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为什么雍正即位后,他的亲生母亲死活也不想当皇太后?

提问时间:2023-07-05 11:46关键词:母亲,雍正

为什么雍正即位后,他的亲生母亲死活也不想当皇太后?

点赞1、石嘴山市 网友:五月好忙

作为封建王朝帝王的后妃,都希望有朝一日由自己所诞育的皇子继承皇位,这样她便可以凭借“母以子贵”而尊享皇太后的殊荣,获取无尽的荣光,甚至连其所在的家族都可以借此实现脱胎换骨般的蜕变。

然而,在历史上的清朝时期,却偏偏有样的一位后妃,在他的儿子继承了皇位之后,她非但没有任何的欣喜与骄傲,反而展现出了极度的抵触与不情愿,甚至就连皇太后的尊号也是一推再推,不愿接受。

她便是雍正皇帝的生母,同时也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任皇后、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而她之所以不愿意接受皇太后的册封,除了她与雍正之间长久积压的矛盾外,更是乌雅氏在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宣泄着对于雍正登上皇位的不满与愤恨。


雍正或许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的母亲成为了自己最大的“政敌”。

康熙朝晚年,众位康熙皇子为了争夺皇位,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九子夺嫡”大戏。

而雍正无疑是这场持续了十数年的皇位争夺战的最终胜利者,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后,雍正就此登上了皇位。

在得知雍正继承大统的消息后,康熙皇帝的其他后妃以及宫中的差役和下人们,纷纷跑来向雍正皇帝的生母乌雅氏道贺。可面对众人的恭贺,乌雅氏非但没有任何的喜悦之情,也没有向前来祝贺的众人表示感谢,只是非常冷淡的说了一句:

“将我子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此后乌雅氏的言行可谓是越来越“极端”。

就在雍正为康熙筹办葬礼的同时,乌雅氏竟然主动提出要为康熙殉葬,甚至采用绝水绝食的方式进行威胁。

“决意从殉,不饮不食。”

终于,在其他康熙后妃以及一众朝臣苦口婆心的劝谏之下,乌雅氏这才打消了殉葬的念头。

可事情远没有结束,在这之后,雍正要按照“以孝治天下”的“祖制”,在登基之前优先向自己的生母进行朝贺和拜见,可谁知乌雅氏是一点面子不给雍正,直接予以了回绝。

“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

结果又是众人好言相劝,雍正甚至还直接威胁要以处死乌雅氏身边的宫女和太监作为报复,于是乌雅氏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勉强接受了雍正的朝贺,而此后雍正的登基大典也才得以顺利进行。

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紧跟着在“迁宫”的问题上,乌雅氏又闹起了“脾气”。

按照清朝的制度,新皇继位后,皇太后就应该迁居到宁寿宫之中,可乌雅氏对此却予以了更为坚决的抵制,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雍正,这也让雍正愈发的手足无措,迁居的安排只得就此一拖再拖。结果直到雍正元年(1723年)乌雅氏去世,她也没有迁居宁寿宫,而是一直待在自己此前居住的永和宫中。

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乌雅氏竟也对雍正为她上皇太后尊号这件事情,也进行了反对与抵制。

起初,雍正与朝臣商议,为乌雅氏拟定了“仁寿皇太后”的尊号,随即遭到了乌雅氏的拒绝。在双方不断的沟通与协商之下,乌雅氏只是同意接受皇太后的身份,然而对于册封皇太后尊号,她仍表示不愿接受。

就这样,雍正与自己的生母又僵持了半年多的时间,并且终于说服了乌雅氏接受“仁寿皇太后”的尊号,并就此确定了册封大典的时间。

只不过,就在计划举行册封大典的前一天,乌雅氏便因病重直接去世了,使得虚悬半年多时间的“仁寿皇太后”的尊号直到最后也没有封给乌雅氏,最终雍正也只得将这一尊号尘封,并追封其为“孝恭仁皇后”,并就此安排其葬入景陵地宫之中,与康熙皇帝合葬。

历史上一直流传着“雍正杀母”的说法,如果从康熙皇帝去世后,雍正对于乌雅氏的态度和表现来看,这样的说法确实难以成立,毕竟雍正所做的一切既合乎礼法,也尽到了孝道,特别是雍正一再要求为乌雅氏上“仁寿皇太后”的尊号这件事情,充分体现了雍正对于乌雅氏地位的看重。

然而,面对雍正的热情,乌雅氏则是一再用拒绝的方式予以了回应,就此将一盆盆凉水泼给了雍正。而她之所以如此,除了是在宣泄对于雍正长久以来的不满外,更重要的是,他不想、更加不愿意接受雍正登基这个现实。


乌雅氏对于雍正抵触,源自于两人并不和睦的母子关系。

实际上,乌雅氏的出身并不高贵,她父亲是是正五品的包衣护军参领威武,与辛者库出身的八阿哥胤禩生母良妃卫氏相比,只能说是“五十步笑百步”,只不过乌雅氏的“运气”实在是比卫氏好太多了。

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乌雅氏通过“选秀”入宫,初入宫之后仅仅是一名宫女。康熙十七年(1678年),乌雅氏生下来雍正,由于此时乌雅氏没有任何的名分和封号,所以按照清朝后宫的传统,她是不能抚养皇子的。

于是在康熙皇帝的安排下,雍正就此交由当时还是皇贵妃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

佟佳氏皇后此前生有一女,但是早殇,因而她对于雍正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视如己出,倾注了其所有,以至于登基之后的雍正在谈及其与佟佳氏皇后之间的感情时,不断的强调:

“生恩不及养恩大。”

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雍正自幼便与乌雅氏非常的疏远。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佟佳氏皇后去世,雍正时隔十一年后重新回到了乌雅氏的身边。

然而此时,十四阿哥胤禵已经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时候出生,而这个时候乌雅氏早已被康熙晋封为德妃,位列后宫中地位非常尊贵的“四妃”之一,所以胤禵便不同于雍正从小就被寄养在外,而是由自己的生母乌雅氏抚养长大。

此时的乌雅氏本就将全部的精力用以抚养胤禵,再加上康熙三十年(1691年)雍正与自己的结发妻子乌拉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孝敬宪皇后完婚,搬到了自己的府邸,就此与乌雅氏的距离变得更远了。

由此可见,如此短暂的时间并没有让雍正与乌雅氏之间培养出很深的感情,反而是乌雅氏对于胤禵极度的关爱与对雍正的冷漠,让雍正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产生了浓厚的嫉妒之情。

而在康熙朝晚年的“九子夺嫡”期间,雍正又与胤禵分属不同的政治集团阵营,乌雅氏自然而然的选择站在了胤禵一边,对其极尽鼓励与支持。

特别是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发动叛乱,康熙封十四阿哥胤禵为“大将军王”,命其统帅西北大军前往平叛。而胤禵也不负众望,成功平定了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收复了西藏地区。此时,朝中不少大臣认为胤禵会成为康熙的接班人,乌雅氏更是为自己儿子取得的功勋而欢欣鼓舞。

