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的画像怎么大部分都是穿红色的袍服?为什么不是黄色的?
宋朝皇帝的画像怎么大部分都是穿红色的袍服?为什么不是黄色的?
大家好,我是【深夜聊斋】,我的答案是:
清乾隆十三年,即公元1748年,乾隆皇帝下旨整理内务府内藏的前朝帝王御容,并将其重新装裱放在紫禁城南薰殿内,这其中就有16位两宋帝王的画像,其中大部分身穿红袍,两个人穿白袍,没有一个人穿黄袍。其中的原因,与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以及宋朝的德运有关。
(宋高宗)
一、五行理论与中国王朝
五行理论开始于先秦时期,古人认为,五行由“土、木、火、金、水”组成,它们与五帝、五色、五方、五音、五味、五脏有着对应关系。
比如说,土对应黄色,主中央;木对应青色,主东方;金对应白色,主西方;火对应红色,主南方;水对应黑色,主北方。
在战国时期,齐国人邹衍发展了阴阳学派,并第一次提出了王朝更迭的“五行生克循环”学说。他将五行推演为代表王朝国运的五德,认为五行预示着王朝的兴衰与更替,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邹衍认为,夏朝属于“木德”,而“金克木”,所以殷商是“金德”。而“火克金”,周朝即是火德。
按照邹衍的理论,再往下推演,秦朝代替了周朝,是“水克火”,而水对应的是黑色,因此秦朝尚黑色,皇帝的袍服也就是黑色。
(秦始皇)
但到了汉朝,本应该是土德,因为“土克水”嘛,但朝野之中却对于汉朝的德运却是争论不休。刘邦当机立断,宣布汉朝承袭秦朝的天下,为水德,尚黑色。但到了汉武帝时期,却又改为了土德,尚黄色。
王莽篡汉时,刘向、刘歆父子,推翻了就有的五德相克理论,提出了新的理论,认为新王朝乃是由旧王朝所生,而“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他们认为汉朝属于火德,而“火生土”,那么王莽的新朝就是土德,尚黄色。
以上就是古代王朝相生相克的五行理论,它简单的将王朝的更替用五行之间的关系来解释。但其实这套理论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王朝分裂成为若干割据政权,并最终走向统一以后,新的王朝该如何定自己的德运呢?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从隋唐、五代十国到北宋,这混乱的几十年中,五行理论是如何运用的。
(唐太宗黄袍)
二、五行理论在隋唐五代的运行
在隋朝统一以前,中国经历了几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这个时期,五行理论执行起来确实比较困难,因为中原地区王朝更迭、多国并存已成常态化。
而隋朝的建立,是因为北周皇帝的禅让,北周属于木德,因此按照“木生火”,隋朝属于火德,所以其衣冠也尚红色。
李唐取代隋朝以后,按照“火生土”的理论,始尚黄色,因此其衣冠也是黄色。然而唐亡后,就有意思了,五代十国乱七八糟,绝大多数政权都选择了五行之一,作为本朝的德运,以宣誓自己的正统性。
(唐太宗)
其中,后堂皇帝李存勖,以唐朝皇室自居,宣布继承了李唐衣钵,所以后唐也是土德。其后,后晋、后汉、后周,也全部遵循了这个世系,“土生金”,后晋为金德;“金生水”,后汉为“水德”;“水生木”,后周为“木德”。
三、宋朝的德运以及服色
因为北宋是继承了后周的禅让而建国,因此,按照五行相生理论,“木生火”,北宋即为火德,尚赤色。此时,北宋尚未完成国家统一,就已经确立了自己的火德德运,意在证明自己是中原正统,将来统一天下也是实至名归。
(宋真宗)
当然,北宋的德运,在当时也有不同意见,一些人认为,五代时期的各国,根本不具有正统性,宋朝应该是承袭唐朝的德运,“土生金”,北宋应为金德。而金德尚白色,所以在宋太祖、宋太宗的画像中,他们身着白袍。
(宋太祖)
但后来火德还是被北宋皇帝一直沿习下来,南宋建立时,宋高宗第一个年号就是“建炎”,“炎”就是火的意思,也意味继承了北宋的火德。所以,在画像中,南宋皇帝的皆穿红袍。
本文由作者【深夜聊斋】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如您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留言、转发,【关注】!
