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西晋的统一为什么不长久?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9关键词:

西晋的统一为什么不长久?

点赞1、常州市 网友:晨曦骄阳

一个上梁不正下梁歪,得位不正的王朝,当然不会长久了。

西晋王朝的三个奠基人。

司马懿靠兵变翻身,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靠废皇帝、杀皇帝巩固自身权力。

他们父子三人这么干,固然奠定了司马家族的基业,但同时也给家族后人留下了三个很糟糕的启示。即:发动兵变是可以的,废黜皇帝是可以的,杀死皇帝也是可以的。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只要对自己有利,只要自己拳头够硬,干什么都是可以的!



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继晋王位。

第二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

建国后,司马炎分封了二十七个王,这些王以郡为国,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并且最关键的是,各诸侯王麾下均有数目不等的军队。

也就是说,西晋存在国中国。虽然这些国中国的实力比不上汉初的诸侯国。但仍然是国中之国,各个藩王具有较强的实力。

对于司马炎的此举,历史上的评价一般是说他愚蠢。不过实事求是的说,他并不蠢。他搞分封,实质是权衡利弊下的产物。

因为前面说了,司马懿三父子,均是靠玩弄诡计上台,本身实力并不强。为了让大家都支持自己,司马昭想了很多办法,这其中最有效的就是加官进爵,大力拉拢各路权贵勋爵,把大家都绑在司马家的战车上。

以司马昭的以狗腿子贾充为例。司马昭上台之前,贾充只是个亭侯。司马昭上台后,他变成了乡侯,食邑户数翻了近五倍。从他一个人就可以看出,司马昭为了拉拢人心,封赏已经到了当街撒钱的地步。

到了司马炎时代,除了原来已经有封赏的各路权贵勋爵要继续加官进爵,司马家族自己人也得封赏。不然司马炎怎么服众?怎么能让族人拥护自己?

而且,前有东汉,后有曹魏,汉魏的灭亡都证明了士族势力对皇权有威胁。他如果不靠分封诸侯对地方进行控制,刘氏和曹氏的悲剧,迟早也会发生在司马氏身上。

所以在他来看,分封不仅不会出岔子,反而还可以巩固统治。只要皇帝没啥毛病,中央凭借优势资源,拍死个把造反的诸侯王,根本不是难事。

但是,凡是就怕但是。

司马炎作为一个官三代,他太不了解人性的扭曲了。他明知道儿子司马衷是傻子,却因为士族的反对,狠不下心来将其废黜。于是这就在司马家族内部,造成了一个很坏的影响。

他姓司马,我也姓司马。他身上有高祖宣皇帝的血脉,我们身上也有。他一个大傻子都能当皇帝,我们这些智商正常的人为什么不行?当年宣皇帝都可以兵变,我们为什么就不行?反了吧,各位!

结果,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

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八王之乱。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驾崩。

其后不久,因为不满国舅杨骏专权。八王之二的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秘密联络皇后贾南风(贾充的女儿),内外勾结,一齐干掉了杨骏。

这一事件标志着八王之乱的开始。

杨骏被干掉后,朝政大权由司马亮、司马玮以及士族代表卫瓘三人共同执掌。皇后贾南风的亲戚虽然也担任了一些要职,在朝中有一些势力。但并未控制中枢,这导致贾南风对造反结果很不满。

于是她就又以晋惠帝的名义,下密诏给楚王司马玮,让他杀了汝南王司马亮与卫瓘。然后再让他一个人辅政。

司马玮为人比较实在,圣旨让他杀,他就真杀了司马亮和卫瓘。他就一点也没有怀疑圣旨的真实性。结果,等他杀了司马亮和卫瓘后,贾南风立马翻脸不认账,派人造谣,说他司马玮伪造手诏,故意杀害朝廷重臣。司马玮有口难辩,最后众叛亲离,被贾南风派人活捉处死。

至此,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结束。朝政大权被贾南风掌控,她的亲戚党羽,比如她的族兄贾模、内侄贾谧、母舅郭彰等人,很多都被委以重任。司马氏的江山,就这么被贾南风轻松给操控了。

其实从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就可以看出。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人作孽,对后人的影响真是不小。

堂堂诸侯王,堂堂朝廷大臣,说杀就杀。这无论是在东汉,还是曹魏,都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而这在西晋,却是常态。司马家族从上到下,都有一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心态。

