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40了,体制内小科员,一事无成那种,现在还是伺候领导的角色,在体制内也不可能有发展了,身边同龄人甚至小的,都当上各单位领导了,平时在一起挺没面子,我这还在端茶倒水伺候领导平时,岁数这么大了也不想在伺候了,心里抵触伺候领导,还不能辞职,以后工作只能混日子了,以后的路怎么走呢,都没有努力的方向了,求指点
我一个县府办的朋友的情况跟你类似,但是他想通了、看透了,最后也看淡了。
我这哥们原来是乡镇党政办的副主任,说是副主任,其实就是副股级的科员,根本算不上是什么领导。在乡镇工作过的都知道,工作繁忙、条件艰苦、责任重大、提拔缓慢是乡镇工作的四大特点。特别是在哥们所在的党政办,材料稿来稿去、工作没日没夜、周末加班加点、会议没完没了,“五加二白加黑”“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是常态,哥们老家在县城,一个月回不了一次家,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两个月都回不了家。
2011年初,哥们33岁了,还是党政办副主任,本来有机会参加乡镇换届选举提拔为副镇长,但是被县直单位某选调生(驻村队员)以“五类人员”身份捷足先登。哥们提拔副科的级梦想失败,郁闷了好一阵子,心想在乡镇既辛苦,又提拔不了,还回不了家照看不了妻儿子女,还不如想方设法离开乡镇回到县城。
2012年初,县府办在全县选调3名综合素质好、材料功底扎实的科员,哥们这次凭借过硬的文字材料功底终于如愿以偿。哥们被分配到县府办综合三科担任副科长(还是副股级),还是负责文字材料撰写,只是要求更高了,标准更严了,时间更紧了,任务更重了,节奏更快了。一开始一年还有新鲜感,哥们还能勉勉强强应付,过了一年后,哥们觉得调动到县府办虽然每周能回家看望妻儿子女,但是县府办标准要求更高,机关协调性更难,条条框框更多,加之自己不善于协调,很多工作运作起来极不顺畅。
就这样,哥们在县府办浑浑噩噩呆了5年,职务上虽然提拔到了科长,但是年龄已经到了39岁。众所周知,在县府办这样核心机构,39岁还是正股级,绝对算是提拔晋升较慢的,或者说已经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了。
经过这么多年没日没夜的加班,哥们身心极度疲惫,身体素质每况愈下。2018年底,哥们因为腰椎间盘突出住院了半个月,2019年5月份,体检查出心脏问题,又住院3个月。出院后,哥们找到县府办主任,说自己身体确实不行了,想调整岗位,即使调整到事业单位也行,能够养好身体即可。县府办主任答应为他调整岗位,要求他安心把病养好。
2019年10月份,县府办主任有三个岗位征求哥们意见,一个岗位是县医院副书记,属于事业编副科级;另一岗位是县史志办副主任,也是属于事业编副科级;再一个是就是去乡镇干副镇长,属于行政编副科级。哥们从乡镇调到县城来,深知乡镇的艰苦繁忙,加之自身身体不再适合高强度工作,最先否定了去乡镇担任副镇长,最终决定选择县医院副书记。虽然是事业编,但至少也算是副科级领导。
以上就是我一个哥们的真实案例。他宁可不要公务员,也要选择到事业单位,主要原因就是看透了、看淡了,主要目的就是修养好身体。
对于题主的情况,我的建议有六条:
一、建议最好不要辞职。40岁已经是知天命的年龄。能够有多大的发展,命中早已注定。加之,题主长期在体制内工作,可能早已不适应企业的生存法则,早已不适应社会竞争法则,早已不是年轻人的对手。另外,40岁的年龄,家庭开销大,房贷要还,父母要瞻仰,孩子马上高中毕业,花钱的地方多得是。体制内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旱涝保收,不会把家人饿死,工作20年后,还享受不错的退休待遇。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为了家庭,为了自己,为了稳定,强力建议不要辞职。
二、建议找主要领导商量调整岗位。找领导商量调整岗位之前之前,要想好自己想去哪里,如果可以,事业单位也可以,就像我这哥们一样。选择公务员编,收入确实高一些。但是钱多钱少,只要自己开心就行,只要不离开体制就行。
三、建议工作不要再拼死拼命。干工作尽职尽责、量力而行,努力就行,没必要再往死里拼,时上班,准点下班,不要再总是想“高标准、严要求,超越自我,领导满意”,不再要总是想干出点政绩来为自己的提拔晋升添砖加瓦。
四、建议逐渐看淡职务晋升。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对于提拔晋升,不要再争强好胜,不要再削尖脑袋,顺其自然,尽力而为,组织任用我,我就好好干,不任用我也无所谓,也会尽力干好本职。 正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胜之坦然、败之淡然,不困于心、不乱于情。
五、建议回归家庭。多花时间陪伴妻儿子女,多陪父母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人在世上,能够陪伴自己走完终身的,只有自己的妻儿和子女。
六、建议开始学会修身养性。建议利用业余时间看书写字,开始认为保持身心健康的无比重要性,开始使劲锻炼身体,开始慢慢跑步。毕竟,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单位的一个老科长,当年势头最猛的潜力股,从30岁到50岁,当了20年的正科级。
我们单位是央企,老科长在业内以能干肯干著称,进单位受到大领导的青睐,后来领导退休,他属于前朝老臣,调出了核心圈。
其实他稍微等一等、忍一忍,表表忠心,还是可以很快回归的,但他性格刚直,属于那种话不投机半句多的人,不干就不干,反正不裁员,正好休闲发展一下业余爱好。
这一耽搁就是5年多,5年后他的大师兄上任,心想这师弟也不老,不能就这样啊,试着交办了几件事情,效果不错。正好某核心岗位要调整,大师兄力排众议用了他。
这老哥能力真的强,上任后当年就把部门带成了集团公司的标杆,但他个人就发展不了了,因为边缘的那几年错过了最好的升迁机会,以前的同僚和好多下级都提起来了,人家都愿意推举自己培养的年轻人,他就在科长的位置上踏步到了50岁。
老科长索性坚持真我,反正他口碑好,师兄弟也多,没人无缘无故招惹他,他工作兢兢业业,不看脸色不和稀泥,业余时间继续他的兴趣爱好,日子过得滋滋润润,
仕途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有就有没有也无需强求,得失本是一种平衡,生活中还有更多精彩美好的事情值得追求和拥有。
老战友郭东文48岁,县财政普通科员,37岁副团退役,工作11年,亲眼见证单位80后小伙高旭,从小科员提拔到任末位副职,又从末位副职,提拔担任财政“一把手,而他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想当初,我的老战友郭东文是一个特别要强的人,尤其在部队当兵的时候,他特别能吃苦,无论战术训练,还是动力设备操作演练,他都是非常优秀的,总是拿标兵。
即使后来他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后,他依然以严格的高标准、严要求约束自己,对下属要求也很高。
原本他觉得37岁副团退役后到地方工作,至少当个一官半职,到后来转去地方行政单位后,他才发现职位严重超编,根本没有他的职位,转到地方后也就只能当个最普通的科员。