只不过,最终是由雍正,这个乌雅氏并不喜欢的儿子登上了皇位,而自己最为喜爱的胤禵则是在雍正登基之后立马被调回北京、夺下兵权,并且发配前去为康熙皇帝守陵,实则是将其囚禁了起来。

面对此情此景,乌雅氏心中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与极度的不平衡,在她看来,雍正不仅抢夺了胤禵的皇位,甚至还对其进行了残酷的打压和报复,这无疑极大的刺痛了乌雅氏的内心。

于是,乌雅氏无论是回绝康熙后妃们的朝贺,还是拒绝雍正的拜见,甚至于抵制为其上“仁寿皇太后”的尊号,种种行为都是乌雅氏内心极度不满的宣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的小儿子胤禵打抱不平。

然而,乌雅氏所做的一切无法改变雍正已然登基称帝的既定事实,而她也只能带着无尽的遗憾与愤恨,就此离开了人世,追随康熙于地下了。

点赞2、喀什地区 网友:扒一扒。

这件事情还是比较狗血的,因为雍正的亲娘,看见雍正登基,非常地不顺眼。

讲出去别人不信,亲儿子登基,自己又还在世,当个太后不比谁都开心吗,怎么还不乐意了呢?

还真的别说,雍正家里的关系,就是这么复杂凌乱。

雍正的生母乃是康熙的妃子乌雅氏,但在生下雍正的时候,乌雅氏还不是妃子,连“嫔”都不算,地位极低。

在大清后宫中,有着明确的规定,生母的地位不高,那么即便是皇帝亲子,也不允许自己抚养。

也是这个原因,十九岁生下雍正的乌雅氏把雍正抱了一个月,就开始了“母子”分离的生活,说起来很是残忍,到了第二年,乌雅氏才被封为了“嫔”。

乌雅氏地位不高,不允许亲自抚养,那么雍正交给谁养呢?

按照大清的祖训,皇子应该选择被封为了“妃”以上的后宫作为养母,而皇后始终是所有皇子的嫡母。

而当时就有这么一个人选,她不是皇后,但却是实际意义上的“后宫之首”,这个人便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当时的贵妃佟佳氏。

因为前两任皇后被封为皇后之后便“命薄”,康熙受尽了天人永隔的折磨,他有心让佟佳氏成为皇后,但却不敢实封。

可总的来说,佟佳氏的确以贵妃、皇贵妃的身份当了很长时间的后宫之主,和当年的杨贵妃不遑多让,而小雍正,就是被她所抚养。

放在后世的历史上来讲,雍正的嫡母是佟佳氏,这为他能够登基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这看似对雍正有着极大好处的安排,实际上,也是埋下他和生母乌雅氏隔阂的最深原因。

佟佳氏很喜爱雍正,对他非常好,对于雍正而言,好像佟佳氏才是他的母亲。

因为极少看到自己的亲生母亲乌雅氏,作为儿子的雍正心里对乌雅氏不怎么亲近,作为后宫一员,乌雅氏也理智到“判断”这个大儿子对她心意。

但这一切,在胤禵出生之前还都不明显,如果胤禵没有来到人世,那么乌雅氏可以依靠的儿子就只有雍正,退一万步讲,她只能对雍正好,别无他选。

当胤禵生下来时,乌雅氏已经被封为了妃子,有资格抚养自己的皇子,而胤禵颇受康熙的宠爱,乌雅氏因此看到了希望,他觉得胤禵才是自己的靠山,雍正不是。

于是在小儿子诞生后,乌雅氏的母爱全部转移,转移到雍正都没有分配到“一点点”的程度。

雍正很无奈,这是命运的安排,对他而言,是好也是不好,福祸难评,若是站在皇权的角度来讲,这算是好事,若站在母子的角度来讲,这真的很残忍。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打下神坛,数十年太子被废,一如唐玄宗故事,众人看着长寿的康熙皇帝,心里有着不同的想法。

诸位皇子蠢蠢欲动,太子被废,让他们明白大清也不是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他们都有机会,于是便引发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内斗”事件:九子夺嫡。

而九子夺嫡,是恶化雍正和亲生弟弟胤禵关系的根本事件。

在九子夺嫡里,雍正和胤禵不是一个阵营的,雍正在九子夺嫡第一个阶段,可以说是“毫无存在感”。

兄弟们打擂台他不参与,谨守本分,为人有着一套思路,配合着经常使用帝王心术的康熙,没人看得出雍正在想什么,也没人看得出康熙想干什么,可谓是相辅相成、天衣无缝。

皇十四子胤禵和八阿哥交好,偏偏和亲生大哥雍正不好,背后的原因不知所以,或许是因为十四阿哥与八阿哥都属于聪明绝顶的人物,而雍正,大抵表现出来仅是中人之姿。

抑或许是因为生母的关系,十四阿哥和雍正有着天然的隔阂。

与雍正交好的皇子当时并不多,其中十三阿哥胤祥乃是雍正最好的兄弟,不和同父同母的弟弟亲,反而是和同父异母的弟弟亲,这说起来,到底有些讽刺。

九子夺嫡的第一阶段,世人以为储君不是大阿哥就是八阿哥了,但谁知道,康熙直接来个釜底抽薪,大阿哥因为诅咒太子被废爵位被囚禁,八阿哥因为私下大结朋党而被提前踢出局。

两个最有希望的人,一下子失去了希望,同样的,十四阿哥也因为八爷党的衰败,从而有了新的转折。

大阿哥和八阿哥出局后,朝堂才隐约看出来了康熙的目的,谋储是假,除险是真。

或许雍正一早就看出来了,长寿的父亲所担忧的不是什么太子品性优不优良的问题,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就算是康熙自己,也有不理智的时候,例如放任曹家亏空公库,这便是非常不妥。

康熙真正担忧的,是自己的长寿与储君之间的矛盾。

之所以说是唐玄宗故事,那就是因为大唐的“五十年太平天子”李隆基和太子李亨就发生过这样的矛盾,李隆基太长寿,太子换了几次,皇子死了一茬又一茬,为什么做皇子如此坎坷?

