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的“四春娘娘”是野史杂谈,还是真有其人?
一、史料可查的咸丰后宫,并无“四春娘娘”
咸丰宠妃,“四春娘娘”,出处并不见正史,《清史稿列传一·后妃》记载:文宗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太常寺少卿富泰女。”这是有史料记载的咸丰原配,在做皇子的时候就册封为嫡福晋。这位命不长,去的比咸丰帝早。正史记载的皇后,一共就有两位,一个是慈安,死因成迷,说是暴毙而亡。一位就是生下同治帝的猛人慈禧太后了。
另外咸丰帝有两位皇贵妃,一位是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初封她为“丽贵人”,影视剧里为了好看,总把她塑造成和慈禧争宠的妃子,最后还被慈禧给迫害致死。她在咸丰五年为咸丰帝诞下皇长女(即荣安固伦公主),成为第一个讨得彩头的妃子,被封为“丽妃”。慈禧在第二年就诞下皇长子载淳,同治帝当天就封她为“懿妃”,所以从生娃这事来说,慈禧是得了先机的,她聪明着呢,没威胁的人,她才不放眼里。
再说,这个“丽妃”娘娘体弱多病的,哪里是身强力壮的“懿妃”对手,就是个人体质这一块来说,“丽妃”常年吃药,人家“懿妃”常年吃燕窝,这一块就完胜。
还有一位就是端恪皇贵妃佟佳氏,这是清朝唯一一个历经五朝的皇贵妃,算是寿终正寝了,生平记载不多。
然后就是两个贵妃,玫贵妃,徐佳氏;婉贵妃,索绰络氏;然后就是四位妃子了,禧妃、吉妃、庆妃,还有一位记载不详,在然后就是嫔了,云嫔、寿嫔、容嫔、玉嫔,再之后就是一些不入流的常在、答应之类的了。
二、“四春娘娘”的出处多见于野史,并无正史记载
关于“四春娘娘”的出处,多半见于野史,说这位爷不光短命,还极其好色,说后宫里这四位娘娘独得皇上恩宠,这四位娘娘分别是牡丹春、杏花春、武林春、海棠春。插句题外话,这咸丰帝是不是经常去逛青楼啊,这四位娘娘这雅号,整得和“怡红院”头牌姑娘一样。
这四春并不是娘娘们的真名,是咸丰帝根据她们的住所位置给取的芳名。首先牡丹春的宫院叫牡丹台,所以叫了这个,依次都和地名有关,只有海棠春的宫院叫吟绮堂,咸丰帝可能觉得娘娘面若海棠,粉面含春,就叫她海棠春了。
以上内容不见正史,是《清史演义》里记载的四春娘娘的来历。野史说,咸丰帝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整天和这四位娘娘斗鸡走马,把天下大事都交给慈禧太后,从而给慈禧创造了机会。
三、积弊江山,一人之力无法挽回
咸丰帝年轻即位,也大有图振之心,他任用改革派官员革新弊政,提拔汉族士官,镇压太平天国叛乱。从史料记载来看,他工作还是很勤奋的,每天还是伏案工作到很晚,其中很多idea也是他亲自想出来的,也不假他人之手。他罢免军机大臣,主和派将领,缓和和恭亲王的矛盾,巩固皇权。
或许他不是一个聪明的皇帝,但是根据这些来看,他怎么也不是一个荒唐到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傻瓜。
只是清政府已经到了衰弱积弊的时候,几代人累积起来的弊病,靠一个医生是治不好的。如果硬要攀扯上“四春娘娘”,那也许是这众多妃子里受宠的几位吧。
假如真有“四春娘娘”存在,那就暂且想成是那四位妃子,或者嫔妾。说独宠也不太妥当,因为毕竟到最后独登大宝的,还是猛人的儿子,同治帝。
?
关于咸丰皇帝的“四春娘娘”究竟是真实存在还是野史杂谈,我们暂且先不说答案,通过以下分析,也许你自会明白答案为何。
一、正史记载
咸丰皇帝原名奕詝,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子,前边有三个哥哥都早夭,老五被道光过继给了皇太后的亲生儿子,也就是他的三弟绵恺,所以老五失去争夺皇位的机会,老七、八、九皇子当时不足十岁,亦无缘参与皇位争夺。
只剩下奕詝与老六奕訢两人争夺皇位,最终老四以自己的老实以及老师教的方法赢得父亲道光喜爱,将皇位传给他,让其成为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在正史中有两个皇后,一个皇后是萨克达氏,可惜走在咸丰之前,后来咸丰又将慈禧封为皇后,慈禧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就无需过多说明。
文宗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太常寺少卿富泰女。—《清史稿列传一·后妃》
除了两个皇后之外,咸丰皇帝还有两个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分别是庄静皇贵妃和端恪皇贵妃佟佳氏,此外还有一些贵妃和普通妃子,我们就不详细列出。
为何要罗列这么多咸丰皇帝的皇后、皇贵妃呢?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因为正史中并没有记载过关于“四春娘娘”的任何蛛丝马迹,让人很是好奇,那究竟这个“四春娘娘”是否真的存在呢?
