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为何南宋不吸取前车之鉴反而要联蒙灭金?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6关键词:南宋

为何南宋不吸取前车之鉴反而要联蒙灭金?

点赞1、白山市 网友:我碍你

谢大师兄邀



相关答案写过几次,再简单谈一谈我的个人看法


北宋的灭亡绝对不是因为联金灭辽,而是北宋在灭辽的过程中被垂死的辽国摁倒在地反复摩擦,差点被残辽反灭

大宋王师本来是兴高采烈地去摘桃子,没想到,走到桃树下刚一仰头,便被一个八斤多的桃子砸到脸上

摘桃子有错吗?



参与灭辽的还有西夏和蒙古,按各自与金人签的盟约,西夏可以分地,蒙古可以分钱。辽国刚灭亡时,女真人也想反悔,毕竟把吃进嘴里的肉吐出来是一个很不愉快的体验。结果,干过几架后女真人就非常爽快地履行了合同

为什么人家不但没被灭,反倒赚了个盆满钵满?




南宋联蒙灭金时,大金国是这样的
就剩一粒眼屎大的大金也没忘了欺负大宋,想着把在蒙古人手上丢掉的地盘从南宋身上剜回来,“取偿于宋”

大金骑在大宋脖子上吃喝拉撒了一百零六年,快死的时候还想再拉一泡,这种行为叔叔能忍,婶婶也不干啊

于是,联金拒蒙派统统闭了嘴

何况,这时候的大金最多只能算是一粒无籽葡萄,毫无杀伤力



事实上灭金后,宋蒙时战时和,偶尔还会进入一个蜜月期,在涟水军进行贸易,互通有无

南宋灭亡了,三哥、猴哥、四尺武士……他们一个个却活得好好的

南宋末的大宋水师反复使用的战术是曹阿瞒水战遗法:碇舟江中,或碇舟海上,等着元军火攻或用投石机砸

最后,二十万南方人在海战中打不过二万北方旱鸭子(其中还有一千是下了马连路都不会好好走的蒙古骑兵),大家围成一团细品大海的滋味,把自己搞得上吐下泻,这就骄傲了

二十万只鸭子扔大海里元军也抓不完

细细想来,精神是崇高的,能力呢?



是策略出了问题?还是执行力出了问题?


点赞2、龙岩市 网友:甜小妞

联蒙灭金,并不是宋朝昏庸,而是在当时的情形下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对于那段南宋的联蒙抗金往事,一些朋友一边倒的观点就是指责南宋朝廷不长记性,当年“海上之盟”殷鉴不远,怎么就那么健忘呢?

联金灭辽换来了靖康之耻,同样的政策居然能上演第二遍?

那么,宋朝当年的统治者们,果然就蠢到了如此地步吗?

其实,联蒙灭金的最主要原因是——金国当时已经没有了与之联合的价值。

金国末年,就像一个暮年的老人,像百病缠身的患者,灭亡已不可避免。

金蒙之争,前后20余年,大小战斗无数,双方将领也几经更迭。虽然战争态势也时有改变,但金朝始终是蒙的手下败将,从没有占过便宜。直到1211年野狐岭大战,成吉思汗以十万铁骑全歼金国四十五万大军,此战之后,金国只剩下垂死挣扎,与他联合毫无意义了。

金国末年的最高统治者卫韶王完颜永济是个胸无大志的庸碌之辈,没有继位时,成吉思汗就非常鄙视他。因此在他继位后,成吉思汗成竹在胸,认为战胜金国易如反掌,但他依然做了精心准备,包括逐步扫清金国羽翼,策反金国官兵等。


但卫韶王夜郎自大,没有居安思危,还压制舆论,封锁信息,自我麻痹。这样昏庸的皇帝,岂有不亡国之理由?

