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晁盖之死林冲发现了什么?

提问时间:2023-07-05 12:05关键词:林冲,晁盖

晁盖之死林冲发现了什么?

点赞1、佳木斯市 网友:叱咤风云

《水浒传》晁盖之死,豹子头林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晁盖率领兄弟们攻打曾头市,结果被和尚陷害,落入了曾头市的埋伏圈,中药箭不治而亡。

  晁盖的死有很多疑点,除去疑点之外,豹子头林冲此役也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此次出征,晁盖点了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杨雄、石秀、孙立、黄信、杜迁、宋万、燕顺、邓飞、欧鹏、杨林、白胜二十个头领的将。



  其中,豹子头林冲、金枪手徐宁曾是禁军教师,双鞭呼延灼、病尉迟孙立、镇三山黄信都曾是朝中武官。


  有他们五位在,攻打曾头市并不难,并且还有三阮、刘潭等好汉。


  可是,晁盖败了,有他自己急功近利的原因,也有豹子头林冲的原因。



  原著道:“晁盖大怒,回头一观,早有一将出马去战曾魁。那人是梁山初结义的好汉豹子头林冲。两个交马,斗了三十余合,不分胜败。曾魁斗到二十合之后,料道斗林冲不过,掣枪回马,便往柳林中走。林冲勒住马不赶。晁盖领转军马回寨,商议打曾头市之策。林冲道:来日直去市口搦战,就看虚实如何,再作商议。”(施耐庵《水浒传》百回本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林冲此战非常可疑,三十回合拿不下曾魁吗?我看不是。

  后来宋江攻打曾头市的时候,曾魁与梁山泊好汉对阵的记录极少,最后乱军中马踏为泥而死。


  这样的曾魁,显然不可能与林冲斗三十合,且能全身而退。


林冲为何不杀?很简单,他要制造假象,制造曾头市很强的假象,让晁盖知难而退。再腹黑一些,他要让晁盖更加焦躁,让他在焦躁中犯下大错。



  之后,面对两个和尚,晁盖上当,林冲识破。


  原著道:“林冲谏道:哥哥休得听信,其中莫非有诈……晁盖道:兄弟休生疑心,误了大事。今晚我自去走一遭。林冲道:哥哥休去,我等分一半人马去劫寨,哥哥在外面接应。晁盖道:我不自去,谁肯向前?你可留一半军马在外接应。林冲道:哥哥带谁入去?晁盖道:点十个头领,分二千五百人马入去。十个头领是:刘唐、阮小二、呼延灼、阮小五、欧鹏、阮小七、燕顺、杜迁、宋万、白胜。”




  林冲明知有诈,还故作发问,晁盖已如热锅上的蚂蚁,乱了分寸,有诈也分不清了。



  林冲的确劝了晁盖,可他千不该万不该真的带一半人马在村口接应。

  原著道:“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振地,一望都是火把。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湾,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却得呼延灼、燕顺两骑马,死并将去。背后刘唐、白胜救得晁盖上马,杀出村中来。村口林冲等引军接应,刚才敌得住。两军混战,直杀到天明,各自归寨。”


  村中厮杀,金鼓齐鸣,喊声振地,一望都是火把,林冲听不见?看不见?绝对不可能。

  看见,且早已怀疑有诈却不杀进去,非要等到晁盖杀出来。

  林冲这是在做什么?见死不救。

  假如在晁盖进去之后,听到厮杀之时林冲便带部分人马冲进去增援,晁盖很可能不会中箭。

  所以,晁盖之死,林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先有敌不过曾魁,后有不及时增援,林冲显然是要将晁盖置于死地。


  结果也是如此,晁盖因林冲都敌不过曾魁而急躁上当,因林冲没有及时增援而中箭。晁盖只说接应,没说增援,林冲就不敢去吗?我看不是,林冲还没傻到那种程度。



  晁盖之死,林冲也是有过的。

点赞2、辽源市 网友:血与荣誉

晁盖之死林冲发现了什么?

林冲能发现什么?

只能发现晁盖格局太小,头脑简单,爱呈匹夫之勇,还不相信手下头领,所以晁盖绝非能成大事之人。

这从晁盖死前于林冲的一段对话就能看出来:

一连三日,曾头市并不见一个人,第四日,忽有两个僧人直到晁盖寨里投拜。

军人引到中军帐前,两僧人跪下告道:小僧是曾头市东边法华寺里监寺僧人;今被曾家五虎不时常来本寺作践罗造,索要金银财宝无所不至!小僧尽知他的备细出没去处,只今特来拜请头领前去劫寨。剿除他时,地方有幸!

晁盖见说大喜,便请两个僧人坐了,置酒相待。

独有林冲谏道:哥哥休得听信,其中莫非有诈。晁盖道:他两个出家人,怎肯妄语?我梁山泊久行仁义之道,所过之处并不扰民;他两个与我何仇,却来诓我?况且曾家未必赢得我们大军,何故相疑?兄弟休生疑心,误了大事,我今晚自去走一遭。

林冲苦谏道:哥哥必要去时,林冲分一半人马去劫寨,哥哥只在外面接应。

晁盖道:我不自去,谁肯向前?你却留一半军马在外接应。

看到没有?这就是晁盖,轻信他人之言,不听林冲苦谏,还呈匹夫之勇以身犯险,结果中了埋伏,被史文恭一箭谢死。

点赞3、莱阳市 网友:颠峰霸天

林冲在《水浒》里算得上“三朝元老”了。

林冲刚入梁山王伦疑心重,得不到重用,火并王伦,晁盖上位,上位前有让林冲做第一把交椅,林冲拒绝了,又让林冲做老二,也被林冲拒绝,最后林冲自己让吴用、公孙胜排自己前面,而位居老四。在这里也说明,林冲是有心机,也是聪明的,第一,他火并了王伦,本来对外人家就会说他不仁不义,做老大只会把自己推上了舆论的风口,第二,如果他做第一把交椅,自己是孤家寡人,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等,完全把自己架空,并且随时有可能被他们给杀掉的可能,虽然晁盖这人讲义气,但并不代表吴用与其他人也这样讲义气,所以把第一把交椅交出来是最明智的选择,在一没口碑,二没背景,三没跟班的情况下,这是最好的保命之举,那有人肯定会说,他不做第一把交椅,做第二第三总可以吧,其实这又是林冲的无奈之举了,按能力来说,他做个老二是没问题的,人家鲁和尚还在双龙山做老大了,林冲有勇有谋,做老二是绰绰有余,但是还是回到开始的,这一伙人里,晁盖,吴用,公孙等已经抱团共犯过难,同生死过了,自己短时间很难融入这个圈子,哪怕当个老二,人家照样不鸟你,那又有啥用呢?所以做了个老四,至少在晁盖那里,得到了个人情,也在众兄弟面前,落了个好名声,林冲在梁山本身也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好在晁盖活着时,一直还是蛮尊重他,毕竟他的在卢俊义等没上山前,在武力这一方面,他是唯一的存在,所以大家对他也是客客气气的,相敬如宾。

那晁盖死,对于林冲来说发现了什么或是意识到了什么?