还好,他福利待遇没有按照科员的待遇发放,而是根据他副团退役对应地方副处的待遇,如今他46岁,每月工资7160,公积金4081,年收入12~15万,具体收入数额还要根据单位评优等次发放。
在去年以前,一般一年是有4个奖,即综治、绩效、文明、节能。这几个奖加起来,按照评优等级,几乎可以拿到11个月的工资奖金额度,也就是相当于他月工资的11倍,一年计算下来,奖金将近有八万左右。

虽然待遇还不错,但他内心总有一道过不去的坎,如今46岁,依然还是个普通科员。
老郭自从退役来到财政工作,没当上领导后他一直很失落,每天都是魂不守舍,在同事年前,也总爱拿他以前在部队的功绩说事。
曾经在部队他是一个很励志的人,干事很积极,从来不怕苦不怕累,如今来到单位,每天都是消极对待,面容惆怅,总有一种“躺平”过的心态。

而他单位一个小伙子高旭,80后小伙,他是211南大硕士研究生毕业,通过省考公务员考上老家县城这个财政部门工作的,刚到单位的时候,老郭也曾和他共事在同一个科室,经常老郭也会吩咐他做事。
可时间一晃十年过去,高旭已然从单位小科员逆转成为了财政“一把手”,在全县各部门来说,他这种例子是独一无二的,但也是实实在在的经典逆袭案例。
并不是说高旭有什么过人之处,主要是他真的非常努力,文笔也特别好。上大学那会他读的是中文专业,还曾在江西南昌大学当过学校的学生会主席。

从小到大,他都是非常努力的,所以一直是励志少年。到了单位又深得领导宠爱,主要也是他能力突出,一般同事想跟他相比,无论效率,还是文笔都难以匹敌。
高旭也曾担任过财政末位副职领导,但他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成功逆袭超越多年一起共事的好几个副职,成为了部门最年轻的领导,还是部门“一把手”。
如今,高旭担任财政“一把手”后,加上了单位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即使对于工作多年的老同事,他也积极要求按制度规范约束。而老郭不理解,他又不争功,觉得没有必要。

眼看身边的同事一个个都比老郭强,他还在原地踏步,内心觉得十分愧疚心酸。
高旭当上部门领导后,曾提示过要他好好工作,而不是活在过去的荣耀和现有的阴霾之中,向前看才是对的。
慢慢的,老郭才恍然大悟出一个道理:不是单位不给自己机会,而是自己根本不够努力上进。之所以混成如今这样,主要还是自己没有付诸行动去实现。

