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收获前20天还需要叶面施肥吗?
大家好!我是甘肃大叔老宋,能有机会把自己在田间管理中的一线务农经验,分享给大家,我很高兴。

小麦收获前20天还需要叶面施肥吗?
我的回答是:小麦收获前20天适量喷施叶面肥,如果喷雾得当,不仅能促使小麦穗粒饱满,增加产量,而且还大大缩短小麦乳熟的时间,使小麦提前成熟收割。
那么在小麦收获20天左右怎样精准时间,进行喷施叶面肥?喷啥肥最佳呢?
(一)精准时间喷施,小麦最后一次喷叶面肥,一定要掌握好喷雾时间,这需要我们麦农勤查于小麦田间地头,在小麦灌浆后期,在麦田,用手掰开小麦穗粒,乳粒刚好灌满时,为最佳喷雾时间,

(二)叶面肥最佳配方,根据老农多年的一线喷施经验,慢慢总结出来的最佳配方是:磷酸二氢钾十食醋十尿素,具体30斤(一小喷雾器)水加一小袋磷酸二氢钾,两小瓶盖食醋,再加一小把抓尿素为好,按此配方如果喷雾得当,增产和早熟效果非常明显,值得推鉴。
小结,在小麦收获20天左右喷叶面肥,除有以上作用外,还可以预防小麦在乳熟期因缺肥而出现干尖穗,死穗,青干麦穗的现象,由此可见,小麦最后这一次喷叶面肥不仅需要,而且非常重要,而我们麦农却大多数轻视,甚至根本没有喷这最后一次喷叶肥,以致失去了最后一次让小麦增产的机会,这点值得咱农民加以重视为好。

以上愚见纯属本人一线务农经验,仅供参考,谢谢您的浏览!下期再见。
小麦距收获期二十天有没有必要喷施叶面肥,应根据品种生育期特性而定。小麦分冬性、半冬性和春性、弱春性品种。在黄淮麦区大多种植的是弱春性和半冬性品种,即早熟和中晚熟品种。根据目前小麦田间长势来看,早熟的弱春性品种巳进入灌浆中期,穗下旗叶黄中带绿,颖壳发黄变硬,叶片的吸收功能巳经下降,光合作用功能大不如前,喷施叶面肥应以优质磷酸二氢钾为主。其它类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巳无必要喷施。而相对于中晚熟的半冬性品种,才刚进入灌浆初期十天左右,,穂下三片叶仍为绿色,只有麦芒开始发黄,此时的叶片仍保持正常的光合作用功能,为延长后期的叶片功能期,加快灌浆速度,为干物质积累创造必要的条件,应喷施优质磷酸二氢钾加芸苔素或多多收、爱多收等植物生长调解剂。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喷施后小麦植株不仅能延长叶片功能期,使小麦植株正常落黄,还能增强小麦生长后期抵抗干热风的能力,不致于使小麦出现高温逼熟,粒重下降,影响到总体产量。因此说对中晚熟品种喷施叶面肥还是很有必要的。
因小麦处于生长后期的灌浆期一般在二十八至三十五天左右,灌浆期时间的长短与当时外界温湿度有直接关系,如小麦生长已处于灌浆后期距收割不到一周时间,再喷施叶面肥已无必要了,当然不包括那些施肥超量贪青晚熟的小麦。



我个人认为小麦收获前20天已经到了成熟期,麦穗的千粒重基本定型,小麦到了小满节气会慢慢的自死,不需要浇水不需要喷施磷酸二氢钾。
在收获前20天浇水很可能给收割带来困难,施用农药给小麦食用造成危害,施用磷酸二氢钾造成浪费。
小麦叶面肥喷施,最后一次是在小麦孕穗大部分刚露头,做一喷三防时进行,结合防病治虫一次解决问题。在虫害或病害严重的年份,有时候间隔半月的时间,和上次一样还进行二次喷施。
我的观点是就没有必要喷施叶面肥了,因为即将收获了,喷施已没有价值了,增加不了产量,花几块钱,费点劲倒是真的。

但补充一句,如果你愿意喷施,或不怕费劲,不差钱的话,你喷施一下,也绝对没有坏作用。
农民给小麦喷施微肥,目的无非是补充肥力和营养,在底肥、追肥不足或充足的情况下,喷施微肥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保证了小麦生育期的营养供应吸收利用,从而达到小麦高产及肥力利用值。

根据农民的作业习惯和小麦的生长规律,在整地或播种时施足底肥,在生育期的各时段实施追肥和喷施微肥。

通常小麦喷施微肥可分三个时段,整个生长期喷1~3次即可,过勤过多喷施,没什么实际价值。
1、起身期
有农民在小麦返青起身期,结合喷施农药、控旺剂时配以微肥。我是一般这个时段不喷施微肥。
2、拔节期间
多数农民选择在拔节期间,在做好防病、防虫害的同时,喷施微肥。
3、中后期
即小麦孕穗扬花期
此期应做到“一喷多防”!即将杀虫剂、杀菌剂、微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混合喷施,达到防病防虫又提高小麦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微肥一般在生长期间喷施2次即可(起身拔节期、孕穗期),多喷也没有坏处。
微肥,早期农民是喷尿素+磷酸二氢钾。近几年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各农资门市都有小麦“一喷多防”的配方组合,或现成的微肥溶液,喷施简便,不用农民自己组配了,效果也不错。
配方推荐:氟环唑、苯甲吡唑脂、芸苔素内脂、氯氟吡虫啉、磷酸二氢钾、噻虫嗪、盼收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