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晋国名将先轸全歼秦国大军,做到战无不胜,为何最终主动自杀?

提问时间:2023-07-05 11:28关键词:秦国,名将

晋国名将先轸全歼秦国大军,做到战无不胜,为何最终主动自杀?

点赞1、汉中市 网友:冬日彩虹

先轸是春秋时代最伟大的将领之一,指挥了两场划时代的战役。其一是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国,为晋国霸业奠定基础。其二是指挥崤之战,全歼秦军主力,一战解决心腹之患,在此后一百年里,秦国一直被晋国压制着。

然而,先轸最后的结局却令人非常意外,在与白狄的作战中,他以自杀性的冲锋终结了自己的生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元帅,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死去呢?

这还要从崤之战说起。

第一,先轸向晋襄公啐口水

崤之战,晋国全歼秦师,俘虏秦国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但在善后事宜上,晋襄公却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当秦军大败、三将被俘的消息传来后,晋文公夫人文嬴非常震惊。文嬴既是晋文公的夫人,也是秦穆公的女儿,她想方设法,要营救孟明视等人的性命。

文嬴对晋襄公说:“秦国与晋国原来关系很好,都是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个人,从中挑拔离间,使两国关系恶化。如今三人打了败仗,秦君恨之入骨,巴不得吃其肉喝其血。不如把他们交给秦国处置,既能让秦君杀之解恨,又可显示晋国的宽大。”

晋襄公刚刚继任君位,政治经验上欠缺了一些,给文嬴一糊弄,就糊里糊涂地答应了。文嬴以最快的速度释放了孟明视等三人。

这么重大的决定,晋襄公居然没有跟总司令先轸元帅打招呼。先轸问起对孟明视等人的处置意见时,晋襄公说:“因为文嬴夫人强烈要求,寡人已经将三人释放,让秦国人去惩罚他们。”

先轸听罢气得浑身发抖,暴跳如雷,也顾不上形象,开口便骂:“将士们在前线以生命相拼,才把这几个秦军将领活捉。现在你凭那个婆娘几句话,就把他们给放走了,长敌人士气,灭自己威风,晋国离灭亡不远了。我呸——!!!”说罢就当着晋襄公的面吐口水。

第二,由于对国君无礼,先轸深感内疚

先轸是晋军中最有才干的将领,是城濮之战和殽山之战两大经典战的组织者和策划人。他的才智使晋文公把他从下军副司令的位置一举提拔为三军总司令,他也不负重望地成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名将。先轸是典型的晋国武士,身上充满责任感与荣誉感,因为晋襄公放走了孟明视等人,他大发脾气,并当面吐口水。事后他深感后悔,认为在君主面前如此无礼,有违武士之道,罪不容赦,内心非常愧疚与自责,深陷一种不可自拔的精神病态中。

今天的人很难理解古代“礼”的精神,礼的最高体现就是忠君爱国。为了让大家更理解先轸的所作所为,我这里再举楚国将领鬻拳的例子,可以作为一个参照。

鬻拳是楚文王时代的将领,他曾经在一些事情上与楚文王意见相左,楚文王不听他的建议,他一怒之下,操起一件武器,威胁楚文王。楚文王见他动真格,心里有些发毛,就只好顺从他的意见,事后鬻拳说:“我用武器威胁君王,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为了谢罪,他自残双腿。

先轸与鬻拳都是古代武士精神的代表人物,他们不盲从君主,当君主做错事时,他们甚至会以威胁、吐口水的手段表示不满。然而,他们又会自动为冒犯君主而选择自我惩罚,这种精神,是现代人所难理解的。

第三,先轸选择自杀性冲锋

当然,先轸大可以自杀谢罪,可是这样死未免死得不太光荣,于是他选择在战场上战死。

殽山之战后不久,白狄的军队入侵晋国。虽然这次入侵被晋国军队击退,可是在战斗中,却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晋军元帅先轸竟然以一次自杀式的冲锋终结了自己的生命,他最后的话是:“我是一个普通人,竟然在国君面前无礼,又没受到惩罚,可是我必须要惩罚自己。”他脱去盔甲,冲入敌阵,最后死在乱兵之中。

先轸智慧超群,深谋远虑,恪守一名武士的信念,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有违武士的道德标准后,他毅然选择了战死沙场这样一种特殊的赎罪方式。这一方面体现出其个人完美的人格追求,另一方面给人留下无尽的惋惜。