蒙古军队1211年第一次攻金的时候(野狐岭大战于此年发生),金国皇帝派人“乞和”(这点和南宋皇帝有的一拼),而蒙古将领个个如狼似虎,金国守将弃城而逃。一年后,蒙古再次攻金,因成吉思汗负伤撤兵,金朝得以苟延残喘。1213年,蒙古第三次伐金,金国后院起火发生政变,新皇帝再次“乞和”。三次大战,金国每次都被打的丢盔弃甲,丧权辱国。

三次大战之后的金朝已经一蹶不振,从精神上彻底垮掉了。最有标志性的事件就是迁都,从北方老家迁都到了宋朝旧都开封。一个国家一旦被打到了迁都的境地,基本上王朝寿命进入倒计时了。

此刻的金朝丢失了华北北部山地屏障,无险可守的河北河东地区成了蒙古人血盆大口中的肥肉。但金朝仍然心存侥幸,希望可以利用从陕北到黄河的一系列天然屏障,做一下垂死挣扎。


但金国的愚蠢在于,即使到了末日降临之时,还是没有采用合理的外交政策。

金朝的可恶在于,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他们还向南宋发动进攻。

他们提出“堤外损失堤内补”,认为我打不过蒙古,还打不过南宋吗?

这说明如果南宋采取了联金抗蒙的国策是万万不可取的。

南宋政权对于蒙金战争的态势,并非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糊涂透顶。在野狐岭战役前,南宋名臣卫泾对朝廷说“一弱虏灭,一强敌生,犹未足以为喜也。”

不过,除了对崭露锋芒的蒙古政权的担心之外,南宋更加恐惧的,还是遭到重创的金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金朝依然是南宋最大的危险,这一观点在金宣宗对宋的战争中得到了佐证。虽然这场宋金之战,以金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却也向南宋政权传递了一个很明确的信号——那就是即使在风云飘摇的情况下,金国依旧亡我之心不死,实际上也依然是具有危险性的政权。


金朝本身并没有因为蒙古人对于自身的威胁,而主动向南宋示好。而奄奄一息的金兵,竟然还敢于向南宋发动进攻,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南宋政权孱弱到了什么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南宋政权说,无论是采取“联蒙灭金”,还是“联金抗蒙”的外交政策,其实都是一步险棋。如果选择前者,那是与虎谋皮,唇亡齿寒,宋朝迟早也是蒙古人的盘中餐。如果选择后者则就会演绎“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被金朝吃掉。

宋朝的命运已经注定,选择“联蒙灭金”,好歹还可以让南宋多活几天。对当时的南宋,只能说是一场两害取其轻的结果。

对于当时的南宋来说,联金抗蒙必败无疑,联蒙灭金,还能得到一点实惠。

1227年,蒙古人灭亡了西夏,金朝面临的危险越来越大。三年后跟蒙古人在三峰山交手,金军又以完败告终。金国对蒙的斗志已经瓦解。而在次情形下,金朝还妄想向南夺取南宋控制下的巴蜀地区,以偏安一隅。金兵的决定把南宋逼到了墙角,最终下定了“联蒙灭金”的决心。


与此同时,蒙古人也向南宋投来了橄榄枝,邀请南宋共同灭金,并约定以河南之地给予南宋。

采取“联蒙灭金”,南宋政权在军事上的风险相对较小,此时的金军已经不堪一击,南宋可以在和蒙古人的较量中处于更加主动的位置。

从地理上讲,南宋在灭金之后,进则以从金的失地为依托,退则以长江淮河为屏障。有了金的失地拱卫,宋战略纵深加深,可以乘蒙古人立足未稳之际,向北出击;也可以选择以逸待劳,养精蓄锐,韬光养晦。

当然,事后证明,由于南宋的战斗力太差,灭金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金国刚刚灭亡,南宋就和蒙古因为“端平入洛”事件爆发了冲突。南宋最后不尽没有得到金国的土地,反倒直接进入了与蒙古的战争之中。

说到底,任何选择的错与对都和在南宋的实力有关。如果南宋实力雄厚的话,无论联蒙抗金,还是联金抗蒙,都是上策。哪怕是隔岸观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当时的南宋无论采取什么对策,都改变不了他是蒙金宋中最弱一方的事实,弱者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是垂死挣扎而已。

点赞3、贵平市 网友:南极雪

南宋和北宋面临的实际情况不一样,金国和辽国对宋朝的态度也不一样,这两件事情不可混为一谈。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南下攻金。当时南宋君臣的主流态度是——打的好!金人欺负我们宋人多年,如今可算是有个强人能治治那帮可恨的家伙了。

可是随着战况的发展,金军一溃千里,蒙军长驱直入,南宋的不少有识之士立即产生了危机感——蒙古人揍金人都这么容易,揍我们岂不是更简单?

