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杜月笙去世后,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孟小冬是如何谋生的?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1关键词:遗产,杜月笙,孟小冬,去世

杜月笙去世后,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孟小冬是如何谋生的?

点赞1、庄河市 网友:丶优酸乳

1949年,杜月笙带着一家人远避香港,孟小冬与他同行,孟小冬一句:“我跟着去,到底是使唤丫头,还算是你的女朋友”的问话点醒了杜月笙,杜月笙为了给孟小冬一个名分,于是决定为孟小冬补办一场婚礼。

于是1950年深秋的一天,香港杜公馆张灯结彩,举行婚宴,杜月笙由人搀扶着下了病榻,做了最后一次新郎官,孟小冬也正式成为杜月笙的第五房太太,这一年,杜月笙62岁,孟小冬43岁。

作为杜月笙的五太太,孟小冬嫁给杜月笙的时候,杜月笙已经是年逾花甲一病翁,一个卧病在床,一个侍奉汤药,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是这个时候杜月笙和孟小冬的最好写照。

因为孟小冬的陪伴,给病入膏肓的杜月笙带来了不可缺少的安慰。然而两人的婚姻持续时间很短,孟小冬嫁给杜月笙一年后,在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终年63岁。

1951年8月7日,杜月笙去世前,请秘书还有其他几位老朋友立遗嘱的时候,他们发现,杜月笙可以支配的现金就只有十万美金,十万美金全部被分给杜家以及和杜家有关联的人。

另外杜月笙临死之前枕头下还有七千美金,杜月笙分给了孟小冬三千美金。在杜月笙死后,孟小冬分到了两万美元的遗产,因此两次加起来也就是两万三千美金。

杜月笙留给孟小冬的遗产确实不多,有资料说:当孟小冬听到只能分到两万美金的时候,她说:“这怎么够……”的确,孟小冬得到的遗产不多,可想而知她的日子肯定会过得大不比从前。

杜月笙一死,杜家人纷纷离去,各奔东西,孟小冬也搬出了坚尼地台18号,迁居使馆大厦,孟小冬没有子女,和其他杜月笙的夫人相比,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杜月笙临死之前告诉孟小冬:“我去世后,你就不要再登台表演”,杜月笙知道孟小冬爱好唱戏,可是又不愿意自己死后孟小冬为了生计抛头露面,所以提出了这个要求,而孟小冬深知杜月笙为了她着想,因此痛快答应。

作为曾经的一代京剧名皇,孟小冬在杜月笙死后,再也没有登上舞台,即便是清唱也不愿意,有时候自己有兴致了,也是关着窗户自己清唱一曲。

庆幸的是孟小冬还拥有一项谋生的本领,那就是收徒弟,在香港的时候,她先后收了钱培荣、赵培鑫等弟子,总算没辜负她的一身绝艺。孟小冬教徒弟很严格,选择弟子并不随意,只选择具备有天赋又意志坚强迷恋艺术的人才有资格做她的学生,在她的调教下,出了好几位京剧名家。

拒绝登台演出,没有固定工作,又没人帮衬,孟小冬在香港的生活是有点不容易的,甚至有点艰苦。

好在后来姚玉兰邀请孟小冬去台北,到了台北孟小冬的生活有个很大的好转,日子过得好些,在台北受到姚玉兰母女的照顾和陪伴,聊聊家常,和亲朋好友搓搓麻将,日子过得不错。

1977年5月27日,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去世。享年七十岁,属于她的爱恨情仇至此全部落幕!

点赞2、昌都市 网友:冬暖阳

根据杜月笙的遗嘱,留给五姨太,孟小冬的遗产是2万3千美元。当时孟小冬随杜月笙在香港居住。2万3千美金,在1951年的香港,购买力不容小觑。

按照当时的外汇牌价,2万3千美元约合13万港元。

50年代,普通香港人的工资也不过200港元。孟小冬分到的这些钱,相当于普通人50年的工资。

这笔钱可以买到,当时香港的3套千尺豪宅(100平米的楼房)。对于44岁,后半生喜欢平淡生活的孟小冬来说,并不少。

年过半百的孟小冬

孟小冬的后半生

杜月笙去世之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孟小冬。毕竟两人才结婚1年半。他让儿女们好好照顾孟小冬。

杜月笙的儿女们,怎么会照顾自己母亲的情敌?父亲一死,他们就与五姨太,断了来往。

或许是前半生,厌倦了热闹,奢华的生活,孟小冬在香港的日子,深居简出,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1956年,孟小冬的旧情人,梅兰芳路过香港时,奉周总理的指示,专门找到了孟小冬。

梅兰芳劝她回大陆,发扬国粹。但是,孟小冬被这个负心汉,伤透了心,断然回绝了。

1967年,拒绝大陆多次邀请的孟小冬,却接受了四姨太,姚玉兰的邀请,移居台北。

在台北,她与闺蜜姚玉兰,平日里打打麻将,喝喝茶,悠闲自在。

时间长了,北京出生,北方长大的孟小冬,在台北水土不服,身体越来越差。为了以防万一,高傲的孟小冬,被迫收徒,积攒医疗费用。

乐极生悲,孤独终老

转眼间,她在台北度过了近10年的时光。1976年12月9日,是孟小冬69岁生日。徒弟、好友们前来祝贺。

孟小冬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登台唱戏,台下欢呼,叫好的场景。她十分激动,经不住友人夸赞,破例清唱了起来。

