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心理学、哲学的人往往在境界上显得很深邃,在生活当中显得很幼稚?
我一朋友是某大学的哲学老师,40多岁年纪人渊博的不行。无论是西方哲学,各大名家的体系,他都可以如数家常。我们中国的古代哲学,诸子百家,他也烂熟于心,通篇能背。
更要命的是他还研究现代心理学,在融会贯通之下,他把这些东西搞得就像是一个超级外挂,和他谈话我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我真没文化。
可是这位好朋友在生活中却是一个傻子,一个极其幼稚的人。
他出门找不着北经常迷路。在单位里面被人排挤,领导也不喜欢,他从来融入不了任何集体,和圈子,那种怪癖,除了学生喜欢他,没人喜欢他。
他又极其不善于赚钱,好像对钱没什么兴趣,但是生活所迫子女老婆要养也还是需要去赚钱,学校里的死工资福利虽然可以,但是远远不够;两夫妻加起来的钱不足以开销,这也是他的痛苦。
我有一次问他,我说你为什么不改改你幼稚的性格。和领导搞好关系或者去社会上赚点钱呢?
他说:兄弟呀,不是我不愿意是我做不到啊。
我搞哲学的人就是和书本亲近和哲理亲近,和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
我说:那就奇怪了,你是搞哲学的,应该是最明白这个世界的,你都懂这些道理,为什么活不好呢?
他说:实话和你说我懂的道理都是思维层面,讲课还行,放在生活中我一样都用不了。可以说没啥用。
我说:那在你看来哲理和心理学有什么用呢?
他说:我懂这些理论,觉得理论非常好,讲的非常的有智慧,可是我被这些理论困住了,我没有办法把这些理论实际的用到我的生活当中,或者去改变我的心性个性。
可以说我不是真正的懂,真正的懂,是能够融会贯通去理解这些哲理,并且一条一条去用生命生活去证悟。
所以这个事情也困扰着我,我没有办法解决这问题,因为我很着迷这些文字游戏,我一看到这些哲理思辨我就兴奋,我就很喜欢跟人家讲这些东西。
可能是因为职业病吧,我讲这些东西就有一种成就感,可是你让我去干别的事,我一点兴趣都没有,我的家人都说我是彻底的书虫书呆子。骂我是生活白痴,说我心里非常幼稚,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说我非常怪癖,
我承认我是很怪癖,因为很多哲理性的东西会影响我,比如西方哲学的这些大师们,他们的这些理论观点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我的生活,让我变得清高自傲,与世难以融洽,另外咱们中国的诸子百家这些东西我虽然都能了解,可是好像在生活中又没什么好用的,所以都变成了书库。
现代心理学我也有研究,可是也都是在理论层面上的研究,这个没有办法解决我的智慧,我有时候能知道人家的心理问题,但是基本上我也不知道怎么开解才好,因为我只知道讲理论。
我说:那你都明白自己这些问题为什么不能改变呢?
他说:我要改变很大困难,必须把这些知识全都丢掉,忘记掉,全部卸掉,重新来过,变成一张白纸。
又或者我要把这些知识全部转化为生活中的拿到生活中去运用这个就更难了。
我曾经和朋友一起去做过一个商业项目。我感觉自己对这个项目的理解是非常完整,非常精准,是符合哲学观念的。可是一接触实际操作进去才发现很多事情不是我想象的这样,面对这种变化,我很难去用哲学处理,
这时候我的心里产生了很多变化,我的情绪开始躁动,我很多时候无法正确地判断事情,所以我很快就退出了这个项目,我告诉自己我不是干这种事情的料子,我只能站在讲台上去讲课。
我说:其实我们这些朋友看你样子都是很深邃的,好像境界是很高的,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们也不得知,可能正是因为你说的没有去实际运用吧,可是一个人思想深邃不也是挺好的吗?
