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哪些很有名却很难吃的小吃?
吃喝玩乐,吃是排在最前。背起行囊走四方,游万水,一是吃遍天下名吃,满足了舌尖的欲望,然后才有力气和激情阅尽世界秀美风光。多年来,转的地方不少,名小吃也偿了很多。如北京的炸酱面,昆明的过桥米线,长沙的臭豆腐,武汉的热干面,广州的肠粉,香港的蛋仔,澳门的凤凰卷等等不一一枚举。
好的暂且不表,因为今天是吐槽来了。如吐槽您家乡的小吃,请多多包涵,兴许只是我的舌尖比较叼,不太习惯那口味。
到天津旅游,四样小吃必吃,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煎饼馃子和油炸糕。油炸糕和十八街麻烦还是不错的,但狗不理和煎饼果子,不敢恭维,吃了一次就断了再吃念想。
狗不理品种还是很丰富的,根据内部陷的不同
进行分类,秉承传统有猪肉包、三鲜包和肉皮包,创新品种有海鲜包、野菜包和全蟹包,共六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到某狗不理总店尝鲜,四个人化了一千五百元大洋啊。但个个吃的直摇头,包子干涩,咬一口一点油汪感都没有,面皮不松软。朋友开玩笑说赶不上路边的小笼包,这种高大尚的名吃沦为跟地摊货比,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啊。
煎饼馃子是天津街头巷尾的群众小吃,用绿豆面、鸡蛋混搭煎制外皮,然后包上
两根油条,甩上些许葱花,成后根据口味图上面酱。那天旅游到天津钟鼓楼,偶遇一煎饼摊子,买了两卷尝鲜,差点就被咽死,干而不软,因裹油条吃了胃难受,彻底缴枪,把另一卷扔垃圾桶了。可能没吃着正宗的煎饼果子,只是将本人尝鲜的体会告诉大家。味道都是因人而异,众口难调嘛。再次向天津的朋友致歉,伤感了你们舌尖上感情。
个人舌尖上感觉,并不代表他人,欢迎一起探讨,可以通过留言或关注一起分享美食旅游故事。
据说这是印度有名的小吃,我只能说这能吃吗
感谢邀请,欢迎讨论
1.豆汁儿——北京朋友强烈推荐才去的,结果闻了一下就吐了,味道没办法形容,用统一的话来说就是臭的,甚至在听相声时,听到调侃的一句“如果不是外地人的好奇,说不定豆汁儿店都关门了!”
2.胡辣汤——河南特别出名的小吃,早上去的,还是特别正宗的逍遥镇胡辣汤,整个环境看起来就接受不了,菜、汤围在锅边,整个汤显得浑浊,吃了之后,麻椒太重,个人不太习惯,不过河南的烩面,洛阳牛肉汤,栾川豆腐宴,都挺好的,因为河南的地级市自己都去过,所以有询问河南美食的可以来讨论
3.酱板鸭——湖南特产,尤其以常德出名(个人在湖南念的书),是鸭子风干以后装袋的,当年作为特产带回家后,老妈的说的是:就跟蛤蟆碾死在马路上一样,味道略显辣,就是形状不好看。
4.槟榔——湖南特产,在湖南有“槟榔加烟,法力无边”的说法,是一种果壳类东西,第一次吃会上头,直冲大脑,有点晕晕的,如果这个时候再冲热水澡,会出现上不来气的感觉,吃多了会上瘾,并且会提升癌症几率
5.擂茶——湖南常德特产,跟芝麻糊味道差不多,但是要贵的多,特别不建议游客去品尝,不仅仅是感觉上当了……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交流
很有名,但确实也很难吃,这是小吃界一个奇葩的存在。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地方的小吃,可能仅仅符合这个地区的人的口味,中国地域太广,口味太杂,外地人吃了这些有名的小吃,往往会觉得名不副实,还实在难吃。
我觉得最难吃的,首推新疆的切糕,太甜,太硬,还硌牙,关键是价格还贵,吃过的都懂的。
我在北京买过手信,就是以北方一些水果为原料制作的果脯,那味道除了甜就是甜。有名气点的叫驴打滚,甜的那叫一个牙疼,也是难以下咽,吃多了估计会得糖尿病。
北京还有一个另类的存在,在庆某丰包子店有一款知名的小吃炒猪肝,那做法会颠覆你的三观,你会发现猪肝原来不是炒的,而是用淀粉类的东西把它闷出来的,作为南方人,你吃过一次之后再也不想吃第二次。
还有就是各地的什么米糕,年糕,桂花糕之类。我吃过的有云南的,江浙的,广西桂林的,还有广东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越传统的做法越难吃。后来我发现了原因,就是古代没得好吃的,为了解馋,就把米弄成粉再加点糖,简单加工一下就是美味的食物了,但对吃惯了各种精加工食品的现代人来说,吃这样的食物,很具有挑战性。
最后,我再说一下我吃过的广西宾阳酸粉,在没有吃之前,朋友们把这款粉描绘得令神仙都流口水,结果,吃了第一口就再也不想吃第二口了。但本地人却吃得津津有味。
所以,后来我发现,在人们对美食的认识中,有一种美食,就是记忆深处的美食,吃的是一种记忆,是一种怀念,这样的美食一旦走出这个地域,他就成为外地人口中难以下咽的食物。
衷心感谢悟空君!
