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首先是孩子们生活的场所,其次才是实现教育的目的所在,这句话怎么理解?
这句话定位不是太准确。我的理解是,幼儿园首先是儿童玩耍、快乐的活动场所,其次才是生活的场所、教育的场所。
幼儿园的主要职责,是为儿童提供比家庭更为良好的环境,更加优质的师资和设施,更加和谐的同龄群体,更加严密的安全监护,让孩子们在这个大家庭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团结友爱的品质和对事物常识的兴趣。老师们起着引导启发作用。过早过多地传授知识,违背儿童特点和成长规律,必然是拔苗助长,得不偿失,既对儿童的发育成长不利,也给今后的学习发展留下隐患。
健康的饮食营养是必需的,教育引导也是必要的,但没必要给儿童设置过多的条条框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循序渐进地激发智力思维是关键。那些重生活、重教育,单纯看在幼儿园长了几斤、胖了多少,或者识了多少数、认得多少字,背了多少诗文等等,一句话,用教学成绩论英雄、评价幼儿园,是不可取的。
对于幼儿来说,在生活中学习,体会,在游戏中领悟感受。看看孩子在幼儿园的作息就知道,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吃饭睡觉游戏,课程每天基本上午一节课,下午一般是手工。
这也是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3-6岁,是秩序习惯形成期。这个阶段孩子学习集体生活,学会遵守纪律和行为约束。这也是幼儿园的重要目的,教育是在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潜移默化的产物,不是单一的和最重要的元素。
研究表明幼儿阶段感受到爱和帮助以及赞赏,更有助于青春期的的顺利渡过。所以幼儿园首先是孩子生活的场所,其次才是实现教育的目的所在。在这里学会生活了,教育顺理成章的就达成了。
我是家庭教育指导师,@明星学子导师 ,很高兴受来回答这个问题。
幼儿园“先养后教”的观点不科学,人为地割裂了“养育一体”的观念和过程。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一般来说年龄在3-6岁,处于人生中最为初始的蒙学阶段,孩子的语言、心智、行为都讲为一生奠定基础。我们所坚持的“养育一体”,就是在这个阶段,要把“育”融入“养”之中,“养育一体”。举个三个例子来说:
例一:孩子还在哺乳期时,母乳喂养这是实实在在的“养”,喂养的同时,妈妈就会提醒宝宝不能使劲咬疼乳头伤害妈妈,而且,教育孩子有感恩之心。这是“养育一体”。
例二:爸爸妈妈都希望宝宝干净卫生健康成长,孩子饭前便后都要提醒洗洗小手或者进入人多的地方戴上口罩,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卫生习惯,这也是“养育一体”。幼儿园里这样的“育”体现在各个环节。
例三:爸爸妈妈每日接送孩子入园出园,孩子见了老师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早”,告别父母时也会说“爸妈再见”,这也是“育”,礼貌意识和行为的教育。
所以,我们坚持幼儿园“养育一体”、“寓教于乐”,不存在“养”、“育”先后顺序问题,简单割裂两个过程也是非常不科学的。当然,幼儿园在教学内容上,不能“小学课堂化”、“小学体系化”,那样会超出孩子的接受能力,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和伤害。
幼儿园首先是孩子们生活的场所,其次,才是实现教育的目的地所在。如何理解?
这句话理解并不难,这句话道出了幼儿园的特殊性,但这种表述方式是有误的,二者并不是分开的。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幼儿园是孩子们生活的地方,但是孩子们的生活无处不又是渗透着教育,孩子的教育活动就是生活,日常生活是孩子学习的重要途径。
孩子是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教育的生活话
幼儿园不是像小学一样,学习知识的地方,而是要兼顾孩子身体的照顾的地方,孩子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是每个幼儿园必须放在第一位的。
幼儿园的孩子由于身体还没有完全的发育成熟,又特别的稚嫩,所以,老师要特别重视他们的身体的照顾,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合孩子生活和发展的环境。
新《纲要》指出:
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快乐的童年生活最现实的表现就是儿童每一天的具体生活,而学前儿童生活的表现也是判断、衡量和判断他们学习和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3-6是孩子重要的发展时期,是孩子学习和成人的准备阶段,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阶段。
“幼儿园首先是孩子生活的地方”反应出了人们对孩子保育这方面的重视,这种理解是正确的。
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教育的生活化,学前儿童教育必须是保教并重的,必须寓教育于孩子的一日生活之中。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结合的地方,日常生活是孩子们学习的途径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即是贴近孩子生活来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
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大部分学习是生活化的,是日常生活的本身,孩子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教育的价值,都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出发,加以充分的组织和利用。
比如我们不要仅把孩子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生理需要的过程,更要把它看成以此为机会,使孩子相关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生活中无处不渗透着教育。
只是,人们习惯性地把教育理解成为只是学习知识,所有有些幼儿园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大肆教孩子拼音识字,小学化严重,这是我们对教育片面的理解,知识学习可以说知识教育的小部分而也,并不是全部。
幼儿园的教育是随机性的,关键在于老师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有灵敏的反应能力,随处都是教育的契机。
每个问题背后,都藏着一个未曾被我们发现的成长秘密,遇见问题,遇见成长!
