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什么是书法的“屋漏痕”和“折钗股”?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6关键词:书法

什么是书法的“屋漏痕”和“折钗股”?

点赞1、三沙市 网友:夏天的风

无论是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都是一回事。将屋漏痕线条折成钗,它的边缘一样涩涩的。这是千年的书法术语,看他们是真理解还是假理解,你看他们的线条,如果是线条光滑,字必俗。

其实(屋漏痕),你不懂(??),你永远写不出这感觉,永远写不出线条边缘那种涩涩的锯齿,你的线条永远是俗而生硬,光滑而无内涵,不深情耐看。

真正懂的人不多,不是说功力到了就形成锥画沙的结果,这是不可能的。大家可看看,有几个写出线条涩涩的?无论大加或小加,线条都是光滑的。

由于思想混乱,有些人把好的线条说成功力不够,软弱无力,自己应偷着乐,欣赏是一项工程。

而把生硬,光滑,火气冲天的线条说成功力深厚,为透纸背。但你的字还是大路货,不深情,俗而烦厌。

如果是你的(?)不对,无论你写一百年,线条永远是假漏痕,假折钗。[大笑]

不信大家可反思反思。

个人之见,欢迎喷,但必须喷得要有价值,否则……


点赞2、莱州市 网友:寒煙似雪

【起笔如印印泥】,【行笔如锥画沙】,

【收笔如屋漏痕】,【用力如折钗股】。


前面我回答了自己领悟的“印印泥”和“锥画沙”。这次一并把“屋漏痕”和“折钗股”一并答完。原本古人提出来的术语,似乎已有其特定的语境,而且解释权归其本人,后来人又何必千琢磨、万推敲,再去追溯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恰从另外一点上说明了,古人秘传笔法时,可能故意采用隐微术,说得就含混晦涩——没说清!那你说,我们今人又怎么可能听懂?听不懂,就开始了无尽的追溯和自悟……


甚至术语出处的本人,说得就不清楚。所以我们必须另辟蹊径,从头解释。像怀素说的,什么夏云奇峰,飞鸟惊蛇,坼壁之路,它们的行迹,都是一一的那么自然,那意思是笔法也都顺其自然。对于一般人来讲,那岂不成了信笔就写,随意胡写,跟着感觉走?很容易让一般人摸不着头脑,无章可循。所以书上记载的再是名人的,如果不被平常人所理解,也是废话。颜真卿本人还提出雨点漏屋之痕迹,多么自然随意,左淌右淌,只要随意练就行,小百姓听了不晕才怪?


这次,一个偶然的机会,坐上飞机走了一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飞机上,手机一关,灵感来了,‘屋漏痕’莫不是要和‘印印泥’、‘锥画沙’一起,放在起笔、行笔、收笔三个特定的用笔环境中,通盘考虑呢?于是,就有了开场白四句话的构思。后来越想觉得越有趣,还真是这么回事,特别是【收笔如屋漏痕】。这个比喻的本、喻体全部展开就是:毛笔笔画收笔时的形状和用笔节奏就如同屋漏痕的形状和水滴流动的节奏。


古代草房的屋漏,一般都是发生在其薄弱环节,即屋顶和山墙接缝的地带,雨水会顺着缝流到屋内山墙上,留下自上而下的、长长的一道雨水行走的印痕,这个印痕,既有外在的形状,又有流动的节奏。这个印痕的外在形状是,这道水印不是无限长的,而是流着流着,底下收住了,为什么?因为在雨不很大的情况下,随着雨水对屋顶与墙泥的湿润,墙泥会把漏缝给糊住,所以它漏着漏着就不漏了,在水印的底部收住了,而且很圆润饱满,这才是真正的【垂露】!这个外在的形状恰是笔画收笔时的外在形状。再说它流动的节奏,这个水印的底部圆润,它不是一次形成的,在雨水不够的情况下,它在泥墙里流着流着就干涸了,然后可能第二回又来了一股,把先前干涸的地方给【补润】了。这个流动的节奏恰是收笔时用笔的节奏。

最后说一说【折钗股】,在说之前,我们要先弄明白一个问题,先不管‘钗股’到底是何形状,单说古人为什么要折钗股?难道是故意要把它折断、折着玩吗?如果是那样,古人那真是吃饱了撑的,钱多了烧的。还有的把颜真卿字中“横折钩”叫做“折钗股”,说颜真卿的横折钩写的真有劲,这一笔都神了,有弹性,折得好,‘折笔画’像‘折钗股’那样有劲,这个我理解不了,总之,这个比喻对我们的笔法指导帮不上忙。真正的道理,应该是先把‘钗股’即‘钗的腿’分开,这是一种横向的劲,把腿折开以后,再把‘钗股’刺进发攥,这是一种竖向的劲。这个【横竖劲】和【锥画沙】的用力是一样的、是一个道理。因此,【用力如折钗股】是进一步阐述【行笔如锥画沙】之毫毛是怎么用力的?