比如嘉定七年(1214年),真德秀出使金国回南宋后便指出:金国的灭亡指日可待,蒙古才是我们日后的心腹大患!我们应该“内固边防,外精间谍”,密切注意局势的发展。

真德秀的建议,得到了很多人的附议。比如当时的工部侍郎徐应龙就担忧地说:金国如果亡了,蒙古人必然是大患。(“金亡,更生新敌,尤为可虑”)

也就是说,早在联蒙灭金二十年之前,南宋就已经有人意识到蒙古的危害。虽然宋廷上下苟安,不思进取,但在对蒙古的态度,还是很谨慎的,都能意识到这可能会是北宋末年悲剧的重演。

但是,南宋单方面担忧没有用。因为金国不是辽国。当年金灭辽,辽国可没有在北宋身上打主意。而蒙古攻金时,金国却屡次在南宋身上找便宜,逼得南宋只能防守反击。



公元1216年,蒙古再次南下,擅长长途奔袭的蒙古骑兵打穿了金军的防线,在金国腹地四处袭扰。

当时的金国皇帝金宣宗病急乱投医,就决定拿南宋开刀。他认为我打不赢蒙古人,难道还打不赢南宋?在蒙古人身上失去的,就在南宋身上找回来。结果就这一下,立马惹怒了南宋方面。双方大战七年,把本来就不好的宋金关系搞得更僵硬。

值得一提的是,金国不单是“取偿于宋”,它还“取偿于夏”。

此前蒙古进攻西夏时,西夏也曾经向金国求援救,但金国不帮忙也就算了,它还派兵趁火打劫,从背后捅西夏的腚眼。以致于后来金国入侵南宋时,西夏坚定地站在了南宋一边。帮着南宋打金国。

可以说,其实金国的不利形势,完全就是金国人自己作死导致的。蒙古人势力大,金国大可联合西夏、南宋一起抗蒙。但金宣宗这个人极其短视,西夏求助于他,他却认为这是落井下石的好机会,在客观上帮蒙古人打西夏;南宋没招他也没惹他,他却无端的打了南宋七年。

打来打去,最后大家都抛弃了他。试问如此没脸没皮,不讲信义的小人,让南宋如何跟他一起联合抗蒙呢?



金宣宗死后,金哀宗继位。哀宗是个明事理的人,他知道不能四面为敌,便主动跟南宋和西夏讲和了。

但是,当时西夏已经奄奄一息,北方只剩下金国了。而虽然南宋还保持着清醒,并没有对金国落井下石,主动与金和好。但宋金联合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

不过,南宋方面也很清醒,知道金国如果灭亡了,倒霉的必然是自己。因此就在金哀宗和南宋和好后,南宋便主动跟蒙古断绝了关系。想以中立者的身份坐视蒙金缠斗。

为了报复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的过程中,派人送两块金牌到南宋四川制置司,胁迫南宋臣服蒙古。

为了炫耀武力,他还派了一支小股骑兵进入南宋控制的四川。当时南宋的四川制置使名叫郑损,当蒙古来犯时,他不思抵抗,而是继承南宋奉行的逃跑主义传统,竟然将四川外围的要塞轻易放弃,使得蒙古兵轻而易举的就攻占了边境的多处要塞。

幸好当时蒙古军队只是试探性进攻,目的只是大肆掠夺财物,没有趁机攻城略地,加上不久成吉思汗病故,这支蒙古军队才撤出宋境。这就是所谓的“丁亥之变”。

丁亥之变后,南宋对蒙古彻底死心了,知道蒙古日后必然会来打自己。因此当窝阔台攻陷凤翔府后,拖雷提出借道汉中攻金时,南宋就严词拒绝了蒙古的要求。并且南宋还杀掉了蒙古来使,以此绝情的方式拒绝了蒙古借道入境。

拖雷听说后大怒,派兵攻宋。宋军不敌,便只好让出城池,让蒙古军借道而过。   

由此可见,南宋并不希望金国灭亡,南宋只是单方面的弱而已。蒙古要挟南宋,宋人没有拒绝蒙古人的实力。(西夏也一样,西夏也不希望金国灭亡。但是蒙古威胁西夏,西夏也无法拒绝,只能配合蒙古攻金)