嗨!我是时光小兜,在职幼儿教师一枚。欢迎关注噢??
科学育儿,拥抱问题,与爱共成长!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正规教育的起点,对于孩子们的生活和教育不应该分开而论。生活的点点滴滴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这就需要接受教育,幼儿教育的内容又包括着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一点都需要幼师的耐心引导,特别是如何让孩子玩得更开心则是一门大学问。所以生活与教育相互交融,不分主次。
孩子们在幼儿园,应该是以玩为主。开开心心、无忧无虑的玩,让孩子们快乐的度过幼儿时期,这应该是幼儿园时期的重要内容。我不建议让孩子们在幼儿时期,过早的接触学龄期教育。还给孩子们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的真正幼儿期。
很高兴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首先我对这个说法是持肯定意见的,古人有三岁定终生的说法,大概同此说法有相似道理,因为人类社会是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群体当中,而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又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在相同群体中更容易形成共同认同的一致性,尤其是处于认知朦胧,心智发育成长初期的幼儿,他们在同龄人中不会因为无知而不耻与下问,也不会因为个性有别于其他同龄儿童而任性,从而保持求知的欲望,以及社会规范的认知与认同,形成良好的社会同龄人心理,适应和认知社会生活的基本常识和规则,所以说幼儿园首先是一个幼儿群体生活的场所也就不无道理了,至于能否实现教育目的,由于个人 师资及环境条件的差异,教育效果自然也会有所不同,但只要有了健全健康的社会心理及融入社会的基本技能,这些差异随着今后学习和工作环境的改善,也是可以随之改变或者找到适合自己的立足之处的。
幼儿教育?中?生活和?教育?不分先后?主次?,而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国内外?著名的?幼教专家?们?早就提出过?“幼儿园是?孩子的?生活场?”这样的?观点?。幼儿园生活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共同体验的生活,而不是让教师把自身体验直接告诉幼儿,或出于安全考虑代替幼儿去体验。
幼儿园?教师要善于把教育意图或教育目标与内容隐含在环境中,使每个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机会。这就是说,应该把幼儿园变成让幼儿体验自身生活的实践场所。幼儿教育的内容与手段应从幼儿的真实生活出发,充分考虑幼儿?生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不要?人为地将幼儿园教学和生活割裂开,这样?非常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是一个哄小孩的好场所,但是幼儿园责任是很大的,不但教育孩子们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承担起他们入学前的基本教育。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幼儿园的职能就是要有足够的场所和玩具,让孩子们有序的玩乐,在玩乐的同时也要让孩子们懂得讲究卫生,热爱生活,智能启发,甚至具体到孩子们的衣食住玩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幼儿园老师倾心教育。
所以,幼儿园是孩子们入学前的预备班,应该让孩子们懂得基本的教育方式和生活状态,从而可以让孩子在入学后得到更好的适应环境和成长。
你好!我是宏博有梦,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幼儿园首先是孩子们的生活的场所,其次才是实现教育的目的所在,这句话很好理解。
生活场所
孩子们刚刚上幼儿园,他们过去并不只是单纯的上课。他们首先要在里面学习如何生活,如何跟小朋友们相处,如何整理自己的小床,如何自己穿衣服,如何自己上厕所,如何整理自己的小衣物,如何摆放自己的小板凳,如何放置自己的小牙杯……他们在里面吃早餐、吃中饭,睡午觉等等。他们在学校外面所进行的衣食住行,在学校里面都要经历与接触。所以幼儿园之所以为幼儿园,其首要的功能,就是要提供给小朋友们生活,提供给他们的生活场所。
教育目的
只要你的孩子上幼儿园了,你就能知道幼儿园里的教育情况。我女儿去年下半年刚幼儿园小班,在学校里的拜师礼、小小运动会、日常学习等等,都是教育学习。今年因为疫情原因一直还没上课了,现在他们有的是每天老师讲一个视频,教他们学游戏,或者学个小知识。在家这段时间,幼儿园起的作用就是教育。在幼儿园里面学的东西不是很多,但是他们在里面学会如何生活,如何跟小朋友们一起相处。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我是宏博有梦,欢迎关注。
不太理解这句话。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孩子开始学着社交,学会融入集体,学会遵守规则。幼儿园是给孩子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认知,绝不仅仅只是生活场所。但是幼儿园不适合学太多课本知识,却是除了加减乘除,学习别的知识更好的途径。
自然规律是要循序渐进的:
家庭生活→群体生活→社会生活
孩子们进幼儿园之前一直处在家庭生活的环境中。幼儿园是群体生活的开始,在幼儿园里可以学到更多:尊师重道、竹马之交、有福同享、齐心协力…等,有了优良的道德品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