贾南风家族独揽大权后,掌权了八年。在这期间,社会比较平静,诸侯王均被震慑,都不怎么敢造次。

假如说,贾南风要是有个儿子,八王之乱到这里可能就结束了,不会有后来的事。

但是,又是但是。贾南风偏偏就没儿子,并且她还跟当时的太子司马遹有矛盾。她为了保证自己将来能当上太后,于是就设毒计害死了司马遹。

结果这一下,诸侯王们高兴了。尤其是赵王司马伦。

因为司马伦早就看贾南风不爽,并且他也想过过瘾,当一把皇帝。所以司马遹死后,他立即造反,也学贾南风一样,伪造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诛灭了贾氏一党。

事后,司马伦伪造诏书,自封相国,掌握朝政大权。又过了几个月,司马伦下伪诏废黜晋惠帝,将惠帝软禁于金墉城。他自己则自立为皇帝。

前面反复强调了,司马氏家族都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货色,所以司马伦一称帝,形势立即就不可控了。

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私底下暗通,三王联合,集体讨伐司马伦。

这一战,司马伦一挑三,与三王混战,死者近十万多人。最终,司马论战败,被他的侄子侄孙干掉。



干掉了司马伦,三王开始“分蛋糕”。

当中,势力最大齐王司马冏因为迎接惠帝司马衷复位,获得了最大一块蛋糕。他不仅出任了大司马(相当于军队总司令),而且还掌握了朝政大权。

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见此,非常的不满。然后两人就合计,二度造反,并拉上了长沙王司马乂入伙。

司马颙、司马颖、司马乂合军后,集体杀向司马冏。司马冏军不敌,最终战败。司马冏其党羽,全部被诛灭。

诛灭了司马冏党羽后,司马乂独揽大权。而司马颙、司马颖因为又没捞到实惠,便三度翻脸。这一次,他们没拉拢新人入伙。而是直接集中了27万大军起兵,讨伐司马乂。

司马乂当然也不是吃素的,他立即调集兵马反击。三王在京城洛阳城下混战,打得是三败俱伤。

就在三王混战时,一直默默无闻的东海王司马越见有机可乘,便勾结禁军将领,在夜里活捉了司马乂,将其交给了河间王司马顒的部将处理。

最后,司马乂被处死。其党羽被诛灭。成都王司马颖事不过三,终于修成正果,坐上了第一辅政大臣的宝座。

他一入洛阳,就给自己增加封地,足足增加了二十郡的封地。加完封地后,他嫌洛阳不够安全,害怕重蹈司马冏、司马乂覆辙,便立即返回了自己的封地邺城。在邺城遥控洛阳朝廷。



司马颖溜了,然后他居然还想遥控朝政。同为造反功臣的司马越和司马颙当然很不满。

于是,这俩人就一合计,决定打司马颖。

具体的策略就是司马越先上,司马颙随后带大军跟进。

不过司马越出兵后,司马颙却玩花招,没有跟进。这就导致司马越孤军深入,被司马颖打得大败亏输。不仅十万大军没了,就连晋惠帝也被司马颖抢去。

至于司马颙,他趁司马越与司马颖交战,狗咬狗的时候,偷偷占领洛阳。

司马越眼见老家被端了,后面又有司马颖的追兵,一着急就彻底没了底线,命令自己的弟弟司马腾勾结胡人,引乌丸、羯等胡人入关,对抗司马颖。

这一举动,直接导致胡人入关。请神容易送神难,为后来五胡之乱埋下了祸根。



司马腾引胡人入关后,与司马颖派来大军展开混战。胡人善战,一战就把司马颖的军队打的全军覆没。

司马颖被吓尿了,他一面连夜逃跑,一面派麾下大将刘渊(匈奴人)去匈奴部搬救兵。

在他看来,司马腾那孙子能里通卖国,自己当然也可以。

然而,司马颖看走了眼。刘渊雄才大略,早看穿了司马氏一族的无能与腐败。所以他回到匈奴老家后,直接就起兵造反了。

司马颖左等刘渊不来,想逃跑,又被守株待兔的司马颙拦住去路。他见无路可逃,便把晋惠帝这个橡皮图章送给司马颙。然后他自己逃亡到了范阳王司马虓处避难。

司马越见司马颙抢到了晋惠帝,很不满。自己在前面拼命,这小子捡便宜。便隔空嘲讽司马颙无能,只是个缩头乌龟。司马颙本想召司马越进京组建联合政府的。但听说司马越居然敢骂自己,就起兵打他。