点赞2、江门市 网友:佣兵天下

《原创》先轸死因

七律

晋国先轸将帅才,

忠君爱国血灌身。

为国有骂王妃胆,

怒吐吐沫溅王身。

转身自愧不敬罪,

唯有一死表忠心。

解甲力和秦兵斗,

血洒疆场笑归阴。

农安县高纪元

2021年9月5日

点赞3、漳州市 网友:晨曦骄阳

不知道为什么,作为春秋时晋国百年霸业的最大推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让“兵不厌诈”思想成功在战争中运作的军事天才,先轸并没有得到他在历史中应该有的待遇。

《史记》没有为他单独列传,《左传》对他的描述寥寥数笔,后世的史学家们也选择了对他自动无视,最终造成的结果是,现在很多人竟然都不知道历史上曾有过先轸这么一号人物。

关于先轸年轻时期是怎样的,史书上已经无从考证,不过他应该是晋文公重耳年轻时候的铁杆死党、是臣也是好兄弟。他跟随重耳流亡在外,这一流亡就是十九年。

重耳借秦军回国成为新任国君后,先轸也跟着鸡犬升天,成为晋国第六号人物,为“下军佐”。先轸的军事才华第一次得以发挥,是晋对楚的战争。

中原诸侯眼中的“南蛮”楚国,此时嚣张到了极点,一代枭雄楚成王,带着他的军队兵峰直执中原,所向之处,诸侯无一能挡,好不容易楚了个有骨气的宋襄公,稍微反抗,也被打得哭爹喊娘。

从南而被、蔡、陈、许、郑、曹、鲁、卫等诸侯皆臣服于楚,最后只要搞定宋,就快要直接和齐晋两大巨头正面对决了。

当时的齐国,随着齐桓公的陨落,陷入内乱之中,根本无法抗衡强楚。这个带领中原诸侯直面楚国的艰巨任务,最终落到晋国的头上。

关于是否出兵,先轸是这样对晋文公说的:

当年我们流亡的时候,宋国曾经帮助过我们,现在楚军围宋,宋国危在旦夕,我们应该出兵攻楚救宋,成就一番霸业!

晋文公犹豫了,他也想弄个霸主来当当,只是晋宋之间还隔着曹、卫两个小弟,劳师远征,有侧背遇敌的危险,况且楚军实力强大,正面交锋也没用必胜把握,很难搞啊。

先轸一笑,这很好办,我们可以先去打曹、卫、这两个小弟被凑,楚王必不能坐视,如此,宋国之围自解。

先轸不愧为晋国第一大兵法家,这个围魏救赵的妙计,后来被孙膑给发扬光大了。

晋国遂发兵曹、先轸这一次采取了闪击战。

先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到卫邑五鹿城下,守军措手不及,陷入惊慌之中,紧接着,先轸在城下山林中插满军旗,来了一招风声鹤唳,卫军被漫山遍野的旌旗下破了胆,先轸轻易攻克五鹿城。

恰在此时,主帅中军将邵毂病死在军中,正好给先轸上位的机会,晋文公大笔一挥,连升先轸六级,任命他为中军将,统帅全军。

战略要地五鹿没了,卫都楚邱彻底暴露在晋军面前,在先轸的强大攻势下,卫国投降,曹国君主成为阶下囚。算下来,晋军从出发,到攻下曹、卫,一共才花了2个月。

再接下来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晋楚城濮之战,这一战先轸智计无双,不可一世的楚军在城濮损兵七万,大败而逃,楚国霸业自此终结,晋国霸业自此开始。

晋国霸业已成,自然来想要东进中原称霸的秦穆公的敌视,曾经资助晋文公并嫁女给他,为的是干涉晋国内政,谁知晋国已经成长到威胁到自己霸业的程度,秦晋之间为霸业必有一战。

公元前628年,一代霸主晋文公去世,太子欢即位,是为晋襄公,恰好这时候郑国的郑文公去世了,秦穆公觉得机会来了,不顾老臣蹇叔反对,发兵三万东进,远征郑国。

这是一次极其愚蠢的军事冒险行动,秦郑之间,千里之遥,路上还要经过险峻无比的崤 函古道,随时有被敌人伏击的危险。

秦军历经千辛万苦,通过崤函古道,却发现郑国早有准备,无奈之下只好顺手灭掉小国滑国,算是回去好交差。

秦军灭滑,弄出了很大动静,晋国想要发现不发现他们都难,于是先轸提议,秦军劳师远征,正是上天赐给晋国的良机啊。

就这样,晋国出兵,在崤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秦军三位主将被俘,三万将士全部阵亡。

先轸的这一战,一定程度上改编了历史进程,至此,秦穆公东进中原的战略意图正式宣告破产,只能朝西戎少数民族地区扩张,此后,春秋一世,秦国始终被晋国牢牢压制,无法越过崤关半步。

先轸押送三个秦军主将回国,但令他想不到的是,年轻的晋襄公竟然架不住庶母秦女怀赢得劝说,把三将给放了!

