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看过启功先生早期时的书法作品。笔法高古并且丰富多彩,可为何到了后期笔法就简单了?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6关键词:作品,书法

看过启功先生早期时的书法作品。笔法高古并且丰富多彩,可为何到了后期笔法就简单了?

点赞1、五常市 网友:我碍你

看过启功早期的作品笔法丰富,为何到了后期笔法简单了呢?看到这个问题首先认为想起到是古代的一则非常著名的书论。这是孙过庭《书谱》中的一句话: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即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他告诉我们学习结构过程会发生的一个变化过程。实际上这也是一个由生到熟,由熟到生到过程。虽然前后都有一个生,但境界与层次不同。

我们对书法的笔法学习同样也会出现类似的一个过程。

就是一个由生到熟,由稚拙到精妙,由无我到有我到过程。无论是书法与绘画都同样如此。比如齐白石画虾,也有一个衰年变法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削繁就简的过程。我们学习书法或一些为什么会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呢?

这与艺术创新有关,因为我们学习一门艺术有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到熟,由无我到有我到过程。

在初学阶段,我们的关注重点是法,技法的法,所就临摹学习书法来说,我们就是一直在了解认识丰富和熟练书法的基本技法。我们读帖度读的是技法,临摹临的是技法。几乎所有的学习与思考都是围绕这基础技法而展开,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是无法用时间来衡量。只有我们在实现独立创作甚至人书俱老,技法炉火纯青之际,法的意识才能逐渐退出思维的表层。就启功先生的书法来说同样如此。就是古代的书法家也是如此,比如柳公权的楷书,早期《金刚经》和《演连珠说》等作,由于不成熟其作突出的就是法度问题所在有些稚拙。包括颜真卿的作同样如此,因为技法没有进入化境。在如米芾早期的书法,《蜀素帖》和《苕溪诗卷》,在看其晚年的作品,真正是天马行空,如如无人之境。其运笔如泥牛如海,不见起止之迹。

在我们随着对书法的学习的深入和技法的认识的不断加深,逐渐由无我进入带有起到过程中,在早期阶段虽然仍然是以法为主,当这个过度过程,就会逐渐由以法为而演变为以表达性情为目的。严格意义来说一个技法成熟的书法作品,称其为书法,并不为过,但与书法艺术还有一点距离。就题主所附照片看,事实仍然是启功先生书法已经具备成熟定型以后的作品,说其笔法简单了也未必尽然。

我看看一下启功对联作品中的“平”字长横短起笔,和下面的章草字中横的起笔的轮廓线笔较一下,明显用的是同样的笔法和点画造型。

再看这件对联作品中的“东”字“田部”左竖的起笔轮廓和下面“师”字第一竖的起笔轮廓与角度,同样可见取法或师承关系。说其成熟时期的作品笔法越来越简洁洗练,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书法到了技法炉火纯青之杰,心和手到表达已经随心所欲而不越规矩,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的舍去那些与主题没有主要关系的东西,我们在技法不熟 ,没有形成肌肉记忆或轨道不准确之际,为了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能会出现反复调整方法的问题,在技法娴熟之际,就可以完全实现一步到位,其技法自然简洁洗练。就像学习摄影对焦那样,不熟练,可能需要反复数次,而对于摄影家来说,可能根据盲设即可准确对焦。熟则简,不熟则繁就是其根本原因。

点赞2、如皋市 网友:轩辕雪

我不想罗列太多的书法理论来解释这个现象,但是我承认题主的这个看法。从表面效果来看,启功先生早期的作品的确显得笔法和结字的内容都更为丰富;后期的作品似乎用笔更为直接明了,有些单调了。

练过书法的朋友应该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最开始临帖时,总喜欢盯着一些细节的东西,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反复揣摩,平时写字也总想把那些东西刻意地表现出来。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临习后,你会发现太过追求那些细节的东西,无异于舍本逐末,越是显出书法的幼稚。

启功先生早年致力于国画学习,中途领悟到书法对于国画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于是下大力气研习书法,并终有所成。客观地说,对于书法,启功先生应该谈不上天赋异禀,但极为用功。就书法成就来说,启功先生能否称为大师也的确值得商榷。但是,在乱象丛生的当代书坛,谁也不能否认,启功先生是一股难得的清流,是当之无愧的德艺双馨的书坛泰斗。