二、野史记载
民间有野史记载,说咸丰皇帝纵情声色,并且在圆明园中养了很多汉人美女,其中就包括所谓的“四春娘娘”,这可不是一个人,而是四个人,因为名字都带有春,故而得名“四春娘娘”。
这四个人分别是杏花春、武陵春、海棠春、牡丹春,名字听起来还是比较有趣,有了他们之后,咸丰皇帝更是每天与其厮混,魂不守舍,无心过问朝政,以至于最终咸丰皇帝身体被掏空英年早逝。至于真实历史上是否存在过这四个人呢?我们继续分析。
三、是否存在“四春娘娘”?
关于这个野史故事的真实性,我们分别从咸丰自身、国家环境以及咸丰的妻子角度来进行分析如下:
1、咸丰自身条件
咸丰虽然贵为皇帝,可是自小身体就不好,体弱多病,经常小病不断。这样的身体素质,想要拥有“四春娘娘”,并且与之颠鸾倒凤,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换言之,也就是说咸丰的身体根本不支持咸丰拥有这样的艳福,他正常生活身体尚且吃不消,哪里还有精力去做这些寻花问柳的事情?
2、国家环境不允许
咸丰继位成为皇帝的时候,大清朝已经濒临结束,内忧外患,十分严重。英法联军正在侵犯清朝,割地赔款在所难免,咸丰处理这些国家大事,成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操心至极。
此外,国内太平天国正是泛滥之时,虽然有曾国藩湘军助力,但是太平军气焰嚣张,不容易对付,让咸丰危机感重重,担心一不小心自己皇位不保。
朝廷内部贪污腐败不作为,曾国藩多次上疏表明,可是咸丰也没办法进行根治,因为整个朝廷的官员已经形成一种官官相护,一起堕落的局面,咸丰想要整治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面对种种危机,随时都有人找咸丰报告或者商讨国家大事,他怎么可能有时间去与“四春娘娘”厮混,又怎么有那个心情?
3、慈禧不是吃素的
慈禧的声名远扬,已经无人不知,不管是政治手段还是各种为人处事的手段,都十分了不得,作为当时咸丰的皇后,她难道不会对咸丰进行干涉?答案很明显,慈禧当然不会放任咸丰肆意妄为。
既然不愿意放任,就会经常管束,要是管不住咸丰,按照慈禧的性格以及手段,也会直接把“四春娘娘”团灭,可是历史上找不到任何关于慈禧针对“四春娘娘”的记载。
要说其他距离我们较远的朝代,你说没有记载尚且正常,可是清朝距离我们是最近的朝代,怎么可能有记载我们还无法发现?以上证据充分说明“四春姑娘”就是人们用来形容或者特指咸丰皇帝的无能而已。
至于真实历史,完全没有这四个人的存在,也没有咸丰那些风流韵事,还是那句话,实力不允许啊。
结语
这个世界上到处充满真实与虚假,需要人们不断去分辨,然而整个分辨的过程又十分有趣,因为这个过程最终不仅让你找到答案,还间接使你变得更加聪明,这就是探索历史真相的最大好处之一!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咸丰皇帝的“四春娘娘”,这个问题有真有假,首先咸丰皇帝妃嫔一大堆,但正史中没有四春娘娘的记载,相关记载也没有,不过咸丰去世时,留下一堆皇考妃嫔,这时同治皇帝即位,按惯例皇考妃嫔自动升一格,意在对其眷顾,刚好有四位皇考贵人升为了嫔,13年以后同治归西,光绪即位,这四位皇考嫔还活着,再次升一格,晋为妃,于是这就是咸丰四春娘娘的原型。
蔡东藩,1877-1945年,杭州人,图为蔡东藩先生雕像。
四春娘娘一词最早出现于清末民初演义小说家蔡东藩先生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之《清史演义》,蔡东藩先生在晚清时是候补知县,后来官没当成辛亥革命了,于是回归乡野,一边教书一边行医,一边进行文学创作,他从1916年开始,用近十年时间创作了从秦始皇到民国时期的历史演义,在《清史演义》里第六十三回:那拉氏初次承恩,圆明园四春争宠,讲的就是咸丰皇帝广纳秀女,其中有4位娘娘争宠的故事,其原型就是上述的当年咸丰四位贵人。
本人刚好收藏一本1980年版的《清史演义》。
说咸丰时国家内忧外患,但咸丰皇帝的心思还放在女色作乐上,为此让各省选秀女藏于圆明园,其中有四位脱颖而出,最为受宠,一位住在牡丹台,咸丰赐名“牡丹春”,一位住在杏花村馆,咸丰赐名“杏花春”,一位住在武林春色宫,咸丰赐名“武林春”,还有一位住在绮吟堂,咸丰赐名“海棠春”,这四位在圆明园整日夺宠,弄得咸丰流连忘返,文中还附词一首“纤步金莲上玉墀,四春颜色斗芳时;圆明劫后宫人在,头白谁吟湘绮词”。
