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李承乾起兵造反,为何李泰最后也没有被立为太子?

提问时间:2023-07-05 12:06关键词:

李承乾起兵造反,为何李泰最后也没有被立为太子?

点赞1、莆田市 网友:病态生活

李世民再伟大,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的凡夫肉体,李世民弑兄屠弟杀侄子,他也虎毒不食子,玄武门之变象一魔咒,成为他挥之不去的心结,他唯恐他的儿子们也会在某一天为争夺皇位而兄弟手足互相残杀,所以他在考虑继承人时额外小心谨慎。

当李世民按祖制立8岁嫡长子李建为太子,但李建成长大行为怪诞,荒淫,暗杀李泰及谋反被废,按理说应该是四子李泰接任。

李泰一出生就被自己的祖父唐高祖李渊册封为宜都王,621年3月,李泰进封卫王,又被授予上柱国,李世民更是溺爱李泰,不但隔三差五给他加官进爵、赏赐不断,并且还给了李泰“藩王不之国”的特殊礼遇。

贞观十七年,李承乾被废,李世民亲口许诺准备立李泰为太子,李泰口无遮拦的李泰对李世民说他会在自己死前杀掉唯一的儿子,以保证皇位会传给弟弟李治。

李世民听后顿时目瞪口呆,自己虽然狠心弑兄屠弟,但是对于儿子还在一幅慈父心肠,李承乾谋反都未杀死,李泰为太子之位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能杀,还有谁是不能杀的呢?李世民犹豫了。

不久又发生了李泰用李元昌(李元昌是跟李承乾一起造反的,而李治跟他关系不错)的事情威胁李治,再次验证李泰的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李世民自己曾经手足相残,他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李承乾流放前辞别君父,解释了原因。李世民当即释然,解开了心中的谜团,认定李泰心怀不轨。 李世民明白立李泰则李承乾、李治皆不得保全。唯有立李治为太子,他的三个嫡子李承乾、李泰、李治才能好好地活下去。无奈之下立第九子李治为太子。

同时将时任魏王的李泰贬为东莱王,迁居均州。四年之后李世民重新进封李泰为濮王。此时李治的皇太子之位已经稳固,李泰只能面对现实。李治即位之后,对李泰非颇为照顾。永徽三年,濮王李泰去世,正常死亡,谥“恭”,享尽死后哀荣。

点赞2、葫芦岛市 网友:一世葬你

谢邀,直接上结论,自己作的。

细说如下:

首先,李泰很得李世民宠爱。实际上,他一出生就被自己的祖父唐高祖李渊册封为宜都王, 次年(621年)三月,李泰进封卫王, 又被授予上柱国。

作为秦王的嫡次子,李泰日后的爵位原本最高不过是从一品的郡王,然而李渊却将其封为了正一品的卫王(而不是从一品的嗣卫王)以继李元霸之后, 这对李世民父子来说是莫大的恩宠。十七年

李渊对这个孙子的宠爱,也是李世民对李泰偏爱的因素之一。

中间包括想让李泰住进武德殿这种逾越礼s制的宠爱。如果仅止于此,李泰是有机会成为太子的。

毕竟,贞观十七年,李承乾被废,李世民亲口许诺准备立李泰为太子,而这位青雀儿,却在胜利面前冲昏了头脑,对李世民说他会在自己死前杀掉唯一的儿子,以保证皇位会传给弟弟李治。

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居然信了。可不傻的人有的是,褚遂良说:“陛下失言。安有为天下主而杀其爱子,授国晋王乎?陛下昔以承乾为嗣,复宠爱泰,嫡庶不明,纷纷至今。若必立泰,非别置晋王不可。”

一语惊醒梦中人,此事导致李世民对李泰的态度彻底转变,之后改立李治为太子,贬斥了李泰。

但也正是因此,才使得李世民的下一代,没有像他一代那样兄弟相残。

点赞3、青岛市 网友:坦克世界

李泰做不了太子原因有三。

第一大哥李承乾的怨气,李承乾造反,其理由之一就是感觉李泰逼人太甚。李泰各方面都比他强,李泰腿不瘸,还天天给李世民拿献上自己的文章,这在李承乾眼里看来都是对自己的威胁,自己的皇帝位置随时朝不保夕。最后铤而走险。

