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是啥意思?住大房子不好吗?
也不能说住大房子不好,如果家里就一两个人的话,住那么大的房子有什么用?还有,按照我们这里的说法,再宽敞再豪华的房子,要看你能不能够压得住,像一些豪华的大宅子,需要厚德载物的人才能够住得平安,压得住这样的房子,一些福薄之人是压不住的。富不住大屋的另一层意思是,就算你再有钱也不必要太张扬。
离我们家几公里的一个村子,有一座独立的徽式建筑。按理说,北方是没有徽式建筑的,这座房子建在村头上,和村子里其他房子离的不算太远,看上去是一个村子里的,但是又让人有鹤立鸡群的感觉。因为这座房子建的相当豪华阔绰:上下两层,院落宽大,高高的马头墙赫然而立。由于是独立的徽式建筑,应该说跟北方的红瓦房格格不入。每次经过这座徽式建筑的时候,我都会多看几眼,因为比较喜欢徽式建筑。
奇怪的是,来回从这座房子门口走,这座房子的大门永远是锁着的,从来没有见过房子的主人开过门。每次经过这个房子的时候,我都期待房子的主人能够坐在门口,那样我可以找个理由进去,看一下里面的格局,是不是跟真正的徽州建筑一样,也是全部的木质结构。很可惜,我从这座房子的门口经过了很多次,一次也没有碰到房子的主人。
有一次我站在这座房子门口,打量着这座北方的徽式建筑。正好有一个村民路过,我就问这个村民,为什么这家房子从来不开门?那个村民告诉我,这家房子的主人,在这个房子里住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搬走了。原因是,听说自从搬到这个房子里以后,他们家女主人就一直生病,后来又搬回老房子里去了。
穷不行远路的意思就是说。没有钱就老老实实在家里呆着得了。不是有句话说穷家富路嘛。没有钱在家里呆着,起码不需要盘缠,不用惦记着住在哪里。如果没有钱还想出去得瑟,那不是没事儿找事儿吗。在家怎么样都可以将就,就算没有钱,假如有什么事,大家都是一个村里的,都会帮助你。但是如果出门在外,两眼一抹黑,谁也不认识,万一真有什么事儿的话,没有钱寸步难行。我觉得穷不行远路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只要离开自己的家,吃住行,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花钱。不过有一条路也可以不用花钱,那就是边打工边行万里路。
在古代,就算是皇帝,所住的房间也都会很小,不仅仅是房间小,他们的床也会很小。如果去过故宫或者沈阳那个小故宫看过的话,你会明显发现,的确如此。
而且,这句俗语其实还有后两句,叫做“老不泄残精、少不识壮火”,最后一并解释。
我第一次去时,心中也是充满了疑惑,堂堂帝王,坐拥天下,每一间宫殿都是金碧辉煌,并且很高,很大,可是他们所住的房间为何会那么小,并且床也很小。
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整整有72万平方米,9000多房间,这样的地方之大,不是世界上任何的皇宫可以比拟的,然而,皇上所住的地方,也仅仅只有10平方米左右。
当然,皇帝的寝宫并不会真的只有10多平方米,面积还是不小的,就拿乾清宫举例,也有1400平方米,可是,这虽然是皇帝的寝宫,但却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区域:书房、休息处、议事厅等等地方。
而皇帝所住的地方,就很小了,只有10多平方米。这包括后来雍正皇帝的养心殿,也不过是10 多平方米。而且,我在沈阳见到小故宫里,皇帝和皇后所住的地方,也只有20多平方米。
我甚至觉得,以前皇帝真的还没有现在人所住的地方好呢。我心里肯定是充满了疑惑的。
后来,我查了一些资料才明白,这样的做法是有讲究的,叫做藏风聚气,对于住在这个卧室里的主人,非常有利,有益于睡眠,也有利于健康,所以古人才会延续这样的做法。
所住的房间,的确并非是越大越好,相反,该小,还是要小的,完全和所住之人多少来决定的,这样做就有很大的好处,适合的空间,对人的健康和心理会有有益。

住的地方小一点,其实,这是有道理的。
第一、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
卧室大小合适,会让人产生安全感。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经历,一个人走在幽深的走廊当中,特别是站在走廊中间的夜晚,我们不敢向前看,也不敢向后看,总觉得背后有恐惧感传来。
我们去到空旷的野外,会有心旷神怡的感觉,但是,我们去到一个十分空旷的大房子里,就会莫名地有一种寒意涌上心头,总会觉得有一种非常孤寂,甚至面对危险时的无力之感。
其实,这都是心理作用,我们在一个很大、很空旷的封闭空间内部时,这个封闭的空间会给我们心理上带来很大的压迫和压抑之感,但是我们人又少,没人给我们力量和心理上的支撑,面对这种压抑,会产生恐惧感。
所以,如果我们住的卧室太大,每天会面临这种情况时,心理上的恐惧肯定会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从而,也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我们都知道,如果睡眠不足,睡眠不好,肯定会影响自己的身体。