图为咸丰皇帝画像。
蔡东藩先生十年的演义创作,《清史演义》是最先写最早出版的,1916年7月就出版,销量很大,1926年上海校经山房成记书局编了一本以写清代各类女性的图书,囊括了在朝在野的,称为《清代三百年艳史》,费只园在编辑内容的时候,把《清史演义》里的四春娘娘引入其中,此书名为“艳史”,问世后自然大卖,于是四春娘娘广为流传至今。
图为定陵妃园寝,四春娘娘原型的四位妃子死后均葬于此。
综上所述,四春娘娘是文学作品的产物,史上并无四人,只是这四人在正史里稍有原型,她们为禧妃、庆妃、吉妃、璷妃,但也对不上版,演义上说四春娘娘皆为选的汉人秀女,因满清祖制不能选汉人入宫,于是藏在圆明园,其实这四位贵人两位是满人,两位是汉人,均出自八旗,咸丰时她们仅为贵人,是非常低等的妃嫔,直到咸丰死了若干年后,才熬到了妃。
借这个问题,来聊聊民间流传的关于咸丰皇帝的风流韵事。
咸丰皇帝在位十一年,登基之初很有些励精图治的气象,可惜昙花一现,之后便蜕变成了“以醇酒与美人为乐”的昏庸颓废之主。
关于咸丰皇帝的风流韵事,民间流传最广的即是汉女入园,艳享“四春姑娘”。
按照清廷祖制,汉女是不允许进宫的。咸丰皇帝自纵情声色以来,对满女心生厌倦,一心想找一些汉女到身边伺候,畅享艳福。迎合圣意的宫廷内侍抓住这个机会,想尽各种办法,花费重金在全国各地收集绝色汉女,弄来京城,送进圆明园,供咸丰皇帝取乐。
为了让这些汉女“名正言顺”地身着汉服在圆明园中侍奉咸丰皇帝,宫廷内侍特意为这些汉女加了一个身份——打更民妇。从此,咸丰皇帝在圆明园中的生活便有了别样的活色天香。
在这些入园的汉女中,咸丰皇帝最为宠幸的有四位,即牡丹春、杏花春、海棠春和陀罗春。
牡丹春是苏州人,当初被媒婆以“嫁给京城贵人,不愁一生吃穿”为由头骗来京城,献给咸丰皇帝。传说牡丹春是这些汉女中最为聪明的一个,颇受咸丰皇帝宠爱。然而此女性情却颇为刚烈,不为帝王宠爱折腰,一心想逃离咸丰的富贵牢笼。为了逃走,牡丹春曾对其他有意逃离圆明园的汉女说,我们身着汉服,容易辨别,很难逃离出去,不如大家约好,时常改穿一下满服,即便叫皇上发现了,也不要紧,汉女穿满服,兴许他还会觉得别有一番风情。这样一旦有机会逃跑,也许能成功。
其他汉女听了,将信将疑,唯有牡丹春按照自己的想法,经常穿满服,寻找逃跑机会。
哪知道,咸丰皇帝看到身穿满服的牡丹春,极为生气,从此便冷落了她,而她也始终没能找到逃跑机会。
英法联军攻入京城后,牡丹春趁乱终于挣脱牢笼,最后易服逃回了苏州。
杏花春是继牡丹春之后最受咸丰宠幸的一个,据说她本来只是某位官宦的奴婢,因为不被女主人所容,后被献进了圆明园。
据野史记载,这阶段的咸丰皇帝极为放纵,常常酗酒、发怒,唯独杏花春能博得欢心,咸丰时常抱着她说,真是朕的如意珠啊!
因为极其受宠,圆明园内的宫人便给杏花春起了个绰号:欢喜佛。
“欢喜佛”杏花春有一个癖好,爱财如命,喜欢在圆明园中赌博,输钱赖账叫咸丰皇帝撞见时,皇帝非但不生气,反而要替她给钱。
在圆明园中几年,杏花春存下不少钱财,有十多万两银子。后来圆明园遭劫,杏花春因为有钱,被守园的护卫杀死,所有钱财被抢劫一空。
海棠春是大同人,原先是混天津的戏子,曾经和一个士子相恋,被送进圆明园后始终难忘昔日情郎,竟郁郁而终了。
陀罗春原本是京城一个小寡妇,曾经入庵当过尼姑,被咸丰皇帝看中后送入圆明园中。据说这个女子相当有个性,每当咸丰要临幸时,她便长跪不起,以示抗拒,弄的咸丰皇帝又爱有恨。
后来,英法联军攻进圆明园,陀罗春投水而死。
看这些流传在民间的说法,咸丰皇帝俨然就是个好色的昏恶之君,说到“四春姑娘”的时候,还有些编排咸丰皇帝的意思,但“四春姑娘”一说也绝非凭空捏造,据史料记载,咸丰后妃有十八人,其中确有三位汉家女,分别是吉妃王氏、庆妃张氏和一个未知名氏的鑫常在。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宫档案中,也有明确的记载:“咸丰九年四月十一日,敬事房传旨:长春宫女子海棠春,封为禧贵人,位在吉贵人之次。”
五个月后,长春宫另一女子又被封为庆贵人,位在禧贵人之次。
如此说来,咸丰皇帝的“四春姑娘”是确有其人的,只是民间围绕她们没少编故事罢了。
有人可能会问,是什么原因让原先那个力求振作的咸丰皇帝变得如此昏庸不堪的呢?