很多人说晁盖死与林冲有很多关系,其实是不可能的,首先,他没有想让晁盖死的任何动机,这里面最不希望晁盖死的估计林冲算一个,毕竟晁盖不死,他稳做第四把交椅,并且他与晁盖经历了这么久的感情,也谋合的差不多了,他和晁盖的关系总比和宋江的关系要好得多,并且晁盖死时说谁能为他报仇,谁做大哥,当时梁山在武力上能为他报仇的也只有林冲,可见,晁盖对林冲是有栽培与传位之意的,另一方面,英雄惜英雄,在当时的社会情况,晁盖也更喜欢光明磊落且武功高深的林冲些,所以晁盖一死,林冲也就意识到自己的位置将更加的尴尬,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晁盖死后为了不让林冲的武力一家独大,宋江又拉来了卢俊义,后面又陆续拉了更多能人入伙,林冲的位置也从第四降到了第六,虽然看似降的不多,但是已经完全不是宋江核心圈的人。

如果晁盖不死,后面抓到高俅时,肯定是支持林冲把高俅杀掉,报仇雪恨的,而事实,当抓住高俅时,宋江阻止了林冲杀高俅,林冲当时是气急攻心,对宋江等人也是失望之极的吧,但对于林冲来说,又没有办法,他是朝廷的钦犯,外面没有现好的什么地方值得他去,至少在当时,也没有比留在梁山更好的去处。

所以,晁盖的死,对林冲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晁盖是真正的讲义气,只要他不死,林冲一定会一直得到他重用,但宋江就不同,宋江是表面的讲义气,内心里一堆的阴谋,他的义气是做给外人看的。

点赞4、大连市 网友:弑杀天下

晁盖之死,林冲不是发现了什么,而是参与了什么。这段曾头市疑案,其实并不是疑案,是施耐庵《水浒传》围绕主题故事,留下的一段悬念。

那么,林冲在晁盖之死这个迷案中到底看到了什么,或者参与了什么呢?晁盖之死又意味着什么呢?


曾头市晁盖中箭的前前后后

阅读小说,首先得关注它的文本结构,作者通过巧妙的安排叙事顺序,表述人物与事件的因果关系,达到以故事表达作者意图的目的。

施耐庵的《水浒传》,故事的大脉络基本上出自《大宋宣和遗事》。这部笔记体野史中,晁盖因智取生辰纲,得到宋江报信而上的梁山。晁盖做了梁山的第一任寨主,派刘唐给宋江送了一对金钗作为酬谢,由此引发了宋江杀惜。

杀了阎婆惜,宋江便逃到玄女庙,得到了一卷天书。这卷天书上有三十六人名单,指定宋江为主帅,召集三十六人聚义。宋江于是带着天书来到梁山,此时,晁盖已经去世,宋江以天书为凭,做了梁山寨主。


施耐庵根据蓝本故事的大线索创作《水浒传》,为了表达自己的主题,改写了晁盖的死亡时间,以曾头市的故事,完成了梁山寨主的交接“仪式”。说是“仪式”,当然得有仪式感,晁盖曾头市中箭故事的开张仪式,就是“芒砀山公孙胜降魔”。

《水浒传》是一部以天罡地煞联合降妖除魔的道家神话为总线索,以梁山好汉的故事为基本架构,隐藏着历史真实与家国情怀的史诗级巨著。道家天罡地煞“替天行道”,扫荡妖魔,以公孙胜降魔、晁天王中箭为大关节,梁山好汉的故事开始升级,《水浒传》的终极主题也自此进入高潮阶段。

公孙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就是放走天罡地煞,以天罡地煞“替天行道”的总策划者张天师的徒孙,上清宫住持真人罗真人的徒弟。者三代一脉相承的道家神人,以“五雷天罡正法”引导、监督梁山好汉从妖魔“还道”,然后替天行道。

“五雷天罡正法”就是放走妖魔的那位张天师虚靖先生发明的“雷法”,“雷法”是有历史记载的,曾经帮助宋徽宗杀掉了盐池怪蛟,是道家的最高法术。这个道具,点明了公孙胜与张天师的关系,公孙胜就是奉命执行道家的法旨,监督梁山好汉的总监军。因而,芒砀山必须由公孙胜来主持攻打,“妖魔”也必定是公孙胜来降服。

樊瑞的投降,基本标志着梁山好汉完成了由妖魔而还道的经历。接下来,佛教的护法天王就该退位,梁山寨主就得交由“呼群保义,把寨为头”的道家天魁星来掌管,一百单八将的大聚义即将到来。

因而,“芒砀山公孙胜降魔”预示了晁盖之死。


晁盖在曾头市中箭中毒,坚持着死在了梁山。晁盖刚死,前番立晁盖为寨主的林冲,又是第一个站出来,连夜联络公孙胜、吴用,动员所有的头领立宋江为寨主。

这个细节有两处需要特别注意。第一处,为何又是林冲出头引发梁山寨主更替——这其中的寓意实在是太深刻了。另一处,林冲为何首先联络的是公孙胜,而有别于杀王伦立晁盖之前与吴用暗通款曲的情节。这不是为了避免文本重复,而是谁做寨主,必须得公孙胜点头。

那么,立晁盖为寨主为何不需要公孙胜同意呢?因为,晁盖是佛家的护法天王,公孙胜只管得着道家的事。而且,以晁盖接替王伦,其中另有寓意。究竟是什么寓意,下文再讲。

从晁盖之死的前后细节来看,林冲一定与晁盖之死有关。


晁盖曾头市中箭的几处疑点

晁天王率领五千兵马攻打曾头市,不幸中了法华寺两个和尚的计策,夜里中了埋伏,被冷箭射中了面颊。为何是和尚让晁天王中计了呢?这个问题很简单,晁盖就是佛家的护法天王,即将归位,当然得由佛门子弟来“引渡”了。

那么,晁盖的这一箭是不是史文恭射的呢?不是。史文恭没有射杀晁天王,曾头市的曾长官也没有认定是教师爷射杀了梁山寨主。因为急于要与宋江讲和,曾长官稀里糊涂的承认了是部卒无端施放冷箭,伤害了托塔天王。是不是曾长官有意保护史文恭呢?有这个可能,但当时的战况逼得曾弄走投无路只顾讲和,史文恭又算老几?充其量是一个被金国人利用的汉奸而已。

其实,晁盖中箭是有伏笔的,这个伏笔就是“小李广梁山射雁”。花荣在梁山一定要射第三只雁的头,意味着梁山第三任寨主的头部将挨这一箭。

梁山第三任寨主不是宋江吗?为何花荣这一箭要射在了晁盖的头上呢?


梁山到底有几任寨主,是《水浒传》一大终极密码,施耐庵藏得极深。搞清楚梁山究竟经历了几任寨主,等于读懂了《水浒传》的一半,也明白了晁盖为何死于曾头市的那一支神秘之箭了。

王伦曾经“蓦然寻思”:

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

原来,王伦是“合着”杜迁上的梁山,杜迁才是《水浒传》中的梁山开山之主。为什么这么理解,我在很多文章中反复做了解读,此处不再啰嗦,只点明梁山的几任寨主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王伦的这番话十分重要,简直就点明了晁盖的死因。这个话题,后文再讲。

花荣射雁预伏了晁盖之死,那么,这一箭是不是就是花荣所射呢?我们尽可以这样去猜想,但施耐庵就是没点明。而且,这一箭并没有毒。


很多朋友质疑我说的晁盖不是中的毒箭,也不承认晁盖中箭之后在马上冲杀四五个小时,回到营寨竟然看不出一点症状的文本事实,咬死了射中晁盖的就是一支毒箭。

文本“事实”明摆在那儿,说晁盖从三更天气中箭,一直杀到天亮的时候才在林冲的接应下回到营寨。以现在的时间来讲,就是子夜到天明这段时间,即便是三更末,也是零点到一点之间。晁盖打曾头市是春暖季节,即便是五点天亮,期间也过去了四个多小时了。

但是,晁盖是骑着马回来的,中箭之后便由刘唐、白胜扶上了战马,一直冲杀着,为何毒药一点都没有发作呢?这可能吗?

