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西汉名将,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
赵充国乃是汉宣帝时期的名将,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列。他七十余岁高龄时,尚且上马对外作战;告老之后,帝王还时常与他商议军事。赵充国声名赫赫,又备受赞誉。但令人困惑不解的是,他几乎没有哪场战役名震天下,那他是如何成为名将的?
作为将领,能大败敌人自然是极好的,但是能多谋善断,防患于未然更是绝佳,赵充国便是如此人物。汉朝与羌人一向关系紧张,赵充国常年在西陲督兵,对羌人了若指掌。赵充国回朝后,曾三次向朝廷进言, 分析形势,以便防患未然。他提出了以兵屯田的方针,并且主动请缨。赵充国率领不足一万人,驻扎湟水。面对羌人挑战,他避不应战,却以威信招降,暗中瓦解羌人部落的联合。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亦兵亦农的策略。这些方针不仅减轻了百姓负担,也让羌人不敢轻举妄动。
诸多将领年轻时征战四方,衰老时却一无建树,赵充国能晚年出征,本就是他实力的体现。古往今来,叱咤战场的老将屈指可数。三国时期的黄忠,作为历史上声名远扬的老将,屡次为蜀汉立下功勋。赵充国提出以兵屯田的策略时,已是七十岁高龄。汉宣帝询问谁人带兵合适,他主动请缨前去。待汉宣帝询问所需兵马时,他根据地形,索要了不足万人的兵马。七十高龄,尚能带兵作战,且不仰赖兵多势重,这本就是实力的体现。名将之称实在是实至名归。
赵充国的备受看重,也是因为他在汉宣帝登基时有拥立之功。汉宣帝刘询虽然是帝王血脉,却因为巫蛊之祸而流落掖庭。汉昭帝驾崩之后,霍光拥立刘贺为帝。但刘贺此人荒淫无度,又无心于社稷,登基二十余日便被废黜。此时的刘询却已饱读经书,又颇有才能,他也因此被看重。后来,大将军霍光与赵充国等人一起将他扶上帝位。霍光权倾朝野,常对汉宣帝指手画脚。而赵充国有拥立之功,却安守本分,帝王自然也愿意重用于他。帝王的抬举,也让赵充国更加名扬天下。
赵充国虽然没有声名远扬的战役,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功勋不断。赵充国早年时,就曾随汉武帝征讨匈奴,加强了北部的边防。后来,他又随大将李广利与匈奴作战,不慎被匈奴包围。在严重断粮的情况下,赵充国率百余壮士突出重围。到汉昭帝时期,武都郡氏族有谋逆之心,赵充国率兵将此战乱平定。汉宣帝时期,赵充国更是屡建功勋,他不仅多次击败匈奴,而且多次击退羌人。赵充国的大将之名,并非是一战成名,而是日积月累的功勋累积。如此稳扎稳打,更为难得。
汉朝时期看似稳定,实则周围强敌仍然对其虎视眈眈。汉武帝的数次出征虽然勉强使边疆相对稳定,但各种矛盾仍然不断。赵充国作为将领,能数次平定叛乱,击退匈奴和羌人,又能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如此人物,堪称名将。
赵充国是汉武帝至汉宣帝时代的名将,他在七十五岁高龄时,远赴青海高原,平定西羌之乱,是汉代最伟大的将领之一。不过,他的知名度比起卫青、霍去病要低很多,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赵充国指挥的大战,比卫青、霍去病少
卫青霍去病的战绩,大家都很了解了。卫青指挥过河南之战、漠南之战,霍去病指挥过两次河西之战,舅甥俩共同指挥漠北之战。这些都是汉匈战争中非常重要的战役,取得的战绩非常显赫。
在汉武帝时代,赵充国只是李广利麾下的军中司马,曾经在一次战斗中,在李广利大军被匈奴包围时,他率一百名敢死队员,打开一个缺口,避免大军被全歼的下场。在汉武帝之后,汉匈关系趋于缓和,赵充国的军事才能就没有发挥的舞台。到了汉宣帝时,在他年迈时,指挥平羌之战。总的来看,赵充国打过的大战,不如卫青、霍去病多。
第二,平羌之战的重要性,不及卫、霍的伐匈奴之战
我个人非常欣赏赵充国的军事才华,他是把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应用得炉火纯青的第一人,整个平羌之战打得非常漂亮,体现了“上兵伐谋”的深邃军事思想,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最大的胜利。
但是,我们从历史角度分析,西羌对大汉帝国的威胁,显然是远远小于匈奴。这也决定赵充国平羌之战,从重要性上说,是比不上卫青、霍去病北伐匈奴之战。西羌的军事力量,也与匈奴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就军事能力而言,我认为赵充国不在卫青、霍去病之下,只是表现机会略少而已。
第三,读者对后汉武帝时代的历史较陌生
很多历史爱好者,对汉武帝时代的历史很了解,但对汉武帝之后的历史,就了解比较少。现在据说卫青、霍去病被从中学历史书上删了,但是毕竟在以前的历史书上,大家都学过。除了课本的影响外,有关汉武帝的影视作品、历史图书也多,这都助长大家对卫青、霍去病的了解。
赵充国虽然成名于汉武帝时期,但当时只是一名下级军官。他真正写入历史,是到汉宣帝时,都已经七十多了,指挥平西羌之战。对于汉宣帝,一般读者对他肯定比汉武帝要陌生,有关他的影视图书,数量也少很多,对赵充国的了解,肯定也要少一些的。不过,你可以不知道赵充国,但有一句成语,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叫“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赵充国之口。