正因为如此,我们就能从启功先生早期和后期书法的对比中,轻易地看出他踏踏实实立足于传统的学书轨迹。而且,在启功先生整个书法生涯中,始终贯彻着这种沉稳的风格,从不倚老卖老卖弄什么新奇的书艺。纵观启功先生的所有书法作品,我们甚至很难看到他写草书。他的书法作品总是像他的性格一样,始终保持着谦逊,不买弄,力图把最美好的东西展现给世人。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高度似乎是有欠缺的。但是从引领书坛走向来看,启功先生是无可争议的领军人物。启功先生离世后的书坛显得日益浮躁,这是不争的事实。

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的确面对着诸多争议,正像题主说的那样,很多人都说启功先生晚期的作品显得缺少变化,艺术性不强。但是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启功书法最难能可贵之处。舍弃了那些没用的花哨的东西,用最简单直接的手法表现出高深的书法造诣。所谓人书俱老,应该是最好的解释。

点赞3、阳江市 网友:百里冰

可能任何书家都经历这样一个成长与兑变的过程,启功也不例外。一是早期时,古人的东西多些,自己的东西少些。后期时,古人的东西少些,自己的东西多些。二是早期时,年轻气盛,表现欲强,更在乎别人的指点看法,外在的花拳绣腿多些,内含的功夫少些。年老时,觉得外在表现多是花哨轻浮,更加自信,不在乎别人指手画脚,删繁就简,笔底自有内功、真功,不为浮云遮望眼。

点赞4、锡林郭勒盟 网友:聚橙为海

这个问题看起来是启功先生的书法评价问题,实际上是自己书法水平的坦露,书法的欣赏是有人而异的,不同的欣赏者,从书法作品的欣赏中获得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就是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题主的问题可以断定题主是书法修养不深的初道者,因为你能看到启功早期书法的取法和笔意,也就是启功书法的临创阶段,在这个阶段启功书法是游刃于柳公权,董其昌,赵孟頫等古代书法大家间,是启功先生书法风格特点形成与定型的阶段,是从书法的无“我”,向有“我”的阶段升华。也是由“熟”到“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取法是多样的,是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以成就自我。


启功先生的书法正是从传统书法的宝库中汲取营养,创新出的自己的书风,其清新脱俗,淡雅悦目,后期的书法作品日臻成熟,在笔法,书意上完成了继承出新的涅槃,看似平淡如水,实则深不可测,要从启功先生的晚期书法中,看到启功先生的功力,学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必须提高自己的书法学养,了解书法学习的全过程,即平——险——平;生——熟——生。从而提高自己的书法欣赏水平。

点赞5、喀什地区 网友:秋水伊人

启功先生的后期书法作品,形成了启功的书法作品的稳定风格,形成了稳定的启功体。
登两幅行书作品,中性圆珠书,内容是王安石和周文矩诗各一首。



点赞6、南通市 网友:鎖上的光

“书贵硬瘦方通神”!启功先生后期笔法越来越简单,现在有的人形容此笔法犹如柴棍,欣赏不来,而否定启功书法的艺术价值,殊不知此笔法乃是书法笔法里的极高境界。这跟做设计是一个道理,加法易做,减法难做。笔法越简单,结字的准确度要求越高,笔法的质感也要求越高,不允许有丝毫的生疏或迟疑,否则败笔就暴露无遗。

附本人第一次临写的启功作品,欢迎喜爱启体的朋友关注交流。

点赞7、唐山市 网友:落暮伊人

年轻精力旺盛,一切都丰富多彩。随着年龄的增长,平淡是生命最后的绝唱。

大道至简!小美大雅!灿烂至极归于平淡!