因为长寿的皇帝不想下台,又怕皇子们当王爷太久不满,于是只能先发制人。

明白这个道理的,就进入到了九子夺嫡的最后阶段。

而这个最后阶段,可以说是“狗血至极”,因为不管谁胜出,乌雅氏都会成为皇太后,想必这两位决胜的选手不说也可以知道是谁了,他们就是康熙和乌雅氏生下的雍正和胤禵。

在当时康熙的表现来看,胤禵还是很受宠爱的,在世人眼中,胤禵这储君是当定了,因为八阿哥的八爷党也成为了支持胤禵的“十四爷党”,在政治力量上,支持派别的规模上,雍正都差了很多。

但是雍正有着他人没有的特点:稳上加稳。

在康熙逝世前,西北爆发了动乱,康熙派出十四阿哥胤禵前往镇压,给予胤禵的规格是天子的正黄旗纛,时人对此纷纷觉得胤禵这太子之位必然是稳了,八九不离十,不会有太大的悬念,就连胤禵自己都是这样想的。

乌雅氏自然是很开心,自己最亲的小儿子要当皇帝了。

可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随后公布出来的遗诏是:立皇四子胤禛为新君,而非皇十四子胤禵。

此消息一出,宛如天雷滚滚,打得大家外酥里嫩,有的人绝望,有的人不服,不服的就有八阿哥和十四阿哥。

十四阿哥不相信这是康熙的遗命,一回来还闹腾得非常厉害,和已经成为了皇帝的雍正发生了冲突。

可最终还是要屈服于现实,因为当时的九门提督,乃是雍正嫡母佟佳氏的弟弟隆科多,说白一点,就是雍正的“亲舅舅”。

这件事情造成的风波却没有停止,后来十四阿哥和八阿哥不断在民间造谣,雍正篡改圣旨,那么虚无缥缈的传说,正是来自于此。

雍正成为皇帝,乌雅氏就按理成为皇太后,可是乌雅氏却不愿意了,他面对皇帝亲子的跪拜,爱搭不理,让她移驾太后所居住的宫殿,乌雅氏也是置若枉然,雍正很无奈,乌雅氏很倔强。

为什么乌雅氏要让儿子如此难堪?

因为雍正囚禁了他自己的亲弟弟十四阿哥,乌雅氏很生气,对于她而言,小儿子才是心头肉,大儿子已经“不伦不类”,说是她的儿子,她自己都不愿意承认了。

其实乌雅氏也是想用这种态度给小儿子保命,皇权之争,很残酷,估计十四阿哥赢了,乌雅氏也会想办法保住雍正的命,但母爱给两人的程度终究不同,只能说是“厚此薄彼”,所以一直到乌雅氏去世,雍正都背着一个“不孝子”的名头。

这场狗血剧情便是如此,正是大清皇家的悲哀,也是历代无法摆脱的亲情和权力斗争的宿命,雍正没有错,也不能说乌雅氏错了,他们都是茫茫岁月里的两个棋子,本在相交的宿命里应该相依为命,却被迫跨过楚河,成为互相折磨的宿敌。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点赞3、临沂市 网友:一世寂寞

雍正的亲娘德妃,宁可去给康熙殉葬也不想当皇太后,主要是她差点因为雍正登基被气死。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在其临终前留下遗诏,传位于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同年十一月,胤禛继位,史称雍正帝。

而在雍正刚登基后,就遇到了一件让他十分尴尬的事情,他的生母德妃乌雅氏,哭着喊着不愿意当皇太后,并且还执意要去给康熙帝殉葬。

按理说,封建王朝时期的妃子们,几乎是每一个都希望自己的亲生儿子能成为帝王,只有这样,这个妃子才能荣登皇太后之位,享受无上的荣光。

但为何雍正的亲生母亲德妃却一反常态,宁愿去殉葬,也不想当这个皇太后呢?

实际上,德妃并不是不想当皇太后,而是不想当儿子雍正的皇太后,确切地说,她对于雍正的登基就十分不满,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才会在雍正继位时,来这么一出让雍正难堪的戏码。


有道是世间唯有娘最亲,但这句话放在雍正和他生母身上,显然并不合适。

公元1722年,从“九子夺嫡”中胜出的皇四子胤禛登上了皇位,在他继位之初,反对他的人不在少数,而他的亲生母亲德妃乌雅氏,则是雍正众多“政敌”中极为特殊的一位。

在听闻自己的儿子登基后,乌雅氏并没有表现出应该有的那种欣喜,反而十分平静,面对跑来向她庆贺的人,她极为平淡的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清世宗实录》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儿子登上皇位这个结果,对于作为母亲的德妃来说,并不是她所期待的。

要知道,古代的妃子们穷极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所生育的皇子能继承大统,只要儿子成了帝王,那么自己就是皇太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等的荣光。

但从乌雅氏的反应来看,她对于雍正登基这个事,颇有些不满意。

当然,这种不满意,至少在现在还只是嘴上说说,但乌雅氏接下来的一系列操作,让朝中大臣和后宫上下人等,惊讶得无以言表。


先是在雍正为父亲康熙准备葬礼时,乌雅氏向雍正传话说,自己愿意给康熙殉葬,并且,还用绝食这种行为来进行响应。

雍正得知后,马上就慌了,为了让母亲打消这个念头,他先是让后宫的其他人去劝,但全部都无功而返,乌雅氏依旧固执的坚持要殉葬的想法。

最后,还是雍正亲自出面,百般劝解,再三哀求之下,乌雅氏这才放弃殉葬的念头,同意进食。

但乌雅氏的迷之操作还远远没有结束,她放弃殉葬不假,但在随后的一个反应,再一次让雍正十分的难堪。

根据传统,帝王登基后,需要将自己的生母尊为皇太后,并进行一系列的册封仪式,届时,包括帝王本人以及文武大臣,都需要向皇太后进行行礼。

但在雍正举行登基大典的前一天,乌雅氏又闹起了脾气。

用她的原话说就是,你胤禛登基称帝,那是你自己的事,百官们向你行礼也是理所当然,但对我行礼,就没什么必要了,因此还是免了吧。

乌雅氏的话中,简单直接地向雍正表述了一个意思,那就是这皇太后我不愿意当。

先是得知雍正登基后,乌雅氏反应平平淡淡,现在又公开表示不想当这个皇太后,乌雅氏算是给雍正出了一个大难题。

而且,乌雅氏的反应就相当于直接拆雍正的台,要知道雍正能登基,本身就极不容易,经过“九子夺嫡”的惨烈后方才胜出,况且,此时暗中反对和等着看他笑话的人不在少数,但自己的亲生母亲却在这个时候给自己来这么一出,摆明了就是让雍正无法收场。

可想而知,当时的雍正该是有多么的恼火。

但恼火归恼火,他还不得不按住脾气,对母亲乌雅氏好言相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均无效,最终逼的雍正帝发狠,说乌雅氏不接受皇太后封号的话,就将她身边的太监宫女全部处死,这才让乌雅氏勉强同意。