先轸那个气啊,他质问晋襄公,气急败坏地当着晋襄公的面朝地上吐了一口唾沫,跺脚怒道:

我拼死拼活才捉到他们三个,你竟然因为一个女人的一句话就放了他们,纵虎归山,前功尽弃,我们晋国总有一天要毁在你的手里!

责骂国君不说,还吐口水,这个事情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搁那个国家都是个死罪啊。出乎意料的是,晋襄公没有追究,但心里有没有厌恶先轸,想着找机会干掉他就不知道了。

国君虽然没有追究,但耿直的先轸后来反思自己的言行,他很后悔,对自己当时的冲动行为十分懊恼。

于是,先轸出于自责,主动辞去了元帅职务。

事情到了这里还不算完,四个月后,晋国与白狄交战,先轸率军又一次大获全胜,连白狄的酋长都被俘虏了。

然而眼看着胜利在望,先轸突然独自一人单骑驰入敌军,搏杀数十名狄军士兵后,脱去重铠,以身受箭,最后被敌军乱箭射死。

先轸用世界上最壮烈的自杀方式完成了对自己的惩罚,他心底里始终无法原谅自己朝晋襄公吐口水的恶劣行为。

一个普通人在国君面前放肆而没有得到惩罚,怎么敢不自己惩罚自己?所以我借翟人之手自裁,代替君讨。

先轸在遗书中这样写道。一生未尝一败的春秋第一名将就这样以壮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点赞4、曲靖市 网友:べ繁星つ

春秋时期的晋国元帅先轸,堪称中国兵法的老祖宗,直接改变了传统的牛角力般的作战方式,在规定追敌溃军不能超过五十步的年代,先轸运用各种后世兵书才能见到的战术,连破楚国、秦国等强敌,未尝败绩,称其为一代战神也不为过。

在大胜之后,先轸却只身杀入敌阵慨然捐躯的死法更是震撼人心,他为谢罪而死,为心中“守礼”的信念而死,或许有人认为他的行为很愚蠢没有价值,但是先轸用自己的死让想懂的人懂得了,为什么后人会习惯说“人心不古”,什么是“春秋大义”的凛然正气。

不弃不离逃亡二十年

关于先轸,《史记》第一次提到他,就说晋文公重耳从小就喜欢结交“士”,十七岁时认识了五名贤良之士,其中之一就是先轸。“士”就是春秋贵族中的知识分子,贤士则是说志行高洁、才能出众。

(春秋时期地图)

后来,晋献公的妃子想让自己的儿子继位,于是设计害死了太子,逼得公子重耳远遁他国,跟着重耳逃亡的就是这五位贤士。

在宋国、楚国、秦国等的帮助下,逃亡近二十年后,重耳回国继位,是为晋文公,他励精图治,终于让晋国富强起来。

当时的形势是,作为春秋霸主的齐国已经衰退,能够有机会当上诸侯霸主的,无非是晋国、楚国和秦国。

楚国不甘心一直被中原视为蛮夷,于是决定北上中原,楚国的第一个大目标就是宋国。宋国是晋国的小弟,楚军来犯,宋国立刻向晋国求援。

晋文公很犹豫,因为楚国要比晋国强大,而且晋国离宋国很远,中间还隔着楚国的附庸国曹国和卫国。这时候先轸说话了,他先说,宋国对您有恩,你必须报答。然后说宋国是因为向我们靠拢才得罪的楚国,不救的话,天下诸侯怎么看我晋国?而如果我们救下了宋国,那么必然在诸侯国中树立起威信来,这是我们称霸的基础。晋文公听了就决定出兵援宋。

晋国是上中下三军,一开始先轸是下军的副将。不过还没开战,中军主将就去世了,于是先轸被任命为中军主将,一代名将就此登上舞台。

诱敌深入 聚而围歼 各个击破

为了对付强大的楚国,先轸采取合纵的办法,就是让宋国去重金去请求秦、齐两大国的帮助,两国答应调停后,又设计激怒楚国,使得两国在楚国那里丢了面子,自然就站在了晋国一边,至少是不会让晋国腹背受敌。

楚国围困宋国都城,先轸就如后世的“围魏救赵”一般,你打宋国,我就打你的附庸国卫国和曹国。先后夺了卫曹两国大片地盘后,楚王见事不可为就退兵了,留下子玉留在宋国,但告诫他不要和晋国交锋。

楚王虽然退走了,可是宋都还在子玉的围困之下,于是晋国继续发兵。

两军对垒,晋军最开始就是有名的“退避三舍”,这点也看出,诚信是当时的道德准绳。没想到子玉仍然率大军追了上来,于是双方会战于城濮。

(先轸一战成名的城濮之战)