第二鉴于上面的原因,李世民深深忧虑李泰当了皇帝李治等兄弟是不是能活成,李承乾呢竟然给亲爹说,将来会杀了自己的儿子传给自己的弟弟。

这不是瞎胡闹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压根就成立不了。褚遂良等人立刻向皇帝进谏说不可能,要李世民提防李泰。果然又发生了李泰拿李元昌(李元昌是跟李承乾一起造反的,而李治跟他关系不错)的事情威胁李治。李世民自己曾经手足相残,他最担心的就是看见这一幕,于是果断放弃了李泰。

第三长孙无忌等人推波助澜。长孙无忌等权臣把持朝政多年,他们不喜欢有手段有心计的人当了皇帝,他们看到李治性格柔软,将来当皇帝更方便自己拿捏,所以就立保李治上位。李世民多次表示李治性格柔软不适合当皇帝,但是长孙无忌等权臣纷纷表示没有关系。只不过他们打错了算盘,他们以为这样把持朝政,却没有想到为自己种下了祸根,李治收拾不了你,李治的老婆收拾你们。

锦翼系石塘网签约作者

点赞4、衢州市 网友:孤岛ペ

这个问题实际上李承乾和李泰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本人已经给出了答案,为的是能让三个嫡子李承乾、李泰、李治都能好好地活下去。立李治则李承乾、李泰皆得保全,立李泰则李承乾、李治皆不得保全。当然,史籍中李世民的原话是文言,但基本上就是这么个意思。

李泰,李世民嫡出次子,母亲是文德皇后长孙氏。生于武德三年,一出生就被祖父封为宜都王。武德四年,又被祖父做主,过继给已故的三叔李玄霸为嗣,袭卫王爵位,成为了平辈亲兄弟、叔伯兄弟中第一个封亲王者。彼时的李承乾、甚至包括时任皇太子李建成的儿子们也都仅仅是郡王而已。但是,古代宗法体系下,过继嗣子等同亲子。换句话说,李泰已经成为了叔叔李玄霸的儿子,而自己的亲爹李世民名义上只是二大爷而已。李世民即位之后,按理说李泰是没有皇位继承资格的。但是,李世民实在太喜欢这个儿子了,又或许是李世民也觉得这个儿子已经过继出去了,理论上已经没有资格和嫡长子李承乾争储夺嫡了。即位之后的李世民隔三差五地就给这个儿子加官进爵、赏赐不断,而且还给了李泰一个特殊的待遇,就是藩王不之国。什么意思呢?唐代的藩王属于实封,是有封地的,通常到一定年龄之后,藩王就必须去封地就藩。但是李世民太喜欢这个儿子,李泰成年之后并没有就藩,而是一直留在长安。

这一留就留出事了。虽然名义上李世民是二大爷,但毕竟是亲爹呀。而且,李世民又对李泰太过溺爱。久而久之,李泰便产生了非分之想,搞掉大哥李承乾,凭着老爷子的宠爱,皇位岂不唾手可得?于是,李泰开始各种与李承乾争斗。平心而论,李承乾之所以谋反,很大程度上是让李泰逼的,不是吗?在李承乾谋反被废之后,李泰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便开始在二大爷老爹面前吹风,想谋求皇太子之位了。而彼时李世民也在纠结到底要立李泰还是李治。就在这时候,李泰自己出了一记大昏招。自以为了解父亲的李泰,向李世民撒娇,说自己如果被立为皇太子,将来百年之后会杀了自己儿子,传位给弟弟李治。言者无心,听着有意。李世民听到这里,心都凉了。自己杀了哥哥、杀了弟弟,唯独对儿子下不去手,即便李承乾谋反,自己也没有杀了这个儿子。可是李泰居然为了皇太子之位,有这种想法。且不说传位李治是真是假,单有杀儿子的狠心,什么事干不出来?李世民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如果他将来成了皇帝,被废的李承乾,还有李治还能有活路吗?

