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结拜兄弟,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兵戎相向的?
蒋介石和张学良之间相爱相杀的故事,大家早就耳熟能详。别看张学良比蒋介石小很多,其实张学良还是蒋介石义结金兰的结拜兄弟。后来因为“抗战问题”的分歧,逼反了张学良,才使得蒋介石和张学良这一对政治联盟彻底走向了决裂。
蒋介石以黄埔军校起家,几年时间就成为了国民政府的实际统治者。东北易帜后,全国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可当时还有另外三大军事集团,足以比肩蒋介石集团。蒋介石不能一家独大,怀恨在心的同时,便以中央名义开始裁撤军事编制,想通过此举在军事上形成绝对权威。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桂系集团、阎锡山集团、冯玉祥集团三大军事集团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摩拳擦掌的同时,国内其他失意政客和军阀也在虎视眈眈、闻风而动。他们曾经都是蒋介石往上爬而被利用的石子,现在有了机会肯定要有所行动。
(晚年张学良)
蒋介石通过武力和“银弹攻势”先后打败了风头正劲的桂系和战斗力最强的冯玉祥,又掉头击溃了刚刚被蒋介石起用不久、但野心十足的唐生智和广东地方实力派的张发奎。几场胜利下来,仿佛蒋介石已经胜利在望。
不过正因为蒋介石先后取得了历次反蒋战争的胜利,使得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反蒋派”们感到唇亡齿寒,于是抛弃成见,联合起来一致反蒋,全都汇集到山西太原,以阎锡山为首,李宗仁、冯玉祥等为副,一场决定中国未来20年主导权的战争即将打响。
这就是“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是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军阀战争。战争进行的同时,双方阵营也都把目光转向了关外的奉系张学良身上。张学良手握重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俨然成为了当时能决定战争胜负最关键的人物。
张学良面对双方代表,态度模棱两可,其实还在观望到底支持哪一方。最后在奉系内部会议上,一致决定支持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也由此使得蒋介石取得了这场艰难的胜利,成为了最大的军事集团。
蒋介石投桃报李,先是任命了张学良为海陆空副总司令,然后又把黄河以北的管辖权全都交给了张学良管理。在张学良来到南京前,蒋介石更是亲自去下关车站,给予了最高的待遇。也就是在这一次相聚时,蒋介石和张学良义结金兰,成为了异性兄弟,表示要荣辱与共,共同进退。此时的张学良,实力和声望都达到了一生的顶点。
没想到一年之后,日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使得舆论口中的“国家英雄”瞬间变成了“民族罪人”,于是在蒋介石的花言巧语下,张学良被迫“出国考察”。
1934年回国后,张学良出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剿匪”工作。在这期间,张学良非但没有把红军剿灭,反而让自己的东北军陷入困境,也使得张学良陷入了苦苦的沉思。
其实“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一直都想走上抗日的最前线,而不是把枪口对准同是中国人的红军。但由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使得东北军内部怨言颇多,也终于逼得张学良走上了兵谏的道路。
1936年12月12日,西安,张学良和杨虎城联手,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不在阐述,但张学良却由此断送了政治生命。由于轻信蒋介石,使得在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张学良都被囚禁起来,直到李登辉上台后,张学良才彻底恢复自由。
