝没有一个入围,这也算不了什么,清朝可以吹嘘的只有康雍乾三代帝王,但是细看他们的作为,放在一个朝代里很了不起,但放在历史长河里,有作为的皇帝太多,关键是这三个人的缺点也都很明显。
这个问题答案不要太多,每个人心中的标准都不同,某也来凑一波,说说某心中的十大君主。
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就冲着两千年秦制,这影响还用解释啥?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雄才大略,重创匈奴,宾服四夷,功业影响后世极其深远不亚于秦皇。
汉宣帝刘询
从一个街头小混混,靠着忍耐功夫熬死大权臣霍光,不动声色铲除威胁皇权的霍家,展开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改革吏治,加强考核,废除苛法,平理冤狱,轻薄徭役,与民休息,整理经典,颁行史记,降匈奴服北疆,破西羌定西域,孝宣中兴可不是吹出来的。
光武帝刘秀
允冠百王光武帝,最厉害的中兴之君,实际上也是开国之主,毛主席都夸刘秀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白手起家创立一个新王朝,人家也没有杀兄屠弟啥的,就是有点对不住两个女人,不过做的也可圈可点了。
隋文帝杨坚
这个鲜卑化的汉人,有人不自量力拿冉闵和杨坚比较,真够扯淡的,杨坚是冉闵可比较的?杨坚做为鲜卑化的汉人,夺得政权后就恢复汉法,抚平南北,宽仁勤俭,勤政爱民,他所创造的官制、科举、律法种种对后世影响不亚于秦制,西晋以来三百年动乱在他手中终结,并开创开皇之治。
唐高祖李渊
这位被儿子的光芒掩盖的帝王并不平庸,而他的功劳很可疑的被人为的移植到了他儿子身上,试想,如果他只是由儿子主导的平庸没有眼光的父亲,何以有能力当上皇帝另立太子,可参考他的后裔中的李旦,因为三儿子李隆基,都不敢立嫡子李宪为太子。李渊开创的武德之治为唐朝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是自古以来所有后世帝王的榜样,谦虚纳谏,知人善任,恭俭爱民他都做到了,还是很真实的一个人物,当然,他也有各种污点,但是这些污点还是不能掩盖他做为帝王后所开创的功绩,盛唐气象就是在他手中展开的。
则天皇帝武瞾
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必须给留个位置,这个女人偏偏比很多男人更有作为,所以才一直受男人的诋毁。
元世祖忽必烈
马可波罗夸忽必烈是人类远祖阿丹以来迄于今日世上从未见广有人民、土地、财货之强大君主。忽必烈做为一个少数民族帝王却在所有贵族都忽略的汉地建立起新的秩序并吸收汉文化,这一点就对汉文化就是一种保护和延续,如果没有忽必烈,不敢想象汉地会成为什么样子。
明太祖朱元璋
英武伟烈朱元璋,却是一个放牛娃出身的小和尚,也是从南统一北方的智勇帝王,不说他削平群雄的军事武功让人仰望,就他制定的规划周详的条理章程都超越前辈后人并影响清朝。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
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在中国历史上,曾先后有数百位帝王,其中虽不乏一些昏君庸主,但同样有大量的英明神主。个人认为,要在这数百位帝王之中,评选出十位最有作为,不仅要参考其文治、武功,更应该关注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十名: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功绩:灭南宋、建元朝,创行省制,发行纸币
忽必烈为托雷第四子,蒙哥之弟,大蒙古国第五任可汗,尊号“薛禅汗”。1271年建国号大元,以大都为首都。至元十一年(1274年),命伯颜南下攻打南宋,并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一统。政治上,保留了宋朝的机构,注重人才选拔,于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立行省,开创我国省制之端;经济上,发行纸币、建立“国仓”;宗教上,实行宗教自由;军事上,虽然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遇失败,但在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还是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第九名:光武帝刘秀
功绩:建立东汉、统一全国、开创“光武中兴”
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新莽末年,刘秀随兄长刘演起兵于南阳,并于“昆阳之战”中大败新莽大军。更始帝即位后,刘秀持节治理河北地区,后于更始三年(25年)与更始帝决裂,即位于河北鄗县南千秋亭,尊奉汉元帝为皇考,光复汉室。后经长达12年的统一战争,陆续消灭河北、关东、陇右、西蜀等割据势力,结束农民战争、军阀混战和地方割据局面。平乱之后,刘秀励精图治,一手缔造了,开创“光武中兴”局面。政治上,改革官制,整饬吏治,精简机构,优待功臣,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休养生息,释放奴婢刑徒,抑制豪强,恢复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军事上,推行“柔道”治国,改革军制,制定了以保守为主的边防政策。
第八名: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功绩:平三藩、收台湾,亲征准噶尔,驱逐沙俄
康熙帝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期挫败权臣鳌拜,夺回大权,肃正朝纲,恢复内阁制度,颁布《圣谕十六条》。成年后,削除三藩,平定了三藩之乱,又挫败了沙俄侵略军,与其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并消灭了在台湾的郑氏政权。此外,又三征噶尔丹,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实现了对蒙古各部的统治。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笼络汉族士人;经济上,注意休养生息,停止圈地,固定丁银,修治漕运,废除匠籍;文化上,尊崇儒学、注重西学,笼络藏传佛教。不过,康熙标榜仁政,到晚年有所倦怠,出现吏治败坏现象。
第七名:宋太祖赵匡胤
功绩:建立宋朝,基本完成统一,完善科举制度
赵匡胤于后汉时投奔郭威,并于后周世宗柴荣时随征北汉、南唐,因屡建战功而受柴荣器重。显德七年(960年),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后回京被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登基为帝,建立宋朝。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和南唐等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分的统一。他完善科举制度,开创锁院制、弥封制、誊录制、别试制,同时殿试制度得以成为定制。同时,统治上实行“强干弱枝”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地方崛起的可能,并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和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的局面,又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以期夺回燕云十六州。
第六名:明太祖朱元璋
功绩: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开创“洪武之治”
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家乡受灾后又入黄觉寺做行童,25岁时参加反元起义。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后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自称吴王。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于应天府称帝,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后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朱元璋在位期间勤政爱民、力行改革,政治上废除丞相,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定《大明律诰》,严惩贪官;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丈量土地,清查户口;文化上兴科举,建立国子监。社会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中兴”。
第五名:隋文帝杨坚
功绩:建隋灭陈,创“三省六部制”,缔造“开皇之治”
杨坚出身北周军事贵族,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即位后在政治上,修订刑律和制度,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改为州、县两级制,修订《开皇律》,巩固中央集权。经济上,设置粮仓、改革货币,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一手缔造了“开皇之治”。开皇九年(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
第四名:汉武帝刘彻
功绩:加强集权,独尊儒术,币制改革,首开丝路
刘彻为汉景帝刘启之子,后元三年(前141年)即位。在位期间,为扭转西汉前期暮气沉沉的局面,积极推行改革。在政治上,创设内外朝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设立十三刺史部,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经营,抑制富商大贾势力。文化上“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采取扩张政策,除与匈奴常年交战外,还先后攻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
第三名:唐太宗李世民
功绩:精简机构,改革“三省六部”,开创“贞观之治”
李世民作为唐太祖李渊之子,隋末时随父亲起兵,领兵攻破长安,唐朝建立后,则带兵先后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武德九年(626年),因与太子李建成矛盾加剧,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正式即位。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让各民族融洽相处,北方各族共同尊称其“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第二名:汉高祖刘邦
功绩:推翻秦朝,建立汉朝,汉承秦制
曾为秦国泗水亭长,秦末天下大乱后,于丰沛起兵反秦,后转投楚地义军首领项梁。“巨鹿之战”前夕,刘邦率兵西进,收拢项梁、陈胜残兵,并攻破武关进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秦国灭亡。“楚汉争霸”期间,历经数年击败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刘邦继承了秦朝的一系列制度,同时又汲取了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史称“汉承秦制”。在位期间,陆续消灭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同时,建章立制,休养生息,豁免徭役,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秩序,安抚人民生活。对外和亲匈奴,开放边关关市,缓和了汉匈关系,为汉朝初期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保障。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难愈,订立“白马之盟”,驾崩于长安。刘邦虽然历来风评不佳,但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无疑是极为巨大的,他所继承的秦朝一系列制度,对两千年的封建王朝影响极大,毛主席对于刘邦的评价便极高,称其为“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第一名:秦始皇嬴政
