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什么搞笑的发明?
酷哥不嗑药
我们知道美国佬一直有反智传统的,在1998年纽约有一个公司,为了让形象高大上一点,就配合市政厅搞青少年禁毒宣传。经过策划N天的反复讨论,他们决定从学生文具着手,让必须品提示学生远离毒品。说实话,这看起来是不错的主意,起码符合智商平均水平线,然而在执行过程中,资本家的本性暴露无遗。
他们为了省钱,决定大量给学生免费派发铅笔,所有的铅笔上都印着一句话,“Too Cool to Do Drugs(酷哥不嗑药)”。这句言简意赅的警示语即提醒少年们远离毒品,又贴合那时代年轻人追求酷炫的特性,看起来十分精彩。
然而这个貌似牛逼的发明在三周后迎来了惨烈的下场,一群小学生找到这家公司,向公司负责人表示你们的铅笔简直SB透顶,请看下图:
完全斯巴达化的公司负责人只好下令收回了那批铅笔,从此老老实实的在铅笔上印2B,恩,吐槽机觉得这很阿妹你看,但这只是开胃菜,更神奇的故事请往下看↓。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那一年,吐槽机在经历了一夜的迅雷狂飙后,突然觉得营养不太够用,痛定思痛的他决定放弃左手面巾、右手方向键的生涯。可是就在这时候,他的电脑突然变的很奇怪,鼠标指针移动起来很生涩,打字输入也滞后很多。他开始明白,电脑也在承受着不该它年龄承受的痛苦,吐槽机决定给电脑减负,于是他点开了桌面一个神奇的图标:
又选择了一个神奇的功能:
作为一个超级电脑达人,这只是微不足道的高端应用,不必羡慕吐槽机的精湛技术,这是我应该做的。之后这个神奇的功能开始发挥作用,它变成这个样子:
可是五分钟后,正在沉浸于自己牛X绝顶软件技术的吐槽机发现屏幕变成了这个样子:
于是吐槽机的表情变成了这个样子:
不过没关系,吐槽机还有一招不传之秘术——重启大法!他把罪恶的右手伸向了机箱某个神秘的小圆钮,3分钟后他的桌面变成了这个样子:
总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让我们好好对比一下:
卧了个草!俺家的某安全卫士呢?百思不得其解的吐槽机只好致电某电脑城内长期贩卖光盘的某大神,虚心向其请教。大神在电话另一端沉思了半小时,又亲自回小黑屋做了实验,终于得出真相——
它自己干掉了自己!要说某安全卫士就是牛X,发起疯来连自己都杀。之后吐槽机只好默默的把安全卫士换成了某六零,只是可惜了我那300G的收藏......
有一个搞笑中透露着心酸的发明——“粮食烹调增量法”。
1斤变3斤
上个世纪60年代,粮食紧缺的背景下,一些地方突然发明了一种“粮食烹调增量法”。举个例子,1斤玉米面本来蒸出1~2斤的馍,但是变换一下蒸煮的方法,先把原粮蒸到六七分熟后,捞出用水磨磨成糊状,再往面糊里添加酵母,发酵后再继续蒸,3斤馍就出炉了。
感觉是不是把大家当成傻子?反正那点面,蒸煮那么多无非是多放水、加了酵母,吃了最多骗骗肚子、根本不顶饿。
但是,那个年代不少人相信这个办法可行,“先蒸、后磨、再蒸”的方式成了“粮食烹调增量法”的普遍方法,将其蒸煮数量的提高称为“出饭效率”的提升。
为了提升效率,各地出现五花八门的蒸煮方法,如“一炒、一泡、一蒸”、“冷水发饭法”、“水发面蒸馍法”等等,主要是用泡、发、蒸、煮、榨、磨等工艺,反复操作,使红粮、高粱米、大米、玉米面等等粮食作物普遍能蒸煮出3斤多的食物,比传统做法要多出半斤到1斤。
这些做法的种类多达33种,其实质前面说了,主要多加水以增加食物的膨胀率和重量。只不过每种方法都在寻找,什么时候加水、什么方式能让“出饭效率”更高。
质疑和反质疑
有没有人质疑?