李世民虽然狠心弑兄屠弟,但是,对于儿子还在一幅慈父心肠,不想儿子步自己的后尘,兄弟相残。再看看李治,虽然能力不及李泰,但是心肠还算仁厚,至少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对兄弟举起屠刀。即前面所说的立李治则李承乾、李泰皆得保全,立李泰则李承乾、李治皆不得保全。纠结再三之后,李世民最终决定立嫡出第三子李治为皇太子。同时,将时任魏王的李泰贬为东莱王,迁居均州。在被贬四年之后,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重新进封李泰为濮王。但是,彼时李治的皇太子之位已经稳固,李泰只能面对现实。李治即位之后,果如李世民所料,对李泰非但没有打压,而且颇为照顾。永徽三年,濮王李泰去世,正常死亡,谥“恭”,享尽死后哀荣。

点赞5、惠州市 网友:乖乖公主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

李渊死前对李世民李渊愤怒的说:“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此”。

而事实也正如李渊所说,16年后李世民的儿子们再次上演了争夺太子之位的戏码,最后李承乾被流放。这不得不说是对李世民的一种讽刺。

唐太宗晚年,由于非常宠爱魏王李泰,李承乾感到危机四伏,展开了与魏王争夺储位的政治斗争。

643年,李承乾发动逼宫,李承乾失败被废黜。气得李世民要拔剑自杀,可真是应了李渊死前的话,真的是重蹈了李世民的覆辙。

唐太宗问李承乾为什么要这样做,而被废的李承乾承认自己谋反是李泰逼的,是因为李泰对太子位有所图谋,自己不得不这样做。

李世民打算立李泰为皇太子,问他应该怎么对待李治及其兄弟们,李泰竟然对李世民说我要死的时候把儿子杀了再把皇位传给李治。

对此李世民大为伤心,李泰还恫吓李治,不听话就把李治和李元昌交好的事告诉李世民,李治害怕将此事告诉了李世民,而李世民也对李泰彻底失望。

李世民看李泰太没有人性了,也绝了李泰的梦想,唐太宗在废黜李泰的诏书中沉痛地说道:“魏王李泰,是我极为心爱的儿子,我对这个儿子实所钟心。此子年幼的时候就很聪敏伶俐,又十分爱好文学,我对他的宠爱是那么的不同寻常……然而我不能让后世子孙认为皇位是可以通过谋划得到的,所以将魏王李泰降为东莱郡王。

李泰对于皇位的觊觎也以失败告终,正是李世民对他的考验没通过,李泰心性太狠,没有兄友弟恭的态度,自己的亲儿子要杀了再把皇位传给李治,让谁听了也得心肝颤抖,太没人性了!李世民也对李泰彻底失望,从而让他远离长安,眼不见心不烦!

仅供参考!

点赞6、慈溪市 网友:抓狗大队

唐太宗晚年,太子李成乾因谋反被废黜,按照当时的形势,最受皇帝喜爱的魏王李泰被普遍看好,一度无限接近储位。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唐太宗非但没有册立李泰为太子,而且还把他降封、贬黜,导致李泰最后郁郁而终。那么,唐太宗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才做出这种令人惊讶的决定?


唐高宗李渊剧照


李泰字惠褒,小字青雀,是唐太宗的第四子,同时也是嫡次子,自幼聪明绝顶、才华横溢,加上嘴巴甜、会表现,因而深受长辈的喜爱。唐高祖在位时,因为特别钟爱这个孙儿,破格进封他为卫王(唐太宗登基后改封魏王),以继承亡叔李玄霸(唐高祖的幼子,即演义中的李元霸)的爵位,品级竟然跟老爹李世民相等(均为正一品的亲王),由此可见他是何等的受宠。


至于唐太宗本人,对于这个宝贝儿子更是溺爱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据正史记载,唐太宗经常带着李泰四处游幸,如果哪天没有跟他在一起,便派自己养的一只名为“将军”的白鹘去送信,一日之内白鹘经常要往返数次。与此同时,考虑到李泰身体肥胖、行动不便,唐太宗特别准许他乘着小轿子上朝,这是先前各个朝代从未有过的殊礼。