咸丰皇帝命不好。
他自幼丧母,幼年一直寄养在后来的恭亲王奕?的生母那里,为了和奕?争夺皇位,他不得不表现的处处乖巧,实际上,他的幼年极其压抑。
在婚姻情感方面,他在很长时间也不如意幸福,父亲为他娶的第一个女子萨克达氏,他们之间既没有共同语言,也没有一丝情感,萨克达氏在咸丰即位前死去,咸丰从来没有表达过怀念之情。
说到即位,咸丰心中同样压抑,有心结,感到窝囊,尽管道光最终将皇位传给了他,但放置传位诏书的匣子里却还有另一人的名字,传位诏书与封王(封奕?为恭亲王)诏书置放一匣,这是破天荒的事,对咸丰而言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羞辱。
等到终于登上皇位,咸丰想极力证明自己的时候,老天爷似乎又诚心跟他作对,天灾、内乱、外患不断——这一些都让他烦心,让他倦怠,也正因为这些,他的雄心壮志很快就被消磨殆尽,先躲在夏宫圆明园纵情声色,后在承德避暑山庄醉生梦死。
可以说,咸丰是清朝被压垮的一代,面色很昏暗的一个皇帝。
聊到最后,咱们再来说一个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段子,其中嘲笑咸丰的意味很浓。
说丁宝桢(后来杀慈禧身边红人、太监安德海的那位)在翰林院任职时,一天,咸丰在圆明园召见他。丁宝桢很早就到了园中,被内侍引至一小屋里等候。丁宝桢坐等时,发现小几上有一盘蒲桃,共有十多颗,看样子像新摘的,但当时是五月初,并非蒲桃成熟的季节,丁宝桢好奇,便偷偷尝了一颗。
这一尝糟了。
片刻工夫,丁宝桢腹内发热,下体暴长,窘迫之下,他只好谎称自己得了急痧症,内侍拿药给他服下,根本没用,最后硬着头皮狼狈而逃。
回过神来,丁宝桢这才意识到他偷吃的根本不是蒲桃,而是咸丰所好的猛药。
谢谢邀请,关于题主所提到的“四春娘娘”,最直接的体现是在野史传闻中,那么关于四春究竟是否在正史上确有其人呢?我们不妨从传闻的详细内容和正史的相关记载来进行具体探析。
野史记载:咸丰消沉颓废,诸臣遍寻四美取悦圣意
野史中关于“四春”的记载,虽然很多但基本如出一辙。1850年(道光三十年),69岁的道光帝驾崩于慎德堂,按照“密建皇储”的方法,皇四子奕詝于太和殿登基继位,定于次年改元“咸丰”。
咸丰帝剧照
几年后,晚清朝廷面临的局势已然岌岌可危,内忧外患不断,形将倾颓。而面对这样危机的困窘之境,咸丰帝并未有励志中兴之意,而是自知大势已去,从心理和行动上都变得消沉颓废起来,继位初期的雄心壮志和进取锐意早已消散殆尽,从此一蹶不振,终日贪图享乐,“以醇酒与美人为乐”。大臣们为了取悦皇帝,也遍寻天下美女以此陪伴咸丰帝。
其中,最为出众者,有四位,而且咸丰帝还给她们取了雅号,分别是:海棠春、武陵春、杏花春和牡丹春,大臣们为了博得皇上的青睐,也就乐于称这四位女子为“四春娘娘”。
咸丰帝画像
正史遍寻迷踪,觅得蛛丝马迹
以上便是关于“四春娘娘”的野史记载,而正史当中,遍览《清史稿.文宗本纪》、《清史稿.后妃列传》、《文宗显皇帝实录》,都没有直接体现关于“四春”的记载,是否真的在历史上不存在四人呢?