即使是同意了,乌雅氏还不忘来了一句让雍正心里犯膈应的话。

“诸大臣等既援引先帝所行大礼恳切求情,我亦无可如何。”---乌雅氏

听听,这叫什么话?乌雅氏所表达的是,她是看在先帝康熙的份上,以及看到大臣们情真意切的恳求她,她才答应的。

从头至尾,始终没有提儿子雍正一个字,仿佛他的苦苦哀求不存在一样。

那么,乌雅氏同意配合雍正举行大典,是不是就意味着就没事了呢?别着急,她折腾雍正的手段,还在后面。

雍正登基后,也知道自己的母亲对自己有很大意见,因此,他出于孝道,也为了缓和母子之间的关系,总会想方设法的多与母亲走动,但乌雅氏对雍正始终是极为冷淡。

不久,因为“迁宫”一事,乌雅氏又一次地让雍正十分上火。


依照清廷规制,新皇登基后,皇太后就应该搬迁至宁寿宫居住,雍正考虑到母子二人的关系有些僵,如果直接说必定会被拒绝,因此,就使用了迂回路线。

他趁着当年乌雅氏过大寿,就寻思着借此机会,劝说母亲搬家,但还没等他说出口,乌雅氏就明确拒绝了他,并且这次是说什么都不同意,因此,一直到她病逝,她始终没在宁寿宫住上一天。

并且,她虽说是接受了皇太后的身份,但对于雍正为其上的皇太后尊号,却并没有同意,两个人僵持了大半年,直到她去世,也没用上尊号。

乌雅氏诸如此类的行为,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在不少事情上,她都“乐此不疲”的与儿子雍正对着干,只要是能让雍正难堪的,就是乌雅氏要做的。

身为一个母亲,却如此百般刁难自己的儿子,甚至宁可绝食、殉葬,也不想当这个皇太后,乌雅氏这究竟是怎么了?其实说白了,乌雅氏在很早之前,就看不惯自雍正这个儿子,而雍正的登基,更让乌雅氏怒火中烧,在她看来,雍正就不应该登基,登基的必须是自己的另一个儿子胤禵。


这一切,都要从当年乌雅氏入宫开始说起。

雍正帝的生母乌雅氏,是御膳房总管额森的孙女,其祖上为正黄旗包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包衣奴才,到了乌雅氏父亲这一代,好不容易才混了了小小的护军参领。

按照清制,八旗以及所属各旗的包衣家庭,家中有适龄女子的,都要参加定期举行的皇宫选秀女活动,因此,乌雅氏在十四岁时,被内务府选中,进宫当了一名宫女。

不过,她要比大部分宫女幸运,进宫没多久就被康熙帝临幸,并在十九岁那年,生下了第一个儿子,也就是皇四子胤禛。

但由于当时的她,并没有什么封号,既不是嫔也不是妃,因此按照皇宫里的规矩,她所生的儿子,必须交由有封号的嫔妃抚养。

就这样,刚满月的胤禛就被送到了贵妃佟佳氏那里。

虽说有句老话说得好,叫做母子连心,但迫于宫廷规矩,乌雅氏还是被迫与儿子分开,但这一分开,却为母子二人将来产生隔阂埋下了隐患。

在此之后,胤禛就在佟佳氏的抚养下长大,佟佳氏也是尽心抚养他,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和他每天见面,并教他读书写字,自然而然的,胤禛就和佟佳氏的感情很好。

虽说按照制度,在胤禛逐渐长大后,每天也会去喝生母乌雅氏请安,或者是逢年过节的时候2前去拜贺,但终归在感情上,胤禛与生母乌雅氏从内心来讲,要淡上一些。


用雍正本人说的话就是,生恩不及养恩大。

并且,更重要的是,由于乌雅氏的地位没有佟佳氏高,因此,在面对佟佳氏时,多少还是有一些自卑感的,同时,自己的儿子胤禛却与佟佳氏感情很好,这就让佟佳氏总是会感到一丝的不自在和不舒服。

再次期间,乌雅氏生下了皇六子胤祚,不过,这个皇子在六岁的时候,就因病夭折,但凭借着生下过胤禛和胤祚两位皇子,乌雅氏也因此升级,一跃成为了德妃。

康熙二十七年,德妃又生下皇十四子胤禵,由于她的地位已经得到提高,有资格来亲自抚养孩子,因此,小儿子胤禵自然就由她进行抚养。

而德妃乌雅氏,也就把全部的感情倾注在自己这小儿子身上。

而在胤禛这边,到了康熙三十年时,他已经完婚,有了自己的小家,这就更与乌雅氏有了距离,母子二人的感情也就更加淡薄。

同时,在胤禵长大后,由于“九子夺嫡”的原因,胤禵与哥哥胤禛分属不同阵营,胤禵为“八爷党”,胤禛则在最初,一直默默的装糊涂,因此,从感情上来讲,德妃乌雅氏自然是支持幼子的。


到了后来,也就是康熙五十七年时,年轻有为的胤禵被康熙封为“大将军王”,带兵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此战,胤禵表现十分出色,完成了康熙交给他的任务,再加上当时“八爷党”已经倒台,因此,在胤禵回来之后,成为呼声最高的储君人选之一。

作为疼爱他的母亲,德妃乌雅氏肯定是很高兴,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子继承大统呢?但就在这种满心期待中,最终却让自己并不是太喜欢的儿子胤禛登了基,这换谁都会被气得够呛。

不仅是德妃自己,包括皇十四子胤禵也很不高兴,在他受哥哥雍正召唤回到京城后,更是毫不顾忌的发泄着自己的不满。

先是在拜谒父亲康熙的灵柩时,胤禵见到雍正,拒绝下跪行礼,之后还当着雍正的面质问,他是雍正的弟弟,难道也要下跪吗?不下跪做得不对的话,那他甘愿受罚。

他看似倔强的表现,实际上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在雍正忍无可忍之后,最终将其软禁。

而因为胤禵被雍正软禁,这就更让德妃乌雅氏对雍正不满,本身对他登基就很不高兴,如今又圈禁了自己的小儿子,几件事综合起来,让乌雅氏和雍正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既然隔阂很深,那么在雍正登基前后,乌雅氏拒不配合,处处使性子为难雍正,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说的简单一点,包括乌雅氏以及她的两个儿子雍正和胤禵,这三人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三人共同的特点,就是倔脾气。

乌雅氏因为倔脾气,一直不主动和大儿子雍正主动缓解关系,并且还处处不配合,而胤禵因为倔脾气,更是当众发泄不满,让哥哥雍正下不来台。

同样,雍正也是倔脾气,最终把胤禵软禁,以至于母子、兄弟之间的关系,最终无法缓解。


综上所述,雍正的亲生母亲乌雅氏在雍正登基时,死活不做皇太后的原因,实际上还是因为她一直看大儿子雍正不顺眼,尤其是雍正登基,让她十分恼火,恼火小儿子胤禵痛失机会,因此,才会在雍正继位后,不仅不愿意做皇太后,还多番难为雍正,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有点偏心的娘,看到自己疼爱的小儿子没能争过不喜欢的大儿子之后,故意撒脾气使性子。