楚国也是左中右三军,当时的战争习惯于摆开堂堂正正之兵互相对撞,一方撞输了就完事。可是这一次,战争方式彻底被先轸改变了。

楚国的右军是附庸国拼凑出来的,于是先轸先出下军,没什么士气的楚军右军一下子就被打散了。

而面对楚军左军主力,晋国的上军竟然做出了不敌后退的姿态,还用树枝拖地等等弄出烟尘,整的像是晋军已经争相逃窜。楚军哪见过打仗还玩花招的啊,直接中计,随即楚国左军被晋军合围,溃败。

见左右二翼都被各个击破,子玉率军撤退,城濮之战告终。

晋文公说先轸的功绩,“吾用之以胜。”

这一战使得原本已经大踏步入侵中原的楚国不得不退回了南方,无力再与晋国争霸,晋文公成为春秋霸主。

史上第一场扎口袋的伏击战

因为“秦晋之好”的缘故,秦国没有与晋文公争春秋霸主之位。可是在城濮之战4年后,晋文公去世了。

也许是等当霸主等得太久了的缘故,可以说是晋文公尸骨未寒之际,秦穆公突然发兵东进,途经晋境,要灭掉郑国,但是为郑国一牛贩子所骗,以为郑国有了防备,最后改弦易辙灭了滑国。

得知秦国千里奔袭的事后,晋国就开会研究了。虽然都认为秦国这是在挑衅晋国霸主地位,但是老臣说,秦国的恩情我们还没报答呢。

这时候先轸提出了反对意见,“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意思说,秦国没有伤心我们的伤心,反而趁机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太无礼了。于是刚刚继位的晋襄公同意出兵,并穿着丧服监军。

(灭秦军三万的崤之战)

接下来的就是中国有史以来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伏击战。

晋军在秦军回师必经之地崤设下了埋伏,崤之地是殽山中的一条狭小通道,这次设伏也就是扎口袋战术了。晋军将这东西崤山间通道两头一堵死,三万秦军无一人得脱,三名主将全部被俘。这种战术,《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用的最多。

忧心国事 君前狠狠吐了口吐沫

这场战争获胜,保住了晋国霸主地位,但是却成了先轸身死的一个导火索。

晋襄公的母亲是秦国公主,听说了俘虏三名秦国大将的事情后,就找到了晋襄公,说,这等丧师辱国之辈,秦穆公一定比你还恨他们,为了不破坏秦晋的关系,你还是放了他们,让秦穆公去惩罚他们好了。

晋襄公一听也对,就把三人放了。

先轸得到消息后,马上就来找晋襄公,说,我们晋国将士花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少牺牲才抓到这三个人,你怎么能听从一个妇人的意见就把他们放了呢?你觉得是自己心肠好,在秦国那里只会觉得你怕了,长敌国志气,亡国之日不远了!

先轸是有先见之明的,《史记》说,三年后,三名被俘之将一雪前耻,夺了晋国土地而还。

先轸虽然属于是忠于职守为国着想,但是话有些冲动,也对晋襄公的母亲不太礼貌,不过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先轸居然当着晋襄公的面吐了一口吐沫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虽然晋襄公没有对先轸做出什么处罚,但是先轸自己却一直有愧在心。

脱却铠甲 独闯敌阵 从容赴死

秋天的时候,狄人(也做翟人)进犯晋境,先轸请命出征。

这一次,先轸仍是先在箕地山谷中设伏兵,然后大破狄人,狄人首领被直接射杀。

胜负大局已定,但是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在派人向晋襄公报捷之后,先轸竟然独自驾着战车冲入了还在四处逃窜的狄人之中。

冲入敌阵前,他说,“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

也就是,我在国君面前失了君臣之礼,国君不降罪与我,那么我就自己惩罚自己好了。

认为自己失了君臣礼仪的先轸,抱着必死之心脱掉了盔甲后在狄人中左冲右突,狄人一时不可抵挡,于是“围而射之”。春秋时期最先绽放的一代名将就此魂散沙场,用生命赎了“失礼”之罪。

结语 春秋之“士”有大义

也有十分客观的人认为先轸是一个应该让后人引以为戒的罪人,

比如刘向就在《说苑》中写道,“羞小耻以构大怨,贪小利以亡大众;春秋有其戒,晋先轸是也。”

这种议论,是针对先轸主张出击秦军而产生的一系列后果,比如秦晋交恶,比如晋国三面受敌因而分裂。但是却忽视了春秋时期“士”的精神。

经过数百年礼仪熏陶的贵族之“士”,是有着道德自律和追求人格完美精神的,以“守礼”为准绳,以“君子”自居。春秋时期本就是“无义战”“礼乐崩坏”的前期,但仍有着先轸这种有着“羞耻心”、恪守礼法的“士”,实则难得,理应叹服。

