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国中吕蒙听了孙权的把关羽放了,三国会怎么样?
在新三国电视剧中,孙权决定偷袭荆州,而吕蒙作为偷袭荆州的先锋,吕蒙最想干的事就是杀了关羽,要知道当时的关羽可是天下闻名的名将,谁能杀了关羽,谁就能扬立万,更何况是受了关羽不少气的吕蒙,要知道当初关羽可是一点也看不起吕蒙,吕蒙心中早就憋着一股气,于是在白衣渡江偷袭荆州的时候,吕蒙一心一意要追杀关羽。
当孙权准备好全盘偷袭荆州的计划后,陆逊向孙权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偷袭荆州可以,但是不要杀关羽,一旦杀了关羽就会引来刘备强烈的报复,因为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兄弟,两人感情深厚,杀了关羽刘备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孙权听了陆逊的话后,猛然醒悟,于是派人给吕蒙下命令,不能杀关羽。
孙权
但是,吕蒙当时已经在兴头上了,并且一心要杀关羽,就算是孙权的命令,吕蒙也置之不理,因为这是东吴的传统,想当年周瑜也是不听孙权的命令,当然这只是电视剧中的孙权,孙权的传令官到达前线后,吕蒙根本不见,而是按照原计划杀了关羽,孙权得知后,表面一幅笑脸,内心无比愤怒,于是私下派人杀了吕蒙,然后还把陆逊找回来,给他看吕蒙下场,言外之意,孙权想要警告陆逊不要和吕蒙一样,否则这就是下场。
以上是新三国电视剧中的情节,必须得说明这是电视剧中的情况,不是正史,甚至都不是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情节,不管是在正史上,还是在三国演义中,都没有孙权下令给吕蒙让他不要杀关羽的情节,而是孙权杀了关羽,还把关羽的首级献给了曹操。
那么问题来了,孙权为什么一定要杀关羽?如果放了关羽,三国历史将会如何发展?
吕蒙
以下从正史的角度来分析,孙权其实在计划偷袭荆州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杀关羽的战略,杀关羽与偷袭荆州是孙权在行动前早就计划好的任务,而不是中途听了谁的意见就会改变的,况且正史上的孙权,东吴所有的命令均出自于孙权本人,孙权的政治能力甚至不亚于刘备与曹操。
杀关羽就不得不提偷袭荆州,因为这两件事,其实也是一件事,就是偷袭荆州杀关羽,偷袭荆州在前,杀关羽在后,夺取荆州是战略目标,杀关羽是战略目标下的必然,孙权是出于自身政治利益决定偷袭荆州的,因为决定东吴政权生死存亡的是长江。
长江在三国时期,可是没有一座桥的,所有需要过江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坐船过去,所以东吴的水军相当强大,是三国中最强大的,没有之一,东吴在偷袭荆州前,占据了原荆州的三个郡,分别是:江夏郡、长沙郡和桂阳郡。
陆逊
同时,东吴政权所在的地盘处于长江中下游,也就是从今天湖北武汉市一直到长江入海口,在这上千公里的长江江面上,东吴建立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线,利用自身强大的水军封锁了所有可能的渡江军事行动,阻止了北方的曹魏可能对南方的孙权进行战争的可能性。
但是,长江并不只有中下游,还有中上游,这就是从益州经荆州自西向东流到江东,然后汇入大海,孙权政权在战略上,只有一个弱点和不可控的风险,就是从长江上游的益州或者荆州坐船顺江而下攻打东吴,这是孙权最不愿意看到的事。
虽然当时孙权与刘备算是表面上的同盟,实际上,刘备政权一天天坐大,让孙权非常担心,因为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虽然蜀汉攻打的是曹魏,但当蜀汉政权强大后,或者击败了曹魏后,那必然会成为东吴的敌人,说是三国,其实就是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孙权不会坐视蜀汉的强大,因为蜀汉强大后,也会顺着长江来攻打东吴的,这是孙权唯一担心的命脉,他需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回荆州,堵住从荆州方向可能对下游的东吴进行任何战争的威胁。
吕蒙被孙权杀死
这就是孙权的战略考虑,这是东吴政权优先级别最高的战略,同时孙权夺取荆州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因为荆州的地理位置太过重要,向北可以攻打襄樊,进而在陆路上威胁曹魏的中原地区,向西可以攻打益州,趁着蜀汉弱小可以吞并他然后与曹魏划江而治,这可是当年鲁肃给孙权提出的战略目标,孙权依然记得,这个时候的孙权,也并没有忘记统一天下之志。
既然孙权对荆州是势在必得的,那么如何处理关羽就成为夺取荆州的第二个问题,相信这个问题在偷袭荆州前已经讨论过无数次了,最终的结果就是:斩杀关羽,这从历史上发生的事也能看出,关羽被俘虏后,根本没有上报孙权,很快就被杀了,然后首级就被送到曹操那里了,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早就内定好了。
为什么孙权一定要杀关羽,留着不好吗?