其实不然,虽然在正式官史当中并未发现只言片语,但在咸丰朝的《内务府奏案》当中,却有这样的一条记录,时间在1859年(咸丰九年)四月十一,具体内容为“敬事房传旨:长春宫女子海棠春封为禧贵人,位在吉贵人之次”。
我们都知道,虽然《内务府奏案》的地位远远不如官方史料高,但恰恰是因为内务府的记载,更贴近皇帝宫内生活。根据这段记载,不难看出,海棠春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根据“宫女子”的身份,也能体现其之所以会被选入宫中,纯粹凭借的是容貌姿色。
敬事房匾额
而与这位禧贵人位次相近者,正好也还有三位。其中两位与禧贵人一样是“宫女子”出身,另一位虽然不是“宫女子”,但根据出身以及位分来看,也与三人相近。关于四人的身世背景,分别如下:
1、唯一不系“宫女子”之身的璷妃那拉氏。出生于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十二,其父为时任主事的那拉.全如,隶属于满洲正白旗。1855年(咸丰五年)二月初十被封为璷贵人,1861年(咸丰十一年)十月被刚继位的同治帝晋封为“皇考璷嫔”,1874年(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因同治“天花之喜”,被晋尊为“璷太妃”。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一去世,享年55岁,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八月初十葬入定妃园寝。
2、有明确记载“海棠春”的禧妃察哈拉氏。其父是时任内务府厨役的察哈拉.常顺。咸丰初年入宫为长春宫宫女子,别号海棠春。1859年(咸丰九年)四月十一被封为禧贵人。1861年(咸丰十一年)十月被同治晋封为“皇考禧嫔”,1874年(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因“同治天花之喜”,被晋尊为“禧太妃”。1877年(光绪三年)五月十六去世,九月初八葬入定陵妃园寝。
同治帝画像
3、同为长春宫出身的庆妃张氏。1840年(道光二十年)十月初一出生,隶属于汉军正白旗。咸丰初年同禧妃一样是长春宫女子,1859年(咸丰九年)九月初九晋为庆贵人,1861年(咸丰十一年)十月被同治晋封为“皇考庆嫔”,1874年(同治十三年)十一月,晋尊为“庆太妃”,1885年(光绪十一年)五月初三去世,享寿46岁,1889年(光绪十五年)九月二十四葬入定妃园寝。
4、钟粹宫女子出身的吉妃王氏。1840年(道光二十年)六月初十生人,父亲是小小园户王清远。咸丰初年为钟粹宫女子,而钟粹宫当时正是皇后钮祜禄氏(孝贞显皇后,即后来的慈安太后)的寝宫。1858年(咸丰八年)五月十五受诏旨封为吉贵人,三年后(1861年十月)被晋尊为“皇考吉嫔”,1874年(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受诏晋封为“吉太妃”,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十六去世,享寿66岁,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初六葬入定妃园寝。
《清皇室四谱》中关于璷、禧、庆、吉四妃的记载
经过如此一看,有一人确系“四春”之一,其余三人与海棠春皆出身相似且位分总是排在一起,故很有可能“四春”之名并非空穴来风。
小结:
经过上述野史记载的陈述以及正史记载的寻觅,不难看出,禧妃察哈拉氏确实有过“海棠春”的名号,而剩余三人是根据“海棠春”禧妃所扩展延伸得出的进一步推论而已,并未确定全部都在历史上存在,尚未形成定论。
至于为何会出现“四春”的传闻,首先便是禧妃“海棠春”确实存在,其次也是根据当时咸丰朝的风气和形势以及咸丰帝本人性格等诸多现实因素而决定,试想如果此事放在康乾盛世,想必即使出现如此传闻,可信度也几乎为零的。所以,从史学严谨的角度上看,“四春娘娘”中能确定的,只有“海棠春”而已。
我是“史海甄客百晓生”,一个资深的历史迷,如果认可我的回答,欢迎多多关注并支持,谢谢各位。
咸丰皇帝原名奕詝,道光皇帝的第四子,大哥被老爹踢死,另二个哥哥早夭,老五被道光老爹过继给三叔绵恺,其他皇弟年幼,因此皇位在他和六弟奕訢之间展开,奕詝自幼体弱多病,武功文采都与六弟相差甚远,后来在老师的指教下赢得父亲道光喜爱,成为王储。
1850年,69岁的道光帝驾崩于慎德堂,奕詝于太和殿登基继位,成为大清王朝的第九位皇帝,也是封建王朝最后一位有着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但令他心怀芥蒂的是他的传位诏书与封王(封奕?为恭亲王)诏书竟同置于一匣,这是破天荒的事。
咸丰帝在位十一年,登基之初雄心勃勃,重用曾国藩等贤臣,罢免了智英等庸官,崇尚节俭,发展军事。但此时的大清王国已是千疮百孔,朝廷上下贪污腐败,太平天国等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外有英法联军炮声隆隆,回天无术,当初的雄心壮志消失殆尽,朝中大事都交给肃顺等人处理,奏折也多由懿贵妃批阅,自己躲到圆明园,纵情声色,蜕变成了“以醇酒与美人为乐”的昏庸颓废之主。
既然皇帝想玩,自然得玩出个花样,让你天天吃满汉全席,你有吃吐了时候,天天让杨贵妃陪你,你也烦了时候,咸丰整日面对满人女子也早已心生厌倦,太监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但按照清廷祖制,“小脚女子入门者斩”,这小脚女子自然指的是汉家女,于是聪明的太监以“打更民妇”的名义招了一批汉族绝色少女进宫。
从此,咸丰帝在圆明园中的生活便有了别样的活色天香,最终在这些入园的汉女中,牡丹春、杏花春、海棠春和陀罗春最受皇上恩宠,是为“四春”,大臣们为了博得皇上的青睐,也就乐于称这四位女子为“四春娘娘”,怎么四位姑娘这雅号整得和“怡红院”头牌姑娘一样了呢?