点赞4、宜昌市 网友:梦毁人离

雍正即位,生母亲乌雅氏不肯受皇太后之礼,只有一个理由,雍正做皇帝,不是她所期望的结果。因为她跟雍正除了血脉传承,并无养育之情,说到底就是二人关系不熟。

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15岁入宫。因其祖上只是包衣奴才的身份,所以入宫后她只能做宫女,从事下人的工作。乌雅氏本以为就这样在宫里呆上几年,拿一笔遣散费,找个好人家度过余生。可是因为她长得很好看,有碧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这就注定了她在宫中不会平凡。果不其然,没过不久,她就被康熙大帝惦记上了,并且得到天大的恩宠:入宫十年里,一共生育三儿三女。

在佟佳氏皇贵妃死之后,已经晋封为德妃的乌雅氏开始执掌后宫,代行皇后职权。那为什么乌雅氏能从宫女做到德妃,除了她本身的确贤良淑德,靠亲和力,不争不抢之外,还跟她的两个儿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被封为大将军王的十四阿哥胤禵。

这里就不得不提及一个著名历史事件:九子夺嫡。这个事件算是乌雅氏为什么死活不肯当皇太后的导火索。

九子夺嫡,亲兄弟反目成仇

九子夺嫡,是康熙大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以二阿哥胤礽太子之位两度被废为背景,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因毙鹰事件,八爷党转为十四爷党,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当皇帝。 最终皇四子胤禛胜出,成功继承了皇位。

然而雍正登基后,对之前的政敌,那是毫不手软的削爵幽禁,该杀就杀,对自己的兄弟们毫不留情,历史总是胜利者的游戏。八阿哥胤禩,被冠以莫须有之罪名,被削除宗籍,更名阿其那(满语音译,一说是“狗”之意),在狱所囚禁呕血而死。十四阿哥胤禵,以守皇陵之名义将其囚禁。九阿哥胤禟革爵,削除宗籍,监禁,令改名塞思黑。其意一说为“猪”,另一说“讨厌的人”,胤禟在狱中被折磨而死。

明明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却站在了对立方面,如此针锋相对,二人政治立场及性格都不同。十四阿哥胤禵是八爷党的人,四阿哥胤禛倒是和十三阿哥更为亲密。那为什么乌雅氏德妃这么不喜欢雍正呢?

没有照顾,何来感情?

1678年,乌雅氏生四阿哥胤禛,然而因为当时她的地位太低,还没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儿子,恰好佟佳氏当年为康熙生下一女,但早早夭折,之后就再无子嗣。于是康熙命人将四阿哥交给佟佳氏抚养,后者也将雍正视如己出。雍正从小是佟佳氏一手抚养长大,正是因为年幼的雍正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为日后夺嫡,治理国家打下了基础。可以说幼年的雍正,是佟佳氏倾注所有心血培养起来的。

所以雍正跟生母德妃生疏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是人之常情。相比雍正,他的胞弟十四阿哥胤禵幸运太多了,此时的乌雅氏已经被封为德妃,有资格抚养亲生儿子,避免了再次骨肉分离的痛苦。胤禵是她一手带大,感情自然超过了离家的雍正。后来,皇贵妃佟佳氏病逝,雍正又回到了生母德妃乌雅氏身边。只不过,十来年的分别,已经让亲情变得淡漠。雍正发现,自己的母亲已经将心思全部放在弟弟身上。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德妃跟雍正的关系几乎形同陌路。如果只是如此,乌雅氏还不至于不接受皇太后的尊号。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她认为这个皇位应该是她小儿子胤禵的。

胤禵是否有继承大统的资格?

康熙八岁登基,十六岁亲政。灭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剿葛尔丹等等事迹都说明着他是一个英雄。虽然儿子很多,但真正做到文武双全的,特别像康熙的,只有胤禵。胤禵的文化知识储备非常丰富。此外,他喜好兵法,从小学习武艺,算得上是战场上的一个高手。正是因为这两点,康熙对胤禵刮目相看,认为他是一个可以栽培的对象。

岁月不饶人,康熙也有岁数大的时候,然而边境经常有骚乱,而且康熙觉得只有御驾亲征似乎才能鼓舞士气。既然康熙去不成,那就只能找一个可以代替康熙的人去,康熙选中了胤禵。他授予胤禵大将军王的称号,让其代父亲征,十万大军全都交给了胤禵,如果康熙不选择胤禵做接班人,为什么要在年老的时候,把兵权交给胤禵呢?所以德妃觉得这个皇位应该是小儿子的,才有这样的反常之举。

乌雅氏,不接受皇太后尊号,只是因为她内心不认同雍正,其实也就是反对雍正即位罢了。然而一个儿子至高无上,另外一个沦为阶下囚,乌雅氏内心应该很不是滋味吧。

点赞5、诸城市 网友:蘑菇先森

作为皇帝的妃子,谁都希望自己生的儿子能成为皇帝,这样就可以登上太后宝座,不但自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家人也可以跟着沾光,家族的命运也会因此改变。

不过,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位妃子,她的儿子好不容易当了皇帝,她却一点也不高兴,甚至有抵触情绪,以致于儿子要册封她为太后,她竟然再三推辞,一点也不心动。


她就是雍正帝胤禛的生母德妃乌雅氏,康熙皇帝后宫中并不受宠的一个妃子,也是历史上当太后时间最短的人物之一。

说起来,乌雅氏之所以不愿意成为太后,主要是因为她与雍正帝之间矛盾重重,她是在用拒绝成为太后这个做法,来发泄心中的不满之情。

那么,乌雅氏与雍正帝究竟有何矛盾呢?

康熙帝晚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其结果可以说是相当惨烈的,当了几十年皇太子的胤礽被废,还有多位皇子被圈禁,最终皇四子胤禛脱颖而出,被康熙帝遗诏立为新君。

康熙帝遗诏宣布后的一天,宫中妃子及宫女太监为了巴结乌雅氏,纷纷跑去祝贺她。

按道理来说,儿子就要成为皇帝了,自己也可以母以子贵,成为大清太后了,这本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乌雅氏面对众人的祝贺却无动于衷,甚至有些失落,只是一面敷衍着感谢大家,一面冷冰冰地说了句话:

将我子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

乌雅氏的意思是,我的儿子成为皇帝,我不敢想,晚上做梦也不曾梦到过,言外之意她是不希望胤禛成为皇帝。


这还没完,胤禛作为继位之君,第一件事就是筹划康熙帝的葬礼,当他找到母亲乌雅氏商议此事的时候,乌雅氏却说她准备给康熙帝殉葬,胤禛感到十分惊讶,他自然是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的,于是派人严密照看乌雅氏,但乌雅氏竟然用绝食来抗争!