当然有,“没土垒不起墙”、“巧媳妇做不出无米饭”、“一两粮食蒸来蒸去不还是一两粮食”,简单说,就是能量守恒,通过一些机械作用无法提高食物的热量,只不过体积在水、酵母等作用下膨胀了。
只不过大环境的影响,这些质疑的声音很快被淹没了。
当时为了平息这些质疑,还推出了不少“科学”论断:
出饭量增加是因为,粮食胚乳和含有的蛋白质经过水浸煮沸,受热膨胀、分裂、体形随之扩大,重量增加,这不单是水分的增加,而是化学作用。
营养价值提高是因为:旧的做法使食物的蛋白质和脂肪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新的做法能供给人体更多的热量和营养,蛋白质经过水浸煮沸,变成凝固蛋白质和氨基酸,不仅抗饿、营养价值还高。
好消化是因为,在这些复杂工艺中,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淀粉转化为糖,容易消化吸收,老幼和胃病患者非常适合。
因此,用粮少、出饭多、营养价值高、耐饿、易消化、易操作这些优势,就成了“粮食烹调增量法”的核心价值,这个发明也因此在全国迅速推广,各地不断改进。
背后的心酸
其实看这些优势,就发现里面还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易消化和耐饿处于相对状态。比如牛肉干,水分含量少、热量比较多,属于耐饿食品,不易消化。
那为何会出现这种无视智商的发明?
因为上世纪60年度,国家正处于粮食短缺的状况,为了能够让有限的粮食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这种办法就横空出世。
由于大多数人不懂科学原理,对这种违背了客观规律的办法反而坚信不疑。大量反复的烹调工艺,又加大了粮食营养的流失,有些地方出现了浮肿和营养不良、甚至死人的现象。
各地还鼓吹这种方法节约了大量的粮食,导致上面信以为真,提高了征购粮食的比例并出口,使原本短缺的局面进一步恶化。
虽然半年后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但是面对紧张的局面,已经没有太多粮食用来赈灾,只好发动代食品运动,用小球藻、各种野菜、野生果实等来代替,情况也有所缓解,但也出现了中毒、紫荆病等情况。
一直到农村改革、生产力提升,粮食紧缺的问题才得到根本解决,所以,提高综合生产力才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唯一途径,也是杜绝这类“发明”的根本办法。
先上一张图,大家是不是很熟悉?
当然,我要说的不是刘备种菜,而是大名鼎鼎的“弹幕”。
弹幕原先是一个军事用语,指的是密集的炮火射击。但是,现在我们所普遍认为的弹幕,是视频上密密麻麻飘过的各种“抖机灵”和吐槽,有些画面,真的像是密集的炮火射击。
而弹幕本身,确实是一种搞笑的发明。
弹幕最早源于日本,不过在日本弹幕仅仅是军事用语,最多在一些相关的军事游戏中出现。比如说早期的一些射击类游戏,会出现满屏绚烂的弹丸,充分挑战力玩家的耐心的操作。
而这类游戏的弹幕,应该是最原始意义的弹幕了。
2006年12月12日,弹幕的里程碑出现了。
日本NICONICO动画出现了,它是一个线上影片分享网站。它的最大创举,就是提供了一种很特别的服务:即时留言字幕功能。
也就是说,观众可以一边看动画,一边评论,并且让评论内容出现在自己指定的、影片上的特定时间、位置、字体的大小、颜色等等,而且可以指定留言是运动的,还是固定在影片上一段时间。
万万没想到,这种严重影响观看体验的搞笑发明,居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
很快,国内的A站B站迅速跟进,弹幕开始风靡全国。
弹幕一直都是饱受争议的,有些人非常喜欢,还有些人认为这是最“反人类”的发明。
尤其是一些低质量的弹幕,看着就让人心烦。
不过,还是有一些非常牛的弹幕玩法,让人看了眼前一亮,感慨“高手在民间”,就比如最开始放上去的那张“刘备种菜图”。
当然,弹幕要想很好的发展下去,还是要靠网站的综合管理,以及各位大神们多多提供脑洞作品,让这个生来负责搞笑的发明,为大家提供更多的乐趣。
话说,你有遇到过什么“神弹幕”吗?