晚晴文学家王闿在《圆明园词》中记载:“宫中例无汉女,纯皇时常采进,依买婢妾之例,不挑选也。文宗时有四人承宠者,分居牡丹春、海棠春、武陵春、杏花春亭馆,内府号曰四春。”
所以这四春的名字并非原名,而是咸丰帝据她们所居住的位置赐给的芳名。
牡丹春住在圆明园东面的牡丹台,杏花春居住在圆明园西面的杏花村馆,武林春央住在圆明园南边的武林春色池旁,唯一特别的是居住在圆明园北面绮吟堂的海棠春,没有海棠二字,或许咸丰帝可能觉得娘娘面若海棠,粉面含春,就叫她海棠春了。
据正史记载咸丰皇帝有皇后三位,一位是萨克达氏,咸丰身为皇子时候册封为嫡福晋,但在咸丰称帝之前就已病逝,后追为皇后,或许咸丰与其感情一般,未见一篇怀念文章。
文宗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太常寺少卿富泰女。—《清史稿列传一·后妃》
另二位,一位是慈安,死因成谜,有说被慈禧害死。另一位就是统治大清近五十年的慈禧太后。咸丰皇帝还有两位皇贵妃,分别是庄静皇贵妃和端恪皇贵妃佟佳氏,自然还有一些贵妃和普通妃子。
可遍览《清史稿.文宗本纪》、《清史稿.后妃列传》、《文宗显皇帝实录》等正史,均无“四春”的记载,那么历史是否有真实的四人呢?
据史料记载,咸丰后妃中确有吉妃王氏、庆妃张氏和一个未知名氏的鑫常在,这三人也其实是汉家女子。
清《内务府奏案》明确记载:“咸丰九年(1859年)四月十一日,敬事房传旨:长春宫女子海棠春,封为禧贵人,位在吉贵人之次。”
通过这道旨意,不难看出,海棠春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根据“宫女”身份说明,海棠春这位贵人是凭借容貌姿色册封的。但传说中的“四春娘娘”并非是特指上述四人,而是咸丰在圆明园中宠幸过的女子的统称。
可能有人会问,咸丰帝纵情声色,整天和这四位娘娘斗鸡走马,慈禧会同意吗?
慈禧何许人也?正因为咸丰不理朝埏,把天下大事都交给慈禧处理,才有了后来生杀予夺的慈禧太后,这正是她巴不得的吧!
还有人会说,咸丰自小身体就不好,体弱多病,那个小身板,天天颠鸾倒凤,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
来个小段:
某天,咸丰在圆明园召见某大臣,该大臣在等候时,发现桌上有一盘像新摘的蒲桃,但当时并非蒲桃成熟的季节,大臣好奇便偷偷吃了一个。
片刻工夫,大臣腹内发热,下体暴长,窘迫之下,他只好谎称自己得了急痧症,硬着头皮狼狈而逃。
这下知道咸丰的战装斗力强猛的原因了吧!
1861年,31岁的咸丰在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爽歪歪了。
“四春娘娘”是指咸丰皇帝藏于圆明园中的四位年轻貌美的汉家女,此说法出自民国时的野史中。“四春”指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陀罗春(武林春)。
“四春娘娘”是否真有其人?我们先不否认,先来看看野史中是如何记载的。记载咸丰皇帝“四春娘娘”的野史,较出名的有《满清外史》和《清稗类钞》。
这两部书都是成书于清末民初的野史,距咸丰时期也就五十来年时间。两部野史中记载的“四春”名称略有不同,前一部中的陀罗春在后一部中叫武林春。
《满清外史》中记载,咸丰极其喜欢前往圆明园居住,除了春节外,一年中的其余时间皆在园中度过。原因就是宫中祖制太多、制度森严,无法纵情声色。
咸丰整日面对旗人女子,早已心生厌烦,于是想找些汉家女进园。而这在宫中是绝对办不到是事情,入关之初,清室就定下“小脚女子入门者斩”的禁令。
这小脚女子自然指的是汉家女,书中记载有一奸佞大臣为咸丰出了一计。他让咸丰以天下多事为由进住圆明园,再召民间妇女入内,以备打更和巡逻寝室。
咸丰批准了这一建议,随后有数十名汉家女入园,每晚有三人值守在寝宫外,咸丰则召入临幸。最终在这些女子中漂亮的被选出加以位号,是为“四春”。
而《清稗类钞》中记载,圆明园受宠的有五人,一人是慈禧,另外四人称“四春”,四春皆为汉女,四春名号全是咸丰所赐,但四人具体姓名则未有记载。
我们从当时情况来分析一下,看看咸丰的“四春娘娘”是否存在。众所周知,咸丰在即位之初,还是满怀抱负,很想干出一番政绩,但这一雄心并未长久。
当时的大清已经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内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外有列强的不断侵袭。面对江河日下的大清国运,咸丰早已经梦想破灭,逐渐感到力不从心。