李泰与唐太宗


如果仅仅是礼节上的特殊待遇倒也罢了,唐太宗出于对李泰的溺爱,甚至还允许儿子在魏王府设置文学馆,任由他引召学士,当时名满天下的大才子萧德言、顾胤、蒋亚卿、谢偃等人均为李泰效力。要知道,当年唐太宗打着文学馆的名义招纳贤才,帮助他谋夺储位,如今李泰也获得开馆招贤的权力,无论是太子李承乾还是大臣们,难免会猜疑皇帝有易储的念头。


这些疑虑并非没有原因。李承乾虽然身为帝国的副君,但性情乖戾、沉溺女色,加之腿部患有残疾,因此个人形象比较差,令唐太宗很不满意。而李泰由于受到父亲的种种溺爱,难免会对储位渐生非分之想,明里暗里地对兄长进行排挤、诬陷,真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李成乾剧照


正所谓“皇权之下无亲情”。李承乾和李泰虽然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皇位的巨大诱惑力还是让他们走向反目,最终变为你死我活的仇敌。李承乾经历过“玄武门之变”,联想到老爹当年对伯父李建成、叔父李元吉和十位堂兄弟所做的一切,往往会感到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巨大恐惧。虽然唐太宗并未公开表达易储想法,但异常危险的局面却需要李成乾采取主动,以免步伯父、叔叔的后尘。


其实,在李泰深受溺爱、地位稳固的情况下,可供李成乾采取的方案极少,而他在深思熟虑后采取的方案,是派刺客暗杀李泰。要说李家人个个心狠手辣,真是一点儿都没错。然而,暗杀计划最后以失败告终。此时,已彻底疯狂的李承乾决定铤而走险,与汉王李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驸马都尉杜荷等人勾结,打算发动另一次“玄武门之变”,诛杀李泰并逼迫唐太宗退位。


唐太宗剧照


然而,就在李成乾等人密谋之际,先前行刺李泰未遂的杀手纥干承基深恐政变失败后自己会被灭族,于是深夜跑到宫中告变,就此使得政变图谋“胎死腹中”。 随后,唐太宗下令废黜李承乾为庶人,并流放到黔州看管,而李元昌、侯君集、杜荷等人则全部被杀,时在贞观十七年(643年)。


李承乾被废黜后,朝臣们大都拥护李泰做太子,而李泰也扑在父皇的怀中撒娇,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百年之后必定会杀掉亲儿子,然后将皇位传给弟弟李治。唐太宗被李泰的誓言所欺骗,心一软便答应立他做储君。然而,宰相褚遂良在得到消息后,连忙站出来劝阻皇帝,并拆穿李泰的险恶用心。


褚遂良劝谏唐太宗不可册立李泰


在褚遂良看来,李泰杀子传弟的誓言过于虚伪,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他这样说不过想骗取储位罢了。褚遂良接着分析到,李成乾之所以谋反,很大程度上就是受李泰的迫害、威胁,如果把皇位传给这样阴险的人物,李治非但做不了储君,而且性命必然不保。因此,为帝国安定、皇室和谐考虑,决不能立李泰为太子。


唐太宗冷静地听完褚遂良的分析,认为很有道理,于是便终止立李泰为储的想法,改立李治为太子。不久,太宗又将李泰降封为东莱郡王,安置于荒凉偏僻的小城-均州居住,并在诏书中对李泰排挤兄长、谋夺储位的行为大加指责。不过,唐太宗虽然贬黜了李泰,但出于父子亲情,对他仍是十分牵挂、照顾,没多久便进封他为濮王,并在诏书中一再表达自己不得已的苦衷。


唐高宗剧照


唐高宗即位后,对李泰也是十分优待,不仅允许他开府设官,而且濮王府所用车马、饮食、服侍,全都是特级配置,远超其他诸王。不过,对于皇位充满无限渴望的李泰来讲,即使再优厚的待遇都无法弥补他梦想破碎后造成的巨大心理创伤。就这样,带着深深的遗憾和懊悔,李泰在永徽三年(652年)十二月撒手人寰,终年才32岁。


参考书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