垂垂老矣的张学良,或许想不到自己还能在有生之年恢复自由。在被囚禁的这半个世纪里,张学良明白了很多道理,尤其是认清了蒋介石这个人,什么兄弟之情,什么国家荣誉,完全是建立在个人利益之下。
至于蒋介石之所以不杀张学良,也完全是宋美龄、宋子文等人的苦苦哀求,而不是蒋介石大发慈悲。如果蒋介石真的念及张学良的功劳,应该早就把张学良放出来了,而不是等老蒋和小蒋先后去世,才迟迟恢复自由。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蒋介石和张学良这对异性兄弟呢?欢迎留言评论。
中国的历史上,亲兄弟互相残害的都那么多,经典如唐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最终在血泊中踏上了帝王宝座。
既然是结拜兄弟,最后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兵戎相向,那这肯定只能指的是王侯将相之间的把兄弟了。咱们中国,上下五千年,历经朝代多,这样的例子还是挺多的。
“项羽与刘邦”、“太平天国结拜六兄弟”、“铁木真和扎木合”、“蒋介石和李宗仁”等等。
这其中,我比较熟悉的就是“铁木真和扎木合”,就简单谈一谈这一对结拜兄弟由结拜兄弟到最终兵戎相向的。
说起,铁木真和扎木合,这对草原“安答”(蒙古族结拜兄弟的意思),他们可不是说是半路遇到一个脾气合得来的,两个人一拍大腿就结拜的那种,两人的故事颇有历史渊源。
1、【本是同根生】:
说到本是同根生,有的朋友可能说,他们俩怎么能扯到“同根生”,会不会是我记错了。这个还真没有,因为喜欢看历史剧,央视版《成吉思汗》、孙红雷演“扎木合”版《蒙古王》我都看了,由于当时对于影视剧里面各个草原部落之间的关系不懂,所以之后陆续查找资料,多少有了一些了解。
“铁木真”和“扎木合”,往上数好几代祖先,他们祖先的祖先的祖先是同父异母。不过,这中间经历了好几代,要想弄清楚,就得这就要从最初的“铁木真”和“扎木合”他们共同的祖先,“孛儿帖.赤那”说起,由于这个族谱关系用文字说不清楚,我就自己做了一个简单的族谱关系图,来阐述一下他们两个部落的发源与渊源。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铁木真”所属孛儿只斤姓氏氏族,即后来的黄金家族(乞颜部),从族谱关系来讲,来自于发妻一脉,这也就是他们自己包括草原上其他部落认可他们为黄金家族,正统一脉的原因。而“扎木合”所属的扎答阑部,由于其祖先来自于从别处掠夺来的妻子所生,所以他们一脉,一直被认为是血统不正的“遗腹子”一脉。
血统高贵程度不同,直接影响着他们之后在草原上的影响力。要知道,在古代,尤其是草原上,游牧民族对宗族血统是很看重的,而且稍微有些不纯正的血统都会其他部落所看不起。
所以,这里说本是同根生,也是有一定道理,毕竟来自于同一个祖先。
2、【相煎何太急】:
后来的故事我们大家也就很熟悉了,简单的说,就是分为了几个主要历史阶段。
2.1在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打败了在草原抢亲蒙面人,救下了弘吉剌部的美女—诃额伦,后来娶她为妻,剩生下了铁木真。
2.2也速该回蒙古草原,途中参加塔塔儿人的宴会,札邻不合乘机在酒中下毒,铁木真父亲回草原不就后就去世了。
2.3也速该的部众在其死后,抛弃了铁木真母子。他们流落在草原,这还不算惨,在铁木真营地西北面的箴儿乞部来报昔日也速该抢妻之仇,他们携掠一番,抢走了铁木真新婚的妻子李儿帖。
2.4铁木真和扎木合结为“安答”,最终铁木真与强大的克烈部和札答阑部联合起来一起攻伐箴儿乞部,最终救了妻子回来。之后铁木真,不断壮大,并继承汗位。
2.5之后,因为偷马贼事件,札木合,决心要为自己的弟弟报仇。他联合本部和泰亦赤兀惕等部共计铁木真部。
2.6之后,二人又不断的相互攻击,最终以铁木真统一草原,扎木合战败而亡结束。
铁木真和扎木合这一对草原结拜兄弟的故事,很有典型意义,即可共患难,但当草原上一山不容二虎时,必定需要分一个胜负。不过,听闻,在草原部落间,扎木合的名声也还可以,也被认为是一代英雄。
我已坦然面对那些过命的兄弟背我而去,他们与我不同志不相为谋。虽亦伤心而心境宽阔而不痛心。