当时司马越有胡人助战,当然不怵司马颙。

两人一通厮杀,最后司马颙惨败。不仅丢了洛阳,就连自己的地盘长安也丢了。司马颙被迫逃亡到了太白山上避难。

打败司马颙后,司马越独揽朝政。

但是,他这个人的能力不足,在朝中的威望也不太够。而且最要命的是,当时益州、并州都被胡人占领了。北方的冀州和幽州虽然没有被胡人占据,可两地的地方最高长官刘琨、王凌也都是拥兵自重,不遵朝廷指令。

这个时候的西晋,实质已经是一栋摇摇欲坠的破房子了。



为了解决当前的困局,司马越便派人与司马颖等人和解,赦免他们。

可是,就是这么巧。就在这时,收留司马颖的范阳王司马虓暴毙而亡,他死后不久,范阳国长史刘舆不知道奉谁的命令,居然直接弄死了司马颖。至于司马颙,他虽然接到了司马越发来的赦免,并且他也出发了。但在路上,他被司马越弟弟的部将弄死了,全家皆被杀。

至此,八王之乱的主要参与者,死了七个。

司马越成了独苗。这个时候,晋惠帝显然就成了多余的人。

他在司马颖、司马颙死后不久,被人毒杀。

是谁干的,不知道。但独揽朝政的司马越有重大嫌疑。

司马衷死后,司马越扶持司马炎的小儿子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

后来大臣们对司马越独揽朝政不满,便纷纷骂他。司马越大为震怒,便杀了一批人。结果此举不仅没能巩固他的地位,反而大失人心,遭到了朝野内外的一致指责。

为了平息舆论,司马越只得自请出征,率军征讨匈奴汉国。想靠驱逐胡人征服人心。

然而,晋军哪里是匈奴人的对手。晋军的精锐早在八王之乱期间就因为内斗死绝了。所以这一战,晋军死伤惨重。司马越见自己不是匈奴人的对手,急血攻心,暴毙于决战前夕。而他这一死,十几万晋军瞬间就是群龙无首。匈奴军队见机,抓住时机,摆出一个环形阵,将十几万晋军围在阵中,用弓箭射杀,就像屠畜生一样。十余万士兵,还有王公大臣,全部被歼灭。

随后,匈奴军焚烧司马越的灵柩,将天下大乱之罪归罪于司马越,同时,洛阳的晋怀帝也发诏贬司马越为县王。至此,八王之乱算是完全终结了。

可是,八王之乱结束,不等于噩耗终结。匈奴人的目标是推翻晋朝统治,入主中原。所以不久后,匈奴大军开始攻打洛阳。

由于战乱连连,当时不仅是洛阳,整个北方都是残破不堪。再加上司马越出征,又带走了晋军主力。因而此时的洛阳,仅仅只是一座空城而已。

面对匈奴军的攻打,守军无力抵抗。不久后,洛阳城破,晋怀帝被俘。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俘虏的中原皇帝。

怀帝被俘后,秦王司马邺于长安即位,延续国祚,是为晋慜帝。但当时天下大乱,各地的军阀和藩王都不救援。因此,愍帝司马邺在关中坚持了四年后,也被匈奴击败,沦为俘虏,而西晋也正式灭亡。

在匈奴兵全力攻打关中期间,琅邪王司马睿渡过长江,在江南趁机发展势力。司马邺被匈奴军围困时,曾一度求助于司马睿。但司马睿想自己当皇帝,就故意不救。一直等到司马邺被匈奴军俘虏后,他这才猫哭耗子假慈悲,一面为司马邺哭丧,一面在江南士族拥戴下继晋王位。后来又称帝。(西晋灭亡至司马邺被杀期间,有一年左右空档期。在这期间,司马睿只是晋王,没敢称帝)


其实,回看高平陵政变至西晋灭亡之间近七十年历史可以发现。西晋的短命,源于它的得位不正导致的先天不足。

这一先天不足的逻辑在于:司马氏凭阴谋诡计上位,缺乏拿得出手的实力,也就是能服众的军功。注意。这里所说的服众,不仅是对外人不能服众,对家里人也不能服众。为了拉拢人心,司马师、司马昭不得不大肆封赏,导致士族坐大;司马炎继位后,为了遏制士族,同时也为了拉拢同族兄弟,他不得不又大封同姓诸侯王。

一面是大封士族,一面是大封诸侯王,直接导致整个西晋官场从中央到地方,到处充满分裂基因。大家都有实力,都在等,等待一个出手机会。等到司马炎去世,司马衷不能服众。天下大乱,注定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因此,别看西晋是一个统一王朝。可其实这个所谓的大一统王朝从开国开始,就看不出任何新生王朝的朝气。它和曹魏,更像是一体。曹魏处于王朝前段。负责恢复社会生产秩序的部分,由弱转强。而西晋处于王朝的后段,负责政治内斗,由强转衰的部分。