功绩:统一六国,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影响贯穿两千年
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13岁继承秦王位,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后废除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二级制,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推行“黔首自实田”实行土地私有化。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即使是被诟病的“焚书坑儒”,也一定程度上击碎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壁垒,为汉朝的文化融合产生了推进作用。
以上便是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十位皇帝,个人能力有限,或有不当之处,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其实什么才算是有作为的皇帝呢?是开疆扩土的雄才英主?还是稳固江山的守成之君?或者是将一个王朝拉到鼎盛的盛世之君?亦或者是将一个濒临崩溃的王朝拉回中兴的中兴之君?可能有人会说这些都不是,在他们的眼里,对百姓好,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是有为之君,能宽容仁厚的对下臣民,能带领自己的臣民过上衣食无忧的才是有为之君。可以说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杆秤,是对百姓好才是有为之君,是能够带领王朝走向鼎盛才是有为之君,还是能够替国家开疆扩土才是有为之君,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对于这个排名每个人都不一样,不过我这里可以试着以我的理解来对中国仅百年的帝王进行排名。如有不对之处,望海涵。
第一位、秦始皇-嬴政
我想不管是谁,秦始皇都是当之无愧的千古第一帝。是他真正开启中国的封建制度,让中国由奴隶制转向封建制;是他开启了中国帝制的时代;是他让中国走向了“大一统”的时代,国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等等;是他开启的郡县制,让中国有家天下走向公天下,也标志了中国的政治制度由血缘制走向官僚制。可以说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制就是由他开启,所有的帝王都可以说是他的传承者,他当之无愧是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没有之一。
第二位、汉武帝-刘彻
有人说我们汉族得名是因为刘邦建立的汉,所有刘邦应该是继秦始皇之后最有作为的皇帝。但个人觉得实则不然,刘邦虽有建汉之功,但却无扬汉之功,刘邦那个时候汉朝还是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北方匈奴等异族可以说是压着汉朝打,西面还有着南越国时常侵扰着汉朝,可以说刘邦建立的汉朝,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强盛的国家,而这一切直到汉武帝才彻底的改变 ,汉朝才得以在文治武功上全面超越东方的任何一个国家,这个时候东方的国家哪个不是臣服于汉朝。是他平定南越国并将闽越之地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是他三次北伐匈奴并将河套河西这天下最富庶的地方收归汉朝;是他开启了影响后世千年的丝绸之路,并为后世西域并入中原王朝疆域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是他灭掉了卫氏朝鲜,并第一次在朝鲜建立了实际的统治机构;是他将蜀西部的西夷地区完全纳入汉朝的统治之下;是他将海南第一次纳入到了中原王朝的正式统治之下。可以说华夏民族因汉武帝而变得荣耀无比,中国也从汉武帝开始了了领导东方进程的主宰。
第三位、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开创者。是他终结了魏基南北朝长达四百余年的乱世,中国再次走向统一;是他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兵户礼吏工刑这些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部门正是由他开启,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末从彻底停用;是他重新让经受了四百余年苦难的汉民族重新站了起来, 北击突厥,打的突厥“永为藩附”,南击吐谷浑 打的吐谷浑“自是朝贡岁至”,同时地处东北的契丹、靺鞨等族,或款塞归附,或遣使贡献,可以说这个时候的中国周边国家无一不臣服于中国,这个时候的隋文帝也被称为“圣人可汗”;是他开创了科举制,从此中国的选官制不再看身份和家世,只要你有能力你就能当官,这项制度的出现终于让中国的穷苦子弟有了一个可以和世族子弟公平竞争的机会。可以说正是因为隋文帝中国才能在二十余年的时间就从四百余年的乱世中恢复曾经盛汉的荣耀,而盛唐之所以能那么成功,很大的功劳要归功于隋文帝打下的基础。
第四位、唐太宗-李世民
这位不用多说,“千古明君”可不是白叫的。他对内以文治天下,厉行节俭,劝课农桑,开创出了闻名后世的“贞观之治”,也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因隋炀帝的暴政导致的全国各地民不聊生,十室九空的情况。对外开疆扩土,攻灭东突厥,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更是被周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可以说是他一手将唐朝推到了强盛的地步,更是让汉族人的勇武和霸气被全世界的人所知晓,现在全球各地遍布的唐人街就可以说明这一切。
第五位、后周世宗-柴荣
五代十国后周的君主,被称为“没有缺点的帝王”。他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一明君,严格意义上来说柴荣才是五代十国长达百余年乱世的终结者,而非赵匡胤。柴荣虽在位仅六年,却做了中国百余位帝王中大多数帝王都有做到的功绩,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经历了百余年乱世的中原也在柴荣的治理下焕发出勃勃生机,逐渐繁荣昌盛起来;对外更是接连击败周边多国的军队,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4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可以说柴荣在位时间虽短,但是他却完成了后世绝对部分帝王在位十余年,甚至二十余年都没有完成的丰功伟绩,而这足以让柴荣名留青史。
第六位、宋太祖-赵匡胤
宋朝的开创者,也是五代十国百余年乱世的终结者,南北方因为他再次于形式上统一,虽然此时的北方燕云十六州还在辽国的手中,并州也有一部分在西夏手里,但几乎曾经属于中原王朝的土地都在宋朝,也就是赵匡胤的手中得到统一。赵匡胤对内通过采取“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施行的“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政策彻底的革除了五代以来的弊端,中原因因此重新走向了和平与安定;对外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中原终于因再一次迎来了和平。可以说赵匡胤的最大功劳在于他终结了继南北朝之后的第二个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在他的手中再次被统一,再加上他的励精图治,中原终于恢复了其原本的活力,并最终宋朝也成为当时全球最富裕的国家,没有之一。
第七位、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乞丐之身当上皇帝的君主,被誉为“自三代以下得国最正者”。是他重新夺回了原本属于汉人的天下;是他让已经远离汉家王朝近四百余年的燕云十六州重新回到了汉家王朝的手中,同时又将西南、西北和东北等地再形式上纳入到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体系中;是他第一次允许百姓可以直接绑贪官上京告状,并大力惩治贪官,规定贪污六十两白银的官员格杀勿论。可以说朱元璋是历朝历代皇帝中对百姓最好的皇帝,没有之一朱元璋时代也是百姓福利最好的时代之一,在这个时代百姓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这个时候免费养老院、免费医院和免费公墓统统出现。可以这么说就单单是对百姓的好,朱元璋就当之无愧可以被称为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第八位、明成祖-朱棣
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继朱元璋之后,明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是他开创了内阁制,从而被后世近百年所采用,直到清末才消失;是他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打的欺负中国数百年的蒙古人抬不起头,北元更是远遁漠北;是他将已远离中原王朝数千年的安南再次纳入到中原的统治中,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自此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是他造就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南沙和西沙群岛等南海岛屿因就在此时此刻终于被正式确立是中国的领地;是他促成了世界第一部也是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的出现。可以说正是因为朱棣的雄才伟略才造就了强明,这个时候的明朝万邦来朝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壮观,外国受封之国更是多达三十余个,国势极盛,强盛的华夏民族自此名扬海外。
第九位、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清朝入关第二位皇帝,也是清朝最圣明的君主,也是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大一统王朝的皇帝,也被誉为“千古一帝” 。清朝因为他的治理而成为东方一霸;台湾因他而再一次一统;亲征噶尔丹,将漠北喀尔喀地区纳入中国版图;派兵驻藏,开始了中国对于西藏的正式统治,西藏也因此正式纳入中国的疆域。可以说我们在排除清朝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情况下,康熙帝的确可以说是中国少有的有为之君,他统治下的清朝可以说基本上确定了现有中国的版图,对于中国来说康熙帝绝对是有大功的。
第十位、唐玄宗-李隆基
其实第十位有为之君,真的很难确定,历史上汉文帝、汉景帝、汉宣帝、唐昭宗、明仁宗、明宣宗、明孝宗等等这些君主都可以算是有为之君,但对于皇帝这个职业来说,这些皇帝的功绩并不突出大多都是“守成之君”,并不是开疆扩土的雄才英主。所以一定要从这里跳出一个的话,个人觉得唐玄宗的功绩更为突出,虽然晚年的唐玄宗是导致唐朝衰落的重要人物,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唐朝极盛时期也是唐玄宗一手促成。在唐玄宗时期,中国的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这个时候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十分强盛,波斯、大食、新罗、吐蕃等国的商人纷纷聚集到长安和洛阳等大都市,此时的唐朝也迎来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开元盛世。同时开元盛世最为鼎盛的时候唐朝还一度建立起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据保守估计,其鼎盛时期,天宝年间,全国人口达8000万之多。而这一切的荣耀可以说都是来自于唐玄宗的励精图治,所以唐玄宗的功劳不可谓不大。
一个一个来吧!一口气写完,光看就看吐了......