通过老郭这个故事,也让我清醒认识到,上了40岁年纪,如果在体制内还是一个普通小科员,身边人都起来了,自己却一事无成。
那么,在自己还没到达这个年龄以前,我觉得一定要珍惜当下,而不是总活在阴霾和抱怨之下,唯有勇敢的去争取,才不负自己一身才华。
另外,即使40岁了还是小科员,我想还是要阳光心态对待工作,而不是选择“躺平”过,这样才活的更有意义,也活的更潇洒。你们觉得呢?@谭琴说艾
如果是公务员的话职级并行晋升就好呀,只要待遇跟上,其他没有那么重要。有实职的领导压力其实也很大,你只看到了他们表面的风光,没有看到他们背后的心酸。心态要好,身体健康,家人幸福,这就很好!
谢邀请。因为我也经历过,所以能深刻体会这份无可奈何,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知何去何从。我和你分享我的经历,最终你自己做出决策。大学毕业后在部门工作11年,选拔到乡镇担任副镇长,那是2007年,一直到2015年还是担任副镇长,期间年龄小的都提拔起来了,我曾经分管的中层进了班子,排名到我前面了。也就是你现在的状况,已经40岁了,要进步已经没有空间了。给自己找出路就是考证,考会计师还是建造师还是心理咨询师?最终选择了心理咨询师。考取的过程也比较艰难,每天学习到晚上11点。从2014年到2016年连续考取了三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心理咨询师、沙盘师、催眠师。2015年因为上级某部门需要有心理咨询师证的公务员,就直接调到该单位,因为这次转折,职场上升空间打开了。虽然现在也是闲差,但是级别全部解决了。
日子是不能混的,因为日子都是过给自己的,还有家人,上有老下有小。看过一句话“如果不能拼爹那只能做舔狗”,这句话非常生动的描述了如今的体制内生存法则。孔子也说自己“累累若丧家之犬”呀,最终你怎么选择,只有你自己。
正直当年,好好干,已经认识到问题就不是问题,想往上走,需要有伯乐,可以多看看今日头条,怎么让伯乐看中你!
第一,有舍才有得,不能每天吃吃喝喝!机会是自己争取的。
第二,提高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需要提高的地方!
第三,人情社会,同学,老乡,战友,亲戚,这都要利用起来,不要不好意思!
第四,脸皮厚,就像追女友一样。为什么很多女人喜欢渣男?因为温馨。心里安慰。想要往上走,需要有决心有毅力!不负年华!加油!你可以的!!
县以下机关40岁还是科员的比较普遍,30岁的镇长、35岁的乡党委书记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干部成长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对于40岁还是科员,不要有什么过多的心理负担,不少干部职工退休时都还是科员一枚。乡镇及县直单位都只是正科级别,平台限制了不少人的发展。
要正确看待个人的行政级别。当不当领导其实不是自己说了算,能提拔到领导岗位,除了自身有较强的能力之外,还需要机遇和贵人相助,无论缺了哪一样都不会走上领导岗位。40岁还是机关单位里的科员,不是你能力不足,或许跟领导走得远,没什么政治资源和家庭背景,平常专注于做事,而忘记了打点各方面的关系,群众路线走得好,上层路线不怎么样,其最终结局是慢慢在领导视线中淡化。基层单位出类拔萃的人太少了,多数人都是普通干部,退休时能解决副科就差不多了;市直单位能以一级主任科员退休也该满足了,知足常乐才能看得开。体制内就是这样的,进步快的三五年就是一个台阶,不进步的,一辈子都提拔不了。40岁还是科员则属于后者,基本上没有提拔希望。对于这样情况,看开点,不要把体制内那点事当成过不去的事。体制内都是按职务来论尊次,职务高的就是“长”,上级领导下级,下级服从上级,这是行政运行的基本原则,如果做不到,那就是不讲规矩。
怎么办?这事其实也好办。
一是正确认识自己。40岁了还是科员一枚,自身是有原因的,要善于总结,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和性格上层缺陷,要想有所改变,必须从改变自我认知开始。
二是正确认识他人。如果上级年龄还比自己小,不要觉得不好意思,领导也是按职责来履行公务,在做好工作的前提下没有人看轻你。单位就是一个团队,有团队就有一个中心,大家都要围绕中心履职尽责,如果你觉得领导还比你小不服从安排了,那问题不在组织和领导,是你自己格局太小,看什么事都是问题。这世界就是这样的,格局大了,问题就小了。
三是正确认识工作。工作是需要组织领导的,能成为领导当然有其过人之处。对于工作要尽心尽责去做,不能因为心情不好、仕途不顺就消极怠工。上一天班,财政会给你发一天工资,各项福利待遇国家都会予以保障,所以认真工作是种态度,做好工作是自我责任,不需要其他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