点赞2、本溪市 网友:浪漫刺客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有这么几句话,单道后人对前朝的直观感觉和总体印象。

最受人尊敬的是周朝,

最让人纠结的是秦朝,

最让人神往的是汉朝,

最让人鄙视的是晋朝。

三家归晋,一统天下,晋朝本当浩浩荡荡,勇往直前,开创一个全新的属于自己的时代。最终却支离破碎,一地鸡毛,草草收场。后人只能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了。

三家归晋,前明后暗

(晋武帝 司马炎)

曹操刘备孙权忙活了一辈子,最终的胜利果实却落到了司马家。公元 265 年,司马炎篡魏自立,建立晋朝。公元 280 年,攻灭吴国,一统天下。

司马炎前期励精图治,颁布法令,鼓励生产,重视军事,雄心勃勃,一统天下,也算是一位有为之君。

天下大定之后,司马炎开始骄奢淫逸起来,生活浪费奢侈,后宫妃嫔成千上万。朝臣纷纷效仿,百官斗富,成为历史笑谈。

外戚专权,后宫干政

(丑后 贾南风)

司马炎立儿子司马衷为皇太子,后继承帝位。司马衷被人称为白痴皇帝,不能理事,朝政大权由后宫和外戚轮番把持。

先是外戚杨骏专权,后皇后贾南风勾结宗室诛杀杨骏,饿死皇太后。贾南风又被司马宗室毒杀,朝廷鸡飞狗跳。

八王之乱,动摇国本

(晋惠帝 司马衷)

司马炎总结曹魏灭亡的原因,认为是宗室太弱,不能辅助天子。于是大肆分封司马宗室,前后 50 多人为王,堪称历史之最。

司马炎死后,司马家内斗不断,互相攻杀,大量消耗晋朝的国力,动摇晋朝国本,将晋朝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五胡乱华,早埋祸胎

(前赵皇帝 刘渊)

汉魏时期,大量胡人内迁,与汉人杂居。国家强盛时,胡汉稳定,相安无事。国家脆弱时,各胡人部落纷纷举兵,侵扰中原。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公元 304 年,匈奴人刘渊见八王之乱中原动荡,趁机挺进中原,建立前赵政权。于是开启了五胡乱华的十六国时期,中国由此进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大分裂时代。

皇帝骄奢,百官贪腐,外戚专权,后宫干政,兵连祸结,生灵涂炭。西晋开国,亡国之象尽显。而统治者浑然不觉,不亡国,更待何时?

点赞3、海北藏族自治州 网友:薄荷冰

西晋自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曹奂,自称帝,即晋武帝,改国号晋,史称西晋开始到建兴四年(316年)刘曜攻入长安,俘愍帝,西晋灭亡止,历时51年。

西晋之所以是短命的,是因为统治集团后期奢侈腐朽的糜烂生活,断送了江山。西晋统治集团的奢侈腐朽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晋武帝公开卖官所得之钱都入私囊。他有姬妾近万人,后宫之挥霍无法计算。太傅何曾每天所用饭钱为一万钱,还说没有下筷子的地方。他的儿子、司徒何劭每天用饭钱二万钱。外戚王济用人乳喂猪;每次宴会,用穿绫罗的婢子百余人持琉璃(宝石)器进食。官僚石崇请客,命美人劝酒,客人饮酒不尽,他便以劝酒不善而杀死美人。有一次为一个客人不肯饮酒而连杀美人三个。外戚王恺在晋武帝的支持下,与石崇斗富,王恺用饴糖刷锅,石崇用蜡烛当柴;王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石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石崇用椒涂屋,王恺用赤石脂涂屋;王恺用晋武帝所赐珊瑚树,“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向石崇夸耀。石崇用铁如意击碎之,取出自己的珊瑚树,高三、四尺的有六、七珠,“条干绝俗,光彩曜日。”和王恺的那珠差不多的还有很多。要王恺挑选作赔。这种“以奢靡相尚”的风气在少数官僚中引起忧惧。车骑司马傅咸上书晋武帝说“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这些贵族官僚竞相搜刮,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加深了阶级矛盾,促使了统治阶级的灭亡,这就是西晋统治不长久的直接原因。

点赞4、宁波市 网友:惊鸿殇

东汉未年,魏蜀吴三国忙活几世,最终天运不济,气数皆尽,三家归晋,一统天下,司马家族成了最后的大赢家!