美食坐家是南方人,从小到大就是一个好吃嘴,肯定“走过南”,也基本上“闯过北”,但很多地方榜上有名的名小吃当我吃后真的觉得很难吃!当然,这个难吃仅限于我个人的感觉,仅限于我个人的观点,在此特别声明!!!
一、宁波臭冬瓜
个人觉得非常不能接受,那味道哦,简直难吃死了!建议你去公共厕所一下,一样一样的!!!当地人还称又“臭”又美味就跟臭豆腐一个样,其实臭豆腐哪有公共厕所的味呢?
二、老北京豆汁
个人觉得有酸酸、馊馊、浓烈的羊骚味,不像传说中的泔水味道,口感就像是呕馊的绿豆水。
三、广西螺蛳粉
看着红红绿绿很诱人,但是太臭了!那个味道,那酸爽……唉,美食坐家实在不想回忆!
四、厦门土笋冻
原料实在太鬼畜,吃的口感也真的蛮鬼畜的,果冻鼻涕+虫子的组合,简直难吃死了!
五、潍坊的朝天锅
个人觉得不过就是用饼卷的各种肉或者菜,配着清汤而已,根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且太难吃了!
六、西湖醋鱼
像美食坐家这种慕名而去的外地人最爱点,但味道我实在接受不了,因为太腥,太酸。呵,还是杭州当地最著名的美食呢!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真是可惜西湖的美景了。
七、北京茯苓饼
个人觉得,北京茯苓饼虽是非常有名的特产之 一,但嚼起来真的有如嚼纸一样,好没味道,真可惜了那么好的卖相了。
感谢邀请!
作为餐饮个体户老王首先要说,我们要以客观,博爱,理解的心怀,来看待那些地方名吃,毕竟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民,因为世居那里或这里的同胞们爱吃,我们不喜欢只不过是自己口味不适应罢了。
那么我就以个人主观的看法,仅代表自己立场,说两个小吃,说的不好,无心打扰。
一,上海红烧大排
这是长三角地区包括浙江一带喜欢的特色东东。但是上海人最喜欢吃。十几年前,我第一次见到大排,吃了一个大惊,我这北方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壮汉,着实吓了一跳,上海,海派真有品味啊,那么大一块大肉,居然叫大排,我可从来没吃过。
小葱,酱油汁,混合着料酒的气息扑面而来,我直接打了个激灵,我想原来海派人士的餐饮也能产生生猛的大块肉啊,用筷子努力夹住吃一口,汁黏,略甜略咸,瞬间,我油腻了,不知情为何物。
我一直认为大排的由来是这样的,仿冒西餐牛排的样子,不伦不类,最大的缘由是久居上海大都市的人们,对于猪肉是是产生崇拜和占有心理的,他们长久脱离自然,把大块吃猪肉当成了心理补偿!
但是,但是,老王身边的沪人几乎都爱吃。
二,上海大饼油条豆浆
老王有时很同情上海人的商业早餐,他们的早餐被山东和安徽攻占了。看似选择很多,其实别无选择,对口味的更少。海派口味,无汤不欢,汤包,小杨生煎,锅贴都有汤汁,所以庆丰包子和狗不理无法在长江以南生存。
豆浆粉调和的豆浆稀薄无比,说是大饼,其实就是巴掌大的烧饼,卷上油条都不够面积,这三样东东加起来要卖五元甚至以上,吃口干涩。
上海本地人对此热爱无比,排队买屡见不鲜。
其实说句实话,大饼油条并不是不好吃,老王也很喜欢吃,而是大部分摊主做的口感不行,不够地道,不够厚道,豆浆质量和口感简直不如喝凉白开,吃的时候只起到不噎着就行的作用。
对不住了,老王吐槽并无恶意,仅代表个人观点,说错了,先赔不是了。
臭豆腐很难吃,对于不喜欢吃的人来说。爱吃臭豆腐的人就有意见了,说它闻起来臭,吃起来想。那冲鼻子的臭味,真是不再想吃第二口。不过,里面的料和配菜口味还是很好的,愛吃里面的醋甜辣的包菜。
其实没有什么难吃的名小吃,只能说不适合个人的口味。我记得我去厦门的时候,当地很有特色的沙茶面、鱼丸还有五香卷什么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甜的。这些小吃在当地是很受喜爱的,他们世世代代都是以这些为食的,但是对于我这个北方人来说真的有点吃不惯。所以说只能说对于我个人来说吃不惯,不能说难吃,否则当地居民怎么会把这些做为家常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