关羽被俘虏
既然夺取荆州是必然的,那么杀关羽也是必然的。套用曹魏群臣说的一句话就会明白,是这么说的:
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
这话意思是说:蜀汉是个小国,所谓的名将只有关羽一人而已,现在关羽死了,军队被攻破了,其国内产生担忧和恐惧,是不会再复出发动战争的。
也就是说,关羽作为蜀汉唯一的名将,是得到曹魏群臣的认可,这也是天下人的认可,既然关羽是蜀汉唯一的名将,那杀了关羽,蜀汉不就没有名将了,蜀汉没有名将了,那孙权就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应付刘备的报复,孙权认为,既然蜀汉是敌人,杀了敌人一个名将,敌人不就少了一个名将吗?将来发生战争,也能应付,况且关羽还是蜀汉唯一既懂水军,又懂军事,还是勇猛如万人敌的名将,换了谁是孙权,也会杀关羽的,关羽的锋芒太露了。
孙权
如果孙权不杀关羽,放了关羽回去的话,接下来完全可以预见,关羽一定会带着兵来复仇的,以关羽强大的军事能力和勇猛善战的武力,东吴政权找不出几个将领能与关羽交战,可以预见的是,夷陵之战刘备就不会在前线作战了,而是在后方督战,在前线担任指挥官的肯定是关羽,到时候,陆逊能不能挡住关羽的进攻,就很难说了。
如果是关羽在前线作战,他肯定不会放弃水军,只要不放弃水军,陆逊的军队是很难击败关羽的,虽然无法击败关羽,但是陆逊可以选择利用地形死守夷陵,那样的话,关羽可能攻不过来,最终结果就是蜀汉占据了夷陵以西的荆州地盘,东吴占据了夷陵以东的荆州地盘,双方形成对峙,一时半会分不出胜负,这样的话,曹魏就会得利,如果曹魏攻取了其中一方,那么另一方肯定战败,因为只有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才有能力对抗曹魏,只要东吴和蜀汉对抗下去,曹魏统一天下的机会就在增加,至于能不能实现,则要看形势的发展,曹魏很有可能统一天下。
如果关羽不死的话,蜀国和吴国只会灭亡的更快
我们先看下,关羽死之前三国是什么状态
从上面的两图我们也可以对比出来。从公元207年到223年,可以说是蜀国高速发展的时间段,而且取得益州之后势头正旺,一度迫使曹操放弃汉中。220年去世以后,曹丕迫使汉献帝禅位,这也使得中原发生了一些政治上的动荡。诸葛亮也是抓住了这一有利的时机,迅速的出兵北上。关羽也迅速的跟随动作,取得了襄阳。大家要知道襄阳的战略位置,在《神雕英雄传》上面,郭靖就是死守襄阳,限制了蒙古大军的南下。公元214年是蜀国的最鼎盛时期,当时根据行政划分,天下共分为14个州,从南到北分别是交州、益州、荆州、揭州、徐州、豫州、司州、雍州、兖州、青州、冀州、并州、凉州、幽州,曹魏政权是占据的最多,整个北方除了幽州不听招呼意外,徐州、豫州、司州、雍州、兖州、青州、冀州、并州、凉州都是曹魏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天下有14个州,9个是属于曹魏的。蜀汉政权占据了益州、荆州大部分地区,孙吴政权占据了交州、揭州、荆州的长江渡口部分。蜀汉依靠蜀中天险据防,孙吴依靠长江天险据防,但是无论哪一方,依靠自身势力是无妨完成对曹魏的防守的,毕竟天险只是一个措施,不是万无一失。