至于值不值得,不过是各抒己见。就像是对于楚霸王项羽。含着金钥匙出生在扬州一玩十年的杜牧说,“卷土重来未可知”,而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弱女子李清照却在大宋衣冠南渡后发出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点赞5、麻城市 网友:乱战情魔

晋文公执政期间,设立了“三军”制度。公族分支先氏因为先轸拥戴晋文公有功,成为了最早的晋国六卿之一——晋文公重耳少年成名,身边有五位非常有才德的朋友,先轸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晋文公的“发小”,先轸不仅在晋文公逃亡他国时忠诚追随,晋文公回国即位后,先轸更是为缔造晋国的“霸主”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先轸领导的第一战,是闻名史册的晋楚“城濮之战”:

继周王室式微,齐国历齐桓公一代而衰,秦国偏居西北、尚无资本在中原安身立命后,晋、楚两国,成为了图霸中原的角逐者。 公元前633年,为扼制日益强大的晋国,楚成王率陈、蔡、郑、许联军攻宋,宋国不敌,派使者求晋国出兵求援。



晋文公年轻时曾逃亡到宋国和楚国,受过两国的恩惠,所以对是否救援宋国一事非常纠结,便召集了先轸、狐偃等肱骨之臣共同商议。先轸认为如果晋国不出兵援宋,会直接影响到晋国所树立起的威信,不利于以后称霸,所以必须出兵。此议深得晋文公和其他大臣赞同,晋国发兵,先轸以下军佐的身份出征。

晋国军队一路高歌猛进,在先轸的率领下(晋国出兵不久后,中军将郗縠去世,先轸接任中军将)连下曹、卫二国(晋国与宋国中间隔着的小国,为楚国附属国,晋国借道不从后,乃挥军攻克),并设计稳住了齐、秦两国,楚成王见势不妙,率军撤回楚国,留下大将子玉领兵,驻扎在宋国,并交代子玉不要与晋国开战,子玉不服,“城濮之战”开打:

交战中,晋国主动后撤九十里地,既兑现了当初晋文公承诺楚成王的“退避三舍”的诺言,又占据了有利地形,一举两得。楚军轻敌,最终大败!晋国一战奠定了中原霸主的地位,晋文公被周天子册封为“侯伯(诸侯之长)”!



四年后,晋文公去世,秦国君主秦穆公趁晋国国君新丧,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名将不远千里领兵攻打郑国,严重威胁了晋国的霸主地位。晋国君臣经过商议,决定出战秦国。最终,先轸在崤山一带设伏击败秦军,秦军三万人全军覆没,三位主将被俘。



崤之战,令秦国东出计划破产,只能向西扩张。晋国的霸主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孟西白”三将虽身陷囹圄,但命不该绝。因为晋襄公的嫡母怀嬴为秦穆公之女,不忍看到两国过分交恶,就力劝晋襄公释放了“孟西白”三将。

先轸知道此事后,在晋襄公面前发飙了:牺牲了那么多将士的性命,才抓回这几个重要人物,你怎么就轻易地把他们给放了呢?先轸越说越气,最后当着国君的面啐了口唾沫,扭头就走。



晋襄公幡然悔悟,不仅没有怪罪先轸,反而主动向先轸道歉。晋襄公的让步,让先轸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更加愧疚。

同年,白狄进犯晋国边境,被先轸领兵痛击,晋国大获全胜。但在最后一刻,先轸突然单骑冲入狄兵阵中,接连杀死很多狄兵后被乱箭射死。

先轸终究没能饶恕自己,君臣尊卑有别,自己以下犯上,是违背了伦理纲常的。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先轸是那个时代一颗璀璨的星,其表现出来的邦交谋略和军事水平,相比较同时期呆板陈旧的思想,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其忠勇节义,亦可歌可泣!

点赞6、安丘市 网友:冷月寒光

强大的先轸

先轸确实非常强大,如果他不自己求死,真不知道谁能在战争中将他击败并杀死。他是第一位同时拥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

历史书上著名的城濮之战,就是先轸作为主帅的成名之战,留下的“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甚至名字比先轸本人还要大得多。还在崤之战中这一举全歼秦国大军,并抓住了秦国三名主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为俘虏,而先轸的死就和这三名俘虏有关。