年轻的咸丰皇帝选择了逃避,开始追求纵情声色的生活。圆明园就成了他躲避外界纷乱的清净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咸丰召幸民间女子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据史料记载,咸丰的后妃共有18人,其中三人是汉家女,分别是吉妃王氏、庆妃张氏和一个未知名氏的鑫常在。由此可见,咸丰是不避讳宠幸汉家女子的。
但“四春娘娘”具体是指哪四位女子?史料中并无记载。但咸丰有一位妃子的号确实叫海棠春,她就是禧妃察哈喇氏。察哈喇氏原本身份是长春宫中宫女。
有一些观点认为“四春”中的海棠春就是禧妃察哈喇氏,而其她三位可能就是吉妃、庆妃和璷妃。但这个观点并没有任何史料来支持,基本上都是靠猜测。
在我看来,传说中的“四春娘娘”并非是特指某四人,而是对咸丰在圆明园中宠幸过的女子的统称,主要是来自文学加工,旨在反映咸丰纵情声色的生活。
换句话说,能被称为“四春娘娘”的女子很多,凡被咸丰宠幸过的都可以。“四春”虽然找不到具体的女子姓名,但在圆明园被咸丰宠幸的汉家女应不少。
这“四春娘娘”的称呼正是指的这些女子,这一说法与野史记载基本吻合。野史中只是记载了“四春”是四个年前漂亮的汉家女,她们也因此获得了位号。
结合咸丰的生活及当时的形势可以判断出,“四春娘娘”应是存在的,泛指圆明园中受到咸丰宠幸的汉家女子,而这些女子是否获得过位号,还有待考证。
至于“四春娘娘”是否就是史料中咸丰十八位后妃中的四个,目前不能确定。
清朝存世二百多年,历代皇帝都有自己喜欢的宠妃,坊间传说咸丰皇帝在位时十分宠爱叫四春娘娘的女子,他们的爱情纠葛也一度成为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历史上真的是有四春娘娘吗?她到底是一个人还是四个人?
咸丰帝是道光皇上的第4个儿子,天生命,熬死了前面三个哥哥,而五阿哥又被道光看不顺眼赐给皇太后的儿子当了孙子,所以五阿哥就没有了跟咸丰争皇位的资格。当道光皇帝老去之际,继承候选人就寥寥无几了。
虽然当时道光帝还有三个儿子,七阿哥、八阿哥、九阿哥但这三子在传位时候还没够10岁,所以竞争者就只剩下四阿哥跟六阿哥奕訢这两个皇子,而四阿哥运气好,有一位好教书先生辅佐,该先生洞察先机教会咸丰一些套路,之后他用所学套路感动了道光,最终赢得皇位归。
四阿哥登基后正式称为咸丰皇帝,可能感到自己皇位坐稳了,为此咸丰就开始沦陷入美色之中。历史上记载,咸丰先是娶了萨克达氏为妻,封赐为皇后,后来又娶了年轻貌美的慈禧,然而皇后是萨克达氏,所以慈禧一直只能做宠妃。
不过萨克达氏因为生病死的早,皇后位置就空了出来,不久后咸丰帝就改立慈禧当了皇后。虽然有了皇后服侍,但皇帝依然经常牵挂着另外一个皇贵妃,她就是被称为丽贵人的他他拉氏。坊间野闻中,慈禧成皇后之后,开始跟丽贵人争宠,最终丽贵人不敌慈禧诡计,终于陷害身亡。不过,他他拉氏在生前就给咸丰生了一个女儿,名为荣安固伦公主。
那么传说中的四春娘娘到底是谁呢?答案出乎意料
四春娘娘的说法,最早出现在《清史演义》一书,此书是清朝晚期的一部小说,作者叫蔡东藩,全名叫《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之清史演义》,当年蔡东藩曾上清朝的一个替补知县,煎熬的等待一段时间后,本来快轮到他上任了,不料就突然爆发了辛亥革命,这时全国革命风潮涌,随之腐朽的清廷就被推翻了。蔡东藩无奈,只好收拾行李回归故里,从此一边当郎中一边教当地的孩子读书,空闲时间就开始写小说。
蔡东藩于1916年开始写有关历代的小说演义,其上到秦朝、汉朝、唐朝等等一直写到清朝再到民国初期,后来他写的《清史演义》慢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里面的四春娘娘很受争议,小说中记录该人物的情节是在第63章回,称咸丰年间,那拉氏第一次蒙受主隆恩,于圆明园跟其他三位娘娘争宠,因此四春娘娘指得就当时在园内争宠的四位妃子。
野史中有过对四春娘娘的描述,据说历史上真有其人,当年大清已经逐渐呈现颓势,然而咸丰帝有心无力,自己就颓废地纵欲起来。他为了把更多美女招入后宫,就命人从各地找来大批漂亮女子眷养在圆明园里,自己则三天两头来园子游玩,如果冲动了就在圆明园的众多楼阁里挑一个美女侍奉。
为此,住在圆明园的一众美女们为了博上位,均倾尽所能地去引起皇帝注意,最终在争宠的美女浪潮中,有4位较为靓丽的女子成功被咸丰相中,并且咸丰还给她们各自取了一个花的名字,分别叫武陵春、海棠春、牡丹春、杏花春。后人为了简约称呼,就称她们为四春娘娘。根据文献记载,咸丰帝十分喜欢四春娘娘,最终又把她们封为璷妃、禧妃、庆妃以及吉妃。