排名不分先后,以特点来写其功勋卓越
毕竟历史上的帝王实在太多,有名气的也实在太多,而非要排名,非得争个你死我活
最草根却也最具学习性的皇帝——朱元璋
要知道,老朱同志是真正意义上的贫N代,祖上别说有什么大官大将,连个名儿都没有
以至于到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非得给朱熹当孙子,以证自己真龙天子身份,却因为朱熹后人尚在而啪啪打脸
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天赋异禀,而且具备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用今天的话来说——凤凰男的偶像,白手起家的代表
八辈贫农的出身没法改,但我可以靠自己的双手争取未来
失学儿童的帽子没法摘,但我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打下江山
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我是老朱,我为自己带盐!~
军事能力毋庸置疑——最强天才将领的代表
一如老一辈革命家们,手握菜刀闹革命最后立下赫赫战功,我们的老朱同志也差不多
当年,他走投无路,和尚都当不了,几乎要饿死的时候选择去参加义军
却一路顺风顺水,成功的在数年之内打下了自己的地盘并拥有了一票铁杆
在他的造反生涯初期,滁州一战堪称是他最具军事天赋的表现
而其后,无论是对于战略规划上的部署,还是后期用计灭掉最强枭雄陈友谅
朱元璋用自己的脚踏实地告诉天下人,他的天下来的并非偶然
这是一个努力好学,刻苦勤奋的失学儿童
这是一个八辈贫农,毫无根基的农村小伙
但他却完成了天下的大一统!朱重八,好样的!
文化建设一丝不苟——最低知识分子的执着
马上得天下的开国皇帝,少有重文轻武。一如五代十国战乱频生的年代,再如后来元朝百年多的统治,文人几乎成为这个国家最不被重视的废人
而老朱同志是农民出身,家里所有人都没文化,包括自己也不是什么掉书袋的文人,却可以在建国之后,大兴汉文化,恢复汉服,让自两宋以来备受摧残的中华文化重新复兴,并促使明朝成为历史上小说的高产朝代
要知道,朱重八这个名字并非是瞎说的,而是他本名即是如此,生于八月八日的朱元璋名叫朱八八,他爹叫朱五四......
说来牵强,或许老朱并不喜欢文人,对于文化的发展也只是治国之需要
但是,有一个铁打的事实就是,老朱临死之前,托付给朱允炆的顾命大臣中,有一个人叫方孝孺——天下读书种子
由此可见,老朱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
官吏制度严格要求——一如他对爱情的忠贞
我们都知道,晚年朱元璋嗜杀成性,无数开国元勋文臣武将一扫而空
动辄砍头剥皮,还诛灭九族
但就是这样杀官员如杀鸡一样不眨眼的朱元璋同志
却对于百姓极其体恤,他小时候受过贪官污吏的苦和折磨
所以他一直抱有一个梦想,让天下百姓不再受贪官污吏之祸!
无论你是开国元勋,还是国家栋梁,老朱同志一视同仁
这是一个人最真的想法,虽然很难办到
但是作为皇帝的老朱,没有投鼠忌器,没有妥协,绝对不向贪官污吏低头!
其实,老朱身上还有诸多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尊敬
当然了,作为毁誉参半的代表性人物,他也有很多的缺点
但这并不阻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皇帝,一个有成就的皇帝,一个真实的皇帝
就如同他对于马皇后几十年如一日的爱一样
这是一个纯粹的人
关于其他皇帝,我们下回再更
如果你喜欢哪一位,不妨列出来我们一起看一看、聊一聊!
更多精彩历史故事,请关注头条号
不能再次回答,就接着更新好了,不过会不会太长......
今天聊聊第二个吧!
被败家儿子挥霍完所有家产的勤劳父亲——隋文帝杨坚
杨坚并不知名,他既没有朱元璋贫农打天下的身世加分,也没有嬴政雄才大略丰功伟绩的作为加持,但他的的确确是一个有作为的好皇帝
西方史学家曾评论,杨坚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
虽然有些过,却也足以印证杨坚的历史地位
一代改革家——可与商鞅,王安石,张居正共论伟大!
首先,三省六部制这一历史学科中必学的重点,就是杨坚的功劳
这一制度算是在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下的三权分立的雏形,这一制度有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并同时推动了整个政治机器的运转
仅此一点,杨坚就可称为伟大,更不必说科举制了......
毕竟,两晋南北朝之始暴露的政治制度的落后以及分裂必然性,最受苦的就是天下百姓,杨坚结束了这一政治制度
并作为皇帝,以身作则体恤百姓,就算是即位皇帝也一切从简,堪称是模范帝王
秦始皇改革铸就了强大的秦朝,但是他暴戾且奢侈
杨坚接过北周宇文家的天下,并最终一统,但是他勤恳爱民
雄才大略军事家——结束了五胡乱华的局面,一统天下
杨坚是北周皇帝的老丈人,这成为后世之人诟病的地方,认为其篡位谋权靠的是自己的外戚身份,但在他真正掌权辅国之前,早已崭露头角,成为国家栋梁之臣
无论武功还是文治,都是北周柱国之水平,所以当他真正有机会完成自己的雄才大略之时,他丝毫没有犹豫
而且,他做到了。随着晋王杨广奉命率50万大军南下灭陈毕其功于一役之时,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大隋,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濡以沫好男人——不仅是个好皇帝还是个好丈夫
杨坚自建立大隋之后,一直都与独孤氏想扶相持,不仅是生活中的好夫妻,还是工作中的好帮手
甚至,杨坚对这个妻子的爱,已经到了任何人都无法分享的地步
历史上能做到的皇帝并不多,朱元璋算一个,可能还与他的悲惨出身相关,毕竟马皇后是他当时的救命恩人
但杨坚,似乎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好男人
君临天下的明君杨坚,名气并未有其子杨广的大
毕竟我们的杨广同志留给我们的不止有京杭大运河,还有他那奢侈浮华的风流录
当然,他的下场倒是路人皆知,辛苦创建的大隋基业,毁在了这个败家儿子的手上
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的丰功伟绩,不是吗?
下一个,该是谁呢?容我想一想......