我们认识里大多数古代发明都是体现出古人的伟大智慧,不过也有一些奇葩发明在刷新着你的三观,看到后不免让人捧腹大笑,甚是可乐。
巨无霸烟斗
二战时期,香烟被普遍用在战场,以达到缓解战士紧张情绪的作用,期间就有人发明出了巨无霸、高效率烟斗。
这种烟斗一次可以抽二十只香烟,而且抽烟场面异常壮观。不过其弊端太过明显,二十只香烟需要一根根的点燃,烟灰也无从下手弹落,甚是搞笑。
发光轮胎
1961年,美国国内时尚丝袜盛行,大街上几乎全部女性都是选择丝袜出行。其中就有有心人发明了夜光轮胎,只为晚间能看到美女丝袜诱惑。
可以想象自己开着汽车,游弋在大街上,发光轮胎带来多高的回头率,还能方便自己观赏爱美女性的大长腿,一举两得,甚是美哉。
喉结电话机
德国一位懒汉的得意之作,他发觉生活中接打电话还要自己不断的说话,感觉疲惫,于是潜心研究发明出了一款喉结电话机。
在接打电话中,只需要把电话机的听筒部分放在自己的喉结处,这样,自己不说话,只是喉结震动来传递声音,现在看来搞笑之余甚是鸡肋,想想对方恐怕还需要一个翻译吧!
独轮摩托
美国一位机械爱好者的“伟大”发明,外表独轮,造型酷炫,还有方向盘操纵控制,初看起来简直天马行空。
不过由于独轮摩托车的形体较大,且人们上手难度比较高,不易掌控,行进起来条件要求较多,只能被当做“概念版”摆设起来。
战场呕吐枪
军事上的一项奇葩发明,其发明意图在于使敌人强力呕吐,致使头昏目眩失去战斗力。
这种枪的发明还没有投放战场便是被淘汰,主要在于当枪里发射的光线照射到敌人眼睛时,对方只需要闭上眼睛就能抵御住这样的“攻击”,想想还不如一只手电筒来的实惠,还能帮助走路照明。
粘性炸弹
英国军事上的一项鸡肋发明,它的发明初衷在于能粘连在敌人坦克上,破坏其行进履带和驻动系统。
不过战场上硝烟滚滚,坦克作战更是条件恶略,常常浑身布满尘土、泥土,这使得这种粘性炸弹根本就不可能粘在坦克上,失去了最根本的作用发挥。
说到历史上搞笑的发明,到目前为止,全国十四多亿人中,估计不到一百人知道重庆有个《钻一文涮两文》的精彩故事。
相传,在清朝乾隆十六年间,在重庆府(今重庆解放碑、较场口一带),住着一个名叫富贵的居民,虽然名字取得好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穷得叮当响。四、五十岁的人了,还是光棍儿一个,整日在外蹭吃蹭喝的,由于他太懒惰,后来就无人搭理他了。在生活的压迫下,他开始思索,要如何才能创新创业,开辟一条求生的道路来。当他看到自家那对空置的木桶后,不由得茅塞顿开、计上心来。于是,他利用重庆特殊的地形,把自家的木桶改装了一下,并加上留有小孔的木盖。然后,在一只木桶里盛满粘稠的大粪,盖上木桶的盖子。另外一只木桶则盛满干净的清水,然后,肩挑这担奇葩的木桶沿街吆喝着叫卖:“钻一文、涮(算)两文”。
当时,重庆府是全国商贾在整个西南地区最集中的地方,不管是跑烟土生意的,还是药材生意的,还是做纺织棉绸生意的,简直太多太多,好奇之人也不少,当他们听见富贵一路高叫:“钻一文涮两文”的时候,就立即围了上来询问情况,富贵回答说:“这是我的新发明,你们谁想来钻一下,就必须先交一文钱来”。为了一探究竟,众商贾老板纷纷掏钱给富贵,要求一钻。富贵收完钱后,就将装有大粪的那只木桶放到面前叫道:“各位莫急、莫急,一个一个来,都用一根手指从木盖的小孔里钻进去,然后拔出来就算一次”。就这样,老板们一个个依次将手指插入木桶,然后又拔出来。这一拨不要紧,却把那些老板们吓傻了:“这是什么玩意儿?臭烘烘的,象人的大便”。老板们一个个举着钻桶的手指,无所适从,又找不到水来清洗。正当苦恼时,这时的富贵又吆喝起来了:“钻了一文、该涮(算)两文了,各位老板,请你们再交两文钱给我,让你们涮一下”。于是,富贵又将装满清水的木桶提了过来,边收钱边让那些老板们将沾满大粪的手指钻进木盖里去,在清水里将手指涮干净。大家不要见怪,当时解放碑和较场口一带是相当缺水的,居民们要么下十八梯到望龙门去挑水,要么下朝天门的尖沙咀去挑水,这一来一往,一早晨的功夫才能挑回一担水。
老板们见自己被富贵玩弄了,就齐心协力的将他扭送去巴县衙门治罪,可是,知县大人王尔鉴却说:“富贵何罪之有?他是明码实价的沿街叫卖,你们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有任何强迫行为,也不存在欺诈勒索行为,你们让我如何治他的罪”?于是,富贵被当场无罪释放。这是一个真实的笑话,也是富贵一个搞笑的发明,由于不登大雅之堂,久而久之,连重庆本地人也渐渐忘记了,重庆还有这么一个独特的搞笑故事。