决意从殉,不饮不食。

胤禛急得上蹿下跳,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好在其他妃子及一些大臣苦苦劝她,她这才打消了为康熙帝殉葬的念头,还开始吃一些东西了。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还远远没有!

康熙帝葬礼结束之后,按照礼制,胤禛应该先向生母乌雅氏进行朝贺和拜见,然后才能登基称帝,但尴尬的一幕再次发生了,乌雅氏竟然拒绝胤禛的朝拜,她还当着众大臣的面对胤禛说,你当皇帝理应接受朝贺,给我行礼没什么必要吧!

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

这就让胤禛十分没面子了,他为此大为光火,准备处死乌雅氏身边的宫女太监(其实是为了胁迫乌雅氏接受朝拜),乌雅氏开始有些紧张了,有些不知所措,大臣们见状,再次苦苦相劝,她这才极不情愿地接受了胤禛的朝拜。


这次风波平息之后,胤禛也顺利登基为帝了,也就是雍正帝。

按照朝廷礼制,雍正帝应该择日册封乌雅氏为皇太后,但在这之前他应该先请乌雅氏搬到皇太后专属的宁寿宫中居住,所谓百善孝为先嘛,可不能再让老母亲继续住在妃子才住的太和宫了,因为这与乌雅氏的特殊身份不符。

原本,雍正帝很高兴地去请乌雅氏乔迁新居,但被乌雅氏拒绝;之后,雍正帝有些拉不下脸来了,便没有亲自去请了,而是派人去请,结果还是被乌雅氏拒绝了。

就这样,在迁宫这个不大不小的问题上,雍正帝与乌雅氏来回拉扯了几次,乌雅氏硬是没有搬迁,直到她去世前,依然还住在太和宫中。

既然乌雅氏不肯搬家,雍正帝自然不能勉强,但让他更惊讶的事情还在后面,乌雅氏竟然拒绝成为皇太后!

事情是这样的,雍正帝与大臣们商议,准备尊乌雅氏为圣母皇太后,拟上徽号为仁寿皇太后。

圣旨颁布之后,乌雅氏十分抗拒,直接给拒绝了,这让所有人都很难堪,于是纷纷劝说于她,她最终接受了皇太后的身份,但对于尊号和徽号,她拒不接受!


乌雅氏之前不肯迁宫,已经让很多人开始议论雍正帝不孝了,现在她连皇太后尊号和徽号都不接受,大家又该如何议论雍正帝呢?

考虑到这一点,雍正帝在随后半年多时间里,不知道跟乌雅氏说了多少好话,乌雅氏最终勉强答应了,册封皇太后典礼的时间也因此定了下来。

只不过,就在典礼举行的前一天,乌雅氏竟然因病去世了,什么圣母皇太后,仁寿皇太后,都成为了过眼烟云,雍正帝的“孝心(或者说私心)”也因此无处安放,只得追封乌雅氏为孝恭仁皇后作为慰藉。

说起来,乌雅氏之所以与雍正帝处处作对,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雍正帝从小就被其他妃子收养,母子关系本就很生疏。

乌雅氏于康熙十二年入宫,从时间上来说是很早的,但她出身却不高,父亲只不过是个正五品包衣护军参领,所以她入宫的时候只不过是个宫女。

康熙十八年,乌雅氏幸运地得到了康熙帝的临幸,次年她生下了皇四子胤禛。


按照清宫传统,没有名分的妃子是没有资格养育皇子的,所以胤禛出生后,被康熙帝交给宠妃即皇贵妃佟佳氏抚养,乌雅氏只能眼睁睁看着儿子被抱走。

之所以是佟佳氏,是因为她之前只生过一个女儿,而且还早早夭折了,康熙帝为了安慰她,也为了让她有个孩子,便将胤禛交给她抚养。

幸运的是,佟佳氏对胤禛视如己出,而且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可以说是倾其所有,以至于胤禛在登基后不无感慨地说,生恩不及养恩大。

雍正帝的言外之意是,在他的感情世界里,他是将养母佟佳氏的位置摆在生母乌雅氏之前的,佟佳氏才是他真正的母亲。

由于从小就不跟生母乌雅氏待在一起,所以母子关系就十分生疏了;再加上乌雅氏于康熙二十七年又生下一个孩子即皇十四子胤禵,并且是她亲自抚养的,所以她与胤禵的关系要远比与胤禛好。

康熙二十八年,佟佳氏因病去世了,胤禛因此回到已经是德妃的乌雅氏身边,但那时候乌雅氏正在全身心照顾胤禵,对胤禛的关心自然就少了许多,这就进一步造成母子二人之间的关系越发生疏。


康熙三十年,胤禛与乌拉那拉氏(后来的孝敬宪皇后)结婚了,他因此搬迁到康熙帝赐给他的府中居住,不再继续待在乌雅氏身边了。

也就是说,胤禛与生母乌雅氏相处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两年多,而且这段时间里两人的感情不但没有增进,反而因为胤禵的存在而变得越发疏远。

倒不是说乌雅氏不认胤禛这个儿子,只不过她需要给年纪更小的胤禵更多的照顾,难免会顾此失彼,所以也可以理解。

但对于胤禛来说,乌雅氏对弟弟胤禵关爱有加,对他则相对冷落,让他形成了强烈的心理落差;甚至可以说,有没有乌雅氏这个母亲,对胤禛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只不过他作为皇子,是必须要重视孝道的,也就是要在名义上维护这层关系。

另外,从胤禵的对胤禛的态度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出胤禛与乌雅氏的关系有多差。

胤禵稍稍长大之后,个性直爽,重情重义,皇九子胤禟曾评价他说,“胤禵聪明绝顶,才德双全,我兄弟皆不如也”。

可见,胤禵确实非常优秀,但奇怪的是,他不喜欢跟同胞哥哥胤禛交往,而是从小就跟胤禩情投意合,两人关系非常好,走得也更近。


当然了,胤禵之所以不喜欢跟胤禛交往,与两人性格迥异是有关系的,但主要还在于乌雅氏与胤禛关系冷淡,对胤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他与胤禛之间产生了天然隔阂。

第二,真正让母子关系决裂的,还在于乌雅氏在政治上站在了雍正帝的对立面。

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胤禛和胤禵本该结成联盟,在九子夺嫡中一起向皇位发起挑战,但由于两人关系不睦,导致各自站在了不同的阵营,最后还针锋相对,站在了对立面。

在九子夺嫡中,胤禛自成一派,与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六子胤禄、皇十七子胤礼等人组成了四爷党;

而胤禵则先是作为八爷党的成员,成为皇四子胤禩的陪衬,胤禩倒台后,他这才被众人推上前台,以候选人的角色争夺皇位。

而在九子夺嫡后期,皇位的主要争夺者就是胤禛和胤禵这对亲兄弟,但总体上胤禵在明面上是处于上风的,标志事件是准噶尔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发动叛乱之后,康熙帝任命胤禵为大将军王、抚远大将军,领兵二十万出征,而他不负众望,最终收复了西藏地区。

由于胤禵受到了康熙帝的格外恩宠,再加上他功勋卓越,才能又非常不错,所以当时大多数人认为他才是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


反观胤禛,他采取的策略是以不争为争,在行为上不显山也不露水,导致他在风头上被胤禵盖过了,他也一度对胤禵产生了嫉恨,并采取了很多措施来限制胤禵,比如安排年羹尧在胤禵军中,并在京城结交隆科多,等等。

康熙六十年前后,是胤禛最难熬的一段岁月,因为他非常担心康熙帝将皇位传给弟弟胤禵而不是自己。

就在胤禛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乌雅氏却坚定地站在了胤禵一边,给了胤禵很多的支持和鼓励。

这就意味着,乌雅氏在两个儿子之间,选择了自己亲手带大的胤禵,从而走向了胤禛的政治对立面!