从书中的细节看,晁盖回来后是能够言语的,拔掉面颊上的箭后,晁盖只是“血晕倒了”。此处,施耐庵并没有交代晁盖的任何中毒症状,更没有写那支箭上刻着字。

“林冲叫取金枪药敷贴上”,于是,出大事了:“原来却是一枝药箭。晁盖中了箭毒,已自言语不得”。四五个小时毒药没有发作,为何敷上金枪药之后才知道是一支毒箭,晁盖才言语不得呢?

林冲到底看到了什么,参与了什么,这些细节已经说明了一切,无需我多做解读。


晁盖之死意味着什么

如此说来,晁盖之死就与宋江脱不了干系了,若不是统一步调,各个环节又如何衔接得如此紧密而又天衣无缝呢?

事后,宋江又把晁盖的遗嘱做了修改,指定了史文恭就是射杀晁盖的凶手。这样,晁盖之死与梁山好汉有关的嫌疑就越来越大了。为何?

史文恭是不是凶手,不由宋江说了算,因为,宋江并没有给晁盖报仇。很多读者认为,宋江请卢俊义的目的之一就是给晁天王报仇。其实,卢俊义上山与晁盖报仇毫无关系,宋江、吴用早就想把玉麒麟弄上梁山,为制服照夜玉狮子做准备。

书中说,晁盖丧事期间,来自大名府的大圆法主提到了“河北玉麒麟”,宋江、吴用“猛然省起”,说我们还没有老,怎么就这么忘事呢?接着,宋江细细地讲述了一番河北玉麒麟卢俊义。这些细节说明,晁盖还没有死的时候,宋江、吴用就有驯服玉麒麟的计划了。


如果是这样,那么,宋江还真洗不脱谋杀晁盖的嫌疑。但是,施耐庵又不是这个意思。

宋江驯服玉麒麟,目的其实与晁盖是一致的,那就是书中讲的“晁、宋二头领一同替天行道”。梁山“替天行道”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招安吗?绝对不是。梁山大聚义时,宋江主张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保境安民”,说的就是打金国人,保宋境一方百姓平安,这是《水浒传》最大的主题,是施耐庵家国情怀的最高表述。

晁盖打曾头市,同样是抗击金兵,保境安民。但是,晁天王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汉奸史文恭得到了照夜玉狮子。这是金国王子的坐骑。《水浒传》的金国王子,施耐庵早就暗示了就是“金二”,灭掉北宋的完颜阿骨打的次子斡离不。


鲁达、曾头市的故事隐伏着令北宋迅速走向灭亡的“宋金海上之盟”,这个盟约引来了金兵的入侵,因而,宋江驯服玉麒麟的目的有两个:“何怕官军缉捕”、“岂愁兵马来临”,兵马,指的就是金国的兵马。

晁盖抗金失败,这件事情还得交由道家的天罡地煞来完成。因而,从另一个角度讲,晁盖是在抗金之战中归于本位,去做真正的托塔天王的。《水浒传》讲的是道家天罡地煞“替天行道”的故事,当然得由一百单八将来演绎抗金的故事了。

由此回顾文本故事,书中引发晁天王攻打曾头市的起因,就是照夜玉狮子。而晁盖前往偷袭时,林冲却没有跟着去,而是分兵一半做接应。林冲为何不随晁盖前往呢?是因为此处隐伏了另一匹战马:踢雪乌骓。

这匹马是宋徽宗的御赐,而灭掉宋徽宗的,正是照夜玉狮子的主人。踢雪乌骓怎么可能是照夜玉狮子的对手?因而,作为宋徽宗钦命的大将,呼延灼表现得极差。由此,可以这样解读晁盖抗金这件事:晁天王与金兵作战,一定是在宋徽宗时期。宋江二次攻打曾头市,恐怕就到了宋钦宗时期了。

施耐庵早就预告了梁山好汉将在宋钦宗时期参与抗金,这个预告就隐伏在“白龙庙英雄小聚义”的故事中。怎么回事?敬请关注本号其他文章的解读,施耐庵写得十分的神奇。

晁天王之死,与林冲有关,也与宋江、吴用、花荣有关,梁山礼送天王归位,“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责任由道家的天罡地煞继续。

因而,此番又是林冲出头,而且第一个找到了道家的总监军,再度确立了梁山寨主。这一次寨主易位,直接隐喻了北宋的灭亡。


林冲主导了北宋迅速灭亡的隐喻

这个隐喻同时也决定了晁盖之死,是施耐庵隐喻大历史的一个关键节点。

上文曾经讲到,梁山总共有四任寨主,杜迁是第一任。原本,杜迁也是《大宋宣和遗事》中三十六人之一,施耐庵故意把他打入地煞,而且写成了梁山开山之主。而王伦却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们做寨主,是施耐庵把《水浒传》一半的密码隐写在了这两个人身上。

很多学者考证王伦,说他的原型是北宋时期的某某义军领袖。这是牛头不对马嘴的臆想,施耐庵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

杜迁之所以被施耐庵写作梁山第一任寨主,意思就是“杜迁”,也就是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涉嫌干预了北宋皇位的世系传承。赵光义违背“天道循环”,涉嫌伪造“金匮之盟”,而又打脸背弃盟约,没有把皇位传给老四赵廷美,而是让“宋三郎”赵恒成为了宋真宗。由此,北宋王朝进入“妖魔”时代。

关于杜迁的故事,我有专门的文章讲述,此处不再多重复。


因为“杜迁”,所以,原本只有做“王”资格的人便轮流做了皇帝,包括梁山时期的端王宋徽宗。这就是“王轮”。

林冲杀了王伦,之于梁山而言不是火并,但对于北宋王朝来讲,还真是火并:内部相互残杀,内部相互吞并。所以,火并的结果就是“朝改”,北宋即将被改朝换代了。到了“朝改”的历史关头,必将葬送江山——这就是宋江。

施耐庵之所以把晁盖之死写得扑朔迷离,原因就是要隐藏这段历史。施耐庵的潜台词应当是:历史发展到这个节点上,北宋王朝走向灭亡就是必然的了,人力焉能阻挡。因而,晁盖必死而宋江必定要登上梁山的寨主之位——宋江的身上同时贴着北宋皇帝与大明皇帝的标签。


杜迁是梁山第一任寨主,所以,宋万则是在王伦之后才上山的。这个时期,意味着即便是杜迁而王伦,北宋却依然希望“一万年”。所以,杜迁在前,宋万在后,杜迁是地妖星,宋万是地魔星,难道不就是“妖魔”吗?

到了大排名时,却是宋万在前,杜迁在后:你们都“杜迁”了,难道还想“一万年”吗?所以,紧随杜迁之后的就是“病大虫”。

终止“王轮”的人是林冲,参与“朝改”的人也是林冲,断“送江”山的人还是与林冲有关。所以,林冲不仅在晁盖之死中发现了什么,而是参与了什么。


关于林冲与晁盖之死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本号将继续解密《水浒传》,为所有今日头条关注我的朋友彻底打开《水浒传》这座神秘的殿堂。

点赞5、涟源市 网友:紫衣云梦

纵观晁盖的死亡之路,林冲的表现十分蹊跷,不由得让人怀疑,晁盖之死难道与林冲有什么干系?

晁盖要去攻打曾头市,点了二十个头领,几千人马,排第一位的便是林冲,接着是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三阮氏三兄弟、杨雄、石秀、孙立、黄信、杜迁、宋万、燕顺、邓飞、鸥鹏、杨林、白胜。


这里面谁是晁盖的嫡系?