历史上有什么搞笑的发明?这个视角挺有意思,因为本身发明新工具的目的基本都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如电灯、电脑和互联网等。或者是为了取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如战争中的新型武器等。但因为发明在大规模应用之前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人类的想像,因此问题难免有一些想像和实际不符的地方,而这类发明也就会显得比较搞笑了。今天桃花石杂谈就给大家分享10个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比较搞笑的发明。
独轮摩托
摩托车是现代一种非常常用的交通工具,在一些交通拥堵严重的城市,摩托车的便捷程度甚至会超过汽车。摩托车方便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只有两个轮子,占用空间很小,所以不容易阻塞道路。因此,在历史上其实曾经有过一些人顺着这个思路更进了一步,发明出了一些独轮摩托。比如下面这辆,就是1931年由意大利人戈文托萨所发明出来的独轮摩托。这个独轮摩托虽然样子呆萌,但性能却堪称卓越,它的最高时速能达到150公里。但因为独轮摩托平衡性差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而且同样体积的独轮摩托运载能力始终比不上两轮摩托和汽车,所以它始终没能得到大规模普及,而是作为新奇案例留在了历史之上。
(戈文托萨的独轮摩托)
蒸汽汽车
大家知道,人类的工业革命可以说始于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而汽车的大量应用则是人类通过工业革命走入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但现代的汽车却基本上都是烧油作为动力,近年还有了电动汽车,工业革命的鼻祖蒸汽机却很少用在汽车之上。但其实在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许多种蒸汽汽车。
(屈尼奥发明的世界最早机动车)
早在公元1769年,法国发明家屈尼奥就发明出了世界一第一款蒸汽汽车,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机动车。而从公元1890年开始,当时许多企业甚至推出了好几款商用蒸汽汽车。在20世纪初,蒸汽汽车甚至一度成为了主流汽车类型。但因为蒸汽汽车行驶距离短的瓶颈没法解决,最终很快被内燃机汽车所超过,蒸汽汽车生产商在1914年之后纷纷倒闭或转型,蒸汽汽车也渐渐销声匿迹了。
(一款早期的三轮蒸汽汽车)
水陆两用自行车
水陆两用自行车听起来应该也是一种挺科幻的交通工具,其实早在差不多100年前,就诞生过不止一种可以实现水陆都通行无阻的自行车。比如下面这个1932年在法国巴黎展示的两栖自行车,它可以载重120公斤,在水陆都可以畅行。但因为其在水陆的牵引效率都过于低下,实用性非常低,所以也很快被淘汰了。
(能够载重120公斤的两栖自行车)
轮胎救生圈和木制泳衣
大家知道,救生圈的原理是利用比重比水小的物质把人托在水面上,从而避免人溺水。所以现代救生圈的主流设计都是使用气密材料在里面充气。但在20世纪早期,其实当时许多普通人在没有现代这种标准救生圈,想下水游泳但又担心溺水的情况下,也曾发明出一些奇怪的工具,比如下图里这种用自行车轮胎所做的救生圈。这张照片拍摄于1925年的德国,从中可以看出,当时这种自制救生圈似乎还是一种常见的做法了。
(轮胎救生圈的画风真的有些奇异)
而除了救生圈之外,当时有些人还将轻质材料的理念用在了泳衣之上,发明出了木质泳衣。据说这种泳衣也能帮助人浮在水上,起到一定的救生衣的作用。下图拍摄于1929年的美国,看来当时这种木质泳衣可能也曾流行一时。
(木质泳装的黑白照片反而有点未来感)
收音机帽
这种帽子可以说是随身听的前身。最早一款比较成功的收音机帽子于1949年在美国推出,售价7.95美元。这种收音机帽应用了当时顶尖的真空管技术,能够接收方圆32公里内的广播电台信号,再加上强大的宣传攻势,这款帽子曾经一度成为时尚,被称为“火星人收音机帽”。但因为真空管收音机的体积相对还是巨大,所以这款帽子戴起来也还是很不方便,因此在一段时间的流行之后也就逐渐被人遗忘了。
(当时这派头可是超级酷炫)
懒人眼镜
现在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结合许多人在工作一天之后喜欢躺在床上使用电子设备,所以各种懒人支架也应运而生。但其实懒人支架这种东西早就有过先驱,或者说前世,而且科技含量比现代的懒人支架还高。1936年,英国一家公司推出了一种名为汉布林眼镜的设备,戴上之后就会利用折射等原理,使人躺在床上也能比较方便地看书。这种眼镜甚至还曾被视为电子书诞生之前的一种革命性产品,不知大家怎么看呢?