根据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从周王朝开始到明代,皇帝的冕服都是黑色的。不过,每个朝代皇帝的日常专用衣服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根据《尚书》五行论认为:秦朝是水德,水德尚黑;汉、宋、明是火德,火德尚赤;唐是土德,土德尚黄。由此得知,秦朝帝王的衣服大多应该是黑色的。那汉、宋、明朝则是使用暗红色而非现在编织中国结的那种红色。唐代的土德的黄则是带点红又有点发暗的朱黄。所以唐代的皇帝,依旧是以黑底十二纹章的冕服为上朝和祭祀的正式服装,但是平时就穿朱黄色的常服。由此可以看出,皇帝身穿的袍子并非一定是黄色。
皇帝身穿的袍子不仅不一定是黄色,而且在一些朝代,黄色在帝王的衣料之中还被列入了禁忌的范围之内。比如,唐朝的帝王只用朱黄色,不用明黄色。这是因为“明”字的发音与“冥”相通,明黄色的衣冠通常是作为明器(冥器),也就是皇帝的寿衣。还有宋朝和明朝都是火德,尤其明朝皇帝姓朱,都以红色为贵,皇帝的常服也多为红色,日常也有黄色,但他们也不会用那种会发亮的明黄。例如现存的明代皇帝画像中的明黄色常服,都是死后遗像;还有那种纯金打造的黄澄澄的金冠,是用来做皇帝陪葬品的,因此也只有在皇帝的墓穴里才能找到。虽说明黄色是皇室的禁色,但是清朝皇帝却反其道而行之,以明黄色为贵,经常穿着明黄色衣冠到处跑,看来清朝的满人学习汉文化是还没学到家,以致才出现这样的笑话吧!
不过,如今的电视剧和电影中的皇帝服装大都是黄色的,还有传统戏曲艺术里也是使用黄色,这是受清朝的服饰文化的影响导致的文化断层。活着的皇帝穿着明黄色的冥服出现在屏幕上,真不知道那些编剧们是忠于历史,还是违背了历史呢!
在我们一般人的认知里,皇帝穿的龙袍那就是黄色的。黄色艳丽庄重,黄与皇同音,代表着皇权。在很多影视剧里,不管是哪个朝代,皇帝的龙袍一律黄色。这有点误导大家,他们只追求收视率,而压根不考虑历史知识点。
说宋朝皇帝的画像有很多是穿红色袍服的,这让很多人感到诧异。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不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发动的吗?他黄袍加身做了皇帝。难道是历史记载有误?亦或是后来给皇帝画像的人脑子瓦特了,上色的时候出了差错?
其实都不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板上钉钉的事,不会有误。给皇帝画像敢上错色吗?有几个脑袋让人家砍?所以只能证明这红色的龙袍是真实存在的。
任何事物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龙袍的颜色也是一样,不是从一开始就定为黄色的,它有一个发展衍变的过程。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详细说一下龙袍颜色为什么除黄之外还有别的颜色。
从秦朝开始说吧,秦统一天下后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秦始皇的龙袍是黑色的,是不是又有小伙伴要起哄了?稍安勿躁,确实是黑色的。这是为什么呢?