没唱几句,就剧烈地咳嗽不止。就是这几句唱,用尽了她最后的气力。

半年后,孟小冬去世,终年70岁,一生未育。

少女孟小冬

孟小冬与梅兰芳的爱情

上文说到,孟小冬的“情人”,梅兰芳。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

孟小冬与梅兰芳因京剧结缘。她属于那种高傲的冰美人类型。在京剧中,她偏偏又选择了老生,反差极大。

正是这种反差,吸引着台下的观众,也吸引了梅兰芳的目光。此时,19岁,情窦初开的孟小冬,更是迷恋俊俏的花旦,梅兰芳。

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不过,有位孟小冬的粉丝想不开,竟然绑架了梅兰芳。致使两人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最关键的是,梅兰芳特别爱惜自己的羽翼。他家里的长辈和老婆福芝芳,始终不肯给孟小冬一个名份,致使孟小冬含恨离开。

梅兰芳对孟小冬只是玩玩而已,也可以说是"耍流氓"。远在上海的杜月笙,却比他强百倍。他对孟小冬是真爱。

杜月笙是怎样得到四姨太的闺蜜,孟小冬的?

杜月笙深受师傅,黄金荣的影响,是个铁杆戏迷。一来二去,就喜欢上了漂亮的京剧名角,孟小冬。

这与当今社会,成功的男人爱找漂亮的一线女明星不同,杜月笙对孟小冬是真爱。

他曾经对人说过:“与前四个姨太太,只是传宗接代,一时之欢。而孟小冬,却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爱情。“

为他俩牵线搭桥的不是外人,正是杜月笙的四姨太,姚玉兰。

1937年 杜月笙与孟小冬 终于在一起了

1937年7月的上海,闷热难耐。同是京剧老生出身的姚玉兰,是个心机婊,主动邀请孟小冬来上海散心。

她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来,她知道杜月笙情迷孟小冬,不如借着与孟小冬之间的友情,撮合二人,卖杜月笙一个人情。

二来,为了与另外三位姨太太斗争,不如赌一把,与孟小冬联合起来,争取更多的利益。

再看孟小冬这边。与梅兰芳分手之后,一直得到杜月笙的接济和关心,感情上得到了慰藉。

这次受邀来上海,她心里十分清楚,姚玉兰是什么意思。从答应来上海的那一天起,孟小冬就接受了杜月笙。

为了7月的那个深夜,杜月笙等了12年。50岁的上海青帮老大,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滋味。这年,30岁的孟小冬,没有了少女的青春,却多了成熟女人独有的韵味。

随后局势动荡,战乱纷飞。这对鸳鸯,分分合合,爱情缠绵。这一晃,又一个轮回(12年)过去了。

两人在香港稳定之后,孟小冬终于等到了结婚的那一天。1950年1月29日,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杜月笙,为此专门在《戏剧新报》上高调宣布,娶孟小冬为妻。

结尾

孟小冬去世之前,专门找来自己的粉丝张大千,立下遗嘱。她的遗愿是在墓碑上刻上 “杜母孟太夫人之墓”

点赞3、聊城市 网友:寒风残

孟小冬,杜月笙,这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在不少人看来,是杜月笙强占了孟小冬,但事实却又并非如此,孟小冬本来是梅兰芳的妻子,奈何梅兰芳却是个懦弱的人,孟小冬最终只能选择与梅兰芳离婚。

在这之后,孟小冬经常受到杜月笙的照顾,说是照顾,其实杜月笙早已开始垂涎冬皇孟小冬的美色了。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孟小冬作为京剧界的冬皇,放到现在也是一线明星的地位,受到上海青帮三巨头之首的杜月笙垂涎,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即使是垂涎孟小冬,杜月笙也只是发乎情,止乎礼,并未动用黑帮大佬具备的强硬手段。

看起来,孟小冬应该是看不上杜月笙的,尽管杜月笙是青帮三巨头之首,但杜月笙毕竟比孟小冬大了十九岁,从最初印象上看,孟小冬是不可能看上杜月笙的,但却架不住杜月笙给她的,长期的好感,特别是在返回上海以后,孟小冬的好友姚玉兰(也是杜月笙的妻子之一),将其邀往家中居住,这时候两人之间才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晚年生活

杜月笙的晚年其实是过的相对拮据的,被迫奔走香港,这让杜月笙失去了手下的大半产业,甚至还依靠借钱生活,由此可知,杜月笙去世以后,几个夫人的日子绝对过不好。

虽然杜月笙与孟小冬一直都没有结婚,但到了杜月笙快要去世的时候,孟小冬却暗示杜月笙向自己求婚,两人这才算做了真正的夫妻,而在杜月笙去世以后,留给孟小冬的钱财也不过两万美元而已,虽然这笔钱也不少了,但让那些习惯了富贵生活的阔太太拿着这点钱生活,终究还是不太现实。

只是,孟小冬压根就不需要别人养活,孟小冬可是曾经的经济界巨头之一,即使在杜月笙去世以后生活拮据了很多,孟小冬依旧有自己的铁饭碗,因为年纪大了,再登台演出明显不适合了,因此晚年的孟小冬并非依靠登台演出生活的,而是依靠自己的京剧底子,开班收徒生活的。