他说:不是别人说你思想深邃就思想深邃,而是你是否真的是思想深邃,我觉得我搞哲学搞这些东西这么多年,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你的思维层次越多越复杂,吸纳的知识量越多。有可能会更影响你的心灵智慧和生活,
因为你不把它一条一条拿到现实当中去对应。你不亲自去体验它,你不亲自去操作玩一把游戏,你就不知道这个游戏到底好不好玩,这个装备到底好不好用,到了哪一关卡该用什么装备,这些你都一无所知,你只能站在一个讲台上空讲。
可是这些东西又解决不了你根本上性格上的这些缺陷,比如你不愿意勾心斗角,你不愿意和光同尘,你也不愿意去说点好话和领导打好关系,这些东西哲理全部都解决不了。
甚至于你看谁都看不顺眼,这个也解决不了,这些贪嗔痴的心理一点也解决不了,这些都是理论解决不了的,还有欲望同样也都解决不了。
所以前几年开始,我开始用心看佛学的书并且认真修行,我想从佛学里面找到方法找到答案。
我说:哦,原来是这样,那希望你能够从佛学里找到答案吧。
他说:释迦牟尼佛教我们要在现实当中去观察和洞察我们的烦恼和妄念。直到认识到它们是不可捉摸不可执着的表象。
这种东西对我来说起初也都只是理论,我不知道该怎么入手去洞察这些东西。因为一切对我来说都只是思维层面的事情。说实话,我自己都厌倦这种思维思辨的东西。我希望我有更灵敏,更简单,更质朴的感受。
所以前几年,我开始出门去旅行,抛开书本到外面去看看,去走走,和更多的人去接触,去说说话。
之前每当我的烦恼把我折磨的不行的时候我就抽烟。一根接一根地抽,我非常的痛苦,郁闷孤独,我感觉身边没有人能懂我。
可是我学佛后,我才发现,正是这个自我,正是我太关注这个自我,才使得这些烦恼痛苦来折磨我,我决定不给他们这些机会,我要把这个自我全部放掉,全部化空。
佛经上经常讲听佛讲课的人信受奉行。除了相信还要理解受用,还要依照着去做,这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我最差的就是奉行,如果不去做不去行,就没有真正的信受。
我说:难得你理解的这些东西,现在你应该有所改变了吧。
他说:是的,我的改变很大,自从我听了佛菩萨的教导信受奉行之后,我真正的深入我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观察我自己的心性,观察我的念头。
我依照客观不干扰不判定,纯粹第三者的态度来观照自己的内心。就这样我坚持了好几年。发现变化非常大,第1个变化是我的思维有点迟钝了,我原来是一个思维非常敏捷的,
你跟我说一句话,我能够马上反映出好几句对应的话,你跟我说一个哲学观点,我能马上跳出一大堆哲学理论,可是现在你跟我说一句话,我只知道很直接的直观地来回答你这句话,我不再思维乱跳了。我不再习惯于在自己的知识仓库里面去随便提取东西拿来炫耀了。
我经常默默地看着自己在这个社会上表演,有时候表演给别人看,有时候表演给自己看,这种表演我以前不觉得可笑,现在我觉得特别可笑。当我觉得可笑的时候,这个表演就已经没有意义了,他就自然停止了。所以人家说,唉,你怎么最近不怎么爱说话了?