西汉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因匈奴归降大汉,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史称“麒麟阁十一功臣”。
后世往往将他们和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提。
而赵充国,赫然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他威震匈奴,平定西羌,施行屯田。称得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何他没有卫青、霍去病那么有名呢。
其实赵充国并非不出名,名字还在功臣图上呢。只不过相比卫青、霍去病而言,他没有那么广为人知而已。
有书君认为,赵充国与卫青、霍去病相比,知名度没有那么高。
很大方面的原因是,卫青的草根逆袭、霍去病的年少成名都很有戏剧性,比较容易搬上戏台或成为演义小说的主角。
由于戏剧和小说及后来的影视作品的传播,使得卫、霍广为人知。
而赵充国身上没这么多戏,他并非屌丝出身,成名的时间也较晚,导致其“流量”不高,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有书君认为,赵充国的功绩与卫、霍相比,较为“默默无闻”。
此话怎讲?
一、先说说他的威震匈奴。
汉宣帝即位后,赵充国担任蒲类将军,曾带领三万多骑兵征讨匈奴。此战之中,赵充国率军出塞一千八百多里,杀死匈奴数百人,俘虏牲畜七千多头。
之后,匈奴大举出动十多万骑兵,准备南侵汉朝北部边境。此时,汉朝就派遣赵充国统领四万骑兵驻守边境。
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后,无奈领兵退去。自此,赵充国威震匈奴。
赵充国可谓一战成名,其威名令匈奴深为胆寒。这也与卫、霍多次征战的情况有所不同,因其战役不多,故而也不像卫、霍那样征战四方让人津津乐道。
二、再讲讲他的平定西羌。
西羌叛乱时,赵充国先行摸清了先零是发动这场叛乱的主谋,而罕、开则是在被胁迫的情况下参与的。
赵充国不顾酒泉太守辛武贤的邀功请赏,反对宣帝的进攻之策,据理力争,认为应该要离间羌族各部落,瓦解他们的共同防守。
如果急着进击,反而让他们团结一致,短时难下。
汉宣帝听从了赵充国的建议。赵充国采用恩威并举的方略,招降罕、开羌及其他被先零胁迫的羌人部落,然后集中兵办一举击破先零
赵充国打仗,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 正因为直面战场的情况不多,故尔其战绩也不像卫、霍那样谈起来激情四扬。
三、最后说说他的施行屯田。
平定西羌后,赵充国建议朝廷,屯田湟中(今青海省湟水两岸)作为持久之计。
提出亦兵亦农,就地筹粮的办法,可以“因田致谷”,“居民得并作田,不失农业”。
“将士坐得必胜之道”;“大费既省,徭役预息”等“十二便”。
赵充国的屯田法对当时支援频繁的战争,减轻人民负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直影响到后世。
像后来的曹操军屯,乃至新中国建立后的新疆、黑龙江建设兵团制度,都源自于赵充国的这一设想,可谓是利在后代。
但这一举措,并不像战争一样,立马能看出优劣来,更多的像是一种后勤工作。因此,也并不利于赵充国的名声显扬。
综上所述,赵充国对西汉来说,确实功勋卓著,但由于其举措大多“默默无声”,因而其声名难以与卫、霍比肩。
但历史的功过并不由于名声的大小而掩去,老将军依然在史册上留下了青名。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赵充国绝对是个大器晚成之人,一路从最低级的骑兵干起,两年服役期满后因政治面貌清白(六郡良家子)得选入羽林骑,正式从义务兵转干为职业军官。而他第一次史书留名,是在公元前99年,当时他被派遣到李广利军中当一名假司马,这四十岁的人了还只是个“副营级”干部,如此起点,在汉代名将中无疑是最低的一个。也就是说,赵充国踏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已经是个中老年了,这样的老头子,自然不可能成为一个偶像派。
赵充国主要的军事思想,就是慎战。
所谓“慎战”,显然是一种与项白卫霍等超级名将截然相反的战略思想,即“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就是说,对国家没有好处的战争,赵充国尽量不打。没有把握必胜的战争,赵充国坚决不干。他的座右铭是:“兵势,国之大事,不可不慎。”他的作战方针则是“全师保胜”,却非“深入多杀”。更夸张的是,赵充国不仅珍惜己方士卒的生命,甚至对敌方士兵的生命,也是能收服就收服,能不杀就不杀,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悲天悯人的气息。在如今诸多热血愤青的眼中,他自然一点儿都不拉风,简直是太无趣了。
图:今甘肃天水赵充国陵园
如此看来,赵充国似乎没有位列名将的资格,一个不热衷于战争,不渴望于杀敌的将军,又怎么能称做名将呢?