可以说,杜月笙去世以后,孟小冬并未受什么苦,只是由于没有孩子,身边没有什么亲人,同为杜月笙妻子的几人也分别去了上海,台湾,美国居住,孟小冬的晚年过得比较孤单罢了。

直到已经六十多岁,孟小冬也终于到了退休的年纪,这才应了姚玉兰的邀请,前往台湾,不仅有姚玉兰子女的照顾,还能感受到难得的,阔别已久的亲情。

点赞4、汕头市 网友:狱火无道

杜月笙自幼父母双亡,是以从青少年时期便开始闯荡江湖,最终成了上海滩里名震一时的黑帮大佬。不外,杜月笙最终于1951年8月在香港病逝。那么他身后,他年轻的太太孟小冬在香港又靠什么营生呢?

说起来,杜月笙一生共娶过5房太太,分别是沈月英、陈帼英、孙佩豪、姚玉兰、孟小冬。其中,孟小冬是年纪最小的,也是最漂亮的。孟小冬本是上海滩里一位著名的京剧演员,比杜月笙小了整整19岁。她才艺双绝,容貌秀丽,是以被杜月笙一见倾心,并被娶回了家中。解放后,孟小冬跟随杜月笙到了香港生活。不外杜月笙后来死在了香港,而孟小冬也失去了独一的背景。

杜月笙在1951年病身后,留下了孟小冬一个人茕居香港。为了防止卷入长短,她不停走南闯北,闭门谢客。听说杜月笙在临终前还曾申饬孟小冬今后不要再登台唱戏,以是孟小冬今后便完全告别了戏台。不外为了营生,她便在香港专门教授女弟子唱京剧,不停在当地生活了10多年之久。

直到1967年时,因为家族亲友的邀请,孟小冬才迁移到台北市定居,今后再也没有回到过大陆和香港。1977年5月25日,已经年近古稀的孟小冬因为哮喘病发作抢救无效去世,终年69岁。

点赞5、益阳市 网友:花鬓白

1951年8月,64岁的杜月笙在香港病逝,杜先生生前千金散尽,死后并无多少财产,据陆京士的《杜月笙传》记载,遗产共有11万美金,折合港币60多万,家人们在病榻前,由陆京士宣读后,几个老婆几个儿女简单的就分割完毕,因孟小冬是明媒正娶,所以分得遗产2万美金。

孟小冬,1908年生于上海,曾被梨园界誉为“冬皇”,图为在香港的孟小冬。

孟小冬是在解放前夕才以身相许给杜月笙的,当时社会形势突变,孟小冬只能寻一位靠山,多年来对他青睐有加的杜月笙是合适人选,尽管此时杜月笙60岁,又已经病了,还是相信他实力是很雄厚的,于是刚过40岁的孟不冬跟着一块去了香港,谁知道杜月笙在弥留之际只有这么点钱,当她分到2万美金时,第一句话就是,这怎么够!

图为孟小冬收徒仪式时,弟子向师父行跪拜礼。

所以孟小冬在海外漂泊的生活是比较凄苦的,平时锦衣玉食惯了,遗产很多被花完,为了生活就开始收徒弟,挑选的不但要有戏曲天赋,还要口袋比较殷实的,比如1952年收的钱培荣,他就是位商人,比较有钱,正式拜师后就负担起照顾老师的职责。2006年,102岁的钱培荣还接受过电视采访,他说,每个月都会送钱给老师,用以表达敬意,几十年没中断,一直到她去世。

图为晚年孟小冬,她死后安葬在台北净律寺的佛教公墓。

由于杜月笙的儿女们都逐渐迁往台湾,年老的孟小冬为免孤独,于1967年去往台湾定居,又收了徒弟蔡国蘅等人,以后的日子由蔡国蘅夫妇等人照料,而蔡国蘅接受采访时,他说,我跟老师的感情就跟母子一样,差不多每天都到她那里,所以失去了杜月笙的孟小冬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不缺衣食,1977年5月26日,因为肺气肿和心脏病的孟小冬在台湾去世,享年70岁。

点赞6、长治市 网友:想念你

首先,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下孟小冬这个人,那么接下来你就会明白她是如何会在没有杜月笙的庇佑下生存的。



虽然出生于上个世纪,但孟小冬却不似那些在封建礼教下压迫的妇女,她没有三从四德的理念,更没有受以夫为纲礼节的教化,相反她还有着现代女性的一些特点。孟小冬最引以为傲的便是她的身份了,她出身于梨园世家,是19世纪很优秀的京剧女老生。于此同时,她还曾被称作“京剧东皇”,从这里便足以看出她在戏剧届的地位。这样的一个人光是她登台演出的费用就足以支撑自己的生活,又何愁没有钱呢?