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古人为了给很多事情找一个合理的解释。便盛行阴阳五行之说,以邹衍为代表,他在诸子百家中独创了阴阳家。
邹衍认为朝代的更替,是相生相克的。正如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是相生相克的,与之对应的颜色就是白青黑红黄。在此观点下就出现了虞土、夏木、殷金、周火的理论,而取代周朝的秦朝,自然而然也就是属水德了,尚黑,以水克火。因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秦朝的龙袍是黑色的,而秦人也都尚黑。
刘邦建汉以后,沿袭了秦朝的旧制,依然尚黑。那么问题来了,五行之说到刘邦这就没用了吗?于是在汉文帝的时候,就为龙袍的颜色发生过一次争论。有人认为汉推翻了秦朝,应属土,土克水嘛,也有人认为刘邦是赤帝,应尚红,争论不下,所以龙袍的颜色就出现了黄和红。
黄袍的兴起始于隋。隋朝虽然短暂,但它却是大一统的王朝。隋文帝以象征天下的土为德,土居中央,掌管大地,寓意为天下一统。土尚黄,所以至隋朝开始,龙袍以黄色为主打色。
唐高祖李渊把黄色彻底定为皇族专用。所以老百姓如果再穿黄色的衣服,那就是要掉脑袋的。
而宋朝又称炎宋。五行中属火德,尚红色。宋朝统治者对红色极为推崇。但赵匡胤黄袍加身是怎么回事?一个朝代出现几种颜色的龙袍也是允许的,就像汉朝一样。
除了赵匡胤之外,从赵光义开始,红色龙袍成了主流。宋朝皇帝在上朝的时候,或是在后殿批阅奏折的时候,都会穿红色龙袍。这是皇帝日常且重要的活动场所。所以给皇帝画像就以此为标准,便出现了红色龙袍的画像。
明清时期的龙袍就多以黄色为主了。影视剧多以拍明清为主,所以也给我们造成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以为龙袍都是黄色的了。
其实除了五行说对龙袍颜色的影响之外。我认为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染色技术的限制。汉以前的颜料都是从植物中提取,多以青黑为主。而红黄色是从矿物质中提炼的颜料。所以汉以前他们想整个黄色的龙袍都不容易。
很多人在看历史剧的时候,都会看到屏幕上的皇帝身穿着金灿灿的黄袍,和大臣们商讨着国事;正是如此,所以人们在提到皇帝的时候都会觉得,历史上皇帝的龙袍都是黄色的。其实这样情况的出现,都是因为一些编剧导演对于历史细节的不负责,正是这样的不考究,所以才会造成人们对于龙袍的错误认识,虽然这样错误认识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是一种较大的影响。
龙袍
龙袍是自古以来皇帝上朝时穿着的衣服,因为制作的复杂,以及成本的昂贵,从而彰显了皇帝独有且尊贵的身份。在这样的袍子上绣着各种各样龙的图案和形象,根据有关的历史记载,一般皇帝的龙袍上共绣有九条龙,这个“九”字便象征着所谓的“九五之尊”,代表着皇帝的地位和权力,而且在《易·乾》中就有记载:“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当中的意思便是歌颂“龙”已经飞天了,皇帝将其拿来加身,为的就是向世界证明自己是已经飞上了天的龙。为了进一步彰显自己的权力和威严,在皇宫中多是广泛使用“九”和“五”两个数字。 这九条龙分别存在于皇帝龙袍的胸前和背后、皇帝龙袍的两肩、前后膝盖两处,以及衣襟里的一条。
而且龙袍上龙的数量,历朝历代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在明朝时期的万历皇帝,在他的龙袍上便发现了有十二条龙,其中有十条龙通常分布在龙袍的各个地方,例如在袖口、龙袍下摆以及袖子上,而另外两条便存在于人们龙袍的胸前和背后,这两只龙被称为“正龙”或者是“团龙”。
除了明代的万历皇帝外,明朝嘉靖皇帝龙袍上的龙也是出奇的多。据说在嘉靖的龙袍上龙的分布分别在前身、后身、领子、袖口以及衣襟上,共有一百多条。
除了龙袍上龙的数量不一样外,有时历朝历代龙袍的颜色都是不一样的。在秦始皇时期,他秦朝君主的龙袍大都是黑色,在后来的汉帝时期,也大都是以黑色为主,红色为辅。后来的时候渐渐有了黄色龙袍。到了宋代后便出现了红色的龙袍,明朝最初的皇帝有采用黄色龙袍,在后来便是红色龙袍。
宋朝皇帝的画像怎么大部分都是穿红色的袍服?