点赞8、温州市 网友:春色未软

当你自己学书法后就明白,兰亭序是三十多岁左右的王羲之,天下第一行……其一生最高成就书坛上的顶峰作品……启功早期楷书,与沈伊默书法家楷书等名家,皆为一代宗师……

点赞9、乌鲁木齐市 网友:英离烟

这种变化是很多书法家和画家都有的艺术经历,正如苏东坡《与侄书》中所说的:“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启功书法的发展变化与他学书过程相一致,中年以前,作品结字较严谨方正,中规中矩,笔触有力,笔道稍肥硕,上下或左右结构的字中间多间断,重新起笔,整体风格深融厚重,模拟痕迹尚存,自家风格不够明显,如以下两幅。


书清人吴雯(莲洋)诗,1948年36岁时书。


跋赛尚阿真迹(赛尚阿是启功外高祖)


1944年32岁时书

到了七十年代中期,独特“启功体”面貌逐渐形成,到九十年代,越发炉火纯青,作品结构更加灵活,字形较瘦长,笔道更清癯,上下、左右结构的字中间多连笔,一气贯下,但这二十年中,前半期在不失洒脱超逸基础上犹能一丝不苟,笔笔到位,越到后来,风格自然清越,潇酒自如,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一切都在掌握中。

欣赏启功书法,感觉有三个特点。

一:清雅自然。启功书法,绝没有当代一些书家的暴戾气、市侩气、江湖气、造作风、粗率风、怪诞风,看启功的字,有一种清气朴面之感。


如这幅八十年代写的题石涛画,用笔干净,结体美观,无矫揉造作之态,章法流动,无凌乱芜杂之感,处处体现清雅自然、明净爽利风格。


二:刚柔结合。启功书法中,有深厚如苏轼奔放如怀素的一面,也有柔美如赵孟頫轻松如董其昌的一面,重视结体娟秀一面,也重视用笔遒劲一面,外有柔美秀润之态,内有骨力洞达之气。


这幅作品字形漂亮妩媚,但每个字右上方微微坚挺向上,平添一股健朗之气,堪称刚柔结合典范。

三:书卷气息。启功本是功底深厚的学者、诗人,有高尚修养的仁者达人,他的书法是文人学者书法,有学人的才情,传统的厚度,书卷的韵味,庙堂的气象,君子的风度。









点赞10、茂名市 网友:卓一凡

艺术一般都这样,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是这样说的: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点赞11、防城港市 网友:寒离殇

“字随其人”是说每个人写的字不仅与其外在的特征有关联,而且“字随其人”另一层的含义也指出了一个人的字与年轻时的状态到年老时的状态也是有着密切之关联的。

每个人的书写状态一定受到不同年龄的心理生理状态的影响。??

【郭店楚简】原创集联作品

深思则有明辩智,尚德方能长成才。

这是一条规律,适用于所有的人。不管是启功还是历史上其他的名家,在追求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无不是“从繁到简”“由博至约”,年轻时都是想把事情做到极致,尽善尽美,经过大量的实践与探索,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书写技法,从而舍弃一些繁复的和臃肿的环节,去除掉大量的低效笨拙的方法,经过去粗取精的洗礼使自己的书写技巧得以升华与提炼,把精致的高效的技法融入书法创作,这种由繁入简的过程是个自然升华的过程,所有成功的书法家都会自觉或者是不自觉的遵循着这样的发展轨迹,这是规律性的东西,每个书写者回顾自己的历程是会感觉得到的。

书法的升华轨迹是去粗取精由繁到简的过程。

【郭店楚简】原创集联作品

一池娇柔同降雨,四时淑色和悦心。

历史上留下最完整的字体变化规律的典型是颜真卿的楷书作品,看其四十四岁写的【多宝塔碑】到七十二岁写的【颜家庙碑】,一条十分清晰的印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可以看到【多宝塔碑】的精雕细琢锋芒毕露与面面俱到,我们也可以看到【颜家庙碑】的化繁为简顺其自然的真气内存,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过渡,觉非作者逆势而上的刻意表现,书法的高级境界就是顺其自然,我们的所有书法行为都要遵循这一原则。

不要刻意的去追求和放大书法的创新行为,遵从自然的力量就是最好的创新。就是最大的动力源泉。??

【郭店楚简】原创集联作品

仁义礼智信为圣,德善温容恭至尊。

建议众多的书法爱好者,在学习书法的初期阶段还是要对“繁”字保持紧密关系的,初期的学习要尽量的细致一些精致一些,没有最初阶段的“繁”是无法实现后期的“简”字的。“大道至简”是要走过无数的大道才能达到简约的境界,一切按着规矩来吧,你的书法之路会越来越精彩的。祝成功。

【郭店楚简】原创集联作品

敬家敬亲敬兄弟,能仁能爱能知足。

图中作品均选自笔者【中国书法临摹创作全集】(先秦卷)

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关注。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