然而一些为我们所熟知的历史牛人却不这么认为,从曹操到诸葛亮,从司马懿到邓艾,从羊祐到郭子仪,从朱元璋到左宗棠,甚至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都对赵充国的军事思想,尤其是他的军屯战略思想推崇备至;进而将其引为巩固边防的基本国策贯彻始终。看来,赵充国这个人并不简单,事实上他不仅是一个名将,而且是一个出色的军事理论家、国防战略家,甚至战争经济学家。赵充国,社稷之金城,军国之瑰宝也。
所以小生的观点是:乱世,或者是开拓进取的时代,需要项白霍这样的铁血军人;治世,或者是和平发展时期,需要周亚夫、赵充国这样的持重军人。卫霍开拓边疆,充国建设边疆,不同时代军人的职责不同,如果大家把军人简单的理解为杀人机器,那就太侮辱军人这个神圣的职业了。军人,也应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他们是国家的保卫者与守护神,我们各族群众最可爱的人。
赵充国他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将军。在汉武帝时期,他就曾追随李广利出兵匈奴,此战因为李广利大军被匈奴包围,赵充国这时就带着一些士兵在前面开路开始突围。而李广利就带着汉军追随其后,最终汉军得以突围,而赵充国身上却有很多的伤,后汉武帝就封他为车骑将军。
汉武帝驾崩后,汉朝又经过汉昭帝刘弗陵、和刘贺。后来再到汉宣帝刘病已登基为帝,此时赵充国被封为营平侯。
后来匈奴大举用兵,准备侵犯汉朝边境,这时朝廷又让赵充国带着数万骑兵镇守五原、朔方、云中、代郡、雁门、定襄、北平、上谷、渔阳九郡。匈奴听到消息,就退兵而去。
而赵充国其人不仅有勇有谋,而且他还深知匈奴、羌等的习惯。后来就连赵充国七十多岁的时候,他还带兵打败羌人的叛乱,之后他又主张在那里屯田。
后来赵充国在他八十六岁的时候去世,他去世后,谥号为壮,并且他又位列于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中。
那赵充国为什么没有卫青、霍去病有名呢?