如果关羽没有死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孙权不要荆州,关羽继续挥兵北进。这种状态应该是比较理想的一种状态,当时由于中原政权交接的动荡,无疑是蜀汉扩充实力的最有利时机。如果再向北走,就到达了豫州的地域,豫州是曹操的一个家底,这个地方的守备实力是较强的,毕竟这里要拱卫首都,关羽的进攻势头到这里也将会戛然而止。毕竟曹魏的最大一个老狐狸司马懿还在,他不会坐看蜀汉做大的。而关羽的后勤供给,也就只能供应到这里,再往前供应,成本就会翻倍,因为要跨过汉水。而且最大的一个危险就是,他的前进兵锋将于刘备失去呼应,嘉陵江将会是他们两路人马的隔绝之地。而且一旦取得了汉水的控制权,长江在荆州地域的控制权将会完全在蜀汉的掌控范围之内,这将使得蜀汉取得对孙吴作战的主动权。这是孙吴所不能容忍的,很有可能造成曹魏与孙吴的联合,导致蜀汉的加速灭亡。
第二种情形,孙权强要荆州,关羽与之在长江决战。这种状态是曹魏最愿意看到的状态,诸葛亮的联吴政策至少在关羽这里是行不通了。关羽凭借关隘与之对决,以孙权的性格必然会倾兵西下,全力攻击关羽。刘备必定会增援关羽,那时他们三兄弟肯定又是一场大败孙吴政权的好戏。孙吴失败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相对应的是曹魏政权肯定不会座山观虎斗,将会迅速组织兵力南下,最不济,重新夺取汉中是不成问题,失去汉中,蜀汉将会失去一个战略缓冲要地,直接将领域暴露在敌方的攻击之下。到那时,以曹魏的战略,肯定要拉拢孙吴,以孙权的小聪明,肯定会上当,至少会攻击蜀汉的后方。到那时,任凭诸葛亮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承担不了两头的攻击。要知道蜀汉还有一个不安定的后方:孟获,这哥们可是一个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会给蜀汉致命的一击。
关羽之死,对蜀汉有什么好处
关羽的死亡,直接导致了刘备、张飞的死亡,诸葛亮成了蜀汉的掌权人,文臣武将大多都支持诸葛亮,这将使得诸葛亮的政策能够在蜀汉得到彻底的贯彻和执行。并且关羽的死暴露出了蜀汉的政治危机,比如孟达的叛变,刘封的野心,这都使得诸葛亮迅速稳定政权,制定措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后,迅速与孙吴修订联盟条约,稳固了蜀汉政权的顺利交接,没有出现任何纰漏,也为诸葛亮以后六出汉水打下了政治基础。
当然,诸葛亮没有完成北伐,并不是诸葛亮的能力不行,而是中原的雄厚物质基础决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中原政权出现过好几次的混乱,但是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还是力压蜀汉和孙吴,没有让两家占到任何的便宜。
所以说,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死亡是最好的结局。
《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赤壁之战后,败回许昌,由于惨败,国家需要休养生息,加上北方混乱,需要平定,所以,曹、吴、蜀表面平静下来。
刘备取西川后,诸葛亮又用兵夺取汉中,威胁陇南、天水。当时关羽镇守荆外,积极响应北伐曹操,打败于禁、庞德,与曹仁交战于樊城。
东吴为了迷惑关羽,任命青年才俊陆逊为都督,替换吕蒙。关羽果然中计,将荆州守军大部分调往樊城,围攻樊城一年有余,久攻不下。而荆州是座空城。
东吴都督陆逊乘机夺了荆州。关羽回救荆州,反遭吕蒙包围,败走麦城,被东吴偏将潘璋活捉。孙权派陆逊传令不杀关羽,吕蒙气盛,杀死关羽。东吴将关羽首级献给曹操,曹操厚葬关羽。