刘唐、阮氏三雄、白胜,这五个人,最早跟着晁盖智取生辰纲的,与晁盖老家住的不远,既是老乡,又有过命的交情。

呼延灼、徐宁,这两个人,是宋军降将,不是嫡系,他俩反宋意志薄弱,之所以投降梁山,是因宋江忽悠他们,早晚要招安,他们还能回去继续做官。

杜迁、宋万,是梁山的元老,后来林冲杀了王伦,他俩就投降了晁盖,因为他俩曾是王伦的人,不受待见,排位靠后,估计心里是极为不爽的。

最后,来说一说林冲。


林冲是晁盖的嫡系吗?

很难说!林冲比晁盖上山还要早,但在梁山遭遇不公和羞辱,他这么大的本事,居然排在杜迁、宋万之下,他岂能甘心,后来,晁盖来了,林冲有了外来势力的支持,才壮着胆子,火并了王伦。

林冲有了杀旧主的案底!

应该说林冲是晁盖的恩人,晁盖也是林冲的恩人,他俩互相成全,从晁盖点名要林冲,这充分说明,在晁盖眼里,林冲是他的嫡系,是自己人。

至于林冲怎么想的,不得而知!


再来看林冲在攻打曾头市过程中如何表现的:

晁盖是个老农民,没读过兵法,读书也不多,并且一直坐办公室,缺乏指挥经验,晁盖认为打仗,就是带头往前冲!

第一阵:梁山大败,折了不少人马,令人诧异的是,曾魁居然与林冲打了二十回合,不分胜负,可见曾魁十分了得。

然而,曾魁死得又极其窝囊,后来,宋江亲自攻打曾头市,曾魁不慎落马,被马踩死了!

堂堂一员大将,居然会从马上跌落,是发挥失常,还是本来水平就不高。

既然武功不高,怎么会与林冲打了二十回合,林冲故意让他的嘛?


之后,来了两个假和尚,假装投降,要与晁盖里应外合,晁盖居然不做分辨,一拍脑门就答应了,智商令人捉急。

林冲苦劝,但晁盖不听,林冲又劝,晁盖答应分一半人马留在村口接应。

后来,林冲引军接应,众人杀了出来,之后几天,梁山又损失了人马,狼狈逃回梁山。

当天夜里,晁盖死了,之后令人瞠目结合的事情出现了,林冲为首,吴用在后,二人当着众人的面,一起劝宋江为山寨之主。

林冲如此急不可待,这是为何呢?

因为林冲是个官迷,日思夜想地就是当官,甚至不惜出卖娘子,出卖朋友,然而,晁盖不愿意招安,经常散布言论,说咱们兄弟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有什么不好,招什么鸟安!


之后,宋江上了梁山,宋江与林冲是一路人,官瘾也很重,林冲见了宋江,就像见了恩人一样,期望宋江为山寨之主,带领大伙奔仕途,可晁盖是一把手,他不死,招安大计就打水漂了。

随意,林冲跟随晁盖出征,根本没尽力,纯属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态,晁盖死了之后,林冲内心狂喜。

所以,晁盖尸骨未寒,林冲便第一个冲出来,要拥护宋江为山寨之主,可见招安的心情多么迫切呀!

点赞6、咸宁市 网友:伊人何故

水浒传中,梁山第二任寨主,晁盖的死因,扑朔迷离,按照水浒传正文中所说,晁盖夜打曾头市,被一只刻有史文恭名字的暗箭射杀,至于究竟是谁射出的这一箭,书中未曾明言,而之所以将史文恭定义为射杀晁盖的凶手,是梁山的宋江所说。

晁盖之死之谜

《水浒传》中关于晁盖之死的情节并不复杂,从表面上看也没有什么悬念。然细细玩味《水浒传》的有关章节,杀晁盖者并非史文恭,其理由有三:

1、 从逻辑层面来看,史文恭杀晁盖的观点不具有说服力。

诚然《水浒传》中的晁盖是在夜袭曾头市时,被一枝毒箭射中面颊后不治而亡的,并且这枝毒箭上还刻有史文恭这三个字,但并不能据此推定杀晁盖的人就是史文恭。

2、从小说对晁盖中箭而死的具体描写来看,史文恭杀晁盖的观点很难令人信服。

假如晁盖真是被史文恭射死的,那么就有两点不合情理:

①晁盖及其部下在与曾头市的对阵之中都曾见过史文恭,“四下里……一望都是火把”时,如果真是骑着照夜玉狮子马、手拿方天画戟的史文恭用箭射了晁盖,那当场就应会被人发现。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梁山一方只有等到回营后拔了晁盖面门上的箭,才知道用毒箭射晁盖的人原来是史文恭。——这未免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②原文对晁盖中箭的描述是“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湾,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作者从没有说这支暗夜中袭来的军马是曾头市的伏军。

明显违反规律和常理的地方,往往就是问题的关键点。作者这样不合常理地来写晁盖之死,其实是春秋笔法,暗示读者:杀晁盖者,并非史文恭,而是另有其人。

3、就《水浒传》的第六十回而论,史文恭杀晁盖的观点根本就站不住脚。

小说中明确告诉读者:曾头市根本就没有杀死晁盖之意。请看《水浒传》第六十回中的这样一段文字:

戴宗前去曾头市探听,去了三五日之间,回来对众头领说道:“……那曾头市上,聚集着五七千人马, 扎下寨栅,造了五十余辆陷车,发愿说他与我们势不两立,定要捉尽俺山寨中头领,做个对头。

到底谁害死了晁盖?

我现在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各位看官,害死晁盖的就是杨雄跟石秀,不要吃惊,起码这两人是最经得起推敲的,现在用7点原因来加以说明。

第一点,杨雄、石秀初上梁上时,差点儿被晁盖斩首,原因是他们在祝家庄用梁山好汉的名义干了偷鸡摸狗的事儿,让晁盖很不爽。幸亏宋江求情,杨雄、石秀才捡回一条命。试想,这两人一上山就得罪了老大,以后还要怎么混。

第二点,宋江出面袒护他们,救了他们性命,不管是为了报答宋江的恩情也好,还是为了以后能在梁山立足也好,他们两人都有理由帮助宋江暗害晁盖。

第三点,杨雄、石秀的武功不低,谈不上一流水平,但压一流还是没问题,特别是石秀,他在以后的表现中,完全就是一个完美的“杀手”,由他执行暗算晁盖的任务,再由杨雄作辅助,不是没有可能。

第四点,这两人最不容易引起注意,因为这两个人刚上山,跟任何派系、团体都没有关系,但也恰恰是这点,才给了宋江钻晁盖空子的机会,往往最安全的人就是最危险的人。

第五点,从两人以后的排位来看,石秀的表现能入天罡,还可以理解。那杨雄呢?表现非常一般,似乎在后期都没怎么露面,他凭什么还排到石秀之前了?仅仅因为杨雄是石秀的大哥?肯定不是。孙立还是解珍解宝的表哥呢,那孙立怎么还被甩出了天罡之列呢,可见,杨雄能排进天罡,甚至排在石秀之前,很有可能就是参与了暗害晁盖的行动,宋江给他记了一大功。

第六点,杨雄、石秀都有阴暗的一面。杨雄杀死自己老婆潘巧云的时候,是怎么杀的,是把衣服扒光了虐杀的,变态吧,而且还是当着石秀的面。试想,让他们去做点暗算人的事,似乎也不无可能。

第七点,宋江非常理解杨雄、石秀当时的处境,他们两人都杀了人,已经别无去处,非常希望在梁山立足,而他们已经得罪了老大晁盖,自然非常拥戴救过他的宋江。退一万步说,如果杨雄、石秀行动失败,那宋江也可以轻松除掉这两人,因为他们在梁山没有任何背景。

而林冲发现了其中的秘密!所以他做最先支持宋江上位!