赵充国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而他主要的功绩多数都是在汉宣帝时期,汉宣帝虽然是西汉的中兴之主,同时汉宣帝时期的大汉朝国力也是最鼎盛的,但在人们的感觉和熟悉度中,还是汉武帝更被人们熟悉。因为汉武帝被人熟知,辅佐汉武帝的人也就相对有名,而卫青和霍去病就是辅助汉武帝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汉宣帝和辅佐汉宣帝的人功劳不大,这说的只是人们的熟知度而已。
同时赵充国虽然也是名将,但卫青奇袭匈奴龙城,从而正式改变汉匈之间的攻守形势。而后卫青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之地,他为北方疆土的开拓做出了极其大的贡献。
而霍去病年纪轻轻就战功赫赫,封为冠军侯、骠骑将军,他十七岁就带领八百骑兵深入匈奴重地,把匈奴杀的四处逃窜。他在两次的河西之战,他大败匈奴,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他更是封狼居胥,大胜而回,霍去病虽然后来英年早逝,但他的军事成就和地位却是不能否定的。
同时卫青又是霍去病的舅舅,卫青又有姐姐卫子夫是皇后,当然卫青和霍去病的成就都是他们靠自己能力得到的。卫家不仅有卫子夫皇后是皇后,而且自从卫青和霍去病战功赫赫后,卫家的地位和影响力也达到了鼎盛,卫青之后卫家支属五侯(卫伉、卫不疑、卫登、霍去病、霍嬗),可谓是尊贵至极、名震天下,
卫青、霍去病不仅是名将,皇后又是卫子夫,卫青又娶平阳公主,同时他们在大汉开疆扩土上有着很大的贡献,又是真正的基本消除匈奴对大汉的威胁,再则卫家一门尊贵至极。而他们又出处在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期。
所以卫青和霍去病要比赵充国有名,当然这并非说赵充国没有功劳,赵充国能进去麒麟阁十一功臣中,就是对他功劳和地位的肯定。
赵充国,字翁孙,原为陇西上邦人,后移居金城令居,西汉著名的军事家。
赵充国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年时仰慕将帅而爱学兵法,并且留心边防事务。最初以“良家子”身份参军当骑兵后因善于骑射调入羽林军中。
天汉二年五月,汉武帝下令征讨匈奴。赵充国以代理司马的身份,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师酒泉,攻打匈奴右贤王,但被匈奴大军包围。汉军无法补充粮草,军中缺食,士卒多有伤亡。赵充国看到这种情况,推想匈奴的策略是围而不攻逼使汉军投降,而汉军的面前只有两条道路可选:要么拼死突围死里求生,要么交械投降。于是他向将军李广利建议: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应尽快设法突围。李广利便令充国选拔壮士组织突围。赵充国带领100多名精锐骑兵在前面拼杀开路,李广利率领全队人马随后跟进。匈奴将士看到汉军的动向,立即上马堵截。双方拼杀,汉军最终突围,而赵充国身负20多处伤。回朝后李广利向皇帝汇报了赵充国的表现,汉武帝当即特别召见,让他脱下衣服,察看了他的伤口,予以赞扬,于是拜为中郎,后升为车骑将军长史。元平元年昭帝驾崩,赵充国因参与大将军霍光拥立刘询为宣帝有功,被封为营平侯。
本始二年,匈奴与车师联合进攻乌孙,乌孙向汉朝求援。宣帝拜赵充国为蒲类将军,率3万骑兵出酒泉600多千米,在蒲类海进攻匈奴,斩杀数百人。不久,匈奴又聚集10万多骑兵,大有入侵之势。赵充国统领4万余骑,驻屯于北部边境九郡—五原、朔方、云中、代哪、雁门、定襄、北平、上谷、渔阳,匈奴探知汉边有所防备,便引兵远去,边境遂安。
赵充国历事武帝、昭帝、宣帝三个皇帝,到了古稀之年已经功成名就誉满朝野了,本可以回家养老了,但是他却主动承担了平定羌族叛军的任务。
西汉名将赵充国,舍命报国,戎马生涯一生,从不计个人的得失。赵充国到了古稀之年却主动承担了平定羌族叛军的任务,可谓将毕生献给了国家,这种大仁大义值得后人学习,学习他的爱国热情,学习他的生命不熄、工作不止的精神。一个人要想留下美名,就必须有能够征服人的高尚品德,为后人树立一个榜样。如果做人斤斤计较,只顾个人,心胸狭隘决成就不了大事。在当前社会中,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而为人民服务也是我国公民道德的基础要求和基本规范。
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就应当树立“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同时,也应当注意将自己放置在社会、人民大众这个大的背景之中,处处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重,并将其落实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赵充国也是西汉名将,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三万骑攻匈奴,斩敌万名,后被敌重兵包围伤亡约八成,眼看着就要全军覆没,赵充国带两百名壮士组成敢死队,拼命打破敌包围圈,掩护主力冲了出去,赵充国受伤数十处,汉武帝亲自查看伤情,给予重奖,汉宣帝时期,著名的五将军出征,赵充国为前将军,率三万骑击匈奴,这次出征虽然斩获有限,但是汉匈战略态势的转折点,从此,匈奴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直到匈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但位于现在青海,四川一部,甘肃一部,新疆一部的羌叛乱,己脱离汉中央政府管辖近半个世纪,七十三岁的赵充国受命出征,用时一年多,平息羌的叛乱,因功成为继卫霍之后的两汉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