不过,孟小冬在嫁给杜月笙之后就不再登台唱戏了,一是因为杜月笙的意愿的缘故,二是因为她自己也感觉在嫁给杜月笙之后继续登台演出会让人耻笑她的丈夫。毕竟那是的杜月笙可是上海黑帮老大,大哥的女人出来抛头露面总归不太好。

  • 纵使不去梨园唱戏,孟小冬还是有办法养活自己和女儿的:教书,更准确的说是收徒弟教人京剧。孟小冬再怎么样也是著名京剧老生余叔岩的弟子,还是余派优秀传人,所以由她来传授技艺再好不过。在京剧上有卓越才能的孟小冬在招受弟子时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孟小冬收徒弟)
  • 1951年失去丈夫,又独居香港的她便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传习弟子技艺身上,孟小冬比较偏向于既有天赋又意志坚定,甚至迷恋艺术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肯潜下心细细研磨京剧的韵味。同时,她在教授弟子知识时也是非常严格,认真的,没有经过她的点头是不准许在外参加演出的,当然在她的严格培养下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京剧大师,像赵培鑫、钱培荣、吴必璋等。

(孟小冬和徒弟们)

后来,直到1967年孟小冬才开始由香港迁移到台北,去和自己的亲朋好友们居住在一起,免于孤身一人。其实迁居到台北的她,大多时候也都闭门静养,很少外出。在台北生活了大约十年后,孟小冬也由原来意气风发的少女变成了行将就木之人,1977年5月25日,孟小冬因哮喘昏迷,再加上心脏病突发,后送医院抢救无效,最后于26日午夜,离开了这个人世。


  • 孟小冬是杜月笙的第五任妻子,不过杜月笙还是在他有生之年给了他能给孟小冬的一切。自1925年起,杜月笙就一直有意于孟小冬,所以多年来不动声色的照顾着她,而孟小冬在历经过一次婚姻的变故后,也变得沧桑。

直到1946年,杜月笙再次邀请孟小冬回到上海相聚,孟小冬也欣然前往,回到上海后,同门师姐姚玉兰的嘘寒问暖和杜月笙的体恤,让她感到了久违的温暖,再加上姚玉兰在一旁撮合,孟小冬便以身相许。

此时的杜月笙身体每况愈下,不过他还是在1950年给了孟小冬一个婚礼,证实了她的名分。1950年,杜月笙由下人扶着走下了他多年不曾离开的床榻上,坚持和孟小冬完婚。

点赞7、吴川市 网友:嘟拉肚啦

你好,谢谢邀请。

京剧“冬皇”孟小冬

孟小冬在学习戏曲方面,不得不说她是一位天才。从九岁起便开始学艺,十四岁就能登台演唱,这或多或少跟她的身世也有关系。出身于京剧世家的她,从祖父那一辈起,在京剧界便很有名望,后来家里的叔伯和父亲兄弟五人都继承了这门艺术,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孟小冬的进步比一般人学艺更快。

(孟小冬)

孟后来拜“戏曲界牛人”余叔岩为师。余叔岩教育弟子严谨而又灵活,唱腔丰富而又深入。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孟小冬很快便掌握了许多戏曲上的技巧和方法,再加上自己的底子本身就很扎实,所以学习进步很快。

在师傅病重以后,孟小冬形影不离、倍加照顾,更是得到了余叔岩的认可,后来成为余派最成功的一位继承人,声名大噪。1928年天津《商报》副刊专门为她开了一个专栏,称她为戏曲界的“冬皇”。

(孟小冬年轻时图片)

杜月笙因戏结缘孟小冬

杜月笙有一个很大的爱好,那就是听戏。每次孟在上海唱戏的时候,杜都会去捧场并且还时常在场下叫喝,鼓掌。听完戏后,杜还多次邀请孟小姐吃饭,这一来二去两人也就熟悉了。
但杜月笙真正和孟小姐在结成良缘,还得从他的第四个姨太太说起。

孟小冬在和梅兰芳分手以后,在杜月笙这位四姨太太居住了大概有二十多天,杜趁这次机会,每次去的时候都会嘘寒问暖,体贴有加,一来二去彼此也就产生了好感,终于在忍受不住一个人寂寞的孤独下,孟被杜月笙这些关怀感动,后来成为了他的又一个姨太太。

因解放战争全家去了香港

1948年国民党战败已是定局,为了生存,杜月笙携全家搬去了香港。但此时杜的身体已经很糟糕,已经时日不多,不久后便在香港去世。杜月笙的其他姨太太后来都去了台湾,而孟小冬却独留在了香港,在家里养育弟子,很少出门。

晚年逝世台湾
后来在1976年,孟也迁居去了台湾。靠着在台北租的房子生活,平时在家里约几个朋友打打麻将,找人聊聊天,生活也算是无忧无愁。

1977年,孟小冬在台湾逝世,享年七十岁。

点赞8、乐清市 网友:火锅加冰

图为孟小冬


一代名伶孟小冬,她的一生喜忧参半。事业上正值蒸蒸日上时突然隐退,婚姻看似岁月静好时却都戛然而止。年少成名是她的幸运,而婚姻上的缺失则是她人生的遗憾。


说起杜月笙,从严格意义上说,他是孟小冬唯一的丈夫,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孟小冬与梅兰芳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合居关系,更为重要的一点,梅兰芳的伯母去世,孟小冬去祭拜,受于福芝芳的凌霸,她是梅家的门都没有进去的,而且大多数时候,她就像一个被冷落的情人困在那所“金屋”之内,与孤独为伴。与梅兰芳的前两任妻子相比,她远远没有融入梅兰芳更深层次的婚姻生活。