从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曹奂,建立西晋开始,到建兴四年(316年)匈奴人刘曜攻入长安开始俘晋愍帝,西晋灭亡,历时51年,从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开始,历经4代。

那么,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司马家族创立的西晋为什么不能长久?其主要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司马家族建立的西晋政权,不具有传统意义的正统性,合法性,是强权政治下的掠夺性。

司马懿辅佐曹操、曹丕、魏明帝曹叡、曹芳四代。幼帝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它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了根基。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公元255年司马昭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

公元260年,司马昭弒杀魏帝曹髦,立曹奂为帝。

公元263年,司马昭分兵派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王。谥父司马懿为宣王,兄司马师为景王。

公元265,司马昭病逝,时年五十五岁。

数月后,其子司马炎篡位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为晋武帝。

自汉建安二十五年,魏受汉禅,己经45年,曹操东荡西除,南征北讨,方始得此天下。

如今"魏吞汉室晋吞曹,天运循环不可逃。”

司马炎国号大晋,改元为泰始元年,大赫天下。追谥司马懿为宣帝,伯父司马师为景帝,父司马昭为文帝,立七庙以光祖宗。

可见,司马家族的帝位是军事强权下的阴谋篡位而来,在朝廷内外引起非议,其合法性、正统性受到置疑,也为后来的灭亡留有隐患。

司马炎是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前期为英明之君,承袭曹魏,改革创新,出现了“太康盛世”的盛况。

司马炎为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人物魁伟,立发垂地,两手过膝,聪明英武,胆量过人。

司马昭次子司马攸,性情温和,恭俭孝悌,昭甚爱之,因其兄司马师无子,过继给以继其后。

司马昭本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但在众臣的"废长立幼,多至乱国”的劝谏下,立了司马炎为晋国太子,终成一代开国帝王。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一开始就处于内外交困中,从内部看,他的祖父和父亲为了给司马家族夺取帝位铺平道路,曾经对曹爽为首的三族以及附属势力进行了残酷血腥的屠杀,这件事所造成的阴影横亘在人们心中。从外部看,蜀汉虽灭,孙吴还在,对政权的统一还存在威胁。

司马炎首先采取怀柔政策,增加凝聚力。解除了对汉室的禁锢,让己成为陈留王的魏帝上书不称臣,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又赐安乐公刘禅子弟一人为附马都尉。既解除了曹氏家族的恐惧,又安定了朝野内外、旧蜀、东吴的人心。

其次,司马炎在治国措施上,在承袭曹魏的基础上,别有创新,革新政治。颁布法律,依法治国;大封宗室,罢州郡兵;平定秦凉,安抚边境;

其三,司马炎运筹帷幄,雄心勃勃,准备出兵灭吴,结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早在公元269年,他就派羊祜坐守军事重镇荆州,着手灭吴的工作。

由于吴主孙皓的荒淫残暴,使得吴国国力衰退。公元280年,东吴灭亡,三国鼎立局面完全结束。晋武帝司马炎终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达百年的分裂局面。

在司马炎统治时期,他制定了"户调式"的经济制度,并且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公元280年—289年,出现了历史上出名的"太康盛世"时期,还出现了"太康文学"的盛况。

可以说司马炎的前期是西晋的高光时期,厉行节俭,虚心纳谏,用人唯贤,进行☆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是值得称道,大有作为的开国皇帝。

在后期,承袭汉分封制出现恶果,加之昏庸好色,生活奢侈腐化,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司马炎刚建立西晋时,由于政权的不稳定性,加之要吸取魏国曹家国难时无人相帮的教训,大力实行三省制、分封制、都督制、士族门阀制度等。

这些制度初期起到一定作用,但在中后期弊端出现,成为西晋政权不稳定的因素。

为了司马家族帝国统治的稳固,他将其祖父司马懿以下宗室子弟均封为王,以郡为国,其司马家族封王者达27人。又封亲信大臣10人为公。

但这些分封的诸王,慢慢形成了一个个与中央政权相背离的政治集团,并凭借其王国军队争取自己的利益。晋武帝死后,发生的"八王之乱",就是分封的各地王国凭其国兵力起事,参与帝国最高权力的角逐。

司马炎后期则热衷于安逸享乐,君臣赛富,荒淫好色。

他在前期皇后杨艳在世时还有所收敛,待皇后去世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他选下品文武官员和普通士族家里的处女5000人入宫,连同魏元帝及吴末帝孙皓的宫女5000多人,后宫的美女达一万以上。