妇人之祸

当时的晋国国君是晋文宫重耳的儿子晋襄公,而晋襄公的嫡母怀嬴则是当时秦国国君秦穆公的女儿。为了缓和秦晋关系,怀嬴求晋襄公能把那三个俘虏放回国,晋襄公也就同意了。

可是,这事儿让先轸知道了以后,可就不仅仅是不开心那么简单了。先轸跑到晋襄公面前,怒道:“我们的将士用的是生命和血的代价才换来的生擒敌方主将,却因为一个女人的话转眼间就给放了。你这不是长他人志气,灭我们自己威风么?我看啊,大晋国就要毁在你手里了。”先轸越骂越气,越气越骂,最后竟还狠狠地啐了一口唾沫,然后直接就走了。晋襄公被先轸骂得也后悔了,可想再把俘虏抓回来,也来不及了,他只好又去跟先轸道歉,自己做得不好。


一心求死

晋襄公这么一客气,先轸反倒也觉得自己做得太过了,越想越自责。于是,在后来一次对狄国的战争中,打败狄国后,先轸对众人言道:“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随后把身上的盔甲卸掉,冲入狄军阵营,最终为狄人所杀。狄人随后将其首级送回晋国的时候,其头颅竟栩栩如生。

先轸的死确实挺令人遗憾的,但是他这种精神还是非常令人敬佩,他辱骂君主,不但迎来的不是君主的惩罚,反而是君主真诚的歉意,他的自责之心久久不能去除,唯有以死赎罪了。

点赞7、资阳市 网友:清爽伊人

先轸在军事史上地位很高,他的战争指挥艺术,两千年后从史书描述中揣测梗概也让人叹为观止,他是晋文公的好友及患难之臣,对晋国霸业立下汗马功劳,一部春秋,半部晋国史,所谓五霸,都不如晋国从开始雄起到春秋结束。在晋国强盛时,先轸指挥的两场对楚对秦的战争居功至伟,一场是打掉侵扰中原多年的蛮夷楚国的锐气,另一场则一举堵死秦国东出之路,他之所以会死亡,是谋国不顾身,激愤于国事而做出轻慢国君的举动,在重礼仪的先秦时期,在以品德自诩的先轸心目中,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因此在与狄人的战争中,故意自蹈死地,自己惩罚自己的不敬之罪。


晋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得楚成王的礼遇,在姐夫秦穆公嬴任好的帮助下回国当上国君。秦晋是邻国,秦国与楚国一样也被中原诸国目为蛮夷之国,一直想借晋国内乱图利,得地或者进入中原,先后被晋惠公父子所欺骗,两国发生交战,到重耳上位,两国邦交加强,又为姻亲之国,有秦晋之好的美名。国君并不只能考虑到私人感情和个人恩怨,国家利益驱使,在重耳还在世时,两国已经出现不和谐的声音。秦晋合兵要攻下郑国时,秦穆公听了郑国老臣烛之武的说辞,认为郑国近晋远秦,灭亡它只会让晋国更强,秦国无益,于是留下三将为郑国守卫拒敌,盟友阵前反目,晋秦联盟已近乎破产,只是重耳私德较好,没有认真计较,才不致刀兵相见。


先轸死亡的事就与郑国有关,晋文公重耳去世,儿子襄公即位,正是青黄不接新老交替之时,秦穆公得到内应的报信,得知郑国防守空虚,便打算袭击它取得土地财帛,派出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带领兵车400辆偷袭,谁知行军到中途,消息泄露,来到滑国,郑国商人弦高得知,心忧母国而想出一计,便带着十二头牛拜见三帅,欺骗他们说,得知秦国出兵,郑国国君除了加强警卫外,还让小臣带着这些牛前来犒师。三帅一听,郑国已有准备,突袭已经行不通了,便以言词回说,为了不至劳师无功,也为了让理由堂而皇之,在回师时灭了滑国而回。

滑国也是周王室至亲,分封的姬姓伯爵,与晋国算同宗,灭国的消息传到晋国,上下震动,老臣们都顾念秦晋之好和秦穆公前情,打算置之不理。这时,元帅先轸表示不同意放过秦军。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与另一元帅栾枝展开激烈争辩,从国事私恩说起,指出如果不行动,便会一日纵敌,成子孙百世之患,襄公接受了他的理由,出兵攻击秦国回归之师,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崤之战,秦军孟明视等三名主将被俘虏,军队也全军覆没。



晋襄公名份上的母亲怀嬴是秦穆公的女儿,得知秦晋交兵的消息,非常着急,向襄公请求将俘获的三名秦将释放回国,让秦国去惩罚、杀死他们,如果由晋国动手,恐怕加深两国裂痕。襄公同意了,等到先轸得知消息,秦国三帅已离开好久渡过黄河了,先轸更加愤怒,痛斥襄公说,将士在前线拼生拼死,才打了这场胜仗,活捉敌军主帅,你听从妇人之言,自毁战果,这样下去,晋国离灭亡不远了。说完还朝襄公吐了口水“不顾而唾”。襄公自感有错,也不怪责他