刘备为报关羽之仇,起兵七十余万,攻打东吴,其势凶猛,孙权害怕,愿归还荆州,以还取刘备退兵。刘备恼怒不允,与东吴兵马相持夷陵之地,发生了著名的夷陵之战。
刘备惨遭陆逊火攻,大败。沿长江西上,逃回白帝城,亡故托孤。
如吕蒙听从孙权命令,不杀关羽,将荆州归还刘备,则三国历史要改写。以关羽最讲义气,必定记恩,绝不会与东吴为难,况且他肩负着兴复汉室的史命。孔明一直主张联吴抗曹,有可能蜀、吴联手共击曹操,迎回汉献帝,延续汉朝国祚。
然天不绝曹,象关羽这么重要的人物被活捉,应押回东吴,交由孙权处置,而吕蒙擅杀关羽,让历史空留遗憾!这是蜀的不幸,也是东吴不幸,更是汉朝应灭。扶持汉朝的人遭暗害!
刘备草根出身,身边名望之士少,人才缺乏,徐庶被曹操设计赚走,庞统落鳳坡被射死,关羽又遭吕蒙暗害。诸葛亮好不容易攻下的汉中,由于刘备急于为关羽报仇,调空兵马,得而复失,荆襄富庶之地尽皆丢失。
本来东吴与刘备联姻,为荆州争得你死我活。本来曹操将女儿嫁给了汉献帝,还要夺取汉献帝江山。罗贯中将三国人物描写,突出在奸诈狡猾上。这些人物个个空留遗憾!真可谓,螳螂捕蝉,后有黄雀,黄雀欲捕螳螂,不知后有弹弓!
放了关羽不等于归还荆州。关羽此时只剩下父子二人,大军折尽,回到成都也不过只是一将而已,对于后面三国的大形势不会有较大的影响。而且此时刘关张这第一代人已经开始凋零了。
一匹夫尔,与大局无关了。
战将,并非与其个人武力相关,尽管关羽是万人军中取敌上将首级的唯一一人,而是和指挥手下军士摧城拔寨的能力有关。关羽失了其手下训练多年的部队后,并没什么依仗可言,生与死并不重要了。
孙权得了荆州,不可能再把所得之地还与刘备,关羽不杀,充其量放其归蜀地。而蜀地,各将领有自己所领部队,连入蜀时籍籍无名的黄忠,也有了自己的嫡系。而李严等益州本土派,也是因为有自己的军队,才保有自己的地位。关羽如果回到蜀地,不说他岁数是否太老了,就算刘备不追究其丢失荆州的责任,甚至为他再组部队基础,可追随着这样一个败军之将,何时才能再塑“军魂”,就是未知之数了。
为什么在此问题下,用这个角度来解读,因为在北宋之前,军队几乎是私军。三国中,曹操起家的青州军,将领是诸曹诸夏侯,全是自家人马。孙策打天下的底子,是孙坚留下来的核心。刘备起步困难,正是因为平民出身,没有感招力,起势困难。
其实三国演义中,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描写,只是大家往往忽视了。比如周瑜领了多少人马来投孙策,比如孙策收服太史慈,太史慈说要回去招集旧部,第二日午时返回等等。这些就算大家没了印象,关羽的五佰校刀手,大家印象当深刻吧?这才是他的核心部队。各武将、文臣的初始地位,恰恰是这些因素决定的。
被关羽活捉后又回到曹魏的于禁,不仅是因为战败,而且是因为私军尽失,回曹魏后被受屈辱。如果关羽被放回蜀汉,差不多也如于禁同样的命运。
关羽在输掉荆州后,对刘、孙、曹三大集团,都没了多少价值。别信刘备为关羽报仇而起兵伐吴这样的理由,什么兄弟情深,不过是想夺回荆州的一个借口。关羽余下的价值,就是挑拔一下三家的关系,首级被送到了洛阳,落了个身首异处。
孙权要求释放吕蒙是三国演义中的片段,但是在历史上孙权并没有释放关羽的想法,反而下令诛杀关羽的。三国演义虽然说是七分真三分虚,但是小编认为夷陵之战中三国演义明显是假的多,真的少的。罗贯中是明显夸大蜀国实力,而大贬江东集团实力的。
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孙权为什么一定要杀关羽呢?