他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因为每天不知择谁侍寝才好,就以羊拉御车,羊在哪个妃子住的房前停下,他就与那个妃子饮酒作乐,并就寝于该妃之室。

于是有个妃子便把竹枝插在门上,把盐水洒在地上,羊因盐水的味道停下吃食,于是羊车便停在她宫门口,这就是著名的"羊车望幸”的故事。

在他当政后期间,他怠惰政事,朝政荒疏,奢侈成风,清谈为尚,官僚黑暗,腐败盛行,王朝已露败亡端倪。

公元290年5月16日,司马炎终因纵欲过度被掏空了身子,一病不起,黯然死去。享年五十五岁。从公元(265—290)年,共当了25年皇帝,他死后,给继承者留下诸多问题的朝政乱象。

继承者沒选好,外戚专政,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终将西晋拖至覆灭。

司马炎虽然贵为皇帝,可也有烦心事,这个烦心事就是他的傻太子。

传说太子司马衷是个大白痴,严格上说是弱智,晋朝天下大旱,百姓多饿死的时候,这位太子说出了“何不食肉糜”的名言。

要说司马炎并不缺子嗣,儿子的数量还多达二十六个。可他为什么偏偏要挑这个最傻的儿子做太子呢?

这主要是那位杨艳皇后的功劳。

杨艳皇后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司马轨,次子就是司马衷,三子为司马柬。长子司马轨早夭,司马衷遂成了嫡长子。司马炎知道自己的这个嫡长子是个弱智,所以一直不肯立太子,想在其他的儿子中再寻找一个适合的当太子。

司马炎选择太子的时候,司马柬已经出生。《晋书》中称此人不善言辞,但反应敏捷、识量过人、性情仁厚。为什么杨艳不劝司马炎立自己的次子为太子呢?

一是司马衷是嫡长子,自古立嫡立长不立贤。其次司马柬当时只有两岁,还不会说话。而司马衷只有八岁,长大后不一定会是傻子。

加上司马炎曾经差点被弟弟司马攸取代,再加之与皇后感情深厚,对其言听计从,司马炎终在公元267年立九岁的司马衷为皇太子。

但司马衷年龄越大,个子越高,己成为大小伙子,智力一直停留在九岁水平。后在公元272年,13岁的司马衷娶了15岁的贾南风为太子妃。

公元290年,司马衷即位,即晋惠帝,痴呆不能任事,由太傅杨骏辅政。由于司马衷信任皇后贾南风,皇后专权,谋害杨骏家族,迫害皇太后,杀死太宰司马亮,掌握实际大权,形成了西晋外戚专政的混乱时期。

公元291年,贾后杀死皇太后,八王之乱开始,直至公元306年,司马越手下的鲜卑军队攻入长安,司马颖被俘杀,八王之乱终。

魏晋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各少数民族的控制,以及补充内地劳动人手的不足,经常招引和强制匈奴、氐、羌、羯、鲜卑入居内地,关中总共户口有一百万,但其中少数民族就占了一半左右。导致胡人实力不断在内地壮大,他们不断地发生叛乱,甚至挑起内乱。

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挺进中原建立前赵政权。这也加速了西晋灭亡,并形成“五胡乱华”局面。

五胡乱华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正好此时西晋王朝内部发生战乱,外戚专政,八王之乱连续不断,境外异族势力于是趁机南下,终于引发了永嘉之乱,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公元307年,司马衷在洛阳驾崩,终年48岁,相传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

他的弟弟司马炽(284—313)即位,即晋怀帝。

公元316年,刘汉政权的刘曜攻入长安,俘西晋最后一位晋愍帝司马业,《晋书》作司马邺。西晋灭亡,历时51年。

西晋王朝司马家族,以司马懿谋略策划起家,得位不正,加之后人德不配政,高开低走,皇帝后期昏庸,后继无贤,朝臣无能,外戚专政,制度缺陷,内部八王先乱,外部五胡闹华,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于是西晋王朝存在51年,大一统不过37年,就一命呜乎,消失在朝代更迭的历史风云中。

(图片来自网络,参考文献《晋书》、巜史记》等)

点赞5、益阳市 网友:冰柳。

晋朝(266-420)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 得国不正

众所周知,多数大一统王朝,都是建立者一刀一枪的打下来的,但是晋朝,用阴谋得到。司马家,换句话说,就是乱臣贼子,一个司马懿,忍了几十年,熬死了仨皇帝,最后阴谋夺权,后来,司马懿也就成了最大的阴谋家,一开始就被贴上了卑劣的标签,严重不符合传统儒家思想的价值观