第三个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皇帝
影帝赵匡胤——论一个好演员兼好导演的自我修养
为何如此评价呢?原因很简单,他的雄才大略不必赘述,我要聊的是他不算太为认知的一面
取代后周建立赵宋后,赵匡胤完成了统一大业,在那个复杂纷争的时代,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他的作为了
所以,进入正题,来聊聊这个著名导演兼演员的演戏一生吧!
陈桥兵变堪称是他最强的剧本,也是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但在这之前,也有一场戏,是为陈桥兵变的奠基之作
详细不多说,见笔者另一问答(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99283991768596749/)
五代第一明君柴荣还光荣客串了一波,类似今天的大牌打酱油
还是来看看正片吧!
剧组集结完毕,陈桥舞台准备就绪
“来来来,演员到影视城集合啦!”辽兵入侵,赵匡胤奉命前往平乱,大过年的二话不说,立马收拾好包袱上路了。中途有个休息点,叫做陈桥!
“灯光、音响、剧务都到位了吗?”副导演赵匡义(他弟弟)紧张的准备着当晚的践行酒宴
而导演赵匡胤因为忙碌了好久,喝的有点多,就沉沉的睡去了
还好,他睡觉前安排了一个宣传导演,此时这个人的任务已经保质保量的完成了
此人便是苗训,擅天文精谋略,军中地位颇高。他在这一天大肆宣扬,在天上看见了两个太阳,但是除了他以外谁都没看见,由于他这一捣鼓,一时间满城风雨,大家议论纷纷,是不是预示着改朝换代了(宣传的不错,加盒饭!)
到了晚上,喝醉的赵匡胤呼呼大睡,等待着他的戏份
早已到位的男配角们也都跃跃欲试
而副导演赵匡义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正在练习义愤填膺,握拳怒吼状
一件黄色特制服装也提前藏在了某处
大戏即将拉开序幕!
高潮迭起的剧情对白
突然有人提议:“幼主孱弱,我等拼命杀敌,他知道么?他能信任我们吗?不如我们先立点检(赵匡胤)为天子,然后再北伐!”这大义凛然的表情,以国家发展为己任的精神,让在座的群众演员都激动了起来,纷纷入戏
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掌声,并伴随着几乎一致的口号:“好,就这么办,就这么办!”
于是,群情激愤的一众演员来到了搭好的戏台,赵匡胤帐前,开始情愿。
本来,此事就因该告一段落了,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赵匡胤必然惊恐不迭,栽倒在众人眼前,再被众人扶起,强行拉扯着让他穿上那件黄色戏服,趁他整理表情准备大怒的时候,齐刷刷的跪下山呼海啸般的喊“万岁”
此时,赵大明星则应该叹口气,再次推阻,反复几次后,勉强答应。
可是,赵匡胤演戏的功底实在太过强大,他还有其他的设计,这样的桥段骗骗自己就好了,他还想再演一会,好好过把瘾!
正当大家坐等赵匡胤出来就位的时候,副导赵匡义出来了,说:“太祖,不,点检喝醉了,不省人事现已酣睡”
这是演的哪一出?
叹为观止的精彩剧情
“明明你导演的让我们找你,你咋还睡了?”不解的众将和赵匡义大眼瞪小眼,随即一名副导安排的男配角站了出来,大声说道:“我们要拥立点检做天子,你块让他出来见我们啊!”
紧接着,群演们开始闹事,大呼小叫“军中决定了,就要拥护他”“天子之位,非点检不可”云云
赵匡义调整气息,厉声正色道:“造反的事情,咱们做不得啊!”
双方开始争执起来,又一个重要演员出现了 ,他拔刀相向,并拉着其他人抄家伙,意思是你赵匡义不答应,我等就要动手了!
动静闹得很大,但赵匡胤却似乎一点都没听进去,因为他还在“酣睡”,当晚的所有情节控制都在副导赵匡义手中。
将士持续逼宫,赵匡义也“扛不住”了。随即他对诸将领说道:“好吧,改朝换代虽为天命所在,实际上是惹您所想。但你们要答应我一件事,各回军营后,势必约束好诸军,不得纵容士兵抢掠,只要都城人心安定,国家也会安定,你们也可享有荣华富贵!”
“好演技!”这一出让人不得不拍案叫绝
何出此言呢?
赵匡义大义凌然,为国为民,并不因为自己是未来的皇族就沾沾自喜,反而是正直忠勇体恤百姓。并在最后提出“你们老老实实,大家一起发财”的动员
群演们很入戏,霸刀拔剑一气呵成,似乎是练过;最后也都一致认可副导的“即兴”表演。
赵匡胤呢,更是老练,自始至终他都没出现过,深藏功与名。意思是自己对这一出戏不知情,和我没关系。
就像现在幕后出钱炒作的明星一样,看起来很可怜很无辜,被赶鸭子上架一般,实际上操控的就是他自己
等会,还没完呢!
陈桥大戏完美杀青
天才演员赵匡胤终于要登台了
第二天,醉眼朦胧中,他“醒”了过来。看到帐前的这一切,先是表示吃惊,然后是短暂的沉默(酝酿表情和情绪并等待其他演员的动作)
谨记着,几个演员麻利的将早就发到手中的小黄褂往他身上一披,就山呼“万岁”
陈桥兵变的大戏,彻底进入高潮并伴随着落幕
紧接着他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他躲了躲脚:“罢罢罢、你们这些人贪图富贵,立我当天自,我不当也不行了。哎,你们这些人啊!只是我若发出号令,大家愿意听从吗?”
众演员齐呼早就排练好的台词:“唯命是从,绝对服从!”
话说到这里,导演组的人心里乐开了花,终于杀青了!
从构思到筹划到准备到结束,一共用了12年啊,终于在这一天结束了。
而这场戏也堪称是经典
不是我贪图富贵,是你们这些将领;不是我要兵变,是你们在搞阴谋;不是我要谋反,是你们逼我的。总结一句话就是:“我赵匡胤真特么的窝囊,被你们胁迫当老大不是我的意思!”
被迫出演最后一场戏
而后的故事,我们不多说,太祖皇帝确实雄才大略,统一了国家重新建立大一统王朝宋朝
并且,他再次导演了“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大戏,堪称是心理博弈的扛鼎之作
演员兼导演赵匡胤同志,的确很有才华
只是,常在河边走,总会湿了鞋
正值壮年的导演赵匡胤,在与副导也是弟弟赵匡义的一次喝酒后,就突然暴毙了
有人怀疑是副导觊觎导演的位子,也想当老大
而且史书记载,导演总是在人前人后夸副导演,又是长得帅又是有能力的,将来必定当导演
而且导演兄弟俩的老妈也曾说,要求导演不干了以后让副导演干云云
看样子,这个副导演的水平也不错啊!