试问,如果你的母亲偏袒另一个儿子,你会作何感想?

反正胤禛是很不满的,他的这种不满自然被乌雅氏察觉到了,但乌雅氏依然坚定支持胤禵,甚至在胤禵得胜还朝的时候感到欢欣鼓舞,而胤禛则只能失落地躲在角落里偷偷抹眼泪,因此与乌雅氏的关系就更糟糕了。

不过,最后的结果让大多数人感到意外,康熙帝的遗诏是让胤禛继位,这让乌雅氏感到十分意外,也非常不满。


尤其是当时许多皇子和大臣都认为,康熙帝的遗诏被胤禛修改了,他将本该属于胤禵的皇位给夺走了,这就让乌雅氏更加不满了。

因此,当乌雅氏得知是遗诏上写着胤禛名字的时候,她很不开心地对前去祝贺她的人说了那一番话,但也没有到要跟胤禛决裂的程度,毕竟胤禛也是她的儿子,这种结果也不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但是,后来胤禛对胤禵的态度,就很让乌雅氏抓狂了。

事情是这样的,康熙帝去世的时候,胤禵已经返回前线准备下一阶段战事了,胤禛为了防止他狗急跳墙,对他采取了一些措施,用欺骗的手段剥夺了他的军权,由年羹尧与延信接管军队,还派人搜查了他的信件,并扣押了他的家人。

胤禵返回京城之后,因为对胤禛成为皇位继承人而感到不满,所以不愿意在康熙帝灵前向胤禛行跪拜礼,而胤禛则借题发挥,指责胤禵不忠不孝、结党背君、行为不轨,并下令发配他到景陵读书(实际上是囚禁),并革去爵位。

胤禛对胤禵的一系列打压,可以说是十分残酷的,毫无亲情可言,乌雅氏心疼胤禵,自然对胤禛的这一做法感到抓狂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胤禛打压胤禵,何尝不是在打乌雅氏的脸呢,毕竟她作为母亲,两个儿子兄弟相残的丑事昭示天下,她何以为人?

由于乌雅氏的内心被胤禛极大刺痛了,所以她的反应才那么强烈,以至于用尽各种手段进行抗争,甚至是殉葬、绝食、拒绝皇太后尊号也在所不惜。

对于胤禛而言,他残酷对待胤禵,其实也有报复乌雅氏的成分存在,但他毕竟是大清皇帝,以孝治天下的理念不可割舍,再加上他的地位并不稳固,所以他必须在孝道上对乌雅氏做到尽善尽美,不给政敌留下把柄。

因此,一个奇怪的现象就出现了,胤禛当了皇帝,母亲乌雅氏一点也不高兴,还要处处为难胤禛;而胤禛明知道乌雅氏对自己有意见,但他还是压制着内心的不满,做出一副对乌雅氏十分孝顺的模样。

点赞6、吕梁市 网友:绯色琉璃



答:的确,雍正即位,作为雍正的亲生母亲乌雅氏并没流露出应有的欢欣和喜悦,反而表达出种种“不情愿”,让人疑窦丛生。

乌雅氏的“不情愿”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清世宗实录》中记,雍正登大宝的消息传入皇宫,乌雅氏很不屑,异常冷淡地说:“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永宪录》记,乌雅氏还下懿旨称:“我自幼入宫为妃,在先帝前毫无尽力之处。将我子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

二、新皇帝在举行登极大典之前,按照规矩,得先给皇太后行礼,然后再升御太和殿,接受群臣的朝拜。《清世宗实录》记载有乌雅氏的推托之辞,她说:“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至于我行礼,有何关系?况先帝丧服中,即衣朝服,受皇帝行礼,我心实为不安。著免行礼。”乌雅氏不肯配合,雍正的戏就没法唱下去了,只好亲自恳请,同时又示意众王公大臣从旁苦劝。乌雅氏推辞不掉,最后只能勉为其难地照办。

三、举办过登基典礼,新皇帝该给皇太后上徽号了。雍正给母亲上的徽号是“仁寿”。这“仁寿”二字的分量是很重的。乌雅氏却毫无兴趣,说:“梓宫大事正在举行,凄切哀衷,何暇他及。但愿予子体先帝之心,永保令名。诸王大臣永体先帝之心,各抒忠悃,则兆民胥赖,海宇蒙休。予躬大有光荣,胜于受尊号远矣。”乌雅氏所说先帝梓宫未葬入山陵皇太后不应上徽号,完全是自说自话,清朝根本就没这规定,但她这么说,明显是不承认自己是皇太后,也即是不承认雍正是皇帝。

四、尽管乌雅氏要不要皇太后的徽号,但她的实际身份就是皇太后,那按规定,她就应该搬到慈宁宫或宁寿宫居住。乌雅氏却拒不肯搬,坚持住在当妃子时所住的东六宫之一的永和宫。

乌雅氏这一系列表现,让人遐想联翩——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雍正“弑父篡位”,似乎也只有用这个惊人结论才能解释。

雍正是否“弑父篡位”,这是一个争论多年的史学谜团,至今尚无定论。

另外,我觉得,在封建社会,母凭子贵,不管雍正“弑父篡位”是否成立,和乌雅氏的这些表现关系并不是很大,所以,原因应该在别处。

那么,另在别处的原因是什么呢?