  • 宗室问题

西晋基本采用了西汉初期分封同姓王的方法,分封了许多姓司马的同姓王。结果,果然和西汉差不多,由于西晋第二个皇帝晋惠帝司马衷传说是个傻子,至少政治上相当无能,所以出现了八王之乱。和西汉吴楚七国之乱不同的是,八王先后造反。八王之乱,也直接导致西晋衰落,从而导致了永嘉之乱,即所谓的“五胡乱华”。

  • 帝王昏庸

晋朝皇帝的才能可能都被司马懿透支用完了。从晋武帝开始,就没有出现雄才大略的帝王,甚至惠帝这种傻子都可以上台做皇帝。

  • 对待汉吴地区人才

西晋统一以后,基本上没有重用汉吴的旧臣,和汉吴地区的人才。晋书上仅有一个四川人,还有就是陈寿。吴仅有陆机、陆云兄弟比较出名,但结果都不甚理想。反观比较成功的朝代,比如汉唐,包括宋元,都在处理曾经敌国的人才上,表现出了很好的宽容态度。

  • 用人问题

诸葛亮的出师表里,有两句话写的很有道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自司马炎开始,就任用了一些小人,比如贾充。到了司马衷一朝,朝廷内几乎没有正人君子。而司马炎后期崇尚奢华,使得社会风气极为下降。

  • 南匈奴问题

曹操执政的时候,曾经派曹彰北击匈奴,取得了大胜。之后,曹魏采取了守势,对南匈奴则采取了挑拨分化加暗杀的方式,使得南匈奴暂时对曹魏形成不了威胁。八王之乱以后,南匈奴首领刘渊看到有机可乘,就迅速独力,并南下灭掉了西晋,史称“永嘉之乱”,西晋灭亡。

  • 总结

要想实现王朝的长治久安,就必须处理好宗室问题,约束宗室权力,否则宗室一定会威胁中央的统治。而亲贤臣远小人,就是识人用人的基本法则,贤臣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抑制社会腐败发生。处理好国际关系才能保持边疆的安稳。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足,提升国际地位。

点赞6、随州市 网友:心未碎。

一、历史的惯性特点决定的

晋朝的江山是宫廷政变篡夺曹魏政权得来的,曹魏的政权是宫廷政变,篡夺汉朝天下得来的。所以说,晋朝的天下别人也可以篡夺,若不是军事强势夺取,就是宫廷内部夺取。

当一个正当的执政理念被异常理念所打破,则这个异常理念也会被别人来继承利用,这就是历史的惯性特点。

这是西晋随时覆没的潜在因素。

二、为了防止历史的惯性重演,大封同姓王,反而导致八王之乱。

晋武帝为了稳固篡夺来的江山,大封同姓王,共分封了二十多个,并且一改汉朝时期的同姓王没有执政权的规定,经济、军事权全由同姓王掌控。这样,外部的威胁解决了,但内部的宫廷政变威胁则出现了。最终导致八王之乱,实力大损,北方几个少数民族匈奴、氐、羌、羯、鲜卑等族趁机进攻中原,西晋被破渡江南迁,西晋灭亡。

三、胡人内迁,导致内地混乱。

魏晋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各少数民族的控制,以及补充内地劳动人手的不足,经常招引和强制匈奴、氐、羌、羯、鲜卑入居内地,关中总共户口有一百万,但其中少数民族就占了一半左右。导致胡人实力不断在内地壮大,他们不断地发生叛乱,甚至挑起内乱。这也加速了西晋灭亡,并形成“五胡乱华”局面。

四、统治阶级腐败堕落

晋武帝后期及晋惠帝、贾后执政及以后的怀帝等时期,贵族、士大夫阶层生活开始奢侈糜烂,竞相夸耀豪富、奢侈,耗尽民脂民膏,社会处于极度腐败状态,也加速了西晋的灭亡,只维持了51年就灭亡了。

点赞7、克拉玛依市 网友:笑特迷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主要两方面:

第一,西晋内部问题。

士族门阀和王爷们。

传承秦汉遗风,西晋全国到处都是士族门阀。

在西晋之前的三国时期,整个国家都是门阀实际控制。

比如荆州刘表成为最高长官,竟然也要靠娶当地蔡家的女孩,才能获得蔡家的认可,不然位子就坐不稳。

即便如此,荆州兵权主要掌握才蔡家、张家等门阀手中,只有黄忠之流才是刘表的亲兵。


到了西晋时期,司马家族由于是篡位上台,只能拉拢门阀以对付曹魏的残余力量。

由此,西晋的门阀实力极强,而且是世袭制度,享有政治和经济的权力。

这种情况下,司马家族为了防控被门阀篡位,被迫提高了司马家王爷的权力。

王爷们不但有封地,有行政权,还有兵权。王爷如果在大国,可以有5000兵马。

这最终造成了八王之乱以及一系列皇族内战。

八王之乱持续高达16年,导致西晋内部受到严重破坏,尤其是朝廷无法控制全国,导致出现很多割据力量。

同时,常年战争导致民不聊生,经济破坏严重,国家濒于灭亡。

这为外敌的入侵,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第二,异族实力的强大。

早在东汉末年南匈奴诸部就因黄巾之乱内迁河内郡,随后曹操又将很多北方游牧民族收编,放入长城内部。如并州,几乎有一半是少数民族。

这种制度在中国强盛时期,自然没有问题,可以有效监视他们。

一旦中国衰败,保留自己军政体系的游牧部队很容易反叛,而且是窝里反,根本就无法控制,甚至他们都不需要攻打长城。

更重要的是,八万之乱时,各王爷都拉拢少数民族武装,让他们肆无忌惮的在中国内部作战,摸清了中国的虚实。

所以,在西晋汉人力量内讧到极为虚弱的时候,顿时出现了五胡乱华的可怕时期。

西晋迅速灭亡。

点赞8、乐平市 网友:花袭叶

汉唐让人为之神往,两宋让人回味,大明也有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地之说,但西晋大一统,从灭东吴统一全国开始算,实际经两帝37年。用八个字来说就是:生于不易,死于必然。西晋虽然是司马炎开国皇帝,但实际上已经的三代帝王了,从公元249年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开始,再到司马昭弑君曹髦,最后司马炎篡位,历时三代十七年,终于在266年瓜熟蒂落,司马家不过是捡便宜。魏武帝曹操虽然也是篡位登基,但江山是人家打下了来 的。所以曹家篡位理所应当,但司马家确实是篡位。


本来是司马昭想篡位登基,但没有想到碰见一个真汉子,不愿为汉献帝第二的高贵乡公曹髦,亲自带兵要踏平司马昭,但曹髦死于司马昭之手,司马昭虽然权倾朝野,但公然弑君,也就别想篡位了,从251年-265年,司马家族在短短14年间便更换了4位3辈皇帝,司马昭只能留给儿子司马炎了。那司马家为何能篡位,又为何国祚如此之断。


任何一个王朝都是积极向上的,因为开国朝代,无论是皇帝,还是功勋集团都是精英出身,是打拼出来的。但西晋开国却不一样,都是士族后代,都是官三代了,再加上灭吴,一统天下用了十五年。,中国历代王朝皇帝权力最小的司马家的两晋了,司马家的皇权威望不足。为天下所鄙视,西晋权力始终把持在士族门阀的手里,换句话说,司马家与士族门阀达成协议,以“放弃权力”的代价,换取士族门阀拥护司马家当皇帝。司马炎30岁称帝,54岁去世,主政长达27年。因此从西晋统一中国开始,这个政权已经看不出任何新生王朝的朝气,已经是暮气沉沉了。随后就是大傻司马衷登基,皇后大傻娘们贾南风败家,真是一对模范夫妻,不把西晋弄亡国誓不罢休,司马家族的血液也许受到污染,地方宗室纷纷造反,终于形成八王之乱。西晋之亡完全的即由自取。


西晋鉴于曹魏亡于宗室无权无势。地方宗室几乎没有的问题,所以司马炎登基以后,给予宗室极大权力。这样的话,如果中央权力巨大而且不乱还好,而一旦中央权力失控或被“阴谋家”控制。地方宗室必然必然以“清君则”造反,如此以来必然天下大乱。再就是氏族门阀彻底控制西晋的经济,为了高层安定,以及换取自己篡位的要求,给予前朝豪族氏族力量和旧贵族最大的财富和权力,石崇斗富,上层社会奢侈糜烂,高官一顿饭一万钱居然不能下筷子,都已经不是个事情了。而后石勒造反杀入洛阳,对西晋皇族的报复可见他恨到了什么程度。


西晋亡国之惨前朝没有,后世难有,南迁以后,东晋彻底成为氏族门阀的傀儡。即便如此还是被刘裕篡位登基,司马家没有汉献帝和曹奂的好运气,两晋皇族都被屠戮的一干二净。真是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点赞9、泉州市 网友:老庄孙子

统治的阶级腐烂糜臭,不得人心,所以王朝很短命。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