咸丰皇帝奕詝是道光帝的第四子。
本来,他是没有机会成为皇帝的,因为他还有同父异母的三位哥哥。但因为老大不被道光喜欢,又不爱学习,还扬言要杀掉老师。结果,道光皇帝大为生气,一脚把他给踢死了。老二和老三又在很小的时候,染病去世。这样一来,奕詝便顺理成章继承了大统。
咸丰帝是幸运的,但他也是很悲催的。10岁时,疼爱她的母亲孝全成皇后就去世了。19岁时,父亲道光帝也驾崩了。他就这样接过了日渐没落的大清帝国。刚上位不久,就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仅仅10年过后,英法联军就攻入北京,纵火焚烧圆明园。一年后,年仅31岁的咸丰帝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
(咸丰帝剧照)
咸丰帝同时也是一个风流皇帝。他一生短暂,却有三大嗜好:听戏、嗜酒、好色。
咸丰帝喜欢戏曲,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喜欢听戏,无论在紫禁城,还是在圆明园,抑或在承德避暑山庄,到处都有他下令搭建的戏台。他经常沉醉在婉转悠扬的京腔京韵中怡然自乐,还时不时地登台献唱,或者亲自指点小太监们的各种京剧功夫。还真是有模有样,煞有介事。
除了喜爱戏曲,咸丰帝还特别嗜酒,几乎每日必饮。他酒量不大但又贪杯,经常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就拿宫女太监们撒气,轻则施以鞭挞,重则把他们打得命丧黄泉。
咸丰帝最大的爱好还是好色。他喜欢细细观赏历朝历代留下来的春宫图,尤其是对明代的彩色春宫画册爱不释手,时常在闲暇之时反复观摩。
咸丰帝一生有18位嫔妃。除了大家广为熟悉的慈安和慈禧等有名有姓的几个人外,还有几位出身低微、姓名不详的后妃。
据说,他特别钟情汉族女子,宫中的太监投其所好,在民间和宫中为他广为物色绝色汉女,然后进献给他。
(得皇帝宠爱的妃子)
在清野史中,对咸丰皇帝宠幸汉女有过记载。晚晴文学家王闿运的《圆明园词》中,就有如下记载:“宫中例无汉女,纯皇时常采进,依买婢妾之例,不挑选也。文宗时有四人承宠者,分居牡丹春、海棠春、武陵春、杏花春亭馆,内府号曰四春。”
这话的意思是说,咸丰皇帝曾将四位汉女纳入宫中,分别住在圆明园的四个亭子里,并用亭子之名,将她们叫做“四春”。
虽然无论是《清史稿》,还是《清列朝后妃传》等史籍中,都不见这“四春”的详细记载。不过,《内务府奏案》上却记载了这样一句话:“咸丰九年四月十一日,敬事房传旨:‘长春宫女子海棠春封为禧贵人,次序在吉贵人之次。’”
这充分说明,咸丰帝的“四春娘娘”并全杜撰,应该是确有其人。
那么,这四位后妃究竟是谁呢?会不会就是那几个语焉不详的妃子呢?
在咸丰皇帝的后妃中,有四位出生低微、位次相近的后妃,她们分别是禧贵人、吉贵人、璷贵人和庆贵人。大约这四位妃子,就是传说中的“四春娘娘”。
“海棠春”应该就是那个住在长春宫的女子,她本姓察哈喇氏,父亲名叫常顺,是满洲正黄旗瑞溥管理的内务府厨役。
咸丰帝死后,同治帝将禧贵人晋封为禧嫔,又在同治十三年再次将她晋封为禧妃。直到光绪三年,禧贵人才去世。
(网络配图)
“杏花春”应该就是那个汉军旗张氏的女儿。她和察哈喇氏差不多同时进宫,在察哈喇氏被封为禧贵人后不久,张氏也被封为庆贵人。咸丰皇帝去世时,庆贵人刚刚20出头,被同治帝封为庆嫔。同治十三年,皇太后下旨,晋封张氏为庆妃。光绪十一年五月,张氏去世。
”牡丹春”则应该是慈安皇后手底下的一名宫女,其父是一名小小的园户,名叫王清远。她进宫时间稍早。咸丰八年五月十五日,敬事房传旨:“皇后下女子一名,系正黄旗维瀚佐领下团户清远之女,上封为吉贵人,次序在玉贵人之次。”
咸丰帝死后,同治晋封吉贵人为吉嫔。同治十三年,她又被皇太后晋封为吉妃。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十六日薨。
“武陵春”的父亲是正白旗满洲主事全如。咸丰六年二月初十,她被封为璷贵人。咸丰去世后,刚继位的同治帝晋封璷贵人为璷嫔,后又晋封她为璷妃。光绪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一去世。
这四个嫔妃,正史上之所以只有她们的记载,没有“四春”的名号,大约是因为觉得不雅,为尊者讳,所以才会这样的吧。
(参考资料:《清史稿》《内务府奏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