但至于这是不是一场戏,或者确实如此,我们已经无从知晓
不过综合多个史料来看,的确赵匡胤很有可能是被赵匡义谋杀的
一代明君就此落幕,却留下了他精湛的演技传于后世,一如后来的宋徽宗、钦宗二人以及跑回来即位的高宗,都是演技派的代表
这个问题还挺见仁见智的。在我看来,“最有作为的皇帝”和“最好的皇帝”并非是完全重合的,过于有作为的皇帝,比如汉武帝,对于汉帝国的稳定以及当时民众的日常生活时造成极大伤害的,并不是一个经典意义的好皇帝。所以,我下面列入的10位皇帝,只代表他们的“大有为”,并不代表我对他们的皇帝生涯价值判断就是正向的。
1、秦始皇
说起“作为”,嬴政平定六国一统中原、创立皇帝之号,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统一度量衡、建长城,这些“作为”足以让秦始皇进入这份名单,甚至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
2、汉高祖
在秦末那个极度混乱的社会状态中,刘邦白手起家,奇迹一般的打败了项羽,第二次统一了中国。
3、汉武帝
汉武帝的政治生涯充斥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汉武帝虽然依靠无数次的胜仗可以进入这份名单,但必须得承认,汉武帝也有点穷兵黩武的感觉,把大汉帝国基本打得全民底朝天,对民众而言并非算是一个好皇帝。
4、隋炀帝
仅修建大运河这一条,便足以让隋炀帝进入这份名单。但讽刺的是,隋炀帝恰恰就是部分因为“太有作为了”,使用民力过甚,才导致了了大隋帝国的二世而亡。
5、唐太宗
唐太宗应该算是众望所归了吧。不仅参与平定了隋末的天下大乱,即位后没多久就击败了看似无法战胜的突厥人。对内也有足够中国人吹几千年的贞观之治。
6、唐玄宗
虽然晚节不保,但好歹有“开元盛世”,在对外战争方面,唐玄宗一朝前期在西北也颇有斩获,直到怛罗斯之役后才停止了一路向西。
7、明太祖
没啥好说的,光复华夏,还建立了一系列典章制度。
8、明成祖
在武功方面五次亲征蒙古,在东北建立奴尔干都司;在文治方面开创了“永乐盛世”,开组织编纂了《永乐大典》。
9、康熙
这个也没啥争议。少年除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东北痛击沙俄,还成为了康乾盛世——帝制时代最长盛世的开创者。
10、乾隆
这个可能争议比较大吧,毕竟乾隆晚年大清朝已经由盛转衰。但无论如何,乾隆朝可能是中国帝制时代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最高峰了。
秦始皇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武帝
汉宣帝
汉光武帝
隋文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宣宗
宋太祖
宋仁宗
成吉思汗
元世祖
明太祖
明成祖
清太祖
清圣祖
清世宗
这个问题可能有多少人回答就有多少个答案,我只能和大家谈谈个人观点
第一名 秦始皇嬴政
嬴政继位之初因为年幼而由太后赵姬和丞相吕不韦摄政,太后赵姬豢养男宠嫪毐并给他册封爵位,于是在秦国形成了以吕不韦和嫪毐为首的两大政治集团。嬴政亲政的当年嫪毐阴谋发动宫廷政变,结果被嬴政铁血镇压。之后嬴政以强势手腕收回太后赵姬的权力,又逼迫吕不韦自杀,从此大权独揽。独掌秦国大权之后的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混一华夏。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嬴政不仅完成了华夏列国政治上的统一,更统一了列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真正实现了书同文车同轨,并且废分封行郡县,确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这才使华夏文明不至于像波斯帝国、罗马帝国一样虽曾一度统一辽阔的疆域,却最终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混一华夏后的嬴政并没停止扩张华夏的版图:他北逐匈奴,收复河套;南征百越,将岭南和越南北部纳入中华版图,修建灵渠以沟通长江和珠江流域;派遣将军常頞率军修筑五尺道以沟通云贵高原;修建驰道以沟通全国各地的交通;修筑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甚至直到晚年他仍出巡琅琊台并亲自乘船于海上与海兽搏击,有人认为他派徐福出海的目的除了求取长生不老药之外还兼有向海外探险扩张之意。
单凭始皇嬴政首创华夏大一统帝国的丰功伟业将其排在第一应该没多大问题吧?事实上后世历朝历代基本大体延续秦的政治制度,也就是所谓万世皆行秦政治。
第二名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通过推行推恩令来打击地方诸侯王势力,与此同时又强力打击地方富商、游侠势力,以盐铁官营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的形式首创国营统制经济模式。在中央任用自己的亲信设置中朝以削弱丞相的权力;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以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开创察举制——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官。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也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沿用至今。而此前的历法将十月定为岁首,也就是说那时的新年是农历十月初一,正是汉武帝的太初历给我们带来正月初一的春节这个节日。汉武帝创建太学、乡学,设立举贤制度,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官制度。汉武帝在掌管雅乐的太乐官署之外,另创立乐府官署,掌管俗乐,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后人把乐府机关配乐演唱的诗歌,也称乐府。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秦统一后中国见于史籍记载的《舆地图》。
汉武帝是自秦始皇统一华夏后第一位大规模开疆拓土的帝王:在东北方向灭掉了卫氏朝鲜,将汉帝国的版图拓展至朝鲜半岛的汉江流域;在东南方向打败了一直保持着半独立态势的南越国并将其土地设为汉王朝直接管辖的郡县,由此一直将汉帝国的疆域拓展到今天越南中部一带,海南岛和南海诸群岛也在这一时期被开拓出来;在西南方向遣使沟通西南夷,将哀牢山以东的云贵高原纳入华夏版图;在北方命卫青、霍去病等人北伐匈奴先后收复河套平原、打通河西走廊并将匈奴远逐漠北,自此漠南无王庭;在西北方向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沟通华夏文明和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后来又开辟了从成都出发通往缅甸、印度等地的南方丝绸之路,并在轮台、渠犁屯田,置使者校尉,为后来汉宣帝时代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府从而将新疆地区纳入中华版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大一统帝国的构建始于秦始皇,但完善于汉武帝,正式在他手中试图恢复分封制的复古潮流被瓦解。与此同时他让当时的中国版图扩大了两倍,从此他的王朝的名字被用来命名中华主体民族。
第三名 隋文帝杨坚
杨坚以宫廷政变的模式逼迫北周皇帝退位从而开创了隋朝,他在位期间攻灭南陈,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持续三百六十余年的大分裂大动荡局面,完成了自秦始皇之后又一次天下大一统。他结束了自五胡十六国以来中国北方胡化的历史,转而致力于以汉文化为主体吸纳包容其他各民族文化。他所创立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成为之后延续上千年的制度。他在结束分裂动荡的乱世后重新丈量土地、编制户籍、修订律令、鼓励开垦、修建粮仓......后世称他所统治的这段时期为开皇之治。他还利用北方突厥民族内部的矛盾进行分化瓦解,成功促成了东西突厥的分裂并北击东突厥,迫使东突厥部启民可汗称臣内附,上隋文帝尊号“圣人莫缘可汗”——杨坚即为隋朝皇帝兼突厥名义上的君主,是为中华天子兼异族国君的首例。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1978年所著中《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杨坚排行第82位。
第四名 隋炀帝杨广
早在其父隋文帝杨坚在位时期杨广就以晋王的身份率军南下灭陈,助其父完成了南北一统。开皇十年(590年)他奉命赴江南任扬州总管,与杨素一起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继位后的杨广营建东都洛阳、修筑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之后中国南北方交通的大动脉。他将其父首创的科举考试模式作为一项定制传承下来并增置进士科。他为了打破由关陇集团垄断仕途的局面,重用了虞世基、裴蕴等南方集团官员。杨广在位期间先后对突厥、契丹采取军事行动并取胜,在南方一度攻占过安南、林邑、真腊、流求等国,在海南岛上分置儋耳、珠崖、临振三郡。遣使访问日本,远播大隋国威。大业五年(609年)他亲征平定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此战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首次将青海地区纳入华夏版图并在此战得胜后亲自翻越雪山踏足河西走廊和西域各国会盟,就此打通了丝绸之路贸易。杨广的开疆拓土之功和科举制、大运河两大遗产足以使其比肩秦皇汉武,但由于他滥用民力而导致隋朝二世而亡,无论如何他作为亡国之君是不能被洗白的,所以其名次仍要低于作为开国之君的其父杨坚。
第五名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自其父李渊太原起兵后就一直参与了李唐王朝打天下的全过程:先后率部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第六名 明太祖朱元璋
这位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差的开国之君——刘邦再差也是泗水亭长;刘秀、刘备虽是农家子弟出身,好歹有祖上的皇族血统可以收揽人心;隋朝杨家、唐朝李家都是前朝贵族出身;赵匡胤也是武将世家出身。朱元璋最落魄时连乞丐都当过,而且祖上代代贫农,典型的白手起家。就是这么一位白手起家的主愣是打败了纵横欧亚无敌手的蒙古军团——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连被中原王朝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一并收回。除了蒙古人之外,朱元璋还曾先后击败过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明玉珍等割据势力从而完成了江山一统。他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 ;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第七名 明成祖朱棣
早在其父朱元璋在位时朱棣就以燕王的身份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其侄朱允炆继位后采取削藩之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朱允炆并成功夺取皇位。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并开始营建紫禁城。他曾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朱棣时代明王朝的版图一度扩张到安南、缅甸、马六甲等地,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拥有印度洋海岸线的王朝;在藏区设乌思藏都司,册封藏传佛教领袖以维持对西藏地区的统治;册封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重开中日之间的勘合贸易。
第八名汉高祖刘邦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登基后的刘邦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他削平群雄使天下重归一统,奠定了两汉四百余年基业,也使秦始皇创建的大一统政体得以传承。
第九名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的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征讨三藩战役的胜利;消灭台湾的明郑政权,完成海峡两岸的统一;雅克萨之战驱逐沙俄势力并签订尼布楚条约以明确两国边境;三征噶尔丹并驱逐准噶尔部在青海、西藏等地的势力,完成对蒙古、西藏等地的统一;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
第十名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胤禛在经历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后登基为帝,随即大力改革:他深知贪官污吏舞弊、钱粮短缺的严重情形,决心整饬吏治,清查钱粮,与此同时又从制度上实行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建立养廉银制度、密折制度、秘密立储制度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实行改土归流以加强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可以说雍正承上启下,为康乾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乾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多少沾了祖父和父亲的光。
《沁园春 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是毛主席点评古代君王的一首词,很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风格,在华夏五千年历史上,从秦始皇统一天下称皇帝开始算起,到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帝溥仪退位为止,一共产生了422位皇帝,这其中最有作为的皇帝是哪10位呢?