在西域丝绸之路途中,我还拍了一张疑似古代钗股的照片,供大家参照。

点赞3、鄂州市 网友:舍我其谁

书法的"屋漏痕"指墙壁上残留的流水痕迹。这个词语常用来比喻书法中的用笔效果,出自于颜真卿与怀素讨论书法时的对话中。


怀素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入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颜真卿谓:"何如屋漏痕?"怀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




(屋漏痕)

屋漏痕的水滴在墙上往下流时,和空中坠物直线下掉不一样的,它是像小溪穿过乱石一样,有阻力的流动,时左时右,时快时慢,即沉着凝重又流畅自如,有一定节奏感,起止无痕。




在颜真卿的行书《争座位帖》中,用的是屋漏痕似的笔法。有抑扬顿挫之意、有张力、坚韧、圆劲含蓄。



(颜真卿行书争座位帖)

形似屋漏痕的笔法在《石门铭》、《石门颂》、《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和何绍基的隶书中也出现过。要写出苍茫浑厚、老辣质朴、起止无痕的线质,须有篆隶基础,为了增加书写的效果,起笔处微露锋芒,不仅有写的意味,更显灵动。充分发挥笔毫的弹力、摩擦力。略有起伏震颤的用笔书写感。就能写出石碑风化后的一些线质效果。




(石门铭)



(石门颂)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何绍基临石门颂)


(临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临石门颂)



(临何绍基隶书)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点赞4、孝感市 网友:舞蹈的麦

“屋漏痕”我昨天刚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它强调的是收笔处要沉得住气,留得住笔。这里不再多说,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查阅。

至于“钗股”,是古代妇女头上装饰用的发钗,一般多为金银制品。

发钗拗折后,就形成一个富有弹性的弧度,就好像将一根钢筋弯过来一样,浑圆力匀。所谓“百炼钢化作绕指柔”,就是这种刚柔相济的力。

书法中的转法讲究运腕,以腕力暗换笔心,贵在圆润力匀,形成富有弹性的曲线美,前人用“折钗股”来形容这种笔法。

以“折钗股”笔法写出的草书,遒劲圆转,浑厚而不佻靡。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点赞5、保山市 网友:悔恨当初

关于“屋漏痕“本人在上一个答问中与“锥画沙”一起阐述过,有兴趣的朋友可查阅。这里就单说“折钗股”。

“折钗股”的笔法,一般认为是指转折处的弯曲盘绕要圆润饱满,将转折节点隐藏起来的点画。钗,原系古代妇女头上的金银饰物,质坚而韧,因为经常使用,钗的股脚会弯曲,从直线变成弧线。所以古人用“折钗股”来形容转折处弯曲有力而没有棱角的线条,这里的“折”就是弯曲圆转。南宋姜虁称:“折钗股者,欲其屈折,圆而有力。”(《续书谱》)明代李日华说:“折钗股,钗股弯曲,无圭角而有劲气,此于转笔处得之。”(《竹懒书论》)

清代朱和羮《临池心解》曾赞扬“折钗股”说:“然便捷须精熟,转折须暗过,方知折钗股之妙”。

上述几家的解释为历代书家认同,运用此法的典范作品如本文后张旭、怀素的作品截图(附图1、2)。

而当代红学家、书法家周汝昌却对“折钗股”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他在《永字八法》里面说:“钗有两根股,折断了,钗股的折痕处,不论是平齐或斜断,都是方棱立角,显得锋利,绝不会有圆浑的断痕出现。用这来比方笔画的行笔遒劲,住笔峻洁。”

我认为艺术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有存在的必要和参考的价值。为此,我从本人作品中截图(图3),以演示周汝昌解释的“折钗股”笔法,大家看看效果如何?

需要指明的是:本文介绍的两种“折钗股”解释,虽大相迳庭,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笔画的起止、行笔要干脆利索,遒劲,转折处无论方圆皆要有力度。




点赞6、三沙市 网友:离人未归

钗为金属且实心,折处弯弧,不似稻草,因中空则折处瘪说的不用虚力;屋漏,垂墙过坠墨,因地球引力和水滴自重,说的是不用僵持死力。可用照片上写字方法试一下。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