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做的大酱有蛆虫还可以吃不?
这个问题我有发言权,我家就在东北农村,每家每户每年都会做大酱,我告诉你,大酱长蛆虫那都不是事儿。
东北的大酱很麻烦的,秋天把自家收的黄豆用盖帘儿扒拉出最好的豆子,把坏的瘪的都扒拉出去,煮熟了打成面做成大酱块,用报纸包好了发酵几个月,春天时把发酵好的大酱块下到酱缸里,大酱缸就放在院子里自然晾晒,每天要几次打酱缸,那时候大人都去地里干农活,我们小孩子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下雨盖酱缸,就算是在上课,外面看起来要来风雨,好多孩子也会请假疯跑回家盖酱缸,老师不但会放你假,还会让你快跑,有时老师也要跑回家盖酱缸的,一到这时候就很欢乐。
也不知道咋回事,酱缸里只要有一丢丢生水,酱缸就会生蛆虫,大酱缸就放在院子里,谁能保证每次下雨时都及时盖酱缸啊,只要一滴水进入就会生蛆虫,这是做了半年,要吃一年的大酱,不可能因为几条小虫子就不要了,小虫子只要挑出去就好了,一点也不影响吃。
那时打酱缸之外还有一个活,就是把酱缸里的虫子往外挑一挑,挑干净就没事了,没有人会大惊小怪的,现在回看那时的人,虽然卫生条件不怎么好,但是身体是真好,没什么生病的,一个村里一个村医就够了,好多人一辈子也不进医院,照样活到七八十岁,这可能就是所谓老话说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吧。
现在有没有蛆我不知道,我小时候去过一个酱油加工厂,看到有的蛆都长尾巴了,那是快要孵化出苍蝇的蛆,可以想想它在缸里的地位,估计都是酋长了。
那时候供销社里都有卖酱油零售酱油的大缸,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肉粒沿着漏斗很努力的向上爬,现在想想可能是蛆。售货员把漏斗往缸里一丢,它的努力算白费了,作为一个蛆,想出圈真难。我怀疑他们晚上不营业的时候,会拿纱布去捞里面生活着的蛆,我纳闷,那么咸,蛆不会齁晕过去吗?
可以肯定是,以前露天晾晒的大酱缸里,一定有蛆。我们小时候,两毛钱一斤的酱油里,一定有蛆。我们看不见就当没有吧,看想着它有,没法吃饭了都。
其实蛆不脏,只是蛆的妈妈去的地方脏,人们一联想……哎,不能多想的画面。
现在我相信工艺流程更加科学严谨,有蛆的现象应该是杜绝了吧。
我那时去岳母家吃饭,上的大酱咸菜,蛆就在碗里爬呢?我不敢下筷子。后来看到我老婶,就是我老婆的婶子,一个城市里的局长夫人,人家都不嫌弃咸菜有蛆,我还怕什么呢?再后来就习惯了,大酱缸用玻璃盖着的,一层蛆在里面蠕动,就是这样吃的。
当然可以吃的,挑出来就行了。
井里蛤蟆酱罐里的蛆,以前吃水从井里打,井里有蛤蟆,你就不喝水了?夏天做豆瓣酱甜面酱酱罐上面盖块白布,用绳子缠紧,一旦打开或布上有洞,就会生蛆,一般都是捡出来扔掉,没见说谁家扔掉。八几年,一个同学很喜欢吃甜面酱,他朋友在食品厂上班,他找朋友玩,看到甜面酱大瓮里好多蛆,工人就搅拌一下,接着晒。他问朋友怎么不把蛆检出来,朋友说,那么多谁捡的过来,到时用磨子磨一下谁知道呢,眼不见为静。从那以后再也不吃了。
俗话说米里的虫子菜缸里的蛆是嫌不得的,意思就是家里放的米面很容易生虫子,菜缸里淹的菜难免也会生虫子,这都是经常见的事情,把虫子挑出去就行了不影响食用,尤其是夏天晒的大寽更容易生虫子,这都是普遍的现象,而我们不管家不做家务的人对生虫子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其实我觉得比臭豆腐臭鲑鱼强多了。
现在基本没有自己做大酱的。假如自己做的话一般也不会产生蛆虫。
但是在贫穷的年代,我们这里是家家户户做大酱、腌咸菜。因为那时农村人穷啊,缺油少粮,饭桌上有盘大酱,有碗咸萝卜条就算挺好的下饭菜了。
我们山东大酱和东北大酱不同。东北产大豆又比山东富,人家的大酱应该既高级又营养,相似于豆瓣酱。山东很多地方并不种大豆,做大酱的原料以小麦为主,应该叫面酱才合适。
做山东大酱又叫"丝大酱"。就是将小麦煮熟摊在荷叶等物品上,放在阴凉的地方让他霉出丝。然后用石磨磨成糊状,盛在瓦盆里放在太阳下暴晒。越晒越香,离了太阳晒时间一长就变质。晒的时候又不能加盖,可能就是在这时候,苍蝇在酱里下了子儿成了咀。
现在想起来很奇怪。那时候,不论大酱还是咸菜,都是含盐量非常高的,咀竟然能在里面成活长大。不知那时是不是有这种苍蝇品种。
现在酱里生了咀人们肯定不会吃了,倒不是能吃不能吃的问题,因为恶心人。那时候农家人做的大酱短时间吃不完肯定会生咀。但人们照吃不误,没听说吃出病的。那时,我们这流传一句老话"井里的蛤蟆酱里的咀",意思是说井里有蛤蟆不影响水好喝,酱里有咀不影响酱好吃。现在听来可能没多少科学道理。
我爸一直怀念我奶在世时候晒的大酱,自从我奶去世以后再也没吃过,为了尽孝心,我在网上学了晒西瓜酱的做法。今年夏天我煮了两次黄豆,晒不成每次都坏,应该出绿色的璞但是我晒的豆子是出黑色的璞,也赶上今年河南雨水多,三伏天一直下雨,根本没法晒。后来我爸问我西瓜酱怎么样了,我说坏了没弄好,我爸略显失望,又叨叨起来我奶晒的酱,说怎么做好吃,一天搅几次,要遮几层纱布,又说这东西盖的再严实里面也会生蛆,听的我一阵反胃直呼好恶心,我爸说你懂什么,就是让它生蛆,也不用挑,就让它在里面晒,晒的化在里面,那样的大酱才香才有味道,本来我还打算明年再试试,我爸这样一说我连试的勇气都没有了