其实他不知道,是因为我已经发现自己很多话是为了一些炫耀或者嘚瑟,又或者喜欢跟人家抬杠才说的,现在我发现的这个问题我当然不再继续去这样做了,可以说我变得成熟了,没有以前那么幼稚了。
另外在生活上我觉得男人太顾及知识分子面子,不去赚钱,不给家里人充足的支撑也是挺不好的,我老婆赚的钱都帮我分担家用,我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花费并不是很充裕,我的钱除了交房贷还有一些大的支出之后就所剩无几,
我们家的理财很糟糕,这个事情我也要好好的重新来规划,于是我去请我们学校的领导吃饭和他们开始交朋友,我要多上课多上一些选修课等等,多参加学校的这些课程项目,我要让我的家庭也要活得更加滋润一点,
以前我觉得这些东西很幼稚很可笑,不是我们这种搞哲学的人应该做的,可是现在我觉得这是迫不及待放在眼前就应该去做的。
以前呢,我发现我没有爱,我没有真正的爱,我只爱我的书本,爱那些遥不可及的大师们,爱我自己的表现,爱别人对我的崇拜,爱人家对我的赞美,这不是真正的爱,我没有去爱过别人,甚至我的家人,我没有真正的爱他们,因为我没有为他们做过什么。
可是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了真正的爱是什么,是我真正的去欣赏他们去保护他们,去为他们奉献自己。在这种爱里面我发现无私地去成就你身边的人,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了尼采的一句话,那就是——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当我把自己放下了,当我把别人放在第1位,我发现,每一个刹那都像是永恒一样,充满着光芒。
所以这两三年来我每一天都活得特别充实,非常感恩,我感觉许许多多的知识性的哲理,以前对我来讲就像仓库里的知识条,他们就像是毫无生命的产品,可是这些年我在生活中逐渐一一体悟,我想起了哲学家洛克的一句话,知识归根结底由经验而来,这句话简直就是真理啊。
如果不是从个人体悟经历的经验而来的知识都是不靠谱的,都是道听途说的。就如现在搜索引擎里找出来的知识一样,它能够满足你当时的需求,可是并不能深入你的内心,对你真正的身心生活有帮助。
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
这个行万里路也并不是说要你走多远要走遍中国,而是说你要把书本里的东西全部用到生活现实当中来。
也就是必须注重实践,必须注重现实的体悟,而非虚空的理论。
我说很开心你能够变成这样,我要向你学习。
他说这都多亏了佛菩萨对我的教导啊!我在这种教导下,把清高我慢去掉了,把虚幻不实改掉了,把自我自私磨掉了,把虚浮虚荣铲除了,把逃避冷漠弥补了,我活在了大爱里,活在了充实的低调里,活在了真正的平凡里,享受着每一天。
那不叫幼稚,因为看问题的角度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外表相似,但是内在实质不一。在交际中的谨小慎微,一种是来自于自卑,一种是来自于对别人的尊敬,害怕自己行为不当伤到别人。老子说的无为,一种是真的很懒,什么也不做,一种是养精蓄锐,机会来临时如下山猛虎,但前期看到的都是什么也不做。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看过哲学和心理学的人,表面看起来都比较老实,在有小聪明的人看,那叫幼稚,殊不知是自己肤浅。
喜欢心理哲学的人更爱思考,更喜欢抽象思维,而大多数人其实喜欢具象思维,不喜欢费脑筋,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但区别不仅如此,喜欢心理哲学的人,与不喜欢心理哲学的人,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不同之处。
喜欢心理哲学的人大多善良
卢修斯·安内乌斯·塞内加曾说,“哪里有人类,哪里就有行善的机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行善积福,尤其是那些生活得很具象的人,行善就意味着自己付出了什么,什么东西减少了,这是损失。
善良是伟大精神的标志,是高尚心灵的标志,也是一种特质,被哲学视为一种力量而非弱点。不是虚假的善良,不是软弱的受气包般的善良,不是带有许多附加条件的自私的善良,而是真正的、坚强的、无拘无束的善良,它给予而不要求任何回报,这种善良来自于个人的力量和富足。
马库斯 · 奥勒留,在他的时代,他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罗马皇帝,他这样写道:善良,只要它没有奉承或虚伪,是不可征服的,它是一种值得珍视和滋养的力量。不得不说,奥勒留是位伟大的哲学家。
喜欢心理哲学的人从来不把幸福当成一个目标
很多人喜欢把幸福生活当目标来追求,如果没有达到目标他们就不会幸福。而那些喜欢心理哲学的人,就像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那样,“我们决定要多快乐,就有多快乐。”事实上,快乐和幸福来自于我们每天的决定,但大多数人把这当成了条件奖励。
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喜欢站在心理和哲学层面来看待问题的人,对幸福的追求不会那么狭隘和单一,虽然,金钱和事业的成功确实可以让人幸福,但他们认为幸福显然不止于此,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内观自己,允许自己即使在不幸的环境中,也可以快乐幸福。