林冲为什么最先支持宋江上位?

说实话,简单读几遍《水浒传》,读者最敬佩的人往往可能是林冲。当你熟读《水浒传》的时候,渐渐就对林冲的品德产生怀疑。人的品德都是通过语音表现出来,尽管社会远比想象中残酷,但是林冲无疑是对社会最苟且的人。

林冲的武功当然很高,但是武功高和品德高没有任何关系。林冲的品德,是应该被读者担心的。林冲首先是为了自己性命,不顾结发妻子的清白,甚至都可以抛弃。刺配沧州之前,林冲休的妻。为什么休妻,被高衙内看上,被林冲休了的妻子,除了高衙内谁敢娶?这林教头究竟是休妻还是送妻?

林冲是晁盖的恩人,他一手推举晁盖做了梁山一把手。林冲是全程见证了晁盖死亡的好汉之一,面对晁盖的死去,林冲虽然伤心,但是依旧痛定思痛。林冲敢不推举宋江吗?不敢。林冲感受过宋江的本事,知道宋江不是一般的牛。但是林冲其实完全可以不第一个出来说话的,林冲傻吗?当然不。

林冲是对梁山形势看得较为清楚的人,推举晁盖上位,他知道自己势单力薄,只能和人家七人抱团取暖。晁盖死后,林冲对形势更明了。宋江是特别有人缘的好汉,梁山上几乎都是他的人,马军队伍里,当时只有林冲不是宋江的人,是宋江不放心的人。林冲第一个站出来,是在表明态度,是在表明自己与晁盖的关系不深,也是完全支持宋江的。

梁山马军队伍里,林冲的地位举足轻重,林冲带头这样一说,首先会让宋江放心,其次可以影响一些人。比如步军首领刘唐很快就也公开支持宋江,很大程度是受了林冲影响。水军首领阮氏三雄没有表态,后来宋江就让李俊接管了水军,并且让张顺和张横弟兄制衡三阮,三阮在梁山水军中的地位可谓是一落千丈。

归根结底,晁盖之死林冲发现了宋江的阴谋,所以才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宋江上位。因为林冲是头脑清醒的人,才会做出这种选择。

点赞7、庆阳市 网友:发拂霜

曾头市篇章,林冲恐怕最先发现的就是自己“所托非人”。而在晁盖死后,林冲发现了契机,自己“从龙之功”唾手可得,可惜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林冲斯人

毫无疑问,林冲是悲催的。原本他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不小的知名度以及一个幸福的家庭,可是一次外出为他招来了无妄之灾。

由于妻子张氏生得貌美,被高俅的干儿子“花花太岁”高衙内看中调戏,书中明言,假如高衙内一开始就知道张氏是林冲的妻子也就没这些事了。有的朋友或许会问,难道高衙内不会暗中直接动手吗?个人觉得这个可能不大,因为如果一开始林冲就和妻子在一起,高衙内可能就生不出别的心思。但是在调戏之后再知道,事情就不同了,念头一旦有了就很难抑制,于是便有了高俅父子后来对林冲的构陷。我想如果能重来,林冲一定选李白……呃,不,一定会陪娘子上香,而不是去菜园子看鲁智深练武。

如果不分是非曲直,只从律法的角度讲,整个梁山只有林冲一个人是毫无罪过被官府逼迫而落草的,从内心而言,他不愿走这条路,他的心愿和杨志差不多,都是希望凭借自己的本事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拼出一个前程来。可是事已至此,林冲无路可走,只好上梁山栖身。

林冲从来不是招安的反对派,这和很多朋友的认知不同。三败高俅时,高俅被俘,林冲全程除了在开始时对其怒目而视再无其他过激反应,甚至在高俅主动声称为梁山招安一事出力时,林冲与其他人一样陪其推杯换盏,这里虽然让人“意难平”,但作为被封建礼教禁锢又生活在官场无比黑暗年代的人而言,这些举动并不奇怪。

当然了,林冲虽然支持和赞成招安,但和其他朝廷降将不同,如果梁山真的拼死与朝廷一战,林冲也同样会战到最后,即便身首异处,也算求仁得仁了,起码轰轰烈烈。

晁盖的本质和林冲的失望

说白了,梁山的路有两条,一条是招安,相对稳妥;一条是正式插旗,虽然必将失败,却不枉走这人间一遭。林冲当初之所以在火并王伦后让位晁盖也是因为敬晁盖是顶天立地的汉子,能将梁山带起来,可惜他看走了眼。

晁盖顶天立地、义薄云天这些都不假,但是眼界太有限,甚至于对于梁山的未来根本没有一个规划。很多人认为晁盖是反对招安的,所以后来和宋江水火不容,甚至将晁盖之死阴谋论,说成宋江杀人夺权。其实这多少有些抬举晁天王了。

晁盖根本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对于招安他不是反对,而是没态度。反正没有拿到台面,何必去费心思量?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多惬意,不如“明日愁来明日忧”。其实有关梁山的未来早晚是要提上日程的,个人觉得以晁盖的性格很大几率会被宋江和吴用说动,接受并积极参与招安之事,只不过万事没如果,晁盖没活到那一天。

不过,眼见着宋江一而再再而三取得不俗成绩,作为梁山的大当家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以晁盖的心胸和对宋江的认可,他不至于嫉妒,不过大哥有属于自己的骄傲,于是曾头市之战,晁盖不顾劝阻,执意出征。

也正是在这一战中,林冲首次对晁盖失望。由于急于求成,晁盖不听林冲的苦心相劝,轻信两个来历不明的和尚,还试图以“出家人不打诳语”这种鬼话来解释自己所作所为的合理性,结果中计重伤,以致身死。

所以说,有关晁盖之死,林冲首先发现的是自己印象中的晁盖与实际不符,说难听点不仅志大才疏,而且刚愎自用。这和林冲印象中的“大哥”不同,此时的林冲多少有些“错付了”的感觉,所以对晁盖必定是失望的。

拥立宋江

由于不听忠言,晁盖死于曾头市之战。这时林冲发现了一个新的契机。

“蛇无头不行”,晁盖过世,遗命哪个为他报仇便为梁山之主,可是会有人执行吗?宋江的人望本就不输晁盖,虽然名义上是二当家,但他的话语权丝毫不比晁盖小,刚上山时晁盖就曾提出让位,以晁盖的心性相信他是真心的,不过宋江没有接受。所以晁盖死后,宋江是接任寨主的不二人选,包括刘唐和阮氏三雄也不可能接受“哪个为晁盖报仇便为寨主”。所以此时的宋江称得上是众望所归。

不过要打破前任的遗命,必须有人带头“逼宫”,论资历、能力,林冲是最合适的,别看吴用平时权利很大,但他永远只能做个副手,这种事他挑不了头。

宋江是坚定的招安派,在各种场合都透露过这一主张,这与林冲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林冲站了出来,率领众头领拥立宋江为山寨之主。通常来说,这样的人物在主子上位后都是好处大大的,林冲大概也是怀着这样的心思。但宋江不按套路出牌,从后面看他丝毫没觉得林冲立下什么大功了,不然林冲也不会在座次上位居关胜之下,职务仅仅是五虎大将的第二位。