江东集团实力大于蜀国
三国演义中蜀国七十三万大军功吴,但是历史上蜀国攻打吴国的军队顶多也就是6万到10万的,所以说蜀国的实力明显还是不如江东集团的,而且吴国为渔米之乡,而且百姓众多,经济实力也是远胜蜀国,孙权根本不会惧怕关羽后面的刘备集团。
一个强大的集团怎么会害怕一个比自己弱小的集团呢?江东集团连刘备都不怕,又怎么会害怕杀害关羽而得罪刘备呢?所以说孙权根本就不害怕刘备集团,所以说孙权不敢杀关羽只是三国演义虚构的。
关羽侮辱孙权,孙权怀恨在心
孙权曾经想和关羽和亲,想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关羽的女儿,但是关羽却是看不起孙权,不但不同意,反而当着使者的面侮辱孙权,孙权知道后大怒,恨不得立刻杀死关羽。
所以说关羽大败,孙权必定下令杀死关羽以雪前耻。
关羽是刘备集团虎将,一直阻挠孙权夺回荆州
孙权做梦都想取回荆州的,但是关羽一直态度强硬,没有一点要给孙权荆州的意思,而且关羽一直镇守荆州,所以孙权对关羽一直是恨之入骨的;
同时关羽还很有才能,江东集团水军非常厉害,而刘备集团关羽是唯一一个可以训练水军而且可以带领水军打仗的,所以孙权必定要除掉关羽,以绝后患。
所以说孙权在历史上是下令要斩杀关羽的,因为孙权集团实力比刘备集团强,关羽一直是孙权夺取荆州的绊脚石,同时关羽很有才能,对江东集团是个威胁,所以在孙权眼中关羽必死!
实际上关羽并不是吕蒙杀的,是潘璋部将马忠所杀。题主说的孙权让吕蒙把关羽放了这事,是《三国演义》里的桥段。
孙权让吕蒙偷袭荆州,并再三嘱咐不能伤害关羽的性命,但吕蒙因为好大喜功,并且前期就对关羽恨之入骨,因此夺取荆州后乘胜追击关羽。孙权害怕有失,又单独遣陆逊亲自责令吕蒙勿杀关羽,只可惜迟了一步,吕蒙还是杀了关羽。
虽然这不是正史,但是不妨以此为假设,分析一下三国的情况:
情况1:关羽不死,但是东吴得荆州。
以关羽的性情,荆州对蜀汉的重要性。势必倾尽全力夺取荆州,夷陵之战提前爆发,胜负未可知,但是必定是两败俱伤。
情况2:关羽不死,顺势夺回荆州。
此种情况则不是关羽威震华夏了,是要蜀汉威震华夏了,北伐中原要提前了。关羽出荆襄,兵锋直指许都。诸葛亮马超出汉中,威胁关中。那曹魏和孙吴势必联手。
不论以上那种情况,至少是保全了刘关张三人的性命,人在,则可威震曹魏和东吴,蜀汉的实力得以保全。后期图谋北伐统一天下则胜算更大。
如果三国中吕蒙按照孙权的意思放了关羽,即和平解决荆州问题,那就意味着“孙刘”达成了新的协议,重新结成战略盟友关系。
作为失败方的刘备集团,可能是完全放弃荆州集团,与孙权结盟;作为胜利方的孙权,既可以拿到整个荆州地区,通过结盟还可以缓解或消除西部的战略压力,就可以集中大部分力量全力进攻合肥地区;假想结盟的约定是这样的:
1、刘备承认孙权对荆州的占有权,并退出整个荆州地区;
2、孙权释放以关羽为首的荆州集团官吏;
3、双方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原荆州、益州的州界线作为政权分界线;
4、共同北伐曹操集团,并约定平分领土,豫州,青州,徐州,幽州归属孙权集团,兖州,冀州,并州,凉州归属刘备集团,司州以函谷关为界,东属孙权,西属刘备。
就意味着三国时代的蜀汉-东吴联盟战略提前实现。
假定上述联盟成立;孙权集团可集中吕蒙、甘宁、丁奉等优秀将领集团,全力进攻曹操的合肥集团;而刘备可以集中关羽、张飞、马超等优秀将领集团全力进攻曹魏的雍州和凉州地区;而陆逊可以守备荆州地区,刘备集团的孟达、刘封占据上庸配合陆逊部队;那么战略部署可以为:
1、合肥方向,统帅:孙权,部将:吕蒙,甘宁,丁奉等,部队可组织10万人;
2、长安方向:统帅:刘备(诸葛亮坐镇成都,足兵足饷),部将:关羽、张飞、马超、魏延等,部队可组织8万人;
3、荆州方向:统帅:陆逊,部将:孟达、刘封等,其中陆逊兵力2-3万,孟达刘封兵力1万左右。
通过三路大军,刘备集团中马超部在雍州凉州人气高涨,关羽、张飞、魏延皆独当一面的大将,攻下长安,拒潼关以守;
孙权集团拿下合肥,占据整个淮南地区;陆逊集团拿下襄阳宛城,佯攻洛阳,作为配合部队,配合东西两路主力作战。
通过上述作战方针,可以实现联盟的初步胜利。
然而上述作战取决于孙刘双方能否一致执行约定(比如孙权偷袭关羽荆州,就破坏了两者联盟),三国作为三方实力的平衡,曹操集团能否瓦解联盟,都是影响局势的重要因素。
另外,曹操集团占领区人口、粮食都远胜于孙刘集团,战争还取决于粮草补给、统帅或主要将领的指挥等等,不过前期战役胜利后,孙刘集团可以通过掠夺、骚扰等手段,进行战略持续和补给。
如果吕蒙听了孙权的话,把关羽放了,就相当于放虎归山了。这对蜀国影响很大,还会影响到三国的走势。
首先,放了关羽不等于归还荆州。因为刘备和孙权合作,以东吴为主打了赤壁之战,把曹操赶回了北方。结果刘备袭了荆州,抢占了胜利果实,孙权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数次向刘备讨要荆州。刘备推说拿下了益州后,再归还荆州给孙权。实际刘备并没有践诺,后来孙权也是靠偷袭取得荆州,吞到嘴里是绝不会吐出来的。所以,刘备只能在四川发展了。但不要紧,关羽如果还在,有人就有希望。
其次,更重要的是关羽的存在对刘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刘备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是刘备打天下的武将班底。因为关羽被害,张飞接着遇难,五虎上将折损其二。史载黄忠是在刘备讨伐东吴前去世的,然后没的是马超,仅存的是赵云,随同诸葛亮首次北伐。而刘备败于夷陵之战,驾崩在白帝城。试想,如果关羽没死,五虎上将俱在,能征惯战的部队基本都在,刘备不会冲动地去打东吴。那么,刘备绝对有继续扩张的本钱,会继续实施诸葛亮的战略。
再者,从三国的角度看,刘备还是能先咽下失荆州这口气,继续和孙权联盟,至少不会腹背受敌。然后,他可以先去打曹操。以刘备的实力,打持久战是打不过曹操的。但刘备有打大战役的本钱,也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然后,刘备再回过头来对付孙权。当年,汉高祖就是出川后打下天下的。
由此看来,关羽绝对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人物。如果他有战略眼光,不大意失荆州的话,三国的历史也许要改写了。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必须再次澄清一个问题,就是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原著里,关羽都是孙权亲自下令斩杀的!所谓的吕蒙一意孤行杀关羽,只是电视剧的改编而己!所以不存在放不放的事,但是讨论下关羽不死的三国走向倒是可以的!