一、蒋介石和许崇智:粤军总司令许崇智是蒋中正的结义兄长,作为军界前辈,先是提拨蒋为粤军总参谋长。孙中山原本让许崇智兼任黄埔军校校长,后许崇智辞任,蒋中正有可能接任黄埔军校校长。孙中山有意让程潜为正,蒋为副,在许崇智、李烈钧帮助下,蒋中正如愿以偿,执掌黄埔。兼任广东省长的粤军总司令许崇智进一步委任蒋中正为广州卫戍司令,但党代表廖仲恺遇刺后,蒋中正与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结盟,先逼走外交部长胡汉民,后派兵突然包围粤军总司令部,逼许崇智出洋考察,蒋取而代之。
二、蒋中正和冯玉祥:冯的西北军接近30万,战斗力极强,但西北军缺钱,蒋以银元拉拢,并和冯玉祥结为兄弟,共同北伐。北伐成功后,蒋准备削藩,先以30万银洋收买冯玉祥手下韩复榘、石友三,韩复榘等人的背叛,使西北军事集团走上了没落的道路。冯玉祥、阎锡山等通电反蒋。中原大战爆发,西北军惨败收场,冯玉祥不复与蒋争雄中原的力量,通电下野。
历史上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大动干戈的人,还是又很多的。我们最为熟知的西楚霸王项羽和刘邦,他们两个就义结金兰过。
不过在大秦被灭之后,他们也从兄弟走向了仇敌。最终作为大哥的刘邦,把项羽给逼死了。
中国近现代史上,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兵戎相向的,最典型的代表应该是蒋介石。可以说蒋介石一生结拜的兄弟有很多,估计连他自己都数不清。
我们都知道蒋介石在北伐的时候,和冯玉祥、李宗仁结拜过兄弟。他们之间一直都是存在着争权夺利的。
正是这种关系,也就导致了他们之间的情谊极是其不稳定的。一旦有利益上的冲突,他们就会向自己的兄弟举起大刀来。
当初蒋介石之所以要找冯玉祥结拜为兄弟,是因为冯玉祥的西北军十分的强大,他的兵力多达四十多万。
拥有这样实力的人,当然是蒋介石拉拢的对象了。
所以,蒋介石极力的讨好冯玉祥,和冯玉祥结拜为了兄弟,冯玉祥年长,就成了蒋介石的大哥。
他们好的时候,穿一条裤子,不好的时候,兵戎相向,哭爹喊娘。
蒋介石和李宗仁的结拜兄弟也是如此,他看到李宗仁的桂系军,如此的强悍。竟然能把孙传芳的军队给打败,所以,他有了拉拢李宗仁的心。
尽管当时李宗仁的军队,仅仅只有二十万人马,但是,蒋介石没有了他的支持,北伐也是难以成功的。
因为利益所趋,所以,他们走在了一起。也会因为利益分配不均,他们分道扬镳。
不久之后,北伐战争胜利了,他们几个兄弟之间就开始撕逼了。这时候大家开始分享胜利的果实,划分地盘了。
本来北伐战争打响的时候,蒋介石给冯玉祥的承诺是,待北伐战争胜利之后,把京津地区给冯玉祥。
我们都知道,冯玉祥的势力一直都是在西北,但是,西北是很穷的。冯玉祥想要在西北养活如此庞大的军队,是一份十分困难的事情。
当他听到蒋介石承诺给他京津的时候,他高兴的不得了。北伐战争的时候,十分的卖力的正是冯玉祥。
毕竟京津是当时天下最为富庶的地方,得到这里他养兵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可是,到了北伐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怕冯玉祥占领了京津之后,风头会超过自己。所以,他反悔了。
然后,蒋介石就悄悄的把京津地区给了阎锡山。
本来阎锡山和冯玉祥也是结拜兄弟,这么一来,蒋介石就挑拨了冯玉祥和阎锡山的关系,让他们互相猜疑,自相残杀。
不得不说蒋介石用的这一招,十分的奏效。阎锡山和冯玉祥真的到了动刀动枪的地步,他们打过一次仗,两个人之间闹的很不愉快。不过,后来他们都回味过蒋介石的用意来了。
于是,他们又团结起来,阎锡山主动向冯玉祥认错,誓死要给蒋介石干到底。此刻,蒋介石又成了他们的敌人。
整个北伐的期间,蒋介石一直在想办法壮大自己的队伍。
所以,这就会损害其他人的利益。到了冯玉祥、阎锡山和李宗仁忍无可忍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兵戎相向了。
历史上著名的中原大战,就是蒋介石和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之间打响了。很可笑的是,这些人都是结拜兄弟。
这时候他们把当年拜把子时候,喊的有难同当有利同享都给抛到脑后了。
最终我们都知道中原大战,因为东北军张学良的加入,他帮助蒋介石打败了冯玉祥、李宗仁和阎锡山,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所以,说到结拜兄弟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兵戎相向的人,我就想到了蒋介石。