图为孟小冬与梅兰芳


而杜月笙就不一样了,从对孟小冬一直以来的帮助,中间的刻意追求,再到为一个婚姻仪式的承诺,没有谁在中间阻拦,也没有什么多重的思想顾虑,可以说他们走得是一条自由恋爱婚姻之路。最后没落的杜月笙,生命中病榻上的时光,都有孟小冬的参与。杜死后,孟小冬虽然只分得了单薄的两万美元,但也是以一名家庭成员的形式继承的。孟小冬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在台湾与杜氏后代来往密切。可以说,她完全融进了杜家的生活,对于一个女人而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才是婚姻的真相。



孟小冬与杜月笙:生命中最后的安慰

孟小冬是戏曲精英,杜月笙是个戏迷,早在孟小冬第二次到无锡演出时,11岁的孟小冬便收到过杜月笙的鲜花。后来孟小冬去北京发展,把家人也都牵去了北京,杜月笙趁着为黄金荣办事的机会,还曾亲自登门拜访过孟小冬。


也许就在那次拜访中,杜月笙从一个单纯的戏迷变成了孟小冬的追求者。孟小冬初次见杜月笙时,她还只是个小孩子,而北京再见时,孟小冬已出落的亭亭玉立,又是戏曲名角儿,对这样的美人,杜月笙是非常欣赏的。


随着梅孟的结合,杜月笙对孟小冬的感情也只能埋没于心,暂时搁浅了。梅孟离婚后,孟小冬便病倒了,身体康复后,躲在天津,过着吃斋念佛的生活。尽管有很多地方找她演出,但都被她推掉了,整个人很消极。


当时有一个《天津商报》的记者,名叫沙大风,了解了孟小冬因婚姻受挫,就为她出了个主意。既然梅孟结合是众人皆知的事儿,那么分手也应该通过法律来正式离婚,并为她推荐了上海的一个律师。这样,孟小冬便听从了他的建议,到了上海,住进了杜月笙的家里。因为那时姚玉兰已是杜的第四任姨太太,好姐妹相聚自然高兴,但更高兴的是杜月笙。



杜月笙是个亦正亦邪的江湖人,凭他的觉察力,孟小冬不开口,他便知道她来上海有要事。孟小冬将自己离婚的事告诉了姚玉兰,姚听了便说让杜帮她办,而且不用走打官司的路。杜月笙自然愿意效劳。


他给梅兰芳打了个电话,电话里他告诉了梅说孟小冬要请律师的事情,并且还说,彼此都是有头有脸的人,闹出去不大好,这自然也是梅兰芳顾忌的事儿,更何况梅本身也理亏。于是杜月笙说,不如让他当个和事佬,当个中间人,梅拿出一笔钱来给孟小冬,算是对她的补偿,从此井水不犯河水。


梅兰芳答应杜月笙给孟小冬四万块,杜月笙很是高兴,并且在电话里还说,这钱他先帮梅垫上,以后等梅方便的时候再还给他。杜月笙这么做出于两点考虑,其一,他与梅兰芳也算是朋友,但情感上他倾向于孟小冬,如果梅真心支付这笔钱,那么他帮先垫上,算是给梅的面子,也帮梅解决了问题,毕竟四万也不是小数目。梅兰芳在美国的演出产生了轰动效应,但却是亏钱的,赔了不少。其二,如果梅兰芳只是敷衍暂时答应,他垫上之后,梅也不得不支付这笔钱,因为很少有人敢欠杜月笙的钱。所谓滴水不漏,大概就是如此吧。


之后的孟小冬在经历了一番舆论战之后,在报纸上发布了一则关于自己婚姻及名誉的声明,也预示着她要重返舞台了。1935年,南方发生洪灾,波及八省,上海大亨杜月笙以慈善家的身份在上海发起了赈灾义演,黄金荣提供场地,邀请了各界名角儿,孟小冬自然也在受邀之列,本原定40天的演出,由于孟的胃病犯了,只演了20天便没有再演。


在生病修养期间,孟小冬自然是居住在杜月笙和好姐妹姚玉兰的家,这让她与杜月笙的距离更近了。再说本次义演梅兰芳也在之内,但在杜月笙的安排之下,他们二人并没有碰到,避免了尴尬。这也让孟小冬对杜月笙的增进了不少好感。


义演结束之后,孟小冬还继续住在杜月笙的家里,在姚玉兰的撮合下,二人走到了一起。人们都说姚玉兰有私心,因为作为杜家的四姨太她是没有地位也不占优势的,如果孟小冬也嫁入杜家,队形就变成了2:3,能扳回一点是一点吧。在我们现在看来,三妻四妾确实很荒唐,但在那个年代,却是常态。



七七事变爆发后,杜月笙和姚玉兰去了香港,孟小冬介于自己的身份,她选择回到了北京,拜了余叔岩为师,正式学习余派。当是京城内最耀眼的明星,便是余叔岩、杨小楼和梅兰芳,称为“三大贤”,也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老生、武生和旦角的最高水准。当然,孟小冬能拜得名师,这中间自然也不了杜月笙的功劳。


可惜的是,这位余派大师身体多病,54岁便去世了,师傅去世后,孟小冬以亡师守丧为由,正式宣布告别舞台,不再为人唱戏。当时北京处于日伪统治之下,实际上孟小冬退出也有部分原因是她不愿为日伪唱戏。