个人认为如果关羽不死,无论是他自已逃出升天,还是被孙权释放,都会对整个三国走势造成重大影响!因为关羽尽管失了荆州,但他依然是三国里少有的几个帅才之一!纵观三国能指挥几万人作战的其实没几个人!曹操那么欣赏关羽,能只是因为关羽勇猛吗?肯定不是呀!再猛你能砍几个瓜?
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求得将是因为将能以一敌百?显然不是,是将的兵法、将的韬略!从关羽的善待卒伍、傲于士大夫就可以看出来,关羽治军是有一套的,只是政事差一些!在原著里,孙权也仰慕关羽的才能想收为已用,主薄左咸说:昔日曹公待之甚厚,今日却反被其逼得如此之甚,咱们又怎么可能收伏得了他呢?孙权这才下令处死了关羽!
所以,从原著来看关羽之才人尽皆知,孙权杀他也是因为他太有才,留之必为东吴之患!试想一下,刘备失荆州伐吴是必然的结果,如果懂治军的关羽还在,夷陵之战的结果真未可知!刘备招揽人才有一套,领兵打仗实话实说不咋滴!关羽领兵打得曹操要迁都,孙权打曹操打出个孙十万的名!所以关羽的失败是被人暗算造成的,如果关羽丶吕蒙正面硬刚,吕蒙还是那个吴下阿蒙!
其实真实的关羽之死与吕蒙的关系并不大。
吕蒙做为前线大都督,确实提出了夺取荆州的战略想法以及在实施阶段的操作。在整个荆州之战中,吕蒙都只是负责前线战事,负责拿下并控制城池。
而早在吕蒙装病,陆逊替补大都督的时候,陆逊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擒获关羽的细节。《陆逊传》记载:逊具启形状,陈其可禽之要。也就是说擒获关羽的计划是陆逊提出来的,以及在之后的整个战事中,陆逊都是负责绕后包抄以切断关羽的归路。
再说孙权,做为集团首脑,一切军事行动都是得他点头批准的。在交战中,孙权也是直接负责指挥部队追击关羽。而擒获关羽的潘璋、马忠也是直接受命于孙权。
所以,据史料记载是不存在题中的问题的。很明显,题主提出这个问题是基于演义小说的。
如果按演义小说的路线走,倘若吕蒙真的听了孙权的话放了关羽一马,那吕蒙也就不用死了。
因为真实的吕蒙是病逝的,而演义小说的吕蒙是被孙权毒杀(虽然没有明确的说),当然也有说是被关羽灵魂附体而死。
不管怎样,总之吕蒙没杀关羽,那吕蒙也就不用死。除非还是得病,不过都还只是小细节。
重点是以关羽的脾气会怎样?
关羽一定会不断的做刘备的思想工作或是怎样!如此一来,夷陵之战或许将会提前,而且关羽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一定会死磕东吴。
我们都知道,南北差异本来就大,也是因为早年北伐混战,消耗过大,再加上南方孙刘抱团,天下形势才一时僵持不下。
而如今,北方开始进入发展阶段并且各方面也都步入了正轨。反而南方孙刘开始相互撕咬,那南北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在真实的情况下,也得亏诸葛亮及时止损、朱然在夷陵之战后挡住曹魏的攻击。孙刘双方重新达成共识,才得以保存和发展实力。
如果关羽没死,那就打到死为止!这是很伤的!当然这只是演义小说中的关羽!我相信真实关羽的性格应该还是要比演义小说中稳住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