其实在历史上,黄色并不是一个帝王的专属颜色,因为在古代的时候我国的民众包括皇帝,大都信奉本土的道教,所以自然而然的便会相信和运用“五行”,所谓的“五行”便是“金、木、水、火、土”。这就好比每个朝代的名称一样,有些朝代的名称是汉,而有的是唐、宋、和明等。不同的朝代名称代表了不同朝代的个性和性格,随之而匹配的便是不同朝代的特有特色。
其实在最初的时候,宋朝的龙袍是黄色的,历史上著名的“黄袍加身”便是有力的证据,但是在后来随着朝代的建立,以及体制的完善,宋帝们便有了属于自己颜色的龙袍。根据五行来说,宋朝所属的五行是“火”,相对应的颜色便是红色,所以宋帝的龙袍多为红色。
在明朝也是如此,朱元璋称帝后,他最开始穿的也是黄色的龙袍,可是在后来便慢慢的变成了红色。有人猜测这是因为朱元璋想接续大宋的江山,从而向天下告知其政权的正统和合法性。
为什么不是黄色
宋和明的开国皇帝在最初的时候都是身穿黄袍,后来才慢慢是红袍;以此来说,我认为黄袍是第一任皇帝为加冕而穿,是一种在不成文仪式和规定下的正装。所以宋代和明朝很有可能不是不穿黄袍,而是穿的很少,少的几乎让大家以为他们是不穿黄袍的。
古代帝王被认为是真龙天子,他们是命中注定要掌管一个国家的命运,所以帝王的权势滔天,所有臣民都要服从他的命令。为了体现皇权的威严,帝王每天都会穿着龙袍,但是有一点很奇怪,在宋朝皇帝的画像中,基本上看不到人们印象中的黄色龙袍,而是红色的袍服,那么为什么宋朝的皇帝不穿黄色的龙袍呢?
其实认为龙袍就一定是黄色的这种观念是受到影视剧的影响,现在影视剧中的帝王都是穿着黄色龙袍,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这种龙袍才是皇帝的标志,简直就如同皇帝的制服一样。但是真实的历史可能和人们所想象的不同,因为不同朝代都有不同的规矩,所以关于宋朝皇帝为什么穿红色的袍服,还要回归到这段历史去看。在很多宋朝皇帝的画像中,他们所穿的服装基本上和官服差不多,但是实际上宋朝皇帝所穿的并不是简单的红色官服,而是履袍,在当时履袍的制作其实大有讲究,履袍也分很多种,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威严的体现,在宋朝时期,一般在正规场所中皇帝都会穿着履袍出席。
龙袍其实是从周朝开始使用的,但是龙袍不是只有黄色这一种,龙袍的颜色分类非常多,例如在秦朝时期皇帝所穿的是冕服,这在当时就被认为是龙袍,而秦朝时期的冕服都是黑色的,而且上面没有任何的装饰。秦朝皇帝之所以会穿这种冕服,主要是因为秦朝属水,所以认为黑色是极佳的选择,也可以让国运昌盛。而唐朝时期五行属土,所以唐朝的皇帝都会穿黄色的龙袍,黄色的龙袍符合五行,对于王朝也多有益处。但是宋朝就不一样了,宋朝五行属火,所以不会选用黄色的龙袍,而是穿着红色的袍服,宋朝以红色为尊贵,所以当时的皇帝都要穿红色的袍服才符合国运。
当然现在依然可以看到一些宋朝时期的皇帝画像是穿黄色袍服的,但是宋朝时期只有帝王离世后才可以穿黄色的袍服,所以看到穿着黄色袍服的画像,就表示这个画像是遗像,不仅能和正常的画像相提并论。宋朝时期皇帝的画像大部分都是以红色袍服为主,这不仅是帝王尊贵的体现,也符合五行理论,毕竟古时候人们都很迷信,皇帝也不能免俗。
在很多人的认识中,龙袍这种古代帝王的礼服应该是黄色的,其实每个朝代龙袍的样式,色彩都各有不同,这并不是固定的。
通常龙袍上会绣有龙章图案,正常情况下是九条龙,因为按照《易经》的记载,奇数为阳,而在阳数中,九又是最大的,而五在九宫之中处于正中,所以九五也特指帝王。在龙袍上绣有九龙象征天子,还有天子九鼎而食等说法。
九宫
至于龙袍的颜色,则在每个朝代都各有不同,并非统一为明黄色的,皇室崇尚黄色,是在隋朝以后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帝制,他崇尚五行学说,按照这种学说的观点,周朝属火,代表火的颜色是红色,五行中克火的是水,代表水的颜色是黑色,所以秦朝推崇黑色,秦始皇的龙袍也是黑色的,黑色相比于其他的色彩,也更能凸显庄重。