第十位: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是北宋开国皇帝,虽然是靠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的皇帝,虽然不能统一整个华夏核心地区,虽然比不上那些大一统的开国之君,但是赵匡胤比起那些乱世朝代的开国之君还是强多了,能在乱世之中建立一个相对强大的宋朝,并统一了整个中国南方。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出身武将世家,曾经自创太祖长拳,在所有皇帝之中,可能是赵匡胤的个人武艺最高了,赵匡胤跟随郭威、柴荣四处征战,依靠军功一步步从下级军官升到后周政权手握禁军兵权的高级将领,在郭威去世后,赵匡胤依靠手中的兵权成功建立了北宋王朝。
建立政权后,赵匡胤采取了稳定内部、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开始进行统一天下的战争,赵匡胤先是平定了后周旧部的叛乱,攻占荆南与湖南,稳定了内部政权,然后用了2年时间消灭了割据四川的后蜀政权,接着消灭了割据岭南的南汉政权和割据东南的南唐政权,基本上统一了整个南方。
只可惜南唐灭亡一年后,赵匡胤就离奇去世了,年仅五十岁,要不然赵匡胤接下来还会有更大的作为,甚至收复燕云十六州也有可能,赵匡胤虽然出身武将,但他对待文臣还是相当优待的,订下了有宋一朝不杀士大夫的规定,但是有宋一朝过于压制武将,导致始终不能统一天下,也有赵匡胤的原因,所以赵匡胤排在第十位。
元太祖成吉思汗
第九位:元太祖成吉思汗
毛主席评价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实这个评价很形象,成吉思汗最大的成就就是用武力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他从蒙古一个部落的小首领开始,先用武力统一了蒙古各部,成为整个蒙古部落的大汗,然后不断对外扩张,灭亡了花剌子模国,在他去世的前夕又灭亡了西夏国,六年后他的儿子们又灭亡了金国。
成吉思汗是个军事天才,一步一步把弱小的蒙古造就成了草原上的霸主,但是他所有的对外战争过于血腥,本质上就是屠杀和掠夺,武力的强盛并不能代表政权的稳定,马上能得天下,马上不一定能治天下,他没有建立完备的政治制度,尽管他打下了很大的地盘,但他在去世后,蒙古帝国没多久就四分五裂,分为元朝和四大汗国。
成吉思汗在位期间创造了蒙古文字,这倒是成吉思汗的一大贡献,由于成吉思汗过于重武轻文,所以排在第九位。
汉光武帝刘秀
第八位: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是非常低调的一位开国之君,年轻有为,而且文武双全,刘秀的能力不亚于他的祖先刘邦,在昆阳之战中,刘秀凭借独特的军事才能大败王莽军的主力,一战成名,刘秀能屈能伸,面对自己亲哥哥刘縯被杀,刘秀能够忍辱负重,在借机逃离更始帝刘玄之后,刘秀在河北开辟了自己的帝业。
刘秀能够团结当时的士族与皇族,并拉拢各方势力支持,为了拉拢真定王刘杨,刘秀可以放弃自己最爱的阴丽华,立自己并不喜欢的郭圣通为皇后,刘秀还是用人高手,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刘秀起用了云台28将,这是刘秀统一天下的人才力量,刘秀还是军事高手,前方将领在外作战,刘秀在后方往往能提供正确的谋略。
刘秀从称帝到统一天下只用了12年时间,就消灭了各个割据势力,建立了东汉王朝,在政治上,刘秀与民休养、轻摇薄赋,不轻易发动对外战争,西域诸国要求刘秀出兵西域,结果被刘秀拒绝,打仗是要花钱的,在外交上,刘秀赐封日本为倭国,再一次宏扬并光大了汉文化,刘秀排在第八位。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第七位: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刘邦其实是一个完全被低估的皇帝,还有不少人认为刘邦是一个没能力的流氓皇帝,其实这是误解了,对于一个帝王来说,他不需要什么都懂,不需要什么都要亲自做,他只需要把人用好就行了,对于用人来说,刘邦的能力在所有皇帝中至少排到前三。
张良、萧何、韩信这样无双国士都被刘邦所用,这三人在历史上都是鼎鼎大名的超级人才,都能心甘情愿归刘邦所驱使,不仅如此,秦末天下几乎所有有才能的人才都投靠了刘邦,最为重要的是刘邦还打败了千年一出的战神项羽。
项羽是个军事天才,巨鹿之战、彭城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项羽唯一的失败就是败在刘邦手中,最为神奇的是,刘邦从起兵到统一天下只用了7年时间,华夏历史上就没几位皇帝统一天下的时间比刘邦短,更神奇的是刘邦还是白手起家。
在军事上,刘邦统一了天下,收编并打败了所有割据一方的诸侯,在政治上,刘邦建立了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政治制度,并继承了秦朝的大多数制度,在对外战争中,刘邦采用了攘内安外的战略,先稳定内部,并与匈奴和亲,稳定了新生的西汉帝国并得以延续,这才有了汉朝的繁荣与强大,刘邦排在第七位。
明太祖朱元璋
第六位: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华夏五千年历史上唯一从乞丐到皇帝的例子,如果说刘邦大小还算个亭长,那朱元璋根本就是一无所有,不仅出身贫寒,而且连饭都吃不饱,但是朱元璋起兵后,却能采取正确的战略,合理地用人,不仅打败了元军,而且打败了割据一方的其他势力,建立了强大的明朝。
朱元璋是华夏封建时期唯一从南往北打并成功的人,朱元璋不仅会用人,而且自身能力也特别强,与刘秀有得一比,不同的是刘秀仁慈,朱元璋多疑残暴,两个对待百姓都是非常好,不同的是朱元璋对待贪官污吏非常严厉,采取了残酷打击和杀戮的办法,据说朱元璋当政31年,杀死贪官污吏15万人,这个数字相当恐怖。
在军事上,朱元璋打败了元朝与蒙古人,先后13次北伐,解除了蒙古人对明朝的威胁,在边境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军事据点防备蒙古人南下,在政治上,朱元璋恢复了汉地的统治,建立了统一的政权,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比如分封制,皇明祖训等,朱元璋排在第六位。
清圣祖康熙皇帝
第五位:清圣祖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没有之一,他8岁即位当皇帝,16岁就废除了权臣鳌拜,19岁开始应付三藩之乱,前后用了8年时间平定了三藩之乱,30岁时收复台湾,并实行有效管理,31岁时康熙派出攻克沙俄侵占的雅克萨城,清朝与沙俄在雅克萨拉锯争夺了四年之久,并签订了《尼布楚条约》,阻止了沙俄的南侵。
康熙皇帝34岁打败了东侵的准噶尔汗国大汗噶尔丹,并亲征准噶尔,阻止了准噶尔的扩张,并迫使噶尔丹在众叛亲离下死去,还派兵进入西藏,驱逐了准噶尔在西藏的势力,为后来的雍正和乾隆灭亡准噶尔汗国提供了基础。
在军事上,康熙皇帝平定内乱,开疆拓土,阻止外来势力入侵清朝,稳定地扩大了清朝的疆域,并开始在西藏驻军,将西藏正式纳入管理,稳定了清朝的统治,在政治上,康熙皇帝从谏如流,团结满汉蒙维各族,并使政治清明,所以康熙皇帝排在第五位。
隋文帝杨坚
第四位:隋文帝杨坚
杨坚出身关陇贵族,他的父亲杨忠是西魏大将军,杨坚的妻子是鲜卑人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信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杨坚的女儿杨丽华是北周皇帝宇文赟的皇后,宇文赟去世后,杨坚篡夺了北周的皇位,建立了隋朝。