1947年9月,杜月笙庆生在上海举办义演,但那时孟小冬的身体状况已不好了,胃病很严重,不得不靠吸食鸦片来缓解。孟小冬还是没有留在杜月笙的身边,执意返回了北京,这让杜月笙很是牵挂,对于义演,孟小冬分文未取,而且临走时行头也都撂下了,预示着她要隐退。于是,杜月笙便在北京给孟小冬买了一处房子,可见,杜月笙对孟小冬的看重。


1948年,杜月笙接到消息,北京即将发生战争。姚玉兰很快通知了孟小冬,并劝她到上海避难。但是孟小冬还没来得及动身,淮海战役已经打响了。眼看孟小冬已经走不成了,失望之际,上海来了两位杜月笙的门徒,他们是杜专门派来接孟小冬的,铁路中断,杜月笙特意包了一架飞机来接孟小冬,这份情谊可见日月了。


从此,孟小冬正式成为了杜家的一员,安心的跟随着杜月笙生活。1949年,杜月笙知道他的时代已然结束了,但是依他对老蒋的为人,台湾是不能去的,上海也不能留了,他选择举家奔赴了香港。但香港也不是久居之地,漂泊香港的杜月笙已是一位被时代淘汰出局的老人,而且还一身病,孟小冬不多言语,安静的陪伴着病榻上的杜月笙。


杜月笙心里明白,尽管自己曾经给过她无数次帮助,但与孟小冬对他的悉心照顾相比,自己做过的事情根本不算什么。杜月笙的一生成就过无数人,很多跟着他的小弟都出头了,回首过往,唯一没有跟他享过福的便是孟小冬了。



自从她定居杜家之后,杜月笙除了身体上的节节败退,杜家的境遇也是每况愈下。孟小冬的生活基本就是整天给杜月笙熬药,侍候他的起居。杜月笙的繁华,她没有得到,而他的落寞,她却全部参与了。


在杜月笙面前,孟小冬始终保持微笑,但她脸上日渐消瘦的面容,杜月笙明白,她心里很苦。杜月笙感觉欠这个女人太多太多了。因此,在准备去往美国之前,孟小冬在家族会上的问询刺痛一个男人的心,她跟着去美国,算什么身份,是丫鬟还是女朋友 ?



杜月笙当着众人的面,排除众议,执意要与孟小冬举办婚礼,要给她一个正当的名分。那天,婚礼请了九龙饭店最好的大厨,63岁的新郎杜月笙带病陪客,笑得最甜的是42岁的新娘孟小冬。这个姗姗来迟的婚礼,在她的心里异常的闪亮。


杜月笙最终还是没有走出香港,在一个宁静的早晨走了,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上海大亨,安静地立了一份遗嘱,便离开了人世。据说当时杜月笙只剩11万美元,孟小冬分得了两万美元,外加杜月笙另外给的私房钱三千美元。


最后的时光如何度过?


两万美元在杜月笙的遗产里份额不算少,但是对于一个仅有四十多岁的人,还是不足以支撑她的后半生的。杜月笙死后,孟小冬便搬出了香港的杜宅,与姚玉兰也有了或大或小的矛盾,后来姚玉兰去了台湾。


她独自住到了使馆大厦,也有一些老友来拜访她。时间久了,有人劝说孟小冬登台,她都婉拒了。但是在众人的不断劝说下,她做了另一个决定,就是开始收徒弟了。


1952年春,孟小冬在家里正式收了两个徒弟,分别是钱培荣和赵培鑫。孟小冬是一个热爱京剧的人,也是想要为京剧做些事情的人,所以她在授徒这件事上,要求非常严格,赵培鑫学艺不佳,好高骛远,没多久便被孟小冬清理出门户。


另外一个学生钱培荣则学得很仔细,每次来都带录音机,把老师讲得内容录下来,回家后仔细揣摩。后来孟小冬称居台湾,他也经常把自己录音寄给老师听,让老师指导。更为可贵的是,钱培荣从拜师孟小冬后,坚持每个月从自己的薪资中取一部分给老师,一直坚持到了孟小冬离世,这份情谊很让人感动。


孟小冬在香港指点了不少京剧演员和票友,其中有一位来自台湾的辜振甫,算得上是一位发烧友级别的京剧爱好者,后来辜振甫为台湾和大陆的交流做了很多贡献。


1967年春,失联15年的好姐妹又取得了联系。在姚玉兰的邀请下,同年,孟小冬迁移到了台湾,定居台北。消息传开,很多人都来拜访她,不乏各界名流,还有一些想邀请她再次出山的团体,不过还是被孟小冬拒绝了,因为她的身体已经很孱弱了。


总体来说,孟小冬的晚年很平淡,经济也不宽裕,仅够吃穿用度,没有额外大的收入与支出。1976年,孟小冬过了她的69岁生日之后便病倒了,第二年5月份病逝,享年70岁。


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就这样离开了,在艺术上她刻苦钻研,追求不止。而在婚姻上,她的悲剧更多的是时代所带来的,在那个三妻四妾的年代,最容易受伤的女人就是那些性情深重而又个性极强的女性,因为她们的生活总是容不下随波逐流这四个字。

点赞9、广元市 网友:斬殺上蒂

杜月笙身边的女人那一定是有两下子的!所以即便是杜先生生平老去~杜先生的女人是绝对依靠自己的本事才能可以生存下去的! 俗话说,变心是人的本能,忠诚是一个选择,孟小冬女士在丈夫老去之后也没有再婚!而且正值青春年华,完全可以看得出来,杜先生的品味,孟小冬女士也是一位智者,从艰苦磨难中成长。联系到现在,当今的孩子都需要锻炼,中华民族日益强大~给人民带来了美好的生活,同时也在毁灭一部分人!怎么样才能更好的享受这美好的社会与国情所带来的受惠长久持久下去!那就是一定要忍心孩子在成长时苦中磨炼~锻炼自己!不要做无谓的心疼无谓的去给予,那样会害了他!为什么说富超不过三代,那都是有原因的!