喜欢心理哲学的人有鲜明的人生方向和目标
塞内加说,“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最终驶向何方,那么,任何风向对你都不是顺风。”普通人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吗?大多数人其实只会考虑自己必须做什么,而不会去考虑做什么将获得什么意义。即,你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你的目的是什么,你选择的理由又是什么?这三点对于很多人来说,可以归结为一点:钱。
很多喜欢心理和哲学人,并不这样看待和思考问题。他们可能都是一些非常规的人,他们会明确意义和答案,明确意义和答案能组织一个人的努力,把他的力量用在切实可行和持续的方向,及其事情上。
那些懒于思考和缺乏追求意义的人,即使他们努力工作也是在原地打转,从未定义和创造他们想要的生活,哲学家奥勒留曾总结说,“那些倾其一生劳作,却没有目标引导每一个想法和冲动的人,是在浪费时间——即使是在努力工作的时候。”
与普通人不一样,喜欢哲学和心理的人不相信运气
我曾经是一个幸运的人,但命运在某种程度上抛弃了我。但真正的好运是你为自己创造的。好运等于——良好的性格,良好的意图和良好的行为——奥勒留。所以,最好的运气是自己创造的,虽然运气在某些事情上发挥着作用,比如彩票需要运气,但世界上大多数伟大成就和历史奇迹都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通过了一个简单的公式创造的,那就是鲜血,眼泪和汗水。
相信运气可以改变命运的人,肯定不理解那些不相信运气的人。就像赌徒,他以为自己赢了一局,接下来还会继续赢。我见过的,几乎所有热爱心理和哲学人,都相信命运不是偶然的,很多人都高估了自己的运气,所以他们一直在等待运气,而那些不信运气的人,早就先于别人开始努力了。
最后,喜欢心理和哲学人,大多都是对生活负责的人
喜欢心理和哲学的人,大多善于内观,分析和总结,他们知道生活是什么。他们的整体生活就像一个个零部件,都是他们自己组装起来的,一步步的。他们明白一点:没有人能把自己带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尽管别人可以帮助自己,但一切的开始和结束都取决于这个人的行动,他的意志和意图是设么,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一砖一瓦的承担起建设生活的责任。成功和失败,都与人无尤。
让我试给你解答,你的论题是错的。
真懂心理学和哲学的人,不仅境界高丶深邃但不幼稚。真懂心理学和哲学的人,对人性很了解,把人性看得透透的。优点是什么丶弱点是什么?你要的是什么丶你求的是什么,你怕的是什么?通过你的言行表像就能知道你在想什么?你的潜意识都会暴露在他面前。
这就像街边算八字的“先生”,三言两语就能知道你意图,而后用他三寸不烂之舌,让你自已掏钱消灾丶避祸,而他却解决了一天的生活费,你还得感谢他“神算”说的真准。这就是“心理学”。
再比如,美国政客可以轻易调动你的激情或仇恨把你引向他们希望的方向去。而你却完全不知他们的图谋,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
而懂哲学的人,其本身就是“思想者”,能透过现像看本质,知道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及其事物之间的矛盾性和联系性。
另外我告诉你,政治家丶社会活动家都是精通”心理学”、“哲学”的大家丶行家。想想看,这样的人怎么会“幼稚”呢?哈哈哈哈!
一,他们实践还不够,往往只是“知道”,还不能“做到”,达不到“知行合一”。二,过于执着于理性和理论,缺乏感性和悟性,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自觉地以“定势”的眼光看问题,以定势的习惯处理问题。三,他们还没有深刻意识到“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况且很多西方心理学和哲学理论门派林立,五花八门,难以取捨,更难以圆融和整合。就说西方心理学三大学派(潜意识心理学,行为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自说自话,甚至难以自洽。应用起来可想而知。联系到自已自然让人感到难以服众。四,西方价值观已深刻渗透到其理论中,深深打上了烙印。这与我国国情不大相容,甚至有大相径庭之处。所以让人们产生以上(题主)感觉,就不奇怪了。
系统学习心理学、哲学的人,他们眼里的世界跟普通人是不一样的,行为方式也不一样,对金钱、名誉、生死有着独特的见解,或者说他们把金钱和名誉看的很淡,甚至把生死也看的很淡,他们活得明白,通透。
不要认为生活中他们表现的很幼稚,那是因为我们普通人的眼光太肤浅!
一般情况下,喜欢心理学和哲学的人,更善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观察问题,所以你觉得他们的思想很深邃,说话比较有哲理。
他们在生活中显得很幼稚可能是因为他们看透了一些东西,仍然保持一颗童心,有时像孩子一样比较调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