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
这一拜,保国安邦志慷慨,建功立业展雄才。
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不分开。
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壮我情怀。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真正的结义兄弟,贵在精而不在多,可同患难亦可同富贵。而洪秀全和他的结义兄弟们却没能同富贵。
太平天国领导层,有东、西、南、北、翼五王(东王杨秀清、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加上天王洪秀全,共是结义六兄弟。
在攻克南京之前已经牺牲了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后来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意图夺权,北王韦昌辉在洪秀全暗示下杀了杨秀清并屠杀相关党羽三万有余,翼王石达开不满韦昌辉杀戮,又逼洪秀全杀了韦昌辉。
天京事变之后,异姓兄弟六人只剩下洪石二人。而此时二人早生嫌隙,洪秀全已不相信石达开。之后石达开率兵二十余万出走,最后导致了太平天国最终的覆灭。
我觉得这种关系最为典型的是刘邦和项羽了,刘邦比项羽大的多,结为兄弟和后来随口答应给项伯结为亲家一样,说说算一遍,大风一过了无痕迹。后来的楚汉战争,两人你死我活的斗争多年,那还有一点兄弟之情?有趣的是,在一次战争中项羽俘获刘邦的老爹刘太公,以此来要挟刘邦,刘邦这时却念起了兄弟情,反正咱俩拜过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把他烹煮了,别忘分我一碗肉汤。瞧这无赖嘴脸!
最典型的莫过于张耳和陈余。
二人皆战国末年贤士。张耳曾是信陵君魏无忌的门客。秦灭魏后,欲招张耳入仕。张耳不从,与陈余结伴亡命江湖。陈余性孤傲,以父事张耳,二人结下吻颈之交。后行踪败露,张耳阻止陈余因一时冲动杀官而招来杀身之祸,救了陈余一命。
后陈涉起兵,二人投奔。一番征战后,二人立赵歇为王,建立赵国。张耳为丞相,陈余为大将军。至此,二人一路并肩作战,患难与共,刎颈之交,为时人称颂。
后章邯王离率数十万秦军兵临城下,张耳与赵王困守巨鹿城中,危在旦夕。张耳三番五次急召陈余来救。陈余手中仅五万之众,明知不敌秦军,故踌躇不前。张耳由气愤,到怨恨。危急之下,张耳派人杀出重围,乞求陈余发兵,并以当年吻颈之约相逼。陈余万般无奈,发五千兵攻秦,瞬息淹灭。
不久项羽率各路诸侯打败秦军。解围之后,张耳借故收了陈余大将军印,陈余怒而出走。至此二人正式撕破脸面,恩断义绝。
项羽分封诸侯时,封张耳为常山王,却封陈余为侯,封地仅南皮三县。陈余一怒之下,打跑了张耳,复立赵歇,赵歇感念陈余之恩,封其为代王。张耳奔汉。后韩信与张耳攻赵,陈余兵败被杀。
一段乱世传奇,后人唏嘘不已。
中国历史上,为了维护共同利益,达官贵人都会相互通婚来达到这一目的。将这种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关系称作儿女亲家。但是这种关系在政治权利争夺中,往往起不到任何作用。
李渊和隋炀帝是表兄弟,以为他们的母亲独孤氏是亲姐妹。后来为了增加两家人的亲情,维护共同利益,隋炀帝将自己的女儿杨妃嫁给李源的儿子李世民,两家亲上加亲成了亲家。
617年,隋炀帝还在江都游玩,李渊以唐国公的身份带兵攻入长安,拥戴隋炀帝的孙子杨侑为帝。
618年,隋炀帝被叛军勒死,随后李渊杨侑禅位,建立了唐朝,纂位也就算了,李渊对年幼的杨侑还不放心,次年用毒酒杀害了面仅15岁的杨侑,隋朝皇室至此绝嗣。嫁给李世民的隋炀帝之女杨妃倒是给李家生了两个儿子,即吴王、蜀王,当然,这两个儿子是没有皇位继承权的。
项羽和刘邦
蒋介石与冯玉祥、张学良
中国古代历史上,结义兄弟因利益不均而反目成仇兵戎相见的有:孙膑和庞涓、陈胜和吴广、项羽和刘邦、张耳和陈余、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丶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蒋介石和他的结义兄弟许宗智、冯玉祥、张学良,张学良和郭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