点赞10、自贡市 网友:沫小墨

1950年秋,63岁的杜月笙与42岁孟小冬举行了一场简朴的婚礼,情路几经坎坷的孟小冬在此刻终于有了归宿,但仅一年后杜月笙便因病去世,只留给孟小冬了大约两万美金的遗产。

这点遗产,对于曾经是“上海大亨”的杜月笙来说,真的不算多,那么,靠着这不多的遗产,孟小冬又是如何在香港生活下去的呢?

闭门谢客,是孟小冬在杜月笙去世后的处世原则,而深居简出,则是孟小冬维持生活的真实写照。

1951年8月6日,已是弥留之际的杜月笙,趁着自己还算清醒,公布了自己的遗嘱。

在遗嘱中,杜月笙交代了关于家产的分配,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曾经在上海滩呼风唤雨的杜月笙,在弥留之际,其家产只有区区11万美元左右。

其实这也能够理解,毕竟香港不比上海,杜月笙即便是再大本事,在香港也没有他在上海时风光,况且移居香港后,家里各种开销也大,再加上只出不进,再大的家业也会有见底的一天。

而这11万元,杜月笙留给了孟小冬2万,其余的则平分给了各房太太。

分完遗产几天后,也就是8月16日,曾经显赫一时的杜月笙在香港的坚尼地台,此时距离他64岁生日仅剩一天。

随着杜月笙的病逝,杜家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也随之各奔东西,孟小冬同样也从坚尼地台18号搬了出来,开始了独居生活。

打牌、遛狗,是孟小冬独居后最主要的事情

从坚尼地台搬出来后,孟小冬搬到了铜锣湾的使馆大厦公寓,最初刚到这里的时候,她基本上不怎么出门,完全是一副隐居的样子。

而在生活上,孟小冬基本上还算惬意,毕竟当时香港的普通上班族,一年的收入也就800美元左右,而两万美元在当时称得上是一笔巨款了。

因此,孟小冬至少在物质生活上,是没有后顾之忧的,她每天做得最多的几件事,就是在家里和朋友们打打牌,或者偶尔去公园散步。

不过,在个人生活上,孟小冬还是比较节俭的,她没有再过多打扮自己,大部分时间,都是一身旗袍,一双老布鞋,从外表上看,与普通的香港女人差不多,如果没人介绍的话,根本不知道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冬皇”孟小冬。

当然,在生活随意的同时,她唱戏的基本功也没有落下,偶尔会在家里吊吊嗓子。

当时,不少仰慕孟小冬名声的人,愿意出重金请孟小冬登台演出,但都被孟小冬一一婉拒,当时香港曾有家唱片公司,开出十万港元的高价,请孟小冬录制唱片,但孟小冬依然是拒绝。

她宁可自己偶尔兴起时唱上几句,也不愿意在外人面前演出,不为别的,就因为她已经是杜月笙的妻子,作为妻子,是不能抛头露面的。

而更多的时候,她都是一个人,陪着她的只有她养的三条狗。


这三条狗究竟是孟小冬什么时候收养的不得而知,可能是在坚尼地台居住时就已经有,孟小冬还给它们起了名字,分别叫做布兰迪、香槟、威士忌。

因此在当时,人们经常就会看到一个着装朴素的女子,带着三条狗坐在公园地某处,静静地看着不远处狗在嬉戏打闹,而自己,则坐在那里发呆。

一坐就是一天,没有人知道当时她在想什么。

1951年下半年时,一代大师张大千从国外来到香港,专门前去拜会了孟小冬,这一次,应张大千的请求,孟小冬破例开嗓,并将所唱的曲目灌成唱片,赠送给了张大千。

这是在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第一次唱戏,张大千为了感谢孟小冬,在临行前,特意为一向礼佛的孟小冬画了一幅佛像,两人也在分别时,合影留念。

而在1956年,一个让孟小冬惆怅半生的人来到香港,他就是梅兰芳。


梅兰芳和孟小冬曾经有过有单婚姻,但因为两人不和,最终在1933年时婚姻破裂,孟小冬选择了离开梅兰芳。

当时两人离婚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梅兰芳的养母去世的时候,按照社会风俗来说,孟小冬作为梅兰芳的妻子之一,要对其养母进行跪拜,但梅兰芳的原配夫人福芝芳却拦着不准。