所以,所住的地方不能太大,只要合适就好,太大了,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第二、空间太大,睡眠时也会影响健康。
有没有家人告诉过你,不要在野外睡觉,对身体很不好,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其实,就是寒气会损伤身体。
如果睡觉的地方,房间太大的话,空气的流动就会剧烈起来,导致太大的空间内,空气流动会产生寒气,带走自己身体的热量。
不知道大家睡觉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头部有风的话,只会觉得神清气爽,不会难受,也很少生病,但是,如果是脚边有风的话,就会很难受,甚至是生病。
这就是我的感觉。
开窗户睡觉时,一般情况下,如果窗户正对着脚的话,我一般是不开窗户的。
特别是在北方,而且是在北方的冬天,你能够明显感觉到,如果卧室的空间太大了,寒意逼人,我认为,房间太大了,导致身体热量容易散发出去,不能维持在一个空间内,自然会变得很冷。
房间小,也是出于一个保暖的考虑。
总结:其实,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不太建议住大屋的,为了身体健康着想,无论从心理上来说,还是从实际的健康角度来讲,卧室并非越大越好,舒适最好。
如果太小的话,也会让人产生压抑之感。所以,要尽量舒适,而不是过大,或者过小了。

穷不行远路。
很多俗语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经验的总结,这句话也是不例外的。先讲一个例子吧,而且,这个人并不是穷人,还不是普通人。
在唐朝时期,有一个叫“唐璧”的人,他从长安离开,带着吏部给他的证明,去外地上任,但是,他刚出长安城不久,就被人盯上了,原来他一直让人搬着一口箱子,箱子里放满了铜钱,被人知道了。
他离开长安城不久,那些盯着他的人,就开始动手了,不仅夺走了他的箱子,还将他的证明给弄丢了。
然后,他就成为了一个乞丐,吃饭困难,想要回到长安,再向吏部要一份证明,也是十分困难,太远了,他没有盘缠,没有吃的,没有代步工具,没有人在一边扶持帮助,很可能回不到长安,人就完了。
幸好,有一个善良的老者遇见了他,救了他,一番询问下,才知道事情的原委,于是就赠了他20两银子,让他作为盘缠,回到了长安城内。
后来,又在长安城内经历了一些事情,不过,结局还算是好的。
唐璧作为一个富人,甚至还是朝廷中人,却因为一场意外,直接成为了一个乞丐,成为乞丐之后,他竟然没有办法回到长安,因为他没吃的,路上还会有各种危险,没人帮助,想要回到长安,实在是太难了。
结合唐璧的例子,综合分析一下,我以为“穷人不远行”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1,在古代,交通十分不便利,想要出一趟远门,在路上的盘缠花销就是一笔很大的支出,这并不是一个穷人可以承担得起的,所以说,穷的话尽量不远行。
2,并且就算是解决了盘缠的问题,但是出门在外,难免会碰见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比如说生病了,这在古代就是一件很严重的问题。穷人出门在外,遇见了这些问题,盘缠都还不够用,一旦生病,就成为一个大问题。
3,交通不便利,消息不发达,穷人出门在外,不像其他人一样,很难给家里写信,很难让家人知道现在自己怎样了。
其实,有人肯定会说了,以前的穷书生出去游学,出去赶考的时候,那是怎么做到的。我以为,他们有才,在路上很多人完全可以为别人写歌词和卖书画为生。
其次,他们去赶考,参加科举,朝廷是有保证的,到了每个地方,只要朝廷还完备的情况下,会对他们有一个很好的照顾,要保证他们能够到达考试的地方。
朝廷是要给他们提供住宿、以及食物,甚至是盘缠,等等。
并且,“穷不行远路”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我们一直讲究“落叶归根”,而穷人远行,到了外地,一旦出了一点事情,想要落叶归根就比较困难,首先是消息传递回来比较难,其次,没有那么多盘缠,去将他接回家中。

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
老人不能像年轻人一样那样折腾,要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年轻人身体正好,不要吃那么多进补的东西,补充太多,对身体没有什么好处的。
总得来说,这属于古人讲究的道理,就是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
最后我想说。
住的地方,不要一味求大,应该以舒适度为标准,自己感觉舒服,有益健康便好!至于穷不远行,其实,在现代社会基本上已经不存在这个问题了,相反有时候出去谋生,反而让自己变得富足起来!