这次借道后,拖雷率军进入金国腹地,在三峰山之战中歼灭金国主力。随后,蒙古两路大军围攻金国都城开封。金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面对此情此景,金哀宗只有三条路可走:

一是向东发展,盘踞淮北,利用当地河汊纵横的地理优势,背靠南宋,共同抗金。此乃金哀宗的上策。

二是向西发展,迁都南阳,然后以南阳盆地为根据地,进取南宋的蜀地。考虑南宋军队当时的战斗力,金国取蜀地,并非不可能实现。不过这会得罪南宋,所以此乃中策。

三是南下蔡州,做困兽犹斗。此乃最不能选的下策。

结果,金哀宗就选了下策。



为什么说金哀宗去蔡州是下策呢?因为蔡州一带无险可守,也没有什么发展空间。金国的残余势力奔蔡州,被蒙古收拾只是时间问题。而南宋因为没有骑兵,即便派兵北上支援,也不可能在平原地形打得赢蒙古的主力大军。所以金哀宗奔蔡州后,南宋如果还想捞点好处,它就只能联蒙灭金。这么干,起码南宋还能捞点好处,不至于金国都被蒙古人灭了,它还什么都捞不到。

当然了,金哀宗也不是完全没有准备,他也派人去打蜀地。可是,他派去的金军只是一支偏师,被宋军给揍了一顿。结果这又加深了南宋金国的矛盾。

1233年,蒙古趁金军主力南迁蔡州之际,扫灭了各地金军的残余势力。金国唯一还控制在手上的地盘,就只剩下蔡州、徐州等几个零星据点。

眼见形势不妙,金哀宗遣使于宋,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南宋帮助自己。然而,可惜为时已晚,此时的金国已经是必亡的了。

前面说了,蔡州一带都是平原,南宋没有能力援助金国。因此,当时的金国在南宋的眼里,已经不具备作为“唇”的价值了。


所以,在金国灭亡前夕,南宋便主动和蒙古邀约灭金。当时南宋这么干,主要目的并不在于灭金,而是“联蒙”。

用名将孟拱的话说:金国灭亡以是定局,我们不如借灭金和蒙古搞好关系,起码这能给我们争取一点时间,并利用这个时间做好跟蒙古决裂前的准备工作。

“当权以济事。不然,金灭,(蒙古)无厌,将及我矣”。——《宋史》

因此,站在1233年10月那个风口浪尖,对于南宋而言,“联蒙灭金”其实是当时南宋唯一可选的一条路。

后来,金国在南宋和蒙古的夹击下灭亡。南宋在灭亡金国的过程中,收复了八州、三十三县之地。仅从这一点来看,南宋在“联蒙灭金”这一事件中,还可以算是受益者。



总的来说,北宋和南宋的情况不一样。北宋末年助金灭辽时,宋辽已经有百年和平,双方虽然有一些矛盾,但矛盾并没有大要到大动兵戈的地步。宋徽宗趁辽国虚弱之时擅开边衅,属于无端挑事,自己作死。

但是南宋情况不一样。虽然南宋联蒙灭金确实是一项错误决策,但这个决定并不是一拍脑门想出来的。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南宋政府其实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其实也不希望金国灭亡。但金国太可恨了,南宋在金国必亡的前提下,“两权相害取其轻”,这才确立了联蒙灭金的战略。

点赞4、黄南藏族自治州 网友:限迷恋

这个首先要说一下, 南宋其实是接受了前车之鉴,没有轻易联蒙灭金,只是因为形势所迫才不得不联蒙灭金。不过比较悲催的是不管南宋如何选择,结果都不会有太大改变。

公元1211年,金军主力在野狐岭、会河堡两次会战中被蒙古军队重创,金国实力大损,不得不在公元1214年放弃两河、山东地区,举朝南迁,依托潼关、黄河天险暂时挡住了蒙古大军的攻势。

面对蒙古的崛起和金国的衰落,南宋朝廷里出现了两派意见:

一是扶持金国,作为抵御蒙古南下的屏障。

这种意见以乔行简等人为首。他们认为金国虽然是大宋的仇敌,但是随着强鞑渐兴,蒙古已经足以灭金,所谓唇亡齿寒,不如向金国缴纳岁币,为它提供援助,使其成为自己的屏障。

二是认为应该趁机灭金,从而提升全国上下的士气,以便抵抗蒙古南下。

这种意见真德秀等人为主。他们认为金宋之间有不共戴天之仇,此时金国衰弱,自然是应该趁机北上收复失地,“以报君父之仇”。

更何况金军在蒙古人面前屡战屡败,想以他们为屏障也不现实,此时要考虑的是如何使自身强大。如果停止给金国缴纳岁币,留下自己用更为有利。而灭金也可以提振士气,利于接下来和蒙古交战。