(懒人眼镜有人想试试吗?)
带网兜的汽车
交通事故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副产品了,而在20世纪初一些发达国家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之时,对不时出现的交通事故也曾非常头痛。但汽车无疑是人们出行的革命性转变,所以不可能因为有交通事故就限制或者停止使用汽车。于是为了中和这类矛盾,就有人发明出了带有铲形防撞网的汽车。下图里的汽车就是1924年在巴黎街头的一辆这种汽车,在车前部加装了防撞网,据说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伤亡。但它无疑使汽车体积大幅增加,而且在汽车速度越来越快之后估计效用也非常有限,这恐怕也是它在后来没能大面积铺开的主要原因了。
(这设计理念也真是安全第一了)
左轮枪相机
有句话说“单反毁一生”,虽然是句玩笑,但也说明了许多人对摄影器材的痴迷和喜爱。摄影器材吸引人的地方除了一些相机高质量的拍摄效果之外,其独特的外形设计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地方。比如说下面这个东西,如果不说哪位朋友能看出它是相机吗?但它真的是相机,是1938年在美国纽约公开展示的一款新奇设计。它将一把柯尔特38式手枪进行改装,将其与相机相连。所以这把手枪扣动一次扳机之后,并不是射出一发子弹,而是自动拍下一张照片。但即使这样,它带给人的刺激恐怕也是过于劲爆了。想像一下如果哪天走街上突然有人说想给你拍张照片,然后就从兜里掏出这东西,把枪口对准了你……
(拿这相机拍照谁还说的出“茄子”?)
马拉火车
刚才提到,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就是汽车的大量应用,其实如果准确的说,应该说是机动车的大量应用。因为曾几何时,一国的铁路长度曾经是判定其发展水平最核心的指标。但说实话,在公元19世纪,如果单单按铁路长度去判定一国是否发达,却有可能受到误导。因为当时在铁路上跑的其实并不一定是火车,而有可能是马车。在公元1850年,一位名叫克莱门泰·马塞拉诺的意大利人曾经发明出了下图这种名为“前冲车”(Impulsoria)的马车。这种马车是专门用来在铁路上行驶的,而且据说在当时相对于机动火车还有效率优势。根据当时的一些说法,这种马车在铁路上跑,每匹马每天的成本只要2先令,远远低于使用机动车的成本,而且每天都能跑300多公里。当然,这种成本和效率优势只是在机动火车非常初级的阶段才能体现出来,因为马的拉力毕竟是有限的,随着机动火车技术不断发展,这种“前冲车”也就成了昙花一现的产物了。
(这马车在当时被认为节省能量)
有啊,我小时候电视机前放个放大镜,12寸黑白变成20寸,但是效果和哈哈镜一样。
假领子,那时的男人很多穿个背心,还背个假领子,穿法和女人戴胸罩差不多。
比如说鞭炮的发明,我就觉得非常的搞笑。我们都知道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如今的火药对于世界上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国家都需要研发武器。来保卫自己的国家。
可以这样说。我要与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是我们的老祖先是先去,不是用它来制造战争,而是制作了鞭炮。所以说鞭炮这个东西可谓是毫无用处。尤其是和人家西方的枪炮来相比,只有被人家嘲笑的份儿。
还有一个四大发明之一,那就是指南针。这验证了老祖先无穷的智慧。正式使用指南针,让欧洲人发现了新大陆。在航海这一上面做出了突出的作为,仔细想想,我们的祖先在历史上用指南针做了什么,想想真的有一些讽刺。他居然做成了罗盘。有很多的朋友肯定不知道罗盘是干什么用的。
在香港僵尸电影林正英系列里面,我们会看见道长手里拿了一个捉鬼的东西,如果发现有鬼的时候,罗盘上的指针会快速地旋转。在农村这个罗盘其实是看风水用的。
这个东西到底是真是假,我相信一个聪明的人都能够看得很明白。所以给我的感觉虽然知道发明对世界的影响很大,但是我们的初衷就是为了玩儿。有人说放鞭炮是为了吓鬼。做罗盘是为了找鬼。大家认同这句话吗?