杨坚所在的时期正是南北朝的末期,华夏经历了几百年的乱世,胡人在北方已经统治了几百年了,终于由汉人建立的隋朝开始了统一天下的战争,杨坚灭亡了南方的陈朝与西梁,统一了天下,华夏从西晋开始陷入的乱世,到杨坚建立隋朝后,华夏再次统一。
在军事上,杨坚统一了华夏,建立了大一统的朝代,并融合了不同的胡人民族,在政治上,杨坚统一了南北朝时期混乱的度量衡,建立三省六部制的政权制度,并开创了科举考试,这一制度一直维持到清朝,对后世影响巨大,所以杨坚排在第四位。
第三位: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第七位皇帝,是刘邦的曾孙,也是汉王朝强大的开创者之一,更是汉朝最有作为的皇帝,没有之一,汉武帝的成就体现在文治武功之上。
汉武帝刘彻
先说汉武帝的武功,主要就是大规模开疆拓土的战争,包括与匈奴的战争、开拓西南的战争、灭亡南越国的战争、在朝鲜半岛开拓汉四郡,汉武帝任用卫青与霍去病两大名将,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大败匈奴,尤其是霍去病创造了“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的战绩,创造了汉民族对外战争的神话与最高荣誉。
汉武帝还开创了华夏最远距离的战争,就是李广利远征大宛的战争,行程上万里,威震西域各国,这也是汉朝的声威第一次在西域响起,从此汉王朝的名声远扬,汉武帝在各个方向都 在开疆拓土,西南方向对夜郎国用兵和地方夷人用兵,在东北方向对卫满朝鲜用兵,让华夏第一次对朝鲜半岛实行有效管理,灭亡了一直对汉朝若离若合的南越国,并对东南沿海的闽越、东越进行征讨,使其并入汉朝管理。
在政治上,汉武帝开创了内朝制,加强皇权,实行了推恩令,彻底解决分封的问题,在文化上,汉武帝独尊儒术,确定了主体文化,但是汉武帝也犯了不少错,比如长期对外用兵,导致汉朝国力衰弱,再比如巫蛊之祸,连自己的太子都逼死了,所以汉武帝排在第三位。
第二位: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名义上不是开国皇帝,但实际上大唐江山一大半都是唐太宗打下来的,破薛举、薛仁杲父子,打败宋金刚、刘武周,虎牢关之战,歼灭王世充与窦建德,之后又打败了刘黑闼、徐圆朗,有实力的割据势力几乎都被唐太宗打败,算得上是实际的开国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
再加上唐太宗又在玄武门之变中杀太子李建成夺权,让人感觉开国之君李渊完全不能控制局势,所以把唐太宗看成开国之君也是可以的。
在军事上,唐太宗仅仅用了二三年时间就灭亡了东突厥汗国,然后大败吐谷浑,迫使其成为唐朝的藩属国,唐太宗派兵进入西域,灭亡了高昌国,确立了唐朝对西域统治的开始,在位期间,唐太宗曾亲征高句丽,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并没有成功,但为后世唐高宗灭亡高句丽提供了条件。
唐太宗晚年还灭亡了薛延陀汗国,并在漠南和漠北设置了都护府,将唐朝的疆域扩大到大漠南北,是唐朝第一位大规模开疆拓土的皇帝。
在政治上,唐太宗从谏如流、爱民如子,最为重要的是,唐太宗的心胸非常开阔,他不分胡汉,把所有民族都当成大唐子民,唐朝内部受重用的官员有大量的胡人,促进了胡汉融合,这一做法,是任何封建朝代都比不上的,所以唐太宗排第二位。
第一位: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是一位创时代的开拓者,他统一了华夏数千年的城邦制诸侯国联盟,实现了真正的大一统,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车轨、语言、文化、法律、政治制度,废除了实现几千年的分封制,实现了先进的郡县制,开创了皇帝制度,一直沿用了两千年,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秦始皇嬴政
在军事上,秦始皇灭六国,实现内部的高度统一,并积极对外开疆拓土,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从南北两个方向对外扩张,并修建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防御匈奴,开创了防卫游牧民族的先河,同时第一次将岭南纳入华夏势力范围,促进了民族融合,在政治上,秦始皇实行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建立三公九卿制的官制,影响了华夏两千多年。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皇帝,秦始皇在诸多方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有成功也有失败,并需要时间来印证对错,秦始皇所做的大多数改革都是“利在千秋、弊在当代”,秦朝承担了改革的错误,而汉朝继承了改革的红利,将秦制发扬光大,并成功冠名华夏民族,这其中就有秦始皇的功劳,所以把秦始皇放在第一位当之无愧。
悦读文史,我是子彧。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自己的答案。凑这个热闹,为了不人云亦云,子彧只说那些为中国乃至世界创造NO.1的君王。
一、周武王姬发
一句话评语,从国家到王朝,从华夏到中华,这一步是姬发带领我们走出来的。
在西周以前,虽然也有我们所说的夏朝和商朝,但实际上,夏不过是一个部落制国家而已,在黄河流域尚有许多不服从的势力,而殷商普遍认为是一个具有希腊城邦性质的国家。
而西周开创了“中原”这个称呼,建立了《周礼》秩序,一套文教和法律相结合的准则,还派出了诸侯宣传这一套体系。周王朝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武力文教体系相结合,开始在整个中华扩展他的势力,服从的被称之为诸侯,不服从的则被排斥为蛮夷。经过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国家的扩张,中原文化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从此,坐落在黄河流域核心的政权成为了一个化夷体系下的王朝,而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这一点,是从周武王姬发开始,而由周公和周成王完成的。
二、秦孝公嬴渠梁
一句话评语,从诸侯旧制的枷锁中挣脱,建立完全的封建制度,秦孝公发掘了历史的新宝藏。
周王朝建立的《周礼》体系,使得中国从一个单纯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王朝,到了战国时期,这套体系微弱的额约束力,显然已经不适合新时代对广阔疆土的控制和驾驭。
而嬴渠梁大胆启用商鞅变法,终于开启了一个新制度,为中国的封建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制度就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从此,中国历史上的地方行政管理,不再是由世袭的贵族进行管理,而是由强大的中央政府来任命官吏进行管理,这大大的提高了行政效率,国家的军队动员效率、财富的生产和集中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这套封建制度,不仅为秦一统华夏奠定了基础,更是领先了世界一千多年。
而这个转变,来自于秦孝公嬴渠梁的高瞻远瞩和明锐果断。
三、秦始皇嬴政
一句话评语,一统六国都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建立了大一统的概念,从此后世君主无不以大一统为最高追求,秦始皇避免了中华文明的分裂。