而先轸过后,觉得有损国君颜面,也让自己品德受损,正人必先正己,必须就此事有个说法,请诛又怕伤了国君贤名,就借狄人攻打晋国,晋国出兵抗击的机会,脱下甲胄,冲阵而死。

点赞8、胶南市 网友:举火焚天

晋国称霸在中原,威震八方声名远。

秦穆在位三十八,强晋国君走如丸。

秦晋之好终有止,穆公难耐心头念。

出兵郑国顺灭滑,满载而归意满满。

先轸劝说晋襄公,虎狼在侧怎安眠。

秦国千里过我境,不打招呼心怎安。

眼中哪有霸主在,灭我同盟胆包天。

襄公一听气不顺,我是霸主最要脸。

吩咐先轸秘出兵,事先埋伏在函关。

部署到位秦兵至,扎个口袋等你钻。

晋军远胜当时秦,又设巧记胜何难。

双方厮杀无多时,秦兵全军没其间。

三员主将全被俘,押到晋国殿堂前。

襄公却听母亲劝,放释秦将归故园。

先轸听说火三丈,即入晋宫把气宣。

手指襄公怒不止,大殿不给大王颜。

将士流血抓敌将,你却妄听妇人言。

襄公一听也懊悔,当即认错陪笑脸。

赶忙派人去捉拿,只见河中帆船远。

事后先轸仔细想,自己不该怒冲冠。

襄公本是大王君,我是臣子为哪般?

王君必须要颜面,我却怒骂失尊严。

作为臣下分君忧,目无国君有何颜?

假若大家效仿我,礼崩乐坏做笑谈。

想到此处责不息,悔意滚滚在胸间。

再次作战战白狄,虽已胜利愧更显。

脱去盔甲入敌阵,战死沙场把头断。

身死犹如泰山重,重仁重义传万年。

点赞9、偃师市 网友:孤刃野爹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一、崤之战


1、秦穆公最后的努力


公元前 628 年 12 月,晋文公重耳去世,一代霸主撒手人寰。雄心被长期压抑的秦穆公觉得机会来了,正好,三年前留守郑国的秦大夫杞子给穆公打报告:郑国人让我把守他们的北城门,如果我们出兵突然袭击,郑国就是我们的了!这可谓是正中下怀的信息。 于是出兵袭击郑国,穆公年纪已经这么大了,再不赌一把者辈子也就没机会称霸了。


于是在前 628 年这年的年底,他派大将孟明视(百里奚之子,秦国执政)、西乞术、白乙丙率领大军向东进发。其实,战争之前,胜负就已经决定了。


秦国老臣、八九十岁的蹇叔已经把情况分析得很清楚了:这样长途奔袭,军队必定疲惫,而且保密工作不可能完全到位,如果别人事先察觉,基本没有得手的希望。面对出发的秦军,蹇叔不仅失望的大哭,他告诉孟明视:孟子,我能看见你出去,却看不到你回来了!他告诉自己的儿子:孩子啊,晋国人一定会在殽山(今河南洛宁县内)攻击我们。


殽山有两座山陵,南面呢个是埋葬夏代国君皋帝的地方,北边那个周文王曾经在那里躲避风雨,你一定会死在两座山陵之间的某个地方,我就在那里去收你的尸骨吧!利令智昏的秦穆公对这个乌鸦嘴极其不满:你老糊涂了,知道什么啊?如果 70 岁就死了,你坟上的树都一抱粗了,回家养老去吧!——孔子说:人之老时,血气衰竭,要戒贪婪的毛病。这个话的确很有道理的。


2、无功而返


正如蹇叔所预料的,秦国的保密工作一点都不严谨。前 627 年春,秦国军队大大咧咧路过周王城洛阳北门。连周人看了都说,这样纪律涣散的军队,怎么去打仗呢?


部队行军到滑国附近,郑国的爱国商人弦高就发现了问题,一方面糊弄秦军,一方面派人火速通知政府。这时候郑文公已经去世,郑穆公也是去年刚刚即位,马上派人宣布:杞子、逢孙、扬孙为“不受欢迎的人”,三个人连秦国也不敢回去了,逃亡而走。等秦国军队到来,发现别人早准备好了,觉得没什么便宜可占,只好回去。


又觉得空手回去难以交差,还顺手灭掉了小国滑国。


3、全军覆没


正如蹇叔所预料的,秦国的保密工作一点都不到位。很快,晋国的谍报人员就把详细资料(甚至包括蹇叔反对出兵的情况)报送到朝廷。当时晋襄公刚即位,文公的灵柩还没有入土,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时刻,于是如何应对,在朝堂引起了争论。