这里可以看出宋江的城府不是林冲可以窥见的,这样的功劳可大可小,而林冲很不幸,什么也没捞到,可以说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说林冲的一生很悲催,从被逼上梁山开始所有事情的发展都和他预计的都背道而驰。最后好不容易得偿夙愿招了安,却在南征后患上了风瘫,半年后病故,就这样走完了窝囊的一生……

点赞8、萍乡市 网友:伤憾美

水浒传中,梁山第二任寨主,晁盖的死因,扑朔迷离,按照水浒传正文中所说,晁盖夜打曾头市,被一只刻有史文恭名字的暗箭射杀,至于究竟是谁射出的这一箭,书中未曾明言,而之所以将史文恭定义为射杀晁盖的凶手,是梁山的宋江所说。

晁盖被暗箭射伤之后,连夜护送回梁山,在弥留之际,晁盖曾经留下遗言,谁能捉到射杀他的人,谁就能继承他的遗志,成为梁山的下一任寨主,而晁盖的遗言经过宋江之口,就变成了谁能捉到史文恭,谁就是梁山的寨主,由此,史文恭也被定义为射杀晁盖的凶手。

晁盖夜打曾头市,月黑风高,能在两军对阵之际,准确以暗箭命中晁盖,足见此人箭法通神,史文恭虽然本事高强,但史文恭的箭术,在书中未曾提及,那么,史文恭真的是射杀晁盖的真凶吗?

细读水浒传,就能发现,晁盖的死,绝不简单,正如晁盖之所以非要攻打曾头市一样,这背后暗藏了梁山的权力之争。

很多人眼中,宋江和晁盖是生死兄弟,晁盖智取生辰纲事发,宋江不顾自身安危,为晁盖通风报信,救了晁盖一命。

宋江浔阳楼题反诗,被黄文炳和蔡京借题发挥,要将宋江斩于江州法场,是晁盖舍生忘死,大闹江州城,救了宋江。

两个人可谓是刎颈之交,但上梁山之后,宋江和晁盖却是兄弟反目了,宋江联合晁盖的心腹,智多星吴用,两个人一起将晁盖架空了,失去了权力的晁盖,急于夺回属于自己的梁山,这才有了晁盖攻打曾头市。

攻打曾头市的人马,晁盖只是带了林冲、阮氏三雄等人,这些人都是和晁盖利益相关的好汉,但可惜,晁盖仍是被暗箭射杀,晁盖败亡之后,宋江统领了梁山,可以说,晁盖败亡曾头市,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宋江。

毕竟,在晁盖攻打曾头市之前,宋江已经几乎将晁盖架空了,而此时,宋江又怎么可能坐视晁盖曾头市大胜呢?

假若晁盖大破曾头市,挟大胜之威,回返梁山,晁盖和宋江的争斗,必然形势一变,宋江想要统领梁山,可谓是难上加难了,基于此,宋江不可能容许晁盖重返梁山,而趁此机会,将晁盖除掉,进而嫁祸史文恭,宋江则可一举掌控梁山大权,岂不是两全其美。

由此,晁盖之死,也暗藏了宋江的一个秘密,那就是晁盖是由宋江派人用暗箭射杀的。

宋江的谋划,自然都在暗中策划,但梁山好汉,又岂是人人都是傻子,如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等人,都是看的通透,但宋江势大,晁盖已经败亡,又有谁能公然对抗宋江呢,晁盖之死,纵然疑窦重重,众多线索也表明,宋江就是幕后黑手,但此时的梁山,已经被宋江牢牢掌控,故此,林冲不敢说,武松不敢问。




点赞9、泸州市 网友:﹎饕餮猪

晁盖之死,里面是暗藏玄机,有不解之谜。

作者关于晁盖之死,写的情节也并不复杂,从故事情节来看也没有什么悬疑,打仗中了埋伏,晁盖中了一箭,后中毒医治无效而死。

他在临死前,说了一句话:"若是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让他做梁山泊主"。这是当着众位头领及宋江的面交待的。按照梁山座次也应该让宋江接班才对,晁盖没有这样做,可见晁盖是对宋江不满的。

宋江刚上山与晁盖的关系非常好,晁盖还准备把位置让与宋江来坐。后来他们的观点不一致,宋江拉帮结派,逐步架空晁盖,宋江的野心也逐渐显露出来,宋江的思想观念是:受朝廷招安。而晁盖坚决不同意招安,他们的矛盾日益尖锐。

晁盖为了树立在梁山的威信,便带领一队人马功打曾头市,出师不利,夜黑中埋伏被箭射中面门!

在晁盖中箭后,林冲急忙组织人马,准备派人把晁盖送回山寨医治。这时便出现了呼延灼的阻拦"须等公明哥哥将令来,方可回军"!

晁盖是梁山的最高统帅,想回山寨还要通过宋江的命令,才能回山寨。可见晁盖在梁山被人架空了,呼延灼都不听晁盖的,宋江的野心招然若掲。

林冲是清楚里面的那些事儿,呼延灼态度坚决阻挠,林冲也不敢造次,只好坐在宋江的命令来,在作处置。

拖延了几个时辰,才有人传话说可以回山寨了。林冲急忙送晁盖回山寨。

晁盖的病情急剧恶化,水米不进、浑身浮肿,难己医治己无力回天。

林冲与晁盖在一起,晁盖中箭,林冲积极要送晁盖回梁山,呼延灼百般阻挠,延误医治。林冲清楚这事有人故意设阻,要让晁盖死!

林冲也只得听他们摆布,这事也只得这样。

宋江搬掉绊脚石,好受招安。

这事宋江做得天依无缝?天知道!

点赞10、大连市 网友:靈℃箜間

这问题问得好。晁天王之死,确实对林冲触动很大。金圣叹批《水浒》曾说:在晁盖,恐托胆称王,故令归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群保义,方使把寨为头。后来,卢俊义被赚取上山,曾头市活捉了史文恭。眼看着师兄师弟反目,梁山也未践天王遗言:谁能为其报仇可为梁山之主,附和着拥宋公明即寨主位。再后来侧耳听闻宋哥哥要受招安。一番计较下来,林教头之悔恨当是无以复加,但为时已晚。

当年拜周侗为师,与卢俊义史文恭同门,为的是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自回东京做了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逢人都带三分笑,行事但陪一小心。谁知祸来天上,高衙内戏吾妻,高太尉害吾命。沧州道上几番命如危卵,方叫我看透这污浊乾坤。自而后一心只愿落草造反,上梁山手刃原主王伦,只因见他小富即安难成大事。都盼俺晁天王虎胆熊心,早日价扯大旗和那赵官家分庭抗礼。再后来,及时雨也来入伙,眼见着众兄弟热血齐心,正思想有一日能兵临汴水,捉奸党斩恶贼重立乾坤。

却难测水泊内从此二心。黑三郎整日价招安大论,他岂知乱自上作,谁能把这强盗绿林奉为上宾?虽有幸晁哥哥与我同气,未料得曾头市一箭归阴。自此后,厅无聚义的号令,堂来忠义的谆谆。今方思那王伦丧我手,亦是前世的冤孽原非殊甚;更懊恼史文恭刚走的亡命,有一日怎面对同叩的师门?叹只叹我林冲一身才俊,官场上绿林中都不能惬意随心。从今后不再问是非功过,只想着作先锋斩将冲阵!走一步是一步江湖险恶,招安时看风向再作沉吟。