农村俗语“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是啥意思?住大房子不好吗?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农村文化占据重要地位。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农村人民发扬智慧,创造了很多农村俗语,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生活的启示,可以说反映农民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也体现了农民的智慧。今天,指尖三农就和你一起讨论一则俗语,“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这句话看起来让人觉得不解,有钱人住的都是大房子,怎么能说“富不住大屋”呢?这句俗语又代表了什么深刻含义呢?
首先,我们先从字面含义上来分析这则俗语,就是说人有钱了、富裕了,不住大房子;人如果比较贫穷,就不要走太远的路。为什么呢?
一、富不住大屋
在我们的脑海中,有这样的直观的认知,认为有钱了就要买大房子、建大别墅。因为,只有豪宅才能配上自己的身份,好马配好鞍、好房配好钱,这点在中国自古到今一直如此,无论是苏州的园林,还是地方的豪门院墅,都能体现这个结论。但是,在我们这个俗语当中,并不是对原有行为的否定,而是说无论房子大小,卧室都不会太大。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去过故宫、园林等名胜古迹,房子、庭院再大,卧室都相对较小,这是为什么呢?
人们普遍认为,房子太大聚不住暖气。卧室太大,不利于打扫,容易滋生细菌,长久以往,让人从心理上觉得空虚。从古自今,卧室只是休息的地方,也是相对隐私的地方,庭院、客厅足够大,可以显得你的身份,卧室太大没有人可以看到。所有,这句俗语讲究的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健康怎么来,而小卧室住起来更舒适。以现在为例,房间小,开空调,暖气和凉气都起的快。
二、穷不行远路
虽然,我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是在古代,长途跋涉,缺乏有效的交通工具,尤其是穷人,大多都是依靠一双腿步行前往。书生上京赶考,有钱公子可以坐马车,没钱书生只能步行,有时候需要提前一两个月上路。长途跋涉,需要耗费的盘缠也相对较多,对于穷苦人而言,难以承担。有时候依托微弱盘缠,只能艰辛前行。
同时,那么远的路,离家千里,可能会遭遇形形色色的难题,对于有钱人,可以通过朋友、亲戚帮扶,但是穷人难以拥有这样的关系,即使有也不一定愿意帮忙。所以说,我们才说出“在家处处好,出门万事难”,如果不是真的万不得已,谁又愿意离家千里呢。所以,对于穷苦人来说,尽量不要走太远的路,去太远的地方,不然遇到问题可能连回都回不来了。
综上所述,农村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不同层次的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表面看是这样的意思。但是,深层次的向我们传达,无论是谁,富不骄、穷不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发表你的看法。
农村有很多俗语,有些俗语带着浓重的时代感,“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有钱了,不要住大房子,一个人贫穷则不要远行,虽然不知这俗语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拿现在来讲,显然过时了。
富为什么不住大房子?
在古代的有钱人家,住的都是大房子,那么多老婆和孩子,还有很多的下人,需要大房子才住的下,自从新中国成立后,那些住大房子的被冠宇地主的身份,然后被打压,从此好长一段时间,大多数人过着平凡的生活,有钱不敢外露,深怕被人惦记,能盖得起大房子的,显然有钱,很容易被打压,说不定落得个人财两空,所以在这期间,有钱人都过得很低调,更不敢住大房子。
穷为啥呢么不行远路?
在过去,主要以农耕生活为主,穷人一般指的都是在家种田为生的人,依靠种田,很难发财,要想发财就需要去经商或者打工,可是远离家乡去到陌生的地方,在法制不健全的年代,非常的不安全,当然不能跟现在比,现在都是汽车代步,有了火车,农民才能去更远的地方打工赚钱养家,因此一个穷人走远路去赚钱不太现实,还不如老老实实留在家乡种地更实在。
因此,这句话现在已经过时了,现在谁不想住大房子?大房子住的更舒心,农民稍微有点钱,盖了一层又一层,农村三四层的房子到处都是,没钱了就继续跑城市去打工赚钱,辛苦一辈子,只为盖一栋属于自己的大房子。
我是容姐,河北石家庄村里人。在我们这里,“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的意思是:有钱的富人,都不会住太大的屋子,穷人不会走太远的路。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难道有钱人也没钱住大屋吗?现在容姐就来说说其中的道理!