先轸对三年前秦穆公的作为一直都耿耿于怀,机会来了,作为晋国元帅,他当然是主战的。而栾枝(这时候已经是上军主将)觉得,当前国内比较紧张,狐偃、文公刚刚先后去世,这时候正式和秦国决裂,恐怕不完全妥当。


况且,秦穆公对先君文公有恩,文公尸骨未寒就打别人,有点对不起文公的意思。但先轸坚决认为:秦国在我们国丧期间发兵,本来就是不尊重我们的先君了,是他们先无理的,我们有什么好讲的。况且,一朝放纵敌人,就可能是后代几代人的祸患,我们为后代谋虑,先君怎么能怪我们呢?于是,襄公正式发令出击,并联合姜戎部落,共同攻击秦军。4 月,晋国人、戎人在殽山突然发动攻击,麻痹大意的秦军全军覆没,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主将五一漏网。


4、胜利成果的丧失


本来这是一次无可挑剔的漂亮仗,甚至比 5 年前的城濮大战还要成功,但是这一次由于晋襄公的失误,胜利成功被白白抛弃了。嫁给文公的秦国公主毕竟是秦国人,现在为秦国说话了,她对襄公分析,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是罪魁祸首,秦国君还是不错的。如果把他们“引渡”回去,秦国会自己惩办他们,那么秦晋之间的关系就依然良好,晋国就不会丧失一个重要盟友了。


二、先轸之死


1、先轸的愤怒


第二天早上先轸上朝,正准备和大家研究如何处置秦国的俘虏。却听到襄公对自己说:夫人要求放人,我照办了。这一下先轸的确恼火了,自己亲手创造是战争成果白白丧失了不说,日后会有多大的麻烦啊!


于是他对新君发火了:夫武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这席话向机关枪扫射一样出来了,气势逼人,一点没留什么面子。那口气真的还不好翻

译,大概是说——将士们浴血战斗在疆场上抓住了他们,现在你因为一个女人就在国内给放了,丢失自己的战斗成果去帮助我们的仇敌,晋国快完了!还觉得不解气,他狠狠对着国君啐了一口。


一阵头晕之后,襄公也回过一点味来了,赶忙派自己的老师阳处父去追,但是到黄河边,敌人已经在船上了。阳处父倒是反映神速,马上解下架车的马匹,对着船喊:三位,我们国君怕你们走路累,给你们送马来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刚从鬼门关回来,哪里还会再上当?他们对阳处父说:谢谢了!如果我们回去被国君杀了,没什么好说的;如果还用我们,三年之后咱们再来报答晋国的恩情吧!诓骗俘虏上岸不成,阳处父只好回来。


2、选择最有尊严的死法


气话是说了,唾沫也吐了。回来后,先轸却是寝食难安:是的,自己的言行的确是为了国家,没有一点别的意思。但是新君刚立,作为第一大臣,自己带头这样不把国君放在眼里,别人会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做呢?这就是自己对国家的忠吗?国君宽容,不处分自己,如果

自己这样心安理得的接受宽容,将来晋国会怎么样呢?


就在这一年八月,晋国与逐渐嚣张翟人开战。先轸的军队又一次大获全胜,晋国的军、政治新秀郤缺还俘虏了白翟的国君。战争的最后时刻,看到自己最后一战即将顺利完成,先轸脱去盔甲冲进敌人的军队,“主动”死在了敌人的手上……


这就是他 4 个月痛苦思索的决定。对于一名将军,死在疆场上是一种光荣,同时这个光荣的选择也让晋军、让所有的人彻底相信了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可以想象,这个崇高的死亡选择对于当时人们心灵的震撼。《左传》记载,敌人后来归还了先轸的首级,死后的他“面如生”。不禁联想到《三国演义》对关羽的相似描写——这也许是中国人表达崇敬的一种特殊方式吧。


先轸是春秋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他在外交谋略、战争部署战略方面的才华都是惊人的。而在政治方面,文公时期执政的一直是狐偃,可能先轸是个比较纯粹的军事家,但是从城濮之战他表现的出的政治才华与诡异手段来看,我们真的不能否认他的政治谋略。最合理的解释是,晋文公作为一位霸主型的国君,与其他强有力的统治者一样,他是不会喜欢下面有一个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大臣的。


而在襄公即位后,先轸面临着比 8 年后的赵氏有利地多的机会,而他和他的儿子之所以没有增强自己的权力,则完全是出于其固有的道德品质。


晋国军政合一体制的确立,是在 8 之后由赵氏实现的。赵氏的价值选择和先轸决然是不同的,所以他们最终能化家为国,而先轸得到的,却是 2600 年无数人由衷的喟叹——性格决定着命运。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