催眠美腿枕头
现代人的工作非常紧张,压力也比较大,利用工作间隙小憩几乎是很多人都愿意的事情。为此素来比较变态的大和民族如今又有了新发明-美腿枕头……
它的使用方法很简单,放在办公室的桌子上就好了,据说这是专为男士们设计的,号称能得到更好的睡眠效果,谁知道呢?
男士胸罩
对于德国人的发明,日本人表示鸭梨不大。因为他们推出了男士胸罩,网上热卖网民热议,这个确实有些BT。日本人向我们证明:谁说胸罩只有女性才能穿?男士们穿上属于自己的专用胸罩已不再是梦。
日本一家网络内衣零售商推出了一款男士胸罩,而且卖得非常火。胸罩根据男性体型精心设计,罩杯较小较平,质地采用和男性内裤相同的面料,非常轻柔而富有弹性。
在人类战争军事史上曾出现过各式各样的武器,有的武器在战场上发挥了重大作用。还有的武器,并未能在历史书上留下自己的一页,因为它们显得太愚蠢了,简直是来搞笑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人类曾经发明过哪些愚蠢的武器。
1、会拐弯的枪
Krummlauf 潜望镜步枪(Periscope Rifle)的设计弯道可达 90 度,城市街道战很有优势。士兵躲在角落还可以通过镜子看到后面的战况,不得不说是个天才的设计。但让子弹改变方向这种难题是要外星人来帮忙解决了。
2.人体雷达
在意大利,当时雷达还未出现,防空只是靠人们用眼睛观察和耳朵听飞机发动机的声音。但人类的听力毕竟有限,于是便有人发明了这个玩意儿。
3.钢铁护甲
看上去确实显得过于笨重,不过它可是货真价实能够抵御子弹攻击,遇到危险的时候只需要把护眼的铁盖儿放下来,跪在地上,同时四肢收缩到铁盾后面。难道这就是后来钢铁侠的原型?
4.圆形战舰
19世纪70年代初,俄国的波波夫中将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把战舰造成圆形,可以在吃水最浅、尺寸最小的条件下获得最大的吨位,从而搭载和大型战舰同等规模的火炮。经过论证,俄国海军技术委员会认为此方案可行,于是成立了小组进行设计。
很快地,几艘圆形战舰就完工并下水服役了,该军舰直径30.8米,装载了1门11英寸的大炮,2门4磅的大炮,16门37毫米的炮以及12条撑杆鱼雷。由于船底扁平,浪高过1米就狂晃不止,严重影响射击精度,根本没法操作,时速仅3海里的第聂伯河就给这玩意冲的滴溜溜地转。开炮的时候转得更狠, 遇到海流船会失控旋转,全船人都晕了。
5.多拉大炮
多拉大炮是二战期间德国研制的一门超射程炮,是希特勒上台后秘密研制的超巨型火炮,多拉大炮身管长32.48米,全长42.9米,口径800毫米,火炮全重1329吨。这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巨炮,炮膛内可蹲下一个士兵。
这门大炮维护起来很麻烦,参加指挥、操作、警卫的总人数达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弹也是骇人听闻,每一枚穿甲弹重7.1顿,一枚高爆弹重4.8顿,推进燃料在1.8吨到2吨,整个二战也就发射了几十枚炮弹,浪费了巨大的人力无力。是不是和红警里的法国巨炮一样。
以上武器,看起来个个很厉害的样子,但我觉得还不够强。下面祭出由达闻西研发的超级武器霸王——要你命3000!此乃是其终极必杀武器。一共结合十种致命武器于一身,而且每一种武器皆可独当一面,堪称绝世大杀器,完爆一众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