到了隋朝建立时,龙袍的色彩才首次采用了黄色,黄色在五行学说中,代表的是土,而在方位中,象征的则是中央,所以以黄色象征尊贵也被之后的朝代延续着,那么为什么到了宋朝时期,皇帝的画像上,龙袍的颜色却多是红色呢?
隋文帝杨坚
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准确,到了宋朝时期,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发展,龙袍的样式,颜色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主要是四种颜色,黄色,红色,白色和蓝色,如果按照五行学说的观点,宋朝,以及后来的明朝也属于火德,所以宋朝的龙袍颜色主要是红色。
在宋朝开国时,赵匡胤黄袍加身,这以后黄色成了皇权的象征,但是在宋朝,皇帝常传的朝服主要还是绛纱袍,在各种重要的庆典,祭祀活动上穿着,而这种绛纱袍的外观颜色就是红色的。
宋徽宗
中国衣冠不只是简单的服饰搭配,在颜色,样式的背后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古人的服饰上,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状况和民间风俗。
历史上宋朝的开国之君,也就是宋太宗赵匡胤开国的时候是黄袍加身,这世界上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在这之前他的老上司郭威市黄旗加身,所以从道理上来讲,那个时候皇帝的标配颜色是黄色。皇帝穿黄色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也是一件常事的事情,可是在这之后宋朝的多任皇帝看他们划线的话大部分都是红色,这这是什么回事儿呢?
宋朝的时候,那个时候不允许百姓穿深色的衣服,因为深色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官服或者是皇帝穿的服装儿,皇帝的服装无外乎三种颜色,黄色,红色,黑色,这三种颜色里面,黑色这是比较深沉的颜色,而且并不喜庆,(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石塘网)所以很少有人会喜欢这种颜色,除非是那种性格十分稳重而且内心十分冷酷的人,比如说秦始皇,秦始皇就是崇尚黑色。
而当时的宋朝皇帝推崇的是红色,有人说黄色这种颜色为什么不继承下来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黄色,这个衣服太容易脏了。
在紫禁城里面我会发现皇帝会有很多套的衣服,但是皇帝登基上朝的衣服,皇帝这医生很少去穿,为什么因为这种颜色的衣服制造起来特别困难,而且太容易出现污损皇帝教给太监去打理太监打理不好呢,杀头很正常,如果皇帝自己把衣服给弄脏了那就尴尬了。
宋朝的皇帝在这之后偏偏都喜欢红色,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赵匡赢死之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承他的位置以后,立刻就下令皇帝应该穿红色的衣服,还编了一大套的理由。
赵匡义他跟手底下大臣说宋朝是继承的火德,中国的古代信奉的是五行学说,也就是金木水火土在这其中我们都知道的一个时代病是秦国代替周王朝的时候就是选择了黑色,因为黑色代表着水,而周王朝是红色代表着火,所以水能灭火,秦始皇就选择黑色作为皇帝的颜色,但在这之后五行学说基本上就开始出现一种没落的情况,毕竟你也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是继承了前朝呢?还是说反抗了前朝。