这两种想法虽然有些对立,但是由于当年海上之盟联金灭辽,没想到惹来了一个更加可怕的对手,因此两派人士都没有考虑什么联蒙灭金,反而从一开始就把蒙古视为比金国更为可怕的对手。

像力主灭金的真德秀也直言此时的女真就是昔日的辽国,而蒙古就是当年的女真,这显然是吸取了前车之鉴。

今之女真,即昔之亡辽,而今之鞑靼,即向之女真

最后讨论的结果是采取了折中方案,南宋并没有急于和金国翻脸,只是暂停了岁币的缴纳。南宋这么做,一是希望安福主战派,二是希望以岁币为筹码和金国重新谈判,以改变两国之间不对等的关系,这也是能让南宋上下比较可以接受的一个方案。

然而让南宋朝廷没想到的时,金国此时由于放弃了两河、山东地区,只靠河南等地区无法满足自身所需,特别是粮草严重不足,出现了粮食危机。此时金国并没有意识到联合南宋的可能,反而有了“取偿于宋”的想法。甚至有人叫嚣虽然打不过蒙古,但是打南宋没有问题,力主南下攻打南宋。

吾国兵较北诚不如,较南则制之有余力。

最后金宣宗完颜珣以“岁币不至”为由,起大兵二十余万,兵分三路攻打南宋。

可惜被蒙古大军连续击败数次的金军已经大不如前,面对宋军并无优势可言,反而损失惨重,三路大军相继战败,“国家精锐几近丧”,还损失了完颜阿邻、黄掴阿鲁答等名将,可谓偷鸡不着蚀把米。

但是即使如此,虽然宋金之间已经没有任何合作的可能,但是因为前车之鉴的教训,南宋还是没有急着和蒙古联合。甚至在公元1230年,蒙古遣使前往南宋,商议合作对金时,南宋朝廷还很干脆地拒绝使者入境,可见对蒙古的警惕之心。

事实上直到拖雷在三峰山再次击败金军主力,金国已经无力和蒙古抗衡,失去屏障作用以后,南宋才逐步和蒙古接近。

悲催的是即使在蒙古军攻克开封,金哀宗逃到蔡州时,还试图“进取兴元,经略巴蜀”,夺取南宋领土继续抵抗。但是这一计划又被宋军挫败,损兵折将,只能困守蔡州。

此时的金国已经彻底失去牵制蒙古的可能,名将孟珙认为南宋实力不如蒙古,不具备坐观成败的资格,不如和蒙古联合灭金,这样至少可以缓和蒙宋关系,为南宋争取时间。其次出兵灭金还可以夺取金国部分领土,增加战略缓冲。

在孟珙的建议下,南宋最终在公元1233年十月正式出兵,命孟珙率军两万,运粮30万石北上,在蔡州和蒙古大军汇合,并在次年一月攻克蔡州。

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南宋因为当初海上之盟,联金灭宋带来的后果过于惨重,所以对于联蒙灭金一直没有什么兴趣。最后和蒙古联手的时候,其实宋军是不是出兵,对于金朝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南宋主要目的也不是灭金,而是为自己争取时间。可以说这一决策还是比较正确的。

不过比较悲催的是,南宋这一举措最终没能改变被蒙古灭亡的结果。而且不管南宋做什么选择,因为无法和蒙古大军在战场上抗衡,其结果也不会有任何改变。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自身实力过硬,光靠外交手腕,是不可能有好结果的。