编辑
早些年红方,臭豆腐都是大坛子包装的,商店采购回来整坛子的然后一块一块的零售,夏天就会有生蛆现象,后来店里领导告诉用塑料袋扎住坛子嘴,放一段时间就没有了,一试还真灵,八成是化了。
我小的时候,过春节时,年前要准备很多干粮,馒头煎饼之类的。过完春节,有些干粮吃不完,就发霉长醭了。出了正月十六,母亲就把这些发霉的食物掰成小块,晒干。然后,再把一些黄豆炒熟了,和晒干的发霉的食物泡在一起。泡开了,就到磨子上磨成糊糊。
然后,把糊糊放进小瓮里,放到太阳底下晒,糊糊在太阳底下发酵,“噗嗤噗嗤”冒着泡儿。发酵的差不多了,再向里面放盐。这就是以前我们那儿农村的轧酱。
我很喜欢吃这种酱,尤其是放盐前,酸酸的、甜甜的,我有时候会舀上半碗喝完。
大人也很喜欢吃种酱,我们那儿有句话“吃葱抿酱不理咸菜”,意思就是说,大葱蘸酱比咸菜好吃多了。
一小瓮酱吃很长时间,有时候吃大半年。尽管在小瓮的口上封上蚊帐布,但是,还是阻挡不住苍蝇把卵产在里面,到了五六月份,酱里就会有蛆。
尽管有蛆,那时候也舍不得倒掉,照吃不误。
实际上,那时候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咸菜瓮。到了夏天,咸菜翁里也有很多蛆。人们吃咸菜时,就是把咸菜捞出来,洗一洗,切开吃。
蛆没有毒,有蛆的酱能吃,就是不卫生。
以前条件差,有蛆的酱、有蛆的咸菜照样吃。现在条件好了,这样的东西应该没有人吃了。
我看评论说蛆是因为豆子里有卵,还真不是。
蛆真不是豆子里的,新豆子要煮熟发酵,来年春天才下酱(把酱坯子和水放缸里),怎么可能是豆子里的虫卵,即便有卵也早就煮熟了。
蛆就是下酱后不注意卫生,因为酱要晒,才能发的好,所以都是用布铺在酱缸上用皮筋绷紧,以便晾晒,下雨天再拿大盆扣缸上。如果不慎进了雨水或者被苍蝇落在上面就生蛆了。所以要看好酱缸,即要晒酱促进发酵,又要防苍蝇又要防水。小时候我奶奶都让我们小孩子离酱缸远远的,宝贝着她的酱缸,就是怕落苍蝇进水什么的,不夸张的说,下雨的时候,都是慌慌张张往家跑,衣服都可以不急着收,第一件事情就是盖酱缸。转眼间我也奔四了,奶奶去世后爸爸妈妈做酱,吃了几十年,从来没有蛆。
倒是婚后听我婆婆说,他们那里农村几十年前有人不懂,也不盖酱缸,露天发酵,落了苍蝇都是蛆,所以她从来不吃酱。听了之后我是震惊的,真的不敢信,怎么能不蒙酱缸呢,虽说我们吃黄豆酱,他们吃面酱,原理是一样的。
所以说,只要讲卫生,不管是大酱还是面酱绝不会生蛆。
关于大酱,时间,发酵,一样的东西,每家味道都不同,下不好还有苦的,即便是同一家不同年份味道也不一样,当然,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自己做的大酱有了蛆虫当然不能吃了,这是一个基本的卫生常识。
有很多人对这个问题都不屑一顾,不管你是抱着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还是认为这是一种大酱发酵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都不能对这样明显的食品安全问题掉以轻心。假如这包大酱是超市出售,或者是市场当中出售的,你还会买吗?假如这包大酱是别人家做的,送给你吃的,你敢保证自己会吃吗?
很多人说话不走脑子,不负责任,就会造成一种很明显的现象,那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每天自己买回来的青菜,感觉上面的农药残留多,淘米水,洗涤灵,各种除垢剂一股脑的往上用,这难道是一种放心的表现吗?所以每一个人都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有些东西早已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改的面目全非,不要把以往的生活经验生搬硬套的放到现在的时代当中来。
很多人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都是抱着一种自己家的东西不能浪费的心态来作出回答的,之所以感觉可以吃,是因为听说或者是认为传闻当中有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存在,没有任何问题,没有任何后果,毕竟这些事情都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所以这些话一定不能信,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对自己家庭当中的事物,抱着能安全则必须安全的态度来处理这些事情。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每一个秉持着纯天然,无污染,好食品可以吃的原则。这个原则一定要建立在所有的食材都可以放心安全使用的前提下,而不是腐败变质,生蛆之后还要考虑是否能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