点赞11、百色市 网友:皇谨轩

晁盖之死林冲发现了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只能说林冲发现了来投奔晁盖的两个和尚有诈。当晁盖请两个和尚坐了,置酒相待时,林冲谏道:“哥哥休得听信,其中莫非有诈”。请注意这里说的是莫非,不是一定。两个和尚辩解后,晁盖道:“兄弟休生疑心,误了大事,今晚我自去走一遭”。在晁盖的坚持下,林冲只得退而求其次,自已上前,保全主帅。他也没有而分之百的把握,说两个和尚有诈。他手中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自已说的是事实。只能说自己是根据经验,作出的判断。这个判断如果正确就好,如果不正确,那岂不是误了战机。所以林冲道:“哥哥休去,我等分一半人马去劫寨,哥哥在外面接应”。但晁盖却坚持要自已上前。作为晁盖带下山的重要将领,按我想林冲也算是尽了自已的责任。晁盖是主帅,最后的决定权在他,而不在林冲。主帅决定的事,林冲是不能违拗的,只能服从。谁知就是这一服从,却送了主帅的命,这应该说是林冲始料未及的。

点赞12、鹰潭市 网友:纵情犯

《水浒传》,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读者众多,见解迥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种百家争鸣的切磋交流,刨根问底的讨论探究,让作品焕发蓬勃的新意,经久而不衰。

晁盖中箭,是梁山路线的一次重要转型(梁山路线转型,总伴随着流血)。在解读水浒的各类版本中,有个观点比较有意思,提出晁盖之死,非死于史文恭之手,而是死于宋江暗算。主要代表者,《黑水浒》的吴闲云、《解密水浒传》的姚看江湖。

案情分析,我认为需把握三个原则:一是站在被分析者的角度,有同理心;二是注重证据链的完整,不断章取义;三是关注任何不经意的细节,细微之处见真章。

就吴闲云先生的论断,不甚认同,提出一家之见,抛砖引玉。(下文金色字体为吴闲云观点,红色字体为《水浒传》原著原文)

观点一:晁盖偷袭的是北寨,北寨是由曾涂与副教师苏定把守的。而史文恭把守的是总寨。按说史文恭此时不应该出现在北寨。

质疑:

晁盖偷袭的营地,未必是北寨。北寨的说法,出自此处:和尚道:“他有四个寨栅,只是北寨里,便是曾家弟兄屯军之处。若只打得那个寨子时,别的都不打紧。这三个寨便罢了。”讲话的和尚,是曾头市派来的间谍,诱晁盖中计之人,所言未必可信。

当然,结合段景住原话:平生只靠去北边地面盗马,今春去到枪竿岭北边,盗得一匹好马,雪练也似价白,唤做‘照夜玉狮子马’,乃是大金王子骑坐的。欲将此马前来进献与宋头领。不期来到曾头市过,被那曾家五虎夺了去。从北边到梁山,要路过曾头市,可见曾头市在梁山的北面。

后文《宋公明夜打曾头市》章节,宋曾对峙,放火烧其南门,也印证了梁山驻军在其南面。公孙胜早在阵中,挥剑作法,刮起大风,卷那火焰烧入南门,早把敌楼排栅尽行烧毁。

在此次战役中,关于曾头市的布防,书中未曾提及。倒是一年之后,宋江决定带兵攻打曾头市,据时迁实地侦查报告:

小弟直到曾头市里面探知备细。见今扎下五个寨栅。曾头市前面,二千余人守住村口。总寨内是教师史文恭执掌,北寨是曾涂与副教师苏定,南寨是次子曾密,西寨是三子曾索,东寨是四子曾魁,中寨是第五子曾升与父亲曾弄守把。这个青州郁保四,身长一丈,腰阔数围,绰号“险道神”,将这夺的许多马匹都喂养在法华寺内。

曾头市的布防,未必经年不换。何况,既然史文恭等人设计,赚晁盖前来偷袭,要诱敌深入。北寨距离晁盖营地最远,符合深入的条件,自然是最佳的伏击地点。

设伏围歼,当然要集中优势兵力。何况是梁山的头领晁盖?何谓优势兵力,兵要多,将要强。于是,史文恭亲临战场,出现在北寨,当在情理之中。所以“史文恭此时不应该出现在北寨”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

观点二:“急回旧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晁盖并未到达目的地,是在回去的路上中的埋伏。作为统帅,更没理由在敌后冒险当射手。况书中从未提到过史文恭善于射箭的描述。

质疑:

晁盖进入曾头市,马摘銮铃,军士衔枚,黑夜疾走,直奔法华寺。法华寺在曾头市,位置重要,属于中军大寨。(戴宗先回来说:见今曾头市口扎下大寨,又在法华寺内做中军帐,数百里遍插旌旗,不知何路可进。)

和尚道:“如今只是二更天气,且待三更时分,他无准备”……和尚道:“军人想是已睡了,如今可去。”和尚当先领路。晁盖带同诸将上门,领兵离了法华寺,跟着和尚。行不到五里多路,黑影出不见了两个僧人,前军不敢行动。

出了法华寺,又走了不到五里路。结合上文所述,晁盖当前的位置,距曾头市的中军,有段距离,大体靠近北寨。进来的容易,出去就难了。晁盖发现中计,立即率兵折返。

急回旧路走,不到百十步。基本还是在中伏的周边。作为统帅的史文恭,此时出现是应该的,没出现反倒有问题。从职责上看,设伏晁盖,统帅必须到场。从位置上看,史文恭在中军,恰恰堵住晁盖的退路。所以,史文恭并非是在敌后,更不存在所说的冒险。

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弯,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

书中是没有提及史文恭善于射箭,但请注意,没有提及,并不代表他不擅射箭。毕竟,书中也从未提及他不会射箭啊。史文恭是如何出场的?

曾头市上炮声响处,大队人马出来,一字儿摆着七个好汉:中间便是都教师史文恭,上首副教师苏定……,都是全身披挂。教师史文恭弯弓插箭,坐下那匹却是千里玉狮子马,手里使一枝方天画戟。

细心的读者,就看出来了。写到史文恭,先见“弯弓插箭”,才见颜值很高的玉狮子马。上战场的人,武器关乎身家性命,插箭总不是为了装酷吧。关羽上阵,何时用过丈八长矛?由此可以推断,史文恭绝对是懂箭法的。

观点三:交战之初,曾家说道:“我曾家府里,杀你死的不算好汉。我一个个直要捉你活的,载装陷车里,解上东京。”声称是要捉活的。

质疑:

曾涂的话,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双方的嘴仗,也是打仗的关键环节。听听就算,不能当真。但凡比赛,赛前两个选手不都是信心满满,口气很大。太极大师雷雷,被秒杀之后,还是坚称“如果我真用内力,就出人命了”。

上山之前好汉,那个不是一副不捉宋江,誓不罢休的神态。卢俊义说:我特地要来捉宋江这厮!关胜说:等捉了宋江,一并解上京师。韩滔说:我直把你水泊填平,梁山踏碎,生擒活捉你这伙反贼解京。董平说:文面小吏,该死狂徒……

结果,大家都上了梁山。北宋时期,吹牛是不上税的。曾涂连自己的命都没保住,还能真指望他对自己的话,吹过的牛,做背书吗?