点赞5、余姚市 网友:芙蓉仙子

北宋灭亡之后,明眼都能看出来,元朝崛起以成定局,可南宋的当权者后来还是作出了错误的决定,助狼灭金,为什么会自找苦吃,让自己失去了战略平衡纵深支撑点。

1,有复仇心里,金人盛气凌人贪得无压,霸占着宋朝领土不还,还灭了北宋成为南宋的欺齿大辱,想借机报一箭之仇。

2,南宋内部的主和派贪生怕死占了上风,多年养成割地上贡求和平的日子,让南宋的官员失去了斗志,只想着拿钱消灾,用钱买保险。

3,惧怕蒙古的淫威,明知引狼入室,不敢不从蒙古的要求

4,弱者的求生之道,无赖的选择,这就好比两个人打架,一个强者在猛揍一个弱者,围观者不但没人伸援,还会窃窃私语,装腔作势帮强者埋怨弱者的不是是一个道理。

南宋的最终灭亡,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最重要还是南宋内部心里烂造成的

点赞6、晋江市 网友:战愤王朝

既然我们到今天还有这个疑问,当时的南宋君臣自然也都还记得前车之鉴。

仔细回顾南宋作出联蒙抗金决策的过程,我们或许对这个问题会有新的看法。

岁币风波

蒙古起事以来,大金连战连败,丢了燕京,跑到汴梁躲了起来。


金国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成吉思汗一口吃不下,留木华黎主持对金战争,自率大军西征去了。

金国北线压力顿减。

此时,南宋与金还保持着和平关系,两国使者依例往来。

南宋遣使赴金,希望减免“岁币”银绢各十万,被金拒绝。南宋一看,干脆就拖欠着不给了。

金国这可受不了了,马上派人来催款,你们不守信用呀!麻溜的,给钱!

接待金国使者的袁韶也不是吃素的:“咱们讲信用呀!按照合同,我们的岁币是要直接输送到燕京呀!没说输送到汴梁呀!”

金使语塞···

取偿于宋

南宋是不愿意与金交恶的。

史弥远等当权派希望以金为屏,抵挡蒙古,曾主张恢复岁币,结好金国。可是,由于国内大学士强烈反对,只得作罢。

而金国,早在岁币风波前,就已经有了“取偿于宋”的思想。他们认为,金国打蒙古打不过,打南边的宋还是没问题的。

有了岁币这个借口,金宣宗从北线将原本防御蒙古和西夏的军队南调,发起对南宋的战争。

可是,宋金的分界线是长期博奕形成的天然分界线,金在强盛时尚且难以取得突破,到了这个地步,又如何能“取偿于宋”呢?

结果,一战打了七年,金国不但没有办法“取偿于宋”,反而折损了大部精锐,对后来的抗蒙形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而南宋,在金国大举南侵的现实压力下,也积极与蒙古建立联系,开始倒向蒙古。

武力借道

金宣宗去世后,金哀宗即位。

金哀宗不傻,决议停止对宋作战,全力恢复实力,准备防御蒙古。

但是,南宋早已不再信任金国,宋金之间长期发生着一定规模的冲突。金国在单方面宣布不再南下后,宋人才逐渐减少军事行动。

由于宋金关系缓和,南宋对蒙古的态度逐渐冷却下来。毕竟,“海上之盟”殷鉴不远。

这段时间,蒙金大战。蒙古试图联宋,但南宋却不甚积极,给蒙古吃了软钉子。

蒙古在沟通无果后,“武力借道”,南宋边关一触即溃,蒙古军借道来取自如,大肆掠杀!

庭议

蒙古连续击败金国,并歼灭了金军主力。但是,金国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蒙古在河南一时难以取胜,战事久拖不决。

为了加速胜利进程,蒙古在此派遣使者,希望与宋联合灭金,借兵借粮。

而金国,在危机四伏时,也希望争取南宋的支持。他以“唇亡齿寒”的道理来说服南宋。不过,金国还是以训孙子的姿态来的。他不但一张口就要借一百万石粮食,说话的语气也拽得不得了:宋人辜负朕,而且没有见识!你们知不知道,蒙古灭了四十个国家!灭了西夏就灭我,灭了我就灭你。只有和我联合,你才有活路,这个道理你们到底懂不懂?

