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邓文原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邓文原(1258年一1328年)字善之,一字匪石,元初著名书法家,擅行草书,传世书迹有《临急就章卷》等。与赵孟頫,鲜于枢齐名,号称元初三大书法家。其楷书,行书早年学习二王,后来又学李邕,行书又有受赵孟頫影响的痕迹。
元代邓文原据一些资料记载,邓文原的书法早年师法王羲之、王献之。他的书法风格,在元朝被学者认为有“二王”娴雅、线条流畅、自然。有股神韵、风骨健壮。
邓文原楷书,文气十足,与同时期书法家赵子昂书风相似。邓文原同时还擅长行书和草书。其书法风格也是多变的,曾被书法同人评价有春燕戏凤。
谢你的邀请!
我是杨炳升。
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他的几幅作品。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应该看出,他的书法风格完全出自于赵孟頫。
至于说特点,还真看不有什么突破,跟着学,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如果谁要是不信,那就请你翻开赵孟頫书法全集看一下。赵孟頫留下的书作很多,相比之下应该诸体皆精。
邓文原还远远没有跟上。
相交于当今人的书法,其功力还是非常深厚的。
邓文原(1258-1328),元代书法家。字善之,一字匪石,绵州(今四川绵阳)人,迁寓浙江杭州。因绵州古属巴西郡,人称“邓巴西”。为官清廉,文章出众,堪称元初文坛泰斗。著述有《巴西文集》、《内制集》、《素履斋稿》等,终年71岁。擅行、草书,与赵孟頫、鲜于枢齐名,号称“元初三大书法家”。
邓文原传世作品不多。据说是他在做了高官之后,不轻易为人作书。“中岁以往,爵位日高,而书学益废”。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书法作品仅十余幅。看元代书法的时代特征是走了追慕晋人,崇尚晋法的路子。邓文原作为元代初期较为著名的书法家,无疑受到这种社会整体书风的影响。邓文原青年时就与赵孟頫相交,被赵孟頫称谓之“畏友”, 邓文原和鲜于枢同在赵孟煩复古的大旗下,学书宗法晋人,成为元代复古潮流中不可缺少的干将。在邓文原传世不多的书作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他受赵孟頫的影响要比鲜于枢深,书法风格颇似赵氏。
邓文原的章草因其横式的结构特征和波磔的隶书笔法,使其具有高古浑穆的气象。他在临写古人法帖中用了自己的理,他将章草的布局规范化,给人以整齐均匀的序列感,使其作品少了茂密厚重之气,增加了一些严谨和秀丽。从结构上来看,其书字形近方,形态多有变化,尽管波磔的分飞使字向左右伸展,然其横划之间的疏朗,使大部分字比较高,字内空间也比较疏朗。从用笔上来看,多取方笔直入,或顺锋而入的处理方式,不求笔势的内敛,这样的用笔方法肯定造成一种比较轻松利落的感觉。若从笔性上分析,邓文原应该是用锋颖比较长且弹性较强的毛笔书写,起收笔处都有留有较长的牵丝,比较率意。就连厚重的捺角处,其起笔仍然顺锋直下,并且出锋处也很长很尖,锋芒外露。在波磔之外的点画追求上,用比较细劲的点画,很多点画细如游丝,甚至给人一种轻飘的感觉。
邓文原的楷书则是文气十足的,正如一位饱读诗书的儒生,神气适然、彬彬有礼、温文尔雅、举止淡定、谈吐从容。这和同时期的赵子昂的书风极其相似,走了一条清雅的路子。若说赵书学晋人得法度全,那邓文原学晋人则胜在情趣之上。正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嵇康,胸怀雄才大略,却给人一种放浪之士的形态。这正是晋人神韵的完美体现。这也是邓文原书法能在元初与赵孟頫齐名的原因,而赵孟頫也称邓文原为“畏友”。入京书写金字大藏经时,赵孟頫首先推举邓文原的原因。
邓文原行书作品却表现出一种比较淳纯厚实的特点。正如明代祝允明评价邓文原书“叠甓成城,不胜沉实”。可见邓文原书法风格是多变的,其清秀之处,如春燕戏风;其沉着之处,又如叠甓成城;其率性之处,如文士浅醉。邓文原虽然身居高官,但其骨子里还是比较向往那种山水间的闲情逸致,这也是其书法格调能与晋人相通的原因。
邓文原的书法艺术对元代书法的发展和转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成功的将自己的书法风格特点回归到晋人的神韵上来,形成自己的独到风格,更得到后世书家的广泛认可。
邓文原的行书楷书,偏扁,有“石压蛤蟆”特征,又均出于二王体系。几件作品均应是小字,虽能肯定传统技法高深,但似乎个人特征不是特别明显。
不熟悉。元代书法大成者为赵孟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