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是由秦始皇建立起来的。如果要评价对中国封建王朝2000多年历史影响最深的王朝,我想秦一定当仁不让,因为一切都是秦始皇带领他的帝国建立起来的。
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使用郡县制度,这些让这片土地不管是不是属于一个政权统领,都属于同一个文化圈,分裂不再是这片土地上的主旋律,大一统开始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共同追求,并且带领着中华帝国的影响力不断的向外扩展。
统一六国固然伟大,但只是军事上的成功,而且有秦孝公到秦昭王为秦始皇做的铺垫,但领先于世界一千多年的大一统行政制度和概念,是秦始皇的原创。
虽然秦始皇的制度由于过于先进而遭到了反复,但从此中央集权的中华帝国和地方的军衔制度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从未变过。
四、汉武帝刘彻
一句话评语,汉武帝第一次将中原帝国的疆域扩展到了农耕区以外-西域、南越和西南夷,为中原王朝战争草原帝国提供了教科书。
如果说秦始皇的贡献主要是大一统的话,那么汉武帝的主要贡献就是将目光转向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西汉有一项至今没有一个时代能够超越的普遍观念和意思,那就是汉民族的对外开创意识和世界意识,这一点连世界帝国唐朝都比不过。因为唐朝对外征服主要是启用异族将领,而汉朝的主力是招募而来的自愿到外面去看看世界的汉民族普通百姓和低阶士大夫。
汉武帝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中华帝国的视野扩展到了大漠和西域,并成功的与草原帝国掰了一回手腕。虽然这些年对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倾国远征出现了质疑,但这一点对于中华帝国的开创性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汉武帝发明了以骑兵对骑兵的战术,打败了草原骑兵,拓展了河西四郡和西域友好,为后来的中原王朝向外扩张提供了教科书般的教程,更是打下了西域数百年亲近中原的基础。
五、光武帝刘秀
一句话评语,刘秀首次将儒学纳入帝国统治的法统,从此除了冷冰冰的行政系统,统一的、有温度的文化体系开始在中华帝国建立起来。
当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帝国建立起来之后,原来的那一套周礼已然不适合新的时代,而只讲法律不讲情理的秦律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又难以实行,西汉虽口说独尊儒术,但实际上是在杂收了诸子百家之上,实行“人治”。
而首先将思想文化体系纳入帝国统治的法统之中,并形成制度,是在光武帝时期形成的。从此,中华帝国的统一性更加强化了,不忠诚的代价变得更加昂贵。
当然了,刘秀建立的这套儒学文化体系,对中华民族扩张性的打击是巨大的。但同时我们不能将后来走向桎梏的理学体系一并怪于刘秀的头上。
刘秀此举的开创性仍然是是值得肯定的。
六、隋文帝杨坚
一句话评语,在汉化和胡化的十字路口,杨坚坚持回归中华正统,彻底汉化。
与我们想象的不同,分裂的魏晋南北朝胡化和汉化的方针一直在摇摆,汉化会导致尚武的蜕化,但胡化没有好的政权建设解决方案。北魏尝试汉化失败后,东西魏和北周北齐事实上进行了胡化的操作,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中华文明是否断层还真的不好说。
在这个十字路口,隋文帝杨坚出现了。他最大的贡献不仅仅是再次统一中华,而是彻底扳回了可能误入歧途的中华帝国。
虽然脱胎于北周帝国,但隋文帝杨坚却没有以一个胡化帝国出现,而是重现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一个中原王朝。这是隋文帝杨坚对中华文明最具开创性的壮举。
七、唐太宗李世民
一句话评语,李世民首次尝试了以中原帝国的皇帝统治草原,胡汉一视同仁,避免走向了殖民地的歧途。
唐太宗的身上有很多标签都备受推崇,但实际上,他做的很多事都是前面六位杰出的君王都曾坐过的,他不过是依葫芦画瓢,但有两样,是他的发明。
第一样是对草原的尝试征服和统治。汉武帝虽然打败了匈奴,但整个两汉都没曾尝试过统治蒙古草原,但李世民进行了尝试。虽然没能维持太久的时间,但好歹更近了一步。
第二样是,“自古贵中华而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是李世民能早就世界帝国的广阔开明的胸襟,更是中原王朝对周围羁縻区域和境内臣民的态度。从此,不管境内的人口是什么民族,土地是什么时候归附,以何种方式归附,中原帝国的皇帝始终坚持以臣民的态度对待他们而不是殖民地。
这间接地造就了中华帝国的强大,更造就了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开放性。正是这种开放性,使得中华文明始终没有断层,并且不断吸收新的东西,不断的变得更加强大。
这一点,唐太宗李世民居功至伟。
八、明太祖朱元璋
一句话评语,朱元璋找回了丢失已久的汉文明,再创中原王朝。
元帝国的入主中原一直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话题。从文化上,忽必烈虽然尊崇汉化,但蒙古帝国的汉化程度一直是历代王朝中最低的,其统治方式也一直在汉法和回回法中徘徊。元末的中原已经很多地方被严重胡化了,中华文明面临着断层的危险。
而朱元璋以布衣之身,开创了新的中原王朝,重新拾起了中华文明的种子,重新播种在这片土地上。子彧以为,这是朱元璋对中华文明最大的贡献。
九、明成祖朱棣
一句话评语,朱棣首次发明了中原步兵战胜草原骑兵的“三线法”战斗模式,开启了热兵器对付骑兵的新时代。
朱元璋没有完成对草原帝国的征服,只把他们赶回了草原,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朱棣进行了持久而有效的努力。
子彧以为,朱棣的主要贡献在于军事方面的近代化。在一次战斗中,朱棣发明了三排火器兵轮流发射,重创草原骑兵的办法并取得了成功。
数千年来,中原王朝都在草原骑兵的威胁下瑟瑟发抖,冷兵器时代,他们找不到战胜草原骑兵的有效方法。而借助火器,朱棣找到了。
从此,明朝十分重视热兵器,并在京城创立了神机营。火器开始了巨大的发展,如果这一现象得到延续和重视,我国军事的近代化应该要提高一个台阶。虽然很遗憾被打断了,但朱棣的开创性毋庸置疑。
十、清圣祖康熙帝
一句话评语,康熙帝首次建立了有效的草原-中原二元帝国制,从此蒙古高原、西藏成为中华帝国稳定的国土,为新疆纳入治下奠定了基础。
前面九位帝王都没能成功的将东亚四大板块-中原、蒙古高原、西域、西藏,至于中华帝国统一的治理之下。但这一点,清帝国做到了。清帝国虽然也是异族,但完全纳入了中华文明和儒家文化体系之内,因此,我认为清帝国与蒙古帝国不同,是应该纳入中华帝国体系之内的。
清帝国独创性的发明了一国多制度,用联姻稳住了蒙古高原、用金瓶挚签征服了西藏,用多次军事征服成功的收回了新疆的土地和人心。
而这一切,多尔衮和顺治打下了一点基础,但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康熙帝。
对西藏活佛制度的完善,对准噶尔的坚决镇压、与蒙古王公联姻和秋围制度化,这些都是在康熙时期完成的。虽然新疆的统一最终在乾隆帝时期才完成,还有后续的道光平张格尔、左宗棠平阿古柏,但这个基础,是康熙帝打下的。
所以,现代中国的疆域,是在康熙帝时期奠定的。首次将东亚四大板块纳入统治,是康熙帝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
文/子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