富不住大屋
在古代很多影视剧里,虽然皇上,皇后和后妃的都过着很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住的屋子却都不大。即便是大屋子,也是会用帘帐隔开的。
还有现实生活中,容姐旅游走过的很多名胜古迹,虽然建筑很是豪华,可是住人的屋子都不大。当时我曾问过导游,他是这样告诉我的:他说古代人们觉得屋子太大了,空唠唠的,没有人气。主人的屋子小了,这样人气旺。人气旺了,家庭事业才会兴旺。
穷不行远路
我们都知道,有句话叫做“穷家富路”,意思是在远行的时候,需要带够足够的盘缠,要不路上有什么事情,就会搞的措手不及。而穷人没有足够的钱财,如果远行,在路上有什么事情,就会没有法子应对,因此也就说穷不远行了。
每次说到这些俗语的时候,都会让我对我们的祖先生出深深的佩服之情。他们总能用他们的智慧,总结出很多道理来。不过现在有些人,即便是穷,也会穷游的,而且是很远的远游的。你说是吗?
先来说说“富不住大屋”,其意思是有钱了也不要花钱建大房子,尤其是卧室不能太大。这一点有些人可能不理解了,有钱了住大房子不是更舒服一些呢?如果大家喜欢旅游,去过一些古代的名胜古迹的话,就会发现古代的有钱人虽然房子很多,但是每一间房子的面积都不算太大,特别是卧室的面积不大,常常也就十平米左右。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房子过大了,就会显得空旷,并且冷清。古人认为有人长期居住的房间里都是有阳气的,而房子太大了,那人的阳气就不能充满整个房子,这样屋子就会有点冷清,甚至会凄凉。这样也确实如此,一个房子里如果就住几个人,如果胆子小的人真的会感觉到害怕,整天住着也会想东想西,住不舒服对身体健康自然不利。而且房间过大了,那打扫起来也比较麻烦,到处会落满灰尘,这样不利于保持房间的清洁,而灰尘中又会滋生一些病菌,这对健康也是不利的。所以古人才有了“富不住大屋”的说法。也有人说,这是古人一种财不外露的体现。不管从哪种角度来看,都是有几分道理的!“穷不行远路”的意思是说,如果自己经济比较紧张,那就尽量不要出远门,走远路了。在过去交通没有今天便利,如果要出一趟远门的话,是非常麻烦的,舟车劳顿身体很容易吃不消而生病。如果自己经济条件好一点,还可以坐马车或者是坐船,而没钱的话就完全是依靠两条腿了,这样长途跋涉、劳伤筋骨,身体很容易吃不消而生病。在民间有着“久走伤筋”的说法,确实长途跋涉、风吹日晒,身体很容易因为风寒湿邪的入侵而出现各种毛病。这句俗语其实还有下半句,同样是和养生息息相关的,并且更加经典,即“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住大房子好,是现在,古代则不同。现代人喜欢住的大房子与古代的大房子有质的区别。古人“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古人认为住大屋人丁不旺,在家千般好,出门事事难。
在古代,是一家一院的,古人盖房子时,房子大小间数与院落是有一定比例的,鲁班经上有标准,不能违犯规距的。因此,住大屋的人,院落肯定很大,房间众多,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会有很多空房间,以前,农村野生动物如狐狸,黄鼠狼老鼠野猫等多,会进入多年无人居住的房间,空旷让人不适。再一个0因为古人认为,住大屋的时间久了,人丁不旺,在家万般好,出门事事难。穷人本来没有钱,而出门处处离不开钱,因此,没有钱尽量不要外出,免得作难。
古人通过生活实践中发现,兔子,老鼠,狗,猪这些住在拥挤洞穴中的动物,后代众多,而狮子和老虎等在矿野和巨大洞穴中的动物则后代较少。
人也一样,过去的穷人小家小院,而孩子众多,而大户人家,则子孙后代不旺,特别是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传来传去,一个儿子也生不出来了。同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是靠阳气生存活,一个人,特别是休息睡觉时,如果在一个充满阳气的地方,人就有安全感,如果在一个空旷毫无生气的地方,就会恐惧,害怕。空间小了,阳气容易充满,有益身心健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气。
因此,古人住深宅大院,要雇佣一些佣人,即是帮工,又增加人气。
“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说有钱不要住大房子,没钱不要出远门。但是,我们也不要太迷信俗语,有些俗语也不一定就是对的。
“富不住大屋”。综观历史,历朝历代帝王将相谁不是住大屋?财主乡绅谁不是住大屋?现今社会的富豪谁不住高楼大厦,住别墅?
“穷不行远路”。尽管出门在外,吃住行都得花钱,无钱寸步难行。但是,历代穷人,如遇天灾人祸不远逃,在家等死吗?所以,逃荒要饭,离乡背井者随处可见。据《家谱》记载,我这族人就是从四川眉山逃难至此。现在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谁不是因没钱而远行谋生?我们村里的新房,绝大多数都是靠在外打工攒钱修建的,有的还由此成了企业家。
所以,我认为“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不符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