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乌雅氏其人。

雍正自称母后是出身于“本朝旧族,创世名家”。

史书也说,乌雅氏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比康熙小三岁),满洲正黄旗人,为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女。

但是,这份履历是假的,是雍正登位后造的假,目的是遮掩自己母族低贱的出身。

事实上,乌雅氏的祖父额参曾任膳房总管,为内务府包衣。包衣的满语为“booi”,本意为“家里的仆人”,指清代满洲贵族家中豢养仆人。

由此可知乌雅氏出自身份低微的奴隶之家。

所以,即使乌雅氏凭借美色俘获了康熙帝的宠爱,和康熙帝共生下了三男三女(夭折了一男二女,只有雍正帝胤禛、皇十四子胤祯和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成人),成为了康熙后宫女人中的生育冠军,但就因为出身微贱,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育雍正之时,她并没有资格抚养这个儿子。

清宫有规定,只有嫔以上的后宫主位(包括嫔这个级别在内)才有资格抚养皇子。

而康熙皇帝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二月首次正式册封嫔妃,一口气封了八个主位(一个贵妃,七个嫔),也没乌雅氏什么事,可知乌雅氏在很长一段时间上不了台面。

所以,雍正在出生满月后就被抱去给贵妃佟佳氏抚养了。

雍正长大后,虽然也有向生母请安或祝寿等固定的见面时间,但在宫中的森严制度下,母子之间话也没说得上多少句,则母子间并没多少亲情存在。

雍正自己曾经亲口说:“生恩不及养恩大。”在雍正的心中,养母佟佳氏才是自己的母亲,对生母乌雅氏,不过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仅此而已。

此外,雍正还经常以自己是皇贵妃(当时的宫中之首)的养子而洋洋自意。

想想看,乌雅氏出身微贱,亲生儿子才出生就被掠夺给外人抚养,自尊心已深受刺激,心灵深处也植下了根深蒂固的自卑感,而雍正长大后的表现,更是在乌雅氏的伤口上洒盐。

所以,乌雅氏对雍正非但没有太多母子感情,甚至还有些厌恶和憎恨。

而因为生雍正有功,乌雅氏先是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被册封为德嫔;到了康熙二十年,乌雅氏又因生育六阿哥胤祚(六岁夭折)而被晋封为德妃。

升格成了嫔、成了妃,乌雅氏拥有了可以抚养自己儿子的资格。

这之后,乌雅氏生下了三儿子胤祯。

大儿子被抱走;二儿子惨遭夭折。

乌雅氏于是把储蓄多年一直没能施展出来的爱,尽情地灌注给了三儿子胤祯。

乌雅氏说“将我子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这话有一半是真,有一半是假。

乌雅氏自己出身低贱,本来就不敢有太多非份之想;而康熙又早早地册立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而这个皇太子一当就是二十多年,乌雅氏当然是“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了。

不过,康煕四十七年(1708年)及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两次废黜皇太子胤礽,并且,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夺储呼声很高的皇八子胤禩也被康熙当众否决。则乌雅氏生下的两个儿子皇四子胤禛、皇十四子胤祯都成为了争夺储位的热门人物。

毫无疑问,在乌雅氏的心中,是满怀期待皇十四子胤祯最终胜出的。

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乌雅氏,包括当时的许多王公大臣,也全都看好皇十四子胤祯。

这不?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康熙任皇十四子胤祯为抚远大将军,授命西征。

这是大清王朝第一次以皇子为大将军。出征当日,仪式极其隆重,规格和天子出征差不多,“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出征之王、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齐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征之王、贝勒、贝子、公并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齐集午门外。”

时人多有共识:康熙有意传位给皇十四子胤祯。

所以,乌雅氏这个时候可不是“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了,而是睡梦里也梦到爱子胤祯西征得胜后被册封为皇太子。

但是,皇四子胤禛意外登基了,并且,才一登基,就把从西北回来的胤祯的王爵革去,只保留了最初的贝子身份。

梦想破灭,希望落空,乌雅氏怎么可能不气恼?!

可以说,不受礼、不接尊号、不移宫,都是乌雅氏怨恨雍正的表达。

接下来乌雅氏的死亡,更能清楚地突出这一真相。

乌雅氏是怎么死的呢?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二十七日,雍正带领王公大臣,以及皇太后、后宫的妃嫔,亲送康熙的梓宫到遵化东陵。到了遵化东陵,为了除掉自己的政敌,雍正责令胤祯留在遵化守陵。

守陵,其实就是变相的软禁,胤祯的处境可谓凄惨。

乌雅氏知道后,心如刀绞,十天之后,气塞于胸,溘然辞世。

所以,最后的答案就是:乌雅氏是真不想当雍正的皇太后,因为她原本是想当胤祯的皇太后的。

点赞7、长治市 网友:陈莹竹。

雍正亲生母亲叫德妃,是乌雅氏,是在康熙十二年的时候,入宫成为一名宫女,康熙十七年的时候生下了雍正,因为乌雅氏的地位比较低微,所以雍正就交给了孝懿仁皇后抚养,孝懿仁皇后是佟国维的女儿,隆科多的姐姐。

由此可见,雍正打小就离开了生母,那么雍正与德妃的关系可能就不那么亲了,毕竟一个孩子没在母亲的身边,长大后,都会比较生疏的,两人之间的亲情也会淡一些。

康熙十八年,因为有生皇子的原因,被册封为德嫔(嫔次于妃),康熙十九年的时候,生下了皇六子胤祚,只不过胤祚只活了六岁就病逝了。康熙二十年,与惠嫔(皇长子之母)、宜嫔(皇九子之母)、荣嫔(皇三子之母)一起册封为妃,成为德妃。

康熙二十四年生下皇十四子胤祯,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驾崩,雍正继位,尊德妃为皇太后,上徽号仁寿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病逝,终年六十四岁,葬于康熙的景陵。

根据《清世宗实录》里的记载,德妃听说继位的是雍正的时候,竟然说,雍正成为皇帝,并不是我所期待的,有些人可能会误以为,这个是在谦虚,说她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能成为皇帝。

其实,显然并非如此,德妃的意思是说,她没想到是大儿子雍正继位,而不是小儿子十四阿哥继位,她是希望自己的小儿子继位的,那同样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什么大儿子登基反而不高兴呢?

另外,雍正要给德妃上徽号仁寿,德妃也拒绝了,她认为,应该等康熙入葬后再加这个徽号,另外,皇太后应该搬进慈宁宫,但是德妃也拒绝了,一直住在永和宫。

有些人会认为,很多老人都比较小儿子,这个有一定的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前面有说过,雍正从小就不是由德妃抚养长大的,而是由孝懿仁皇后抚养长大的,她认为雍正是孝懿仁皇后的儿子,而不是她的儿子,而十四阿哥才是真正自己的儿子。

另外,雍正本人的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雍正的性格比较急躁冷酷,就像雍正王朝里面说,他是个冷面王,这个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十四阿哥不跟自己的亲哥熟,而是跟八阿哥他们玩到一块去。

总的来说,德妃认为雍正不是自己养大的,跟自己也不亲,而十四阿哥是自己生自已养的,跟自己也比较亲,她自己是希望十四阿哥当上皇帝的,另外,她也知道,十四阿哥是跟八阿哥一起的,现在雍正当皇帝了,十四阿哥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了,自然就各种不情愿,不乐意,不高兴了,所以没几个月就去世了。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