观点四:晁盖中毒后,已经不能说话了,但还是挣扎着说:“贤弟保重。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这是晁盖最后的遗嘱,颇令人深思。宋江偷换概念,将晁盖遗言“射死我的”换成“史文恭”,直接给史文恭定罪。

质疑:

老大不在了,位置不传给老二,不符合江湖规矩,但很合晁盖耿直的性格。

晁盖此人,城府不深,政治手腕难及宋江。上山之始,念及宋江相救之情,曾作势让位宋江。等到二人合作,因理念不同,兼之宋江大有架空晁盖之势,多次被宋江抢走出征任务,终于忍无可忍,火气爆发。

晁盖道:“不是我要夺你的功劳,你下山多遍了,厮杀劳困,我今替你走一遭,下次有事,却是贤弟去。”宋江苦谏不听,晁盖忿怒,便点起五千人马,请启二十个头领相助下山。

怒而兴师,出师不利。这位脾气急躁的晁天王,临终前带着对射他之人的怨气,带着对宋江的不满,你不让我做好寨主,我就给你出个难题。

托塔天王,何等孤高自傲的人物。智取生辰纲、击败围剿,也曾名动江湖。阴沟里翻船,被人毒箭所中,内心何其不平。临终毒誓,耻于提及此人姓名,以射死我的人为称呼,冷冰冰的全是刻骨仇恨,也合情理。

一定要将此说成宋江偷换概念,很有点疑邻偷斧的味道。觉得宋江必然是凶手,于是,把他的任何一个行为,都往凶手的位置上对照。

观点五:宋江不着急报仇,原因是居丧期间,不可用兵。后来,他照样用兵打北京城、打大名府,打了好几仗,就是不打曾头市报仇。为什么?因为没仇。后来,一直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才兴兵去打曾头市。

质疑:

假设作者论断准确,晁盖中箭是宋江策划。

那么,按宋江的谋略智慧,行事风格,不会如此低调处理,因为这样,更容易引起大家的怀疑。他必然要高调行事,做出不共戴天的姿态,全力出兵攻打曾头市。越高调,越证明宋江同晁盖的感情深厚,越能得到兄弟们的认可。

宋江没有心虚。反过来可以证明,此假设不成立。晁盖中箭之事,确与宋江无关。

至于为何不急着报仇。很简单:一是晁盖临终誓言,给宋江合法继任出了难题,打曾头市时机不成熟;二是宋江需要利用其他战事,转移梁山与曾头市的矛盾;三是代理时间越长,老大的位置越稳定。权力在于使用,谁总在使用权力,权力就在谁那里。曹操与汉献帝,不就如此吗?

权力的交接,需要时间过渡。仇是有的。何时报仇,才是宋江权衡的关键。

观点六:宋江攻打曾头市,曾长官写信求和,提出讲和的条件:归还马匹;犒劳三军。而宋江也承认说,“梁山泊与曾头市,自来无仇。”似乎晁盖死了,和他们根本就没什么关系。答应讲和的条件是:归还马匹;交出夺马的郁保四;犒劳军士。

质疑:

曾家求和书原文:曾头市主曾弄,顿首再拜宋公明统军头领麾下:日昨小男倚仗一时之勇,误有冒犯虎威。向日天王率众到来,理合就当归附。奈何无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夺马之罪,虽百口何辞。原之实非本意。今顽犬已亡,遣使讲和。如蒙罢战休兵,将原夺马匹尽数纳还,更赍金帛犒劳三军。此非虚情,免致两伤。谨此奉书,伏乞照察。

大家要知道,这封降书,是曾长官在折了两个儿子,曾涂、曾索之后,要史文恭写书投降。史文恭也有八分惧怯,随即写书,速差一人赍擎,直到宋江大寨。史文恭有意求和,自然不会写自己放冷箭,很笼统地说“奈何无端部卒,施放冷箭”。

宋江回信了,信中也提到“梁山泊与曾头市,自来无仇。”但此信息是不完整的。实际上,宋江看罢来书,目顾吴用,满面大怒,扯书骂道:“杀吾兄长,焉肯干休!只待洗荡村坊是吾本愿!”下书人俯伏在地,凛颤不已。

结合后文,便知此回信内容,是吴用的计策,主要功效,是用来迷惑曾长官与史文恭。而后派出时迁、李逵等五人,诈做人质。提出要郁保四,是为策反之用。一切按计划进行,策反郁保四,骗史文恭等人深夜劫寨,落入圈套;再让李逵等内乱于法华寺,攻城拔寨。

黄盖诈降,曾投书曹操。若以此内容,作为黄盖不满周瑜的证据,自然是谬之千里。宋江回信,亦同此理。目的在于假装接受求和,当然会弱化双方的仇恨,放松对手的警惕。

观点七:吴闲云先生做出推测:林冲借用敷药机会,毒杀了晁盖。

“林冲叫取金枪药敷贴上。原来却是一枝药箭。晁盖中了箭毒,已自言语不得。”注意看,是在林冲敷了药以后,才发现晁盖中了毒的。那么,试问林冲怎么就知道他中了毒呢?从夜里中箭,到天明回寨,没发现他中毒;从回寨后到拔箭时,没发现他中毒;从拔箭后晕倒了,没发现他中毒。偏偏一敷药,就发现中毒了。这还不可疑吗?

梁山好汉中,也只有林冲有敢杀老大的冲动!晁盖推辞时,林冲把晁盖推在交椅上,叫道:“请勿推却,若有不从者,将以王伦为例!”你看,作者早在晁盖登基之时就埋下了伏笔:林冲居然说过要把晁盖以王伦为例的话!

质疑:

作者将林冲作为凶手,证据很单薄:林冲有机会接近晁盖、林冲发现晁盖中的毒箭。臆断的成分多,误断自是难免。

实事上,此次攻曾战役,林冲处处保护晁盖安全。曾魁冲向晁盖,林冲主动出战;两军混战,林冲、呼延灼紧护定晁盖,东西赶杀;晁盖夜袭,林冲相谏并提出自己带兵劫寨;晁盖中箭,林冲引军接应……

众头领且来看晁盖时,那枝箭正射在面颊上;急拔得箭出,血晕倒了。看那箭时,上有史文恭字,林冲叫取金枪药敷贴上,原来却是一枝药箭。晁盖中了箭毒,已自言语不得。林冲叫扶上车子,便差三阮、杜迁、宋万先送回山寨。……林冲领了众头领,不去抵敌,拔寨都起,回马便走。

从文中可以看出,晁盖中箭后,梁山出征的带头人,其实就是林冲。种种善后之事,治病、送晁回山、领军撤退等,都是林冲主导。

叫人取金枪药敷上,自然是林冲的责任了。何况,是“叫取金枪药敷贴”,不是林冲自己动手。一堆人围观,如何来下毒一说?林冲又不是安道全,哪里来的毒药?

至于提及的天明回寨,没发现中毒;拔箭时没发现中毒,偏偏一敷药,就发现中毒了。要知道,三更时刻,晁盖劫营,中计后拼命厮杀。两军混战,直杀到天明,各自归寨。混战之中,如何发现?天明回寨,敷上金枪药,药不对症,自然就知中了毒箭。谁发现毒箭,谁就是最大嫌疑?此理不通!

林冲杀王伦,主要是王伦气量狭窄,容人不得,且有吴用煽风点火。事出有因,并非林冲乱冲动。当时,晁盖只有7人,山上王伦的老部下,有杜迁宋万朱贵,外加数百小喽啰。

吴用先把林冲为首,叫道“如有不服者,将王伦为例”。林冲坚决要让晁盖为首,事态紧急,也由不得推来推去,于是叫道“今日事已到头,请勿推却,若有不从者,将以为例!”

林冲讲“以王伦为例”的话,从源头上,是受吴用军师之启发。从本意上,是要当机立断。从对象上,是对其他诸人所讲。目的是稳固晁盖地位,何曾有丝毫把晁盖“以为例”的意思。

将忠朴林冲,想象为嫌疑凶手。估计施耐庵先生,都始料未及。而姚看江湖的推理中,更是将杨雄石秀作为嫌疑凶手。想象可称道,逻辑多漏洞。有机会、有能力,只是前提。有原因、有证据,方可定案。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