南宋朝堂之上,对于决策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一派依然不断提醒“宣和海上之盟不可不鉴”。一派主张“可遂复仇之举”。

最终,意识到金国的灭亡已不可避免,南宋决议“联蒙灭金”。

对联蒙灭金的看法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连蒙灭金与海上之盟相提并论,认为都是宋朝缺乏战略眼光,自掘坟墓。

对此,小编的看法略有不同。

金宣宗时期,金国实力尚存,当时如果宋金能联合抗蒙,或许形势尚有可为。可是,金宣宗早已定下“取偿于宋”的方略(岁币风波只是一个借口)。在这种情况下,南宋要想联金是不可能的,只有坚决反击。

到了三峰山之战后,金国的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即使宋不计前嫌,真的给金哀宗百万石粮食,也无济于事,反而会加速与蒙古的决战。就当时托雷借道时宋军的表现来看,迅速开战,对宋极为不利。

名将孟珙的意见很有代表性。他说:如果国家有足够的实力守备,我们就可以不给兵粮,如果实力不足,就应该权变。否则,等金一灭了,蒙古就会来打我们。

事实上,在联蒙灭金中,孟珙军表现出的杰出的军事素质,使蒙古重新审视南宋这个对手。而宋蒙合作,也使得蒙古不便立即翻脸开战,南宋本应取得一定的缓冲时间(虽然这个缓冲时间段被作死的“端平入洛”提前结束)。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往往不是因为人们的记性不好,而是因为那让人无可奈何的规律。

能战才能言和,宋武力不振。因此,不论在面对金灭辽还是面对蒙古灭金时,宋都完全没有外交主动权,最终被这种巨变的波浪所淹灭。

点赞7、许昌市 网友:誰來疼

《后汉书》记载:“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宁‘’。强调了嘉行善政对治国安民的重要性。历史上,金国的残暴统治和减丁政策。又迫使一个以‘’为父祖复仇‘’的人物迅速崛起壮大,也促使一个被剥削奴隶阶层跃升为统治黄金家族。金朝长期推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使蒙古人对金统治者怨入骨髓。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曾被金朝以反叛罪钉在“木驴”上处死。此后,金国不仅要蒙古纳贡,还每三年遣兵向北剿杀,谓之“减丁”,激起蒙古人的怨忿。正是由于金国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屠杀导致了冤恨的爆发,成吉思汗以报仇雪恨为目的发动对金征伐。志在完成攻灭金朝的战争。

蒙古军从成吉思汗六年(1211年)起,历经二十三年,成吉思汗、木华黎、拖雷、窝阔台汗,分四阶段,最后通过联合南宋才并吞金朝。这是世界史上著名的小国崛起、以少胜多的战争。

北宋是联金灭辽,结果为金所灭;而南宋则是联蒙灭金,却也为蒙所灭。因此有人说,两宋统治者缺乏军事战略眼光,同样的错误犯了两次,灭亡是咎由自取。事实果真如此吗?

事实上,南宋联蒙灭金,也是经过数十年的权衡最终作出的抉择。而且,无论从哪一角度来说,联蒙灭金,都很难说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当时,南宋朝廷也认为尽管宋金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是现在金就是宋的军事缓冲带,金一旦灭亡则唇亡齿寒,而且蒙古灭金之后得到金的军队和物资,对宋会造成更大的威胁。此时如果大宋联金抗蒙的话就能够保住这个缓冲带,而且大宋也有时间进行备战,因为宋蒙之战必不可免。

而此时的金国虽然知道自己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但是,金国还是做出了一个愚蠢加错误的决定即:‘’北失南补‘’!金国都城被迫南迁汴京,放弃了北方领土。此时的他们却认为,蒙古惹不起,南宋还是好惹的,北方少了一寸土地,希望在南宋找补回来!他们边做着美梦边挨打,边对南宋发动战争,金国本来兵力不强却又开启两面作战。金兵侵宋,遭到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金军进退两难:国内又激起汉人的抗金情绪,抗金义军迭起,打击金朝统治。蒙古军趁机调动军队,金朝陷入了腹背受敌、内外交困的不利境地,灭亡已成定局。

此时,孟珙和南宋君臣对当前局势做了分析说明,认为金必亡,此时联金抗蒙就是给自己惹麻烦,弄不好反而使蒙古联合金国攻宋,不如先稳住蒙古,给自己争取备战时间。另外,联蒙灭金后大宋可以得到部分北方土地,加强防御纵深。

随后,南宋应约与蒙古联合,派遣英雄岳飞部将孟林的孙子孟珙率军2万、运米30万石,与蒙古军会师蔡州域下,联兵攻城。

1234年,金哀宗传位于末帝完颜承麟。宋军与蒙古军破城。哀宗自缢,承麟被杀,金国灭亡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