宋朝的时候提倡的是一种美德,也就是之前我说过的武将在这里面把白起给移出了武庙,就是要告诉这些大臣和武将,我劝你心存善念,你如果不心存善念,我就让你体验一下什么叫做人道毁灭,宋朝的时候,他各方面肯定是向周王朝靠周王朝,那是最讲美德的时代,这是孔子说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周王朝的那一套理论又再次被引用了出来,孔子的那一套理论也再一次被引用了出来,总之为了一件事情防止武将叛乱,防止武将黄袍加身。
受电视剧影响,许多人认为黄色是封建时代华夏天子的专属颜色,但是我们从古代皇帝的画像可以看出,皇帝穿的袍服并不仅只有黄色,例如秦朝时期的黑色、宋朝的红色,为什么同样是龙袍会有颜色的区别呢?
清代龙袍
战国时期,邹衍提出了“五德终始”理论,他认为五行与终始、兴衰、朝代国运相关。五帝时代属土,土对应黄色,五帝被夏朝所终结,土克木,所以夏朝属木,木对应青色,因而夏朝崇尚青色。
成汤推翻夏朝,创立商朝,是金克木,金对应的颜色是白色,因此商朝尚白。而武王伐纣,建立周朝,是火克金,火对应的颜色是红色,因此周朝属火。秦朝终结周朝,属于水克火,而水对应的颜色为黑,所以秦朝崇尚黑色,不仅秦始皇穿黑色,连秦朝的军旗都是黑色的。
战国以前受五德终始理论影响,各朝皇帝的袍服都以深色为主,那为什么之后的朝代又出现黄色呢,如唐太宗的许多画像都是黄色,宋朝皇帝的画像以红色居多,是因为后面几个朝代不再相信“五德终始”理论吗?
其实,春秋战国时期,染色技术并不发达,广泛采用含有单宁酸的植物染料,用媒染法染黑,媒染剂为青钒,因此靛蓝在这一时期得以广泛的运用,所以这一时期的许多服饰都偏向深色系,这些颜色中青色比较高级,所以周天子的服饰为青色。
汉文帝
汉朝时,植物染色技术更加发达,丝织物的色彩达20种之多,东汉《说文解字》中所罗列的纺织品的色彩名称达39种,黄色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汉为土,汉灭秦,土克水,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汉文帝将龙袍的颜色改为黄色,因此汉文帝也成了历史上第一个穿黄色龙袍的皇帝。
到了唐代时期,草木染技术高度发达,比天然染料应用更为广泛,颜色更加丰富,仅黄色就有鹅黄、菊黄、杏黄、金黄、土黄、茶褐,植物染色技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于是李渊将黄色定为皇家专用颜色,普通百姓不允许使用黄色,这条规定也被后来的历代皇帝所采用。
宋朝皇帝画像
到了宋朝以后,染色技术又有了进一步突破,按五德终始说,宋属火,所以崇尚红色,于是红色又开始流行起来。到了明清时期,用于染色的植物已多达几十种,植物染料不仅自给自足,而且还大量出口。我国染料植物的种植、制备工艺、染料应用技术在这一时期均达到鼎盛阶段,染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清朝还专门设立了江南织造局,专为皇家贵族织染衣物,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上就是江南织造局的负责人。江南织造局下管江宁局、苏州局、杭州局等三个主要的编织染色机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各朝代龙袍颜色的变化,不仅是来源于五德终始理论,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染色技术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