这就意味着,福芝芳不愿意承认孟小冬在家里的地位,原本这个时候梅兰芳应该出来主持公道,但他却选择委屈孟小冬,劝她先走。

结果,孟小冬一路洒泪,在离开后大病一场,再加上之后发生了“张汉举事件”,最终孟小冬登报与梅兰芳离婚。

而1956年,梅兰芳由于需要带团前往日本演出,因此途径香港,两人也因此见了面,这是他们离婚后第一次见面,但都相顾无言,略作寒暄后,各自分别。

而这次见面,也是梅兰芳和孟小冬的最后一次见面。


收徒弟,是孟小冬维持生活的主要来源

1952年,孟小冬收了三个徒弟,分别是钱培荣、赵培鑫、吴必彰。

曾经的孟小冬,在京剧上的造诣极深,当时不少京剧大家都对其赞不绝口,著名的京剧大师余叔岩曾评价孟小冬说,她是当时京剧内外行中,最接近他的戏路,且最堪造就的唯一一个人。

因此,在京剧上取得如此大成就的孟小冬,自然也愿意让这门艺术更加的发扬光大,同时也是为了回报恩师余叔岩对她的栽培,所以,在1952年的时候便收了三个徒弟。

当然,孟小冬收徒弟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收,她对选拔徒弟的标准极为严格,只要那些具有天赋,并且意志坚定,同时又迷恋京剧艺术的人。

而她的三个徒弟钱培荣、赵培鑫、吴必彰,恰恰就是这样的人。

1952年春天,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孟小冬同意收三人为徒,当年4月,在香港菽园严欣祺的府上,由孙养农举香,孟小冬正式举办了收徒仪式。

收徒之后,孟小冬可谓是倾囊传授,除了在教授时极为认真以外,她对徒弟的要求也很高,规定没有她的允许,不得随意在外面吊嗓,更不允许唱那些掌握的不熟练的戏。


据吴必彰回忆,他曾经有一段,在唱念做打上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并且在观众中的口碑也很好,某次学习了《捉放曹》唱段后,自认为掌握的够熟练,就屡次向师傅孟小冬请求登台演出,但孟小冬认为他在做表和感染的神气上,还不是很到位,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因此,就一直没有答应。

通过这件事,足以证明孟小冬在艺术上的严格要求,不仅是对她自己,对徒弟也是如此。

正是因为她的严格要求,因此,钱培荣、赵培鑫、吴必彰三人深得其真传,并在后来都成为了著名的京剧大师。

之所以说收徒弟是孟小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学唱戏并非是普通百姓就能学得起的,很多香港百姓在那个年代还处在食不裹腹的阶段,哪里会有闲钱去学唱戏。

尤其是拜孟小冬这样的名师,更是一件花费巨大的事情。

而钱培荣、赵培鑫、吴必彰三人能拜孟小冬为师,自然其家境还算是不错的,因此,作为师父的孟小冬,也会因为收徒弟,能够有一定的收入,而这项收入,也足够她在香港生活了。

毕竟她的生活标准也不高,杜月笙去世后,她变得极为简朴和低调,加上杜月笙留给她的遗产和收徒弟的费用,支撑起她在香港生活,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移居台北,是人生最后的归宿。

1967年,孟小冬已经是一个60岁的老人,此时的她身体状况虽说不错,但已然是一个老人,身边需要有一个人能够照顾她的生活起居,而远在台北的好姐妹姚玉兰,伸出了援手。

姚玉兰是杜月笙的四夫人,当年正是她穿针引线,将孟小冬和杜月笙撮合在了一起,但在杜月笙去世后,姚玉兰因为一些小事,与孟小冬发生了摩擦,这才让孟小冬一气之下,搬离了坚尼地台的家,选择自己独居。

但在十几年后,不管是姚玉兰还是孟小冬,都已经是一个年迈之人,曾经的摩擦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弭无形,因此,姚玉兰在听说孟小冬生活起居多有不便的时候,第一时间选择的帮助她。

在姚玉兰的再三邀请下,孟小冬离开了香港这个让她开心又难过的地方,踏上列车,前往台北。

到了台北之后,孟小冬和姚玉兰以及其子女们住到了一起,人口众多的家庭,也让晚年的孟小冬在生活中有了一丝丝热闹。

而孟小冬来到台北的消息,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不少人专程来拜访,期间,请她登台演出的更是不计其数。


但孟小冬对此依然是一一回绝,以自己年龄很大的理由,谢绝了戏迷们。

并且,当时还有记者问孟小冬,是否会在台北收徒弟,孟小冬同样也是用上述理由告诉记者,自己不会再收徒了。

在台北的日子里,孟小冬依然是十分低调,平时大多在家静养,最主要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要么和姚玉兰的几个儿女进行打牌消遣,完完全全的是一个退休老太太的日常。

1976年11月16日,孟小冬70大寿,她的弟子以及好友纷纷前来庆贺,而在半年后,也就是1976年5月,孟小冬在家中突然晕倒,遂即送往医院抢救,但最终抢救无效,在当年5月26日晚11时逝世,享年70岁。

一代名女老生,就这样结束了她的一生。


综上所述,孟小冬在杜月笙去世后,在生活上并没有太过艰难,首先杜月笙留给她的有一笔遗产,虽说并不多,但最起码日常生活还暂时能维持,另外她在生活上也比较节俭,同时,她在香港时收徒弟也能增加她的收入,最后就是在移居台北后,姚玉兰一家也会照料她的生活起居,因此,孟小冬在杜月笙去世后,谋生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